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8-10章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
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5-7章
第五章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供热系统知识点一:城市供热分类1.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也称区域供热,是城市的某个或几个区域,利用集中供热热源向工业企业、民用建筑等供应热能的一种供热方式。
依据热媒不同,分为蒸汽供热系统和热水供热系统;依据用户不同,分为工业企业供热和民用供热系统;依据热源不同,分为热电厂供热系统和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
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2.分散供热分散供热是指小到一家一户,大不过三、四幢楼就有一个热源供热的供热方式。
一般以单台过路不小于10t/h 或供热面积不小于10 万平米为界区分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
当以燃烧煤等传统能源时,集中供热方式具有燃烧效率高,燃烧烟气便于集中除尘净化等优点,能够较大的取得节约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
知识点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供热管网、用户以及热转换设施组成。
1.热源是城市供热系统的起始点。
城市地区热源依据供热形式区分为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和分散热源。
目前,采用以蒸汽和热水作为热媒的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较为常见。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有热电厂、集中锅炉房、低温核能供热站、热泵、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和垃圾焚化厂;分散热源有专用锅炉、分户采暖炉等。
在实际建设中最广泛应用的热源形式基本上为集中锅炉房和热电厂。
2.供热管网城市供热管网又称为热网,是指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供热管网主要由热源至热力站(在三联供系统中是冷暖站)和热力站(制冷站)至用户之间的管道、管道附件(分段阀、补偿器、放气阀、排水阀等)和管道支座组成。
3.供热分区依据城市不同热源的供应范围,划分为多个供热分区,目前采用各供热分区联网的形式。
各供热分区应保证有两个以上的热源,主热源和调峰热源。
4.热转换设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用户较多,其对热媒的要求各不相同,各种用热设备的位置与距热源距离也各不相同,所以热源供给的热介质很难适应所有用户的要求。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82_真题-无答案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82(总分13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 )结构是常用的结构形式,其所有杆件受的力为拉力和压力。
A.单层刚架B.拱式结构C.简支梁结构D.屋架2.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上,应以( )类型车的爬坡能力来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
A.小汽车B.载重车C.机动车D.非机动车3. 奎恩和汤姆斯提出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即由核心到外围分为( )、郊区的( )和市郊外缘广阔的( )。
A.中心商务区;城市边缘区;农村地区B.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城市过渡带;腹地C.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城市边缘区;腹地D.中心商务区;城市边缘区;腹地4. 按联合国的规定,凡( )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5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B.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C.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7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D.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5%以上5. 城市居住社区的概念区别于城市居住区概念的最主要的地方是( )。
A.城市居住区基本表达的是一个空间实体居住地域概念;而城市居住社区更将这种地域看作是一种以居住行为为核心的内在社会网络及社会互动的空间表现B.人口数量C.地域范围D.地域组织方式6. ( )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它对欧洲建筑有较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与伦比。
A.混凝土B.摆脱承重墙C.拱顶体系D.券拱结构7. 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标志是( )。
A.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B.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采用工厂结构方式C.集中、先进的大工业生产D.构件生产工厂化、建筑设计标准化、工厂化管理8.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属于( )类型的塔。
A.单层塔B.金刚宝座塔C.楼阁式塔D.密檐塔9. 统计描述方法以1943年发表的( )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最负盛名。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八_真题-无答案(59)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八(总分132,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 建设项目的一般情况B.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C. 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D. 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2. 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某项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评估B.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人类一项活动未开始前对他将来在各个不同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C. 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原发性影响和次发性影响D. 政策、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3. 反映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指标的是( )。
A. 城市能源结构B. 能源的生产结构C. 能源的消费结构D. 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4. 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理论方法是( )。
A. 结构动能主义B. 冲突理论C. 交换理论D. 社会互动理论5. 下列选项与环境容量大小无关的是( )。
A. 环境空间的大小B. 各环境要素的特性和净化能力C.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D. 净化污染物所需的时间6. 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大部分,是从( )角度的分类。
A. 社会学B. 环境学C. 经济学D. 生物学7. 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
A. 地域B. 人口C. 地缘感D. 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8. “一些大城市成为专门生产、处理信息和知识的世界城市”。
这种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受( )的影响。
A. 经济因素B. 人口因素C. 社会因素D. 政治因素9.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物质流的是( )。
A. 人口流B. 自然流C. 交通流D. 货物流10. 将城市建筑物、广场、道路、河流等的空间配置类型作为理解城市地域的主要问题,这种观点属于哪个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流派?( )A. 景观学派B. 社会生态学派C. 结构主义学派D. 时间地理学派11. 城市社会学中,运用辩证法原理分析事物中对立统一关系对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 )。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交通考试答案(最新版).doc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交通考试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机动车停车设施出入口一般宜设置在( )。
A.交叉口 B.次干道上 C.公共交通停靠站 D.桥隧引道处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对停车视距来说,当计算行车速度为70km /h 时,其停车视距为( )m 。
A.160 B.115 C.95 D.75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在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于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来说,应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经验确定,其中双车道多用( )m 。
A.5~6 B.7~8 C.10~12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D.14~15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于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来说,其在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时,规范推荐1条自行车带的路段通行能力为()辆/h。
A.100~300B.300~500C.500~800D.800~1000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平原地区城市道路机动车最大纵坡宜控制在()以下。
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
A.2.5%;0.5%B.2.5%;0.6%C.5.0%;0.5%D.6.0%;0.6%本题答案:7、名词解释物流园区(distributionpark)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规划交通量超过()辆/h。
当量小汽车数的交叉口不宜采用环形交叉口。
A.2000B.2500C.2700D.3000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在车辆行车视距中,行车视距一般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注册城乡规划师相关知识第八篇
注册城乡规划师相关知识第八篇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八篇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本篇特点:1、本篇在历年考题中(de)考查重点在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2、本篇内容在考试中占多项选择题(de)比例较大,因此要格外注意积累、记忆多选题考点.3、本篇总体内容和知识点数量适中.历年分值:第一章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de)基本知识本章要点:1、了解生态学(de)主要研究内容2、了解生态系统(de)基本功能3、熟悉城市生态系统(de)构成要素与基本功能第一节生态学(de)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de)基本功能知识点一:了解生态学与生态系统(轮换考点)1、生态学研究(de)基本对象是两个方面(de)关系:其一为生物之间(de)关系,其二为生物与环境之间(de)关系.因此,生态学可以简洁地表述为: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de)相互关系(de)科学.2、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功能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脱离特定(de)生活环境,也称生境,生境指(de)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de)空间条件(de)总和.生物存在尽管有各种各样(de)条件,但归根到底不外乎是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组成生境(de)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系统(de)成分,不论是陆地还是水域,或大或小,都可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大部分;生物环境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其中非生物环境是地球生命(de)支持系统,而生物部分则是生态系统(de)功能基础.3、生物与生物之间(de)相互关系(1)种群种群(de)基本概念: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de)总和,也就是在特定(de)时间和一定(de)空间中生活和繁殖(de)同种个体所组成(de)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de)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de)基本组成单位和生态系统研究(de)基础.个体与种群(de)区别:1)个体生物(de)特征主要为: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等;而种群特征则表现为: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社群关系和数量变化等.2)生物个体(de)特性是每个个体皆具备(de),而种群(de)特性则是个体水平及层次上不具有、只有在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de)特征3)种群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反映了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de)特征.(2)群落1)基本概念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de)生物种群(de)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de)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de)部分.2)群落(de)一些特点(了解)3)群落(de)类型群落可简单地分为以下三大类: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也可分为:陆生生物群落与水域生物群落两种.4、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基本功能(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包括特定地段中(de)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de)统一体具体说: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de)循环、能量(de)流动和信息(de)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de)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生态系统(de)基本功能生态系统(de)基本功能是由生态系统(de)生命物质——生物群落来实现(de).1)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传递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与行为信息.5、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意义(1)生态系统服务(de)概念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de)所有惠益,包括四方面:供给服务,指由生态系统生产(de)或提供(de)服务;调节服务,指由生态系统过程(de)调节功能所得到(de)益惠;文化服务,指由生态系统获取(de)非物质益惠;支持服务,指生态系统为提供其他服务而必需(de)一种服务功能.(2)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性能(de)四条基本原则1)生态系统服务性能是客观(de)存在;2)系统服务性能与生态过程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系统(de)属性;3)自然作为进化(de)整体,是生产服务性功能(de)源泉;4)自然生态系统是多种性能(de)转换.6、生态系统(de)特征(了解)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de)构成要素与基本功能知识点一:了解城市生态系统(de)构成与功能(轮换考点)1、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城市生态系统(de)基本结构一般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一级子系统(亚系统).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复合体(de)矛盾运动.(2)城市生态系统(de)构成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两大部分组成(de)统一体.城市人类是由不同(de)人口结构、劳力结构和智力结构(de)城市居民所组成(de);城市人类生存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技术物质环境组成(de).2、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四方面:1)生产功能:包括初级生产、次级生产、流通服务、信息生产.2)生活功能:应能满足城市居民(de)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及自我实现(de)需求.3)还原功能:即保证城市自然资源(de)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de)协调发展(de)能力.4)区域主导功能:具体包括城市(de)经济主导功能、城市(de)政治主导功能、城市(de)社会文化主导功能、环境主导功能.3、城市生态系统(de)基本特征(了解)(1)城市是以人为主体(de)生态系统(2)城市是具有人工化环境(de)生态系统(3)城市是流量大、容量大、密度高、运转快(de)开放系统(4)城市是依赖性很强,独创性很差(de)生态系统(5)对城市生态系统(de)研究必须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目(de)知识点一:了解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目(de)(轮换考点)1、城市生态学研究对象城市生态学研究(de)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即人类活动密集(de)城市.2、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了解)探讨城市(城市生态系统)(de)结构、功能和调节控制(de)生态学机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中去,探讨城市环境、经济(de)持续发展和居民(de)生活质量(de)提高(de)对策.3、研究目(de):为城市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de)改善提出对策,努力促进城乡人与自然关系(de)和谐发展.例题1下列关于人工植物群落(de)表述,哪项是正确(de)()a.比自然群落具有更强(de)生命力b.能够比自然群落提供根据丰富(de)生态系统服务c.总是趋向于通过自然演替改变种类组成d.具有比自然群落更高(de)稳定性例题2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de)基本功能()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c.调节还原功能d.物质循环功能解析城市生态系统(de)基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活(消费)功能、还原(调节)功能、区域主导功能.第二章城市环境问题本章要点:1、熟悉环境问题(de)类型2、熟悉影响城乡环境质量(de)主要因素3、了解城乡主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与解决途径第一节环境(de)概念与环境构成要素知识点一:环境(de)概念与基本构成要素(轮换考点)1、环境(de)概念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de)环境是以人为中心(de),其含义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是地球人类生存条件或要素(de)总和.2.环境(de)构成要素环境(de)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1)自然环境,包括:物质、能量、自然现象.(2)社会环境,分为:物理社会环境、生物社会环境、心理社会环境.知识点二:城市环境(de)概念与构成要素(轮换考点)1.城市环境(de)概念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de)各种自然(de)或人工(de)外部条件.狭义(de)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广义(de)城市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美学环境.2.城市环境(de)构成要素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de)经济环境城市景观环境第二节环境问题(de)概念、类型与环境问题(de)发展历史知识点一:环境问题(de)概念(轮换考点)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等.狭义(de)环境问题是指环境污染.广义(de)环境问题除此外还包括各种自然资源(de)破坏、枯蝎、短缺,以及人类定居和城市发展所引起(de)种种环境问题.知识点二:环境问题(de)类型(轮换考点)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知识点三:环境问题(de)发展简史(轮换考点)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生态环境(de)早期破坏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3.当代环境问题阶段知识点四: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de)环境问题(轮换考点)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3.生物多样性减少4.淡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破坏5.土地荒漠化6.森林破坏7.酸雨污染知识点五:环境问题(de)成因(轮换考点)(1)人类自身发展膨胀;(2)人类活动过程规模巨大;(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变化效应;(4)人类影响(de)自然过程不可逆改变或者恢复缓慢.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知识点一:城市环境容量(轮换考点)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de)活动提出(de)限度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以及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等.1.城市人口容量即在特定(de)时期内,城市这一特定(de)空间区域所能相对持续容纳(de)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并具有一定活动强度(de)城市人口数量.2.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其中尤以前二者更为重要.知识点二:城市环境影响因素(轮换考点)1.影响大气环境(de)因素(1)地理因素主要包括:1)地形(de)影响2)局地气流(de)影响“热岛效应”(de)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大量(de)生产、生活燃烧放热;其二,城市建成区太部分被建筑物和道路等被硬质材料所覆盖,植物覆盖低,从而吸热多而蒸发散热少;其三,空气中经常存在大量(de)污染物,它们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和反射能力较强.(2)气象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de)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考虑风和湍流、温度层结、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de)烟型等气象因素.(3)其他因素1)污染物(de)性质和成分;2)污染源(de)几何形态和排放方式;3)污染源(de)强度和高度.2.影响水体环境(de)因素(1)水体自净作用(2)水体稀释作用(3)水体中氧(de)消耗与溶解(4)水中(de)微生物3.影响土壤环境(de)因素土壤(de)性质、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de)强弱、土壤污染(de)类型及强度、土壤酸碱性、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因素知识点三:城市环境污染(轮换考点)1.城市环境污染(de)类型及特点(1)废气污染废气指在矿物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垃圾和工业废物燃烧以及汽车行驶过程中排出(de)气体.(2)废水污染废水指人类在生产活动、生活活动过程中排出(de)使用过(de)水,类型包括:1)生活污水: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de)污水,是浑浊、深色、具恶臭(de)水,微呈碱性,一般不含毒物.2)工业废水:指工矿企业生产过程排出(de)废水.是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de)总称.工业废水中(de)主要污染物质(了解)(3)土壤污染进入到土壤中(de)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de)自净能力,就是会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4)固体废物污染主要类型有:1)工业有害固体废物2)城市垃圾.3)污泥.(5)噪声污染主要包括:1)交通噪声.2)工业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6)电磁辐射污染(7)光污染光污染是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8)放射性污染随着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于民用用途,放射性泄漏事故近几年时有发生.2.城市主要污染源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de)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根据分布特点可分为固定性和移动性两类污染源;根据排放方式可分为脉冲式及持续式污染源以及点源和面源根据产生部门可分为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知识点四:城市环境保护(轮换考点)包括对城市中及城乡结合部(de)自然生态系统(de)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de)保护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一般包括:城市环境宏观分析、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因素分析、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三个方面.1.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1)概述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主要措施有:①减少或防治污染物(de)排放,采用无污染和低污染能源.②治理排放(de)主要污染物.③发展植物净化.④利用大气环境(de)自净能力(2)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宏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影响城市大气质量(de)因素分析2)确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de)方向和重点(3)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包括: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2.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1)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主要措施有:①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②发展区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统.③综合考虑水资源规划、水体用途、经济投资和自然净化能力,运用系统工程,对水污染控制进行系统优化.(2)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宏观分析(de)主要对象有1)水污染综合整治主要相关因素.2)确定水污染综合整治(de)方向和重点.(3)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包括: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3)强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统(de)合理规划5)建设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工程6)去除饮用水(de)污染7)加强雨洪水利用与管理8)综合整治、整体优化3.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1)固体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及农业固体废物.(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措施固体废物综合整治(de)重点就是综合利用,发展企业问(de)横向联系,促进固体废物重新进人生产循环系统.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应把重点放在综合利用上,对凡有条件综合利用(de),要尽量综合利用;对目前没有条件综合利用(de),要处理处置、存放,待条件成熟时再作为原料重新利用.(3)有毒有害固体废物(de)处理措施包括:1)焚化法2)化学处理法:酸碱中和法、氧化还原处理法、沉淀化学处理法、化学固定等.3)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滴沥池法、气化池法、氧化塘法和土地处理法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安全存放方法,主要是掩埋法.(4)城市垃圾(de)综合整治城市垃圾综合整治(de)主要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制定城市垃圾(de)收集和输送计划2)制订城市垃圾(de)处理计划(综合利用、堆肥、填埋和焚烧等)4.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1)控制噪声源(de)措施有两类:①通过改进设备结构,提高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de)操作方法等来降低声源(de)噪声发射功率;②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措施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来控制声源(de)噪声辐射.传声途径(de)控制措施主要有:①增加声源离接受者(de)距离;②控制噪声(de)传播方向(或发射方向);③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④应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使声能转变为热能;⑤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de)防噪声规划.(2)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措施1)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小区覆盖率2)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他区域(de)边界噪声值,超标(de)要限期治理(3)交通噪声综合整治措施5.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整体分析内容(了解)(1)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de)污染(2)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对水体(de)污染(3)固体废物(de)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de)污染(4)固体废物(de)堆存对大气污染(de)影响(5)水污染(de)处置造成(de)固体废物污染(6)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de)影响2013年真题下列关于光污染(de)表述,哪项是错误(de)()a.钢化玻璃反射(de)强光会增加白内障(de)发病率b.镜面玻璃(de)反射系数比绿草地约大十倍c.光污染误导飞行(de)鸟类,危害其生存d.光污染对城市植物没有影响解析本题考查(de)知识点是光污染(de)表现和特点.显然d项“光污染对城市植物没有影响“错误扩展记忆: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de)形式和特点.例题1下列哪项是影响水环境容量(de)主要因素()a.水质标准b.产业类型c.水污染物浓度d.污水处理率解析水环境容量与水体(de)自净能力和水质标准密切相关.例题2下列哪项不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e)原因()a.矿物燃料燃烧b.大面积砍伐森林c.臭氧层破坏d.汽车拥堵例题3城市自然环境是().a.构成城市环境(de)基础,为城市提供了一定(de)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de)地域条件b.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de)物质基础设施c.城市生产功能(de)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de)条件和潜力d.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de)外在表现和反映解析各类城市环境(de)特点:(1)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de)基础;(2)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de)物质基础设施;(3)城市(de)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de)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de)条件;(4)城市(de)经济环境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de)条件和潜力;(5)城市景观环境(美学环境)则是城市形象(de)反映.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本章要点: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de)目(de)与内容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de)程序与基本方法第一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e)目(de)与内容知识点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目(de)(必考点)一是明确开发建设者(de)环境责任;二是对建设项目(de)环保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科学依据;三是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对建设项目(de)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具有约束力(de)文件.知识点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e)内容(必考点)按评价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级、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人群健康影响评价等根据开发建设活动(de)不同可以分为: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我国对建设项目(de)环境保护实施分类管理: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de),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生(de)污染和对环境(de)影响进行全面、详细(de)评价.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de),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生(de)污染和对环境(de)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de),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知识点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与环境影响评价注意事项(必考点)1.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de)特征(1)对环境有不利影响,但可以采取措施补救;(2)对环境有不利影响,虽可采取人工控制措施,但投资大,或需长期努力才可见效果;(3)对环境(de)影响,目前尚不大清楚或不能下结论(de).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注意事项(了解)(1)加强建设项目多方案论证(2)重视建设项目(de)技术问题(3)重视环境预测评价(4)避免环境影响评价(de)滞后性(5)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de)科学性和可行性知识点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舒缓措施(必考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舒缓措施如下:1.基于环境特点及其保护要求(de)舒缓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保护、恢复、补偿和建设.2.基于工程建设特点(de)舒缓措施主要包括替代方案、生产技术改革、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加强管理几个方面.3.体现环境特点(de)措施和体现工程特点(de)措施(de)组合关系知识点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e)程序与基本方法(必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丁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进行初步(de)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de)工作等级.第二阶段为正式阶段: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de)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de)编制.2.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方式:建设单位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de)意见,特别是征求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de)意见.第二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e)目标与内容(常考点)1.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e)概念:是指对政策、规划、计划及其替代方案(de)环境影响进行系统(de)和综合(de)评价过程.2.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e)目(de):通过评价,提出相应(de)环境保护对策或修正战略、调整建议,以避免或降低由于决策失误带来(de)环境影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de)协调,全面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3.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e)特性(了解)知识点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e)程序(常考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de)范围、内容,工作程序差别非常大,一般仍可以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进行.知识点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常考点)(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de)内容(了解)1)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开发区域选址合理性分析.3)开发区域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4)开发区域规模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5)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与生态适宜度分析.6)拟定开发区域环境管理体系规划.(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de)应用包含三方面:1)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2)区域土地利用(de)生态适宜度分析.3)环境容量估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例题1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e)表述,哪项是错误(de)()a.重视项目多方案(de)比较论证b.重视项目(de)技术路线和技术工艺不属于评价范畴c.重视建设项目对环境(de)累积和长远效应d.重视环保措施(de)技术经济可行性解析。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一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一章城市供水工程规划知识点一:城市供水方式系统一是由城市市政部门集中建设的供水设施;二是企事业单位、居民用户自建供水设施。
知识点二:城市公共供水系统构成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第二节城市供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供水工程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的供水专业规划和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三种类型。
知识点一: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是:①预测城市用水量;②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③确定城市自来水厂布局和供水能力;④布置输水管(渠)、配水干管和其他配水设施;⑤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提出水源保护措施。
知识点二:详细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供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是:①计算规划区用水量;②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供水设施位置和用地;③布置配水管嗣,确定管径以及管道的平面和竖向位置;④确定规划区其他配水设施位置、配水能力、用地面积或用地标准。
知识点三: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的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一般与总体规划一致。
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供水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第三节城市用水量预测知识点一:用水分类水利部门在水资源公报中,将用水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四大类。
城市规划中的用水分类,按照现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供水系统提供的用水,第二部分为城市自备水源、河湖环境用水、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编制城市供水工程规划,进行用水量预测时主要考虑第一部分用水和第二部分用水中的自备水源,通常将其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三大类,其中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其他用水包括道路浇洒、绿化用水以及管网漏损、水厂自用水等。
知识点二:城市用水量预测1.2.3.4.预测方法2.规划用水量指标合理确定预测指标,包括:人均综合用水量、单位用地用水量、用水年递增率,以及在分类加和法预测中涉及的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各类建筑单位面积用水等指标。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讲义3101
第三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十章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近几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真题情况第一节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一、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原则(1)应对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使各项用地在平面与空间避免相互冲突。
(2)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注意相互协调。
(3)城市用地竖向土程规划应充分发挥生地潜力,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4)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应注章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二、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内容与深度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分区规划阶段及详细规划阶段。
工作内容与具体做法要与该阶段的工作深度、收集资料、所要综合解决的问题相适应。
(1)总体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分析地形地貌,确定主要控制点规划标高。
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评价建设用地条件,确定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防洪排涝及排水方式;确定防洪(潮、浪)堤顶承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确定无洪水危害内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根据排洪、通航的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的控制标高;确定城市主干路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分析城市雨水主干路进入江、河的可行性,确定道路及控制标高;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点,确定主要观景点的控制标高。
(2)分区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区规划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除有上述总体规划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主、干路范围的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干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的长度和坡度等技术要素;补充总体规划的用地坚向规划中缺少的其他制标高。
(3)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的全部地块的排水方向;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和它们的坡度、长度等技术数据;初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抬制标高。
(4)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标高;确定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进一步分析、核实各级道路标高等技术数据;落实街区内外联系道路(宽3.5m以上)的控制标高,保证通车道及步行道的可行性;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工程管线敷设,进行街区内其他用地的竖向规划,确定各项用地标高;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如类型、位置、规模、估算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石)方平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单选题]1.下列关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内容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2014年真题]A.(江南博哥)重要地区雨水管道设计宜采用0.5~1年一遇重现期标准B.道路路面的径流系数高于绿地的径流系数C.为减少投资,应将地势较高区域和地势低洼区划在不同的雨水分区D.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截留式合流制与分流制各有利弊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第3.2.4条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3.2.4(见表3-2-4-1)的规定取值。
题干没有说明城市规模,因此无法判断重现期标准。
B项,建筑物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等不透水材料覆盖的地面,径流系数最大,一般为0.9;公园绿地等透水面积较多的地面,径流系数最小,一般为0.15;其他类型的地面径流系数介于这两者之间。
C项,排水分区划分规模较大的城市,排水去向可能不止一处,地形起伏较大的城市,可能存在一定的低洼区,划分雨水分区,目的是合理组织排水系统,使城市雨水能够便捷安全地排出,减少工程投资,降低积水风险。
D项,在环境保护方面,截留式河流管道可截流小部分初雨径流,但周期性的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泄入城区内的水体,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因晴天时合流管道内充满度低,水力条件差,管内易产生淤积,在雨天时,管内的淤积将被雨水冲入水体,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实践经验表明截流式合流制在卫生上比分流制差,环境污染的后遗症较大,对于适应社会发展,控制水污染方面不如分流制有利,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新建城镇一般建议尽可能采用分流制。
表3-2-4-1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单选题]2.城市雨水排放的主要方式()。
A.强排B.自排C.直排D.混排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城市雨水排放有自排和强排两种方式。
城市规划重要知识点总结
城市规划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1.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城市发展的总体构想、目标和政策,并通过空间布局、用地管理、功能规划等手段来实现城市发展的合理、协调和可持续。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原则2. 公平与公正原则3. 良好的城市环境原则4. 人本原则5.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原则三、城市规划的内容1. 城市总体规划2. 区域规划3. 分部规划4. 专项规划5. 控制性详细规划6. 调整性详细规划7. 专题规划8. 非专题规划9. 概念性规划四、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1. 规划编制启动2. 资源调查和评价3. 规划目标的确定5. 规划方案的评价和选择6. 规划方案的修改和完善7. 规划的批准8. 规划的实施五、城市规划的方法1. 统计分析2. 专家咨询3. 现场调查4. 问卷调查5. 会议研讨6. 客观求真7. 主客观结合六、城市规划中的关键问题1. 用地问题2. 城市功能区划3. 城市布局4. 城市交通5. 城市产业布局6. 城市环境优化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8.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9. 城市居民生活配套设施七、城市规划中的相关技术和工具1. 地理信息系统(GIS)3. 数字化地图4. 三维可视化技术5. 模拟仿真技术6. 多属性决策分析7. 规划评价工具八、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监督1. 规划实施的程序和安排2. 规划执行的组织和管理3. 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价九、城市规划中的参与机制1. 公众参与2. 利益相关方参与3. 政府部门参与4. 专家学者参与5. 社会组织参与总结:城市规划的知识点涉及了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编制程序、方法、关键问题、相关技术和工具、实施和监督以及参与机制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城市规划从业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规划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10章 工程建设规划法规
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范围
城乡规划区
三、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作用
1、有效控制各项建设合理使用规划区内的土 地,保障规划实施 2、节约建设用地,保护耕地,促进城乡统筹 和协调发展 3、综合协调各方面关系,提高建设用地的经 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效益 4、依法调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 深化城乡规划
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 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 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 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 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建筑物的放线,是指根据已定位的外墙轴线交 点桩,详细测设出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根据 交点桩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
返回
实施处罚
行政复议 或应诉
申请强制 执行
总结归档
武汉“外滩花园”
耗资1.6亿元建造的“外滩花园”曾以“我把 长江送给你”的广告口号响彻武汉三镇,因其 修建于长江防洪堤内,有碍长江行洪,违反了 国家有关防洪法规,拆除势在必行。为了确保 长江防洪大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 防总的通知要求,湖北省和武汉市于去年12月 成立了拆迁安置领导小组,抽调资金,组织力 量,着手拆除安置工作。此前,“外滩花园” 一幢小型别墅已被拆除,全部7万平方米的建 筑将在今年4月15日春汛前拆除殆尽。
地域适用范围
• 陆地、水面、空间
人的适用范围
• 单位、个人
二、工程建设规划法规的立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风景名胜区条例》
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强化练习题-第八篇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强化练习题-第八篇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单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净化功能人工调节措施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综合治理城市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污染B.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绿(江南博哥)地与开放空间系统C.引进外来植物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D.改善城市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基本功能。
城市的自然净化功能脆弱而且有限,必须进行人工的调节,一般包括以下途径:(1)综合治理城市水体、大气和土壤环境污染;(2)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绿地与开放空间系统;(3)改善城市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4)保护乡土植被和乡土生物多样性。
[单选题]2.下列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与大量生产、生活燃烧放热有关B.“热岛效应”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没有影响C.与空气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有关D.与城市建成区地面硬化率高有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城市近地面温度比郊区高的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大量的生产、生活燃烧放热;(2)城市建成区大部分被建筑物和道路等被硬质材料所覆盖,植物覆盖低,从而吸热多而蒸发散热少;(3)空气中经常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它们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和反射能力较强。
城市热岛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热岛效应引起了城乡间的局部环流,使四周的空气向中心辐合,尤其在夜间易导致污染物浓度的增大。
[单选题]3.下列关于光污染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钢化玻璃反射的强光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B.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比绿草地约大十倍C.光污染误导飞行的鸟类,危害其生存D.光污染对城市植物没有影响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选项D错误,光污染会改变城市植物和动物生活节律,误导飞行的鸟类,从而对城市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单选题]4.下列关于当今环境问题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
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及其适用性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最初形式入手,首先阐述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后介绍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及西方古代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然后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城市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有机疏散思想、邻里单位理论、永续发展、全球化理论等。
最后在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分散,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动态过程,从刚性转向弹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本章首先从规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决策过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价值观对城市规划活动的影响力。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一)_真题-无答案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一)(总分242,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工业废水不经处理排放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废水中污染物会长期积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造成神经、骨骼等疾病的长期影响。
A. 重金属物质B. 油类物质C. 酸、碱物质D. 有机污染物2. 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规划中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 )A. 确定防灾标准B. 确定防灾设施等级规模C. 布置防灾设施D. 制定防灾应给预案3. 根据大多数城市燃气化的经验,我国城市燃气的供应一般为( )。
A. 工业用气优先B. 民用优先C. 商业优先D. 工业用气与民用处同等地位4. 大城市中,工业用气与民用气的比例为( )。
A. 6:4B. 7:3C. (4:6)~(6:4)D. (3:7)~(7:3)5. 进行竖向设计时,确定标高需要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应该是( )。
A. 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建筑物朝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土石方工程B. 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影响;建筑物朝向;减少土石方工程C. 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影响;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建筑物朝向D. 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影响;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减少土石方工程6. 邮政局(所)设置不是由( )确定的。
A. 服务半径B. 业务成本C. 服务人口数D. 业务收入7. 热电厂附近的堆放灰渣场地大小按( )年排灰量考虑。
A. 2B. 5C. 8D. 10~158. 下列工作内容哪一项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 )A. 选择城市气源种类B. 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C. 酌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D. 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9. 综合布置城市地下工程管线产生矛盾时,提出的下列避让原则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 )A. 压力管让自流管B. 小管让大管C. 低压管让高压管D. 易弯曲的管让不易弯曲的管10. 城市人防工程建设总量按人均1.5m2计算,其人口基数是下列哪项?( )A. 城市总人口B. 城市非农业人口C. 城市常住人口D. 战时留城人口11. 按照现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压力在0.05~0.2MPa之间的中压燃气管距建筑物的水平最小净距为( )。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80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80(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的经验,对于双车道多采用( )m,四车道用( )m,六车道用( )m。
∙A.8.0~8.5;16~18;19~20∙B.7.5~8.5;15~16;20~22∙C.7.0~7.5;14~16;20~23∙D.7.5~8.0;13~15;19~22(分数:1.00)A.B.C.D. √解析:2.公共建筑中的坡道的坡度一般为( ),人流比较集中的坡度常为( )。
∙A.12%~20%;15%~18%∙B.10%~18%;10%~14%∙C.8%~15%;10%~12%∙D.7%~10%;10%~12%(分数:1.00)A.B.C. √D.解析:3.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兴起于( )。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唐代∙D.清代(分数:1.00)B. √C.D.解析:4.机动车净空:小汽车的净高要求为( )m,公共汽车为( ),大货车(载货)为( )m。
∙A.1.6;3.5;4.5∙B.2.2;3.0:4.0∙C.1.6;3.0;4.0∙D.1.6;2.5;3.0(分数:1.00)A.B.C. √D.解析:5.如果不考虑政府干预,( )决定了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土地使用的形态模式。
∙A.土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B.土地使用者的经济能力∙C.土地所有者的决策行为∙D.土地所有者的意识(分数:1.00)A. √B.C.D.解析:6.经济发展的( )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
∙A.集约化和全球化∙B.分散化和集中化∙C.全球化与知识化∙D.全球化与集约化(分数:1.00)A.C. √D.解析:7.以下( )情况可以作为优先考虑建设的噪声控制小区。
∙A.人口密度高,主要以居住为主的区域∙B.人口密度过低,工业生产与住宅房犬牙交错的现象严重,厂群矛盾激烈,治理难度大的地区∙C.人口密度适中,开发建设基本定型的工商业与居民住宅混合区,有一定厂群矛盾,治理难度大,但经过强化管理,可以达到要求的地区∙D.人口密度较高,开发建设基本定型的工商业与居民住宅混合区,治理难度小的地区(分数:1.00)A. √B.C.D.解析:8.公共物品指( )。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各章知识点1. 要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在居住区内部,可通过道路、绿地、河湖水面等空间,将风引入,并使其与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2.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4.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5. 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道路用地。
6. 对多层住宅而言提高层数能降低建筑的造价,6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7. 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成组团组合形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8.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
9.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
10.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一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当该级道路通行公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
11.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12. 《管子》论著认为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的著作,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确建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13. “邻里单位”理论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10章 道路绿地规划
第三节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指标和原则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相关指标的规定
(一) 道路绿地率的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1775— 1997)中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 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 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 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的要求 ① 行车视线要求::安全视距,也就是行车 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恰好能停车的视距。
9
(十) 中心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十一) 导向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十二) 立体交叉绿岛 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十三) 广场、停车场绿地 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十四)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地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比例 (十五) 园林景观路 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 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10
(十六) 装饰绿地 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十七)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 游览休息的绿地。 (十八)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 度0.9m至 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 员视线交通绿地的功能 (一) 组成城市绿地系统 (二) 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 (2)降低环境噪音 (3)降低道路辐射热 (4)保护路面 (5)形成生态廊道,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四)用于排除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如街沟或边沟、 雨水口、窨井、雨水管等;
(五)为组织交通、保证交通安全的辅助性交通设 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岛、护栏等;
2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第三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七章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第二节城市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
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第三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七章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第二节城市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城市环卫设施规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9、2013年真题]A.医疗(江南博哥)垃圾可与生活垃圾混合运输、处理B.固体废物处理应考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C.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1公里D.常用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方法有万元产值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城乡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措施主要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故B项正确。
A项,医疗垃圾属于第一类危险废物,对医疗垃圾的处理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消除污染,避免伤害;②统一分类收集、转运;③集中处置;④必须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⑤在焚烧处理过程中要严防二次污染,必须达标排放;⑥焚烧过程中的飞灰必须视同危险废物,要妥善处理,故A项错误。
C项,生活垃圾及卫生填埋场应在城市建成区外选址,距离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该大于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0.5km,故C 项错误。
D项,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方法有人均指标法和增长率法,万元产值法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预测方法,故D项错误。
[单选题]2.比较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情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划人均指标以()kg为宜。
A.0.5~1.1B.0.6~1.2C.0.9~1.4D.0.9~1.8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0.6~1.2kg左右。
这个值的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受城市具体条件影响。
比如市政公用设施齐备的大城市的产生量低,而中、小城市的产量高;南方地区的产生量比北方地区的低。
比较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情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划人均指标以0.9~1.4kg为宜。
由人均指标乘以规划的人口数则可得到城市生活垃圾总量。
[单选题]3.下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的预测方法中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一节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知识点一:主要任务城市面对的防灾问题多种多样,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防灾类型有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和防地质灾害,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地位,确定防灾目标或标准;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布置防灾设施。
知识点二:主要内容城市防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和城市防灾专项规划两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
1.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②提出防灾对策措施;③布置防灾设施;④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2.详细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在规划中落实的防灾内容有:①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②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配置防灾基础设施。
3.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一般与总体规划一致。
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例题】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提出的防灾设施,其位置和用地应当通过()落实。
A.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详细规划D.近期建设规划【答案】C第二节城市消防规划知识点一:消防安全布局1.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2)重大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带,不得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水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3)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和大型天然气加气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4)高压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心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5)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用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6)现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纳入近期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搬迁、改变生产性质、改变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规划实施完成前,应采取临时性韵安全控制措施。
2.危险化学品运输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运输危险化学物品,应设置固定的运输线路,限定运输时间。
3.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耐火能力分为四级,耐火能力最强的为一级,最差的为四级。
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新建各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以一级和二级为主,控制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
4.避难场地面积按疏散人口配置,人均面积2m2 以上,服务半径在500m 左右为宜。
适宜作防灾避难疏散的场地为:具有安全保障,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广场、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
知识点二:城市消防站规划1.城市消防站分类按照消防站责任区的地域类型,城市消防站分为陆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和航空消防站。
陆上消防站按照扑救火灾的类型分为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
普通消防站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和二级普通消防站。
除了城市消防站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还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职消防队。
2.城市消防站设置城市消防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所有城市都应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确有困难的区域可设置二级普通消防站;2)中等及中等以上城市、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和经济发达且有特勤需要的城镇应设置特勤消防站:3)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有水上消防需要的水域,应结合港口、码头设置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应有陆上基地;4)特大城市、大城市宜设置航空消防站,航空消防站也应有陆上基地。
3.消防辖区辖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陆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车速度 5 min 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水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船速度30min 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按照上述原则,普通消防站和兼有辖区消防任务的特勤消防站,在城区内辖区面积不大于7k ㎡,在郊区辖区面积不大于15 k ㎡;水上消防站至辖区水域边缘距离不大于30km。
4.消防站选址要求(1)陆上消防站陆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布置在辖区适中位置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路临街地段,距道路交叉口不宜小于30m;2)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小于50m;3)若辖区内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4)距道路红线不小于15m。
(2)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布置在城市港口、码头等设施的上游,不应布置在河道转弯处及电站、大坝附近;2)若辖区水域或沿岸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上游处,消防站陆上基地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3)消防站趸船和陆上基地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且没有铁路、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分隔。
(3)航空消防站一般结合民用机场布局和建设。
5.用地标准陆上消防站建设用地标准为:一级普通消防站3300-4800m2 二级普通消防站2000-3200m2 特勤消防站4900-6300m2,水上消防站应有不小于100m 的岸线供消防艇靠泊,其陆上基地建设用地标准与一级普通消防站相同。
【例题】陆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车速度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A.3 minB.5 minC.8 minD.10 min【答案】B知识点三:消防基础设施规划1.消防通信消防通信要充分利用有线和无线多种通信手段,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
2.消防供水城市消防供水水源主要有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然水体和消防水池等。
在公共供水系统规划设计中,供水管网宣布置成环状,并配置消防取水所需消防水鹤的消火栓和消防水鹤,供水水量和水压要满足消防供水要求。
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服务半径不大于150m。
当道路宽度大于60m 时,消火栓宜双侧布置。
消火栓距路缘不大于2m,距建(构)筑物外墙不小于5m。
在寒冷地区,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
在寒冷地区对消火栓采取防冻措施有困难的,应设置消防水鹤。
消防水鹤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
配置有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供水管网,管径不应小于150mm,管网水压不应低于0.15M Pa。
在下列地区必须设置消防水池:①无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城市区域;②无消防车道的城市区域;③消防供水不足的大面积棚户区和其他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3.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中心线计消防车通道间距不宜超过160m;2)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3)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4)超过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5)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应大于12m×12m;6)消防车通道净宽和净空高度应大于4m。
【例题】消防水鹤主要适用于( )。
A.寒冷地区B.炎热地区C.干旱地区D.多雨地区【答案】A第三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知识点一:防洪排涝标准1.防洪标准除了用频率或重现期表示防洪标准外,有的城市还用某一特定洪水作为防洪标准,例如某一年的最大洪水或历史最大洪水。
城市防洪标准,要根据保护区重要程度和人口规模确定,见表3-8-1。
2.排涝标准排涝标准由降雨历时、重现期和雨水排除时间三个因素构成。
根据城市特点,城市排涝标准中的降雨历时一般不超过24h,降雨重现期一般不低于20年一遇,雨水排除时间一般不长于降雨历时。
【例题】下列哪些项是防洪标准的表达形式?( )A.洪水频率B.洪水重现期C.洪水保护区人口D.某一年最大洪水E.历史最大洪水【答案】ABDE知识点二:防洪排涝措施在规划阶段,城市防洪排涝需要考虑的对策措施包括防洪安全布局、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三方面。
1.防洪安全布局防洪安全布局的基本原则是:1)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2)城市建设用地应根据洪涝风险差异,合理布局。
3)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防洪排涝需要,为行洪和雨水调蓄留出足够的用地。
2.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可分为挡洪(堤防、防洪闸等)、泄洪(河道整治、新建排洪河道、截洪沟等)、蓄洪(分蓄洪区、调洪水库)、排涝(排涝泵站)等四类。
3.非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行洪通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洪水预警预报、超标洪水应急措施、洪涝灾害保险、防洪排涝设施保护和防洪法规建设等。
其中,行洪通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趣标洪水应急措施和防洪排涝设施保护,是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非工程措施。
知识点三:防洪排涝设施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有防洪堤、截洪沟、排涝泵站等。
1.防洪堤防洪堤走向根据河流走向、保护区范围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应与洪水主流线大致平行,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和强透水地基。
防洪堤的堤型主要受建设条件和水流流速影响。
在城郊地区,为了节省工程造价,一般采用土堤;流速大,风浪冲击力强的堤段,可采用石堤或土石混合堤。
在城市建成区,为了节省用地,减少拆迁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防洪墙。
在城市建成区内,可采用在堤顶设置防浪墙的方式降低堤顶标高,但堤顶标高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加0.5m。
2.截洪沟兴建截洪沟的目的是阻止山洪进入市区,减轻市区排水负担,适宜于沿江地面标高低于一定洪水位,市区全部或部分雨水需要强排的城市。
截洪沟应在地势较高的地段,基本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3.排涝泵站排涝泵站是城市排涝系统中的主要工程设施,其布局方案应根据排水分区、雨水管渠布置、城市水系格局等因素确定。
排涝泵站是投资较大,维护费用较高的工程设施。
第四节抗震防灾规划知识点一:地震强度与灾害形式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个指标:一是地震震级,是反映地震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释放能量越多,震级越高,强度越大。
二是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指标,烈度越高,破坏力越大。
知识点二:城市抗震设防标准和目标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设防区为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的地区(相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 . 059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目标是:①当遭受多遇地震(即地震烈度低于基本烈度)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②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③当遭受罕遇地震(即地震烈度高于基本烈度)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例题】地震烈度反映的是( )。
A.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B.地震的剧烈程度C.地震释放的能量强度D.地震的活跃程度【答案】A知识点三:抗震防灾规划措施1.城市用地布局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