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BNX072
狂病
BNP130
便血病
BNF020
肺痿病
BNX080
痫病
BNP140
齿衄病
BNF030
肺痈病
BNX090
昏迷病
BNP150
紫癜病
BNF040
哮病
BNX091
神昏病
BNP160
痰饮病
BNF050
喘病
BNX100
痴呆病
BNP170
悬饮病
BNF051
暴喘病
BNX110
抽搐病
BNP180
BNW060
冒暑病
BNG054
虫臌病
BNS060
膏淋病
BNW070
暑秽病
BNG060
头痛病
BNS070
劳淋病
BNW080
中暑病
BNG061
头风病
BNS080
乳糜尿病
BNW090
湿温病
BNG070
眩晕病
BNS090
尿浊病
BNW091
湿阻病
BNG080
中风病
BNS100
尿血病
BNW100
伏暑病
BNG090
疫疔病
BWC170
流痰病
BNV120
面瘫病
BWC070
痈病
BWC180
臁疮病
BNV130
颤病
BWC071
肘痈病
BWC190
褥疮病
BNV140
急风病
BWC072
脐痈病
BWC200
脱疽病
BNV150
厥脱病
BWC073
腘窝痈病
BWC210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BNG090
痉病
BNS110
遗尿病
BNW110
秋燥病
BNG100
厥病
BNS120
癃闭病
BNW111
温燥病
BNG101
气厥病
BNS130
关格病
BNW112
凉燥病
BNG102
血厥病
BNS140
肾衰病
BNW120
大头瘟病
BNG103
痰厥病
BNS150
腰痛病
BNW130
烂喉痧病
BNG104
食厥病
BNS160
BNC000
虫病(姜片虫病)
BNV160
脱病
BWC080
丹毒病
BNC000
虫病(血吸虫病)
BNV170
闭病
BWC090
发病
BNC000
虫病(丝虫病)
BNV180
肥胖病
BWC091
锁喉痈病
BNC000
虫病(囊虫病)
BNV190
中毒病
BWC092
臀痈病
BNL
内科瘤病类
BNV000
内科其他病(脚气病)
BWC093
肺衰病
BNP030
吐酸病
BNG021
阴黄病
BNX
心系病类
BNP040
反胃病
BNG022
阳黄病
BNX010
心悸病
BNP050
呕吐病
BNG023
急黄病
BNX011
惊悸病
BNP051
暴吐病
BNG030
萎黄病
BNX012
怔忡病
BNP060
呃逆病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BWC090 发病
BNV180 肥胖病
BWC091 锁喉痈病
BNV190 中毒病
BWC092 臀痈病
BNV000 内科其他病(脚气病) BWC093 腓腨发病
BW 外科病 BWC 疮疡病类
BWC010 疖病
BWC094 手发背病 BWC095 足发背病 BWC100 有头疽病
BWC011 暑疖病
BWC101 脑疽病
BNW091 湿阻病
BNW100 伏暑病
BNW110 秋燥病
BNW111 温燥病
BNW112 凉燥病
BNW120 大头瘟病
BNW130 烂喉痧病
BNW140 疫毒痢病
BNW150 太阳病
BNW160 少阳病
BNW170 阳明病
BNW180 太阴病
BNW190 少阴病
BNW200 厥阴病
BNW000 外感热病(痢疾病)
BNP060 呃逆病
BNP070 嘈杂病
BNP080 噎膈病
BNP090 腹痛病
BNP091 卒腹痛病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BNP100 腹胀满病
BNP110 泄泻病
BNP111 暴泻病
BNP120 吐血病
BNP130 便血病
BNP140 齿衄病
BNP150 紫癜病
BNP160 痰饮病
BNP170 悬饮病
BNG106 热厥病
BNG110 郁病
BNG120 瘿病
BNG121 气瘿病
BNG122 肉瘿病
BNG123 瘿痈病
BNG130 胆胀病
BNS 肾系病类
BNS010 水肿病
BNS011 阳水病
BNS012 阴水病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参考
血淋病
BNW060
冒暑病
BNG054
虫臌病
BNS060
膏淋病
BNW070
暑秽病
BNG060
头痛病
BNS070
劳淋病
BNW080
中暑病
BNG061
头风病
BNS080
乳糜尿病
BNW090
湿温病
BNG070
眩晕病
BNS090
尿浊病
BNW091
湿阻病
BNG080
中风病
BNS100
尿血病
BNW100
BNW020
外感高热病
BNC000
虫病(蛔虫病)
BNS012
阴水病
BNW030
风温病
BNC000
虫病(绦虫病)
BNS020
热淋病
BNW031
风温肺热病
BNC000
虫病(钩虫病)
BNS030
石淋病
BNW040
春温病
BNC000
虫病(蛲虫病)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BNC000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BWC220
股肿病
BWP010
热疮病
BWP110
瘾疹病
BWC230
痰毒病
BWP020
蛇串疮病
BWP120
土风疮病
BWC231
颈痈病
BWP030
疣病
BWP130
摄领疮病
BWC232
腋痈病
BWP031
扁瘊病
BWP140
风瘙痒病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2——3——4—BNC000 虫病(血吸虫病)BNV170 闭病BWC090 发病BNC000 虫病(丝虫病)BNV180 肥胖病BWC091 锁喉痈病BNC000 虫病(囊虫病)BNV190 中毒病BWC092 臀痈病BWC093 腓腨发病BNL 内科瘤病类BNV000 内科其他病(脚气病)BNL000 内科瘤病BW 外科病BWC094 手发背病BNA内科癌病类BWC疮疡病类BWC095 足发背病BNA000内科癌病BWC010疖病BWC100 有头疽病BNV内科其他病类BWC011 暑疖病BWC101 脑疽病BNV010内伤发热病BWC012 石疖病BWC102 发背疽病BNV020 虚劳病BWC013 软疖病BWC103 膻中疽病BNV030 痿病BWC014 蝼蛄疖病BWC104 少腹疽病BNV040 汗病BWC020 颜面疔疮病BWC110 发颐病BNV041 自汗病BWC030 手足疔疮病BWC120 流注病BNV042 盗汗病BWC031 蛇眼疔病BWC130 无头疽病BNV050 痛风病BWC032 蛇头疔病BWC131 附骨疽病BNV060 消渴病BWC033 蛇腹疔病BWC132 环跳疽病BNV070 风湿痹病BWC034 托盘疔病BWC133 腓腨疽病—5—分类名称代码分类名称代码分类名称BWC220 股肿病BWP010热疮病BWP110 瘾疹病BWC230 痰毒病BWP020 蛇串疮病BWP120 土风疮病BWC231 颈痈病BWP030 疣病BWP130 摄领疮病BWC232 腋痈病BWP031 扁瘊病BWP140 风瘙痒病BWC233 胯腹痈病BWP032 疣目病BWP150 风热疮病乳房病类BWP033 鼠乳病BWP160 紫癜风病BWR010乳头破碎病BWP040 黄水疮病BWP170 白庀病BWR020 乳痈病BWP050 登豆疮病BWP180 天疱疮病BWR030 乳发病BWP060 癣病BWP190 面游风病BWR040 乳痨病BWP061 白秃疮病BWP200 粉刺病BWR050 乳癖病BWP062 肥疮病BWP210 酒齄鼻病BWR060 乳疬病BWP063 鹅掌风病BWP220 油风病BWR070 乳漏病BWP064 脚湿气病BWP230 猫眼疮病BWR080 乳衄病BWP065 灰指(趾)甲病BWP240 瓜藤缠病BWR090 乳核病BWP066 圆癣病BWP250 红蝴蝶疮病BWR100 乳疽病BWP067 紫白癜风病BWP260 皮痹病—6—分类名称分类名称分类名称肛肠病类BWA020 茧唇病BFY010月经先期病BWG010悬珠痔病BWA030 失荣病BFY020 月经后期病BWG020 息肉痔病BWA040 乳癌病BFY030 月经先后无定期病BWG030 肛裂病BWA050 肾癌翻花病BFY040 月经过多病BWG040 肛痈病BWA060 锁肛痔病BFY050 月经过少病BWG050 肛漏病BWV外科其他病类BFY060 经期延长病BWG060 脱肛病BWV010疝气病BFY70 痛经病BWG070 肛门湿疡病BWV011 水疝病BFY080 经间期出血病BWG000 肛肠病(痔病)BWV012 狐疝病BFY090 闭经病BWG000 肛肠病(内痔病)BWV020 肠痈病BFY100 崩漏病BWG000 肛肠病(外痔病)BWV000 外科其他病BFY110 经行乳房胀痛病(水火烫伤病)BWG000 肛肠病(混合痔病)BWV000 外科其他病(冻疮病)BFY120 经行发热病BFY130 经行头痛病外科瘤瘤类BWV000 外科其他病(破伤风病)BWL010气瘤病BWV000 外科其他病BFY140 经行眩晕病(毒虫咬伤病)—7—分类名称分类名称分类名称BFY220 绝经前后诸病BFC010产后血晕病BFZ020 阴挺病带下病类BFC011 产后血崩病BFZ030 脏躁病BFD010带下病BFC020 产后痉病BFZ040 不孕病妊娠病类BFC030 产后腹痛病BFZ050 阴痒病BFR010妊娠恶阻病BFC040 产后恶露不绝病BFZ060 阴疮病BFR020 妊娠腹痛病BFC050 产后恶露不下病BFZ070 阴吹病BFR030 胎漏病BFC060 产后大便难病BFZ080 热入血室病BFR040 胎动不安病BFC070 产后遗粪病BE儿科病BFR050 滑胎病BFC080 产后发热病BEX 新生儿病类BFR051 堕胎病BFC081 产后感染发热病BEX010胎黄病BFR052 小产病BFC090 产后汗病BEX020 赤游丹病BFR060 胎萎不长病BFC091 产后自汗、盗汗病BEX030 脐风病BFR070 胎死不下病BFC100 产后身痛病BEX040 脐湿病BFR080 子烦病BFC110 产后缺乳病BEX050 脐血病BFR090 子肿病BFC120 产后乳汁自出病BEX060 脐突病BFR100 子满病BFC130 产后小便不通病BES儿科时行病类—8—中医疾病分类名称代码中医疾病分类名称代码中医疾病分类名称BES000 儿科时行病(水痘病)BEZ160 五迟、五软病BEL儿科瘤病类BES000 儿科时行病(白喉病)BEZ161 佝偻病BEL000儿科瘤病儿科杂病类BEZ170 小儿痿病BEA儿科癌病类BEZ010小儿咳嗽病BEZ180 五硬病BEA000儿科癌病BEZ020 肺炎喘嗽病BEZ190 解颅病BY眼科病BEZ030 哮喘病BEZ200 尿频病BYB 胞睑病类BEZ040 鹅口疮病BEZ210 小儿遗尿病BYB010针眼病BEZ050 小儿口疮病BEZ220 小儿水肿病BYB020 胞生痰核病BEZ060 小儿乳蛾病BEZ230 夜啼病BYB030 椒疮病BEZ070 厌食病BEZ240 小儿紫癜病BYB031 沙眼病BEZ080 积滞病BEZ250 小儿汗病BYB040 粟疮病BEZ090 疳病BEC儿科虫病BYB050 睑弦赤烂病BEZ100 小儿呕吐病BEC000儿科虫病(小儿蛔虫病)BYB060 风赤疮痍病BEZ110 小儿腹痛病BEC000 儿科虫病BYB070 胞肿如桃病—9—分类名称代码分类名称代码分类名称BYB140 胞睑外翻病BYH030 凝脂翳病BYW010异物入目病BYB150 胞肉粘轮病BYH040 黄液上冲病BYW020振胞瘀痛病BYB160 倒睫卷毛病BYH050 蟹睛病BYW030物损真睛病眦病类BYH060混睛障病BYW040惊震内障病BYZ010冷泪病BYH070 风轮赤豆病BYW050 撞击伤目病BYZ011 无时冷泪病BYH080 白膜侵睛病BYW000 外伤眼病(电光伤目病)BYZ012 迎风冷泪病BYH090 赤膜下垂病BYW000 外伤眼病(酸碱伤目病)BYZ020 漏睛病BYH100 血翳包睛病BYW000 外伤眼病(热烫伤目病)BYZ030 漏睛疮病BYH110 宿翳病BYL眼科瘤病类BYZ040 赤脉传睛病BYT瞳神病类BYL000 眼科瘤病BYZ050 胬肉攀睛病BYT010 瞳神紧小病BYA眼科癌病类白睛病类BYT011瞳神干缺病BYA000眼科癌病BYM010暴风客热病BYT020 绿风内障病BYV眼科其他病类BYM020 天行赤眼病BYT030 青风内障病BYV010疳积上目病—10—分类名称代码分类名称代码分类名称耳鼻喉科病BRB050鼻鼽病BRK020 牙痈病耳病类BRB060 鼻渊病BRK030 牙齩痈病BRE010耳疖病BRB070鼻息肉病BRK040牙宣病BRE020耳疮病BRB080 鼻损伤病BRK050 飞扬喉病BRE030耳壳流痰病BRB090 异物入鼻病BRK060 口疮病BRE040 断耳疮病BRY咽喉病类BRK070 口糜病BRE050 耳胀、耳闭病BRY010 乳蛾病BRK080 唇风病BRE051 耳胀病BRY011 急乳蛾病BRK090 骨槽风病BRE052 耳闭病BRY012慢乳蛾病BRK000 口齿病(龋齿病)BRE060 脓耳病BRY020 喉痹病BRL耳鼻喉瘤病类BRE070 暴聋病BRY021 急喉痹病BRL010 口舌痰包病BRE080 久聋病BRY022 慢喉痹病BRL020 喉瘤病BRE090 耳眩晕病BRY030 喉痈病BRL030耳蕈病BRE100 异物入耳病BRY031 喉关痈病BRA耳鼻喉癌病类BRE110 耵耳病BRY032 里喉痈病BRA010 咽喉菌病—11——12—。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外治法)、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滑精病
BNW160
少阳病
BNG110
郁病
BNS170
早泄病
BNW170
阳明病
BNG120
瘿病
BNS180
阳萎病
BNW180
太阴病
BNG121
气瘿病
BNS190
耳鸣、耳聋病
BNW190
少阴病
BNG122
肉瘿病
BNS191
耳鸣病
BNW200
厥阴病
BNG123
瘿痈病
BNS192
耳聋病
BNW000
推拿类技术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脏腑推拿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经穴推拿技术、导引技术、小儿推拿技术、器物辅助推拿技术、耳鼻喉擒拿技术、膏摩技术
敷熨熏浴类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中药热熨敷技术、中药冷敷技术、中药湿敷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淋洗技术
骨伤类技术
理筋技术、脱位整复技术、骨折整复技术、夹板固定技术、石膏固定技术、骨外固定支架技术、牵引技术、练功康复技术
BWP080
火赤疮病
BWP000
皮肤病(胼胝病)
BWN080
精癃病
BWP090
顽湿聚结病
BWP000
皮肤病(淋病)
BWP
皮肤病类
BWP100
药毒病
BWP000
皮肤病(梅毒病)
BWG
肛肠病类
BWA020
茧唇病
BFY010
月经先期病
BWG010
悬珠痔病
BWA030
失荣病
BFY020
月经后期病
BWG020
急风病
BWC072
脐痈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andcodesofdiseasesandZHE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范围本标准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治理、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
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术语、符号3.1术语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类是将中医的各种病、证按照某些既定的原那么回进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2符号圆括号“〔〕〞圆括号中的词与圆括号前的词属于同一属性类不,采纳同一属性类不代码。
破折号“――〞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破折号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4编制原那么4.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中医的病、证是中医诊疗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局部。
据此,本标准对病名和证候分不予以分类。
病名分类原那么本标准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不和专科系统进行类目和分类目分类。
.1科不类目本标准病名的科属类不为内科、外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共计七个类目〔参见表1〕。
.2专科系统分类目本标准病名的专科系统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二级专科划分为据分类〔参见表2〕。
证候分类原那么本标准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回划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分类目、细类目进行候分类。
.1证侯类目本标准将证侯类目分为病因、阴阳气血津液痰、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等六大类〔参见表4〕,并将某些属性不明确而暂无法回类的证候均回进“其他证侯类〞中。
.2证候分类目本标准证候的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参见表5〕为据分类。
.3证候细类目本标准证候的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参见表5〕为据分类。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本标 准 规 定证候的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参见表 5)为据分类。 4.2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 4.2.1 病名分类编码方法
本标 准 规 定病名分类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 ,其编码结构如下:
华、沈绍武 。 本标 准 委 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 准
中医病 证 分 类 与代 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diseases and ZHENG
of t ra d it io n al C h in ese m edicine
证候分类 目位 : 以该 证 候 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名称(参见表 5)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分类 目标识
符。
证候细类 目位: 以该 证 候 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名称(参见表 5)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的细类目标识
符。若该证候中仅内涵一个证候属性 ,则以所有仅含该属性的证候在本码位和证候序号位所构成的双码
破 折 号后 的内容是对破折号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
4 编制原则
4.1 中医病证分类 中医 的 临 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 ,以指导临床治疗。因此 ,中医的病、证是中
医诊疗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本标准规定对病名和证候分别予以分类。 4.,.1 病名分类原则
本标 准 规 定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类 目和分类 目分类。 4.1.1.1 科别类 目
Ga/T 15657-1995
前
言
疾 病分 类已成为用于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统计分类的工具 ,采用统 一的疾病分类和代码是医疗质
中医症候分类及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简介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是一套符合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中医疾病分类和代码系统,以满足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病案管理、卫生统计、出版和国外学术交流的需要。
并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学术开展,加强与国际医学的交流、接轨,使中医学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5.2 中医证候分类与代码表
5.2.1 证候标识符、证候类目名称和代码表表4 证候标识符、证候类目名称和代码表
5.2.2 证候类目名称、证候属性名称和代码表表5 证候类目名称、证候属性名称和代码表
表5〔完〕
5.2.3 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表6 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BNX060 健忘病 BNX070 癫狂病 BNX071 癫病 BNX072 狂病 BNX080 痫病 BNX090 昏迷病 BNX091 神昏病 BNX100 痴呆病 BNX110 抽搐病 BNX120 薄厥病 BNX130 卒死病 BNP 脾系病类 BNP010 胃脘痛病
BNG070 眩晕病 BNG080 中风病 BNG090 痉病 BNG100 厥病 BNG101 气厥病 BNG102 血厥病 BNG103 痰厥病 BNG104 食厥病 BNG105 寒厥病 BNG106 热厥病 BNG110 郁病 BNG120 瘿病
BGZ030 脏躁病
BGZ040 不孕病
BGZ050 阴痒病
BGZ060 阴疮病
BNF110 肺衰病
BNX 心系病类
BNX010 心悸病
BNX0 11 惊悸病
BNX012 怔忡病
BNX020 胸痹心痛病
BNX021 卒心痛病
BNX030 心衰病
BNX040 不寐病
BNX050 多寐病
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BNP020 胃痞病 BNP030 吐酸病 BNP040 反胃病 BNP050 呕吐病 BNP051 暴吐病 BNP060 呃逆病 BNP070 嘈杂病 BNP080 噎膈病 BNP090 腹痛病 BNP091 卒腹痛病 BNP100 腹胀满病 BNP110 泄泻病 BNP111 暴泻病 BNP120 吐血病 BNP130 便血病 BNP140 齿衄病 BNP150 紫癜病 BNP160 痰饮病 BNP170 悬饮病 BNP180 溢饮病 BNP190 支饮病 BNP000 脾系病(便秘病) BNG 肝系病类 BNG010 胁痛病 BNG020 黄疸病
BNG021 阴黄病 BNG022 阳黄病 BNG023 急黄病 BNG030 萎黄病 BNG040 积聚病 BNG041 积病 BNG042 聚病 BNG050 臌胀病 BNG051 水臌病 BNG052 气臌病 BNG053 血臌病 BNG054 虫臌病 BNG060 头痛病 BNG061 头风病 BNS190 耳鸣、耳聋病 BNS191 耳鸣病 BNS192 耳聋病 BNW 外感热病类 BNW010 感冒病 BNW011 时行感冒病 BNW020 外感高热病 BNW030 风温病 BNW031 风温肺热病 BNW040 春温病 BNW050 暑温病 BNW060 冒暑病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本钱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列示版本均为有效。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同时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局部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局部3术语、符号3.1术语3.1.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类是将中医各种病、证按照某些既定原那么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2符号3.2.1圆括号“〔〕〞圆括号中的词与圆括号前的词属于同一类别,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3.2.2破折号“――〞破折号后内容是对破折号前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3.2.3方括号“[]〞方括号中的词可以代替局部前面的词,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44编制原那么4.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中医的病、证是中医诊断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局部。
据此,本标准规定对病名和证候分别予以分类。
4.1.1病名分类原那么本标准规定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类目和分类目分类。
4.1.1.1科别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科属类别为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口齿科、骨伤科,共计八个类目〔参见表1〕。
4.1.1.2专科系统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二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2〕。
24.1.1.3专科系统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三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3〕。
4.1.2证候分类原那么本标准规定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归划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依据对分类目、细类目进行分类。
4.1.2.1证候类目本标准将证候类目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毒邪证候、情志饮食虫外伤证候、阴阳气血精髓津液证候、瘀痰饮浊水石证候、脏腑经络证候、肌肤筋骨证候、六经病证候、卫气营血证候、其他证候、期度型十大类〔参见表5〕,并规定将某些属性不明确而暂无法归类的证候均归入“其他证候类〞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BNC000
BNL
BNL000
BNA
BNA000
BNV
BNV010
BNV020
BNV030
BNV040
BNV041
BNV042
BNV050
BNV060
BNV070
BNV080
BNV090
BNV100
BNV110
BNV120
BNV130
BNV140
BNV150
BNV160
BNV170
BNV180
BWC233
BWR
BWR010
BWR020
BWR030
BWR040
BWR050
BWR060
BWR070
BWR080
BWR090
BWR100
BWR110
BWN
BWN010
BWN020
BWN030
BWN040
BWN050
BWN060
BWN070
BWN080
BWP
BWP010
BWP020
BWP030
BWP031
BWC100
BWC101
BWC102
BWC103
BWC104
BWC110
BWC120
BWC130
BWC131
BWC132
BWC133
BWC140
BWC150
BWC160
BWC170
BWC180
BWC190
BWC200
蝼蛄疖病
颜面疔疮病
手足疔疮病
蛇眼疔病
蛇头疔病
蛇腹病
托盘疔病
足底病
红丝疔病
烂疔病
疫疔病
中医疾病编码
感冒病 时行感冒病 外感高热病 风温病 风温肺热病 春温病 暑温病 冒暑病 暑秽病 中暑病 湿温病 湿阻病 伏暑病 秋燥病 温燥病 凉燥病 大头瘟病 烂喉痧病 疫毒痢病 太阳病 少阳病 阳明病 太阴病 少阴病
BNS100 BNS110
尿血病 遗尿病
BNS120
癃闭病
BNS130
关格病
BNS140 BNS150 BNS160 BNS161 BNS162 BNS170 BNS180
产后发热病
BES050
产后感染发热病 BES060
产后汗病
BES070
产后自汗、盗汗病 BES080
产后身痛病
BES090
产后缺乳病
产后乳汁自出病
不寐病 多寐病 健忘病 癫狂病 癫病 狂病 痫病 昏迷病 神昏病 痴呆病 抽搐病 薄厥病 卒死病
BNP BNP010
脾系病类 胃脘痛病
BNG010 BNG020 BNG021 BNG022 BNG023 BNG030 BNG040 BNG041 BNG042 BNG050 BNG051 BNG052 BNG053 BNG054 BNG060 BNG061
BGZ040
BFR130
子悬病
BGZ050
BFR140
子病
BGZ060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产后小便淋沥病 产后尿血病 产后遗尿病 交肠病 妇科瘤病类 妇科瘤病 妇科癌 病类 妇科癌病 妇科其他病类 癥瘕病 阴挺病 脏躁病 不孕病 阴痒病 阴疮病
BFR150 BFR160 BFR170 BFR180 BFR190 BFR200 BFC BFC010 BFC011 BFC020 BFC030 BFC040 BFC050 BFC060 BFC070 BFC080 BFC081 BFC090 BFC091 BFC100 BFC110 BFC120 BFC130 BFC140
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 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BFY120 经行发热病 BFY130 经行头痛病 BFY140 经行眩晕病 BFY150 经行身痛病 BFY160 经行口糜病 BFY170 经行风疹块病 BFY180 经行吐衄病 BFY190 经行泄泻病 BFY200 经行浮肿病 BFY210 经行情志异常病 BFY220 绝经前后诸病 BFD 带下病类 BFD010 带下病 BFR 妊娠病类 BFR010 妊娠恶阻病 BFC150 产后小便淋沥病 BFC160 产后尿血病 BFC170 产后遗尿病 BFC180 交肠病 BFL 妇科瘤病类 BFL000 妇科瘤病 BFA 妇科癌病类 BFA000 妇科癌病 BFZ 妇科其他病类 BGZ010 癥瘕病 BGZ020 阴挺病
BWC014 蝼蛄疖病 BWC020 颜面疔疮病 BWC030 手足疔疮病 BWC031 蛇眼疔病 BWC032 蛇头疔病 BWC033 蛇腹病 BWC034 托盘疔病 BWC035 足底疔病 BWC040 红丝疔病 BWC050 烂疔病 BWC060 疫疔病 BWC070 痈病 BWC071 肘痈病 BWC072 脐痈病 BWC073 腘窝痈病 BWC080 丹毒病 BWC090 发病 BWC091 锁喉痈病 BWC092 臀痈病 BWC093 腓腨发病 BWC094 手发背病 BWC095 足发背病 BWC100 有头疽病 BWC101 脑疽病 BWC102 发背疽病
BFY080 经间期出血病
BFY090 闭经病
BFY100 崩漏病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A06.08.03
黄汗
A10.04.12
滞颐
A01.03.09
风疹
A06.08.04
血汗
A10.04.13
疳病
A01.03.10
水痘
A06.09.
消渴类病
A10.04.14
积滞
A01.03.11
瘟毒病
A06.09.01
上消
A10.04.15
小儿厌食
A01.03.12
大头瘟
A06.09.02
中消
突起睛高
A03.05.
虫螫伤类病
A07.06.18
大偻
A11.04.06
辘轳转关
A03.05.01
蜈蚣螫伤
A07.06.19
膝痹
A11.04.07
鹘眼凝睛
A03.05.02
蜂螫伤
A07.06.20
腿风
A11.04.08
雀目
A03.05.03
蝎螫伤
A07.06.21
足跟痹
A11.04.09
视物异色
A03.05.04
A07.11
肥胖病
A12.08
耳瘘
A03.09
电击伤
A07.12
糙皮病
A12.09
耳眩晕
A03.10
自缢
A08.01.
皮肤类病
A12.10
耵耳
A03.11
溺水
A08.01.01
热疮
A12.11
异物入耳
A03.12
卒死
A08.01.02
蛇串疮
A12.12
暴聋
A04.01.
心系病
A08.01.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BN
内科病
BNX050
多寐病
BNP100
腹胀满病
BNF
肺系病类
BNX060
健忘病
BNP110
泄泻病
BNF010
咳嗽病
BNX070
癫狂病
BNP111
暴泻病
BNF011
外感咳嗽病
BNX071
癫病
BNP120
吐血病
BNF012
鼠乳病
BWP160
紫癜风病
BWR010
乳头破碎病
BWP040
黄水疮病
BWP170
白庀病
BWR020
乳痈病
BWP050
登豆疮病
BNC000
虫病(蛔虫病)
BNS012
阴水病
BNW030
风温病
BNC000
虫病(绦虫病)
BNS020
热淋病
BNW031
风温肺热病
BNC000
虫病(钩虫病)
BNS030
石淋病
BNW040
春温病
BNC000
虫病(蛲虫病)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称
BNC000
虫病(姜片虫病)
痉病
BNS110
遗尿病
BNW110
秋燥病
BNG100
厥病
BNS120
癃闭病
BNW111
温燥病
BNG101
气厥病
BNS130
关格病
BNW112
凉燥病
BNG102
血厥病
BNS140
肾衰病
BNW120
大头瘟病
BNG103
痰厥病
BNS150
腰痛病
BNW130
烂喉痧病
BNG104
食厥病
BNS160
遗精病
BNW140
疫毒痢病
BNG105
寒厥病
BNS161
梦遗病
BNW150
太阳病
BNG106
热厥病
BNS162
滑精病
BNW160
少阳病
BNG110
郁病
BNS170
早泄病
BNW170
阳明病
BNG120
瘿病
BNS180
阳萎病
BNW180
太阴病
BNG121
气瘿病
BNS190
耳鸣、耳聋病
BNW190
少阴病
BNG122
肉瘿病
BNS191
内伤咳嗽病
BNX072
狂病
BNP130
便血病
BNF020
肺痿病
BNX080
痫病
BNP140
齿衄病
BNF030
肺痈病
BNX090
昏迷病
BNP150
紫癜病
BNF040
哮病
BNX091
神昏病
BNP160
痰饮病
BNF050
喘病
BNX100
痴呆病
BNP170
悬饮病
BNF051
暴喘病
BNX110
抽搐病
BNP180
溢饮病
BNF060
肺胀病
BNX120
薄厥病
BNP190
支饮病
BNF070
肺痨病
BNX130
卒死病
BNP000
脾系病(便秘病)
BNF080
咯血病
BNP
脾系病类
BNG
肝系病类
BNF090
鼻衄病
BNP010
胃脘痛病
BNG010
胁痛病
BNF100
失音病
BNP020
胃痞病
BNG020
黄疸病
BNF110
肺衰病
BNP030
BWC220
股肿病
BWP010
热疮病
BWP110
瘾疹病
BWC230
痰毒病
BWP020
蛇串疮病
BWP120
土风疮病
BWC231
颈痈病
BWP030
疣病
BWP130
摄领疮病
BWC232
腋痈病
BWP031
扁瘊病
BWP140
风瘙痒病
BWC233
胯腹痈病
BWP032
疣目病
BWP150
风热疮病
BWR
乳房病类
BWP033
消渴病
BWC033
蛇腹疔病
BWC132
环跳疽病
BNV070
风湿痹病
BWC034
托盘疔病
BWC133
腓腨疽病
BNV080
痹尪病
BWC035
足底疔病
BWC140
走黄病
BNV090
骨痹病
BWC040
红丝疔病
BWC150
内陷病
BNV100
肌痹病
BWC050
烂疔病
BWC160
瘰疬病
BNV110
面痛病
BWC060
膻中疽病
BNV030
痿病
BWC014
蝼蛄疖病
BWC104
少腹疽病
BNV040
汗病
BWC020
颜面疔疮病
BWC110
发颐病
BNV041
自汗病
BWC030
手足疔疮病
BWC120
流注病
BNV042
盗汗病
BWC031
蛇眼疔病
BWC130
无头疽病
BNV050
痛风病
BWC032
蛇头疔病
BWC131
附骨疽病
BNV060
疫疔病
BWC170
流痰病
BNV120
面瘫病
BWC070
痈病
BWC180
臁疮病
BNV130
颤病
BWC071
肘痈病
BWC190
褥疮病
BNV140
急风病
BWC072
脐痈病
BWC200
脱疽病
BNV150
厥脱病
BWC073
腘窝痈病
BWC210
青蛇毒病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内科瘤病
BW
外科病
BWC094
手发背病
BNA
内科癌病类
BWC
疮疡病类
BWC095
足发背病
BNA000
内科癌病
BWC010
疖病
BWC100
有头疽病
BNV
内科其他病类
BWC011
暑疖病
BWC101
脑疽病
BNV010
内伤发热病
BWC012
石疖病
BWC102
发背疽病
BNV020
虚劳病
BWC013
软疖病
BWC103
吐酸病
BNG021
阴黄病
BNX
心系病类
BNP040
反胃病
BNG022
阳黄病
BNX010
心悸病
BNP050
呕吐病
BNG023
急黄病
BNX011
惊悸病
BNP051
暴吐病
BNG030
萎黄病
BNX012
怔忡病
BNP060
呃逆病
BNG040
积聚病
BNX020
胸痹心痛病
BNP070
嘈杂病
BNG041
积病
BNX021
耳鸣病
BNW200
厥阴病
BNG123
瘿痈病
BNS192
耳聋病
BNW000
外感热病(痢疾病)
BNG130
胆胀病
BNW
外感热病类
BNW000
外感热病(疟疾病)
BNS
肾系病类
BNW010
感冒病
BNW000
外感热病(霍乱病)
BNS010
水肿病
BNW011
时行感冒病
BNC
虫病类
BNS011
阳水病
BNW020
外感高热病
卒心痛病
BNP080
噎膈病
BNG042
聚病
BNX030
心衰病
BNP090
腹痛病
BNG050
臌胀病
BNX040
不寐病
BNP091
卒腹痛病
BNG051
水臌病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BNG052
气臌病
BNS040
气淋病
BNW050
暑温病
BNG053
血臌病
BNS050
血淋病
BNV160
脱病
BWC080
丹毒病
BNC000
虫病(血吸虫病)
BNV170
闭病
BWC090
发病
BNC000
虫病(丝虫病)
BNV180
肥胖病
BWC091
锁喉痈病
BNC000
虫病(囊虫病)
BNV190
中毒病
BWC092
臀痈病
BNL
内科瘤病类
BNV000
内科其他病(脚气病)
BWC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