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2种灌肠法的效果观察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2种灌肠法的效果观察
当代护士 2 1 02年 1月中旬 刊
・4 15・
先 天 性 巨结肠 患儿 术 前 2种 灌肠 法 的效 果 观 察
王香香
摘 要 目的
陈泽 玲
选择儿 外科 先天性 巨结肠 患儿 4 6
通过 2种灌肠 法的比较 , 掌握更适合先天 性 巨结肠 患儿 的术前 灌肠体位 。方 法
例, 随机分 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 3例 , 对照组采取仰 卧位灌肠 , 察组患儿采取坐位灌肠 , 观 观察 2组 患儿手术肠道准备 时间, 日灌 每 肠操 作 时间, 次灌肠所需要生理 盐水 总量 。结果 每
用灌肠液 少, 节省 了人力及物力 。 关键词 : 先天性 巨结肠 ; 患儿 ; 灌肠 ; 体位
中图分类号 :4 1 R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4 1 2 1 ) 1 0 4 0 10 6 1 (0 2 0 — 15— 2
2 结 果
观察 组每 天灌肠操作 时间、 灌肠液量 均 少于对照组 ( 0 0 ) 而 2组 患儿手 P< . 1 , 先天性 巨结肠 患儿 坐位灌肠 法优越 于仰 卧位灌肠法 , 其操 作 时间短 , 使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P> .5 。
3 2 患儿采取坐位行结肠灌洗 , . 肛管 向上进入直肠至达到扩张 的肠段 , 次 5 每 0~10m 灌肠液 注入肠管 , 面由肠管底部 向 0 l 液 上升 高 , 便于粪便充分稀释 , 释后粪便 由于重力作用直接流入 稀 或被 吸入肛管 被排出 , 清洗效果好 , 反复 冲洗 次数少 , 既减少 了 操作 时间又节 省了灌肠液 , 与对 照组 比较 , 作时 间、 肠液量 操 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 同时坐姿 能利用 重力作用 增加 .1, 腹内压促 进排便 , 而仰 卧位 时肛管 水面 位于肠 管 内 , 次注 每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作者:————————————————————————————————日期: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1.病因研究进展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ease,HD)是一种以肠道末端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为1/5000。

有关HD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认为本病属多因子遗传性疾病,即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缺血、缺氧、病毒、炎症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对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HD是具有多基因遗传特性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迄今发现与HD发病相关的基因主要有RET原癌基因(RET)、内皮素3(EDN3)、内皮素B受体(EDNRB)、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内皮素转化酶1(ECE1)、编码性别相关转录因子(SOX10)。

现分别对这些基因最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RET 原癌基因:RET在十年前偶然被发现。

Martucciello等在一名患全结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女童的10号染色体上发现denovo间隙缺乏,其基因型是46,XX,DEL,10q11.21-q21.2。

随后LyonnetS.等对有HD 家族史的15个家庭进行了基因连锁分析,证实HD的致病基因在10号染色体上,Angrist等对5个散发的HD家庭进行基因连锁分析,发现HD致病基因也出现在10号染色体长臂的近端部分。

在获得人-仓鼠杂交体细胞后,YinL.等观察到在这种保留有10号染色体的缺失和非缺失段的杂交体细胞中,有两个可能与HD的发病有关的额外间隙的缺失。

同时还发现在3个有缺失段的10号染色体上,基因重叠最小区域的特征是可以将这段后选的HD致病基因浓缩至一个不足250bp的片段,而RET原癌基因就定位在该片段上。

Ceccherini等运用PCR技术,重建了RET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的序列结构,运用单链构向多态技术(SSCP)对排列在5-3两端的内含子序列最初的20个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HD病人,RET基因出现了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并有一些碱基对的缺失和插入。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影像表现。

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

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

20例患儿24~48 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

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根据排钡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标签: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钡剂灌肠造影;鉴别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积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发病率为1/2000~1/5000,男女比3~4:1,有遗传倾向[1]。

该病病变肠管缺乏蠕动并发生功能性肠梗阻,导致肠管僵直。

新生儿期由于肠管内粪便淤积不明显,所致无明显移行及扩张段肠管,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征常不典型。

现将本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诊断的20例患儿的X线征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经X线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为出生后1 d~1个月,其中5~15 d 18例;足月儿19例,早产儿1例;临床表现:呕吐12例,20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和腹胀、胎粪排出延迟。

20例肛门指诊有不同程度裹手感或狭窄环。

1.2 检查方法20例患儿均采用腹部立位正侧位摄片、钡剂灌肠造影检查。

患儿做钡剂灌肠检查前无需做清洁肠道准备,检查时用生理盐水调制钡剂,浓度宜低;具体操作为:(1)进行胸腹部透视,观察胸腹部情况,排除腹部有肠穿孔、异常致密影等不能进行钡剂灌肠检查的X线征象。

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优秀课件

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优秀课件
❖ 对部分新生儿HD,因结肠被动性扩张尚不明显,与狭 窄段对比差异不大,可能会对诊断有影响。
❖ 24小时后复查,钡剂残留的情况可反映结肠的蠕动功 能,HD的患儿钡剂排空的功能很差,这点对诊断也有 重要意义。
❖ 但检查前对患儿进行过洗肠会影响其检查结果。
❖ 近年来人们主要从基因突变、早期胚胎阶段微环境 改变及遗传因素等方面对HD的发病原因进行了相关 研究。
形态学改变
❖ 典型的分为 痉挛段 移行段 扩张段
病变范围
❖ 常见型(约75%):无神经节细胞区自肛门开 始向上延伸至乙状结肠远端;
❖ 短段型及超短段型(8%):无神经节细胞段局 限于直肠远端部分;
❖ 长段型:包括降结肠、结肠脾曲(10%),甚 至大部分横结肠(4%);
❖ 极少数整个结肠受累,甚至包括回肠末端 (3%)。
病理生理
❖ 神经节细胞缺如; ❖ 胆碱能神经系统异常; ❖ 肾上腺素能神经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
异常; ❖ Cajal间质细胞异常;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 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90%以上HD患儿在出生后24 小时内不排便;
小肠结肠炎:
❖ 如果HD患儿出现腹泻、发热、腹胀加重,应考虑小肠 结肠炎;
❖ 术前术后均可发生,是引起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诊断
❖ 凡新生儿时期出现胎便排出异常,或以后反复便秘、 肛门指检壶腹部空虚断
❖ 辅助检查:
❖ 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 钡剂灌肠
❖ 直肠肛管测压: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对HD诊断 有重要价值,90%以上的HD患儿RAIR消失。
❖ 直肠黏膜吸引活检组织化学检查:乙酰胆碱酯酶定性 检查。
❖ 直肠壁组织学检查。
影像学诊断
❖ 腹部立位片:简单易行的基本检查;可 见低位性肠梗阻,扩张的结肠及气液平。

结肠气钡造影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

结肠气钡造影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
张或结肠 扩 张应予 注意 。一般 充气 扩张 的结肠表 现 为连续 的空柱状 透 亮 区 , 结肠 和降 结肠 的位 置在 升 腹 外 围和后方 , 他们 的方 向是 腹 的侧 壁 和腰 椎 相平 行, 而充气 扩 张 的小 肠 多 分 布 在 腹 腔 中央 和 前 方 。
天 性 巨结肠 。机械 性 巨结 肠 可 以发 生 在任 何 年 龄 。 由于各种 梗阻 性病变 引起 。特发 性 巨结肠 病 因尚不 明确 。先 天性 巨结 肠是 由于 结肠 壁肌 间神 经丛 的神 经节 细胞先 天性缺 如或 缺少所 致 。为 较常见 的 胃肠 道先 天性病 变 , 患者 以男 孩为 多见 。
3种 : 1 机 械性 巨结肠 ; 2 特发 性 巨结 肠 ; 3 先 () () ()
腹部平片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多显示充气的直肠 管 腔较小 合并低 位肠 梗阻 的征象 , 曲充气扩 张 , 肠 可
出现 液平 。但 较轻 者腹 部平 片常 为阴性 或显示 结肠
充气较多而已。在新生儿时期往往不易辨别小肠扩
分病例中, 神经节细胞缺如段通常局限于直肠及乙 状结肠远端。而少数病例 , 无神经节段可很长, 其近
端可扩张至乙状结肠 、 降结肠或横结肠 , 甚至牵涉到

部分回肠。该段肠管运动功能障碍 , 没有正常的
蠕 动 , 经 常处 于 痉 挛 状 态 中 , 成 一 种 功 能 性 狭 而 形
以常须转动体位 , 以寻找病变段 , 一般分段摄取结肠
1 材 料 与方 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 2 例 , 中男 1 8 其 9例, 9例 , 女
年 龄在 1 个 月 一 0岁 , 均 为 6岁 , 1 3 平 巨结 肠在 大 部
窄段 , 就不易显示狭 窄段 , 灌肠时压力不宜过高、 速 度不宜太快 , 以免狭窄肠段被扩张。在灌入钡剂时

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术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术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术的研究进展摘要:先天性巨结肠是由消化系统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

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肠回流灌洗不仅是术前的必要准备,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今天,大多数医护人员在临床环境中继续研究和改进结肠回流灌洗术,此外,还对灌肠装置、方法、灌肠溶液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提高灌肠的有效性和质量。

关键词:灌肠液;回流灌肠;先天性巨结肠前言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神经发育障碍,也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它是胃肠道第二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1-2]。

主要临床表现是功能性肠梗阻不全,主要为胎粪性便秘、呕吐、腹胀[3-5]。

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务人员对这种疾病的了解有所提高,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使用方式也有所改进,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正逐渐向早期手术和Ⅰ期根治手术发展。

回流灌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是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前的强制性肠道准备,其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结果。

为提高回流灌肠的质量,国内护理界同仁对反流灌肠材料选择、灌肠方法、灌肠液成分等多个课题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目的和可以解决的问题1.1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的目的巨结肠回流灌肠定义回流式洗肠是使用洗肠液通过肛管注入结肠,然后回抽,重复此操作以清除粪便。

标准化的回流灌肠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步骤,主要目的是有效清除孩子扩大的结肠内的粪便和气体,保持孩子的肠道功能,为进一步的手术做准备[6-8]。

1.2有效的灌肠可以解决的问题减少粪便堆积并消除腹胀[9-11];它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减轻中毒症状;减少肠管扩张段的延长、改善营养,增加体重;它可以减少并发症(结肠炎、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并有助于临床诊断[12-15]。

2回流灌肠肛管的选择橡胶肛管管壁厚,不透明,坚硬,侧面无孔,弹性低,易于插入,不易反折,对肠黏膜刺激性强,易损伤肠黏膜,它在临床上很少使用,因为它会导致肠穿孔;硅胶肛管质轻有弹性,管壁有弹性无刺激性,头端侧孔多,有利于排便,管道是透明的,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管道内部。

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分析

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分析

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分析作者:衡长青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了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 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X线诊断【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2(c)-0089-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3月至2009年9月收治经X线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l7例,男l2例,女5例,年龄9~28d,均为足月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逐渐出现腹胀、呕吐和便秘。

9例腹胀明显,呕吐物开始时含有少量胆汁,后呕出粪样液体。

经过用开塞露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有2例3d前开始排恶臭稀便。

1.2方法腹部平片,摄立位片时嘱陪人抓紧新生儿的双上臂固定后摄片,摄卧位片时让新生儿仰卧在诊视床上摄片。

了解新生儿肠腔有否胀气及有否低位肠梗阻或穿孔。

钡灌肠检查,先调制好钡剂,用生理盐水和医用硫酸钡调制成30%(W/V)浓度的低张稀钡混悬液约150mL,用钡桶盛装。

在X线诊视床上铺橡胶单、布单,冬天注意保暖,操作者戴手套,取8~10号软质橡胶肛管1条,管尖蘸水,站在新生儿的右侧,托起双下肢暴露肛门,将肛管缓慢轻巧地插入肛门约5cm(一般在肛管后约2cm),再用胶布固定于大腿两侧,以免肛管滑出,不要将肛管球囊充气,将肛管接上钡桶胶管,将钡桶吊高至距床面约50cm。

在X线电视监视下,灌入钡剂,当扩张的肠段充盈后停止钡剂灌入。

拔出肛管后,在透视下调整体位观察,摄取腹部正侧位,在显示病变最清楚位置加摄局部斜位片。

钡灌肠24h后随访是否有钡剂潴留。

1.3鉴别诊断新生儿结肠先天性狭窄,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腔充气扩张,也可出现低位肠梗阻,钡剂检查可显示狭窄及扩张段,但没有移行段。

因为移行段为肠管神经节细胞从无到有的过渡区,只有先天性巨结肠才具有移行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腔充气扩张,也可出现低位肠梗阻,但本病腹部平片有肠壁气囊征和(或)门静脉积气,而且临床上多为早产儿,出生后曾有窒息、缺氧、休克的病史,而且有便血。

钡灌肠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分析和探讨

钡灌肠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分析和探讨

[ 牛之彬 , 5 ] 王长林 . 肾积水 的产前诊断与预后 观察们. 胎儿 中国优生与 遗传杂志 ,0 5 1 (0 :6 20 ,3 1 )9 . ( 收稿 1期 : 1- 4 1 ) 3 2 1 0- 9 0
常规 产 前超 声检 查 中 ,泌尿 生殖 系 统异 常总 发 生率 为 2 一 % , 中肾盂积水较 为多见 , 8% 7 妊娠后期胎儿 %o9 o其 占 0 8 %. 肾积水的检出率 比妊娠早期和 中期高 。
3 讨 论
【 李胜利. 3 】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眦】 . : 民军 医出版社 , 0. 北京 人 2 4 0
2 6 2 2、 6 , 7 - 9 5 3
[1 H Rn A T o s DF A tu R ,t 1 rntl dt t 4 u o K R,hma M, r r J e .Pe a l e e h a ay c e d
不 一 ,t kJ 为 , So t c2 等认 以孕 3 3周以前 肾盂 扩张的前后径 ( P A D) 34mm, 3 孕 3周以后 A D37 P mm作为肾盂积水 的诊断标 准。
胎儿 肾积水临床处理措施 : 出生前胎儿 肾盂积水未发现 在 其他畸形可定期超声随访观察 , 对合并其他畸形并影响手术后 胎儿生存质量 的可进行引产 。对胎儿肾盂积水 的处 理 , 王长林
时期被诊断为后尿道瓣 膜梗阻 , 2 在 4周行引产 。胎儿 肾盂 扩
[ 徐红 , 1 ] 杨太珠. 胎儿肾盂积水的产前超声诊断和预后 评价【. J华西医 ]
学 ,0 6,14 :6 — 6 . 20 2 ( )8 2 8 3
[ 王艳滨 , 2 ] 张武. 胎儿肾盂 积水超声检查 的作用们.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

先天性巨结肠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24篇,其中专家共识或指南5项。

【摘 要】 先天性巨结肠是遗传背景复杂的先天性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也是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疾病,以消化道末端肠神经节缺如为典型病理特点,肠梗阻、肠穿孔、严重的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是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尤其在低龄婴幼儿起病的病例中,仍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解析其发病机制、遗传特征、治疗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但在低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期寻找创伤小、特异性高、普适性强的早诊方法仍面临巨大挑战,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

本文对先天性巨结肠相关的早期诊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在传统经典的诊断方法上,不断创新求索,综合不同方法的利弊,提高临床应用中的诊断效能,为疾病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婴幼儿;临床诊断DOI:10. 3969 / j. issn. 1000-8535. 2023. 05. 001先天性巨结肠又被称(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末端肠神经节细胞缺如为基本病理特征的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占儿童消化系统出生缺陷疾病谱2广州医药 2023年5月第54卷第5期神经节细胞,病变肠段持续痉挛失去收缩功能,导致长期粪便潴留,近端肠管在压力下代偿性肥厚扩张,造成患儿腹胀、便秘、肠炎、营养发育不良等肠梗阻的临床症状[2]。

对于新生儿期发病的患儿,多在出生后即出现胎便排出延迟、腹胀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甚至肠穿孔的风险,这也是HSCR患儿新生儿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根据HSCR的病理学分类标准,我国学者将其分为:短段型、常见型(普通型)、长段型和全结肠型,以及更为罕见的全肠型和特殊类型[3],其中以长段型及以上,即累及横结肠及以上肠段的病理类型,具有更高的术前肠炎反复发作、甚至穿孔的风险。

文献报道,约5%新生儿期起病的患儿因结肠穿孔接受手术造瘘治疗,而术前出现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概率亦高达6%~60%[4-5]。

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护理
6.2灌洗液的配制,每500ml温开水中放入4.5g食盐1包(本院应用医用氯化钠)。切勿使用清水或高渗盐水灌肠,严防水中毒、盐中毒发生[3]。
6.3每人灌洗总量按每公斤体重100~200计算。新生儿每次灌洗量不超过500ml。
6.4灌洗液温度为38~41℃,过烫易损伤肠粘膜。
6.5灌肠过程中,要求灌出量≥灌入量。
5.5灌出液中微含血丝。可能为肠黏膜局部轻度受损所致,应减少肛管抽动次数,(应考虑到肠黏膜局部轻度受损)。
5.6灌肠后腹胀改善不明显,这时应保留肛管,并保持引流通畅,也可用虹吸方法促进灌入液体的排出。
5.7肛门口皮肤发红。灌肠后擦净会阴部,涂上锌氧油软膏。
6注意事项
6.1在插管过程中,切勿使用暴力,尤其是注意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呈向左侧弯曲,以及脾曲部位的弯曲。若用力过大,可能造成肠穿孔。又因新生儿肠壁菲薄而短小,插管时更应慎重小心,且选择柔软,粗细适宜的肛管。
5.2灌液时,有阻力并且液体从肛门口喷出(肛管反折)。这说明肛管反折,没有通过狭窄段,应拔出肛管后重插(在拔管时,证实肛管反折,未通过狭窄段)。
5.3灌液后,肛管外口无液体吸出或流出(肛管孔被粪块堵塞)。这说明肛管孔已被粪块堵塞,应拔出肛管,消除粪块,再行插管,并嘱患儿不进含渣食物。
5.4液体流出不畅。可来回抽动肛管,调整肛管位置,同时用左手轻柔按摩腹部,促进粪便及液体排出。
5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5.1肛管通过狭窄段困难。当肛管到达结肠狭窄段时有阻力。尤其是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在这种情况下,插肛管前应先阅x光片以了解病变类型,边灌液边插管,动作要轻柔,同时要改变插管的方向[2]。如婴幼儿结肠狭窄明显、插管有困难时,应选择较细的肛管,当肛管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段时,有一种脱空感,同时肛管外口突然有气体、粪便溢出。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18例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18例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分析

5 7 g 人院时体重 2 3 2 ); 40~4 1 , 均 ( 25±63 g 孕 周 0 5g 平 37 1) ; 3 4 周, 7— 1 平均 (9 8±17 周。新 生儿 2 3. .) 4 h内排 出胎 便 1 例( . % )胎便排 出延迟或 未排胎便 l (4 4 ) 56 , 7例 9 . % 。新 生儿生后 腹胀 或逐 渐腹 胀 1 5例 ( 3 3 ) 呕 吐 9例 8.% ; (0 0 )体重不增或 降低 1 ( 1 1 ) 直肠 指诊壶腹 5.% ; 1例 6 . % ;

部 分 , 为移 行 段 , 行 段 的 形 成 与 该 段 的 神 经 节 细 胞 稀 即 移
少有关 。钡剂灌肠表现 为痉挛 段 以上 肠管 逐渐移行 成漏斗 状或突然扩张 , 这是 x线诊 断的可靠 征象 J 。新生儿 H D因 病程短常无狭窄段可见、 移行段不明显而增加了 x线诊断 的 难度 , 其次 因灌肠 的钡剂 过量 、 痉挛 段被 动扩张 而漏诊 。在
诊治可影响患儿生长 发育 , 至合 并严重并 发症 导致死 亡。 甚
缩短 , ? 状。 阳性符 合 率为 9 . % ( 7 1 ) 4 呈“ ” 44 1/ 8 。2 h随访 钡剂潴 留 l 6例( 4 1 ) 其 中潴 留的钡 剂位 于降结肠 以下 9.% , 肠段有 1 ; 5例 位于整个 结肠 的有 1例 ; 张段肠黏膜 出现 大 扩
9例 ( 0O ) 长段 型 3例 ( 67 )全 结 肠 型 3例 (6 7 ) 阳性 符 合 率 为 9 . % (7 1 ) 4h随 访 5.% , 1. % , 1. % , 4 4 1/ 8 。2
钡剂潴 留有 1 (4 1 , 8例 9 . %) 扩张段肠黏膜 出现大锯齿状改变 1 。结论 例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钡透检查前灌肠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钡透检查前灌肠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钡透检查前灌肠护理【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钡透检查灌肠护理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钡透检查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排钡功能差[1],是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手段,而钡透前灌肠是否彻底直接影响钡透检查的准确性,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本科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5例,将其钡透检查前灌肠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5 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

年龄4 d~7岁,经彻底温盐水灌肠后行钡透检查得以确诊。

2 灌肠方法前期准备:备20 ml或50 ml灌肠注射器一具 ,肛管一根(随年龄选择粗导尿管或16、18号肛管),温盐水 (水温控制在38℃~40℃);患儿取截石位,臀部抬高20°~30°,冬天注意保暖,肛管末端涂石腊油,轻柔插入肛门,缓慢通过狭窄段,一般在到达扩张段之前有轻微的阻力感,此时稍加推移轻轻插入,如果有突然松弛的感觉,同时有恶臭气体,或储留粪便从肛管排出,表示肛管插入扩张段,说明插管成功,取20 ml~50 ml灌肠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注入肠道,每次约20 ml作回流式冲洗,使粪便溶解在水内抽出,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抽出的水内基本无粪渣为止。

灌洗中可将肛管上下、左右转动以改变其位置,同时可轻柔按摩患儿腹部,促使粪便及气体的排出。

一般灌肠液总量按50 ml/kg~100 ml/kg体重计算,腹部松软而出现皱折,解除腹胀为至。

3 灌肠的护理体会选择肛管根据患儿年龄选择粗细适宜的肛管,头端要圆滑,软硬要适中,或在距肛管头端2 cm~4 cm处再剪出2个小孔,以增加冲洗面积。

灌洗速度应缓慢在腹部轻轻按摩,并注意观察患儿全身情况,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紫绀等症状,要终止灌肠,并适当保暖,如无好转,应及时向医师汇报。

肛管进入受阻肛管插入肛门直肠时受阻肛管在插入肛门时,使其痉挛后进入受阻,故插入时要轻缓,以免肛管口摩擦肛门使其受损引起出血。

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课件

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课件

Asymptomatic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on an ProDepression A Risk Factor for Infant Mental HealthMammography Benchmarks Angoff Process
病理生理
神经节细胞缺如; 胆碱能神经系统异常; 肾上腺素能神经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
对部分新生儿HD,因结肠被动性扩张尚不明显,与狭 窄段对比差异不大,可能会对诊断有影响。
24小时后复查,钡剂残留的情况可反映结肠的蠕动功 能,HD的患儿钡剂排空的功能很差,这点对诊断也有 重要意义。
但检查前对患儿进行过洗肠会影响其检查结果。
Asymptomatic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on an ProDepression A Risk Factor for Infant Mental HealthMammography Benchmarks Angoff Process
Asymptomatic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on an ProDepression A Risk Factor for Infant Mental HealthMammography Benchmarks Angoff Process
Asymptomatic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on an ProDepression A Risk Factor for Infant Mental HealthMammography Benchmarks Angoff Process
病因
一般认为是由于在胚胎第12周前神经节细胞 发育停顿所致,停顿越早,无神经节细胞段 越长。尾端的直肠、乙状结肠最后才有神经 母细胞生长,因此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

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及表现

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及表现

[ 4 ] 张春 玲, 姚 宏, 常 育. 头孢 曲松钠 的不 良反 应[ J 】 . 西北 药学 杂
志, 2 0 1 2 , 2 7 ( 1 ) : 9 3 - 9 5 .
球滤过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而造成肾小管梗阻。因此,治疗的关键应
及 时处理梗 阻、恢复 肾功能 。一旦就诊 患者 为急性无 尿 ,应详细询 问 疾病 史与用药 史 ,近期是否使 用头孢 曲松 治疗 ,结合 影像 学检查 ,及
症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与水 中毒等综合征 本研究研 究组9 5 . 4 5 %的患者均 出现 少尿 、无尿 临床特征 ,明显 高
在 ( 3 . 1 士1 . 0 )d 肾功能恢 复,与 张武强等 报道结果一致 。 综上 所述 ,使 用 头孢 曲松相 关急 性 肾功能 不全 的临床 特 点为少 尿 、无尿 ,并伴有 S c r 、B U N水平 升高 ,及 时诊 断治 疗 ,症 状基本 可 自行消退 ,也 可给予N a H C O 3 ,碱 化尿处理 ,越早解 除尿路梗阻 ,肾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6 - 0 3 6 1 - 0 2
先 天性 巨结肠 是先天性纵 肌与环肌之 间的神经丛 和黏膜 下神经丛 内神经节 细胞先天性 缺如或不足 。肠外观可正常 。可 以引起痉 挛和蠕 动消失 ,尚失推动力 ,形成非器质性 的肠狭窄 。钡灌肠可 以直 观 、动
[ 5 ] 张武强 , 黄桂 生 静 脉滴注 头孢 曲松 钠 致急性 肾功能衰 竭1 例[ J ] - 中 国临床药 学杂志, 2 0 0 8 , 1 7 ( 2 ) : 5 8 .
钡灌肠在先天性 巨结肠诊断 中的应用及表现
靳毓 波 刘向军 冯 戚

钡剂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影像诊断及复位中的作用

钡剂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影像诊断及复位中的作用

钡剂灌肠在小儿肠套叠影像诊断及复位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2-04-13T17:05:19.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尹桂亭王忠闫灵芝袁祖旭李彬韩廷超[导读]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诊断不准确和治疗不及时,会致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尹桂亭王忠闫灵芝袁祖旭李彬韩廷超(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 473000)【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71-01【摘要】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肠套叠X线诊断率和整复率。

方法对30例经钡剂灌肠或手术证实肠套叠患儿的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点片及复位影像作对照分析。

结果对肠套叠病人钡剂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钡剂灌肠使26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85%。

结论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为肠套叠的确诊及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肠套叠钡剂灌肠复位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诊断不准确和治疗不及时,会致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而非手术治疗(钡剂灌肠整复)肠套叠非常有效,避免了外科手术带来一系列并发症问题,是目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笔者收集2007年10月—2009年9月钡剂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30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搜集1999~2003年上半年确诊肠套叠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个月~2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或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发病时间2~36h。

全部病例均有X线腹平片及诊断性灌肠片及复位片。

1.2 方法全组病例均用GE800mAX线机及灌肠器、双腔导尿管,注气整复前,详细讯问病史,常规腹部平片,排除非常见病(如膈下游离气体),观察肠管充气状况、有无肠梗阻及包块阴影,看是否腹部平片能否排除肠套叠,未排除病例均进一步行钡剂灌肠先给予患儿注射镇静剂、解痉剂(654-2)及开塞露等药物,等患儿较安静后将双腔导尿管头部涂上石蜡油,插入肛门,气囊内注入20~25ml气体堵住肛门,后接通灌肠器,一般可将装有20%钡剂水溶液的吊瓶提高到离病儿水平体位70-80cm的高度注入钡剂,首先行肠套叠的诊断,灌肠的同时进行透视,当钡剂前端行进到结肠某部位停顿,即充钡结肠管“中断”时,可稍调高灌肠器吊瓶,仍未能前移并呈杯口状充盈缺损或充气肠管内出现软组织块影时,即可确诊肠套叠,并拍片,然后准备复位,在X线透视下可见杯形缺损逐渐向近端结肠移动,若钡剂前行停滞,此时可酌情提高吊瓶高度,轻柔地按摩腹部或变换体位,有助于套叠的整复。

先天性巨结肠的放射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的放射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的放射诊断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17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

结果:17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其中有13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6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1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段局限性切迹,24小时随访均有钡剂潴留。

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X线诊断资料与方法2001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经X线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l7例,男l2例,女5例,年龄9~28天,均为足月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逐渐出现腹胀、呕吐和便秘。

9例腹胀明显,呕吐物开始时含有少量胆汁,后呕出粪样液体。

经过用开塞露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有2例3天前开始排恶臭稀便。

方法:腹部平片,摄立位片时嘱陪人抓紧新生儿的双上臂固定后摄片,摄卧位片时让新生儿仰卧在诊视床上摄片。

了解新生儿肠腔有否胀气及有否低位肠梗阻或穿孔。

钡灌肠检查,先调制好钡剂,用生理盐水和医用硫酸钡调制成30%(W/V)浓度的低张稀钡混悬液约150ml,用钡桶盛装。

在X线诊视床上铺橡胶单、布单,冬天注意保暖,操作者戴手套,取8~10号软质橡胶肛管1条,管尖蘸水,站在新生儿的右侧,托起双下肢暴露肛门,将肛管缓慢轻巧地插入肛门约5cm(一般在肛管后约2cm),再用胶布固定于大腿两侧,以免肛管滑出,不要将肛管球囊充气,将肛管接上钡桶胶管,将钡桶吊高至距床面约50cm。

在X线电视监视下,灌入钡剂,当扩张的肠段充盈后停止钡剂灌入。

拔出肛管后,在透视下调整体位观察,摄取腹部正侧位,在显示病变最清楚位置加摄局部斜位片。

钡灌肠24小时后随访是否有钡剂潴留。

鉴别诊断:新生儿结肠先天性狭窄,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腔充气扩张,也可出现低位肠梗阻,钡剂检查可显示狭窄及扩张段,但没有移行段。

钡灌肠的X线征象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

钡灌肠的X线征象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
口服半小 时后症状消失 , 下次月经期症 状 略有减轻 为有效 ; 口服 半小 时后 症状 无消失为无效 。
痛经是妇科 最常见 的症状 之一 , 是指 行经前 或月 经期 出现
下腹部疼痛 , 坠胀 , 伴 有腰 酸或其 它 不适 , 症 状严 重 影 响生 活质 量 。痛经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 痛经两 类。原发 性痛 经是指 生殖
健 康大 视 野
2 0 1 3 年1 月
第1 期①
综 合 医 学
甲芬 那 酸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7 8例 分 析
周平 普 兰店 市第 三人 民医院 ( 辽 宁 普 兰店 1 1 6 2 2 4 )
[ 中图分类 号] R 7 1 1 .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0 1 9 ( 2 0 1 3 ) 0 1 —0 0 6 7 —0 1 口服半小时后症状消失 , 下次月 经期症 状 明显 减轻为显 效 ;
3 讨论

本组 治 疗 7 8例 显 效 为 4 8例 , 有效为 3 0例 , 总 有 效 率 为
1 . 1 一般 资料 年龄 1 5 一l 9 岁, 均在初潮后 1 —2年发 病。疼痛 多 自月经来 潮后 开始 , 最早 出现在经 前 1 2小 时 , 以行 经第一 E l 疼痛最 剧烈 , 持续 2 —3日后 缓解 , 疼 痛常呈 痉 挛性 , 通 常位 于下腹部 耻 骨上 , 可放散至 腰骶部 和大腿 内侧 , 可伴 有恶 心 、 呕吐、 腹 泻、 头晕 、 乏 力等症 状 , 严重 时面色苍 白出冷汗 , 妇科 检查无异常 。 1 . 2 治疗方法 患者月经来潮 即开始服药 , 效果佳 , 连服 2 —3日。
器官无器质性病 变的痛经 , 占痛经 9 0 %以上 , 继发性 痛经是 指盆 腔器质性病变 引起 的痛经 。我院 于 2 O 0 9 年 5月— 2 0 1 1 年 5月用 甲芬那酸治疗原发性 痛经 7 8例临床观察效果 良好 , 报道如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灌肠:对于典型的HD在新生儿期钡灌肠仍可见狭 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 对部分新生儿HD,因结肠被动性扩张尚不明显,与狭 窄段对比差异不大,可能会对诊断有影响。 24小时后复查,钡剂残留的情况可反映结肠的蠕动功 能,HD的患儿钡剂排空的功能很差,这点对诊断也有 重要意义。 但检查前对患儿进行过洗肠会影响其检查结果。
痉挛段 移行段 扩张段
病变范围
常见型(约75%):无神经节细胞区自肛门开 始向上延伸至乙状结肠远端; 短段型及超短段型(8%):无神经节细胞段局 限于直肠远端部分; 长段型:包括降结肠、结肠脾曲(10%),甚 至大部分横结肠(4%); 极少数整个结肠受累,甚至包括回肠末端 (3%)。
谢谢

病理生理
神经节细胞缺如; 胆碱能神经系统异常; 肾上腺素能神经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 异常; Cajal间质细胞异常;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90%以上HD患儿在出生后24 小时内不排便; 腹胀,呈蛙状腹,进行性加重,大量肠内容物及气体 滞留于结肠; 一般情况差,长期营养不良、消瘦、发育延迟,肾上 腺素能神经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异常;

检查操作过程的体会:①肛管插入不宜过深,以免越过狭窄
段而漏诊;②灌入钡剂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应过快,尽量不打 气囊,以免狭窄段人为扩张;③钡剂灌入量应适量,不必将全部 扩张段充满,以免结肠段相互重叠,遮盖病变;④变化体位多方 位观察,一般应摄正侧位片,必要时摄斜位片;⑤钡剂调剂宜用 生理盐水,避免水分大量吸收造成水电解质紊乱;⑥钡灌肠前尽 量避免清洁灌肠,避免人为造成狭窄段扩张;⑦新生儿早期钡灌 肠可表现不典型,结合病史可建议随访复查,避免漏诊。

治疗原则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尽可能切除病变肠管是 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及肠造瘘术:因年龄 体质 技术条件限制 暂不能手术时 或诊断不明确时采取的治疗措施。
个人体会

钡剂灌肠诊断的意义:钡灌肠检查目前是我院诊断HD的最主
要辅助检查手段,对确定诊断、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及疗效观察 均有很大帮助。
诊断


辅助检查:
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 钡剂灌肠 直肠肛管测压: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对HD诊断 有重要价值,90%以上的HD患儿RAIR消失。 直肠黏膜吸引活检组织化学检查:乙酰胆碱酯酶定性 检查。 直肠壁组织学检查。


影像学诊断
腹部立位片:简单易行的基本检查;可
见低位性肠梗阻,扩张的结肠及气液平。

概述
1886年丹麦医师Harald Hirschsprung 首次详细描 述并命名为Hirschsprung Disease。 1908年Finney总结该病的9种发病机制。 1948年Swenson和Bill报告手术切除痉挛段,治疗 成功,此后认识到主要病变在结肠痉挛段无神经节 细胞。

病因
一般认为是由于在胚胎第12周前神经节细胞发育停 顿所致,停顿越早,无神经节细胞段越长。尾端的 直肠、乙状结肠最后才有神经母细胞生长,因此是 最常见的病变部位。 近年来人们主要从基因突变、早期胚胎阶段微环境 改变及遗传因素等方面对HD的发病原因进行了相关 研究。

形态学改变
典型的分为
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The important role of barium enema in the diagnosis of Hirschsprung's disease
普外科
高红强
概述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又 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发病率 国内资料 1:5000 家族发病率 4% 性别比率 男:女=4:1
临床表现
体征:

腹部膨隆,腹壁变薄,可见肠型; 肛门指检,内括约肌紧张,壶腹部空虚,退指时常有 爆破性排气排便,为巨结肠的典型表现;
临床表现
小肠结肠炎:

如果HD患儿出现腹泻、发热、腹胀加重,应考虑小肠 结肠炎; 术前术后均可发生,是引起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诊断

凡新生儿时期出现胎便排出异常,或以后反复便秘、 肛门指检壶腹部空虚,随之有大量气便排出症状缓解 者,均应怀疑有先天性巨结肠之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