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普法讲座
普法讲座(社区)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 保障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 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3
老年人的七大项权利:
1、自由处分自己名下财产的权利 2、享有要求子女赡养自己的权利 3、享有自由再婚不受干涉的权利 4、享有自由订立遗嘱的合法权利 5、享有继续获得教育的合法权利 6、享有获得社会关爱的合法权利 7、享有获得司法援助的合法权利
• 请问:出嫁的女儿小芳有无继承权? 22
分析意见
• 依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小刚和小芳作为 被继承人的子女,同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享有 同等的继承权。该权利除因法定事由的出现可以被 依法剥夺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以任何理由加以剥夺。 也就是说,已婚女儿的继承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同时,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小芳对父母所尽的 义务较之小刚为多,故对父母的遗产可酌情予以多 分。
4
具体权利的内容
(一)社会保护类。以上七项权利,后三项主要 涉及到社会对老年人权利的保障:及鼓励社会办好 各类老年学校,还对老年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康 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在公共设施中建设适合 老年人锻炼和活动的配套健身设施;同时,老年人 享有获得以下社会关爱的权利。
5
1、农村的老年人,已经丧失劳动力、没有 生活来源,也没有子女和其他扶养人的, 由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穿、 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即成 为“五保户”)。
13
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 在子女未成年时,父亲或母亲对子女未 尽过抚养义务,导致子女成年后、不愿 意对父母承担赡养义务的事例。大家都 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否还可以要求自 己的子女尽赡养责任?在此,为大家讲 述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案例(该案例曾在 电视台报道过):
婚姻家庭普法讲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婚姻家庭普法讲座篇一:社区普法讲座——婚姻家庭继承法律讲座?“家家学法,户户平安”?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讲座?——婚姻家庭继承问题?主讲人:***专题一:婚姻家庭问题一、事实婚姻、同居关系、重婚、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若干问题三、婚姻关系的解除四、婚前婚后房产归属及分割一、事实婚姻、同居关系、重婚、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1、事实婚姻概念: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
根据有关法律,只有在1994年2月1日前双方就已经开始同居关系的,且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的,才会被认定为事实婚姻。
而在此之后开始同居的,都只能算未婚同居关系。
结婚的实质要件即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须具备的条件。
具体包括:(1)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2)双方自愿结婚;(3)双方均无配偶且不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2、同居第一种情形为异性暂时居住在一起,未进行结婚登记(不符合传统观念,但法律未明确禁止)。
第二种情形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有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存在法律过错,离婚时存在损害赔偿问题)。
同居财产分配原则为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存在法定继承问题。
3、重婚:概念: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无效,且涉及刑事犯罪问题:按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重婚罪属于可选择的自诉案件)。
以下情况都属于重婚:?(1)有配偶的人未办理离婚手续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2)有配偶的人,虽未登记结婚,但事实上与他人以夫妻名义而公开同居生活的;?(3)无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然与之登记结婚的;?(4)无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然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普法进社区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普法进社区的实施步骤与方法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普法进社区成为了普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将普法活动引入社区,可以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推动社区的法治建设。
本文将介绍普法进社区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普法工作。
步骤与方法1. 筹备阶段在开展普法进社区活动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筹备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 - 确定活动目标:明确普法进社区的目的和意义,制定清晰的活动目标。
- 确定活动主题: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关注点,确定适合的活动主题,如婚姻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
-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根据社区居民的方便程度,确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足够的参与度。
- 选拔活动人员:从相关部门、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中筛选合适的教育者和讲师,确保活动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2. 宣传推广为了吸引社区居民的参与,必须进行宣传推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宣传推广方法: - 制作宣传海报:设计有吸引力的宣传海报,将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要点展示清楚,并将海报张贴在社区重要位置,如小区大门口、小区公告栏等。
- 社区微信公众号推送: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向社区居民推送普法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讲师等。
- 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通过社区内的各种活动、聚会等场合向居民介绍普法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居民参与。
3. 活动实施活动实施阶段是整个普法进社区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普法工作的实际效果。
以下是一些活动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 社区讲座:邀请专业律师、法官等法律权威人士,开展专题普法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解析和互动交流,提高居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 法律咨询服务:在社区设置法律咨询点,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 制作普法手册: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编写普法指南,包括常见法律问题的解答、法律知识的梳理等,方便居民随时查阅。
社区普法讲座——婚姻家庭继承法律讲座.
“家家学法,户户平安”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讲座——婚姻家庭继承问题主讲人:***专题一:婚姻家庭问题一、事实婚姻、同居关系、重婚、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若干问题三、婚姻关系的解除四、婚前婚后房产归属及分割一、事实婚姻、同居关系、重婚、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1、事实婚姻概念: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
根据有关法律,只有在1994年2月1日前双方就已经开始同居关系的,且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的,才会被认定为事实婚姻。
而在此之后开始同居的,都只能算未婚同居关系。
结婚的实质要件即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须具备的条件。
具体包括:(1)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2)双方自愿结婚;(3)双方均无配偶且不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2、同居第一种情形为异性暂时居住在一起,未进行结婚登记(不符合传统观念,但法律未明确禁止)。
第二种情形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有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存在法律过错,离婚时存在损害赔偿问题)。
同居财产分配原则为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存在法定继承问题。
3、重婚:概念: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无效,且涉及刑事犯罪问题:按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重婚罪属于可选择的自诉案件)。
以下情况都属于重婚:(1)有配偶的人未办理离婚手续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2)有配偶的人,虽未登记结婚,但事实上与他人以夫妻名义而公开同居生活的;(3)无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然与之登记结婚的;(4)无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然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对于重婚的,不仅要解除其重婚关系,还应当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4、无效婚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4)未到法定婚龄的(注:起诉时已达法定婚龄的,其婚姻转化为有效婚姻)。
村社区普法教育宣传记录
村社区普法教育宣传记录日期: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X村(社区)活动内容: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本次活动积极开展了普法教育宣传活动。
活动在村委会的组织下,由村社工和志愿者共同参与。
1.活动目标与宣传形式2.宣传展板在村委会广场搭建了宣传展板,展板上分为不同板块,介绍了法律条文、法律常识、法律案例以及维权方法等内容。
展板内容鲜明突出,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片,使得村民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
3.法治知识讲座通过邀请村附近法院的法官来村委会为村民进行法治知识讲座。
法官详细解析了一些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如合同法、物权法等。
讲座内容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以及如何维权和举证等实用技巧的培训。
村民们积极参与,把握了学习机会。
5.效果评估与总结本次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宣传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大多数村民都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并表示了对宣传活动的认同和肯定。
活动后,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很多村民表示将会进一步加强法律学习,并且希望类似的宣传活动能多开展。
在总结本次活动时,我们认为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宣传展板设计和制作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讲座内容有时过于专业化,需要更贴近村民实际生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活动策划和执行,不断提高普法教育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本次普法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向村民推广法律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为社区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6)
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是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有效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治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权益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社区作为社会基本单位之一,是法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能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增强人们的法纪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全民法治素养的提高。
一、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必要性1、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律咨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有利于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增强全民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社会共同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
2、推进社区和谐发展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有助于建立社会诚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区居民通过了解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学习和交流,不仅能够提高对法律的遵守度,还能够消除社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和睦关系,推进社区和谐发展。
3、强化社区自治能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能够强化社区自治能力和法治观念,让居民增加对权益保护和社区治理的理解和参与度。
在社区内部,加强法制教育可以让居民遵守法律规章、学会维权和管理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推动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实现社区自治。
二、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形式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1、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干警到社区传授法律知识,让居民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和适用情况。
2、开展法律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和服务,让居民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3、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律师服务日等活动,增加居民参与性,让社区居民通过测验答题等方式掌握法律知识。
4、发布、张贴法律宣传材料,将法律知识以简明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社区居民,引导他们了解法律、学习法律,让法律知识渗透到社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三、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方式要想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方式也至关重要。
普法知识讲座课件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法 庭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 力和法律思维。
加强法律监督机制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发挥 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人民群 众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全
方位的监督格局。
加强执法监督
对执法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监 督,防止执法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和滥用职权现象。
律法规。
维护社会稳定
普法知识讲座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 观念。
减少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 。
促进社会和谐:普法知识讲座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 念,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02
常见的法律知识
民事法律知识
刑事案例分析
• 法律分析: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刘七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案例分析
案例二
陈八的贪污案
法律问题
陈八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
案件背景
陈八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数百万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陈八的行为构成 贪污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行政案例分析
案例一
孙九的环保处罚案
案件背景
孙九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标排放污染物,被环保部门处罚
法律问题
环保部门的处罚是否合法?
行政案例分析
• 法律分析: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孙九的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接受行政处罚
行政案例分析
案例二
赵十的税务处罚案
法律问题
税务部门的处罚是否合法?
案件背景
赵十的企业偷税漏税,被税务部门查处并 处罚
《社区普法讲座》课件
社区环境法律知识
垃圾分类法律知识
解析垃圾分类的法律要求和 居民需遵守的处理规定。
绿化环保法律知识
传达绿化环保的法律要求和 居民参与的义务和责任。
噪音污染法律知识
介绍噪音污染的法律规定和 居民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实践案例分享
1
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案例分
析与解决
社区发生纠纷时如何解决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常见
解决的技巧和步骤。
3
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资源
介绍居民可以获得的法律援助和法律 服务资源,如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中 心。
总结和展望
讲座总结
回顾讲座的重点内容和观众应掌握的关键法律知识。
社区普法的意义和未来
展望社区普法的长远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感谢致辞
向参与讲座的观众和支持者表达感激之情。
《社区普法讲座》PPT课 件
社区普法讲座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应用,以维护社区安 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讲座。
讲座目的和意义
提高法律意识
让居民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个人 和社区的影响。
促进环境保护
传达环境法律知识,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和环境保护工作。
保障社区安全
传授社区安全法律知识,帮助居民预防犯罪 和灾害,并保护私人空间。
加强社区凝聚力
通过分享实践案例和解决纠纷的方法,增强 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法律基础知识
1 法律的概念和体系
2 法律的等级和效力
介绍法律的定义、来源和组成,以及法律 体系的层级关系。
解释不同等级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如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3 法律的适用和解释
4 法律的权益和义务
普法社会实践工作日志
日期:2023年3月15日地点:XX社区活动中心一、工作背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XX社区联合XX律师事务所开展普法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形式,让居民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工作内容1. 法律知识讲座上午9点,法律知识讲座在社区活动中心正式开始。
本次讲座由XX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主讲,主题为《家庭法律知识普及》。
讲座中,律师详细讲解了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居民对家庭法律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法律咨询讲座结束后,居民们积极参与法律咨询环节。
律师们针对居民提出的婚姻、继承、劳动争议等问题,逐一进行解答,并提供了相应的法律建议。
3. 法律援助宣传在活动现场,我们还设置了法律援助宣传展板,向居民介绍了法律援助的范围、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提高了居民对法律援助的认识。
4. 普法宣传资料发放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普法宣传资料,方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查阅。
三、工作总结1. 活动效果本次普法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和好评。
讲座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法律咨询环节解答专业,法律援助宣传和普法资料发放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
2. 工作亮点(1)邀请资深律师授课,提高了讲座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针对社区居民关注的法律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满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
(3)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扩大了普法宣传的覆盖面。
3. 工作不足(1)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居民对活动了解不足。
(2)活动时间较短,部分居民未能充分参与。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活动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2. 增加活动场次,满足更多居民的需求。
3. 邀请更多专业律师参与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 结合社区居民实际需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
社区普法讲座课件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的实践应用 、法律纠纷的解决方式、法律程序的 了解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法律知识。
社区普法的实践活动
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包括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让居民亲身参与法律实践, 增强法律实践能力。
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
总结词
介绍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及相关法 律法规,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 。
详细描述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此部分 ,可以介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垃圾分类、 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以及公共安全事件应 急处理方法,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 对措施,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安全意 识。
民事法律和纠纷解决
总结词
介绍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纠纷解决的方式,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详细描述
民事法律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此部分,可以介绍常见的民事法律问题和纠纷解决的方式 ,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居民了解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详细描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此部分,可以介绍 宪法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人身 自由等,使社区居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刑法和治安管理
总结词
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治安管理相关规定,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详细描述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在此部分,可以介绍刑法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犯罪行为,如杀 人、盗窃、诈骗等。同时,结合治安管理相关规定,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社区开展消费者普法知识宣传活动方案
社区开展消费者普法知识宣传活动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在享受权益的也面临着各种消费陷阱和法律风险。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社区决定开展一场消费者普法知识宣传活动。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此次活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活动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使居民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3. 通过活动,让居民认识到消费纠纷的危害性,增强他们预防消费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4. 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良好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法律讲座:请来法律专家为社区居民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讲座内容要通俗易懂,让居民能够轻松掌握。
2. 法律咨询: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居民可以就自己的消费问题向律师咨询,获取专业的解答。
3. 法律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
宣传资料要内容丰富,涵盖各个方面的法律知识。
4. 法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消费纠纷案例,邀请法律专家进行分析解读,让居民了解消费纠纷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消费纠纷。
5. 互动环节: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竞赛、法律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让居民在参与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筹备小组成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活动组织经验。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事项。
活动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社区广播、横幅标语等方式,提前告知居民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引导居民积极参与。
向居民宣传普法知识
向居民宣传普法知识
向居民宣传普法知识是提高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有效地向居民宣传普法知识:
1.举办普法讲座和培训活动:
邀请法律专家、法官或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等内容;设计针对居民的普法培训课程,包括法律法规、民事纠纷解决、家庭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制作讲座或培训材料,包括易于理解的案例分析、图表、宣传册等,以便居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制作普法宣传资料:
制作简明易懂的宣传海报、宣传册或小册子,涵盖常见法律问题、权益保护、法律程序等内容;在公共场所、社区中心、政府机构等地方张贴宣传海报或摆放宣传册,以方便居民获取普法知识。
3.利用社区平台和媒体宣传:
利用社区论坛、微信群、社交媒体等平台,在社区居民中传播普法知识;与当地媒体合作,发布普法宣传文章、专栏或广告,提高社会对普法知识的关注度。
4.举办普法知识竞赛或游戏活动:
组织普法知识竞赛,吸引居民参与,并提供奖励,激发居民学习和了解法律;设计普法知识游戏,以趣味和互动的方式让居民参与,提高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5.邀请官方机构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邀请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官方机构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向居民介绍相关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协调与地方政府合作,让相关机构在社区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律援助的服务,为居民提供实际的帮助。
普法宣传社区法治讲座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课件
1、青少年犯罪概念、特点及类型
2、青少年犯罪原因
3、以案说法,远离犯罪
1、青少年犯罪概念、特点及类型
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 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 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 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 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 青少年犯罪特点: 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2、严重犯罪较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 5、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来看,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案例分析
③甲的行为是刑事犯罪,《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 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 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 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 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目前收容教养已经 废除。 对甲应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主要看甲当时的主 观是伤人还是杀人的故意)承担刑事责任。同事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见问题1)。
社区普法开展情况汇报
社区普法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社区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法律知识的普及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下面就社区普法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社区普法宣传不断加强。
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治讲座等形式,向居民传递法律知识,普及法律常识。
同时,还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法治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法律、遵纪守法。
其次,社区普法活动多样化。
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传展览、法治宣传月等,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居民不仅增加了对法律的了解,还增强了法治意识,提高了法律素养。
再次,社区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咨询中心,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及时求助,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帮助,增强了对法律的信任感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最后,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社区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了法治文化建设,提升了居民的法治素养。
居民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也增强了法治观念,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总的来说,社区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法治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一些居民的法律意识仍然较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同时,社区法律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法律需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社区普法宣传,丰富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活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让更多的居民受益于法治,增强法治意识,依法维权,共建法治社区。
希望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法治活动,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社区。
让法治成为我们生活的底色,让法治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信仰。
普法讲座活动策划书3篇
普法讲座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普法讲座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很多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还相对有限。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特举办此次普法讲座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向参与者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2. 帮助参与者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活动主题“知法守法,共创和谐”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六、活动对象[具体参与对象]七、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5 分钟)由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欢迎嘉宾和参与者。
2. 主题讲座(60 分钟)邀请专业律师进行普法讲座,内容包括常见法律问题、案例分析等。
3. 互动环节(30 分钟)参与者提出问题,律师进行解答和交流。
八、前期准备1. 联系专业律师,确定讲座内容和时间。
2. 制作宣传海报、传单等宣传材料,进行活动宣传。
3. 准备活动所需的设备和道具,如音响、投影仪等。
4. 确定活动现场的布置方案,提前进行布置。
5. 安排工作人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九、活动预算1. 律师费用:[X]元2. 宣传材料制作费用:[X]元3. 设备租赁费用:[X]元4. 场地布置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十、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现场的安全,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2. 提前检查设备和道具的运行情况,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维持秩序,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4. 及时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后续活动。
十一、活动评估1. 通过参与者的反馈意见,评估活动的效果和满意度。
2. 分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篇二《普法讲座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特举办此次普法讲座活动。
普法活动讲座方案
普法活动讲座方案一、活动背景为进一步推动全民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举办普法活动讲座,提升广大市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加深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培养正义意识,增强法律思维和法律技能,从而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二、活动目标1.提高公众对普法活动的认知和关注度,全面推进普法工作;2.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3.增强公民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思维,培养正义意识和法律技能;4.推动构建以法治为核心的社会信仰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活动流程1.活动策划及准备(1周)1.明确活动主题、宗旨、目标和内容;2.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场馆等相关事宜;3.确定讲座主讲人及听众对象;4.策划并制定活动方案,包括物资准备、活动宣传等;5.确定活动预算及资金来源。
2.活动宣传(1周)1.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单、招贴、展板等宣传资料;2.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资料,利用社交网络、微信等渠道进行宣传;3.发放邀请函。
3.活动实施(1天)1.开场仪式(30分钟)1.主持人主持活动开场仪式,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2.活动负责人致辞,表达活动主旨、感谢支持单位、主讲人及听众的参与。
2.讲座环节(2小时)1.主讲人讲授法律知识,讲解相关案例、条款等,与听众互动交流;2.设立提问环节,听众可以进行在线提问或现场提问;3.主持人适时引导现场气氛,鼓励听众参与。
3.总结和反馈(30分钟)1.主讲人进行总结发言,强调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2.听众进行反馈,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3.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参与者的支持。
4.活动总结及归档(1周)1.组织收集整理活动相关材料;2.完成活动结案报告并存档,为后续活动提供借鉴。
四、注意事项1.活动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各项准备工作就位;2.活动策划需充分考虑参与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3.活动期间需做好现场秩序维护,保证活动顺利进行;4.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推进普法工作。
普法专题讲座实施方案
普法专题讲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普法工作则是促进全民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普法专题讲座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宣传教育手段。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普法专题讲座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确定。
1.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2. 增强公民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3. 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普法活动,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实施方案。
1. 主题确定。
普法专题讲座的主题应当贴近社会热点、法治宣传和公民关注的问题,如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以各类人群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具体的普法主题。
2. 内容安排。
普法专题讲座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包括法律知识普及、案例分析、法治政策解读等环节。
同时,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人士进行讲解,以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 宣传推广。
在确定好普法专题讲座的主题和内容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宣传推广工作,包括制作宣传海报、发布宣传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等多种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
4. 实施效果评估。
在普法专题讲座结束后,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听众参与度、知识获取情况、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下一次普法活动的改进提供参考。
四、保障措施。
1. 人员保障,确定主讲人员和辅助人员,保证普法专题讲座的专业性和丰富性。
2. 场地保障,选择适宜的场地举办普法专题讲座,确保听众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普法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
普法专题讲座是一种重要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社会的法治建设。
希望各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普法专题讲座活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开展普法讲座活动方案策划
开展普法讲座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法律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然而,许多人对基本法律知识和权益保护意识的理解还较为薄弱,缺乏对法律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意识,普法讲座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方式。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普法讲座,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规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促进良好的法治氛围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2. 增强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提高维权能力。
3. 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体解决法律问题。
4.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活动内容1. 普法讲座通过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进行针对性的普法讲座,介绍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权益保护等内容,解答参与者提出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 法律知识宣传制作法律知识宣传单页、海报、展板等,通过悬挂在公共场所、宣传栏、社区、学校等地方,传播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提高公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关注。
3. 法律咨询服务在活动现场设置法律咨询台,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为参与者解答疑问,提供法律援助。
四、活动策划1.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一般选择在公众集中休息日或公共节假日进行,如周末、国庆节、劳动节等,以便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活动地点选择在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学校、公共场所等便于接触到大量人群的地方。
2.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包括社区通知、学校公告、新闻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
可以邀请公众人物、明星、专业人士等参与宣传,增加活动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3. 多元化的普法内容在普法讲座中,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如婚姻家庭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事法等,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讲解,并提供具体案例分析,使参与者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4. 专业的组织团队活动组织团队应由专业法律人士组成,负责活动策划、组织、推广和细节保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约定违约责任条款。
转租的相关法律规定
转租应注意的问题: 1.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征得出租人同意,可以将承租房屋的 部分或者全部转租给别人。 2.房屋转租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转租合同必须经原出租人出 面同意,并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3.转租合同的终止日期不得超过原租赁合同的终止日期,但 是出租人与转租人双方规定的除外。 4.转租期间原租赁合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转租合同随之 变更、解除或者终止。
《合同法》关于房屋租赁用途的相关规定
• 第二百一十六条 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
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 第二百一十七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
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
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租赁物的性质使用。 • 第二百一十八条 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
房屋租赁其他注意事项
租赁合同到期怎么处理? 1.是否续订租赁合同(约定更新和法定更新) 2.验收租赁物,检查租赁物是否存在非正常性损 耗
拒不退还租赁物如何维权? 1.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如侵占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寻 衅滋事罪 ) 2.以侵权之诉起诉原承租人,督促其早日返还房屋并承 担损失
饲养宠物方面主要内容
转租的约定
1. 出租人确认条款。既明确约定,转租应得到出租 人的同意。 2. 约定转租期限。转租期限应限于原租赁合同规定 的期限内,超过原租赁合同期限的,则转租无效。 3. 约定转租后房屋的使用性质。使用性质也必须以 原合同的约定为准,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使用性 质。 4. 约定损坏房屋的赔偿及责任承担。
承租人:承租为自然人的,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出租人系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是否依法成立。 注意:索取承租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若是公司签订 租赁合同,则考虑签字人是否为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结合《武汉 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政策性规定,核查小区住宅楼是否允许开设 公司)
自然人的,看是否年满18周岁或者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但以 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精神是否正常。
租金支付时间和方式
协议补充 不能达成 补充协议 的按照合 同有关条 款和交易 习惯
不满一年
当事人之间约定
没有约定 或者约定不明确
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
依 旧 不 能 确 定
每届满一年+租赁期间届满
一年以上
装修改造的约定
1. 约定是否同意承租人 对房屋进行装修或改造,改造的 标准是什么?违反约定的具体责任。
宠物饲养人的注意义务
1
(一)不得携犬进入集贸市场、商店、饭店、公园、影剧院、 学校、医院、展览馆、歌舞厅、体育场(馆)、游乐场等公共 场所; (二)不得携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小型观赏犬19时至次日7时出户的,必须挂犬牌、束犬 链,并由成年人牵引,其他时间出户的必须笼装;
(四)单位饲养的大型犬必须拴养或者圈养,并有专人管理;
1.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 供的服务; (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 项提出建议;
业 主 的 权 利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 建议; (四)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 (五)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 (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七)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八)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 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3.《参照其他小区的饲养宠物管理规定、小区饲养宠物管理共 约》
第三讲:物业管理方面
业主权利与义务 物业公司权利与义务 小区内物品、车辆等安全
新房装修应注意事项,相关法律规定
业主
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公司
业主:是指物业的所有权人,尚未登记取得所有权, 但基于买卖、赠与、拆迁补偿等法律行为已经合法 占有该房屋的人 。
•
第七十九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 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条 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
任。
• 第八十二条 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 担侵权责任。
饲养宠物的资格
宠物饲养人的注意义务
宠物侵权处理 小区饲养宠物管理相关规定
第二讲:小区内饲养宠物
饲养宠物的资格
1
限养区饲养宠物的条件: (一)有合法身份证明; (二)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固定住所且独户居住。 限养区内个人养犬,每户只准养一只, 但禁止养烈性犬和大型犬。
2
3
宠物饲养人需要的证书:
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第二百一十九条 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
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
租赁期限
1、出租人与承租人自主约定,最长不超过20年,超 过部分无效。 2、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 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
小 区 房 屋 租 赁 用 途
住宅 办公
×
× ×
工商业
仓库
注意:1.在房屋租赁中房屋的用途是必备条款,作 为出租方有义务保证房屋能作约定的用途使用。2.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 3.承租人 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 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 求赔偿损失。
• 我国《合同法》关于租赁期限 的规定
• 第二百一十四条 租赁期限不得超过 二十年。
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间届满, 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 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 第二百一十五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
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 不定期租赁。
2.根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的第5条第1款的规定,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下列行为:(1)未经原设计 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 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2)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 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3)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 寸,拆除连接阳台上的砖、混凝土墙体;(4)损坏房屋原 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5)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 用安全的行为。
装修改造的法律规定
3.合同解除时,未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承租人需 自行拆除,已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有约定的依约定,无 约定的依下列情况处置:因出租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出 租人赔偿装饰装修的残值损失;因承租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 出租人不予赔偿;双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根据过错分担责任; 不可归责于双刀事由导致合同解除的,双方依据公平原则分 担装饰装修的残值损失。
社区普法讲座
主讲人: 2014年4月11号
讲座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小区内房屋租赁方面
第二部分 小区内饲养宠物方面 第三部分 小区内物业管理方面
第一讲,房屋租赁合同
1.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 (二)房屋的座落、面积、装修及设施状 况; (三)租赁用途; (四)租赁期限; (五)租金及其支付方式; (六)房屋修缮责任; (七)消防安全责任; (八)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条件; (九)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式; (十)转租的约定; (十一)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八十三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或者管理人请
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八十四条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
小区饲养宠物管理规定
1.《武汉市养犬管理条例》 2.《武汉市限制养犬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侵权责任法》
(七)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以其收益补充小区管理经费。
物业公司义务
(一)履行物业管理合同,依法经营;
(二)接受管委会和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监督;
(三)重大的管理措施应当提交管委会审议,并经 管委会认可; (四)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及住宅小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
小区内物品、车辆等安全
业 主 的 义 务
1.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 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 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 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 金; (五)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1.个人养犬 (一)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由公安派出所 征求居(村)民委员会的意见,报区公安机关审核批 准。 (二)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携犬到畜牧部门注射 兽用狂犬病疫苗,领取犬类免疫证后到公安机关 登记注册,领取养犬许可证和犬牌。 (三)个人养犬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与住宅 所在地居(村)民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签订的 养犬义务保证书。
2.约定房屋交付时附属设施和设备的状况和交还时的具体 要求。 3.约定租赁期满、提前解除或终止时装修物如何处理。 4. 约定装修期限、装修免租期;装修保证金等
装修改造的法律规定
1.合同期限届满时,未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承租人需自 行拆除,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出租人不予补偿。 2.合同无效时,未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由承租人自行拆除, 恢复出租房原状,出租人同意利用的以及已形成附合的装 饰装修物且出租人同意利用的,可折价补偿。若出租人不 同意利用,根据合同无效的过错分担现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