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教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 教案

病毒性肝炎 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教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姓名:岳玉瑛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讲授内容注解病毒性肝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防治宣传大使、第13届“国际电影节荣誉大使、香港救治老年人、儿童护眼光明大使。

天津乙肝大学生烧炭自杀提问:什么是病毒性肝炎?一、病毒性肝炎的定义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

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二、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

甲型、戊型肝炎可引起急性感染,多在6月内恢复。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重症肝炎。

乙型、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防治宣传大使----刘德华、政治明星马英九、孙中山先的照片及天津乙肝大学生烧炭自杀的新闻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①肝病正在狂卷现代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肝炎并不可怕。

③不歧视肝炎患者,关爱肝炎患者。

简单介绍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仅有急性患者或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粪-口传播,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往往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引起暴发,而戊型病毒性肝炎常由水源污染引起暴发。

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体液传播,而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垂直传播)亦在传播中起有重要意义;患肝癌的名人----提醒大家注意肝炎的早期筛查、治疗。

结合图片讲解,加深记忆其中丙型病毒性肝炎以输血、血制品的应用和共用注射器的传播多见。

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的传院内感染也是构成各种病毒性肝炎传播的重要组分。

(三)易感人群人群对各种肝炎病毒普遍易感,除甲型病毒性肝炎可以终生免疫外,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均可重复感染或再次感染。

刘锐病毒性肝炎备课

刘锐病毒性肝炎备课
表明血液中有HCV 存在 是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
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D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病毒才能复制。
1. HDV形态:
直径:35~37 nm
表面包裹HBsAg 核心为HDV RNA和 HDAg
HDAg和抗-HDV
抗HAV-IgM: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标志。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属嗜肝DNA病毒,又名Dane颗粒。
Dane颗粒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包膜: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质 核心:含环状双股DNA、DNAP、HBcAg和HBeAg, 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HDAg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 抗HDV-IgM:是HDV早期感染标志
抗HDV-IgG: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 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HDV RNA : 血清或肝组织HDV 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 依据。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HEV为单股线状正链 RNA病毒,现暂归类于
嵌杯病毒科。 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与 甲肝类似,不转为慢性。 ● 抗-HEV: 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 断价值
现;HBV的传播模式;治疗原则。
◆难点:HBV血清标志物的意义判定(有无传染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定义: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 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 其他类型:庚、TTV

健康教育《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健康教育《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预防病毒性肝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类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及症状,掌握甲肝、乙肝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甲肝的传播途径、甲肝的预防以及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预防。

教学难点:甲肝的预防、乙肝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肝脏的视频或者挂图,让学生找到肝脏在人体的位置,知道肝脏是、人体的“加工厂”,人吃进去的食物运送到肝脏,在肝脏加工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脂肪和人体代谢所需要的糖,还可变成能量使人能正常地从事工作和学习。

一旦这个“加工厂”受到病毒破坏,就会降低或者丧失它的功能,患上肝炎。

你知道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吗?
二、新授
掌握甲肝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或者家人的患病表现,或者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肝炎的临床症状。

让学生自读课文,讨论怎样预防甲肝,在稳重勾画重点语句,播放视频,掌握预防措施。

掌握乙肝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在此基础
上,老师播放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

甲肝与乙肝的区别
让学生分别从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季节几个方面展开比较,教师总结。

让学生自学“小贴士”,知道防止措施的必要性。

分析与判断
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明确正确的做法,算出自己的健康指数。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希望同学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预防肝炎病毒,做好防护措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七课 病毒性肝炎教案

第七课 病毒性肝炎教案

第七课病毒性肝炎教案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了解病毒性肝炎有多少种类型及传播的基本途径。

2、教育学生注意预防传染病,加强锻炼,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导学重点: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及传播的基本途径导学难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导学准备:PPT课件导学内容及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问得过传染病的学生,说一说当时的得什么病。

,怎么会生这种病的。

)这些病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讨论,交流)2、复习:怎样预防传染病。

师:第六课我们讲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动物传播,空气传播,饮食,接触传播四条途径,只要阻断传播途径,健康人就不会被传染。

(学生回答)师:第六课我们还讲了怎样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哪位同学还记得呢?3、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这些因传染而生的病叫传染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与传染病有关(板书课题:病毒性肝炎)4、导入学习内容: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

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站首位,平均年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即全国每年发生病毒性肝炎约130万例。

二、学习课文。

一)、认识病毒性肝炎1、引导学生认识病毒性肝炎。

1)、引发肝炎的危险因素(见课件)2)、病毒性肝炎的含义、特征、类型和传播途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课件展示)2、甲肝和戊肝怎么预防?二)、乙肝的流行在已发现的肝炎病毒中,以乙肝病毒的危害最大。

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人数众多,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我国大约有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10。

1、想一想: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什么?——乙肝病毒2、乙肝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3、乙肝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对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不得献血。

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业、幼托机构等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对血制品应做HBsAg检测,防止医源性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五年级生命安全教案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五年级生命安全教案

2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五年级生命安全教案学习目标1、明白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2、学会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教学重难点:学会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你身边有患肝炎的人吗?(交流)二、感悟“情感园”:(一)肝脏的重要功能1.制造胆汁、帮助脂肪消化。

如果没有肝脏,食物中的脂肪便不会消化,常引起腹泻和消瘦。

2.储藏糖份和释放糖份(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脂肪),随时收,用时放,以维持血液中糖的浓度。

如果没有肝脏,人就会周身无力,出汗或陷入昏迷状态。

3.制造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

如果肝脏损伤太大,血液里的白蛋白严重减少,便可发生水肿,殃及生命。

4.肝脏可分泌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如肝脏损伤太重,伤口会出血不止,或内脏大出血导致死亡。

5.有解毒作用。

有些化学物质如酒精、人体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有毒物,可通过肝脏解毒后由小便排出。

家中有了肝炎病人怎样预防?家中如果有人得了急性肝炎时,首先:应设法让病人及早去医院隔离治疗。

暂时需要留家治疗的也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起病后3星期内病人的活动范围应受到限制,照顾病人需要由专人负责,每天照料结束后,双手用5%碘伏浸泡2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擦干。

其次,病人在家中隔离,要与家人分开吃饭,吃剩的食物不能再给别人吃。

病人使用的日常用具都要和健康人分开。

用后要严格消毒,方法见前。

再次,家具、门把手等,每天可用0.5%过氧乙酸或2%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应在病人隔离后观察45天,留家病人的家庭成员则为75天。

在观察期间要注意有无急性肝炎早期症状。

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三、阅读智慧屋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 V)引起,常年都有流行,但感染和发病高峰在冬、春季节,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HA 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经口传播。

经粪-口途径传播者大多呈散发性发病,通过水或食物污染引起的甲型感染常呈暴发流行。

初中病毒性肝炎的教案

初中病毒性肝炎的教案

初中病毒性肝炎的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病毒性肝炎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2. 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PPT、讲解和示意图等方式进行讲解。

小组讨论: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4.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展示活动:5.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成果,设计展示板、宣传海报或小品等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病毒性肝炎防控方案。

6. 全班进行观摩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7.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正确的预防措施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8.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意识。

拓展活动:9. 邀请医生或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

10.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卫生机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教学评估:11. 设计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活动所需资源。

2. PPT、讲解和示意图等进行知识讲解的资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所需的纸张、笔和展示工具等。

4. 医生或专家讲座和医院参观等拓展活动所需的资源。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防控措施,并撰写调查报告。

2. 可以邀请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第九版病毒性肝炎教案讲稿

第九版病毒性肝炎教案讲稿

教案及备课笔记系部:临床医学院教研室:传染病学教师:TYH2020 / 2021 学年第学期授课对象:影像专业1-6班级授课时间2021年翌_月£日备课笔记三.流行病学(一)、甲型肝炎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起病前2周到ALT髙峰期后1周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后引起甲肝极为罕见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征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暴发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妁引起(二)乙型肝炎1、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2、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为困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发生宫内传播,在我国占40%〜50%。

血液、体液传播:血液: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体液:性接触、密切生活接触,唾液、汗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含3、H BV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高危人群HBsAg阳性者亲属(新生儿)医务人员需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血友病)4、流行特征婴幼儿期感染多见:慢性化。

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5岁以下儿童的HBsAg阳性率降至0.96%(我国HBsAg总阳性率为7.18%, 2005年流调数据)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暴发仅见于输血后肝炎和血液透析中心。

无明显季节性。

(三)丙型肝炎1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患者,以慢性患者尤为重要。

血淸抗HCV阳性的亚临床感染者也可能长期存在传染性。

传播途径注射途径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4%〜7%3易感人群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

髙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静脉药瘾者、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等。

4流行特征呈全球分布,无明显地理界限。

南欧、中东、南美和部分亚洲国家较高,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较低。

我国为高发区。

(四)丁型肝炎1传染源急性或慢性丁型肝炎患者HDV及HBV携带者2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3易感人群共同感染: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感染的人群。

八年级《肝炎的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肝炎的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3.创作宣传海报:请同学们创作一份关于肝炎预防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疫苗接种等,要求设计新颖、寓意深刻,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肝炎防治。
4.家庭作业: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学习肝炎预防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
5.撰写心得体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撰写一篇关于肝炎预防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以及对未来肝炎防治工作的思考。
5.情感态度: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学生对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有一定的关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积极参与肝炎防治活动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肝炎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其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2.难点: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及其危害、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适用人群、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肝炎。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健康问题开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关注。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预防措施,但对于肝炎这一特定疾病,他们的了解可能还较为有限。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肝脏的基本功能,但对于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4.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1)设计肝炎预防宣传海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预防措施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肝炎疫苗接种过程,提高疫苗接种意识。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1)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公共卫生,积极参与肝炎防治活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预防肝炎的重要性,自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八年级《肝炎的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23病毒性肝炎教案

23病毒性肝炎教案

教案首页第2、3 次课授课时间:第2、3周课程名称诊断学授课专业班级11临本9班学时4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肝炎病毒种类、基因结构及抗原性; 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发病机理及病理。

临床分型及特点; 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及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法。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及病理学诊断。

3、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病毒性肝炎200分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多媒体参考资料:《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编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郝彩玲2015 年1 月12 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复习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表面抗原抗体系统等(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在实验室检查部分讲解);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流行病学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表现各型肝炎潜伏期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检查。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多见;临床症状轻,且无黄疸。

不同病毒引起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黄疸较轻。

急性丁型肝炎:与HBV同时感染、重叠感染。

急性甲、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慢性肝炎临床分度:轻度、中毒、重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依据。

重型肝炎重型肝炎的诱因:营养、劳累、损伤、感染等。

重型肝炎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的分类:急、亚急、慢加急、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

亚急性和慢加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分期:早、中、晚期。

淤胆型肝炎急、慢性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病毒性肝炎 教案

病毒性肝炎 教案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专业: 护理 学科: 传染病护理学 班级 2011 级护理 5-6 班 授课时间: 3-11,3-13,3-18 单元:第二章 课题:病毒性肝炎 课时:6 学时 学习目标1. 掌握病毒性肝炎 的 分类。

2. 了 解 各 型 病 毒 性 肝 炎的病原学特点及 病理生理特点。

3. 熟 悉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流行病学特点。

4. 掌 握 病 毒 性 肝 炎 临 床表现。

5. 了 解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实验室、其他检查及 意义。

6. 掌 握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常用护理诊断/问 题、护理措施及健康 指导。

7. 了 解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预后。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一、定义 5 分钟 二、病原学 10 分钟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25 分钟 四、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15 分钟 (二)身体评估 35 分钟 (三)辅助检查 20 分钟 (四)心理、社会状况 5 分钟 (五)治疗要点 25 分钟 五、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0 分钟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0 分钟 (二)饮食护理 10 分钟 (三)并发症护理 20 分钟 (四)继发感染 10 分钟 (五)健康教育 20 分钟 七、小结 10 分钟教学活动精讲 讲授 精讲、 讨论 精讲 精讲 讲授 讨论 精讲、 讨论 精讲、 讨论 精讲 讲授 精讲、 提问 精讲 精讲 讲授教学资源教案 教材 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断 诊 断 性 测 试时间:10 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1、病毒性肝炎的分类朱临床表现? 2、 “两对半”的意义?授课教师:时春红 教研组长:教务科: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教学重点: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主要诱因,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主要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肝炎病毒: HAV、HBV、HCV、HDV、HEV 临床特征 1.乏力 2.食欲减退 3.恶心厌油 4.肝区疼痛 5.肝脾肿大 6.肝功能损害 临床演变:甲型及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其他肝炎病毒所致肝炎可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部分可 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案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案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中学龙易学情分析:8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爱吃路摊上的食品和“三无”食品。

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教育。

然而五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独立的去了解全部理论知识是有难度的。

教材分析:《预防病毒性肝炎》是疾病预防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知识及预防措施。

编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增强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道该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教材处理: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是甲肝和乙肝,并且甲肝和乙肝传播途径具有典型性,所以对本课教材我进行了删减,着重介绍甲肝和乙肝。

为了使学生能全面的认识乙肝,我补充了我国乙肝的现状,以及我国是如何通过疫苗预防乙肝的。

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进行了顺序的调整,先讲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再讲传播途径,最后讲预防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

2、学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常见措施。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2、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授课年级:8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准备:人体模型、电教设备教法学法:1.师讲授法: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2.资料补充法:用图片,人体模型,视频、收集的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小组讨论法:给出话题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内化知识。

4.辨析判断法: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试题的辨析。

教学手段:1、图片——肝脏图片,正常肝与病毒入侵的肝的对比图片,毛蚶。

2、视频——我国乙肝的现状,健康操。

3、辨析题4、小资料——上海因生吃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我国是如何预防乙肝。

这样设计,第一,可以更加具体形象的让学生认识到与肝脏有关的知识,并解释模糊的名词。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教学设计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教学设计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 利巴韦林等
保肝治疗: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水 飞蓟素等
饮食治疗:注意饮食平衡,避免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
休息与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 运动,增强免疫力
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量等检 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方法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病毒性肝炎的 诊断方法:如 何准确判断病 毒性肝炎的类
型和程度
病毒性肝炎的 治疗方法:如 何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案,避 免药物副作用
病毒性肝炎的 预防措施:如 何提高公众的 健康意识和预 防措施,降低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 现进行评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取 长补短
家长评价: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评 价,提供外部视角
反馈机制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 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
反馈
同行评价:邀请其他 教师或专家对教学设
计进行评价和建议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 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和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考 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 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反
馈给教师进行改进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引入: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 病毒性肝炎的主题
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 答学生的疑问
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调 重点和难点
巩固练习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诊断与防治能力 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肝炎病例,让学生进行诊断和防治方案的设计 方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病毒性肝炎教案[大全]

病毒性肝炎教案[大全]

病毒性肝炎教案[大全]第一篇:病毒性肝炎教案[大全]项目二病毒性肝炎(一)教案首页本次课标题:病毒性肝炎(一)学时 2 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任务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任务2: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任务3: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任务4: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重点: 1.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难点: 1.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解决方案: 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资源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习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课后记课堂中同学们对乙肝五对半的检查指征十分感兴趣,学习气氛浓厚,已初步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实验室指征。

希望能将该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病毒性肝炎(一)教学过程设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90分钟)【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5分钟)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 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6天入院。

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

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22/L。

教案名称:丁型病毒性肝炎

教案名称:丁型病毒性肝炎

教案名称:丁型病毒性肝炎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涉及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大学医学类一年级及以上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然而,对于丁型病毒性肝炎这种肝炎病毒,学生可能了解尚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丁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初步诊断和预防,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丁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的关注和热爱,树立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如何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一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

具体任务包括:掌握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知识;理解不同类型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对丁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的关注和热爱,树立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

七、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丁型病毒性肝炎案例;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处理过程。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案教案标题:病毒性肝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共同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 学生能够描述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并采取实际行动。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呈现相关知识点和讲解。

2. 病毒性肝炎的宣传资料,如海报、小册子等。

3. 小组合作项目所需的材料,如海报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定义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该疾病的兴趣。

2. 展示一些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该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知识讲解: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2. 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如乏力、黄疸、恶心等,以及长期感染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3. 详细讲解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的直接接触等。

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份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

2. 小组可以设计海报、制作小册子等形式,将计划内容展示给全班。

3. 全班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完善各小组的计划。

总结:1. 回顾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

3. 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医生或公共卫生工作者来学校进行病毒性肝炎的讲座和答疑,加深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医疗机构或卫生防疫中心,了解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和相关设施。

评估方式: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的方式,展示他们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机制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免疫应答介导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通过溶细胞机制及非溶细胞机制造成肝脏的病变;其实CTL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仅占肝细胞病变的一小部分,而细胞因子如TNF-α及细胞凋亡信号Fas/FasL的激活起很大作用。TNF-α及INF-γ在免疫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另外NK细胞及NKT细胞的溶细胞机制也起协同作用。
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其中HCV抗原特异性CTL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丙肝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此外,调节性T细胞也参与整个疾病过程。
学生: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步骤三】任务二:重点熟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时间:20分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病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难点:1.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解决方案:
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资源:
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习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
【步骤一】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时间:10分钟)
教师:1.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感染率已经由过去10%下降到7.4%,按我国人口13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这要归功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崔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乙肝发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学习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⑴急性肝炎:患者在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发现血清ALT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HAV仅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2、乙肝(HBV):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1)HBsAg:出现时间:在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
4、简述丁戊肝炎的病原学
学生:思考并理解乙肝(HBV):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步骤二】任务一: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时间:30分钟)
教师:
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
1、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时2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任务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任务2: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
任务3: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任务4: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教师:
三、临床表现:
虽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病程有所不同,病程在6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月者为慢性肝炎,其中
1、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
2、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需注意,由于病毒感染的潜隐性,对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即使患者不能提供6月以上的病史,也不一定能排除慢性肝炎的可能。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总计(时间: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5分钟)
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期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对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HBV保护力不完全。
2)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消失而出现。
3)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者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被降解为HbeAg。
抗-HBc:抗-HBc-lgM:是HBV近期感染或者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l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3、丙肝: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丙肝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输血、血透、注射、针刺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一、概述:
(一)定义:
1、病毒性肝炎:是指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共五型。
2、病原体不同行,但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以疲乏、无力、食欲不正、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乙型和丙型、丁型易转为慢性。
(二)病原学:
1、甲肝(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体外抵抗力较低,低温下可长期存活,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在100℃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70%酒精25℃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