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世界气温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等温线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3、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左右,气温下降0.6°C。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在我国,每日最高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北半球每年7月最热,1月最冷。

中国极端最高气温的地方在新疆吐鲁番盆地,气温曾高达47.8℃,极端最低气温的地方在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曾观测到-50.1℃的温度。

24小时气温变化曲线

24小时气温变化曲线

24小时气温变化曲线标题:24小时气温变化曲线概述:本文将以24小时为单位,探讨气温的变化曲线。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的气温波动情况,展示气温的变化规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

1. 温暖的早晨(06:00 – 09:00)早晨是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特别是在日出后。

在06:00-07:00期间,气温通常处于较低点,平均在10℃以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渐升高,在08:00-09:00间可能达到15℃左右。

这个时间段通常是人们出行上班的时间,需要注意保暖措施。

2. 白天升温(09:00 – 15:00)早晨过后,气温开始迅速上升。

在09:00-12:00期间,气温可能会急剧升高,超过20℃。

这是白天最炎热的时段,人们需要防晒和补水。

下午12:00-15:00之间,气温可能会稍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3. 午后的小幅变化(15:00 – 18:00)15:00-18:00期间,气温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

这个时间段通常是人们下班后的休闲时间,适合户外活动。

气温一般在20℃左右,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夏季高温天气,可能会超过30℃。

4. 黄昏渐凉(18:00 – 21:00)18:00-21:00期间,气温逐渐下降,但仍保持在较为宜人的水平。

通常在这个时间段,气温会从25℃左右逐渐降至20℃以下。

人们可以感受到天气的变凉,适宜散步和户外聚会。

5. 夜晚的温凉(21:00 – 06:00)夜晚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

21:00-24:00间,气温可能会降至15℃以下。

在凌晨时段(00:00-06:00),气温会进一步下降,常常在10℃以下。

此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穿上合适的衣物。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4小时内气温的变化曲线。

早晨气温较低,白天最炎热,下午稍有回落,黄昏温度适宜,夜晚气温最低。

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活动,为健康和舒适提供参考依据。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候也与一切自然现象一样,它的分布和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异中有同,变中有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综合考虑形成气候诸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构成气候差异的基本矛盾,即冷与暖、干与湿以及高气压与低气压的矛盾,并结合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可以把错综复杂的世界气候加以简化和归纳,划分出若干气候型。

具有相同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因而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所处地位相同的地区,往往属于同一气候型,而各气候型之间的具体界线,则受制于地形等因素.所谓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

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各气候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另一方面,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又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向地带性,使在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差异,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非纬向地带性。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幅世界气候型分布图式,就是它们对立统一的产物。

(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按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º,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降水量在2000 mm 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在60 mm以上,多雷阵雨。

湿热的气候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树种繁多,茂密成层,四季常青。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所谓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

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各气候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

按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特征: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本带仍具有低纬地带高温的特色,但气温年较差已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间,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分布地区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气候的主要特征为炎热、干燥。

世界的气温变化规律(共61张PPT)

世界的气温变化规律(共61张PPT)
(1)图1表示________雨,图2表示________雨,图3表示________ 雨。
(2)在上面的三种降雨形式中,多发生在赤道附近的是________, 多发生在山地的是________。(填图的序号)
(3)在图2中,A处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年内,有的地方(如E图)各月降水都很少,属于全年少雨区。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小于250mm.
③一年内,有的地方(如B图)夏季降水多,属于夏季多雨区。 热带草原气候 ---- 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大于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0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④一年内,有的地方(如D图)冬季降水多,属于冬季多雨区。 地中海气候 300-----1000mm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风
动力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成因 热力成因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聚积下沉 受热膨胀上升
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
极极地地高东压北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 极地地高压东带 风
南北纬 10°至 南、北回 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 洲巴西、澳大利 亚大陆北部和南 部
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交替 控制
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 季、湿季变 化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 至南、北纬 30°之间的大 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 部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分布是指某地的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地理上的一种重要的环境概念。

气温分布及其变化有着自己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温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地球表面上的温度沿着地球的表面,从北极到南极逐步变化的。

一般来说,从热带到极地之间的气温变化,绕着地球的表面是有线性变化的,也就是说,从热带到极地,气温逐渐减少。

从热带出发,气温逐渐减少,直至极地,气温逐渐升高。

气温的变化跨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南半球和北半球,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在南半球,气温在从热带到极地之间也是逐渐降低,但是在北半球却是先降低后升高。

同时,气温在某一定纬度上也会有些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陆地与海洋混合作用的结果,即一个地方离海洋越近,气温就越低;一个地方离海洋越远,气温就越高。

因此,在某一定纬度上,气温在沿海地区随距离海洋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由于气温的分布受大气层上的地形因素影响,大山、深谷等区域的气温都会比平原的气温低。

这是因为大山和深谷的热量对流小,而大气层的对流由汇聚到辐散,气中的热量辐散到大气层的冷却占主要的作用,使得大山、深谷的气温低于平原的气温。

此外,气温也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比如季风性气压系统、大陆风系统、温度高度系统等都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比如,亚热带有季风性气压系统,在季风季节,这一气压系统会对气温的分布产生重要影
响。

总而言之,气温的分布有着其自身的一般规律,温度的变化跨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沿海地区温度受海洋的影响,深谷和大山等地区温度低于平原,天气系统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以上就是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候】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解析

【气候】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解析

【气候】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解析引言天气与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四季的交替和气温的变化。

然而,这些气候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本文将解析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背景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变化统计结果,是一种稳定的、周期性的气象现象。

四季气候变化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这种气候变化对于农业、旅游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非常重要。

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温度回升、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季气候一般表现为气温逐渐回升,白天温暖,夜晚相对凉爽。

在春季,降水量也相对较高,常常会出现春雨。

此外,春季还伴随着昼夜长短逐渐变化的特点,白天的时间逐渐延长,而晚上则逐渐变短。

春天气候变化的原因春天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春天气温回升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增加。

随着地球逐渐向太阳倾斜,太阳辐射直射到地表的程度也会增加,从而导致气温升高。

其次,春季降水量增加是因为暖湿空气流向高纬度地区,与冷空气相遇产生对流,形成降雨。

此外,春季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不同,导致各个地区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不同。

夏天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温度最高的季节,也是降水量相对较高的季节。

夏季气候表现为高温、湿热,常常会出现雷雨和台风等极端天气。

此外,夏季的白天时间比较长,晚上相对较短。

夏天气候变化的原因夏天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夏天气温高是因为太阳辐射直射到地表的时间最长,地表吸收的热量最多。

此外,暖湿空气大量流入地中海和其他大洋,形成高温、湿热的气候。

第二,夏天降水量多是由于暖湿空气上升形成对流云层,从而产生降雨。

此外,夏季还会出现雷雨、台风等极端天气,这是由于暖湿空气不稳定,易于形成强对流。

秋天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温度逐渐下降的季节,也是进入寒冷季节的过渡期。

秋季气候一般表现为气温逐渐下降,白天温凉宜人,夜晚较冷。

气温变化规律表

气温变化规律表
气 温 变 化 规 律 表
时间 气温 最高 最低 最高-最低 一 年 中(北半球) 一 天 中 大陆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7月 1月 海 洋 8月 2月 大陆 1月 7月 海 洋 2月 8月 一 年 中(南半球)
气温年较差
气 温 变 化 规 律 表
时间 气温 最高 最低 最高-最低 一 年 中(北半球) 一 天 中 大陆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7月 1月 海 洋 8月 2月 大陆 1月 7月 海 洋 2月 8月 一 年 中(南半球)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
气 温 变 化 规 律 表
时间 气温 最高 最低 最高-最低 一 年 中(北半球) 一 天 中 大陆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7月 1月 海 洋 8月 2月 大陆 1月 7月 海 洋 2月 8月 一 年 中(南半球)
气温年较差ຫໍສະໝຸດ 气 温 变 化 规 律 表
时间 气温 最高 最低 最高-最低 一 年 中(北半球) 一 天 中 大陆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7月 1月 海 洋 8月 2月 大陆 1月 7月 海 洋 2月 8月 一 年 中(南半球)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一、气温的空间分布指气温在全球各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叫气温的空间分布。

就全球而言,气温的空间分布从低纬到高纬递减分布规律。

全球最高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北纬30°大陆内部的沙漠中;北半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西伯利亚;全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我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最高值达48.9℃;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的漠河地区,气温达-52.3℃。

气温的垂直变化,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二、阿济济耶有世界“热极”之称,位于北非利比亚的首都黎波里以南约50~100千米处。

这里气候炎热少雨,终年高温,1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30℃以上。

在这里测得的世界气温最高绝对值记录为57.8℃,称为世界热极。

三、气温垂直递减率又称“气温直减率”或“垂直温度梯度”。

大气近地面这层叫对流层,对流层内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

这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热源来自地面,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首先使地温升高,地面再以辐射的形式将热传给大气,因此,越近地面的空气获得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在对流层的不同高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并不相同,平均为0.6℃/100米,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减小随纬度、季节、湿度等条件不同而不同。

陆地上夏季因近地面层气温升高而使气温直减率增大,冬季近地面层气温低,气温直减率减小。

同理,白天直减率要大于夜晚,干燥地区或干燥季节直减率要大于湿润地区或湿润季节,低纬气温直减率大于高纬。

利用垂直递减率计算某地的气温或高度计算方法:分三步进行:1.求两地高差 H1-H22.求两地温差 T1-T23.T1-T2=(H1-H2)×0.6℃/100米。

4个未知数中,只要知道了3个,即可求得第4个。

四、等温线弯曲的分布规律五、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等温线变化示意图解说影响因素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或纬度)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A、B、C同纬度,B处内陆。

【气候】春夏秋冬气候变化规律,你了解多少?

【气候】春夏秋冬气候变化规律,你了解多少?

【气候】春夏秋冬气候变化规律,你了解多少?你是否注意到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从寒冷的冬天到炎热的夏天,我们每年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

这种变化是地球公转、自转和倾斜轨道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我们的地球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春夏秋冬气候变化的规律,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有趣而重要的主题。

一、春天:大地苏醒的季节春天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

在温带地区,春天通常从3月或4月开始,持续到6月。

这个季节的气候变化非常明显,大地开始苏醒,生机勃勃。

1. 气温的回升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

冬天的寒冷被取代了,人们可以感受到更温暖的天气。

这主要是因为太阳高度的改变,太阳的直射辐射增加,使得地表温度上升。

2. 日照时间的增加另一个春天的特征是日照时间的增加。

随着地球自转的轨道变化,太阳直射点逐渐移到北半球,导致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增加。

这使得植物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和开花。

3. 春风的吹拂春天也是风的季节。

暖空气与冷空气的交互作用导致强大的气流,形成了春风。

春风能够带走冬天的寒冷,给人们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二、夏天:炎热的季节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在温带地区,夏天通常从6月或7月开始,持续到9月或10月。

这个季节的气候变化以高温和湿度为主。

1. 高温天气夏天最明显的特点是高温天气。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迅速上升。

这使得人们感到炎热,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中暑和过热。

2. 多雨季节夏季也是多雨的季节。

高温和湿度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云形成和降水的环境。

暖湿的空气上升到冷空层,形成云层,最终导致大雨或暴雨的发生。

3. 雷暴天气的增加夏季也是雷暴天气最多的季节。

由于大气环流的活跃和湿度的增加,产生了大量的对流云和雷暴云。

雷暴活动会产生闪电和雷鸣声,这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震撼和骇人听闻的感觉。

三、秋天: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一个让人喜爱的季节,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和金黄的景色。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气温是指大气中分子的热运动活动产生的热量,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气温的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理因素、海洋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地表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因素以及它们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首先,地理因素对气温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的轴倾斜引起了季节的变化,使得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分布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阳光直射,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则由于阳光斜射,温度较低。

其次,海洋因素对气温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热体,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和释放储存的热量。

海洋对附近地区的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温和,多云多雾,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而内陆地区由于缺乏海洋的影响,气温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第三,大气环流因素对气温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空风的运动,直接影响到气温的分布。

例如,季风是大气环流中的一种现象,当气温差异较大时,就会产生季风现象。

季风会导致气温分布的变化,造成季节性的温差。

此外,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移动也会影响气温分布,高压区域气温较低,低压区域气温较高。

第四,地表因素也对气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地表的颜色、纹理和海拔高度都会影响辐射平衡和热量的储存与释放。

例如,黑色的表面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气温较高;而白色的表面则能反射太阳辐射,气温较低。

此外,地表的纹理会影响辐射的散射和吸收,纵向的山脉会导致气温的降低。

最后,人类活动对气温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工业化、都市化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此外,大规模的灌溉和湖泊的蓄水也会改变地表的热量储存与释放,进而影响气温分布。

综上所述,气温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理因素、海洋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地表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各地区的气温分布规律。

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为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气温纬度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纬度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纬度变化规律
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纬度高低是影响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纬度越高的地方,离太阳越远,太阳辐射也就越弱,因此气温也就越低。

具体来说,赤道地区的气温最高,而随着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在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几乎为零,因此气温极低,一年四季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

二、随纬度增加,年温差逐渐增大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日照时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气温的年变化也会逐渐增大。

在赤道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烈且全年基本无变化,因此气温年变化较小,而在高纬度地区,由于日照时间短且太阳辐射强度弱,因此气温年变化较大。

三、近赤道地区温度变化较小,而高纬度地区温度变化较大
在近赤道地区,由于全年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基本不变,因此温度变化较小。

而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季节变换和日照时间的变化,温度变化较大。

在冬季,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而在夏季则可能会有极高的温度。

四、极地温度全年最低,最高温出现在10°至20°大陆上
在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弱且日照时间短,因此气温全年都处于较低水平。

而在赤道附近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烈且日照时间长,因此气温较高。

最高温主要出现在南北半球的10°至20°大陆上,也就是北半球的5月至10月和南半球的11月至次年4月。

气温变化规律

气温变化规律
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凸出,7月前后向北凸出,海洋上相反;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相反 等温线沿等高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 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谷地、盆地或高大山 脉背风(指冬季风)处; 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 等温线稀疏;
3000
47 A
200
47 B
150
47 C
1000
47 D
1500
47 E
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a 潜水补给河流
c 左岸河流补给潜水, b 河流补给地下水 右岸潜水补给河流
※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中高纬度:北逆南顺东暖西寒; 南半球西风漂流自西向东自成环状
总结——影响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因素
常见的天气系统


※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
大洋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大洋西侧 大气环流
90º
90º
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暖 70º 流 60º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0º 寒 流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季风 50º 温带大陆 气候
寒 流
40º地中海气候 性气候 30º
气温
12 14
※ 气温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 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左
右。一般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黑夜。气 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反之越小,大气越稳 定。

天气的变化规律

天气的变化规律

天气的变化规律
天气的变化是一个自然界中非常广泛和复杂的现象。

虽然我们无法掌控天气的变化,但是通过对天气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变化的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气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
天气的变化往往与季节有关。

在四季交替的地区,春季往往是温暖和多雨的季节,夏季通常比较炎热,秋季则是干燥和凉爽的季节,冬季则是寒冷和多雪的季节。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倾斜引起的。

高温和低温区域
不同地区的气候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

赤道附近的地区通常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则非常寒冷。

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角度和面积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温暖和寒冷气团的相互作用
在气象学中,温暖和寒冷气团的相互作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冷空气通常比热空气更密集,当两种气团相遇时,冷空气往往会推动热空气上升,形成云层和降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冷空气在过境时常常伴随着降雨或暴风雪。

大气压力系统
大气压力系统也对天气产生影响。

高压系统通常意味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而低压系统则会带来多云和降水。

大气压力系统的移动和相互作用使得天气变幻莫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天气变化规律,但需要注意的是,天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难准确预测。

持续的科学研究和观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并为我们的生活和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
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大约为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摄氏度
2、平流层是指对流层顶到约50千米的大气层。

平流层的空气没有对流运动、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现天气现象、在高约15到35千米范围内,有厚约20千米的—层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太阳光短波紫外线的能力,故使平流层的温度升高。

3、中间层是平流层顶到80千米高度。

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是从80千米到约500千米。

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成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5、逃逸层是热层以上的大气层。

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气温得时空变化规律1、气温得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与失去热量(大气辐射)得差值决定。

地面得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得热量直接来着地面。

(1)太阳辐射: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

(2)地面辐射:当地地方时为12点时,地面获得得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得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

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1点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大气温度:当地地方时大约午后2点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

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至日出后,地面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得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

因此气温最低值总就是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得年变化规律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得原因,气温在一年中得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得月份,而就是有所滞后。

3、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向各纬递减。

太阳辐射就是地面热量得根本来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得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南半球物理性质比较均一得海洋比北半球广阔,气温变化与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同一纬度得陆地与海洋,热得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冷得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热高冷低”。

(4)7月份,世界值热得地方就是北纬20-30大陆上得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就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就是全球得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二、等温差线1、气温得日变化(1)气温得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得连续变化,称气温得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与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THANK YOU
汇报人:XX
不同纬度地区 的太阳辐射强 度不同,因此 纬度也是影响 气温分布的重 要因素之一。
大气组成
温室气体浓度:影响太阳辐射 的吸收和地表热量的散失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水汽吸收 和重新辐射热量,影响气温变 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气中的云量:云层反射太阳 辐射,影响地表温度
大气中的臭氧浓度:臭氧吸收 紫外线,影响地表温度
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气 温越低
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 对气温分布有不同影响
02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 球表面热量的 主要来源,对 气温分布有直 接影响。
太阳辐射的分 布不均匀会导 致不同地区接 收到的热量差 异,从而影响 气温分布。
太阳辐射的季 节变化和昼夜 变化也会对气 温分布产生影 响。
地面状况
地面覆盖物:森 林、草原、沙漠 等不同类型对气 温有显著影响
土壤湿度:湿润 土壤升温慢,干 燥土壤升温快
地形地貌:山脉、 高原、盆地等地 形对气温有较大 影响
海陆分布:海洋 对气温的调节作 用,沿海地区气 温变化相对较小
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农业等活动改变地表覆盖,影响气温分布 森林砍伐:减少地球上的植被,降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加剧气候变化 工业化进程:大规模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对气温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原因

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原因

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原因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非常关注和重要的天气要素之一。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指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通常表现为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的情况。

造成气温日变化规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所引起的。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线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照射到地表的角度不一,从而导致气温的变化。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太阳对地球的照射强度、照射面积和角度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导致气温日变化的主要原因。

此外,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也会影响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气温日变化规律并不是在所有地区都存在的,例如在赤道地区,由于太阳直射,气温变化不明显;而在极地地区,由于太阳的高度角比较低,气温日变化反而比较小。

总之,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对于人们生活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趋势,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七年纪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部分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第二课时,着重介绍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本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气温的变化”后的自然延伸和发展,本节与第三节《降水和降水分布》是并列关系,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为下一节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提供必备了的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宗旨,因此教材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利用地图分析、归纳内在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这一优势。

二、说教学对象
通过近两个月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

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好奇、好动、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在前阶段学习过纬度、海陆分布等知识,上一节刚学过的气温变化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分布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加上他们的抽象能力还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应用气温分布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鉴于本节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基本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读图法。

六、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是如何“教”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

初一的学生要放手让他们完全自学是不可能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因此我充分利用学案的导学功能,把引导学生如何学贯穿始终。

在学案中我主要渗透了“读图法”和“分组合作法”两种学法,这样设计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有利于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七、说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