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XFS文件系统描述观察及磁盘命令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FS文件系统的描述数据观察
EXT家族的dumpe2fs去观,而XFS家族用xfs_info去观察
[root@study ~]# xfs_info挂载点|装置文件名
[root@study ~]# df - - T /boot
FilesystemType1K-blocksUsedAvailableUse%Mounted on
/dev/vda2xfs1038336 133704 904632 13% /boot
# 没错!可以看得出来是 xfs 文件系统的!来观察一下内容吧!
[root@study ~]# xfs_info /dev/vda2
1 meta-data=/dev/vda
2 isize=256 agcount=4, agsize=65536 blks
2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3 = crc=0 finobt=0
4 data = bsize=4096blocks=262144, imaxpct=25
5 = sunit=0swidth=0blks
6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0
7 log =internal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8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9 realtime =none extsz=4096blocks=0, rtextents=0
∙第1 行里面的isize指的是inode的容量,每个有256bytes 这么大。至于agcount则是前面谈到的储存区群组(allocation group) 的个数,共有4 个,agsize则是指每个储存区群组具有65536 个block 。配合第4 行的block 设定为4K,因此整个档案系统的容量应该就是4*65536*4K 这么大!
∙第2 行里面sectsz指的是逻辑磁区(sector) 的容量设定为512bytes 这么大的意思。
∙第4 行里面的bsize指的是block 的容量,每个block 为4K 的意思,共有262144 个block 在这个档案系统内。
∙第5 行里面的sunit与swidth与磁碟阵列的stripe 相关性较高。这部份我们底下格式化的时候会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第7 行里面的internal 指的是这个登录区的位置在档案系统内,而不是外部设备的意思。且占用了4K * 2560 个block,总共约10M 的容量。
∙第9 行里面的realtime区域,里面的extent 容量为4K。不过目前没有使用。
磁盘与目录的容量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root@study ~]#df [- - ahikHTm] [ 目录或文件名] ]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k: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
-H: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
-T:连同该 partition的filesystem名称 (例如xfs) 也列出;
-i:不用磁盘容量,而以inode的数量来显示
du:评估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常用在推估目录所占容量)
[root@study ~]# du [- -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a: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
-h: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
-s: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
-S: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s有点差别。
-k: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m: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parted列出磁盘的分区表类型与分区信息
[root@study ~]# parted /dev/vda print
Model: Virtio Block Device (virtblk)# 磁盘的模块名称(厂商)
Disk /dev/vda: 42.9GB # 磁盘的总容量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磁盘的每个逻辑/物理扇区容量
Partition Table: gpt # 分区表的格式 (MBR/GPT)小为4K最大为1G blkid 列出装置的 UUID 等参数
lsblk 列出系统上的所有磁盘列表
[root@study ~]# lsblk [- - dfimpt] [device]
选项与参数:
-d:仅列出磁盘本身,并不会列出该磁盘的分区数据
-f:同时列出该磁盘内的文件系统名称
-i:使用 ASCII 的线段输出,不要使用复杂的编码 (再某些环境下很有用)
-m:同时输出该装置在/dev底下的权限数据 (rwx的数据)
-p:列出该装置的完整文件名!而不是仅列出最后的名字而已。
-t:列出该磁盘装置的详细数据,包括磁盘队列机制、预读写的数据量大小等
默认输出的信息详解:
NAME:就是装置的文件名啰!会省略 /dev等前导目录!
MAJ:MIN:其实核心认识的装置都是透过这两个代码来熟悉的!分别是主要:次要装置代码! RM:是否为可卸除装置 (removable device),如光盘、USB 磁盘等等
SIZE:当然就是容量啰!
RO:是否为只读装置的意思
TYPE:是磁盘 (disk)、分区槽 (partition) 还是只读存储器 (rom) 等输出
MOUTPOINT:就是前一章谈到的挂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