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虚药
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也”
“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
⏹ 1.若血虚而未见气虚者,配补气药
补气生血
⏹ 2.血虚兼气虚者,配补气药
气血双补
⏹ 3.若大出血而致血虚者,急当补气固脱
补气摄血
易致
气虚阳虚
每兼
易致
血虚阴虚
每兼
1.以求阴阳平衡。

2.“善补阳者,必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
则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与阳中求
阴,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3.补阳辅于补阴之品,可借阴药的滋润以
制其温燥;补阴辅于补阳之品,可借阳
药的温运以制其腻滞。

但需明确的是:肾主一身之元阴元
阳,与肾阳互根的应是肾中真阴,即肾
补虚药
1、性味:
温补气、补血、补阳药
多甘平
寒补阴药
2 、归经:

补气药脾(胃)

补血药

补阴药
补阳药肾
3.、药性:沉降
四、配伍
1.气虚兼血虚者,补气药配补血药;阴虚
兼阳虚者,补阴药配补阳药;阳、气虚
者,补阳药与补气药兼施;阴、血虚
者,补阴药与补血药并进。

2.气虚每致气滞,补气药常配行气药;补
血药及补阴药多滋腻碍脾,故多配补脾
健运或行气化湿药。

3.邪盛正虚或正虚而病邪未尽者,可配祛
邪药,以扶正祛邪,达到邪去正复的目
的。

补气药小结
本类药物均能补中益气,还能:
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智,
补气生津生血、摄血、壮阳、扶正祛邪、补益肺气党参——益气养血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补气力弱
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生血、摄血、行滞、生津、利水消肿固表止汗白术——燥湿健脾,补气安胎
生用功偏清热解毒
甘草炙用功偏补脾,缓急
缓急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止痛饴糖——润肺止咳
润肠通便
蜂蜜——解毒
山药——补脾阴,补肺气,益肺阴,补肾固精
止带
大枣——缓和药性,养血安神,
每配生姜入解表剂以调和营卫
第二节补阳药
一、药性
1. 性味:多甘温或咸温。

2.归经:主入肾经。

二、功用:肾阳虚证
补阳:治阳虚证心阳虚证
脾阳虚证
补阳药小结
鹿茸——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要药
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
补调冲任,托毒生肌
肾巴戟天——祛风湿
助强淫羊藿善益精起痿
阳筋杜仲——补肝肾而安胎
骨续断——疗伤续折,止血
仙茅——止冷泻
祛寒湿
胡芦巴——止痛力优
补骨脂——纳气平喘
温脾止泻
固益智仁——温脾摄唾
补精菟丝子——温脾肾止泻,补肝肾安胎
肾缩沙苑子养肝明目
助尿韭子——温补肝肾,强壮筋骨
阳冬虫夏草—止血化痰,补虚扶弱
补肺肾蛤蚧——善补肺气,益精血
定喘嗽核桃仁——温肺功胜,润肠,排石
紫河车——益精血,益气养血
附:脐带——补肾,纳气,敛汗
肉苁蓉益精血,润肠通便
补锁阳
肾海狗肾——益精补髓
助附:狗肾功同海狗肾而力稍弱
阳海马——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阳起
第三节补血药
一、药性:
1.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质润。

2.归经:主入心、肝经。

二、功用:
心肝血虚证
补血——治血虚证心脾两虚证
肝肾亏虚证
补血药小结:
当归——活血止痛、调经,补血生肌
润肠制用:益精血,固肾乌须发
通便何首乌
补生用:解毒、截疟、润肠
血滋阴熟地黄——为滋阴主药,益精填髓
阿胶——滋阴润燥,止血
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龙眼肉——补心血,益脾气,安神
第四节补阴药
一、药性
1.性味:多甘寒,质润。

2.归经:主入肝肾、肺胃经。

二、功用
补阴肺阴虚证
滋液治阴虚证胃阴虚证
润燥肝阴虚证
肾阴虚证
小结
石斛—养阴清热,明目,强筋骨
北沙参—善养肺胃阴,清肺胃热
益胃南沙参—益气,化痰止咳
滋生津玉竹—养阴而不恋邪
补天冬—滋肺肾阴,降肺肾火
阴补肺润肠通便
液阴、麦冬—清心除烦
润肺百合—清心安神
止咳黄精—补脾气,益脾阴
枸杞子—养肝明目(要药)
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黄精—补脾气,益脾阴
枸杞子—养肝明目(要药)
鳖甲—软坚散结
滋滋阴潜阳,退虚热
补龟甲—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血
肝女贞子—乌须明目
肾墨旱莲—凉血止血
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止渴,润肠
黑芝麻—益精血,润肠通便
简述白术与苍术、熟地与生地、白芍与
赤芍、制首乌与生首乌在性能、功效、
应用方面的异同。

清热药清—清除、清泄热—热邪、热证
表热(每挟风邪)—治宜疏散风热选辛凉解表药
热半表半里热—治宜和解退热选柴胡、黄芩、青蒿
证实热—气血脏腑实热治宜
里热清泄里热
虚热—阴虚发热等选清热药
二、药性:
1. 性味:味多为苦,次为甘,
性寒或凉
2. 归经:(详见分类)
3. 多属沉降药性
三、功用与分类:
清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治气分实热证

里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治湿热证及
热火毒证
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治营、血分
治实热证
里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治热毒证

证清虚热药—清退虚热——治阴虚内热证
四、配伍:
1.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4.清虚热药,常配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品。

5.体虚者,配补虚药。

五、使用注意
1.辨明虚热、实热后辩证选药。

2.寒凉(尤其是苦寒性大者),易伤
脾阳,脾胃虚寒者慎用。

3.苦燥伤阴,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
品,或配养阴之品同用。

4.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禁用清热药。

5.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六、现代药理研究:
1.抗病原体:如夏枯草、知母、黄连等
20多种药。

2.解热:如石膏、知母等20多种药。

3.解毒(对细菌毒素或其他毒物的解毒
作用):“三黄”、银花、穿心莲等
4.抗惊厥:如水牛角、犀角等
5.镇静:如水牛角、丹皮、赤芍等
6.镇痛:如栀子、丹皮等
7.促进吞噬细胞数量增加或功能加强:
如石膏、生地、苦参等。

8.抗炎:
9.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如增强T细胞功能、体液免疫等)
10.对心血管作用:
(如降压、扩冠、抗心律失常等)
11.对消化系统作用:
(如抗溃疡、解痉、利胆护肝等)
12.对血液系统作用:
(如降血脂、抗凝、止血等)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性味:多甘,次苦,性寒。

归经:多入胃、肺、肝经,
次入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应用:1.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

“四大”或“白虎汤症”
2.脏腑火热证,症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

清热泻火药小结:
石膏——善泻肺胃火和透解肌热,
清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肺知母——滋阴润燥,滋阴降火
胃芦根——善清肺热,除烦止呕,利尿
热生津
天花粉——生津力优,解毒消痈,抗
癌,抗艾滋病毒
栀子——善于泻三焦火邪,清热利湿,凉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除莲子心——安神、涩精、止血
烦竹叶善于清心火
利尿
淡竹叶——长于渗利小便
熊胆——息风止痉,清热解毒
夏枯草——善于泻肝火,消肿散结降血压

肝决明子——润肠通便
明谷精草——疏散风热
目密蒙花明目退翳
青葙子
鸭跖草——解毒利水
寒水石——消肿止痛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上、中、下三焦
功用:
1.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

湿热为病,多见发热、苔黄腻等症
状,但由于湿热侵袭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如:
湿热蕴结上焦:可见身热不扬,胸膈痞闷等;
湿热蕴结肠胃:可见泄泻、痢疾、痔瘘
湿热蕴结肝胆:可见胁肋胀痛、黄疸、口苦或耳痛流脓;
湿热蕴结下焦:可见小便淋沥涩痛、带下黄稠;
湿热蕴郁经络、关节:可见关节肿痛;
湿热蕴郁皮肤:可见湿疹等。

2.多兼能清热泻火解毒:分别用治实热证和热毒证。

使用注意:苦寒多能伤胃阳,苦能伤阴,故脾胃虚寒、津液亏损者应慎用。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
泻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清火黄连善清中焦湿热,治泻痢要药,善泻心、胃火,兼清肝火热毒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善泻肾火
而退虚热
燥龙胆——清肝胆及下焦湿热,泻肝胆火
苦参——杀虫,利尿
湿白鲜皮——祛风解毒
椿皮——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性味:味多苦,性寒
功用:1.疮痈疔疖、温毒丹毒、痄腮、清热解毒—治热毒证
2.温热病、温疫(火毒证)
3.咽喉肿痛
(退热、消痈 4.痢疾
、利咽、止痢) 5.虫蛇咬伤、癌肿
配伍及使用注意:
1.针对上面不同的病因、症候而选药。

2.根据病情及兼证适当配伍,如
热毒在血——配清热凉血药,
火热炽盛——配清热泻火药,
挟湿——配利湿、或燥湿、或化湿药,
热毒血痢里急后重——配活血行气药,
疮疡属虚——配补气养血托疮药物。

3.凡阴证、寒证不宜服用。

清热解毒药小结:
多用金银花——善散表热,凉血止痢,疏散风热
治温疏散风热
热病连翘——消痈散结,清心利尿
及热大青叶凉血消斑
毒痈青黛——清泻肝火,定惊
肿贯众——杀虫,凉血止血
穿心莲——清热燥湿
野菊花
白花蛇舌草——治肠痈、利尿通淋
多用鱼腥草——善治肺痈
治热消痈排脓,治肺痈
毒痈败酱草
疮(内治肠痈要药,祛瘀止痛
痈、外大血藤
痈)土茯苓——通利关节,除湿(治梅毒)
金荞麦——清肺化痰
绿豆——消暑利尿
四季青——敛疮,凉血收敛止血
木芙蓉叶——凉血消肿
千里光——清肝明目
拳参——镇肝息风,凉血止痢,利湿用治
毒蛇半枝莲散瘀止血,抗肿瘤
咬伤半边莲——利水消肿
热毒重楼——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痈疮蒲公英——善治乳痈,利湿通淋
清肝明目,消痈散结
紫花地丁——长于解疔毒
消痈山慈菇——抗肿瘤
散结漏芦——通经下乳
白蔹——消痈敛疮
射干——祛痰
山豆根治咽喉肿痛要药
解消肿止痛,抗癌
毒马勃——止血
利板蓝根——凉血
咽橄榄——生津
余甘子润肺止痰
金果榄——止痛
朱砂根
三丫苦散瘀止痛
肿节风祛风除湿
木蝴蝶——疏肝和胃
土牛膝——活血散瘀,利水通淋
胖大海——润肺开音,清热通便白头翁——治热毒血痢良药
凉血马齿苋——通淋,凉血止血
止痢鸦胆子截疟,腐蚀赘疣,治阿米巴痢疾
解毒秦皮——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止痢地锦草——活血止血,利湿退黄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药性:
性味:性:均寒凉
味:多甘或苦或咸
归经:多入肝心经
功用:
清解营血分之热(清热凉血)用治:
(1)营血分实热证,症见烦躁高热,甚
至神昏谵语,身热夜甚,舌绛;
(2)甚至斑疹或出血等。

使用注意:
营阴同源,热入营血,常伤阴劫液,
故常配伍养阴增液之品(沙参、麦冬等)。

小结:
地黄——兼凉血止血
养阴生津
清玄参——解毒
热牡丹皮——善治无汗骨蒸
凉活血祛瘀
血赤芍——止痛,兼清泻肝火
紫草——解毒,透疹
水牛角——兼解毒,凉血止血
第五节退虚热药药性:
性味:性:均寒凉
味:多苦甘
归经:主入肝、肾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用于:
虚热证温病后期,夜热早凉
阴虚发热,潮热骨蒸
配伍:常配伍凉血药、养阴药同用。

小结:
青蒿截疟,解暑
清凉血,除骨蒸劳热
地骨皮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虚白薇——(凉血),利尿通淋,解
毒疗疮
热银柴胡为退虚热除骨蒸之佳品
除疳热
胡黄连清湿热
化痰止咳平喘药配伍
1.按痰、咳、喘的不同性质,分别给予适
当配伍。

若属肺热者,配清肺药,如黄
芩、地骨皮等;若属肺寒者,配温肺药
如细辛、干姜等。

2.化痰、止咳、平喘药常配行气药同用,
如陈皮、枳壳、厚朴等。

3.兼表证者,可配解表药,如桑叶、菊花
或紫苏、麻黄等。

4.因痰而致的瘰疬、瘿瘤,配软坚散结
药,如牡蛎、穿山甲等。

5.阴疽流注,可配温阳通滞药如肉桂、
鹿角胶等。

6.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
肝息风、开窍、安神药。

如牛黄、麝香
朱砂等。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一、性味:性均温热,味多辛苦
二、归经:肺、脾、肝经
三、功用:
1.温化寒痰(温肺祛痰)—治寒痰证
2.燥湿化痰—治湿痰证(多数药)
3.祛风化痰—治风痰证(部分药)
毒性:生半夏、生南星、白附子、皂荚
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善祛风痰而止痉
温禹白附——解毒散结
化白芥子——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寒旋覆花——降逆止呕
痰降气化痰,止咳喘
白前——长于祛痰
皂荚——通窍开闭
皂角刺——消肿排脓,祛风杀虫
第二节清热化痰药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开音,
排脓疗痈,引药上行
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清川贝母——功偏润肺化痰
化解郁散结消肿
热浙贝母——功偏清肺化痰,散结力强
痰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散结
瓜蒌仁——润肺滑痰,润肠通便
蔊菜——清热解毒,活血通经
利湿退黄
竹茹——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清竹沥——滑痰
化天竹黄——清心定惊
热胆南星——息风定凉
痰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胖大海——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昆布
消海藻利水消肿
痰海蛤壳
软海浮石清化痰火
坚瓦楞子——化瘀散结,制酸止痛
(煅用)
黄药子——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苏子——降气消痰
止润肠通便苦杏仁——偏宣降肺气,
咳止咳喘力强平甜杏仁——偏润肺止咳
喘百部——杀虫灭虱
润肺止咳紫菀——善于止咳
温款冬花——善于化痰
性镇痛止痉—洋金花

桑白皮泻肺平喘
止寒葶苈子利水消肿
咳性马兜铃——清肺化痰,降血压
平枇杷叶——降逆止呕
喘罗汉果——生津止渴,润肠通便。

平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性矮地茶——利水渗湿,活血止痛
平肝息风药
1性味:味多咸、甘、性多寒凉
2.归经:均入肝经,次入心经
3. 药性:沉降
4. 毒性:全蝎、蜈蚣有毒
分类:
1.平抑肝阳药:
平抑或镇潜肝阳——治肝阳上亢证。

2.息风止痉药:
息肝风、止痉搐——治肝风内动证。

常用配伍
1、热极生风者,配清热药,如石膏、黄连
1.风痰内扰者,配祛风痰药,如南星、禹白附
2.肝火盛者,配清泻肝火药,如夏枯草、栀子
3.阴血不足者,配滋阴补血药,如生地、阿胶
4.兼心神不安者,配安神药,如朱砂、磁石
5.神昏闭证者,配开窍药,如麝香、冰片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
清肝明目,制酸止痛
平珍珠母——镇心安神,燥湿敛疮
抑牡蛎——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制酸止痛
肝代赭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阳罗布麻——清热利尿,降压
紫贝齿——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刺蒺藜——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小结:
清肝热,息肝风力优胜,为治
羚羊角肝热惊痫抽搐之要药
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牛黄——清心凉肝,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息钩藤——轻清透热,凉肝止惊
风平抑肝阳
止天麻——祛风通络
痉地龙——清热平喘,通利经络,清热利尿
全蝎——通络止痛力较强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止痉,散结力较强
僵蚕——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
牡蛎与龙骨、赭石与磁石
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