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课件4《西游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僧和悟空功德圆满,唐僧成为旃檀功德佛,悟空 成为斗战胜佛,可以说是佛教密宗“即身成佛”理 论的真实写照和有力佐证; 八戒因“有顽心”,“色情未泯”而做净坛使者; 沙僧虽没有八戒的贪欲,但也不像悟空那样智慧, 因此只能为金身罗汉。 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罗汉是小乘修行的最高果位 使者是伊斯兰教的术语 唐僧师徒五众前世因果不同,在西行这条大修行之 路上改造自我身心的程度不同,最终获得的灭谛— —修行之正果亦不同。
妖,《说文》里从“示”,和“神”同类,
组成一对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的范畴。 神的堕落即为妖,妖的升华即为神。 妖和神时常互相转化。 被收 黑风怪被观音收为洛伽山守山大神 圣婴大王红孩儿收为善财童子
逃逸 通天河怪是观音莲花池里的金鱼; 比丘国妖精国丈是寿星的白鹿; 黄眉大王是弥勒佛跟前司罄的黄眉童子; 赛太岁是观音胯下金毛犼; 狮陀山老怪和二怪是文殊的青狮、普贤的白 象; 黄袍怪是奎木狼星下界。

《西游记》中的“三教” 总体态度 作品中明确提到“三教”,并表示共尊的。 第11回唐太宗让群臣论佛事,大臣傅突与萧 理辩论,结论是“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 而不可毁,不可废。” “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佛如来是治 世之尊”、“孔圣人是儒教之尊”(88回)。
小说中的“儒教”

没有出现“儒教之尊”的形象、
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一路伏魔降妖, 那些自在的、神化的、佛化的妖怪,从哲学 意义上说,都可以看作佛教的“魔”。 梵文 mora,音译“魔罗”,简称“魔”。 是对唐僧师徒的禅心和戒行的考验,构成求 法证果的逆向阻力。 而降魔故事本身的旨趣在宗教意义上即是对 “非佛性”的克服。 唐僧坐禅念经是修行,师徒西行本身也是而 且是个更为艰难的修行。

最后不仅取到真经,而且功德圆满,各得其所, 师徒五人或成佛或成神,皆大欢喜。
《西游记》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道轮回 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

三善趣 三恶趣
冯梦龙《醒世恒言· 桂员外途穷忏悔》是对六道 轮回的形象化阐释。 《西游记》的人物都是根据六道轮回转生的。

猴王的佛教渊源
美猴王的传说由来已久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 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 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 矣!”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 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 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 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 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那 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 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 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 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98 回)
西游记
你知道有几本叫做《西游记》的书吗?
《长春真人西游记》 元初道士邱处机曾经西行,其弟子李志常作。 胡适 此书乃是地理学上的重要材料,并非小说。
金丹之旨
元代文人虞集曾为之序。
杨志和《西游记》41回。
吴承恩《西游记》100回。
两种《西游记》曾混为一种,清初刻《西游
唐人笔记、五代丹青、宋元瓷枕均有西游故
事。 宋元时期,“西游”故事较多地以小说、戏 曲的样式出现。 小说 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书分17章,每章有题目 “猴行者”“深沙神”
胡适
这一本小册子的出现,使我们明白南宋或元
朝已有了这种完全神话化了的取经故事;使 我们明白《西游记》小说——同《水浒》 《三国》一样——也有了五六百年演化的历 史。 箭垛式 积淀式
元代似有《西游记平话》 《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字条 下有“梦斩泾河龙”,取之《西游记平话》, 原本已佚。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西游记》第9回)

宋元南戏《陈光蕊江流和尚》 金院本《唐三藏》 元· 吴昌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也叫 《西游记》)
却远在罗氏改作《三国志演义》......之上。
明文人·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一、《西游记》的作者
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西游记》版本,
或署朱鼎臣编辑,或署华阳洞天主人校 或署丘处机撰,没有一部署名吴承恩
李春芳,号石麓。籍隶江苏兴化县,嘉
靖年间状元及第,因善撰“青词”而累 升宰辅。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 又有号“华阳洞主人”。


第一部分是唐僧师徒西行之前,所诠释的是
佛教苦集二谛。 唐僧自小受世态炎凉之苦;悟空虽炼成一身 通天彻地的本领,但终究不出生死轮回之考 苦;八戒身上则直接表现出贪欲之集谛 第二部分从唐僧师徒踏上漫漫西行路开始, 所演释的是灭道二谛,开始了按佛教之道谛 改造自我身心的历程。
孙悟空为什么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故意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第32回)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观音向太上老君借的。 唐僧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复熊罴怪(第17
回) 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 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57 回)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竟斗而来也
二是承认《西游记》有这方面的内容,但认
为这种内容是要否定的。 滑稽小说 胡适《〈西游记〉考证》 这七回(前七回)的好处全在于他的滑稽 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据我看来,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
社会小说 《西游记》是一部社会小说,作者描写的人 鬼神三个世界,不过是一种象征的艺术手段, 而其内容则在于表现当时社会的形形色色。 反对皇权 批判佛教 市井文学 镇压和瓦解人民反抗之经
二、《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本事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26岁的玄奘偷越国 境,经17年,历数万里,于天竺(印度)取 回佛经657部。 史料记载 《旧唐书· 方伎传》 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 乃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 十二卷。
玄奘
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十年 唐高宗李治麟德元年

谁要是像你一样,猴王:具备着这种德行,
真诚,正直,坚毅,牺牲,他就能把敌人战 胜。 谁能具备三法,敏捷勇敢聪明,同你猴王一 样,定能克敌制胜。

郭良均、黄宝生译《佛本生故事选》及季羡林的 “代序”)里都讲到,汉译大藏经里就有不少这样的 故事.有材料可以证明,在一千多年前,这些故事已 经在新疆一带流行了。
外来的 猜想猴行者来自印度。胡适认为《罗摩衍那》 (Ramayana 印度最古老的纪事诗)中的哈 奴曼(Hanuman)“是齐天大圣的背影”。 本土的 猜想猴行者是从中国的神话或传说中演化出 来的。一般认为起源于无支祁(大禹治水时 收服的一个淮涡水神)的传说。 唐· 李公佐《古岳渎经》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已有猴行者。 在印度的佛教故事中,菩萨转生为各种动物的例子 不胜枚举。

三、《西游记》的主旨
表现“三教”
明末袁于令《西游记题词》 说Leabharlann Baidu以为寓五行生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
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 清代道士悟元子刘一明《西游记原旨· 序》 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 道即可成仙。 清代文人悟一子陈士斌《〈西游记〉真诠》
一是否定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根据一些材料论证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明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 吴玉搢(1698-1773)《山阳志遗》卷4 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话》卷21
《淮安府志》记有吴承恩作《西游记》但未
说明此《西游记》为何类图书。 清初著名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把 吴承恩的《西游记》归在卷八史部地理类。 清代咸丰重刻《淮安府志》删去了这一条。
小说中的道教 道教之人虽不时出现,但与佛相比显然不 占上风。 第7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45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尤其是在孙悟空的皈依上。
小说中的佛教
《西游记》的题材 讲述的是佛教故事,并且给出了完满的结局。 取经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一种光明正大的事业。 “东土南赡部州”“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 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 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愚昧不明,放纵 无忌”。
记》小说者把虞集替长春真人《西游记》所 撰写的序文放在小说《西游记》之前,愈增 混乱。 约比吴承恩大二十岁的安国也写过游记《西 游记》。 (章培恒)
杨本和吴本的关系
“杨”前“吴”后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郭箴一《中国小说史》 “吴”前“杨”后
郭箴一《中国小说史》 其功力的壮健、文采的秀丽、言谈的幽默,
西游故事的流传 门人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12卷 其门人慧立、彦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记录玄奘的家世和取经的动机,其中穿插了一些神 话传说。 是时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 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 水尽渴不能前。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渧沾喉口腹干燋。 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至第五夜 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马亦能 起……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去草十步欲 回转,又到一池水,甘澄镜澈,即而就饮。身命重 全人马俱得苏息。计此应非旧水草。固是菩萨慈悲 为生。
苦集二谛为世间法,灭道二谛为出世间法。
就因果关系而言: 集为因,苦为果; 道为因,灭为果; 苦集是因,灭道是果。 所有佛教学说都从此演化而成。 《西游记》的情节结构是对四圣谛的阐释
情节发展的主线九九八十一难是一个大因果,
其它尚存无数小因果。
《西游记》的结构
两大部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落(1-7) 写孙悟空诞生、成长、访道,闯龙宫、搅冥府、闹 天宫,压在五行山下。 第二段落(8-12) 写陈光蕊中举成婚、遇盗、生江流儿,魏征梦斩泾 河龙、唐太宗地府还魂、开大会开演诸品妙经。 取 第三段落(13-100) 经 九九八十一难 第一、二段落组成第一部分:取经前的准备 第三段落是第二部分:取经的过程
玄奘(600~664),名陈祎,洛州缑氏(今
河南偃师)人。世称三藏法师
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
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 著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 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可以被称之为三 藏法师
东晋
与鸠摩罗什(
南北朝
344 ~ 413 )、真谛(499—569) 唐 唐 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又与义净(636—713)(一说不空(705— 774))并称为四大译师。 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 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 前言》 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唯心主义理论家、不畏 艰险的旅行家、卓越的翻译大师、舍生求法的 典型、中印友好的化身。
吴承恩(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年1582)
字汝忠,一字以忠,淮安人。淮安在汉代
曾叫射阳县,县的东南有一湖泊叫射阳湖, 所以吴承恩以“射阳”为号,经常自署为 “射阳居士”。后代亦有人称他为“射阳 山人” 。 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 淮贤 文目》 《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西 游记》 《二郎搜山图歌》
《西游记》的情节结构
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世俗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 身苦:老、病、死 心苦:贪、嗔、痴 后世苦:地狱、恶鬼、畜生 集(习):烦恼和业是造成世间人生苦痛的原因 灭(解脱、涅槃):灭断世间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 原因。 道:超脱苦集因果关系而达到出世间的涅槃寂静的 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