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内古文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复习可以使你更好发挥学问的作用,熟能生巧,融会贯穿;最终,脑子越用越聪慧。

复习可以增加记忆力量。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八班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仅供参考。

八班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一)第21课《桃花源记》 P168陶渊明一、及作品陶渊明,晋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文章学问(1)线索: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觉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挨次:时间先后挨次三、词语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复前行,欲穷其林。

缘:沿着。

穷:穷尽。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艳丽漂亮。

落英:落花。

3、甚异之。

异:惊诧。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叉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老人。

垂髫:小孩。

怡然:喜悦的样子。

并:都。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详尽。

9、村中闻有此人,咸(xian)来问讯。

咸:都。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1、到处志之。

志:动词,作标记。

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志:名次,标记13、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兴奋的样子。

规:方案。

14、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不久。

津:渡口。

1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是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四、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艳丽漂亮,落花处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我的赏析: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八上语文期末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上语文期末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上语文期末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期末复习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必背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古诗词1. 《观刈麦》 -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 《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 《赤壁》 - 苏轼-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文言文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 《出师表》 -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6. 《滕王阁序》 -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在背诵时,要注意理解其意境和内涵,同时掌握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领会作品的深意。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一、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详解【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词详解【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10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1课《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提纲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五单元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2.可爱者甚蕃(fán)3、.阡陌( qiān ) 4 、绮丽( qǐ )5.舟尾横卧一楫(jí)6.选贤与(jǔ)能7.男有分(fèn )8 .濯洗(zhuó )9.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10.黄发垂髫(tiáo)11 .淤泥( yū ) 12 .多髯(rán )13.禾黍(hǔ) 14.邑人( yì ) 15 .鸿儒( rú ) 16. 矜寡( guān ) 17.不可亵(xiè)玩焉。

二、写出含有加点字的意思。

1、阡陌交通..邑人来..(交错相通)无论..魏晋(更不用说)寻.向所志(寻找)率妻子此绝境(妻子儿子)遂与外人间隔..(隔绝)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类)2、陶后鲜.有闻( 少,稀少)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认为)自.李唐来(从)可爱者甚蕃(多)宜乎众矣(应当)案牍(官府的公文)斯.是陋室(这)有仙则名(出名)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不蔓不枝(枝蔓)3、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挨着) 佛印绝.类弥勒(极)东坡右手执卷端(一端)其人视端容寂(正)东坡现右足(脚)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高的帽子)(是)箬蓬覆之(指代“船舱”)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为.宫室(做,雕刻)闭之(指代“小窗”)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一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答案】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许多猎物回归家园的晚秋牧归图,渲染了牧歌式的田园氛围,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具体描绘出诗中所展现的画面,再分析这样描绘所起到的作用即可。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尾联巧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志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答题时重点理解尾联所用的典故及典故的用意身分析其所使用的典故、直抒胸臆等艺术手法身最后答出尾联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志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感即可。

(二)黄鹤楼崔颤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的“历历”“萎萎”两词分别描绘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答案】“历历”写出了汉阳一带树木清晰鲜明的特点:“萎萎”写出了芳草十分茂盛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解题时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身结合语境身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

“晴川”指的是晴日照耀沙洲身“汉阳树”是指树木身“历历”是指看得很清楚身突出树木在晴朗的天气显得清晰鲜明。

“萎萎”是形容芳草的身指芳草茂盛。

2.尾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尾联描绘了眼前盛景,展现黄昏时江面烟波浩渺的景象,此时鸟已归巢、船已归航,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此处的“景”是指黄昏时分身面烟波浩渺身此时的船只和鸟儿都要回家身诗人被眼前的景物所感动身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身不由得生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锐兵刃,彀弓弩,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B.先驱曰:“天子且.至!”且:将要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规定D.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谢:感谢(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甚矣,汝之.不惠B.军细柳:以.备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成礼而.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背景。

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

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为不满D.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将题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八年级的期末考试就要到了,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复习得怎么样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文言文知识点、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3、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

寻:寻找。

向:先前(的)。

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

津:渡口。

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课内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册知识梳理及过关训练.pdf

课内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册知识梳理及过关训练.pdf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复习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分析:《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重岩叠嶂2、夏水襄陵襄:3、乘奔御风奔:4、素湍绿潭湍:5、不见曦月曦:6、霜旦7、飞漱其间飞漱:8、属引凄异属:引:9、或王命急宣或: 10、虽乘奔御风虽:即使11、良多趣味真, 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13、略无阙处略:;阙:14、自非亭午夜分亭午:;夜分:15、沿溯阻绝沿:溯:二、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译文: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文: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译文: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三、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八上语文期末复习(古诗填空默写)

八上语文期末复习(古诗填空默写)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古诗文默写(填空型)班级姓名学号1.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2.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

3.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萧关逢候骑,。

5.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6.孤山寺北贾亭西,。

,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

7.庭中有奇树,。

,将以遗所思。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8.神龟虽寿,。

,终为土灰。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9.,终岁常端正。

?松柏有本性。

10.八方各异气,。

,寄身于草野。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11.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13.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水,。

报君黄金台上意,。

14.,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

15.天接云涛连晓雾,。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1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小园香径独徘徊。

17.轻舟短棹西湖好,。

芳草长堤,。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18.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中原乱,,几时收?。

19.,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文复习资料(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文复习资料(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文复习资料(全册)三峡《水经注》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释词语:自:,阙:,自非:,亭午:,翻译: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释词语:襄陵:,沿溯:,虽:,奔:,不以疾也:,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释词语: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清荣峻茂:,良:,翻译: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解释词语:晴初霜旦:,肃:,属引:,响:,绝:,翻译:林寒涧肃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解释词语:俱:,共色:,任意东西:,许:,独绝:,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释词语:缥碧:,甚箭:,翻译: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词语:轩邈:,直指:,千转:,反:,翻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部编版语文八上期末课内文言诗文复习内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上期末课内文言诗文复习内容梳理

八上期末课内文言诗文复习内容梳理1.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常】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注释】①《饮酒》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②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③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④尔:如此,这样⑤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⑥山气:山间的云气。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内容理解】全诗表现了作者对远离人境,回归自然,回归闲适、淡泊的生活的无尽喜爱之情。

2.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皋:水边地。

②薄暮:傍晚。

薄,接近。

③徙倚:徘徊。

④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⑥采薇:采食野菜。

用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的典故比喻隐居不仕。

【内容理解】全诗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和惆怅的心情。

3.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因费祎登仙而得名。

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③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④历历:分明的样子。

⑤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⑥乡关:故乡。

【内容理解】本诗是作者还乡途中所作。

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家乡提笔写成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文常】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注释】①从:往。

②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③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篇(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云:何陋之有?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三)水陆草木之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⒉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⒊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⒌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为.宫室、器皿、人物()⑵中轩敞者为.舱()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⑷高可二黍许.()⒉翻译下面句子⑴尝贻余核舟一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⒌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五)大道之行也,……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⑴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归.()()⒉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解释通解释⒊翻译句子(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⒋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六)自三峡七百里中,……,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晴初霜旦.()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七)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文中画横线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⒊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

⒋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

(九)浙江之潮,……虽席地不容闲也。

1.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⑴方.其远出海门()⑵每岁.京尹()⑶为火所焚.()⑷四马塞.途()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3.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⑵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十)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是日更定.()⑵余拿.一小船()⑶拥.毳衣炉火()⑷客.此()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⑶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及.郡下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A.舟子:舟子..喃喃曰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测试参考答案(一)1.详细类整齐的样子邀请竟然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等 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二)1.托物言志 2.⑴出名⑵简陋⑶高尚、美好⑷使……劳累3.B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C(三)1.⑴多⑵美丽而不端重⑶更加⑷亲近而不庄重2.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4.言之成理即可。

5.略(四)1.⑴雕刻⑵是⑶零数⑷左右2.(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2)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大苏泛赤壁5.构思的巧妙说明是在泛游赤壁(五)1.⑴以……为亲⑵职业女子出嫁 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与,通“举”。

选拔 3.⑴(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⑵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4.(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六)1.⑴飞奔的马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七)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八)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略4.略(九)1.⑴当……时⑵年⑶烧⑷堵塞2.C 3.C 4.⑴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十)1.⑴完了,结束⑵撑,划⑶穿⑷客居 2.⑴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⑵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⑶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 3.D 4.B 5.⑴痴⑵由面到点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