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方言后起的特征词

合集下载

方言特征词研究成果综述

方言特征词研究成果综述
典》按 《 中 国 语 言 地 图集 》 把 全 国 方 言 分 为 十 八 区 ) 对 《 集韵》,所 以把它们认定为官话方言后起 的特征词。
照 ,确 定每个 区的方言 词。然后选取 九个方 言区的方言 词
《 中 国 语 言 地 图集 》 所 分 的 前 九 个 方 言 区 : 1 . 东北官话 ; 2 . 北京 官话 ;3 . 冀 鲁 官话 ;4 . 胶 辽官 话 ;5 . 中原 官话 ;
李如 龙 、吴 云 霞选 取 了官 话 区 1 8 个 点 和 非 官话 区 l 4 个 点
论 文 首 先依 据 苏新 春 统计 的 《 现 代汉 语 词 典 》 中的 来进 行查证 。凡是 官话 各点普遍 通行而 非官话 区少有 的, 广韵 》 2 3 3 1 条方 言词 和 《 汉 语方 言大 词 典》 (《 汉 语 方 言 大 词 就 是官话方 言的特征词 。因为这些特 征词未 见于 《
等方面取得 了可喜 的成果。 关键 词:方言 特征词 提取


官话方言特征词研 究
最多 ,占5 5 . 4 % ;其 次 是 传 承 词 , 占 3 1 . 4 % ; 最 少 的 是 变 异
官话 方 言在 历 史发 展 的过 程 中 形成 了许多 很 有特 色 词 , 占1 3 . 2 % 。在 传 承 词 和 变 异 词 中 ,来 源 于 近 代 汉 语 的成
方 言 特 征 词研 究 成 果 综 述
口赵 枫

要 :方 言在 历史发展 的过程 中形成 了许 多很有特 色的方言词 ,最 能表 现方言词 汇特征 的就是 方言特征词 。近年
来,学者们对 官话方言 、闽方言 、山东方言、赣 方言、客 家方言等特征词进行 了研 究,在特征词提取方法 、特征词的分级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一种有着丰富多样方言的语言。

方言是指汉语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汉语方言的分类非常复杂,主要根据区域划分,其中的方言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层级。

下面本文将对汉语方言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探讨。

一、汉语方言的分类根据区域划分,可以将汉语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包括:华北方言、西南方言、西北方言、华东方言、华南方言、海南方言、台湾方言和东北方言。

每个方言区又包含着众多的方言种类。

例如,华北方言包括官话、京片子、冀鲁官话等;西南方言包括川话、贵州话、滇话等;西北方言包括陕西话、甘肃话等。

在每个方言区内部,又存在着很多的小方言区。

以华北方言为例,可以进一步分为北京话、天津话、山西话、河北话等。

这些小方言区的划分通常是根据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来界定的。

二、汉语方言的特点汉语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特点:汉语方言的语音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以官话为例,一般不发浊音,有清音之分;而广东话则较为口语化,发音时更加轻松自然。

2. 词汇特点:不同方言区的词汇有所差异,有些词汇在一个方言中很常见,而在另一个方言中却很少使用。

例如,“吃饭”在官话中是“吃饭”,而在广东话中是“食饭”。

3. 语法特点:汉语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官话中的“了”表示动作的完成,而四川话中的“了”表示动作的进行。

4. 语气特点:方言区的语气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河南话中,重音和语气词的使用相对较多,而广东话中则更加注重音调的运用。

5. 基础教育应用:汉语方言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官话作为中国的标准语言,在全国的学校教育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在方言区内,学生通常使用方言进行日常交流。

总结:汉语方言的分类和特点非常复杂,不同的方言区存在着明显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多样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原官话中的方言词语

中原官话中的方言词语

中原官话中的方言词语
中原官话是指汉语官话的一种方言,主要在中国中原地区使用。

下面列举一些中原官话中常见的方言词语:
1. 二龙脑(ér lóng nǎo):指的是葱花,用于调味菜肴。

2. 嗲(diǎ):调皮、撒娇的意思。

3. 悠着点(yōu zhe diǎn):慢一点,缓慢一点的意思。

4. 着急(zháo jí):心急、焦虑的意思。

5. 包子(bāo zi):一种面食,形状为圆球状,内有馅料。

6. 锅巴(guō bā):炒饭或炒面底部焦脆的部分。

7. 炒(chǎo):煎炸,通常用于炒菜。

8. 搓揉(cuō róu):揉捏、按摩的动作。

9. 要紧(yào jǐn):重要、紧急的意思。

10. 弄(nòng):做,进行的意思。

这只是一小部分中原官话中的方言词语,还有很多其它词汇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不同地区的中原官话方言可能会有差异,因此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有更多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

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

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方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官话方言作为中国方言的一大类,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分析官话方言的特征词,探讨其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为更好地了解中国方言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官话方言的分布地区十分广泛,涵盖了中国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

与此同时,官话方言的分类也较为复杂,包括华北、关中、西南、江淮官话等。

而官话方言的特征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官话方言的词汇特点表现为平翘舌音的区分。

在官话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是严格区分的,这种语音特点在北方官话中尤为突出。

例如,“四十”在普通话中读作“sì shí”,而在北京官话中则读作“shí rì”;“石头”在普通话中读作“shí tou”,而在天津话中则读作“hé tou”。

其次,官话方言的用词特点表现为多用常见词汇表达。

官话方言倾向于使用常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词汇来表达意思。

例如,“啥”在普通话中表示“什么”,而在西北官话中则用“啥”来表示“为什么”、“干什么”、“什么东西”等意思。

最后,官话方言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为话题突出、常用虚词作为语法手段。

在官话方言中,话题常常在句子的开头部分突显出来,例如,“今天天气好得很!”此外,虚词也是官话方言常用的语法手段之一,例如通过使用“给”来表示被动语态。

通过对官话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

首先,官话方言的平翘舌音区分可能与古代汉语的声母特点有关,而这种语音特点在中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

此外,官话方言常用词汇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人民朴素、自然的文化性格。

最后,官话方言的语法特点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和社交习惯。

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等方式,对官话方言的特征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还需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文章能够清晰地阐述研究结果和观点。

安徽方言概述

安徽方言概述

安徽方言概述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

例如,“安”读~213,“昂”读ɑ~55,“爱”读,“袄”读。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报销”说成,“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ɑ~55。

4.各地话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古清入和次浊入一般并入阴平,古全浊入大都并入阳平,古全浊上今音归去声。

例如,失=诗,袜=蛙,食=时,是=世视。

5.各地话都没有把“知绸招唱声”等古知章组三等韵的字读成声母的情况;没有将成批的“家敲学”等古见晓组开口二等韵的字读成kkx声母的情况。

6.将古全浊声母全部读成清音声母。

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时,跟普通话一样,也是古平声字读成送气声母,古仄声字读成不送气声母。

例如:袍p≠暴p,桃t≠稻t,葵k≠柜k,求≠旧,才ts≠在,肠(或ts)≠丈(或ts)。

词语特征:1.在亲属称谓上较特殊的叫法:祖父大多面称“爷”(这与皖中江淮话和徽语的叫法相反,这些话里“爷”多称父亲或父辈的兄弟们,)祖母面呼奶〔〕或〔~24〕与表示乳房意思的“奶”有分别;呼父亲为“爹”或(音达),母亲大都呼“娘”;外祖父呼“老·爷”或“外老·爷”,外祖母叫“姥”或“姥·娘”,舅母呼“妗·子”。

2.在人体、疾病方面说法特殊的词:额头叫做“额脑头子”,脖子叫“脖梗子”或“脖脑梗子”,指甲叫做“指甲盖子”(指读阴平);生病大都采用避讳的说法,说“不伸·坦”(伸读抻)、“不郁·着”、“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劲”等,发疟疾说成“打老瘴”、“发疟子”。

中原官话词语大全

中原官话词语大全

中原官话词语大全
中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普通话、上海话、河南话、安徽话、福建话、广东话、湖南话、四川话、重庆话、贵州话、江西话、陕西话、山西话、湖北话、云南话、辽宁话、吉林话、黑龙江话等。

最可爱的惊讶——乖乖嘞
最舒服的姿态——谷堆那儿
最快速度的跑——窜
最老实——安生
吃的最饱——撑哩慌
最乱七八槽的捣乱——和搅
最好的舞台感觉——人来疯
最高调的炫耀——烧包
最无声的抗议——包吭声
最勇敢的反抗——呲愣
最不留情面的交谈——怼
最简洁的阻止——白
最吝啬的人——老鳖
最慢的风格——磨叽。

贵州方言

贵州方言

贵州方言- 相关介绍西南官话又称上江官话。

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几乎全部汉语地区、以及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广西北部和湖南西北部、南部(与土话并用)。

于西藏军分区隶属于成都军区,大多数官兵来源于云贵川渝,同时由于地缘因素,西藏人民同西南人接触最多,他们在非课堂中学习的汉语也是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由于内部一致性较高(主要是声调调形的同一性较高),彼此都能接受对方的口音,所以通用贵州方言性较广。

西南官话是中国除了普通话之外覆盖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方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约2亿,占全国人口的1/5,整个官话人口的1/3,并且相当于湘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

民国初年曾以一票之差落选于北平官话,差点成为中国国语。

当时候选的3个方言是西南官话、北平官话、广东话。

广东话是最接近古代的,因为孙中山自己是广东人,为了利于联合北方政府,他排除了广东话成为国语的可能,而西南官话以一票之差败于北平官话。

编辑本段回目录贵州方言- 发音特点大部分字发音和普通话一样,只是调稍微变变。

由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现在贵州话有被普通话同化的倾向。

很多人讲的贵州话中,好多韵母发音逐渐普通话化,地方特色的土话辞藻也正逐渐消失。

你只要把普通话的1、2、3、4声按1、3、4、2声来读基本上你通行云贵川了。

贵州话四川话云南话虽然差不多,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一般非西南地区人分不出。

最明显的就是四川话吐字清楚,一个字一个字都咬的清楚,而贵州话连读比较多(例:你家[li-a]、哪样[la-ang]、这个[zi-o])。

还有一个词:什么。

在四川叫啥子[sa:'zi],在贵州和广西北部叫朗子[la-ang'zi](哪样子),在湖北和湖南西部叫么子[mo:'zi]。

声调也是4声部,不过是把普通话的二声读得有点象三声,没有转弯,后面婉转的部分省略了;三声读得有点象四声,但不完全类似;四声读得有点象二声,几乎没差异。

“个妻子”还是“个妻侄”——中原官话区方言詈语[tchi213ts]的文化考察

“个妻子”还是“个妻侄”——中原官话区方言詈语[tchi213ts]的文化考察

“个妻子”还是“个妻侄” ———中原官话区方言詈语[ʨhi213ʦʅ]的文化考察○史先建(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摘 要] 作为詈骂语的安徽阜阳方言[ʨhi213ʦʅ]是一个文化词,也是一个方言特征词,它的词形是“妻侄”,这种用法广泛分布在中原官话区的许多片区,“妻侄”内在的文化因子是其成为詈骂语的基础所在,可以作为方言特征词作为划分方言区的参照标准。

[关键词] 方言; 詈语; 个妻侄[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9-0025-03 2010年第2期《中国语文》刊载了一篇题为《安徽阜阳方言“个妻子”》的文章(下面提及时简称“王文”),该文讨论了阜阳方言[.kƔʨhi213ʦʅ]的用法,并为之找到词形,写做“个妻子”,读来颇感新鲜。

不过,我们认为王文把[.kƔʨhi213ʦʅ]判定为“个妻子”的词形溯源是有待商榷的,且它作为詈语的原因亦无必要交代,兹辨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一笔者生活在山东省邹城市农村,在当地亦有王文提及的[.kƔʨhi213ʦʅ]的用法:(1)能[nəᵑ312]死他。

弄死他。

(2)谁得歹这里仍得垃圾?哪个混蛋在这里扔的垃圾?(3)毁了,晚了喽。

糟了,时间晚了。

[.kƔʨhi213ʦʅ]经常用在骂人的场合,十分恶毒,攻击性很强,如(1)和(2),因为某些矛盾或者口角,发生争执,就会用到这个詈语,构成“v死+[.kƔʨhi213ʦʅ]”,好像这样骂人十分解气,会给被骂方以致命的打击似的,这个詈语的形式中,v可以换成具有[+攻击]语义的动词,如“揍、摔、打、碰、捏”等,[.kƔʨhi213ʦʅ]显然是具有极大杀伤力的詈语。

从例(2)可以看出,[.kƔʨhi213ʦʅ]是对于乱倒垃圾人的不道德行为的极力辱骂,达到对其警醒的目的,如果乱扔垃圾者听到,一定不会再来做不道德的事情。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个[.kƔʨhi213ʦʅ]詈语的词形和语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分析[.kƔʨhi213ʦʅ]的结构形式,第一个音节kƔ是个轻声,显然是“个”,根据宋恩泉,山东汶上方言“个”可以用在三身代词上,构成“pre+个+贬义色彩词”,来表达自责、讽刺、蔑视等意味的语气:[1](4)我个老笨蛋,咋咋又算错了唻?我这个大笨蛋,怎么又算错了呢?(5)你个吃才,啥都不会治。

语言的地域变体与方言的分类与特征

语言的地域变体与方言的分类与特征

语言的地域变体与方言的分类与特征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差异,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分化。

这种演变和分化产生了各种地域变体和方言。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地域变体和方言的分类与特征。

一、地域变体的概念与分类地域变体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差异。

地域变体可以分为两类:地域口音和地域词汇。

1. 地域口音地域口音是指不同地区的人在发音上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的音调、语音元音的长短、辅音的清浊等方面。

例如,英语中的美式口音和英式口音就是两种不同的地域口音。

2. 地域词汇地域词汇是指不同地区的人在词汇使用上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和意义上。

例如,中文中的方言就是不同地区人们使用的不同词汇和词义。

二、方言的概念与分类方言是指在某一地域范围内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

方言与地域变体的区别在于,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和使用的语言系统,而地域变体则是指不同地区的人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方言可以按照地理分布、历史渊源、语音特点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言分类方法:1. 地理分布方言的地理分布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方言的地理分布,可以将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南方方言、东方方言、西方方言等。

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征。

2. 历史渊源方言的历史渊源也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方言的历史渊源,可以将方言分为官话、粤语、湘语、闽南语等。

这些方言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3. 语音特点方言的语音特点也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方言的语音特点,可以将方言分为浊音方言、清音方言、高声调方言、低声调方言等。

这些语音特点反映了方言在发音上的差异。

三、方言的特征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方言特征:1. 词汇差异方言在词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方言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甚至有些词汇在不同方言中的意义完全不同。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学习提要1.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体系。

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现代汉语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

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

3.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汉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文字记录的“史前时期”;第二阶段,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先秦时代;第三阶段,中古时期,两汉到隋唐时代,文字的应用十分广泛;第四阶段,晚唐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时期的汉语的与口语结合的书面语言发展十分繁荣。

第五阶段,“五四运动”至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成熟时期。

4.汉语发展的基本特征(1)地区性的分化特征;(2)超地区性(通用)的整合特征。

5.现代汉语的地位(1)从使用人口看,是全世界的语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2)在国内,现代汉语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3)在国际上,现代汉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6.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方言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方言分化主要是移民带来了语言的分化,其次是交通的闭塞,语言的区域性发展的分化,逐渐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出现了差异,于是就形成了方言现象。

8.汉语方言分区汉语方言一般分为7大方言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

二、强化练习(一)名词解释1、语言2、现代汉语3、普通话4、方言(二)判断改错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书面语和口语的发展是同步的。

3、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通常说的现代汉语指的是普通话。

4、汉语和汉字是同时产生的。

5、普通话是我国的标准语。

6、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

7、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是语音。

8、英语和汉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9、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没有复辅音。

10、现代汉语语汇在音节上以单音节为主。

清朝的官话

清朝的官话

清朝的官话简介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官方语言为官话。

本文旨在探讨清朝的官话的特点、影响以及其历史演变。

清朝的官话起源官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方语言,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

而清朝的官话主要基于明代的官话,但也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包括满语、蒙古语等。

清朝官话的特点清朝的官话具有以下特点:1.基于北方方言:清朝建国时,清朝政权来自满洲,因此官话以北京方言为基础,北方方言特征明显。

2.标准化规范:清朝在官话的使用上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官员必须学会官话,以确保政务的顺利进行。

3.文言影响:清朝官话受到文言文的影响较大,更加注重正音和规范发音。

4.官话辞书编纂:清朝编纂了一系列官话辞典,如《尔雅·音义》、《本草纲目》等,对官话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朝官话的演变清朝的官话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满洲语影响1.满洲人对官话发音有一定影响,官话中出现了一些满洲语的音韵特点。

2.清朝后期,满洲语逐渐式微,官话的满洲语影响也减弱。

民间方言影响1.清朝统治者广泛使用官话,官话逐渐融入了各地方言的特色。

2.北方方言在官话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但南方方言的一些特征也逐渐渗入。

现代汉语的基石清朝的官话对现代汉语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基石作用,正音和规范发音为现代汉语的统一提供了基础。

清朝官话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清朝的官话对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影响1.官话作为清朝的官方语言,加强了统治者对民众的控制,使政务能够更加顺利进行。

2.官话的规范化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一。

文化影响1.官话的标准化鼓励了文人的创作和交流,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官话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为科举考试等提供了共同的语言基础。

语言影响1.清朝的官话对现代汉语的形成起到了基石作用,影响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官话的演变过程对汉语语音体系和词汇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今天的汉语特点奠定了基础。

语文知识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语文知识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

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尤其在中国大陆南方)“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

但汉语又具有文字(书面语)和使用者(汉族)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

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

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

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

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

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

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

胡裕树现代汉语课后答案

胡裕树现代汉语课后答案

胡裕树现代汉语课后答案【篇一:现代汉语参考答案】t>辨析下列和组同义词纠正——改正“纠正”和“改正”都含有“改正错误和缺点”的意思,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纠正侧重在“纠”,一般是督促别人改正,而改正侧重在“改”,意在自我改正。

鼓励——怂恿“鼓励”和“怂恿”都含有鼓动别人做什么事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感情色彩上,鼓励是一个褒义词,而怂恿则是一个贬义词。

商量——商榷二词都含有商议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色彩不同,“商榷”的书面色彩较浓,一般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而“商量”口语色彩浓一些,用得比较随意。

摧毁——摧残二者都有摧毁的意思,但侧生点不同,摧毁侧重于摧而致其毁灭,摧毁则重于于摧而使其致残。

摧毁的程度要比摧残大。

夸大——夸张二者都有夸大其词的意思,但二者的色彩不同,夸大含有贬义;而夸张较为中性,尤其“夸张”是一种修辞格式,是一种合理的夸大。

接收——接受二者都有收受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的对象不完全相同。

“接收”的对象一般比较具体,是具体的事物,而“接受”的对象比较抽象,往往是指观念,任务等。

请求——恳求二者都有请求的意思,但二者的程度不同,“恳求”的程度比“请求”的程度要深一些。

保护——庇护二者都有保护的意思,但二者在感情色彩上存在差别,“保护”是褒义词,而“庇护”是一个贬义词。

战争——战役二者都停职有战争的意义,二者范围大小不同,“战争”所指的范围要比“战役”大。

溜达——散步二者都有闲庭漫步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也在语体色彩,溜达是一个口语词,一般不会用在较为正规的场合。

二者所指时间差不多,都是在深夜。

二者的区别在于语体色彩不同,半夜的口语色彩深一些,用得比较随意,而子夜多半出现在书面语中,用得比较正规,时间也更精确。

担任——担负二者都有担当的意思。

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对象不完全相同,“担任”的对象比较具体,“担负”的对象比较抽象。

辨析下列各组词的词性仔细——研究“仔细”可以受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的修饰,可以做谓语,估谓语时不带宾语,其重叠方式是“仔仔细细”,是形容词。

东北官话拟声词的特点

东北官话拟声词的特点

东北官话拟声词的特点作者:魏雨菁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讨论东北官话在数量、形式、结构、功能、语音等多维度特征。

东北官话的拟声词在结构上有一大部分属于“中心语+拟声词后缀”形式。

功能上可以做主语、谓语、状语、补语、定语等,在音响上具有“前低后响”“前亮后暗”的模式。

关键词:东北官话;拟声词;特点1 东北官话中的拟声词东北官话拟声词数量丰富,《东北方言词典》和《东北方言拾零》中列举如:“嗒、啪、嗷嗷、叭叭、吧嗒、跐溜、咕咚咚、叽叽咕咕、滴答滴答、——嗷嗷的、嘁吃咔嚓”等56个典型拟声词。

此外,东北官话中还另外存在一种形式的拟声词,并且构成了东北官话拟声词的绝大部分,这类词的结构特点是“中心词+拟声语素”形式,如“吧啦咔叽、——吧出溜、——巴楞登、——古隆冬、光吧哧溜、光赤蔫、虎啦吧嗒、黄赤蔫儿、——拉巴等、——啦吧唧”等。

我们认为,在东北方言拟声词中,“中心词+后缀”整个词语所表示的词义具有[+词根义,+感情色彩义,+程度义]特征,比单纯的词根义所表达的概念更复杂。

如“甜嘛嗞儿”不仅仅表示“甜”,后缀还生动地反映出吸口水时的声音,增加了“甜”的程度;同理,“黑咕隆咚”在“黑”的基础上增加了“黑的程度”,而“脏了吧唧”在“脏”义的基础上增加了贬义和低量义的概念。

2 东北官话中拟声词的特点(1)对“中心语+拟声语素”这一特殊形式的拟声词的统计结果表明,存在着大量的“—啦吧唧,—巴溜秋”类拟声语素,这些拟声语素能产性极强,造词能力灵活。

(2)形式上,东北官话的拟声词在形式上与普通话相近,分为单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多音节拟声词,以ABCD式居多。

东北官话拟声词较普通话多出“AABB(扑扑腾腾、叽叽咕咕、唧唧咕咕)——BB的(——嗷嗷的、——哇哇的、——嗡嗡的)”两种形式。

在普通话里没有“一BB的”式拟声词,即使在东北方言的书面语言里也几乎没有使用。

但是,这类象声词却在当地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里,很有活力:水缸漏了,水——哗哗的淌。

试析东北官话中的后缀“咕”

试析东北官话中的后缀“咕”

(总第21.期)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 D y(Social Sciences Edition)Total No.213文章编号:1003-6121(2019)05-0087-08试析东北官话中的后缀“咕”吴媛媛,刘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东U S话中有些后缀极富口语色彩,如''子”“巴”''挺”“咕”等"这些后缀的使用,使东U ST 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动作的特征和事物的形态。

本文以东U S话中后缀''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使用概况和句法功能。

[关键词]东U ST;咕;后缀[中图分类号]H121[文献标志码]A东北官话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动作的特征和事物的形态,加强说话人的语气,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词缀的使用是分不开的。

词缀的使用是东北官话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后缀的使用较为广泛。

东北官话中常见的后缀有“子”“巴”“挺”等,“咕”在东北官话中也经常作为后缀使用%东北官话中的后缀“咕”,多数附着在单音节词后面,读轻声。

“咕”字的本字是“古”,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古,故也。

从十、口。

识前言者也。

凡古之属皆从古。

公户切。

”“古”字也有象声词这一释义,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古”字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出现了仅表声音的分化字“咕”。

“咕”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释为:象声词,形容刹车、低声说话等的声音。

口*63在《汉语大字典》(缩印本1995)「2*7"《汉语大词典》(第6卷)3*53及《辞源》(修订本1997尸*51中,“咕”字也只有象声词这一个义项”由此可见,“咕”字作词缀本身的释义是虚化的,仅仅是形容一种持续的声音”东北官话以“咕”为后缀的词汇中,“咕”字本身的意义虽然也是虚化的,但在一[收稿日期]2019-05-20[作者简介]吴媛媛(1973-),女,黑龙江林口人,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出土文献语法研究;刘哲(1994-),女,辽宁盘锦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语委语保专项(YB1807A001);牡丹江师范学院2018年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kjcx2018-27mdjnu)87(总第21.期)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 D y(Social Sciences Edition)Total No.213定程度上,它影响着词汇的整体释义,当附着在单音节动词后时,描述的动作具有持续性%在普通话中,也有以“咕”作为后缀的词汇,例如:捅咕、嘀咕、叨咕、叽咕等,从使用的频率和范围来看,东北官话中后缀“咕”的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范围更广%-、以往相关研究关于东北官话中后缀“咕”的研究,聂志平先生在1994年发表的论文《黑龙江方言带后缀“巴”“哧”“咕”的双音谓词》(哈尔滨师专学报1994年12月第4期)中对黑龙江方言中带后缀“咕”的词汇作了整理和释义J5*76通过将这些词的释义与北京话和普通话作比较,分析概括出黑龙江方言带后缀“咕”的双音谓词的使用特点%另外,他还在2005年出版的《黑龙江方言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三章中,对黑龙江方言中带几类后缀的双音词语作了整理和分析,其中包括以“咕”作后缀的双音词%本文将依据《简明东北方言词典06*93,对东北官话中以“咕”作为后缀的词汇进行归纳分类,通过分析这些词汇在句子中的具体释义,概括并总结出后缀“咕”在东北官话中的句法功能%下文中提到的“X+咕”,其中“X”指的是可以与“咕”搭配使用的词和语素%二、东北官话中词汇“X+咕”的概况在东北官话中,“咕”作为后缀多数用作动词,少数用作形容词%通过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和聂志平先生所著的《黑龙江方言词研究》中“东北方言词汇拾零”一章的词汇统计,东北官话中以“咕”作为后缀的词汇共有扯咕、踹咕、!咕、戳咕、搭咕、咕、轧咕、挤咕、扭咕、塞咕、掖咕、计咕、讲咕、捏咕、杵咕、打咕、夹咕、扎咕、踩咕、偎咕、,咕、哀咕、呗儿咕、嘀咕、假咕、.咕、毛咕、瘪咕、嘎咕29个%其中包括动词24个、形容词5个%在24个动词中,有22个动词是“咕”作为后缀附着在单音节动词后,表示该动作行为的持续不断,其中描述与手有关动作的动词有12个:扯咕、!咕、戳咕、搭咕、咕、挤咕、塞咕、掖咕、捏咕、打咕、夹咕、扎咕;描述与脚有关动作的动词有2个:踹咕、踩咕;描述与言语有关动作的动词有13个:扯咕、踹咕、戳咕、搭咕、咕、计咕、讲咕、捏咕、杵咕、踩咕、,咕、哀咕、嘀咕%描述与身体相关的动词有2个:扭咕、偎咕;描述其他动作的动词有2个:轧咕、呗儿咕%其中杵咕和,咕这两个动词的构词形式与前不同,源于状中结构。

山东滕州方言中表示一类人的后缀

山东滕州方言中表示一类人的后缀

山东滕州方言中表示一类人的后缀滕州市,又名滕县,地处北纬34°50′至35°17′,东经116°48′至117°23′,是山东枣庄市所辖的五区一市中的一个市,位于鲁南地区。

根据钱增怡等学者对山东方言的划分①,滕州方言属于西鲁小区,作为官话方言的一种,滕州方言既有北方官话的一般特点,但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滕州方言中表示一类人的后缀,揭示有别于普通话的一些特点。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滕州方言有一系列表示一类人的后缀,与普通话在构词上大体相同,却又有自己的特点。

由这些后缀构成的表示一类人的词语,多含有贬义色彩。

词缀作为一种形态标志,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单位,主要有前缀和后缀,也有极少数的中缀。

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滕州方言中的后缀特别丰富,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不仅可以构成大量的名词,而且还可以构成大量的动词、形容词等,如兼类后缀“巴”②,可以构成名词“憨巴”、动词“砸巴”、形容词“干巴”等。

在滕州方言中,表示一类人的后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头在滕州方言中,由后缀“头”构成的名词多是双音节和三音节的,表示一类人,这些词语多含有贬义色彩。

例如,肉头(不开明、不会变通的人)、刺头(难与相处、管理的人)、败坏头(不懂得珍惜并随意毁坏和挥霍的人)、绝户头(无儿无女的人,还用来形容没有人情味的人)、二婚头(再嫁的女性)、拧筋头(形容非常固执的人)等等。

上述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一个人;也有例外,如死对头(形容无法调和的两个人)等。

2.货在滕州方言中,由后缀“货”构成的名词多用来表示一类人,把人当作“东西、货物”看待,这些词语含有贬义。

例如,老货(詈词,用于老年人,多是一种骂人、诙谐的说法,表示轻蔑、厌恶,相当于“老东西”)、骚货(表示比较风骚的一类人,多指女性,带有性别歧视)、憨货或者傻货(表示不聪明,甚至缺心眼的一类人)等等。

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需要具体分析,例如,在农村可以听到同龄的中老年妇女之间相互调侃的称呼“老货”,这种情况一般表示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东北官话方言特征词例释

东北官话方言特征词例释

东北官话方言特征词例释
东北官话拥有官话方言的所有共同特征,如古微母字今不读双唇音声母m- 古日母字今不读鼻音声母ȵ- 或n- 等古浊上字一分为二,次浊上字随清上字走,全浊上字随去声字走无-m 尾韵部分方言词
咋整= 怎么办
咋办= 怎么办
撂挑子=不干了(原意指在用扁担挑东西的路上放弃了)
撂担子= 不干了
寻思= 想
瞅= 看
怪可怜= 挺可怜
贼好= 特别好
好使= 好用,也可以用来表示同意
使劲儿= 用力
琢磨= 思考
张罗= 准备
折腾=形容忙里忙外的样子(例:这一上午给我折腾的不行了。


扒眼、卖呆儿=发呆、出神
裂(读三声)巴(读轻音)=形容一个人长坏了
例:这小孩儿小时候长挺好看,大了倒裂巴了。

岔(读三声)劈(轻音)=形容一件事做错了或双方互相错过。

例:这事整的,整岔劈了。

例:你怎么从那边来的,咱俩正好走岔劈了。

钱串子=蚰蜒
蝲蝲蛄=蝼蛄
扁担沟=中华负蝗
扑棱蛾子=可以指代所有会飞的蛾子
秃噜皮=受伤破皮了
脖楞盖子=膝盖
叽歪=磨磨唧唧的纠缠喃们、
俺=我
哏(三声)=形容一个人做事不痛快,为人不爽利或者形容一个人难缠
利索=干净、痛快
例:你办事能不能利索点儿?!一天天磨磨唧唧的!
例:你就不能学学人家?一天能不能把自己收拾利索儿的?!
嘎哈=做什么
却青=青(就是形容青的厉害,表达一种程度)
埋了咕汰、埋了吧汰、埋汰=脏、不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