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升级 改造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信息化现状分析 (4)2.1 现状概述 (4)2.2 存在问题 (4)2.3 优势与劣势分析 (5)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划 (5)3.1 需求收集 (5)3.1.1 确定需求收集范围 (5)3.1.2 需求收集方法 (6)3.2 需求分析 (6)3.2.1 需求分类 (6)3.2.2 需求分析步骤 (6)3.3 总体规划 (7)3.3.1 项目目标 (7)3.3.2 项目阶段划分 (7)3.3.3 项目实施策略 (7)第四章:技术选型与评估 (7)4.1 技术选型 (7)4.2 技术评估 (8)4.3 技术应用 (8)第五章:系统设计与开发 (9)5.1 系统架构设计 (9)5.1.1 总体架构设计 (9)5.1.2 技术选型 (9)5.1.3 系统安全性设计 (9)5.2 功能模块设计 (10)5.2.1 用户管理模块 (10)5.2.2 数据管理模块 (10)5.2.3 业务管理模块 (10)5.2.4 报表管理模块 (10)5.3 系统开发流程 (10)5.3.1 需求分析 (10)5.3.2 系统设计 (10)5.3.3 系统开发 (10)5.3.4 系统部署与维护 (10)第六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1)6.1 实施计划 (11)6.2 风险管理 (11)6.3 项目监控与调整 (12)第七章:数据迁移与集成 (12)7.1 数据迁移策略 (12)7.1.1 数据评估 (13)7.1.2 数据清洗 (13)7.1.3 数据迁移方法 (13)7.1.4 数据迁移工具 (13)7.1.5 数据迁移测试 (13)7.2 数据集成方案 (13)7.2.1 数据集成策略 (13)7.2.2 数据集成技术 (13)7.2.3 数据集成平台 (13)7.2.4 数据集成测试与优化 (14)7.3 数据安全与备份 (14)7.3.1 数据加密 (14)7.3.2 权限控制 (14)7.3.3 数据备份 (14)7.3.4 数据恢复 (14)7.3.5 数据审计 (14)第八章:人员培训与支持 (14)8.1 培训计划 (14)8.2 培训方式 (15)8.3 培训效果评估 (15)第九章:系统运维与管理 (15)9.1 运维体系建立 (15)9.1.1 运维体系概述 (15)9.1.2 运维管理 (16)9.1.3 运维流程 (16)9.1.4 运维工具 (16)9.1.5 运维监控 (16)9.2 运维团队建设 (16)9.2.1 运维团队职责 (16)9.2.2 运维团队组织结构 (17)9.2.3 运维团队培训与考核 (17)9.3 系统功能优化 (17)9.3.1 系统功能评估 (17)9.3.2 功能优化策略 (17)9.3.3 功能优化实施 (17)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总结 (17)10.1 项目评估标准 (17)10.2 项目成果分析 (18)10.2.1 系统功能完善 (18)10.2.2 数据整合与挖掘 (18)10.2.3 管理水平提升 (18)10.2.4 员工技能提升 (18)10.3 经验与启示 (18)10.3.1 项目管理经验 (18)10.3.2 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启示 (19)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正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能,保证资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三条企业资产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三)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各项资产的投保工作,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

第二章存货第五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流程,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内部除存货管理、监督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他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范围1.1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 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成本。

1.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

二、管理原则2.1 统一管理: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协调。

2.2 定期更新: 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水平,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并在计划期限内进行更新。

2.3 确保质量: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2.4 提高效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应当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三、设备更新管理流程3.1 资产评估: 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公司现有设备进行评估, 确定需要更新的设备。

3.2 更新计划: 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包括更新时间、费用预算、更新方式等内容。

3.3 采购与安装: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联系, 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工作, 确保设备按计划更新。

3.4 报废与处置:更新后的设备, 根据公司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报废和处置, 确保环境友好和安全可控。

四、技术改造管理流程4.1 技术需求: 生产部门提出技术改造需求, 并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审批。

4.2 技术评估: 设备管理部门对技术改造需求进行评估, 制定改造方案, 并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

4.3 费用估算: 根据技术改造方案评估改造所需费用, 并编制改造预算。

4.4 执行改造: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工作, 并按照计划进行改造。

4.5 效果评估:改造完成后, 进行效果评估, 确保改造的技术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五、责任分工5.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5.2 生产部门负责提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需求, 并配合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

5.3 财务部门负责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费用估算和预算审核。

5.4 监督部门负责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4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4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提高企业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保持企业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竞争力,在此制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旨在规范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流程,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定义和缩写1.设备更新:指根据设备更新计划,对旧设备进行淘汰和更换的过程。

2.技术改造:指对现有设备进行性能优化或改进的过程。

四、责任和权限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计划和实施。

2.各部门负责根据实际需求提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申请。

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审批和实施。

五、设备更新流程1.提出申请: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设备更新的申请,包括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以及需要更新的原因等。

2.评估和审批:设备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评估,包括需求合理性和经济性评估。

经评估合格后,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

3.招标采购: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审批结果进行设备的招标采购,并签订合同。

4.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培训和验收: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培训,并进行设备的验收工作。

6.设备淘汰处理:根据企业设备更新计划,对淘汰的旧设备进行处理,包括出售、报废或捐赠等。

六、技术改造流程1.提出申请:各部门根据设备性能或工艺优化的需要提出技术改造的申请,包括改造的目标、方案和预期效果等。

2.评估和审批:设备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评估,包括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估。

经评估合格后,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

3.设计和实施: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审批结果进行技术改造的设计和实施工作,确保改造的效果和预期一致。

4.调试和验收: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改造后的设备进行调试和验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培训和运行: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改造后的设备进行培训,并监督设备的运行情况。

应用ERP系统创新提升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精细化

应用ERP系统创新提升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精细化
9 6
置 ,在组 织内部建立起 上情下达 、下 情上达的有 效信息沟
通系统 。这一系统 既能 保证上级及 时掌握情况 ,获得作为
中国信息界
2 1 年第7 0 1基础 的准确信息 ,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 。 对企业 经营管理 的创新 ,涉及流程 及组织 岗位变革 , E 系统提供 全面的业 务支撑能 力以及完 备的前 、后 台配 RP
而且也可 以将 企业外部有关 供货商 以及 其市场和客户 的物
和 经营的各个 环节推广应 用信息技术 ,充分开 发和 利用内 外部 信息资源 ,建立与此相 适应的组 织模 式 ,从而提 高企 业 生产 、管理 、决策等过程 的效率 、水平与经营效 益 ,增
强企业 竞争 力的过程 。 走新型 工业化道 路 ,推进 信息化与工业 化融合 ,推 进 高新 技术 与传 统工业改造 结合 ,促进 工业 由大变 强 ,无疑 全 面推进E 系统是最佳 实践与切入 点。E 系统 是企业 RP RP 资源 计划 ( ne rekeo re Pa nn )的简称 ,是基于 E t pi sucs l ig r s n
先进 的企业管理 理念上高度 集成化 的信息系统 ,是 “ 一套 将 财务 、分 销 、制造和 其它业务功能 合理集成 的应 用软件
系 统” ,是 一套可 以帮助企 业提高管理 水平 、优化 企业业
企业管理 思路 与方法进行 固化 ,即将企业 战略管理 与业 务
管理通过 信息系统达成 。它可以让企业 更合理的配置 企业 资源 ( 括人 员 、物品 、资金 、设 备 、信息等) 包 ,优化业 务
实 践与应用
中国信息界
2 1年第7 0 1 期 总第 13 8 期
应用EP I系统创新提升企业管理规 I l 茜 化与精细化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规范设备的更新与技术改造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的工作。

三、设备更新管理1. 设备更新的确定(1)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保养状况、技术水平等因素,由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设备更新的评估。

(2)评估结果提交公司领导审批,确定是否进行设备更新。

2. 设备更新的执行(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设备更新计划,包括设备更新的时间、预算、采购渠道等内容。

(2)设备更新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协调,确保更新计划的顺利执行。

3. 设备更新的验收(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新设备的质量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2)设备更新后,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新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技术改造管理1. 技术改造的确定(1)根据设备的工作效率、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等因素,由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技术改造的评估。

(2)评估结果提交公司领导审批,确定是否进行技术改造。

2. 技术改造的执行(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计划,包括改造的时间、预算、改造方案等内容。

(2)技术改造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协调,确保改造计划的顺利执行。

3. 技术改造的验收(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改造后的设备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2)设备改造后,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改造后设备的正常使用。

五、责任与制度执行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部门负责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的配合和支持。

3. 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4. 本制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生效,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的,应提交公司领导审批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六、附则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于发布日起施行。

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应及时进行修订,并重新审批。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参考)(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试行)ZXG 1.总则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维护及迁移工作的管理,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功能的完整性,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层面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及迁移的管理。

3.职责技术发展部负责本办法的制订和修订,并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应用系统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变更评审。

应用部门负责用户测试及验收。

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负责变更开发。

应用系统测试人员负责变更集成测试。

4.管理内容与流程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工作流程变更的提出变更的提出,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1)应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增加/修改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2)该应用系统维护人员根据用户问题反馈,分析情况后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3)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要求进行程序修改,由任务接收部门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

变更申请的审批1)若变更申请由应用部门提出,则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提交开发部门;若由应用系统开发部门或维护部门提出,则直接转2);2)开发部门分管领导批复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变更评审,形成变更需求分析说明书,双方负责人签字。

若涉及以下变更,需在会签栏中说明:a)若流程修改,原则上应用部门需征求原流程的制定者同意,并形成书面意见;b)若变更影响其它应用系统或其它部门,开发部门应组织协商,并形成书面意见。

3)开发部门在变更评审结束2个工作日内,应将评审结果通知应用部门。

变更开发与实施1)若变更可实现,开发部门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划分变更模块,撰写变更设计方案及进度计划,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批;2)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按照变更设计方案编写代码,并对变更模块进行单元测试;3)变更开发完成后,开发部门应用系统测试人员对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测试;4)集成测试通过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用户测试,撰写测试分析报告,双方负责人签字;5)用户测试通过后,系统开发部门与应用部门进行变更确认,开发部门填写《应用系统变更验收表》,经有关部门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实施;6)系统开发部门对变更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关闭本次变更流程。

设备软件升级管理办法

设备软件升级管理办法

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支持性文件1. 目的1.1 规范公司设备程序更改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使设备程序更改工作有序开展。

2. 范围2.1 适用于公司的量产/非量产车型的设备程序更改管理。

3. 定义无4. 职责(非量产车型)4.1 产品部4.1.1 项目管理员4.1.1.1 输出【P/B/D 采用及更改通知书】给工艺技术部;4.3 工艺技术部4.3.1 工艺员4.3.1.1 根据产品部的【P/B/D 采用及更改通知书】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程序进行升级;4.3.1.2 对设备软件升级完成后的效果,组织各部门评审、验证;4.3.1.3 对设备程序升级出现的问题以【工作联络单】形式反馈给产品部;4.4 生产技术部4.4.1设备管理员4.4.1.1 负责设备程序的升级并参与效果评审、验证;4.4.1.2 组织相关部门对升级后的设备程序进行验收;4.5 制造部4.5.1 技术员4.5.1.1 参与协助完成设备程序的升级工作;4.5.1.2 参与设备程序升级后的效果评审、验证;4.5.1.3 参与升级后的设备程序进行验收;5.工作流程5.1设备软件升级管理流程(非量产车)6.1 产品部6.1.1 产品工程师6.1.1.1 输出【工作联络单】给工艺技术部;6.3 工艺技术部6.3.1 工艺员6.3.1.1 根据产品部的【工作联络单】对程序升级方案评审确认并转发给生产技术部;6.3.1.2 参与设备软件升级完成后效果的评审、验证;6.3.1.3 设备程序升级出现的问题以【工作联络单】形式反馈给产品部;6.4 生产技术部6.4.1设备管理员6.4.1.1 负责设备程序的升级并进行效果评审、验证;6.4.1.2 组织相关部门对升级后的设备程序进行验收并交付使用;6.5 制造部6.5.1 技术员6.5.1.1 参与协助完成设备程序的升级工作;6.5.1.2 参与设备程序升级后的效果评审、验证;6.5.1.3 参与升级后的设备程序进行验收;6.1 设备软件升级管理流程(量产车)7. 相关文件7.1 二级文件7.1.1 无7.2 依据文件7.2.2 无7.3 支持文件7.3.1《新产品开发流程》7.3.2 《产品试装试验工作管理办法》7.3.3 《设备管理办法》8.相关表单8.1 本文件表单无8.2相关文件表单8.2.1----【P/B/D 采用及更改通知书】。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与优化项目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与优化项目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与优化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范围 (2)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 (3)2.2 功能需求 (3)2.3 功能需求 (4)第三章系统设计 (4)3.1 系统架构设计 (4)3.2 模块划分 (5)3.3 数据库设计 (5)第四章技术选型 (6)4.1 开发语言及框架 (6)4.2 数据库技术 (6)4.3 系统安全策略 (6)第五章项目实施 (7)5.1 实施计划 (7)5.2 工作分解 (8)5.3 进度安排 (8)第六章测试与验收 (8)6.1 测试策略 (8)6.2 测试案例编写 (9)6.3 验收标准 (9)第七章培训与推广 (10)7.1 培训对象 (10)7.2 培训内容 (10)7.3 推广策略 (11)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协作 (11)8.1 项目团队组织 (11)8.1.1 团队构成 (11)8.1.2 职责分工 (12)8.2 项目沟通机制 (12)8.2.1 定期会议 (12)8.2.2 信息共享平台 (12)8.2.3 项目协调人 (12)8.3 风险管理 (13)8.3.1 风险识别 (13)8.3.2 风险评估 (13)8.3.3 风险应对策略 (13)第九章项目评估与改进 (13)9.1 项目效果评估 (13)9.2 改进措施 (14)9.3 持续优化 (14)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5)10.1 项目成果 (15)10.2 经验教训 (15)10.3 未来规划 (15)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依赖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我国众多企业纷纷启动了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与优化项目。

本项目旨在对现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与优化,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适应市场变化。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系统功能:通过升级和优化,使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更高的运行速度、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求。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优化升级方案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优化升级方案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优化升级方案第一章总体优化策略 (3)1.1 优化目标与原则 (3)1.1.1 优化目标 (3)1.1.2 优化原则 (3)1.2 系统现状分析 (3)1.2.1 系统概述 (3)1.2.2 存在问题 (4)1.3 优化方案概述 (4)第二章系统架构优化 (4)2.1 系统架构重组 (4)2.1.1 架构设计原则 (4)2.1.2 架构重组方案 (4)2.2 技术选型与升级 (5)2.2.1 技术选型 (5)2.2.2 技术升级 (5)2.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提升 (5)2.3.1 安全性优化 (5)2.3.2 稳定性优化 (6)第三章业务流程优化 (6)3.1 业务流程梳理 (6)3.1.1 现状分析 (6)3.1.2 流程梳理方法 (6)3.2 业务流程重组 (7)3.2.1 重组原则 (7)3.2.2 重组方案 (7)3.3 业务流程自动化 (7)3.3.1 自动化需求分析 (7)3.3.2 自动化方案设计 (7)第四章数据管理优化 (8)4.1 数据整合与清洗 (8)4.2 数据存储与备份 (8)4.3 数据分析与挖掘 (8)第五章系统功能优化 (9)5.1 功能模块调整 (9)5.2 功能模块扩展 (9)5.3 系统功能提升 (9)第六章用户界面与体验优化 (10)6.1 界面设计优化 (10)6.1.1 界面布局优化 (10)6.1.2 界面视觉优化 (10)6.1.3 界面交互优化 (10)6.2.1 功能优化 (10)6.2.2 数据展示优化 (11)6.2.3 系统功能优化 (11)6.3 系统操作便捷性改善 (11)6.3.1 操作逻辑优化 (11)6.3.2 快捷操作添加 (11)6.3.3 个性化设置 (11)第七章系统集成与兼容性优化 (11)7.1 系统集成策略 (11)7.1.1 集成框架设计 (11)7.1.2 系统集成实施步骤 (12)7.2 系统兼容性提升 (12)7.2.1 硬件兼容性优化 (12)7.2.2 软件兼容性优化 (12)7.3 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 (12)7.3.1 接口规范制定 (12)7.3.2 对接实施步骤 (12)7.3.3 对接效果评估 (13)第八章系统运维与维护优化 (13)8.1 系统运维管理 (13)8.1.1 运维团队建设 (13)8.1.2 运维流程优化 (13)8.1.3 运维风险管理 (13)8.2 系统监控与预警 (14)8.2.1 监控体系构建 (14)8.2.2 预警机制建立 (14)8.2.3 预警响应与处理 (14)8.3 系统维护与升级 (14)8.3.1 系统维护策略 (15)8.3.2 系统升级方案 (15)8.3.3 系统维护与升级风险管理 (15)第九章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 (15)9.1 培训计划制定 (15)9.2 培训方式与内容 (16)9.2.1 培训方式 (16)9.2.2 培训内容 (16)9.3 员工技能考核与认证 (16)第十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16)10.1 项目实施步骤 (17)10.1.1 项目启动 (17)10.1.2 项目调研与分析 (17)10.1.3 系统设计 (17)10.1.4 系统开发与实施 (17)10.2 项目风险管理 (18)10.2.1 风险识别 (18)10.2.2 风险评估 (18)10.2.3 风险应对 (18)10.2.4 风险监控 (18)10.3 项目评估与总结 (18)第一章总体优化策略1.1 优化目标与原则1.1.1 优化目标本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优化升级方案旨在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效率,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改项目管理制度

技改项目管理制度

技改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技改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果质量,加快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技改项目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技改项目,包括设备更新、技术改进等各类技改项目。

第三条公司领导层应高度重视技改项目管理,明确项目责任人员,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第四条项目管理团队应遵循“科学、严谨、合理、高效”的原则,按照制度要求进行项目管理。

第五条项目管理团队应注重项目沟通与协调,保持项目信息畅通,做到及时反馈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六条项目管理团队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并按照计划书执行,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第七条项目管理团队应每周召开一次项目例会,总结进展情况,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规划。

第二章项目立项第八条技改项目需求方应提出项目申请,明确项目内容、目标、范围,经公司领导层审批通过后,方可立项。

第九条项目管理团队应根据项目需求,制定项目立项报告,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预算、项目计划等内容。

第十条项目管理团队应明确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做到科学合理,并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

第十一条项目管理团队应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角色职责,并明确项目负责人。

第十二条项目负责人应向公司领导层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十三条项目管理团队应认真评估项目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并根据情况调整实施方案。

第三章项目实施第十四条项目管理团队应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组织实施项目,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第十五条项目管理团队应做好项目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六条项目管理团队应加强项目资源管理,确保项目所需资源的准备和使用。

第十七条项目管理团队应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运行。

第十八条项目管理团队应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确保项目成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九条项目管理团队应做好项目安全管理,保障员工安全,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第四章项目验收第二十条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管理团队应对项目进行验收,确认项目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管理制度修订与升级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修订与升级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修订与升级管理制度一、修订制度的目的与依据1.1 目的为确保企业管理制度连续适应环境变动和业务需求的发展,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员工工作质量,订立管理制度修订与升级管理制度。

1.2 依据本制度的修订与升级管理基于以下依据进行:1.公司发展策略和目标;2.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3.员工供应的反馈看法和建议;4.内部运营数据和业绩评估结果。

二、制度修订与升级流程2.1 修订与升级提议任何公司内部员工和团队都可以依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升级建议。

提议须以书面形式提交至相关部门负责人,并包含以下内容:1.提议的原因和修订目标;2.相关数据和评估报告;3.建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2.2 修订与升级评估相关部门负责人收到修订与升级提议后,将组织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工作。

评估小组应包含相关部门负责人、经营管理部门代表和员工代表。

评估工作应考虑以下因素:1.修订与升级的必需性和紧迫性;2.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3.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征求看法。

2.3 审批与决策评估小组依据修订与升级提议的评估报告,向执行岗位评审委员会提交决策申请。

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构成。

评审委员会依据修订与升级的紧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审,并做出最终决策。

决策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结果:1.批准修订与升级提议并委托相应部门进行实施;2.要求提出更认真的修订与升级计划;3.短时间搁置修订与升级提议,等待更多信息或评估结果;4.拒绝修订与升级提议并给出明确原因。

2.4 实施与监督修订与升级提议获得批准后,相关部门应组织具体的修订与升级工作,并订立认真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修订与升级的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员工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和引导。

修订与升级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跟踪和评估进展情况,并定期向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执行岗位评审委员会汇报。

三、修订与升级管理的要求与原则3.1 要求1.修订与升级应考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程度;2.修订与升级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员工和相关部门的看法和建议;3.修订与升级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4.修订与升级后,应及时向员工进行培训和知识普及。

工业制造企业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

工业制造企业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

工业制造企业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设备智能化现状分析 (4)2.1 设备现状评估 (4)2.2 智能化程度分析 (4)2.3 存在问题及挑战 (5)第三章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总体方案 (5)3.1 升级改造原则 (5)3.2 升级改造目标 (5)3.3 升级改造步骤 (6)第四章设备选型与采购 (6)4.1 设备选型标准 (6)4.1.1 技术先进性 (7)4.1.2 经济合理性 (7)4.1.3 可靠性与安全性 (7)4.1.4 灵活性与扩展性 (7)4.2 设备采购流程 (7)4.2.1 需求分析 (7)4.2.2 市场调研 (7)4.2.3 设备选型 (7)4.2.4 招标采购 (7)4.2.5 合同签订 (7)4.2.6 设备验收 (7)4.3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8)4.3.1 供应商资质评估 (8)4.3.2 产品质量评估 (8)4.3.3 价格评估 (8)4.3.4 合作历史评估 (8)4.3.5 售后服务评估 (8)4.3.6 综合评估 (8)第五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8)5.1 安装流程与规范 (8)5.1.1 准备工作 (8)5.1.2 设备运输与卸货 (8)5.1.3 设备安装 (8)5.1.4 设备调试前准备 (9)5.2 调试方法与要求 (9)5.2.1 设备调试流程 (9)5.2.2 调试方法 (9)5.3 验收标准与流程 (10)5.3.1 验收标准 (10)5.3.2 验收流程 (10)第六章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10)6.1 控制系统设计 (10)6.1.1 设计原则 (10)6.1.2 设计内容 (10)6.2 控制系统实施 (11)6.2.1 实施步骤 (11)6.2.2 实施要求 (11)6.3 控制系统集成测试 (11)6.3.1 测试目的 (11)6.3.2 测试内容 (11)6.3.3 测试方法 (12)第七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12)7.1 生产线流程优化 (12)7.1.1 流程分析 (12)7.1.2 优化策略 (12)7.1.3 实施方案 (12)7.2 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升级 (12)7.2.1 设备选型 (12)7.2.2 设备安装与调试 (13)7.2.3 设备运行维护 (13)7.3 生产线智能化管理 (13)7.3.1 管理系统选型 (13)7.3.2 系统部署与实施 (13)7.3.3 系统运行维护 (14)第八章数据采集与分析 (14)8.1 数据采集技术 (14)8.1.1 概述 (14)8.1.2 数据采集原理 (14)8.1.3 数据采集方法 (14)8.1.4 数据采集技术在设备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14)8.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8.2.1 概述 (15)8.2.2 数据处理方法 (15)8.2.3 数据分析方法 (15)8.2.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设备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15)8.3 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15)8.3.1 概述 (15)8.3.2 数据可视化方法 (15)8.3.3 数据可视化在设备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16)第九章培训与人才储备 (16)9.1.1 培训内容 (16)9.1.2 培训方式 (16)9.2 人才选拔与培养 (17)9.2.1 人才选拔 (17)9.2.2 人才培养 (17)9.3 培训效果评估 (17)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运维 (17)10.1 项目实施计划 (18)10.2 项目监控与调整 (18)10.3 项目运维与优化 (19)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制度一、总则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应用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必然要进行系统变更。

然而,系统变更如果不加管理,可能会造成系统稳定性下降,数据丢失,安全性遭受威胁等问题。

因此,为规范应用系统变更管理行为,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二、变更管理范围本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应用系统的变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功能调整、软硬件配置变更、数据库结构调整、业务流程优化等各类变更。

三、变更管理流程1. 变更申请:应用系统变更需经过评估、审核、审批和实施等步骤,首先由变更申请人提出变更需求,并填写变更申请表,详细描述变更原因、内容、影响及实施计划等信息。

2. 变更评估:系统管理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对变更需求进行评估,分析变更对系统的影响程度,确定变更的可行性与风险。

3. 变更审核: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需求进行审核,包括风险评估、资源开销评估等,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变更。

4. 变更审批:变更管理委员会对通过审核的变更需求进行审批,确定变更计划及资源分配。

5. 变更实施:按照变更计划,由负责人组织专责团队实施变更,保证变更过程安全、有效。

6. 变更验证:变更实施后,对系统进行验证,确认变更是否按照预期实施。

7. 变更记录:对变更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变更申请、评估、审核、审批、实施、验证和结果等所有环节的信息。

四、变更管理团队1. 变更管理委员会:由企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统一管理和协调应用系统变更工作,负责审批大规模或重要变更需求。

2. 变更管理员:由专门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变更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监督工作。

3. 变更执行团队:由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变更实施工作。

五、变更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1. 信息安全保障:在系统变更中,要严格保护系统信息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不丢失、不泄露。

2. 风险控制:对系统变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在变更过程中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对系统造成影响。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五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五篇)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管理制度设备改造更新管理制度1.目的作用企业的设备改造和更新,是提高企业素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内在的发展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需要。

通过设备改造更新,必然会为企业的产品生产不断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收益。

为了使该项工作能够得到规范运作,避免管理失误,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企业的技术改造更新(含设备),是企业经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它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指挥,还需要相关各部门的协作配合。

因此,企业应成立由总经理(或主管生产技术副总)为主负责的技改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工作的协调和技改统一的指挥领导。

其主要成员应包括:总师办主任、技术研发部长、生产作业部长、财会部长等人。

技改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中关于设备改造更新方面应包括以下内容:a.负责设备改造更新的计划管理。

b.____对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

c.对项目方案进行决策。

d.批准项目费用的预算,____资金使用情况。

e.督察项目实施情况,协调部门间工作配合事项。

f.对已完成交付使用的项目进行效益考核。

3.设备改造更新的项目决策企业的设备改造更新,应有步骤地进行,即要有长期的总体规划,又要有各年需要进行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

对选定的更新改造项目,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投资少、工期短、收效快、效益高、能适宜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的项目。

3.1设备技术改造的项目决策企业的设备技术改造,不要追求形式,要讲求实效,对需要改造的陈旧落后设备,在具体方案制定时,应从企业发展的需要考虑,同时还要从设备本身的投资改造价值考虑,即通过改造后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收益。

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____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面试3.2设备更新的项目决策设备更新,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测试手段的更新,是企业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更新改造计划的制定

企业更新改造计划的制定

企业更新改造计划的制定一、企业更新改造计划概述 (1)1.1企业更新改造的内涵 (1)1.2制定更新改造计划的重要性 (2)二、企业现状评估 (2)2.1企业硬件设施评估 (2)2.2企业软件要素评估 (2)2.3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估 (3)三、目标设定 (3)3.1短期目标 (3)3.2中期目标 (3)3.3长期目标 (3)四、技术选型 (4)4.1新兴技术的调研 (4)4.2技术适用性分析 (4)4.3技术集成与融合 (4)五、资金预算与筹集 (4)5.1资金预算编制 (4)5.2资金筹集渠道 (5)六、项目实施计划 (5)6.1项目时间表制定 (5)6.2项目团队组建 (5)6.3项目风险管理 (6)七、人员培训与组织变革 (6)7.1人员培训计划 (6)7.2组织变革需求 (6)八、效果评估与调整 (7)8.1评估指标设定 (7)8.2定期评估与调整 (7)一、企业更新改造计划概述1.1企业更新改造的内涵企业更新改造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提升生产效率等目的,对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产品结构等进行优化和升级的一系列活动。

这一内涵涉及多个层面,从硬件设施如老旧设备的换代,到软件层面的管理理念与流程的创新。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可能逐渐落后,产品竞争力下降,例如传统制造业中,旧的生产线可能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更新改造就成为必然选择。

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可以提高生产的精准度、加快生产速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1.2制定更新改造计划的重要性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同行业竞争中,不断更新改造的企业能够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脱颖而出。

例如,通过对生产技术的更新,企业可以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功能产品。

另,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趋势。

业务升级管理制度

业务升级管理制度

业务升级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进步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业务升级管理制度,对企业实现持续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业务升级管理工作,提高整体业务效率和水平,实现持续增长、稳健发展。

二、业务升级定义业务升级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业务进行项目、流程、制度改进,以提升企业业务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的行为。

三、业务升级管理原则1. 市场导向原则企业业务升级应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按照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业务方向和目标,确保业务升级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前瞻性。

2. 创新驱动原则创新是业务升级的动力源泉,企业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推动业务持续创新,以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效率优先原则业务升级要注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

4. 全员参与原则业务升级应该成为企业全员参与的工作,各部门和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到业务升级中来,进行自我升级和业务改进,共同推动企业业务水平的提升。

四、业务升级管理流程1. 业务需求分析IT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在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后,负责组织编写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立项申请书中应包含业务需求提出人员的需求情况、具体需求内容、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性等信息。

2. 项目立项申请IT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分析完成项目立项申请书后,提交给企业经营层审批。

3. 项目评审与立项经营层收到项目立项申请书后,进行项目评审与立项,并确定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在接到任务书后,负责启动项目。

4.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分为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三个环节,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立项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项目实施。

5. 项目验收与总结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项目验收与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中国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规范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根据《中国某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用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网络组成的用于处理企业各项业务的信息系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应用系统运行管理是指对应用系统使用、维护、检修、故障处理、缺陷消除、停用以及资料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以下简称各级企业)。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应用系统运行技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集中部署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负责对各级企业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六条各级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部署在本地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负责协助集团公司集中部署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七条各级企业相关业务部门为应用系统运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应用系统权限分配、使用、培训和推广等工作,配合进行应用系统运行技术管理。

第八条应用系统外委维护单位承担系统运行直接管理工作,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第三章系统启用第九条应用系统启用前,须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完成系统定级和安全评估工作,并通过对系统的最终验收。

第十条系统承建单位和业务应用主管部门应制订系统上线实施计划,其内容至少包括系统名称和简要说明、拟上线时间、环境资源要求、移交资料清单、安全保障措施等,并报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批准的系统上线实施计划组织系统正式部署和接收,下达系统启用通知。

第四章系统运行第一节运行环境管理第十二条系统上线后,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应用系统初始的运行参数、软硬件平台环境和网络配置数据等信息,统一归档保管。

第十三条因业务管理原因需对应用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变更时,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并记录最新运行环境数据。

应用架构管理制度

应用架构管理制度

应用架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应用架构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满足业务的需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应用系统的设计、构建、维护和升级工作。

三、基本原则(一)安全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

(二)稳定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三)扩展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具备较强的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四)效率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具备高效的运行效率,满足用户需求。

(五)可维护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易于维护和管理,减少系统升级和维护成本。

四、应用架构管理流程(一)需求分析1.明确业务需求,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

2.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二)架构设计1.绘制系统架构设计图,明确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关系。

2.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框架,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三)技术实现1.根据架构设计,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2.编写技术文档,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

(四)测试验收1.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进行用户验收,确保系统符合用户需求。

(五)上线运维1.系统上线前,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灰度测试和预发布测试。

2.确保系统上线后,能够稳定运行和满足业务需求。

五、应用架构管理规范(一)技术选型规范1.选择技术和框架时,必须考虑其适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2.禁止使用未经评估和审核的新技术和框架。

(二)代码规范1.严格按照公司的编码规范进行代码编写。

2.禁止代码冗余和过度复杂的情况发生。

(三)数据库规范1.数据库命名规范化,表结构规范化,确保数据库的清晰和高效。

2.禁止在数据库中存储敏感信息和密码明文。

(四)安全规范1.应用架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

2.对系统的安全漏洞要进行定期排查和修复。

(五)监控规范1.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要进行全面的监控,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
企业应用升级、改造管理规范
1适用范围
某某油田管理组织。

2规范解释权
某某油田信息中心网络标准和规范小组。

3企业应用升级、改造管理概述
企业的应用升级、改造应当以企业信息化为宏观的目标。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路途艰难。

故而企业升级、改造应当遵循“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

➢统筹规划指制定企业升级、改造的整体规划;
➢阶段实施指在整体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划分出企业升级、改造的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
➢循序渐进指围绕着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渐进地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建设;
➢逐步升级指企业升级、改造要坚持发展的原则,以技术升级同时带动应用升级。

4企业应用升级、改造的阶段性策略
建立石油各单位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的信息系统。

企业应该致力于对计算机辅助制造、辅助设计系统在智能化生产控制和工艺设计流程中的应用。

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地掌握并控制资金流,控制物流,进而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向其它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链管理等延伸,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全过程所涉及的资金、物资、人才、技术信息流的整合。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是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的商务贸易活动。

它是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的过程,因而其实现过程也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信息流的交互,
首先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及价格信息;二是交易各方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进一步沟通信息;三是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进而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

石油系统应该从实际出发,首先借助互联网开展企业间信息的交互,即初步的电子商务。

5企业应用升级、改造过程的技术安全规范
企业的应用升级、改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是其先导,只有企业应用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信息化的要求,企业的整体应用水平才能更加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在技术应用和改造中,如何保证生产和管理的平稳过渡,如何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尤为重要。

遵循以下的规范可以使得企业在技术升级的过渡中更加稳健。

5.1 目标的确定
➢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首的领导层应充分认清应用升级和改造的目的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决策;
➢企业应用升级和改造原则上应该上报上级单位并取得同意;
➢对于应用规模涉及到其它单位的,应当取得对方的合作或者谅解;
➢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制定工作计划。

从企业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权衡下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建立组织机构。

企业负责人应当从领导层中选定管理者代表,赋予工作的领导权力,在企业内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或者监督工
程。

➢若有条件可寻求咨询,借以得到必要的帮助。

➢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情况,考虑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可以组织内部人员实行,也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

5.2方案论证
➢投资保护:企业应用的升级和改造,必然带来软,硬件设施的大量更换,如何处理好设备利用率和企业投资,财力之间的关系,应当在方
案的提出和论证之中重点考虑。

➢运行的协同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部分都存在业务上的逻辑关系,企业应用升级和改造如果不是彻底的改头换面,必然会带来新系
统和保留系统的不协调。

比如,原来的操作系统是否支持新的应用系统
软件版本。

➢系统维护的成本:考虑升级或改造之后,对系统或产品的维护是否会成为企业的不可接受的负担
➢损失评估:对某些应用的升级经常会造成系统的计划性停机,而这
种计划性停机时间会影响用户的连续运行。

比如对于交易量很大,数据
库庞大的业务系统,一次文件重组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并且随着业务
的增长,文件重组所需时间会越来越长。

长此以往,会造成硬盘不够用,
硬盘碎片增多,影响I/O效率,系统管理员会发现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
窗进行文件重组,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时间、资源的损失甚至由此造成
的原有系统的破坏,应当在方案设计论证中得到重视。

➢可扩充性:新的系统能够承受企业未来业务的扩大的要求
5.3升级、改造过程的规范
➢系统性能和资产的统计:对原有系统性能和资产的统计,不仅为事后系统性能的评估、比较提供参考,而且为升级的失败留下恢复的依据。

➢数据备份:为了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升级前应该对计算机系统盘和数据盘,以及其他重要的资源做全面备份
➢机密保护:无论是对应用的升级还是改造,都可能使原有系统的授权范围扩大,对系统或业务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有必要对机密的数据
增加保密措施,例如对某些服务端口可以适当的关闭。

➢改造顺序:考虑到应用的升级和改造会对生产和管理带来计划性中断,所以对应用的升级和改造,要求进行科学、细致的规划,有条例,
有步骤地实施。

➢监督和管理:请参考《应用系统安全改造监督规范》
➢授权和服务的恢复:要求管理员在事后对各个等级的安全人员的权力重新分配,密码重置。

➢漏洞扫描: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系统,事后要求漏洞扫描,找出升级改造中引入的不稳定因素。

1)对系统性能的评估
对系统的评估应该从运行效率和安全的角度分别进行,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进一步对系统性能做出考察,确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人员培训
上岗之前对从事操作和维护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于涉及安全设备操作和管理的人员,除了进行上述培训之外,还应由相应部门进行安全保障专门培训,上岗后仍需接受安全保密教育和培训;对于安全负责人要进行高级安全培训,并且取得“上岗证书”后方可任职。

6企业应用升级、改造过程的组织保障
有效地推进企业应用升级改造,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体系。

这涉及到决策层、技术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决策层。

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与科学决策,是推进企业应用升级、改造最重要、最关键的前提。

企业应用升级、改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关键,涉及到对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流程的再造、管
理手段的革新、管理团队的重组,必须始终得到决策者的高度一致
和全力支持。

➢技术层。

技术层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与国际同行业或同类企业的成功经验,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
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应用升级、改造建设方案。


此,要坚持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要适应信息技术应
用的大趋势,既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个性化,
又要善于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的技术外包。

企业只负
责核心业务管理,精减人员、提高效率,保持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先
进性和可扩充性。

➢管理层。

企业应用升级、改造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求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必须积极响应、有效配合。

坚持高标准、严
要求,达到以信息化加快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团队、管理方式的创
新。

➢执行层。

应用升级、改造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共享。

因为最原始的财务信息、生产信息、销
售信息、采购信息等都来自于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线,唯有原始信息
采集的准确,才能确保汇总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提供科学决策的
依据。

7生效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