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矿区地质概况
鹤煤三矿

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二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三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四章采区设计方案第五章采煤工艺第六章采区生产系统第七章采区施工设计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采区技术经济措施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地质概况一.交通位置鹤壁三矿位于鹤壁煤田中部,南距鹤壁市中心4.4km,距京广铁路汤阴车站21km鹤铁路支线从本矿工业广场穿过,距鹤壁北站1千米,鹤壁集至汤阴公路从本矿东北穿过,公路及铁路交通方便。
交通位置图详见图1-1。
二.地形地貌本区处于太行山及华北平原过度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区内呈低缓丘陵地貌,最高为黄牛坡北岭,海拔+247m,最低为酉河河谷,海拔+140m,沟谷大致南北走向。
三.地表水区内有两条小河经过,汤泉河位于本井田南翼,发源于北圣沟村角的汤泉,向东流经较场,罗村而流出井田,平均流量0.3~0.4m3/s,洪水期最大流量25.44m3/s , 河流经鹤壁集,马驹河村,位于井田北部边界,水源来源于一矿井下排水和鹤壁集工业废水,常年有水,平时流量很小。
四.气象及地震本区属北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根据有关气象资料,1958年以来,鹤壁矿区气候温和,光热资源充足,年日照时日数为2331.6h左右,日照率53.2%,年平均气温为15.3℃,最高气温42.3℃,最低气温-15.5℃年平均相对温湿度60%,平均绝对湿度为11.63mpa。
年均降雨量673.65 mm多集中在7、8月,年降雨量最大值1394.1mm,最小值266.6 mm,年平均降雨量679.8 mm,年最大蒸发量为mm 2695.0mm,年最小蒸发量1859.3 mm 年平均蒸发量为2264.1 mm。
年主导风向为南北向,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23m/s。
冻土深度一般为0.3-0.4m.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鹤壁市地震动峰值为0.2g对应的基本烈度为Ⅷ度。
鹤壁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鹤壁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文章通过分析鹤壁市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介绍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并对矿山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标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环境变化趋势1区域概况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地理坐标东径113°59′--114°45′,北纬35°26′--36°02′。
北与安阳市郊区、安阳县为邻,西和林州市、辉县市搭界,东与内黄县、滑县毗连,南和卫辉县、延津县接壤。
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69公里,总面积2182km2。
鹤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4.2mm,年最大降雨量1392.8 mm(1963年),最小降雨量266.6 mm。
年平均气温13.1℃—15.5℃,多年平均无霜期220天。
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交接过渡地带。
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地貌类型组成,其中低山区位于本市西部太行山东麓,为侵蚀、剥蚀低山区,最高海拔950m(纣王殿),一般相对高差150—400m。
丘陵岗地主要分布京广铁路以西,地面高程一般在100m—300m之间,相对高差70m—80m。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鹤壁市境内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全市已发现矿种有33多种,其中查明的资源有11种,产地34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22处。
煤、水泥用灰岩、化工灰岩、水泥用石英砂岩、花岗石、白云岩等勘查程度较高,查明的资源储量较大,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属鹤壁市的优势矿产。
市内短缺的劣势矿产有:磷矿、硫铁矿、富铁矿等。
全市拥有各类开采矿山193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5个,中型矿山企业40个,小型矿山企业148个。
矿业开采总产值为28.3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总值(164.23亿元)的17.24%,其中煤矿开采总产值为22.07亿元,占整个矿业开采总产值的77.96%。
鹤壁六矿水文地质

一矿井的位置、交通、范围1 位置本采区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东侧1.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汤阴站18公里,南与八矿相毗邻,西北与五矿相连,北与三矿相连,东部(深至)二1煤层-800米底板等高线,地理位置东经114°10′38″-114°13′34″。
2 范围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4号采矿许可证,六矿范围由56个界拐点指标确定,矿区走向长6.5km,面积18.5535k㎡。
3交通本矿区铁路支线鹤汤铁路站与京广铁路线接轨,公路东到汤阴,南到鹤壁新区,与107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与气候条件1 地形本区为丘陵地貌,地势北西高,东南底。
2气候本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15.3℃(1963年),最底13.1℃(1964年),一般14.5℃。
气温计值最高42.3℃(1967年6月4日),最底-15.5℃(1961年1月15日。
据鹤壁市气象局1988年到1999年气象资料,年降水量371.88-825.71㎜,平均635.26㎜,年蒸发量1637.4-2016.6㎜,平均1811.2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3﹪。
据历年统计资料,8月至来年2月多为北风,最大风速23m/s,三月到七月多为南风,最大风速14 m/s。
三媒质牌号及用途其媒质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优点,主要为贫煤,褐煤,主要用于冶金,发电等行业。
四井田边界,尺寸及开采面积本矿区井田范围是:南以F15断层,北以F14断层为边界,浅部到二1煤层露头,深部到二1煤层地板等分线标高-280米,走向6.1公里,倾斜长101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
五煤田生成期,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情况本矿区煤田生成于石炭二叠纪,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盒子组和上统上盒子组,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地层总厚805.29米,含煤22层——总厚10.71米含煤系数1.33﹪,可采煤层8.13米,可采含煤系数1.1﹪可采煤层:本区可采煤层主要为山西组二1煤层,其次为太原组一1煤层,其特征见表: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二叠纪下统山西组的下部,层位稳定,其地板为黑色泥岩或砂制泥岩,老顶为灰色细中粒砂岩,为本区良好的标志层,煤层地板为泥岩或砂岩,老底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鹤壁矿区地质概况

鹤壁矿区地质概况鹤壁矿区地质概况一、地理、交通位置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东径113°59′23〃—114°45′12〃,北纬35°26′00〃—36°02′54〃。
东与安阳市的内黄、滑县连接,南与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毗邻,西邻安阳市的林州市,北接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
现辖三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两县(浚县、淇县),全市14面积2182平方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从境内中部穿过,交通非常方便。
二、地形地貌鹤壁矿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表被第四及第三系地层所覆盖,井田南部及东部分布着起伏较小的低缓丘陵。
丘顶多为第三系粘土或砾岩组成,在丘岗之间发育了冲沟坳地和平坦谷地。
此外,在井田北部铁路两侧分布有连片的芦苇沼泽地。
三、地层鹤壁为华北地层区,京广铁路以西为基岩分布区,广泛分布寒武系、奥陶系、第三系等地层,太古界、震旦系、石炭系、第四系分布较少。
京广铁路以东大面积第四系分布,寒武系、第三系零星出露。
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华北坳陷之西部和太行山隆起的东南边缘,其特征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
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元古代有一些伟晶岩、细晶岩、辉绿岩、角闪闪长岩、角闪钠长岩,燕山期为中性侵入岩,喜山期为基性、超基性喷出岩和侵入岩。
现将被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马家沟组灰岩为含煤建造沉积之基底。
井田内无出露,西山出露良好,研究较细。
其岩性可分七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为贾旺页岩,第二、第四、第六段为角砾状灰岩,第三、第五、第七段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之纯质石灰岩,含角石及松旋螺等化石,全厚450米左右。
(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群(C2)底部为浅灰紫色鲕状豆状铝质泥岩;下部为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夹透镜状灰岩;中部为灰色细—巨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上部为深灰及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铝质,具鲕状结构,产植物化石碎片,偶夹薄煤。
八矿矿井基本概况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八矿位于鹤壁市山城鹿楼乡,北起小庄村,地到柴厂村,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50′16″~35°53′00″,东径114°11′09″~114°12′42″。
企业性质:股份制,隶属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八矿位于鹤壁市山城区南部,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面高程+125m~+198m。
地表被第四及第三系粘土或砾岩组成,在丘岗之间发育了冲沟坳地和平坦谷地。
此外,在井田北部铁路两侧分布有连片的芦苇沼泽地。
本矿铁路向北可直达汤鹤线,汤鹤线在汤阴与京广线接轨,铁路运输方便。
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新市区到九矿的大白线二级公路从本井田内通过,本矿至新市区16㎞。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均从新市区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此外尚有汤(阴)鹤(壁)公路、路等。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相邻矿井边界关系:西北以F45断层与鹿楼乡小庄桥煤矿为界,北以张庄向斜轴与六矿为邻;南以F53-1和F49分别与柴厂矿和十矿为界;西至二1煤层露头线;深部边界原为-400米等高线,本次修编报告将深部边界扩大至-800米等高线。
井田面积:7.9954平方公里。
边界范围拐点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 3972125.00 38516460.00 24 3967745.00 38516978.002 3972120.00 38516597.00 25 3967875.00 38517100.003 3971940.00 38516940.00 26 3968370.00 38517550.004 3971770.00 38517122.00 27 3968450.00 38517670.005 3971635.00 38517190.00 28 3968500.00 38517800.006 3971490.00 38517215.00 29 3968330.00 38517975.007 3971405.00 38517260.00 30 3968120.00 38518010.008 3971155.00 38517195.00 31 3967675.00 38517955.009 3971060.00 38517217.00 32 3967753.00 38518124.0010 3970580.00 38517070.00 S16 3968057.00 38518855.0011 3970395.00 38516945.00 S17 3968478.00 38518922.00 K1 3970262.00 38516882.00 S18 3968897.00 38518813.00 K2 3970262.00 38517220.00 S19 3969219.00 38518937.00 K3 3970150.00 38517266.00 S20 3969462.00 38518707.00 K4 3969920.00 38517240.00 S21 3970123.00 38518663.00 K5 3969960.00 38517340.00 S22 3970582.00 38518790.00 K6 3969570.00 38517342.00 S23 3971925.00 38519130.00 K7 3969460.00 38517258.00 S24 3972510.00 38519130.00 K8 3969400.00 38517334.00 48 3972375.00 38517605.00 K9 3968900.00 38517252.00 49 3972642.00 38516940.0018 3968915.00 38517110.00 50 3972564.00 38516822.0019 3968575.00 38517000.00 51 3972646.00 38516730.0020 3968345.00 38516895.00 52 3972648.00 38516626.0021 3968200.00 38516870.00 53 3972620.00 38516550.0022 3968075.00 38516875.00 54 3972270.00 38516575.0023 3967900.00 38516910.00三、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地层八矿井田为全掩盖区,地表为第四系及第三系。
鹤壁市矿产资源概况

鹤壁市矿产资源概况鹤壁市矿产资源概况鹤壁市地处太行山隆起的东南侧,西部为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
西太行山基岩分布区,广泛出露寒武系、奥陶系浅海—滨海相地层,赋存丰富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白云岩、化工灰岩等矿产资源。
山前有零星的石系地层出露,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建造,还有被新生界覆盖的二叠系陆含煤地层,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及耐火粘土、山西式铁矿等矿产资源。
另外有煤层气、地热水(含CO2气)、石英砂岩、铸型砂、膨润土、紫色页岩、武岩、花岗石、矿泉水、木鱼石、钾长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分布。
(一)能源矿产1、煤(含煤层气)(1)煤层特征煤炭资源分布于西部山前地带。
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西组,倾向东或南东,倾角一般20°左右,煤系地层总厚度200—300米。
层主要赋存在太原组底部和山西组下部,煤厚分别为0.7—3.2米、5—12米构造形态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局部伴有较平缓的褶皱,断层走向多为北东向比较大的断层往往构成各井田或勘探区的自然边界。
①上石炭统太原组(C3t)煤层特征岩性由砂岩、泥岩、灰岩和煤层组成。
一般石灰岩6—9层,其中C3L、C3L8两层灰岩最为稳定,是区域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
煤系地层厚度120 140米,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
一般含煤9—12层,但只有C3L2灰下面三层煤较稳定,分布广,—11煤厚度1.8—3.2米,—21煤厚度0.61—1.米,—22煤厚度0.7—1.19米,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②下二叠统山西组(P1s)煤层特征岩性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为一套内陆湖沼相的含煤建造煤系地层厚度79—155米,含煤1—2层,其中二1煤是本区最有工业价值的层。
二1煤距—22煤130米左右,煤层稳定,厚度大,一般5—8米,最厚可12.26米。
沿走向的变化是南部较北部厚,沿倾向的变化是东部较西部厚。
下部含有较稳定的夹石一层,厚度 0.5米左右。
(2)煤质特征由于煤层在含煤岩系中的位臵不同以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等因素,太原组变质程度要深于山西组煤层。
鹤壁四矿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原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四矿)位于鹤壁矿区北部,西邻九矿和安阳王家岭煤矿,南邻安阳贺驼煤矿。
井田南距鹤壁市区13km,东北距安阳市16km。
本矿井田位于南浅部,行政地域跨鹤壁和安阳两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6′24″~114°9′34″,北纬35°49′19″~5°52′59″。
图1-1 鹤壁中泰矿交通位置示意图东北距京广铁路安阳车站约14km,东南距京广铁路汤阴车站约15km,东北、东南距(北)京珠(海)高速公路安阳南站、汤阴站分别为19、20km。
北距安(阳)李(珍)铁路和安(阳)水(冶)公路约8km,南距汤鹤铁路鹤壁车站12km,西邻鹤壁矿区专用铁路1km。
安鹤公路和汤鹤公路横穿井田,井田内简易公路较为发达,交通尚属方便。
1.1.2 地形地势本矿区属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貌,相对高差50~60m,地面标高126.50~227.70m,海拨高程为178m~240m之间。
1.1.3 河流龙宫井田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有数条季节性溪流。
1.1.4 气象及地震气象: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
据鹤壁市气象站1958年~2000年观测资料:最高气温42.3℃(1967年6月4日),最低-15.5℃(1967年1月15日);年平均最高气温15.3℃(1961年),年平均最低气温13.1℃(1964年),平均气温14.2℃。
年最大降水量1394.1mm(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266.6mm(1965年),年平均降水量683.2mm;六、七、八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
最大蒸发量2695.0mm(1965年),最小蒸发量1637.40mm(1990年),年平均蒸发量2328.3mm。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3%。
每年八月至来年二月多刮北风,最大风速23m/s,每年三月至七月多刮南风,最大风速14 m/s。
鹤壁矿区奥灰水综合防治方案

鹤壁矿区综合防治水方案一、矿区概况鹤壁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起带之南端,西依太行山区,东为华北沉降带,北邻峰峰矿区,南邻焦作矿区。
煤田近南北向展布,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
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向东倾斜,宏观上为一单斜构造。
煤层倾角一般为20°左右,局部可达50°。
矿区沟岭纵横,易于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形成丰富的岩溶地下水。
1、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并发育有若干倾伏向斜构造,略具规模的倾伏向斜成为井田的主体构造,但多被断层切割使其形态失去了完整性。
落差较大的断层往往成为井田的自然边界。
矿区内较具规模的褶曲有张庄向斜、五矿向斜等。
张庄向斜轴向NE70°左右,向北东方向倾伏,位于六矿、八矿的井田分界处;五矿向斜轴向NE50°左右,向北东方向倾伏,位于五矿井田中部。
矿区内的断裂绝大部分为压扭性正断层,走向一般为北东或北北东向,较具规模的断层有F308(青羊口断层)、F40、F3、F100、F153、F159断层等。
其中,F308和F159断层构成鹤壁矿区的南、北边界;F40断层为五矿、六矿的分界线;F3和F100断层之间构成贾家地堑,位于二矿、三矿之间;F153断层为九矿的北部边界。
2、地层鹤壁煤田为隐伏煤田,含煤地层多被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煤田西部的太行山区为大片的奥陶系灰岩出露区。
区域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3、煤层鹤壁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
山西组仅有一层可采煤层,统称二1煤。
太原组共含煤8层,统称一煤组,其中位于太原组底部的一11煤发育较好,大部分达到可采厚度,一12煤和一2煤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
2二1煤位于二叠系山西组下部,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且稳定,属结构简单的稳定型厚煤层。
煤厚0.90~17.50 m,一般为7.5 m,可采性指数Km=1,煤层厚度变异系数r为20%左右,一般含较稳定夹石一层,夹石岩性为泥岩,厚度0.05~0.70 m,平均厚度0.30 m。
鹤壁矿区地质构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鹤壁矿区地质构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鹤壁煤业(集团)公司所属8对生产矿井均为高瓦斯矿井,其中南部3对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自1970年六矿第一次出煤与瓦斯突出以来。
共发生包括突出、压出、倾出在内突出事故63起,给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探索突出规律及发生突出的主导因素。
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本文着重从地质角度分析鹤壁矿区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1鹤壁矿区与瓦斯突出的基本情况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空出均发生在石门揭煤及煤巷掘进,基本情况出表1。
表1石门揭煤煤巷掘进突出情况表鹤壁矿区突出,压出、倾出3种类型的动力现象均发生过,其中典型突出所占比例较大,约为74%;压力、倾力分别占5%、21%。
突出诱导因不以放炮为主,统计数据见表2。
表2不同作业突出比例煤巷突出中托顶煤掘进煤巷所占比例较大,沿顶掘进煤巷所占例较小;上山掘进煤巷所占比例较大,下山煤巷及近水平煤巷所占比例较小。
2突出井矿区的区域构造背景鹤壁矿区西依太行山新华夏系隆起带,东临华北平原新华夏系沉降带,地质历史时期遭受燕山和喜山等多次构造运动。
矿区内主采煤层为二1煤,平均煤厚8m。
煤层直接顶为薄层状砂质泥岩,老顶为细粒、中细粒砂岩。
矿区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区内次一级构造复杂,以断层褶曲为主。
矿区内8条规模较大的倾伏向、背斜相间出现,多为北东向。
矿区内还有为数不多的次一级短轴褶曲及非对称形状的鞍状构造,受拉长断层影响失去了完整的几何外形。
矿区内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落差大于100m的18条,走向以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为主。
大断层两盘往往发育多条阶梯状小断层,形成较宽的断层破碎带。
除断层外,在煤层及煤层顶底板中X共轭剪节理、裂隙也非常发育,造成煤岩破碎。
矿区的控制性地质造为青羊口断层,为京广大断裂伴生断层。
该断层走向长100多km,最大落差达1000m,北北向东向延伸。
该断层与矿区最南部的十矿距离最近,在十矿深部穿过,向北逐渐偏离矿区。
鹤煤八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及交通位置一、井田位置及四邻关系鹤煤八矿位于鹤壁市境内,矿区距鹤壁市直线距离为4km,北东离安阳市直线距离为26km,北东东与汤阴县直线距离为14km,南与淇县直线距离为30km;行政隶属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
本矿北部与鹤壁煤电六矿为邻,南部与鹤壁煤电十矿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0′56″~114°12′42″,北纬35°50′17″~35°52′58″。
二、井田范围鹤煤八矿北起小庄村,南到柴场村,具体范围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4月24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4100000620108”)所规定的51个坐标点依次连接圈定;走向长5.25km,倾向宽1.5~1.9km,面积7.9954k㎡,开采深度为标高0m~-800m,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三、井田交通条件鹤煤八矿附近公路、铁路发达,交通十分方便。
铁路方面,有矿区铁路专用线连接京广铁路和汤鹤线,向南距京广铁路鹤壁站约16km,向北距汤鹤线约12km,汤鹤线向东和京广铁路接轨。
公路方面,大(赉店)~白(连坡)公路从矿区中部通过,矿区北2km处有汤(阴)~鹤(壁)公路,大(赉店)~白(连坡)公路和汤(阴)~鹤(壁)公路均与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相连;矿区沿大(赉店)~白(连坡)公路分别距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16 km和18km,沿汤(阴)~鹤(壁)公路分别距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13km和15km。
第二节生产建设情况本矿于1958年6月开始建井,设计年产10万吨,1960年5月投产,称鹿楼小井。
后与张庄矿合并名为张庄矿。
1969年7月16日张庄矿分为八矿(鹿楼矿)和七矿(张庄矿)。
1970年元月八矿开始扩建,扩建规模为年产60万吨,于1974年扩建投产。
1975年又与七矿合并称为八矿。
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81万吨。
2008年12月5日由鹤壁煤业公司、焦作煤业公司、永城煤业公司、中原煤化公司和河南煤气公司组建成:“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而其又成为下属“鹤壁煤业公司”的子公司。
鹤壁六矿基本资料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的位置、交通、范围1 位置本采区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东侧1.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汤阴站18公里,南与八矿相毗邻,西北与五矿相连,北与三矿相连,东部(深至)二1煤层-800米底板等高线,地理位置东经114°10′38″-114°13′34″。
2 范围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410000012068号采矿许可证,六矿范围由56个界拐点指标确定,矿区走向长6.5km,面积18.5535k㎡。
3交通本矿区铁路支线鹤汤铁路站与京广铁路线接轨,公路东到汤阴,南到鹤壁新区,与107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与气候条件1 地形本区为丘陵地貌,地势北西高,东南底。
2气候本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15.3℃(1963年),最底13.1℃(1964年),一般14.5℃。
气温计值最高42.3℃(1967年6月4日),最底-15.5℃(1961年1月15日。
据鹤壁市气象局1988年到1999年气象资料,年降水量371.88-825.71㎜,平均635.26㎜,年蒸发量1637.4-2016.6㎜,平均1811.2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3﹪。
据历年统计资料,8月至来年2月多为北风,最大风速23m/s,三月到七月多为南风,最大风速14 m/s。
三媒质牌号及用途其媒质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优点,主要为贫煤,褐煤,主要用于冶金,发电等行业。
四井田边界,尺寸及开采面积本矿区井田范围是:南以F15断层,北以F14断层为边界,浅部到二1煤层露头,深部到二1煤层地板等分线标高-280米,走向6.1公里,倾斜长101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
五煤田生成期,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情况本矿区煤田生成于石炭二叠纪,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盒子组和上统上盒子组,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地层总厚805.29米,含煤22层——总厚10.71米含煤系数1.33﹪,可采煤层8.13米,可采含煤系数1.1﹪可采煤层:本区可采煤层主要为山西组二1煤层,其次为太原组一1煤层,其特征见表: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二叠纪下统山西组的下部,层位稳定,其地板为黑色泥岩或砂制泥岩,老顶为灰色细中粒砂岩,为本区良好的标志层,煤层地板为泥岩或砂岩,老底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鹤壁八矿

鹤煤八矿鹤煤八矿主要开采水平为二水平(标高为-400 m),井下布置有2403北、2305北两个工作面正在回采;三水平有3002一个工作面已投产。
共有三个岩巷队,6个圆班掘进组;二个煤巷队,四个圆班掘进组进行掘进。
设计能力为60万吨/年。
2004年实际生产原煤为83.96万吨。
三水平开拓采用暗斜井进行,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布置皮带暗斜井、轨道暗斜井及专用回风巷。
三水平标高为-650m,在-650m标高将三水平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
皮带暗斜井落底到-670m、轨道暗斜井落底到-650m,在-650m标高布置井底车场、煤仓、三水平泵房变电所、水仓;在中央回风上山附近布置爆破材料库、电机车库等硐室。
二、储量矿井储量到2002年年底-400米以上可采储量为902.1万t。
-400~-800矿井工业储量:4073.1万t,可采储量:2902万t。
矿井现有可采储量902.1+2902=3804.1万t.储量汇总表注:表中可采储量为矿井地质报告的统计数。
一、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二、服务年限⑴矿井服务年限:T=Z k/A〃K=45年⑵三水平服务年限T=34年式中:T——计算服务年限,年;Z k——可采储量,万吨;A——年产量,万吨;K——储量备用系数。
⑶工作制度:按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年工作制度300天,每天三班作业,每天净提升时间14小时。
一、地理、交通位置八矿位于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北起小庄村,南到柴厂村,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50′16″~35°53′00″,东径 114°11′09″~114°12′42″。
井田边界:西北以F45断层与鹿楼乡小庄桥煤矿为界,北以张庄向斜轴与六矿为邻;南以F53-1和F49分别与柴厂矿和十矿为界;西至二1煤层露头线;深部边界为-800等高线。
井田南北走向长5.25km,东西倾向宽1.5~1.9 km,面积7.9 km2。
交通条件便利,本矿铁路向北可直达汤鹤线,汤鹤线在汤阴与京广线接轨,铁路运输方便。
鹤煤五矿基本数据

安全技术“会诊”汇报材料二○○五年五月十八日鹤煤(集团)公司五矿迎接专家组安全技术“会诊”汇报材料各位专家、领导:根据安监总办字(2005)26号文的安排,矿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自查,现将相关问题汇报如下:一、矿井概况(一)井田边界及煤层赋存情况鹤煤(集团)公司五矿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北依三矿,南邻六矿,西以煤层露头,东以-62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井田走向长1.5km,倾斜长3.4km,井田面积5.12平方公里。
二1煤为我矿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赋存稳定,结构简单,平均厚度8.0m左右,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砂泥岩,厚度3.0~18.0m,底板为泥岩和砂岩,厚度2.82~5.5m。
井田大部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5~25°,平均19°左右,局部大于30°。
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曲发育,尤其到井田深部,断层更多,给矿井开拓和开采带来很大困难。
煤种为贫瘦煤,全硫平均含量为0.3%,平均灰分15%,发热量26.27~30.70MJ/Kg。
属中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优质动力煤和炼焦配煤。
(二)开拓开采情况五矿1958年建井,1960年投产。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03年核定生产能力50万吨/年,2004年实际产量42.1743万吨,2005年计划产量41万吨。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联合开拓,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采区采用集中上(下)山、边界回风联合布置方式,采区为双翼开采。
目前开采水平标高为-450m,埋深500~650m。
生产采区2个,准备采区1个。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的布置方式,非突出区域采煤方法为全层放顶煤开采;突出区域消突后采用放顶煤开采,或网下放顶煤开采。
采煤工艺为炮采。
(三)瓦斯及自然发火等情况五矿为衰老矿井,井下开采条件差,瓦斯涌出量大,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8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4.93m3/t,煤层瓦斯含量为11.5~12.35m3/t,瓦斯压力0.73~2.13MPa,煤层透气性系数为 1.4m2/Mpa2.d,属勉强可抽放煤层。
鹤壁市矿产资源概况

鹤壁市矿产资源概况鹤壁市地处太行山隆起的东南侧,西部为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
西太行山基岩分布区,广泛出露寒武系、奥陶系浅海—滨海相地层,赋存丰富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白云岩、化工灰岩等矿产资源。
山前有零星的石系地层出露,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建造,还有被新生界覆盖的二叠系陆含煤地层,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及耐火粘土、山西式铁矿等矿产资源。
另外有煤层气、地热水(含CO2气)、石英砂岩、铸型砂、膨润土、紫色页岩、武岩、花岗石、矿泉水、木鱼石、钾长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分布。
(一)能源矿产1、煤(含煤层气)(1)煤层特征煤炭资源分布于西部山前地带。
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西组,倾向东或南东,倾角一般20°左右,煤系地层总厚度200—300米。
层主要赋存在太原组底部和山西组下部,煤厚分别为0.7—3.2米、5—12米构造形态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局部伴有较平缓的褶皱,断层走向多为北东向比较大的断层往往构成各井田或勘探区的自然边界。
①上石炭统太原组(C3t)煤层特征岩性由砂岩、泥岩、灰岩和煤层组成。
一般石灰岩6—9层,其中C3L、C3L8两层灰岩最为稳定,是区域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
煤系地层厚度120 140米,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
一般含煤9—12层,但只有C3L2灰下面三层煤较稳定,分布广,—11煤厚度1.8—3.2米,—21煤厚度0.61—1.米,—22煤厚度0.7—1.19米,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②下二叠统山西组(P1s)煤层特征岩性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为一套内陆湖沼相的含煤建造煤系地层厚度79—155米,含煤1—2层,其中二1煤是本区最有工业价值的层。
二1煤距—22煤130米左右,煤层稳定,厚度大,一般5—8米,最厚可12.26米。
沿走向的变化是南部较北部厚,沿倾向的变化是东部较西部厚。
下部含有较稳定的夹石一层,厚度 0.5米左右。
(2)煤质特征由于煤层在含煤岩系中的位臵不同以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等因素,太原组变质程度要深于山西组煤层。
鹤壁矿区地质构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鹤壁矿区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形式,其发生与否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煤炭资源丰富,但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也较为突出。
本文将从矿区地质构造入手,探讨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一、矿区地质背景鹤壁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缘,是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区,主要由华南造山带晚期隆升抬升而形成。
矿区内煤系地层发育,主要包括上二叠统的煤系地层、下三叠统的煤系地层和上侏罗统的煤系地层等。
其中,上二叠统的煤系地层是鹤壁矿区的主要煤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采矿条件。
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鹤壁矿区是一个典型的板块构造运动区,受到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
主要特征如下:1.断层:矿区内断层发育,分为结构断层和脆性断层两类。
结构断层主要为逆冲断层,分布较广;脆性断层则主要为深大断裂带和中小型正常断层,对煤层分布和存在具有较大影响。
2.褶皱:矿区内褶皱分布较广,长波褶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区域,短波褶皱则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区域。
褶皱不仅对煤层存在和分布产生影响,也对瓦斯运移、富集等产生一定影响。
3.地层倾角:矿区内地层倾角较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这将对煤层开采和瓦斯运移产生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
三、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理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形式,其发生机理多种多样。
在鹤壁矿区,主要与以下地质因素有关:1.断层:在煤层断裂发育的地段,突出形成比较容易。
断层有不同的滑移类型及位移量,对运移和富集的瓦斯有影响。
2.褶皱:在褶皱的前部和褶皱脚部,突出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由于褶皱在构造作用下受到挤压和牵引,导致煤层应力状态复杂,易发生变形破裂。
3.地层倾角:当煤层倾斜度较大时,瓦斯从高点向低点运移,容易形成突出。
这是由于在大斜角煤层中,瓦斯向下运移时会产生气体密度不平衡现象,在高地点相对集聚,多在倾斜度超过30度的区域发生。
鹤壁四矿地质第四章 矿井水文地质

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鹤壁矿区地形西高东低,大致可分成三个带,井田西部属太行山东部支脉,海拔高度为+550m,纵贯南北为矿区各水系的主分水岭;井田区为丘岭地形,西连山脉,东接平原,为过渡地带,海拔+187~287m;再向东20km 外为豫北平原。
井田靠近太行山东麓主分水岭,为河谷起源地,河流均系侵蚀而成,流向东或东南,与地形的倾斜方向相吻合,河流向东均注入卫河水系。
流经本井田的河流有羑河(鹤壁河),洪水水位标高一般为+199.7~+200m,最高水位为+201~+201.8m,干旱季节流量最小,一般为0.001m3/s,多雨季节流量最大,为35.88 m3/s,正常情况下,矿井排入河流中的水量为0.023 m3/s。
荒河洪水水位标高一般为+201.3~+216.3m,最高水位为+202.3~+217.3m,干旱季节一般流量为0.0001m3/s,多雨季节最大流量为19.9 m3/s,矿井排入该河流中的水量一般为0.05 m3/s。
这些河流不管其流量大小,一般均为间歇性河流,雨季期间,水往上涨,干旱季节,均呈干河沟或滞水坑。
井田内尚有季节性小泉、小溪和小型水库。
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一.含水层井田内较稳定的含水层有8个(见表6)。
在这8个含水层中,第三系砾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仅在矿区内的部分沟谷顶部及斜坡上出露,受水面积小,含水量一般不大。
石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缺乏补给来源,裂隙不甚发育,含水量不大。
较重要的有第Ⅰ含水表6 四矿井田含水层情况表层(O2),第Ⅱ含水层(C3L2),第Ⅳ含水层(C3L8),第Ⅴ含水层(S9)和第Ⅵ含水层(S10),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O2)本含水层由深灰~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所组成,层厚400m左右,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溶裂隙发育。
矿区西部广泛出露地表组成低山地形,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地下径流的聚集,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
鹤煤十矿矿井汇报材料 4

鹤煤十矿矿井基本情况汇报材料鹤煤公司十矿二0一四年三月煤矿十矿矿井基本情况汇报材料一、矿井概况十矿位于鹤壁矿区南部,井田走向长约 2.5~5.5Km,倾斜宽约0~2.4Km,面积为6.5754Km2。
始建于1994年底,2000年10月底开始试生产,2002年2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设计能力60万t/a。
可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平均厚度6.53m。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采用走向长壁采煤工艺。
十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3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6.9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9.55m3/t。
十矿所采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134天,煤尘爆炸指数为15.05%。
瓦斯压力1.0-2.1MPa,瓦斯含量8.36-12.4m³/t。
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方式为混合式。
现有工业广场主井、副井、西井区主井三个进风井和西井区副井、南风井两个回风井,现矿井总进风6216m3/min,总回风6673m3/min.有效风量5441m3/min,有效风量率87.53%,等级孔3.03m2。
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对鹤煤十矿进行了突出区域划分:11采区-330m以上为无突出危险区,12采区-340m以上为无突出危险区,13采区-410m以上为无突出危险区。
十矿目前共有3个采区,即11采区、12采区、13采区,采掘地区分布如下表。
十矿目前采掘地区分布表采区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11采区 1111工作面12采区12采区运输机上山(岩巷)1208底板抽放巷(岩巷)1206下顺槽(煤巷)13采区1305工作面 1307切眼(煤巷)1307下顺槽(煤巷) 1310b下顺槽(岩巷)十矿瓦斯抽采系统分井上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建有西风井抽放泵站,安装两台2BEC-42型水环式真空泵,主要担负1311底抽巷、1307(改)下顺槽、1206下顺槽、-575主巷、1111(上)上顺槽、下顺槽等地区浓度较高的本煤层、穿层钻孔的瓦斯抽放任务。
鹤壁市梨林头水泥用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鹤壁市梨林头水泥用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程文厚,胡 伟(河南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1464)【摘 要】梨林头水泥用灰岩矿床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第五岩性段,为海相生物沉积型石灰岩矿床,含矿建造是海相沉积。
矿石的自然类型可分为致密块状和花斑状矿石两种类型,两者呈互层状、渐变关系,其中以致密块状矿石为最多。
矿体平均品位满足Ⅰ级品质量要求,是优质的水泥原料。
矿区西部有大面积的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分布,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水泥用灰岩;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河南鹤壁【中图分类号】P61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4)02-0045-05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Analysis of the Lilitou Cement LimestoneDeposit in Hebi CityCHENG Wen-hou, HU Wei(Henan Third Geological Brigade Company Limited, Zhengzhou 451464, China)Abstract: The Lilitou cement limeston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fifth lithological segment of the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Ordovician, and is a marine biogenic sedimentary limestone deposit. The ore bearing formation is marine sedimentary. The natural types of or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dense blocky ore and spotted ore, with a layered and gradi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ith dense blocky ore being the most common. The average grade of the ore body meets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Grade I products, making it a high-quality cement raw material. There is a large area of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limestone distributio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mining area, with good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s.Key words: cement limestone;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mineral deposit; Hebi of Henan province鹤壁市西部山区为早古生界碳酸盐岩分布区,水泥用灰岩原料资源丰富,为河南省重要的建材原料基地。
河南安 阳 、 鹤 壁 矿 区

河南安阳、鹤壁矿区国际能源网2007-5-25 14:02:27一、概况安阳、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东经114º02ˊ—114º15ˊ,北纬35º43ˊ—36º18ˊ。
地跨安阳、汤阴、鹤壁等县市。
西起煤层露头,东临京广铁路,北抵漳河,南至青羊口断层,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5—20公里,含煤面积约966平方公里。
矿区位居太行山东麓,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区内标高一般在+80— +125米。
自北而南主要河流为漳河、安阳河、淇河等,由西向东汇入卫河。
本区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年降水量700毫米。
最高风速24米/秒。
最低温度一月平均—1.7℃,极端最低气温—21.7℃;最高温度七月平均27.6℃,极端最高气温42.3℃。
全年无霜期219天,最大冻土层深度0.21米。
京广铁路纵贯矿区东部,在安阳、汤阴有支线,分别与安阳、鹤壁两矿务局所属煤矿相通,公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
区内电源由安阳电厂、鹤壁电厂供给,供统配矿的装机总容量为2.4万千瓦。
二、煤炭资源总量为37亿吨,其中保有储量(不包括表外)14亿吨,可靠级预测储量23亿吨。
目前已有11.3亿吨储量被开占用,生产矿可采储量尚余5.1亿吨(其中鹤壁矿务局3.5亿吨)。
在石炭二叠纪煤系中,中石炭统本溪组仅含不可采薄煤层;上石炭统太原组含煤9层,主采3层(一1、一2、一4);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5层,有1层(二1)主采。
煤种牌号有肥、焦、瘦、贫、无烟煤及天然焦等,在平面上由南而北变质程度降低,剖面上由上向下变质程度增高,在岩浆体附近,变质程度急剧变化,接触带有天然焦形成。
山西组煤一般为中灰特低硫,太原组煤为中灰高—富硫,发热量在30—35MJ/kg之间。
煤层与煤质表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煤质煤种牌号原煤灰分Ad(%)挥发分Vdaf(%)原煤全硫St,d(%)发热量Qgr,daf(MJ/kg)二1 0.56-14.496.9525.20 7.66 0.48 32.47 无烟15.73 12.40 0.44 36.40 贫16.09 14.75 0.34 35.49 贫瘦15.36 17.93 0.36 34.83 瘦18.68 21.32 0.54 34.59 焦一4 0-3.540.8219.29 17.35 3.11 34.90 瘦一2 0-1.740.810.2 15.01 3.23 31.56 瘦一1 0-5.001.8026.23 8.93 3.71 30.75 无烟18.78 12.67 2.95 30.35 贫27.00 18.04 2.80 31.64 瘦18.70 22.00 3.92 32.15 焦三、生产矿国有重点煤矿鹤壁矿务局主要在鹤壁矿区开采,专营安阳矿务局主要在安阳矿区开采,此外区内还有专营矿1个,县营矿7个,乡镇等矿约15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壁矿区地质概况一、地理、交通位置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东径113°59′23〃—114°45′12〃,北纬35°26′00〃—36°02′54〃。
东与安阳市的内黄、滑县连接,南与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毗邻,西邻安阳市的林州市,北接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
现辖三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两县(浚县、淇县),全市14面积2182平方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从境内中部穿过,交通非常方便。
二、地形地貌鹤壁矿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表被第四及第三系地层所覆盖,井田南部及东部分布着起伏较小的低缓丘陵。
丘顶多为第三系粘土或砾岩组成,在丘岗之间发育了冲沟坳地和平坦谷地。
此外,在井田北部铁路两侧分布有连片的芦苇沼泽地。
三、地层鹤壁为华北地层区,京广铁路以西为基岩分布区,广泛分布寒武系、奥陶系、第三系等地层,太古界、震旦系、石炭系、第四系分布较少。
京广铁路以东大面积第四系分布,寒武系、第三系零星出露。
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华北坳陷之西部和太行山隆起的东南边缘,其特征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
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元古代有一些伟晶岩、细晶岩、辉绿岩、角闪闪长岩、角闪钠长岩,燕山期为中性侵入岩,喜山期为基性、超基性喷出岩和侵入岩。
现将被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马家沟组灰岩为含煤建造沉积之基底。
井田内无出露,西山出露良好,研究较细。
其岩性可分七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为贾旺页岩,第二、第四、第六段为角砾状灰岩,第三、第五、第七段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之纯质石灰岩,含角石及松旋螺等化石,全厚450米左右。
(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群(C2)底部为浅灰紫色鲕状豆状铝质泥岩;下部为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夹透镜状灰岩;中部为灰色细—巨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上部为深灰及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铝质,具鲕状结构,产植物化石碎片,偶夹薄煤。
煤层发育不稳定,亦不可采。
灰岩中含化石,与其下伏的马家沟组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地层厚15~28米,一般厚23~25米。
2.上统太原群(C3)太原群地层由砂岩、砂质泥岩、石灰岩及煤层所组成。
砂岩:下部砂岩灰色,粉粒—细粒—中粒结构,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物以钙质为主,中部砂岩灰色及灰色微发褐,细—中粒结构,矿场成份以石英为主,胶结物以泥质为主,上部灰色发褐,细—中粒结构,顶部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菱铁质凝块,底部含长石较多。
胶结物以钙泥质为主。
砂质泥岩及泥岩:下部砂质泥岩及泥岩,深灰、灰黑至黑色,底部为浅灰色,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底部富铝质,偶具鲕状结构。
C3L3灰岩底板为黑色浅海相钙质泥岩,含大量动物化石。
中部砂质泥岩及泥岩,深灰色、灰黑至黑色,致密性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
上部砂质泥岩及泥岩为深灰—灰黑色、致密性脆,局部夹碳酸钙质鲕粒及透镜状菱铁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
石灰岩:太原群含石灰岩9层,自下而上为C3L1至C3L9。
其中C3L8、C3L5、C3L3、C3L2四层发育较好,C3L9、C3L4、C3L1三层灰岩发育次之:以C3L7及C3L6石灰岩发育最差,仅个别钻孔所揭露。
据钻孔资料C3L8、C3L5、C3L3、C3L2诸层灰岩的平均厚度分别为5.74米、1.65米、2.57米及7.19米。
在井田西南角浅部。
75-10孔至77-22孔一带,C3L8灰岩受河流同生冲蚀,被河床粗砂岩替代,缺失C3L8灰岩。
灰岩为为深灰—灰黑色。
其中C3L1 、C3L3 下部、C3L5 下分层、C3L6、C3L7及C3L9 均含泥质,含燧石结核的有C3L2 、C3L3 、C3L4 、C3L5 、C3L8 等层石灰岩,其中C3L2 含燧石结核最多,C3L2 、C3L5 及C3L8等层石灰岩常驻具缝合线构造,缝合面上常含碳质。
灰岩中产丰富的蜓科、腕足类、珊瑚、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
煤层:太原群所含煤层为一煤组,共含煤八层。
自下而上依次为一1、一2、一4、一5、一6、一7、一8、及一9煤,即除去C3L3灰岩不压煤外,其它各层灰岩均压煤,在八层煤中,发育较好的为一1煤。
在煤层顶底板附近的泥岩、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为鳞木、羊齿、轮叶及植物根化石。
本群以一11煤底浅灰色铝质泥岩为底界面,与本溪群呈整合接触。
厚101.67米~151.48米,平均厚118米。
(三)二迭系(P)1.下统山西组(P 1 1)山西组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所组成。
砂岩:本组含砂岩四层,从下而上为S9、S10、S11 、S12。
上中部砂岩为灰及灰褐色,局部微发绿色,中至巨粒结构,向下颗粒逐渐变细。
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唯二1煤顶板S10砂岩含长石较多。
山西组砂岩的特点为黑褐色菱铁质凝块,沿层面富含大白云母片,胶结物多为钙泥质。
泥岩及砂质泥岩:多为深灰至灰黑色,唯顶部偶具紫斑,微含铝质,具鲕状结构。
其顶为A层铝土岩。
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偶见硅质结核,常富含植物化石。
煤层:山西组所含煤层为二煤组,下部含煤1~3层,底部的二1煤层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厚度较稳定,井田内厚1.9(13041工作面)~14.0米(11041四横川),平均厚6.75米。
除二1其它煤层均不可采。
山西组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有细羊齿、翅羊齿、羊齿、苛达叶、芦木、轮木、瓣轮木及楔叶等完整的植物化石及碎片。
本组以S9砂岩底与下伏太原群分界,为整合接触,厚73~134米,平均厚89米。
2.下统下石盒子组(P 2 1)下石盒子组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所组成。
砂岩灰至灰绿色,细~粗粒结构,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较多,其它为绿色、暗色矿物及棕云母片。
具波状层理及斜层理,胶结物以泥质及钙质为主。
砂质泥岩及泥岩多为灰及青灰色夹紫斑,含铁质结核,产植物化石。
本组以S13层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分界,层厚90~104米,平均厚97米。
3.上统上石盒子组(P 1 2)由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
砂岩多为灰白、灰及灰绿色,细至粗粒结构,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胶结物为钙质、硅质及泥质等。
下部有S15、S16砂岩,顶部为平顶山砂岩。
在砂岩之间为青灰色、紫色、灰紫色、灰绿色的砂质泥岩及泥岩,泥岩中偶含鲕粒、铁质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
本组以S15底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分界,整合接触。
地层厚591米。
4.上统石千峰组(P 2 2)由紫色、暗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所组成。
砂质泥岩中偶夹薄层石膏及泥灰岩。
地层厚度大于1000米,与上石合子组平顶山砂岩顶部整合接触。
(四)新第三系(N)井田内仅出露有新第三系(N)鹤壁组,其岩性主要为土黄色、黄褐色粘土,黄褐色、灰白色粉质粘土,黄色~灰色~中粒泥质砂岩、浅灰色~灰白色淡水湖泊相泥灰岩、钙质粘土,薄~厚层状砾岩等。
鹤壁组地层厚度,钻孔揭露厚度103.25~222.80米,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加大。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五)第四系(Q)主要由次生黄土状砂土、褐黄色粉质粘土、褐红色粘土及砾石等组成,厚度发育不稳定,变化在0~32米之间。
四、地质构造(一)区域构造鹤壁煤田位于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起带之南段东侧。
东为华北沉降带,西依太行山区。
煤田呈近南北方向展布。
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伴有发育程度不同的褶皱,并有岩浆岩侵入和喷出岩。
总的构造形态为一走向NNE、倾向SE、倾角5°~40°的单斜构造.区域构造线展布方向以NE、NNE向为主,近SN向断层次之。
煤田南部发育EW向构造。
构造线多呈雁行式,地垒地堑构造相间出现。
(二)井田构造1.褶曲经勘探和采掘实际控制的褶曲有三个向斜和三个背斜。
⑴张庄向斜:位于677—22、77—1、76—13、687—1钻孔一线,向斜轴为八矿与六矿的井田分界线。
延伸长度2800米。
轴在-350米以浅为SEE,在-350米以深为NEE,向E倾伏。
向斜轴在-300米左右被F51断层切割错位。
南翼地层走向130°~170°,倾向40°~80°,倾角20°~30°,北翼地层走向30°~50°,倾向120°~140°,倾角26°~34°。
该向斜已经被1406、1408工作面和六矿的多个工作面及十多个钻孔严密控制。
⑵鹿楼背斜:位于76—20、52—2钻孔一线,延伸长度2km,轴向NEE,向东倾伏,倾伏角24°。
南翼地层走向175°~195°,倾角24°北翼地层走向340°~350°,倾角24°。
该背斜两翼对称,已经为12021、12041、12101、12121、12141、2401等工作面以及76—20、52—2等钻孔控制,控制严密。
⑶桐家庄向斜:位于71—3、72—8、鹿60、78—12等钻孔一线,延伸长度1.8km、轴向NE60°,深部转成EW向,向NE倾伏。
该向斜褶皱舒缓,南翼地层走向170°左右,北翼地层走向350°~20°,对称性差,有的地段褶皱不明显。
⑷南窑背斜,位于75—13、78—66、78—13等钻孔一线,延伸长度1.75km,向深部逐渐消失,轴向NE50°,向NE倾伏。
南翼地层走向190°~200°,地层倾角31°;北翼地层走向330°~350°,倾角19°。
该背斜沿背斜轴及其两侧断裂发育,构造破坏严重。
该背斜已为13021、11071等工作面及75-13、78-66、78-13等钻孔控制,控制严密。
⑸扒厂向斜:位于78—24、78—36、78—5等钻孔一线,延伸长度2.0km。
轴向NE60°,向NE倾斜,倾角22°。
南翼地层走向150°~180°。
北翼地层走向350°~10°。
褶皱宽缓,向斜南翼受F53、F53-1等大断层破坏。
该向斜浅部由煤层露头、13011、13031、23011、23051工作面以及78—38、78—57、92—2等孔控制,控制严密。
-400米以下缺乏控制。
⑹柴厂背斜:位于78—51、78—52钻孔一线,延伸长度1.9km。
轴向NE70°,向NE倾斜,倾角22°。
南翼地层向180°~190°,北翼地层走向340°~355°。
此背斜在二1煤层露头附近被F53、F53-1断层破坏,-350米以上背斜形态不太明显,但-350米之下形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