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六矿水文地质
鹤煤公司六矿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2814运输巷
2.8 2.4 2.0 1.6 I.2 O.8 O.4 0.0
存;反之,则易于瓦斯的逸散。为分析六矿二.煤层 围岩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程度,统计了二。煤顶板15 m内的泥岩厚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煤层顶 板15 m内泥岩厚度与瓦斯涌出量的相应关系。根
璞 薜
(c)2814中切眼
据多年统计数据,对二.煤绝对瓦斯涌出量(y)与 二。煤顶板泥岩厚度(X)的对应数据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y=0.4125x+0.7856,进而表明煤 层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煤层顶板泥岩厚度线性正相关
t。
m的断层3条,50一100 m的4条,30~50 m的
突出点皆位于北翼2202联络巷顶板煤巷,距75_7 向斜轴部分别为30,40 m。故在向斜轴部及煤层产 状急剧变化地带采掘过程中,应做好瓦斯监测监控 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2构造煤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构造煤是指煤层中分布的软弱分层,是煤层在
020
性断层易于释放瓦斯,引起断层附近煤层瓦斯含量 降低,如六矿北四采区南部单元位于75.7向斜和 75.32向斜交会形成的盆地构造处,本应是有利于 瓦斯积聚的地质条件,但由于该区域张扭性的大中 型断层较发育,10 m以上的断层有7条,特别是盆 地构造底部发育有落差200多m的F。。断层组,该 断层组由走向斜交的张性正断层组成,使该地区形 成较好的瓦斯排放条件,区内瓦斯含量低,最大不超 过12 m3/t,一般在ll m3/t以下。然而在小断层周 围或大断层的尖灭端等往往形成瓦斯积聚现象。这 是由于小断层造成附近煤体严重破坏,煤层透气性 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断距小,延伸短,不易与地表连
m。
(3)突出点分布与煤层倾角有关。lO次突出发 生在煤层倾角剧烈变化的区域。 (4)突出点分布与煤岩体应力有关。突出点附 近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围岩活动强烈,在突出发 生前具有强烈的突出征兆,如工作面压力大、煤体变 酥变软、煤壁掉渣和频繁的煤炮声等。
鹤壁市矿产资源概况

鹤壁市矿产资源概况鹤壁市地处太行山隆起的东南侧,西部为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
西部太行山基岩分布区,广泛出露寒武系、奥陶系浅海—滨海相地层,赋存丰富的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白云岩、化工灰岩等矿产资源。
山前有零星的石炭系地层出露,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建造,还有被新生界覆盖的二叠系陆相含煤地层,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及耐火粘土、山西式铁矿等矿产资源。
另外还有煤层气、地热水(含CO2气)、石英砂岩、铸型砂、膨润土、紫色页岩、玄武岩、花岗石、矿泉水、木鱼石、钾长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分布。
(一)能源矿产1、煤(含煤层气)(1)煤层特征煤炭资源分布于西部山前地带。
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倾向东或南东,倾角一般20°左右,煤系地层总厚度200—300米。
煤层主要赋存在太原组底部和山西组下部,煤厚分别为0.7—3.2米、5—12米。
构造形态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局部伴有较平缓的褶皱,断层走向多为北东向,比较大的断层往往构成各井田或勘探区的自然边界。
①上石炭统太原组(C3t)煤层特征岩性由砂岩、泥岩、灰岩和煤层组成。
一般石灰岩6—9层,其中C3L2、C3L8两层灰岩最为稳定,是区域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
煤系地层厚度120—140米,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
一般含煤9—12层,但只有C3L2灰岩下面三层煤较稳定,分布广,—11煤厚度1.8—3.2米,—21煤厚度0.61—1.09米,—22煤厚度0.7—1.19米,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②下二叠统山西组(P1s)煤层特征岩性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为一套内陆湖沼相的含煤建造。
煤系地层厚度79—155米,含煤1—2层,其中二1煤是本区最有工业价值的煤层。
二1煤距—22煤130米左右,煤层稳定,厚度大,一般5—8米,最厚可达12.26米。
沿走向的变化是南部较北部厚,沿倾向的变化是东部较西部厚。
靠下部含有较稳定的夹石一层,厚度 0.5米左右。
矿井突水危险区、突水危险区、非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

鹤煤六矿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鹤煤六矿地测科二O一六年六月鹤煤六矿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根据《河南能源…2016‟176号-关于印发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水害防治方面第四条要求,对受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划分“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
一、编制目的与编写依据目的:通过计算分析O2m含水层、C3t L2含水层的突水系数,划分“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矿井安全开采。
依据: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矿井防治水管理办法》等规定、文件。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概况鹤煤六矿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平均煤厚7.8m,现阶段矿井回采范围为-300m~-450m地区,开拓范围-450m~-600m地区,随着矿井采掘水平延伸,地压逐渐增大,构造较复杂,矿井由南至北排列有多条大中型断层和褶曲,分别为6F15、6F7、6F12、6F13断层和张庄向斜、682-11背斜、71-14-82-4向斜、44-3向斜等构造。
二1煤下奥陶系(O2)灰岩含水层、C3L2灰岩含水层为矿井主要底板承压威胁含水层,奥灰水水位海拔标高为+118m,年升降幅度0.5 m~2m,奥灰顶界面上距二1煤层底板143m,矿井现采掘活动在海拔标高-300~-600m之间,二1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41.5kg/cm2~71.9kg/cm2;二灰水水位海拔标高为+101m,年升降幅度2m~5m,二灰含水层顶界面上距二1煤层底板110m,二1煤层底板承受二灰水压40.1kg/cm2~70.1kg/cm2。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分类标准,矿井充水类型为以底板岩溶含水层进水为主,顶底板间接进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三、矿井充水水源及承压含水层根据以往矿区勘探资料结合矿井开采资料,按岩性特征、水力性质、富水空间及对可采煤层的影响等因素,矿井范围内可划分为5个含水层,分别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石灰岩(O2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和太原组下段石灰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和新生界砾岩含水层。
鹤煤六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分析

鹤煤六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鹤煤六矿含水层、隔水层及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等水文充水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太原组上段石灰岩岩溶裂限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矿井及周边老空水的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矿井年涌水量为中等类型。
根据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确定了鹤煤六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为进一步进行矿井水害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含水层;充水条件;水文地质类型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鹤煤六矿矿井南起张庄向斜轴部,北、西大体上止于F40断层和二1煤层露头线,东止于二1煤层-800底板等高线。
2含水层根据矿区勘探资料结合矿井开采资料,按岩性特征、水力性质、富水空间及对可采煤层的影响等因素,矿井范围内可划分为5个含水层,分别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石灰岩、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和太原组下段石灰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和新生界砾岩含水层。
①第四系及新近系洪积、冲积孔隙裂隙含水组:由砂、砾石(层)及新近系砾岩组成,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较好。
本含水组距二1煤顶板含水层300余米,厚度较大,对二1煤开采无直接影响。
②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二1煤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和二1煤底板(S)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两段组成。
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含裂隙承压水,,易被疏干,属二1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③太原组上段石灰岩含水层(C2t上):由L7~9三层石灰岩组成,含水层厚0.89~9.76m。
含水层厚度小,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以静储量为主,属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④太原组下段(C2t下)石灰岩含水层:由L1~4共4层灰岩组成,含水层厚5~16.57m。
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中等,富水性中等,含岩溶裂隙承压水,是二1煤底板充水的间接含水层。
⑤奥陶系中统(02m)石灰岩含水层:02m石灰岩含水层于矿区西部山区广泛出露,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充足,富水性中等,通过断层直接或间接补给L2、L8灰岩含水层和二1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对矿井构成严重的威胁,是二1煤底板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鹤壁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鹤壁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文章通过分析鹤壁市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介绍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并对矿山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标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环境变化趋势1区域概况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地理坐标东径113°59′--114°45′,北纬35°26′--36°02′。
北与安阳市郊区、安阳县为邻,西和林州市、辉县市搭界,东与内黄县、滑县毗连,南和卫辉县、延津县接壤。
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69公里,总面积2182km2。
鹤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4.2mm,年最大降雨量1392.8 mm(1963年),最小降雨量266.6 mm。
年平均气温13.1℃—15.5℃,多年平均无霜期220天。
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交接过渡地带。
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地貌类型组成,其中低山区位于本市西部太行山东麓,为侵蚀、剥蚀低山区,最高海拔950m(纣王殿),一般相对高差150—400m。
丘陵岗地主要分布京广铁路以西,地面高程一般在100m—300m之间,相对高差70m—80m。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鹤壁市境内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全市已发现矿种有33多种,其中查明的资源有11种,产地34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22处。
煤、水泥用灰岩、化工灰岩、水泥用石英砂岩、花岗石、白云岩等勘查程度较高,查明的资源储量较大,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属鹤壁市的优势矿产。
市内短缺的劣势矿产有:磷矿、硫铁矿、富铁矿等。
全市拥有各类开采矿山193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5个,中型矿山企业40个,小型矿山企业148个。
矿业开采总产值为28.3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总值(164.23亿元)的17.24%,其中煤矿开采总产值为22.07亿元,占整个矿业开采总产值的77.96%。
年产量20万吨煤矿采矿设计

年产量20万吨煤矿采矿设计摘要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发展势头一直很好,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了煤矿的建设和生产中。
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的前提下对河南集团鹤壁六矿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后,经过认真而详细的分析,计算后撰写的。
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11.4万平方千米,年产量120万吨。
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平均倾斜角度为20°,平均煤厚7.5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中部有断层发育,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
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主要对矿井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进行了初步设计,该矿井设计采用立井两水平的开拓方式,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
矿井采用对角式通风,井底车场为刀把式环行车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设备选型计算。
设计时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
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立井采区式走向长壁放顶煤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al industry has gooddevelopment momentum, then more and more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into the mine's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This design is the premise of this group of Henan Hebi Coal Mine six field visits and internship after careful and detailed analysis, written by calculation.The design of the mine covers an area of 114,000 sq km, annual output of 1,200,000 tons. Occurrence within the coal mine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average tilt angle of coal seam 20 °, the average coal thickness 7.5m, the overall relatively simp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mine development of the scope of central fault, mine gas and relatively low carbon dioxide, water, not Chung . Geological da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main ways to develop the mine, mining methods and methods to prepare a preliminary design, design of the mine shaft to open up the way the two-level, integrated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ining technology, to longwall mining method, using All cross-charged goaf treatment. Mine the use of diagonal ventilation, shaft ring road for Dao field, mine and transport, mine hoist, mine drainage and mine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other produ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calculation.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the use of advanced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mine safety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entire mine. All mine mechanization,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high produ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have been achieved from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mine, to achieve a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a mine shaft so as to achiev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Key word: The vertical shaft picks the area type to move towards the long wall Puts goes against the coal.本次毕业设计是据在河南煤化集团鹤壁六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收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以后,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
六矿瓦斯地质变化规律及瓦斯地质图绘制技术应用

六矿瓦斯地质变化规律及瓦斯地质图绘制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1-07-08T16:02:15.69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8期作者:赵梦侠[导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高突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纲要》,赵梦侠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煤矿河南省鹤壁市 458000一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高突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纲要》,切实抓好瓦斯治理一号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着力构建各项工作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瓦斯治理工作稳定发展更上台阶,六矿地测科在做好瓦斯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完善瓦斯基础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区域治理、掘进、回采”每个环节的资料收集归档,编制了矿井、采区、工作面瓦斯地质图,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六矿特色的瓦斯综合治理科学体系和长效机制。
2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2.1 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断裂运动伴随着构造运动而发生,断裂的类型对瓦斯保存有重要影响。
断层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主要取决于下列条件:(1)断层的性质和力学性质。
一般张性正断层属开放型,而压性或压扭性逆断层封闭条件好。
(2)断层与地面或冲积层的连通情况。
规模大且与地表相通或松散冲积层相连的断层一般为开放型。
(3)断层将煤层断开后,煤层与断层另一盘接触的岩性。
若透气性好则利于瓦斯排放。
(4)断层带的特性。
如断层的充填情况、紧闭程度,裂隙发育情况不同,开放、封闭性也有差别。
此外,断层的空间方位对瓦斯的保存、逸散也有影响。
一般走向断层阻隔了瓦斯沿煤层倾斜方向的逸散,而倾向和斜交断层则把煤层切割成互不联系的块体。
不同类型的断层,形成了不同的块段的构造边界条件,对瓦斯的保存,排放有不同的影响。
六矿是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最为严重的矿井。
突出现象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六矿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构造为轴向近EW、向E倾伏的一系列宽缓背斜、向斜与煤矿中部近SN、NE向的小型背向斜相复合和NE、NNE向的正断层,在褶曲相交部位形成构造盆地或鞍状构造。
鹤壁矿区地质概况

鹤壁矿区地质概况鹤壁矿区地质概况一、地理、交通位置鹤壁矿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东径113°59′23〃—114°45′12〃,北纬35°26′00〃—36°02′54〃。
东与安阳市的内黄、滑县连接,南与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毗邻,西邻安阳市的林州市,北接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
现辖三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两县(浚县、淇县),全市14面积2182平方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从境内中部穿过,交通非常方便。
二、地形地貌鹤壁矿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表被第四及第三系地层所覆盖,井田南部及东部分布着起伏较小的低缓丘陵。
丘顶多为第三系粘土或砾岩组成,在丘岗之间发育了冲沟坳地和平坦谷地。
此外,在井田北部铁路两侧分布有连片的芦苇沼泽地。
三、地层鹤壁为华北地层区,京广铁路以西为基岩分布区,广泛分布寒武系、奥陶系、第三系等地层,太古界、震旦系、石炭系、第四系分布较少。
京广铁路以东大面积第四系分布,寒武系、第三系零星出露。
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华北坳陷之西部和太行山隆起的东南边缘,其特征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
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元古代有一些伟晶岩、细晶岩、辉绿岩、角闪闪长岩、角闪钠长岩,燕山期为中性侵入岩,喜山期为基性、超基性喷出岩和侵入岩。
现将被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马家沟组灰岩为含煤建造沉积之基底。
井田内无出露,西山出露良好,研究较细。
其岩性可分七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为贾旺页岩,第二、第四、第六段为角砾状灰岩,第三、第五、第七段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之纯质石灰岩,含角石及松旋螺等化石,全厚450米左右。
(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群(C2)底部为浅灰紫色鲕状豆状铝质泥岩;下部为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夹透镜状灰岩;中部为灰色细—巨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上部为深灰及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铝质,具鲕状结构,产植物化石碎片,偶夹薄煤。
鹤壁矿区奥灰水综合防治方案

鹤壁矿区综合防治水方案一、矿区概况鹤壁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起带之南端,西依太行山区,东为华北沉降带,北邻峰峰矿区,南邻焦作矿区。
煤田近南北向展布,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
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向东倾斜,宏观上为一单斜构造。
煤层倾角一般为20°左右,局部可达50°。
矿区沟岭纵横,易于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形成丰富的岩溶地下水。
1、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并发育有若干倾伏向斜构造,略具规模的倾伏向斜成为井田的主体构造,但多被断层切割使其形态失去了完整性。
落差较大的断层往往成为井田的自然边界。
矿区内较具规模的褶曲有张庄向斜、五矿向斜等。
张庄向斜轴向NE70°左右,向北东方向倾伏,位于六矿、八矿的井田分界处;五矿向斜轴向NE50°左右,向北东方向倾伏,位于五矿井田中部。
矿区内的断裂绝大部分为压扭性正断层,走向一般为北东或北北东向,较具规模的断层有F308(青羊口断层)、F40、F3、F100、F153、F159断层等。
其中,F308和F159断层构成鹤壁矿区的南、北边界;F40断层为五矿、六矿的分界线;F3和F100断层之间构成贾家地堑,位于二矿、三矿之间;F153断层为九矿的北部边界。
2、地层鹤壁煤田为隐伏煤田,含煤地层多被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煤田西部的太行山区为大片的奥陶系灰岩出露区。
区域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3、煤层鹤壁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
山西组仅有一层可采煤层,统称二1煤。
太原组共含煤8层,统称一煤组,其中位于太原组底部的一11煤发育较好,大部分达到可采厚度,一12煤和一2煤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
2二1煤位于二叠系山西组下部,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且稳定,属结构简单的稳定型厚煤层。
煤厚0.90~17.50 m,一般为7.5 m,可采性指数Km=1,煤层厚度变异系数r为20%左右,一般含较稳定夹石一层,夹石岩性为泥岩,厚度0.05~0.70 m,平均厚度0.30 m。
矿井综合防治水措施

矿井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1.编制的目的与意义鹤煤六矿为生产矿井,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我矿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上级有关防治水文件的精神,做到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不生产,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不生产,水患不解除不生产。
为有效指导我矿的防治水工作,避免突水引起的重大灾难事故,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鹤壁六矿井田范围南起张庄向斜轴部,北、西大体上止于F40断层和二1煤层露头线,东止于二1煤层-800m底板等高线,矿区呈NNE-SSW向展布,长约9.5km,宽约2.7km,面积18.5535km2。
根据以往勘探资料(岩性、结构、富水性、赋存特征等)及二1煤层开采以来的生产实践,将矿井范围内含水层划分成五个,分别为第三、四系含水层、二1煤顶板S10砂岩含水层、C3L8灰岩含水层(上距二1煤35m)、C3L2灰岩含水层(上距二1煤84~135m)及奥陶统灰岩含水层(上距二1煤102~183m),其中C3L8灰岩含水层为矿井主要直接充水水源,C3L2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统灰岩含水层为矿井主要威胁水源。
第三系底部粘土岩隔水层,分布广,厚度均匀,能有效阻隔第三系砾岩中裂隙水和第四系砂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向下渗透;C3L8灰岩含水层与二1煤层一般间距20~35m,由砂岩和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砂岩含水性差,砂质泥岩和泥岩隔水性良好,正常情况下,可以起到隔水作用;C3t中段砂泥岩互层,隔水性良好,正常情况下,可以起到阻隔太灰上、下段两水层的水力联系作用;C2b铝土质泥岩厚度一般10m以上,泥质成分高,隔水性良好,正常情况下能有效阻隔O2f灰岩水向矿井充水。
根据近两年矿井涌水量观测,矿井最大涌水量为273.7m3/h,正常涌水量为243.1m3/h。
其中一水平正常涌水量54.7m3/h,最大涌水量54.7m3/h,二水平正常涌水量188.4m3/h,最大涌水量219.0m3/h。
最大突水点为1985年11月20日建设矿淹井后六矿南三上山口透水430m3/h,突水量<600 m3/h;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 在0.01~0.3L/m.s,周边存有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晰,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分类标准,经公司专家评审六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即以底板岩溶水含水层、局部老空水进水为主,顶底板间接进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鹤壁六矿基本资料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的位置、交通、范围1 位置本采区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东侧1.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汤阴站18公里,南与八矿相毗邻,西北与五矿相连,北与三矿相连,东部(深至)二1煤层-800米底板等高线,地理位置东经114°10′38″-114°13′34″。
2 范围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410000012068号采矿许可证,六矿范围由56个界拐点指标确定,矿区走向长6.5km,面积18.5535k㎡。
3交通本矿区铁路支线鹤汤铁路站与京广铁路线接轨,公路东到汤阴,南到鹤壁新区,与107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与气候条件1 地形本区为丘陵地貌,地势北西高,东南底。
2气候本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15.3℃(1963年),最底13.1℃(1964年),一般14.5℃。
气温计值最高42.3℃(1967年6月4日),最底-15.5℃(1961年1月15日。
据鹤壁市气象局1988年到1999年气象资料,年降水量371.88-825.71㎜,平均635.26㎜,年蒸发量1637.4-2016.6㎜,平均1811.2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3﹪。
据历年统计资料,8月至来年2月多为北风,最大风速23m/s,三月到七月多为南风,最大风速14 m/s。
三媒质牌号及用途其媒质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优点,主要为贫煤,褐煤,主要用于冶金,发电等行业。
四井田边界,尺寸及开采面积本矿区井田范围是:南以F15断层,北以F14断层为边界,浅部到二1煤层露头,深部到二1煤层地板等分线标高-280米,走向6.1公里,倾斜长101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
五煤田生成期,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情况本矿区煤田生成于石炭二叠纪,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盒子组和上统上盒子组,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地层总厚805.29米,含煤22层——总厚10.71米含煤系数1.33﹪,可采煤层8.13米,可采含煤系数1.1﹪可采煤层:本区可采煤层主要为山西组二1煤层,其次为太原组一1煤层,其特征见表: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二叠纪下统山西组的下部,层位稳定,其地板为黑色泥岩或砂制泥岩,老顶为灰色细中粒砂岩,为本区良好的标志层,煤层地板为泥岩或砂岩,老底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矿井突水危险区、突水危险区、非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要点

鹤煤六矿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鹤煤六矿地测科二O一六年六月鹤煤六矿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划分报告根据《河南能源〔2016〕176号-关于印发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水害防治方面第四条要求,对受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划分“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
一、编制目的与编写依据目的:通过计算分析O2m含水层、C3t L2含水层的突水系数,划分“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突水危险区”,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矿井安全开采。
依据: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监督管理总局(第28号))、《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矿井防治水管理办法》等规定、文件。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概况鹤煤六矿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平均煤厚7.8m,现阶段矿井回采范围为-300m~-450m地区,开拓范围-450m~-600m地区,随着矿井采掘水平延伸,地压逐渐增大,构造较复杂,矿井由南至北排列有多条大中型断层和褶曲,分别为6F15、6F7、6F12、6F13断层和张庄向斜、682-11背斜、71-14-82-4向斜、44-3向斜等构造。
二1煤下奥陶系(O2)灰岩含水层、C3L2灰岩含水层为矿井主要底板承压威胁含水层,奥灰水水位海拔标高为+118m,年升降幅度0.5 m~2m,奥灰顶界面上距二1煤层底板143m,矿井现采掘活动在海拔标高-300~-600m之间,二1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41.5kg/cm2~71.9kg/cm2;二灰水水位海拔标高为+101m,年升降幅度2m~5m,二灰含水层顶界面上距二1煤层底板110m,二1煤层底板承受二灰水压40.1kg/cm2~70.1kg/cm2。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分类标准,矿井充水类型为以底板岩溶含水层进水为主,顶底板间接进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三、矿井充水水源及承压含水层根据以往矿区勘探资料结合矿井开采资料,按岩性特征、水力性质、富水空间及对可采煤层的影响等因素,矿井范围内可划分为5个含水层,分别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石灰岩(O2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和太原组下段石灰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和新生界砾岩含水层。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老空积水探放技术

1 矿 井 及 工 作 面 概 况
鹤煤 六矿 位 于鹤 壁 煤 田 东 部 , 起 张 庄 向 斜 , 南
21 8 4煤 柱工 作 面位 于 2 1 8 4采 空 区 的上 阶段 , 该工作 面 于 2 0 0 9年 3月开 始施工 掘进 , 柱运 输巷 煤 紧邻 2 l 8 4采 空区 , 该 回风巷开 口向里 10m至切 在 5
眼段 , 巷道 下帮 出现涌水 现象 , 主要 表现为 下帮滴渗
水 、 角处小 股状 冒水 。经 钻 探及 水 质 化验 分 析验 墙 证 , 涌水水 源为 2 1 该 8 4采 空 区积 水 。运输 巷始 出水 位置巷 底 标 高为 一 2 由此 推 出 2 1 3 5 m, 8 4采空 区积 水上界 限为 一 2 3 5m等高 线 , 而原 2 1 8 4运输 巷 最低 底板标 高为 一3 4 m, 6 由此 得 出采预 测 的 单 孔 水 压 、 量 都 较 大 极 为 不 吻 合 。 水
施 工地 点位 于 2 l 空 区南 部 ( 8 4采 偏切 眼帮 ) 下 的 正
回风巷 , 由上 至下 每隔 1 施 工 1 钻 孔 , 5m 个 共施 工 9个 钻孔 , 部穿 透采 空区 , 而 以上 钻 孔 皆未 出现 全 然
收 稿 日期 : 0 0— 3— 6 2 1 0 0
作 者 简 介 :王永 法 (9 3 ) 男 , 南 封 丘 人 , 程 师 ,9 8年 毕 业 17 一 , 河 工 19
中 图分 类 号 :D 4 . T 75 2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3— 5 6 2 1 )5— 04— 3 10 0 0 (0 0 0 0 6 0
鹤壁中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区域水文概况
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鹤壁 矿 区地形 西高 东低 , 大 致可 分 成 3个 带 , 井 2 . 1 含水 层 的描述 田西部 属 太行 山 东 部 支 脉 , 海拔高度为 + 5 5 0 I n , 纵
形, 西 连 山脉 , 东接平原 , 为过渡地带 , 海 拔 +1 8 7一 井 田内稳 定 的含水 层 有 8个 ( 见表 1 ) 。在 这 8 内的部分 沟谷 顶部及 斜 坡上 出露 , 受 水 面积 小 , 含水
关键 词 : 含 水层 ; 水 文地 质条 件 ; 水 文地 质类型; 断层导水性
中图分类号 : T D 7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2 7 9 8 ( 2 0 1 3 ) 1 0 — 0 0 0 3 — 0 3
Re s e a r c h a n d An a l y s i s o n Hy d r o g e o l o g y Ty p e Di v i s i o n s
o f Zho n g t a i Co a l Mi n e i n He b i
NI NG Ch a o, P ENG Er - l e i
(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e o f H e n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a o z u o 4 5 4 0 0 0 , C h i n a )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

目录1.概述 (1)1.1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1)1.1.1位置 (1)1.1.2开采范围 (1)1.2采煤工作面与相临已采采区的关系 (1)1.3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 (2)2.地质概况 (3)2.1煤层赋存情况 (3)2.2围岩的性质及对采煤的影响 (3)2.3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4)2.3.1区域构造: (4)2.3.2井田构造: (4)2.3.3水文地质: (6)2.4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 (8)2.4.1瓦斯地质 (8)2.4.2煤尘爆炸性: (9)2.4.3煤层自燃倾向性: (9)3回采工作面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10)3.1可采储量计算: (10)3.2可采期计算: (10)4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11)4.1巷道布置 (11)4.2生产系统 (11)4.2.1运输系统 (11)4.2.2排水系统 (12)4.2.3供电系统 (12)4.2.4通风防尘系统 (12)5采煤工艺 (14)5.1破煤 (14)5.1.1落煤: (14)5.1.2截割方式: (14)5.1.3进刀方式: (14)5.2装煤 (15)5.3运煤 (15)5.4回采工作面支护 (16)5.5采空区的处理 (18)6生产技术管理 (19)6.1循环方式 (19)6.2作业方式 (19)6.3工序安排 (19)6.4劳动组织 (19)6.5循环图表 (20)6.6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6.7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 (21)7.安全技术措施 (24)8.结论 (25)参考文献 (26)摘要1813工作面为鹤壁六矿1水平8采区13工作面。
工作面走向长550米,工作面斜长150米。
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回采工作面甲烷涌出量为8m3/min,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为:960m3/min。
回采工作面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支护方式为及时支护。
本工作面采用的作业形式为:四六制作业,三班生产,一班检修。
鹤煤公司六矿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

1 5 93 5万 t累计 动用储 量 534万 t累计 采 出资 源 , 1 , 储 量 34 4万 t保有 资源储 量 1 4 万 t其 中可 采 9 , 40 1 ,
储 量 76 8万 t 3 。
下 ;0 2 0 m 裂 隙 和溶 洞 不 发 育 , 鹤 壁 煤 田施 10~ 0 据
3 奥 灰 水 含 水 层 水 文地 质 情 况
3 1 充 水 水 源 .
矿井 充水 水源 主要 为奥 灰水 ( , 含水 层 位 O )该 于 二 层 下 12~13I, 区西 部 山 区广泛 出露 , 煤 0 8 I矿 Y 补 给条 件好 。根据 区域 水文 地质 资 料 , ,含水 层 厚 O 度 约 4 0I, 0 I岩溶发 育 大致 规 律 是 : T 0~3 受 上 部 0m 铝 土泥岩 的填 平补 齐 作 用 , 溶 不发 育 ;0~10 m 岩 3 0 以裂隙 为主 , 少 量 溶 洞 , 内充填 有 铝 土 质 泥岩 , 有 洞 裂 隙率在 1 左右 , % 钻孔 单位 涌水 量在 1L ( ・ 以 / Sm)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2 TD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3—0 0 2 1 ) 6—0 0 10 5 6( 0 1 O 1 2—0 3
1 矿 井 概 况
六 矿 为 鹤 煤公 司主 力矿 井 之 一 , 于 鹤壁 矿 区 位 中南部 , 与八 矿相 接 、 北 与五矿 、 矿相邻 , 南 西 三 南起 张庄 向斜 , 、 至 F 北 西 正断 层 及 二 煤 露 头 , 止 煤 东
由南 至 北 排 列 有 多 条 大 中 型 断 层 和 褶 曲 , 别 为 分
6 6 6 6 断 层 和 张 庄 向 斜 、8 -1背 斜 、 F F 、F F 6 21 7 . —24向斜 、43向斜 等 构 造 , 11 8 - 4 4. 二 煤 下 奥 陶 系 中统 ( , 含 水层 为矿井 主要 底 板 承 压威 胁 含 水层 。 O) 该矿 井 自投 产后 , 至 2 0 截 0 9年 底 共 查 明 资 源储 量
鹤壁四矿地质第四章 矿井水文地质

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鹤壁矿区地形西高东低,大致可分成三个带,井田西部属太行山东部支脉,海拔高度为+550m,纵贯南北为矿区各水系的主分水岭;井田区为丘岭地形,西连山脉,东接平原,为过渡地带,海拔+187~287m;再向东20km 外为豫北平原。
井田靠近太行山东麓主分水岭,为河谷起源地,河流均系侵蚀而成,流向东或东南,与地形的倾斜方向相吻合,河流向东均注入卫河水系。
流经本井田的河流有羑河(鹤壁河),洪水水位标高一般为+199.7~+200m,最高水位为+201~+201.8m,干旱季节流量最小,一般为0.001m3/s,多雨季节流量最大,为35.88 m3/s,正常情况下,矿井排入河流中的水量为0.023 m3/s。
荒河洪水水位标高一般为+201.3~+216.3m,最高水位为+202.3~+217.3m,干旱季节一般流量为0.0001m3/s,多雨季节最大流量为19.9 m3/s,矿井排入该河流中的水量一般为0.05 m3/s。
这些河流不管其流量大小,一般均为间歇性河流,雨季期间,水往上涨,干旱季节,均呈干河沟或滞水坑。
井田内尚有季节性小泉、小溪和小型水库。
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一.含水层井田内较稳定的含水层有8个(见表6)。
在这8个含水层中,第三系砾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仅在矿区内的部分沟谷顶部及斜坡上出露,受水面积小,含水量一般不大。
石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缺乏补给来源,裂隙不甚发育,含水量不大。
较重要的有第Ⅰ含水表6 四矿井田含水层情况表层(O2),第Ⅱ含水层(C3L2),第Ⅳ含水层(C3L8),第Ⅴ含水层(S9)和第Ⅵ含水层(S10),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O2)本含水层由深灰~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所组成,层厚400m左右,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溶裂隙发育。
矿区西部广泛出露地表组成低山地形,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地下径流的聚集,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井的位置、交通、范围1 位置本采区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东侧1.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汤阴站18公里,南与八矿相毗邻,西北与五矿相连,北与三矿相连,东部(深至)二1煤层-800米底板等高线,地理位置东经114°10′38″-114°13′34″。
2 范围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4号采矿许可证,六矿范围由56个界拐点指标确定,矿区走向长6.5km,面积18.5535k㎡。
3交通本矿区铁路支线鹤汤铁路站与京广铁路线接轨,公路东到汤阴,南到鹤壁新区,与107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与气候条件1 地形本区为丘陵地貌,地势北西高,东南底。
2气候本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15.3℃(1963年),最底13.1℃(1964年),一般14.5℃。
气温计值最高42.3℃(1967年6月4日),最底-15.5℃(1961年1月15日。
据鹤壁市气象局1988年到1999年气象资料,年降水量371.88-825.71㎜,平均635.26㎜,年蒸发量1637.4-2016.6㎜,平均1811.2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43﹪。
据历年统计资料,8月至来年2月多为北风,最大风速23m/s,三月到七月多为南风,最大风速14 m/s。
三媒质牌号及用途其媒质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等优点,主要为贫煤,褐煤,主要用于冶金,发电等行业。
四井田边界,尺寸及开采面积本矿区井田范围是:南以F15断层,北以F14断层为边界,浅部到二1煤层露头,深部到二1煤层地板等分线标高-280米,走向6.1公里,倾斜长101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
五煤田生成期,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情况本矿区煤田生成于石炭二叠纪,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盒子组和上统上盒子组,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地层总厚805.29米,含煤22层——总厚10.71米含煤系数1.33﹪,可采煤层8.13米,可采含煤系数1.1﹪可采煤层:本区可采煤层主要为山西组二1煤层,其次为太原组一1煤层,其特征见表: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二叠纪下统山西组的下部,层位稳定,其地板为黑色泥岩或砂制泥岩,老顶为灰色细中粒砂岩,为本区良好的标志层,煤层地板为泥岩或砂岩,老底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一1煤层:一1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层位稳定。
其顶板为太阴组下部L石灰岩,底板为中石炭统本溪组铝质砂岩。
六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区内地势西高东低,为丘陵地貌,地表被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黏土及砾石层覆盖。
流经井田的河流有陈家湾河和寺湾河,发源于距井田3-4KM的西部山区,流向由西向东,注入卫河的支流汤河,两河流均属于季节性河流,旱季河床干枯,雨季陈家湾河最大洪流量为702.4M³/S,洪水位标高+134.3M。
寺湾河最大洪流量为322.5M³/S。
洪水位标高+137.6M。
井田内河床基地为50-80M第三纪黏土,阻水性能极佳,使的地表水与基岩地下水不发生水利联系,对河床开发无影响。
含水层:根据以往勘探资料(岩性,结构,富水性,赋存性等特征)及开采二1煤层以来的生产实践,将矿井范围内划分为五个,分述如下;(1)中奥陶统灰岩含水层:位于二1煤层下102.39~183.80M,矿区西部山区广泛出露,补给条件好。
该层厚度大,补给水充足,水头高,是二煤层底板威胁最大的间接充水水源。
(2)太原组下段L1灰岩含水层:位于二煤层下83.9~135.32M,厚度一般为5~8.5M,是二煤层地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该层厚度小,补给条件一般,岩熔裂隙发育中等,富水性中等,含岩熔裂隙承压水。
(3)太原组上段L8灰岩含水层:位于二煤层下,一般间距20~35M,属于二煤层直接含水层。
由于厚度小,补给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
本区揭露该层的钻孔,无一孔发生漏水,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差,含岩熔裂隙承压水。
(4)二1煤层上60M砂岩含水层:该层由二煤层上60米范围内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其中以S8为主。
厚度1.5~28.6米,一般厚度8.4米。
是二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
起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很弱,一般与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采掘揭露时均为滴水或淋水,并且自行干枯,因此对开采无影响。
(5)第三,四系含水层:包括第三系砾岩中裂隙水和第四系砾卵石岩中的空隙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量丰富,动态随季节变化。
隔水层:第三,四系低部黏土岩隔水层,分布广,厚度均匀,可以有效阻隔第三系砾岩中和第四系沙砾岩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向下渗透。
2 生产矿井充水情况分析涌水量与大气降水的关系:从30多年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看,矿井涌水量值具有年变幅不大,极值出现随机性强的特点,矿井涌水量最大值出现次数基本也是随机分布,即涌水量峰,谷值不随大气降水峰,枯水期出现或滞厚出现。
从涌水构成上看,地表水,浅水层占比例〈5﹪,不是影响涌水量的主要因素,可以认为,矿区地下水以静水储量为主,大气降水对本矿区的主要影响不大。
矿井突水频数分析:矿井突水点统计表由表可见突水情况底板灰岩水最多,其次是顶板水,但水量不大,对矿井影响不大。
突水事故和次数少为奥陶纪水和断层水,但突水量大,对矿井破坏性最大。
由此看来,顶地板突水次数最多,但目前不是危害性最大的因素,对矿井构成威胁的是奥陶纪水,和在断层或破坏带影响下沟通强含水层对矿井的威胁。
从突水点的构造的关系来看,突水点与构造有关的占60﹪,断层水占1﹪;反映了矿山的防范意识,和断层控制程度较高。
断层影响带如裂隙带,次级裂隙带一般不太因引人注意,易发生突水,对矿山造成危害,在以后开采时因特别注意。
3矿井瓦斯1)矿井瓦斯状况:本矿从1969年,绝对瓦斯涌出量16.3--45.95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4.64—29.43 M³/T,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1978到2000年,绝对瓦斯涌出量19.63-40.82M³/MIN。
2)瓦斯赋存和用处规律:煤层瓦斯上赋存与煤层之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
它的生成,运移,逸散或富集,其在生产中的释放形式都将受到所处地质条件的控制。
通过对地勘钻孔瓦斯煤样及矿井瓦斯涌出治疗的综合分析,本矿井赋存规律大体可归纳如下:〈1〉矿井瓦斯涌出量和煤层瓦斯含量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2〉分层开采时不同分层瓦斯涌出量变化较大。
〈3〉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影响最为明显。
由于本矿煤化程度较高,煤层厚且相对稳定,煤层顶底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透气性差,为煤储层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
经测定,二煤层瓦斯放散指数为16—22,煤的坚固系数较地为0.30—0.47,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指标K值56—36,大于临界值15。
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综上所述,该矿取煤层具有储起条件好,瓦斯含量高逸散条件差,构造发育,煤的坚固系数低,突出危险性指标高等特点,特别是在向斜轴部及其附近,断层尖灭处等地带采煤时,应加强瓦斯涌出检测,通风和防突工作,以防患与未然。
七储量,服务年限,生产能力经过重新计算,截止2000年底,该矿区二1煤层保有储量158224.4万吨,可采储量9097.8万吨,各类永久煤柱储量2133.5万吨,尚能利用储量920.1万吨。
(一):矿井剩余服务年限1 可采储量根据《矿井生产储量管理规程》(试行)中可采储量计算公式Q采=Q1(1-n)k=12768.8×(1-0.05)×0.75=9097.8万吨式中,Q采—可采储量Q1--工业储量n--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k--设计区回采率2 矿井生产能力概况1967年我矿进行水采改扩建,1968年5月开始水采生产,1980年初水采下马,仅三,四层边角地段采用水采做为配采。
水采改旱采后,有三个高档普采队,一个炮采队,现改为一个高档普采队,三个炮采队,一次性采取全高。
我矿生产共分四个水平,即-150水平,-183水平,-217水平,-250水平;-150水平已经回采完,-183水平正在生产,-217水平为延伸水平,-250为深部水平。
到2006年11月底,我矿共用储量5150.4万吨,累计采出量3166.8万吨,累计损失量1983.6万吨,保有储量14038.0万吨,可采储量8449.4万吨。
2006年度我矿共动用储量163.3万吨,采出量106.4万吨,损失量56.9万吨,(其中:落煤损失8.1万吨,采区块段摊消18.8万吨,矿井永久煤住摊消30.0万吨),采区回采79.8﹪,矿井回采率62.5﹪。
主要开采工作面有:2109工作面,3101工作面,2803工作面,2808工作面,2814工作面,2003工作面。
2007年度计划回采量115.0万吨,掘进产量按5.0万吨,实际年产量120.0万吨,回采率按80﹪计算,动用储量在150万吨,主要开采工作面:2808工作面计划产量28.1万吨,2143工作面计划产量4.9万吨,2605工作面计划产量10.8万吨,2803工作面计划产量11.5万吨,2122工作面计划产量5.7万吨,2003工作面计划产量15.4万吨,2112工作面计划产量10.6万吨,2116工作面计划产量14.8万吨,2121工作面计划产量13.2万吨。
八矿井工作制度本矿区的矿井工作制度采用“四六制”“四六制”指的工作面的工作制度,包括“三采一准”,即三个班采煤,一个班准备。
九井田开拓方式本矿1987年由武汉煤矿设计院提出设计,1958年7月,由鹤壁矿务局建井开工建设,1964年3月正式投产,为立井开拓,通风系统采用机械混合抽出式,主副井进风,中央边界及南小庄风井回风,按倾斜分层,采用走向长壁金属网假顶,全部陷落的采煤方法。
1967年进行水采改造扩建,1988年4月进行再次扩建,矿井现开采水平为而水平开采工作面(2107,2111)北翼五个生产工作面92801,2804,2810,2202A,2604)(-150M—300M),目前,南翼有两个生产工作面,下步将要开采三水平(-300M——450M)。
十井筒位置,数目,形式和用途井筒位置大约在矿井中央,分别为主井和副井,主井主要为提升煤炭,副井主要为提升人员,材料,矸石及进新鲜风流等用途。
采区地质情况一采区位置本采区位于鹤壁六矿一水平,开采二1煤层。
采区北连陈家湾,西连三矿,东接高家庄,南和鹤壁老区相连,西北部连接一片耕田,采区走向长2000M,倾斜长1500M,煤层的上标高-150M,下标高为-250M,对相邻采区无任何影响,地面无任何建筑物,无须对其留设保护煤柱,井底车场位于采区之东侧,阶段回风大巷位于采区上部边界,距二1煤层20M的岩层中,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下部边界距二1煤层25M岩巷中。
二地质构造本采区无明显的构造,有小断层,但不影响生产,可以不予考虑,无褶曲,陷落柱,火成岩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