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3)
§1.1概述 (3)
§1.2工程地质概况 (3)
§1.3滑坡性质、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5)
第2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6)
§2.1编制说明 (6)
§2.2编制依据 (6)
第3章施工资源计划 (6)
§3.1施工资源配置 (6)
§3.2工期计划 (7)
第4章治理措施与施工方法 (8)
§4.1治理措施 (8)
§4.2施工顺序 (8)
§4.3抗滑桩施工方法 (8)
§4.3.1 施工准备 (9)
§4.3.2 成孔施工 (9)
§4.3.3 桩身钢筋笼施工 (13)
§4.3.4 混凝土施工 (14)
§4.3.5 基桩检测 (14)
§4.3.6 抗滑桩施工注意事项 (15)
§4.3.7 抗滑桩施工应急措施 (15)
§4.4预应力锚杆垫墩施工工艺 (16)
§4.4.1 施工准备 (16)
§4.4.2 施工方法及工序 (17)
§4.4.3 质量标准 (20)
§4.4.4 施工注意事项 (21)
§4.5施工质量控制 (22)
第5章质量保证措施 (23)
§5.1质量总体目标 (23)
§5.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3)
§5.2.1 技术措施 (23)
§5.2.2 质量措施 (23)
§5.2.3 工艺技术、工序自检控制 (24)
§5.3施工设备和检查、试验设备控制 (24)
§5.3.1 设备管理 (24)
§5.3.2 设备标识 (24)
§5.3.3 检验设备的校准 (24)
§5.3.4 设备的维修保养 (25)
§5.3.5 试验控制 (25)
§5.3.6 测量控制 (26)
§5.4施工过程控制 (27)
§5.4.1 施工前控制 (27)
§5.4.2 施工过程中控制 (27)
第6章安全保证措施 (28)
§6.1前言 (28)
§6.2安全生产目标 (28)
§6.3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28)
§6.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8)
§6.5各级人员职责 (29)
§6.6安全生产措施 (30)
第7章文明环保、职业健康施工措施 (33)
§7.1文明施工目标 (33)
§7.2文明施工措施 (33)
§7.3环保措施 (34)
第1章工程概况
§1.1 概述
K140+710~K141+320滑坡位于湖北省竹山县文峰乡周家沟村境内。

依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目前坡体自然平均坡度在14.8℃左右,经过前期滑动后坡体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影响范围起止桩号为K141+170~K141+320段,影响结构物为周家沟2号桥左幅桥的第17、18、19号墩。

周家沟滑坡在空间上呈舌状,呈中部略宽的长条形最宽处约87m,长130m,目前后缘高程630m左右,距路线中心线约60m,两侧以冲沟为界,前缘高程600m左右,相对高差约30m。

滑坡体厚4~10m,平均厚度约7m,。

空间上为中间厚,前后缘较薄。

滑坡平均宽度约80m,纵向长约120m,面积约96000m2,体积约67000m3。

滑动方向与线路呈70°角,主滑方向235°,属中小型滑坡。

该滑坡体治理工程措施有:在自然山坡上加设预应力锚杆垫墩防护,垫墩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破碎程度在K141+200~K141+300范围内布置;在K141+200~K141+300左侧距周家沟2号桥(左幅桥)外侧的平台场地处第17号桥墩设置Z1、Z2、Z3号抗滑桩、在第18号桥墩设置Z4、Z5、Z6号抗滑桩,在第19号桥墩设置Z7、Z8、Z9号抗滑桩,共计9根钢筋砼抗滑桩,以抵抗后缘的剩余下滑推力。

为保证滑坡体的稳定,在滑坡体外围设计了一道梯形排水沟,截留山坡水防止雨水汇集
到滑坡体内,并对地表进行夯实,种植植被。

为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山坡上已经发现的裂缝及时用粘土或砂浆封闭。

§1.2 工程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周家沟滑坡所在区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区,海拔高程一般约为578.7~652.4米,相对高差150m。

总体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

滑坡之上坡角地形较陡,坡度30°~35°,滑坡体部位地形稍缓,坡度15°~20°。

坡面除滑坡上方及西北侧有杂树林外,坡体上主要为人工种植的庄稼、果树及少量菜地。

路线经过本滑坡长40m左右。

2. 地质构造
周家沟滑坡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sh)石英片岩,岩层产状22°∠46°。

边坡及周围为单斜地层,但由于构造运动造成柔曲较多,地层产状局部变化较大,总体与山坡呈逆向坡。

岩性以片岩为主,裂隙极发育,岩体完整性差,由于受构造影响,片理发育,片理产状为30~355°∠7~88°。

同时浅部岩石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主要有2组,以闭合~微张为主,裂面较平直,部分充填泥质、方解石脉和石英脉,隙面大部分见铁锰质浸染较多。

从工程地质角度来讲,岩体受区域构造环境的影响蚀变后,大量片状矿物和晶粒矿物定向分布,导致岩层具各相异性,形成片状剥离面,片理化发育,形成韧性剪切带,强度、稳定性降低,富水、易解、易碎、易蠕变。

3. 地层岩性
周家沟滑坡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sh)石英片岩及第四系残破积(Qel+dl)粉质粘土,具体边坡区地层成因及岩性特征见表1-1。

表1-1 地层岩性特征表
4. 水文地质条件
①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不发育,滑坡下方200m为周家沟,有常年流水,勘察期间流量不大。

在滑坡两侧各有一条横向季节性冲沟。

降雨时一部分通过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一部分通过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水,转变为地下径流。

地表水对路基边坡工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强风化钠长片岩顶部软化,降低强度;二是地表水下渗,增加坡土体的含水量,增加土的塑性,
降低土体的稳定性。

②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含水地层为上部第四系残坡积残积土和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sh)钠长片岩,裂隙发育的石英片岩透水性好,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总体径流方向由南向北,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该区南侧的冲沟,由于该区处于斜坡中部,地面标高较高,区域侵蚀基准面标高较低,故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

受地形条件、裂隙发育程度及补给源的控制,水量贫乏;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在3.2~13.6m。

据两阶段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资料,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1.3 滑坡性质、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1. 滑坡体变形特征
周家沟滑坡在空间上呈舌状,呈中部略宽的长条形最宽处约87m,长130m。

目前后缘高程630m左右,距路线中心线约60m,两侧以冲沟为界,前缘高程600m左右,相对高差约30m。

滑坡体厚4~10m,平均厚度约7m。

空间上为中间厚,前后缘较薄。

滑坡平均宽约80m,纵向长约120m,面积约9600m2,体积约67000m3。

滑动方向与线路呈70°角,主滑方向235°,属中小型滑坡。

滑体为残坡积的粉质粘土及上部呈砂状的强风化石英片岩。

滑动带(面):厚0.9~1.6m左右,成分为含碎石粉质粘土。

滑床为下伏的基岩,岩性为碎块状的强风化石英片岩及中风化石英片岩。

依据勘察报告计算,现在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52~1.209,为基本稳定至稳定状态,但是在饱和、地震状态下稳定系数为0.818~0.897间,处于不稳定状态。

2. 滑坡体变形原因分析
滑坡的形成,是由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地貌为低山地貌,地形坡度为15~20°,基岩为强风化石英片岩,强风化层厚度11~17米之间,节理裂隙极发育,原岩遇水易软化,弱风化层强度明
显增大,节理裂隙发育,隙间较多石英细脉充填,岩体力学性质差异明显。

②人类工程活动在斜坡盖房居住,开挖边坡。

③水的作用,是滑坡形成的激发因素。

区域内降雨量大,近期内集中、多发大、暴雨,雨水的下渗,雨水沿裂隙渗入岩层层面,在其作用下滑带土饱水,力学强度降低,其抗滑性能变差。

加大下滑力。

滑坡的形成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的结果,在滑坡体后缘建房,在坡面上种植植物;降雨使得地表水入渗,软化岩土体,使其力学强度进一步降低;在持续降雨等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使其沿基岩层面产生变形,形成滑面并产生滑动。

滑坡类型:滑坡属牵引式滑坡。

第2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2.1 编制说明
本方案根据施工图纸、相关规范规程、施工现场踏勘情况及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

§2.2 编制依据
(1)《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Ⅱ.22.C册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G D30-2004)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6)现场踏勘情况及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3章施工资源计划
§3.1 施工资源配置
详见施工资源配置表
表3-1抗滑桩施工资源配置表
§3.2 工期计划
主要以抗滑桩的施工工期为主,计划先施工Z1、Z3、Z4、Z6、Z7、Z9号抗滑桩,再施工Z2、Z5、Z8号抗滑桩,考虑每根抗滑桩的施工工期按25天计,计划工期为2010年10月30日~2010年12月20日,总计50天。

第4章治理措施与施工方法
§4.1 治理措施
1.边坡防护
设计考虑到路线前进方向右侧岩质边坡较陡,岩体较为破碎为保证桥墩的安全,在自然山坡上加设预应力锚杆垫墩防护,垫墩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破碎程度在K141+200~K141+300范围内布置,垫墩采用长1.0m、宽1.0m、厚0.4,C25现浇混凝土,锚杆采用HRB335、直径32高强精轧钢筋。

一般情况下锚杆长18m,其中锚固段长8~10m,锚固段应进入稳定的岩层中。

2.抗滑桩
在K141+200~K141+300左侧距周家沟2号桥(左幅桥)外侧的平台场地处第17号桥墩设置Z1、Z2、Z3号抗滑桩、在第18号桥墩设置Z4、Z5、Z6号抗滑桩,在第19号桥墩设置Z7、Z8、Z9号抗滑桩,共计9根钢筋混凝土抗滑桩,以抵抗后缘的剩余下滑推力。

抗滑桩桩径为1.6m×2.4m,桩长为22m,桩间距为5m,桩身采用C30砼浇注。

抗滑桩的位置及长度详见治理工程平面图、治理工程剖面图和治理工程立面图。

3.修建排水沟、封闭裂缝
为保证滑坡体的稳定,在滑坡体外围设计了一道梯形排水沟,截留山坡水防止雨水汇集到滑坡体内,并对地表进行夯实,种植植被。

为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山坡上已经发现的裂缝及时用粘土或砂浆封闭。

§4.2 施工顺序
(1)施工前先对滑坡上裂缝进行仔细检查,对已开裂逢采用粘土充填夯实,砂浆抹面,先施工边坡上部山坡截水沟。

(2)放样抗滑桩的位置,然后进行抗滑桩基坑的开挖和钢筋混凝土抗滑桩的浇筑;待抗滑桩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相邻隔桩基坑的开挖。

(3)待抗滑桩养护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桥墩的开挖施工。

§4.3 抗滑桩施工方法
抗滑桩桩孔采用人工挖孔,由于相邻桩距较密,采用跳桩开挖的施工方法,并保证相邻桩每间隔一天进尺一模的要求,使其减少对相邻桩影响,积水应用潜水泵及时排出,以减少对相邻桩的侧压力,确保密桩能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

人工开挖抗滑桩桩孔时,应从两端向中间开挖。

抗滑桩Z1、Z3先施工再施工Z2,其他类推。

§4.3.1 施工准备
1、场地平整与临时防护
桩孔开挖前应先采用挖掘机对施工场地进行清表,平整,挖至设计桩孔位置改用人工修整,并做好周边区域临时防排水工作。

桩孔开挖前需对坡脚桩位处做临时支护,采用钢管作为主支撑,在主支撑间用木板作为临时挡土板,防止山坡滑落泥土及碎石块伤及坡脚施工工人。

2、测量放样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工程测量仪器采用徕卡TS1202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钢尺等。

开挖前应根据场控制点,定出单桩轴线控制点,作为轴线控制和放样的依据。

用全站仪测出各控制线及轴线,用钢卷尺丈量各桩心位置,为了便于轴线、桩中心和垂直度复核,于各桩四周定四根木桩控制轴线位置,书面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定签字后开始护壁第一模施工,第一模施工时混凝土护壁应高出自然地面300mm。

护壁第一节后,将各轴线及控制标高引至护壁上口并用墨线弹出标准轴线或桩中心线,并用红油漆做上标记,便于桩标高及平面位置的控制。

§4.3.2 成孔施工
1、施工流程
图4-1 抗滑桩施工流程图
2、锁口施工
施工前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到位,四周挖排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水,然后进行锁口盘及第一节桩孔开挖,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方式,锁口盘截面尺寸为80cm ×40cm。

第一节桩孔挖好后进行锁口盘钢筋安装、护壁钢筋安装,安装护壁模板,校正,浇筑锁口盘及第一节护壁砼。

在锁口盘定出桩心控制线,沿桩心垂直引出中心控制线,在锁口盘上做出标记,以后桩孔开挖及护壁砼模板安装校核时以该标记为准来控制桩心轴线。

待锁口盘及护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以进行桩身开挖。

3、桩孔开挖
①.采用短把的镐、锹等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挖土,遇到比较硬的岩层时,可用
风镐或人工凿除施工。

垂直运土,用卷扬机进行垂直运土;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开挖,每进尺1米做混凝土护壁一次,即以1米为一个施工段。

②.挖孔采用人工开挖,主要开挖工具为十字镐、锄头、铁锹、风镐等,如遇大块石或坚硬岩层,则需进行爆破。

爆破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法,防止孔壁破坏或相邻桩孔垮塌。

爆破前进行试爆,确定合理的炮眼深度和药量。

采用风钻钻炮眼。

炮眼布置4~6 排(按截面大小选取),单排2~3 个,呈梅花形布置。

强风化层炮眼深度为1.2~1.5m,弱风化岩层深度一般在0.8m 左右,强风化层每孔装药量在0.2kg 左右(2 号岩石炸药),中弱风化层每孔装药量在0.1kg 左右。

遇孔内积水时,采用乳化炸药。

起爆顺序先中心后边缘分段起爆。

在多孔同时施工并需爆破时,为便于安全管理,规定爆破时间,各桩间爆破时应先后错开,防止冲击能量迭加对滑坡体、地面建筑物、已挖桩孔及浇注后的桩造成破坏。

孔内施工时,如遇有害气体或井下含氧量不足时应采用风机送风。

③.成孔过程中,地面派专人修通排水沟,及时排掉桩孔内抽出的水,从桩孔内挖出的废土或石碴由专人负责及时运出场外。

④.桩位、垂直度、直径校核: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⑤.第一节护壁成孔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在护壁顶上预埋钢筋头定出对边的中轴线,桩位中心用正交的十字线控制,作为往下施工模板对中和桩位垂直度偏差控制的依据,孔径检查用吊锤与直尺结合的办法进行检察。

4、护壁施工
护壁施工时每根桩采用一套组合式模板,分块拼装而成,拼装后模板尺寸为1600mm*2400mm,高度为1000mm。

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30cm以上,以便于挡土或定点等。

护壁的结构形式为斜阶式,一般厚200mm,用C20混凝土浇筑,对土层及钙质泥岩层,滑动面上下2m处护壁厚度可加厚至30-40cm,并设置双层钢筋网加强。

图4-2 护壁示意图
每阶护壁开挖完毕后,经现场施工员检查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护壁钢筋的安装。

护壁钢筋采用现场集中制作,单根钢筋下料弯折成型后搬至桩孔内,在孔内就地扎制,纵向钢筋接头采用电弧焊,具体技术要求按相关规范执行。

护壁钢筋安装完成,由现场施工员和监理检查并合格后进行护壁模板安装。

护壁模板采用钢模拼制而成,相互间用插销连接,护壁钢模用钢管横撑加固,以保证桩孔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每阶护壁模板安装时在孔口架十字架吊线定中心,保证整个桩孔的轴线偏差倾斜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拌制护壁砼的搅拌站设于桩孔附近,以便随时进行混凝土浇注,混凝土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制,搅拌机后设置磅秤,进盘材料必须过磅。

搅拌设备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掺入适量早强剂。

在桩孔间修筑一条简易便道,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手推斗车,浇注时孔口设置漏斗,再由串筒接至孔内。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混凝土浇注前护壁四周设两排排水孔,以排除孔壁四周地下水,减小土体中地下水对护壁的压力,护壁模板在混凝土浇注24 小时后拆除,然后进行养护。

5、开挖检查与终孔检查
检查分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护壁二次进行,必须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准确。

挖孔至设计持力层后,工区应进行自检评定,挖孔桩终孔检查内容包括桩
孔中心线位移偏差、桩径偏差、终孔深度、孔底沉渣以及桩底持力层等情况,各项偏差应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

报项目部后经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勘察、设计及业主等有关部门核验并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6、质量标准
(1)桩孔位中心线位移允许偏差:≤30mm;
(2)桩孔径允许偏差:不小于设计要求;
(3)护壁混凝土厚度允许偏差:±15mm;
(4)孔底沉渣厚度:不允许。

§4.3.3 桩身钢筋笼施工
桩孔开挖完成后,经施工员自检,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桩身钢筋笼制作。

所有钢筋采用集中钢筋加工场加工,各种类型的钢筋按设计图纸加工成型后搬至孔内,钢筋笼主筋采用焊接。

1、钢筋制作
(1)材料要求: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进场钢筋应分别按规格、型号、批量堆放,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请监理单位共同现场见证取样,检验结果书面通知工区技术负责人,报送监理单位审批认可合格后方可加工制作,钢筋现场堆放地点要求挂牌以备检查,明确标示已检查、合格、不合格字样。

(2)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街头,接头不得设在土石分界面和滑动面处,并按每300个接头为一个验收批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制作时按编号、挂牌逐根堆放在孔口。

2、组装钢筋骨架
钢筋骨架在桩孔内进行组装,竖向每隔2m左右在环向箍筋每边上焊接2-3根相应保护层长度钢筋头,以保证钢筋笼同护壁间保护层厚度,竖向主筋接长时必须保证垂直,特别是受拉侧绝不允许有背弯,接长方式采用焊接。

3、钢筋笼检查
钢筋笼安装好后,应对其标高、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书面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
格及时办理好隐蔽工程签字手续。

4、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1)主筋间距:±10mm;
(2)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mm;
(3)钢筋笼直径:±10mm;
(4)钢筋笼长度:±50mm。

§4.3.4 混凝土施工
抗滑桩桩身砼的运输及浇筑必须严格按具体规定执行。

1、混凝土供应
抗滑桩桩身采用C30砼,采用集中拌和站拌和,砼罐车运输至现场,混凝土泵车浇筑。

混凝土经泵送至孔口后,由串筒送入孔底,串筒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安装时呈“S”形布置,增加混凝土的下行阻力,降低混凝土下行速度,以减轻对已浇注的混凝土的冲击振荡,防止造成离析现象,浇注过程中串筒出口离孔内混凝土面高差不得大于2.0m,串筒出口应垂直向下。

2、桩身混凝土浇筑
(1)桩体砼要从桩底到桩顶标高一次完成。

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砼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

在灌注新的砼前,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2)灌注桩身砼,必须用溜槽及串筒离砼面2m以内,不准在井口抛铲或倒车斜料,以免砼离析,影响砼整体强度。

(3)在灌注砼过程中,注意防止地下水进入,不得有超过50mm厚的积水层,否则,应设法把砼表面积水层用导管吸干,才能灌注砼。

如渗水量过大(>1m3/h)时,应按水下砼规程施工。

(4)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严格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振捣,以保证砼的密实度。

(5)在灌注桩身砼时,相邻10m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应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6)灌注桩身砼时,应留置试块,每根桩不得少于2组(6件),及时提出试验报告。

§4.3.5 基桩检测
按图纸设计要求,桩身质量检测采用声测法,每根抗滑桩布置6根声测管,绑扎钢筋笼时注意声测管的安装,声测管外径Φ57mm,上端高出基桩顶面必须≥20cm,接头处用Φ70mm的钢管焊接,下端用钢板封底焊牢,不可漏水,浇筑砼前,将其灌满水,上端钢管口用塞子堵死。

§4.3.6 抗滑桩施工注意事项
(1)由于相邻桩距较密,采用跳桩开挖的施工方法,并保证相邻桩每间隔一天进尺一模的要求,使其减少对相邻桩影响,积水应用潜水泵及时排出,以减少对相邻桩的侧压力,确保密桩能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

(2)每天施工前,应安排下井人员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在无异常样情况下,才能进孔开挖。

(3)所有抗滑桩在开挖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地层岩性、含水量、接触面等情况,如发现与地质资料有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或现场设计代表。

(4)人工挖孔进入基岩时,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桩孔周围的岩石结构。

(5)所有抗滑桩桩身受力主筋焊接接长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办理。

(6)在进行护壁混凝土浇筑时,当上一节护壁混凝土达到设计标号的80%时再行开挖下一节桩孔及浇筑护壁混凝土。

护壁中上一节竖向钢筋必须与下一节竖向钢筋连接牢固,并浇筑成整体。

(7)桩身混凝土必须连续灌筑,不得间断,并振捣密实。

(8)人工挖孔时应注意排水和施工安全,当挖至设计高程后尽快浇筑桩身混凝土,禁止长期浸泡基坑。

(9)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位置正确。

(10)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每根桩终孔后请勘察、设计、业主、监理人员检查验收,要逐根进行隐蔽检查。

§4.3.7 抗滑桩施工应急措施
施工期间,特别是桩孔开挖期间改变了坡体的原始应力分布状态,坡体在应力调整过程中可能形成局部失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施工方案在编制过程中,认真研究滑坡体的形态特征和稳定状态,考虑了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计算了不同地段相关工艺施工时,以及临时材料堆场,搅拌站等处在最不利状态下的安全系数,施工期间不可能因施工不当造成滑体局部失稳,但考虑岩土
条件的不均匀性,坡体应力状态的不确定性,本施工方案预留几种滑坡常见事故的应急抢险措施,充分保证安全。

削坡整形造成临时边坡滑移的应急抢险措施:
A、最好的保证安全的措施是预防,削坡整形过程中,加强对削坡部位的监测工作,尽早发现和预报险情。

B、项目部领导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组织抢险。

C、工地常备砂包,出现险情立即在坡脚用砂包反压或用机械回填坡脚。

D、严重的边坡失稳险情应立即组织坡面人员撤离,首先保证人民财产安全。

滑坡浅层滑移的应急抢险措施:
A、浅层滑移一般都有一个较长的变形发展过程,加强目估巡视,即可在早期发现,及早预报,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B、浅层滑移如在早期发现可将滑移土体整体挖除。

C、发现浅层滑移应迅速组织上游截水,坡面排水,坡底反压。

D、滑移区内严禁非抢险人员入内。

暴雨期的应急抢险措施:
A、监测组应加强气象监测,准确掌握气象情况,预作防暴雨措施。

B、暴雨来临前组织专门抢险队,疏通截排水沟,在坡面卸载,组织人员设备撤离。

C、暴雨期间,项目部领导要带队巡查工区情况,组织排水泄洪。

D、冲沟、坡脚等处应做好防止洪水和泥石流灾害的工作。

§4.4 预应力锚杆垫墩施工工艺
设计考虑到路线前进方向右侧岩质边坡较陡,岩体较为破碎为保证桥墩的安全,在自然山坡上加设预应力锚杆垫墩防护,垫墩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破碎程度在K141+200~K141+300范围内布置,垫墩采用长1.0m、宽1.0m、厚0.4,C25现浇混凝土,锚杆采用HRB335、直径32高强精轧钢筋。

一般情况下锚杆长18m,其中锚固段长8~10m,锚固段应进入稳定的岩层中。

§4.4.1 施工准备
1.材料
(1)锚杆钢筋采用Ф32精轧螺纹钢筋,钻孔直径为110mm,设计抗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