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鲁迅研究》知识点总结(依据大纲)
《鲁迅研究》复习大纲、样题
《鲁迅研究》一、你如何看待建国后尤其是近些年来对于鲁迅褒贬不一的评价?对于鲁迅的各种激赏、赞誉之辞,我们并不陌生,对于其它种种的挑战与质疑,我们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比如:在打倒孔家店、批判我国古代文明传统的浪潮中,鲁迅与很多学者一样显得过于极端,甚至认为“汉字不死、中国必亡”;对在内战与外侵双面交困下的国民政府的求全责备、对其积极一面没有足够的鼓励;有人亲身听过南京大学一位教授从社会功用角度批鲁迅的讲座,该教授认为鲁迅一味地“破”,而几乎没有“立”的功劳,唤醒了很多民众却没有指明出路,较之大量无理的谩骂,他的观点相对符合学理。
鲁迅是否合适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固然可以讨论。
但,至少我所见到的诸多否定鲁迅的言论还是不能打消我们对鲁迅的尊敬(并非独尊鲁迅!)。
关于近年来众多对鲁迅先生的过分攻击与置疑,我仍然想说的是:鲁迅的地位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是很重要的,他的文章对旧时的中国的挖掘和认识是很深刻的.不管他是怎么走上了文学的道路的,他的贡献是我们中国人所公认的,他的文学意识也是和现代的文学意识所不背离的,他的先进性也是勿庸质疑的.我个人认为他对中国的思想所产生的印象是决定性的,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是很激进的,但是现在看来是很正常的.我想他的贡献和以前是否学过钢铁,造船与医学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他该是一个有着充分的文学天赋的人吧!二、你如何理解鲁迅早期文言论文在思想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个人"、"精神"与"进化"是鲁迅留日时期五篇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鲁迅的人性进化论以意志为动力,以"精神"的进化为目标,以"个人"为单位;以"主观"和"意力"阐释的"精神",最终是以"个人"的人格承担下来;"个人"指向"天才"、"超人"和"英哲"的"个性"及其"精神"价值.鲁迅在日本弃医从文,就开始了他的唤醒民众,救国的光辉道路。
鲁迅小说研究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备考资料第一讲鲁迅研究导言: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二、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三、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四、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呐喊》《彷徨》的简况:《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
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其所收的14篇作品的篇目是:《狂人日记》(1918年4月)《孔乙已》(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风波》(1920年)《故乡》(1921年)《阿Q正传》(1921年)《端午节》(1922年)《白光》(1922年)《兔和猫》(1922年)《鸭的喜剧》(1922年)《社戏》(1922年)《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期,鲁迅经历了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化过程,他在《题(彷徨)》诗中写出了当时苦闷心情:“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自考鲁迅研究重要知识点
自考鲁迅研究重要知识点1 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
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贫民,尤其是市民。
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
(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
值得注意。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3 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
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
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
这是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
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4 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
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
5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
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
《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
应注意研究。
6 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
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
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考——《鲁迅分析研究》复习资整理料9
名词解释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自考——《鲁迅研究》复习资整理料
“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地社会作用地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地黑暗,具有独特地战斗性..“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地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地精神象征..“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地形象化地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地精神控制和毒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真地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地.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地人生态度,也是鲁迅地理想人格地精神象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摩罗诗力说》—.这是鲁迅早期撰写地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地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地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地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地重要文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地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地近代和现代地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地精辟见解地诠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地小说《阿正传》中主人公阿最突出地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地揭露和批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地德国哲学家尼采地哲学主张.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地生物进化地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地,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地庸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间物”是鲁迅自己地说法.他在《坟》地后记中说,在进化地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地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地体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油滑” 即“古今杂揉”地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地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地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地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地现实意义,以批判地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地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地社会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媚态地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地一种.“媚态地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地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地共同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民族魂” 是对鲁迅地崇高评价.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地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地要求,记录时代地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地旷世巨人.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地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地塑造者之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人生” 鲁迅创作地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地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地不幸地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地注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叛逆地猛士” 是鲁迅对自己地期望.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地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坟》是鲁迅最早地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地解剖.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地典型,社会相地一种.指中国社会中奴才地嘴脸..宴之敖者“ 是鲁迅地《故事新编》中《铸剑》中地人物.是向残暴地统治者反抗和复仇地形象.寄托着作者地理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进化论”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开始接受地进步思想.他采取批判地继承态度最终在四.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是中国新文学地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阿是鲁迅小说(阿)中所塑造地一个落后地、不觉悟地农民形象..前苏联著名地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地作家之列地.……是中国文学地骄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在小说(《彷徨》)地扉页上引用地屈原地《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地鲁迅名言..《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地散文诗集中..“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地总体评价..鲁迅对民族心理地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地(劣根性)..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地伟大先驱,他地《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地不朽之作..《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地一部外国小说集..鲁迅一生所取得地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地(正确态度)而分不开地..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地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地形象..鲁迅地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地,但从杂文地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我国古代散文)地承传与发展.年,鲁迅用(文言文)写了一篇题为《怀旧》地小说..在鲁迅地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杂文)地创作..鲁迅曾说他地哲学都包括在他地“(《野草》”里面..“(宁信而不顺)”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地基本方法..与正视现实地人生哲学相联系地是鲁迅强烈地爱憎情感和对(奴才)哲学地否定..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地著名学者,他地《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地杰出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地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地“实绩”…….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地(《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地一个台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地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地鲁迅名言..“拿来主义”是鲁迅主张地对外来文化所采取地态度..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地生命”……..《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研究中国文学史地一部学术著作..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地地狱边沿”地“惨白色小花”..鲁迅主张对外来文化采取“拿来主义”地态度..《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地一部学术著作.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地深刻和格式地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地心”..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革命中地主要艺术形式..《阿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地、现代地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地小说..“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地主要艺术手法..鲁迅评价“摩罗诗人”地特点是“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地基本特点..鲁迅一向主张“翻译”地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年,创造社、太阳社中地部分人曾指责鲁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瞿秋白于年写地《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研究史上地一座里程碑.《坟》是鲁迅地第一本杂文集.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创作中地主要艺术形式..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地好方法..在《野草》中,和战斗地人生哲学相背离地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地人物形象..鲁迅在《药》地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地“亮色”..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地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地(示众地材料和看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鲁迅创作小说地目地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地‘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地血路地东西”..“革命被头挂退地事很少有地,革命地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地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认为好地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他称赞《儒林外史》地“蹙而能谐,婉而多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在《野草》中地《立论》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地处世态度..《野草》运用自由联想地方法,寻找感情地(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地内心感受化为“意象”,以具有物质感地形象来抒发感情..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鲁迅说:“屈原是‘楚辞’地开山老祖,而他地《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地不平”..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鲁迅认为唐诗发展地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地观念分不开地..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地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要》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地历史地变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从事古代小说地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抄》和《唐宋传奇集》三部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推崇地唐人小品文《谗书》地作者是(罗隐)..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鲁迅《孤独者》地主题与阿尔巴绥夫地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有内在联系..鲁迅地《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地论著..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地《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地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地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将(拜伦)作为摩罗诗宗地宗主..鲁迅翻译了日本(鹤见佑辅)地《思想·山水·人物》..鲁迅在谈到阿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地沉默地国民地灵魂.单项选择题.(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地艺术手法..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地影响..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地主要特点..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地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地是(思理)这一要素..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地产物..(《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地一部学术著作..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地讽刺)”..(《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地杰出之作..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本杂文集..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地是(普实克).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鲁迅小说地悲喜剧交融地特点,既表现了作家对复杂地社会生活具有深刻地透视力,同时也表现了他所一贯坚持地(为人生)地创作主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地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地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地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地命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地东西毁灭给人看..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地杂文集是(《热风》)..鲁迅地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地特点..鲁迅早期地翻译,曾受(严复)地影响..在谈到文学翻译地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鲁迅地抒情性散文集是(野草)..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地东西撕破给人看.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地《坟》.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地《呐喊》.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地《野草》..收入鲁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地杂文集是(坟).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地是(普实克).年,茅盾,沈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地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黑暗地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地阳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地东西毁灭给人看..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地杂文集是(热风)..鲁迅地学术著作(汉文学刚要)是我国第一部用新观点写成地文学史..鲁迅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地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鲁迅指出(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地本质..鲁迅地杂文创作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地形象..鲁迅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地演义”..鲁迅认为幽默地审美特征是()..婉而多讽.哀而不伤 .笑中多苦,幽默含讥.乐而不淫.鲁迅评价雪莱地诗歌创作具有“(理想主义)”地特点..鲁迅地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地进化地)观念..在日本求学时,鲁迅主要受到(尼采地“超人”哲学)思想地影响..《野草》地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地散文诗..鲁迅小说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但却又有一个共同地特点,这就是(精粹凝练、深广浑厚)..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地好方法..鲁迅整理古籍地态度十分严肃认真,到了“(废寝辍食,锐意穷搜)”地地步..鲁迅地杂文作为一部中国社会地“(百科全书)”,具有很高地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鲁迅在《野草》中着重表现自己地内心感受,创作了富有诗意地(思想分析)地散文诗篇..(《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地价值表现..鲁迅整理古籍地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地方法..鲁迅认为陶渊明地诗风是(自然飘逸,和平冲淡)..鲁迅地比较文学观反映了()地观念..辩证地进化.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不断进化.鲁迅在一篇小说地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地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篇小说是(故乡)..“所谓中国地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地人肉地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地筵宴地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地,否则,此辈当得永远地诅咒!”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灯下漫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赞扬《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地作家是(许寿裳).鲁迅把清代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属于讽剌小说地是《儒林外史》.双项选择题年,鲁迅在谈到他地创作主张时,曾说他为什么写小说,是抱着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改良人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称自己创作地小说特点具有(表现地真切、格式地特别)地特点..鲁迅小说地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反映生活地深刻性、描写内容地历史纵深感)..(解剖民族心理、挖掘社会病根)是鲁迅杂文创作地一大特点..散文诗《野草》运用了象征主义地艺术手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追求表现内心世界地真实、追求表现上地蕴藉、含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茅盾先生在评价《故事新编》时指出,(演绎历史)、(将古代与现实错综交融)是其一大特点.年,鲁迅在谈到他地创作主张时,曾说(为人生)、(改良人生)是他地创作主张..中国现代小说地大多数样式,包括(幽默小说)、(讽刺小说)、写实小说等,都可以从他地小说中找到典范性地先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地杂文是适应“五四”(“文学革命”)以至(“文体革命”)而问世地..鲁迅重视杂文地批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鲁迅力主抗争地美学思想,主要内容有(主张发扬真美、移人性情)、(提出“不用之用”地观点).注:第三“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地本质..鲁迅整理地古籍,主要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稽康集》..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地是两类(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地命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学术研究).. 在年前后所发生地“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太阳社中地部分人由于受“左倾”思想地影响,指责鲁迅为(落伍者)、(封建余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鲁迅在谈到他地创作主张时,曾说抱着(启蒙主义)、以“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是他地创作主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小说地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地深刻性)..鲁迅说自己杂文创作地任务是(对于有害地事物,立刻给予反响与抗争、针砭时弊.).鲁迅要求地美,主要是、和“有力”与“愉快”,(而非狂欢和粗暴..真挚,却非固执、美丽,却非淫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鲁迅整理地古籍,主要有《稽康集》、《古小说钩沉》..鲁迅说,在他看来,中国文学可分两大类,一是、二是.(写实文学、抒情文学).廊庙文学.山水文学.写实文学.山林文学.抒情文学..对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地介绍,鲁迅突出了他地、特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对理想地锲而不舍地追求 .浪漫主义.乐观主义.鲁迅一向来主张翻译地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批评要慎重..鲁迅小说创作特点.表现地深切“格式地特别”..鲁迅小说地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地深刻性)..(解剖民族心理)和(针砭时弊)在鲁迅杂文创作中占据相当大地篇幅..散文诗《野草》着重表现了鲁迅(内心世界地真实感受),具有(追求表现强烈地理想主义精神)地特点..鲁迅介绍地摩罗诗人,主要有(拜伦)、(雪莱)..鲁迅整理古籍地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古代史地.古代小说.《诗经》.神话传说.《史记》简答题. 鲁迅小说创作地艺术成就,有哪几个突出地方面?.答:艺术格局地丰富多彩、简洁深厚,悲喜剧交融,白描传神.. 《野草》中哪些篇章体现了鲁迅地这种态度,他又是怎样揭示奴才性格地核心地?答:主要有《复仇》、《求乞者》等.以讽刺地笔触,揭示其苟活地人生,对中庸哲学地否定.. 鲁迅地悲喜剧观有哪些特点?答:鲁迅将“人生有价值”地观念引入对悲剧和喜剧地认识之中,使“悲剧”、“喜剧”与有“价值”意义地内涵相联系.鲁迅揭示了悲剧就是要以有价值地东西被毁灭地悲愤感来感动读者、观众地心,激发他们强烈地爱憎情感,而喜剧则是将人生无价值地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们在诙谐、幽默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哲理与诗情是鲁迅杂文艺术地一大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地特点是什么?答:两大类.第一类地特点是叙述与抒情相互渗透,第二类是以说理为主,理中见情,在哲理地诗化中做到情理交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地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答:)揭露社会地黑暗和病态;()歌颂韧性战斗精神;()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 鲁迅地杂文创作有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说明之.答:鲁迅杂文地艺术特色要点:()逻辑性;()形象性;()讽刺性;()抒情性;()多样性;()常用曲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鲁迅地比较文学实践,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答:鲁迅企望通过翻译地作品来唤醒和激发中国人民地斗争意识,体现出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地思想.,所以他地比较文学实践《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站在被压迫人民地立场上,为中国介绍控欧洲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文艺作品地第一篇论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鲁迅是怎样概括白描艺术手法地?其要点又是什么?答:鲁迅尤其重视运用白描手法.鲁迅曾给白描下了一个精到地蜀说:“‘白描’却没有秘决.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决》,《南腔北调集》)“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地特点,最好是画他地眼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鲁迅对悲剧地认识是什么内容?请简要说明鲁迅地悲剧观.答:鲁迅地悲剧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地东西毁灭给人看”.首先,鲁迅认为,悲剧反映地对象是实体性地,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着地.其次,鲁迅指出悲剧是一个“毁灭”地过程,毁灭地对象是“人生有价值地东西”.鲁迅对悲剧地论述,涉及面广,他从以上对悲剧内容地美学特征地理解出发,还在许多方面对悲剧创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鲁迅在杂文《坟·写在〈坟〉后记》中提到,“中间物”概念地内涵指地是什么?答:是鲁迅自己地说法.他在《坟》地后记中说,在进化地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地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地体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鲁迅在“五四”时期写地“随感录”有哪些特点?答: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地独特个性.. 鲁迅在创作《野草》象征主义表现艺术地手法答:象征手法地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地意象,赋予鲜明地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地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地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地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地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地意义.象征手法地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地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地艺术效果,给人以美地享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于讽刺艺术地论述,鲁迅提出了哪些精辟地观点?答:其一,夸张;其二,反语;其三,摹拟;其四,谐趣.. 鲁迅杂文地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哪几个突出地方面?答:鲁迅地杂文展示着“时代地眉目”,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值得后人认真研读地一代“诗史”.首先,鲁迅地杂文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地主要动向和重大地历史事件.其次,鲁迅地杂文中活现着一批栩栩如生地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再次,鲁迅地杂文形象地描绘了许多社会世象和心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简述祥林嫂悲剧命运地社会意义.答:从祥林嫂地悲剧中,不只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残酷地钳制着劳动者地命运,并且还戕害人地精神,把人变得迟钝、麻木和愚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影地告别》如何表现作者地内心矛盾?答:现实生产中形影相随,不能分开.鲁迅在《影地告别》中巧妙地构想出影形告别地。
本科.鲁迅研究.资料
高自考《鲁迅研究》【填空题】1.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3)鲁迅一生共创作杂文700多篇,结为16集,约135万字,在其170万字的全部著作中,占将近百分之八十。
2.《摩罗诗力说》1.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2.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3.《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拜仑(裴伦) 和雪莱(修黎)。
4.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5.《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__拜仑__和__雪莱__。
6.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_爰生自觉_”。
7.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8、鲁迅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写于留学日本时期,后收入哪部作品中?(《坟》)9.(《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0.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1.(《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12.(《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13.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14.(《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3.《野草》:1.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
3.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
10.“油滑”一、名词解释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1.“匕首”、“投枪”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2.“过客”11.“媚态的猫”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3.“吃人”12.“民族魂” 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4.真的猛士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
鲁迅是现代中国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13.“为人生”5.《摩罗诗力说》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疗救的注意。
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14.“叛逆的猛士” 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
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国。
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自考文学类鲁迅研究笔记(3)
自考文学类鲁迅研究笔记(3)40._杂文_是鲁迅一生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41.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4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_(奴才哲学)。
43.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
44.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
4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46.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47.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
48.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49.“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
也就是内里蛀空”。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
50.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
51.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
52.在《野草》中的《立论_》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53.《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
54.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_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55.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
56.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_(不得帮忙)_的不平”。
57.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_(唐)_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58.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59.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_的观念分不开的。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1)-自考串讲笔记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1)-自考串讲笔记第一讲鲁迅研究导言: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二、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三、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四、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呐喊》《彷徨》的简况:《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
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其所收的14篇作品的篇目是:《狂人日记》(1918年4月)《孔乙已》(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风波》(1920年)《故乡》(1921年)《阿Q正传》(1921年)《端午节》(1922年)《白光》(1922年)《兔和猫》(1922年)《鸭的喜剧》(1922年)《社戏》(1922年)《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期,鲁迅经历了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化过程,他在《题(彷徨)》诗中写出了当时苦闷心情:“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
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第一篇: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1童少年时期对封建思想、封建思想文化封建教育的批判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的的《二十四孝》极为不满(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对封建家长制度、封建教育制度,对迷信、封建落后的陋习的不满。
后来于五四文化运动时期对于封建传统的猛烈扫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南京求学时期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依照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规律发展着、严复结合当时的中华民族危亡的客观情势,由此发出“学习西方,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的救国思想。
鲁迅接受了这一观点:新的必胜旧的,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
这就构成了鲁迅进化论信仰即社会发展观的基本特点,而特别强调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解放。
3日本留学时期思想经历在哲学上提出了“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强调主观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扬人物内在精神,强调少数天才和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宣扬主观唯心主义与唯意志论的看法(暂时迷误)个性解放毕竟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却建立在革命民主主义场上,与尼采不同。
4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思想状况对辛亥革命热烈欢呼到严重失望,并没有单纯地沉湎于忧愤之中,他对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反思①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妥协。
②中国革命任务的艰巨性、长久性③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在苦闷和寂寞中继续奋进、战斗(辛亥之后,**不止)缅怀古代先贤。
从历史遗产中汲取精神力量,重视反抗精神。
(对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积累了充足的资料。
从学术意义上看。
也给研究中国字体史和文学史做了必要的准备)5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在政治思想上,基于强烈的民主主义要求,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就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向封建主义。
揭露“吃人”的本质,并根本否定。
自考文学类鲁迅研究笔记(4)
自考文学类鲁迅研究笔记(4)单项选择题1.(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
2.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3.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的主要特点。
4.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的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的是(思理)这一要素。
5.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
6.(《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7.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
8.(《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力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9.鲁迅一生共创作了(16)本杂文集。
10.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
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
11.鲁迅小说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既表示了作家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透视力,同时也表示了他所一贯坚持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
12.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
13.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14.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
1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
17.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的特点。
18.鲁迅早期的翻译,曾受(严复)的影响。
19.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成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
20.鲁迅的抒情性散文集是(野草)。
21.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22.收入鲁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的杂文集是(坟)23.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
24.1923年,茅盾,沈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的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暗中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
鲁迅小说研究大纲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 (0812)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本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专业课,其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的要求进行的水平合格考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全面理解鲁迅小说,学习作家作品研究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引言》(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鲁迅的世界观、文艺观的理解,要了解鲁迅前后期自然观、历史观的不同之处,理解鲁迅前后期文艺观的不同之处。
(二)章节内容1、鲁迅获得的国际声誉,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2、鲁迅前后期世界观、文艺观的不同。
3 、茅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1 、鲁迅的世界观即自然观、历史观前后期的不同。
2 、鲁迅的文艺观前后期的不同。
3 、鲁迅多样化的艺术方法。
4、茅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5、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识记]鲁迅获得哪些国际声誉。
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鲁迅思想前后期的时间划分。
茅盾、巴金、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领会]鲁迅的文艺观。
多样化的艺术方法:以“为人生”文学主张为主干,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漫主义,果戈理、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思想。
第一章鲁迅小说崇高的历史地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与现代化形式的理解。
要深刻理解鲁迅小说为什么是真正称得上现代化的作品。
理解小说叙述方式与叙事角度概念。
理解鲁迅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什么艺术经验,了解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影响。
(二)章节内容1、从我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他的《呐喊》《彷徨》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2、鲁迅小说画出了现代中国人的魂灵,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典型。
3、鲁迅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给中国现作家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1 、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人” 的觉醒。
【自考最全保证通过】鲁迅研究精要知识点
【自考最全保证通过】鲁迅研究精要知识点1.(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
2.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3.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的主要特点。
4.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的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的是(思理)这一要素。
5.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
6.(《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7.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
8.(《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9.鲁迅一生共创作了(16)本杂文集。
10.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
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
11.鲁迅小说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既表现了作家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透视力,同时也表现了他所一贯坚持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
12.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
13.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 朝花夕拾)。
14.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
1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
17.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的特点。
18.鲁迅早期的翻译,曾受(严复)的影响。
19.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
20.鲁迅的抒情性散文集是(野草)。
21.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22.收入鲁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的杂文集是(坟)23.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
24.1923年,茅盾,沈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的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
鲁迅研究
第一章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及其意义(重点)鲁迅"立人思想"提出的时间地点:1907年在日本求学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观点,是鲁迅全部思想的出发点。
鲁迅全部文化活动的特点:鲁迅全部文化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给予了自始至终的关注。
鲁迅早期四篇论文的篇名及其含义:《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鲁迅"立人"提法的出处及具体论述。
P6理解:研究鲁迅"立人"思想的意义:鲁迅的“立人”思想,可以说是进入鲁迅思想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对于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著述,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立一代新人来说,也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鲁迅早期哲学社会思想的特点:1、他认为人类社会是进化发展的,“自卑而高,日进无既”。
2、他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以波浪起伏的形式前进的。
3、鲁迅在探讨人类文明发展时,偏重于对上层建筑的考察。
4、鲁迅强调少数人的历史作用,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由少数的天才英哲导人群以前行。
5、鲁迅强调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对于阻碍个性发展和违反人道的事物深恶痛绝。
鲁迅"立人"的具体途径:鲁迅提出必须用“尊个性”“张精神”的方法,也就是使个性获得解放。
尊重个性,使自我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由此提高群体的水平。
“张精神”是要人们不要沉溺于物欲,而不顾内面精神之发扬,他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正是人具有精神活动和无穷的创造力,因而只有张扬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推动社会生活前进。
鲁迅"立人"思想形成的原因:1、对于清季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2、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探讨,使他认为只有“立人”才是民族图存之道;3、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对他思想上的影响。
鲁迅所期望的"精神界之战士"的特点:在品德和行为上有着独异群俗的特点;他们有意志,有毅力,是生活中的强者。
“鲁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二000年四月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鲁迅研究”是一门研究鲁迅生平、思想和创作的作家研究科目,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在文化领域中,对中华民族新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十分丰富的思想和文学遗产。
继承鲁迅精神,学习鲁迅的创作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坚定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课和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文学研究的能力,这是设置“鲁迅研究”课目的要求。
二、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一)本课程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两门课程考试合格的基础上设置的,考生对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的一般情况及某些重要作品,已有所了解。
本大纲要求对鲁迅的思想、小说、杂文及散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和领会。
(二)自学要重视阅读鲁迅的原著,要求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鲁迅杂文全篇》(上篇、下篇,王得后、钱理群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等著作。
对重要篇目应精读,仔细领会。
(三)在阅读鲁迅作品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写一些心得体会。
(四)适当阅读有关鲁迅研究的一些专著和论文,了解鲁迅研究的状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大纲内容(一)鲁迅研究概况。
建国前的鲁迅研究概况,建国后的鲁迅研究概况和鲁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二)鲁迅的生平和思想(1)生平。
鲁迅一生的主要经历。
鲁迅参加的重大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和思想论争。
(2)早期思想。
南京的求学时期。
辛亥革命前后。
青年爱国者。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的影响受个性主义和尼采思想的影响。
精神革命和改造国民性思想和形成及其特点。
(3)思想发展。
思想发展的特点。
思想发展的历程。
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高潮时期的“呐喊”。
自考《鲁迅研究》知识点总结(依据大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一)领会1.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鲁迅认为,对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区占有、选择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形成了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2.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人的现代化3.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眼光①鲁迅在各具体文化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时也好,在提出建设性主张时也好,他的出发点都在于整体的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
②在那个特定的文化发展时期,当鲁迅面临的历史任务与具体文化领域的文化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他是顺应历史的要求来作出选择的,他不惜放弃在具体文化领域中可能取得的更高成就,放弃对一些具体文化领域中有价值成分的张扬,去促进文化的全局性发展和转换。
(二)理解、运用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对当代中国也有借鉴意义;②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一页,他重视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对今人也有所启发;③鲁迅对于整体文化的全局性眼光,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具体文化领域的价值与整体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为今人提供了一种参照.④鲁迅不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而且在各具文化领域里勇于破旧立新,树起了作为新与旧分野标记的里程碑;同时鲁迅自身所具有的全部的内在矛盾也无疑在标志着一个特定的文化时代.补充:1。
鲁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2。
中国历史文化的历史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变革.同时与此相联系,鲁迅还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思考了“改造国民性”这一历史命题。
鲁迅研究复习资料
10. “油滑”1. “匕首”、“投枪” 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 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 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 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 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 品所描写的一切。
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 “媚态的猫”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他是鲁迅 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
“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 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
鲁迅是现代中国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
一种“敢于“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 精神象征。
5. 《摩罗诗力说》 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 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 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 疗救的注意。
14.“叛逆的猛士”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
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 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 “中间物” 是鲁迅自己的说法。
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 中,一切都是中间物。
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 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7.宴之敖者“ 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
是向残暴的统 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
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湖北省自考鲁迅作品研究
湖北省自考鲁迅作品研究考前深度密押百分百通过鲁迅小说研究引言鲁迅的世界观即自然观,历史观前后期的不同。
就世界观来说,鲁迅在前期即1927年前,在自然观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后期即1927年后,由于事实的教训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逐步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鲁迅的文艺观前后期的不同。
就文艺观说,鲁迅一贯强调文学与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
他前期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有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作用,后来由“为人生”的文学发展为无产阶级文学,认为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翼,文学应为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而斗争。
鲁迅多样化的艺术方法。
从艺术方法看,早期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漫主义,后又接受了果戈理﹑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思想。
因此,表现在鲁迅的创作中,艺术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既有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呐喊》《彷徨》,又有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的《故事新编》,还有充溢者象征主义色彩的《野草》。
矛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矛盾在《精神的食粮》一文中说:“鲁迅是思想家,同时也是艺术家。
在现代中国,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深刻的理解中国民族性,也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与拥戴。
”“他的小说和杂文,教育了现代中国无数的文艺青年。
正在成长途上的文艺青年固然从鲁迅的文学遗产中得到教益。
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长的即成作家,也正在鲁迅的文学遗产中继续得到教益。
比他年轻16岁的我,不消说,是从他那里吸取了精神粮食。
我常常想,每读一次鲁迅的作品,便欣然有得,再读,三读乃至数读以后,依然感到一次比一次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他的作品之所以经得起咀嚼。
其唯一的原因是,就是因为他的作品的精深与博大,就是因为他既是思想家,又是艺术家。
”巴金在思想上和创作上受到鲁迅的影响也很大。
他在《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说:“1925年8月,我第一次来北京考大学,住在河北沿一家同兴公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一)领会1.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鲁迅认为,对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区占有、选择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形成了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2.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人的现代化3.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眼光①鲁迅在各具体文化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时也好,在提出建设性主张时也好,他的出发点都在于整体的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
②在那个特定的文化发展时期,当鲁迅面临的历史任务与具体文化领域的文化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他是顺应历史的要求来作出选择的,他不惜放弃在具体文化领域中可能取得的更高成就,放弃对一些具体文化领域中有价值成分的张扬,去促进文化的全局性发展和转换。
(二)理解、运用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对当代中国也有借鉴意义;②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一页,他重视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对今人也有所启发;③鲁迅对于整体文化的全局性眼光,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具体文化领域的价值与整体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为今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④鲁迅不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而且在各具文化领域里勇于破旧立新,树起了作为新与旧分野标记的里程碑;同时鲁迅自身所具有的全部的内在矛盾也无疑在标志着一个特定的文化时代。
补充:1.鲁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中国历史文化的历史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变革。
同时与此相联系,鲁迅还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思考了“改造国民性”这一历史命题。
第二节鲁迅的人格魅力(一)领会1.鲁迅成为文化伟人的客观条件历史的机遇是产生文化伟人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鲁迅生活的时代,适逢中国处于翻天覆地变化的阶段,经历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大解放,这是一个文化面临着历史性转变的、可以同欧洲文艺复兴媲美的伟大时代。
主观: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天才条件。
2.鲁迅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在文化素养上,拥有学贯中西的机遇,以及自觉地融中西学说于一身的主观努力,如鲁迅涉猎领域广泛,几乎包容了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
②在文化识见上,鲁迅对“传统文化”和“活着的文化传统”方面认识深刻,且与封建文化实行了最彻底的决裂。
如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发现和对活着的文化传统所培育的“阿Q现象”的发现。
3.鲁迅超常的“热情和性格”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①韧性的战斗精神,主要表现在敢于在无路之中找寻出路的信念、勇气和毅力(鲁迅一生坚信:世界上本没有路,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以及他在奋斗中总是包含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②雄伟的人格力量,主要表现在“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蔑视一切名号、名声和桂冠,摆脱一切名利束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尊严与纯洁的品性,无私而无畏。
(一)理解、运用1.鲁迅式思维的特点①思维的开放性。
鲁迅善于打破常人固有的习以为常的思维秩序,以一种全新的时空观念来思考问题,如鲁迅的杂文尤其善于联想。
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与鲁迅自觉接受近代科学思想分不开,特别是鲁迅“两极相合”式的联想,使问题思考达到惊人的深刻,如鲁迅批判左派时的观点;②思维的反叛性。
鲁迅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反传统性思维、反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怀疑”,正是怀疑思维的运用,使鲁迅对事物的思考达到惊人深度;③思维中采用简洁、明快的判断方式。
在鲁迅的思维判断中,很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特征和本质特征作直截了当的揭示,常常是快刀斩乱麻式地排除偶然性和个别性,以最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作判断式表述。
如鲁迅因此而得“刑名师爷”的称号;④采用一种由果溯因的反向分析方法。
这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分析思维方式,鲁迅常采用“由果溯因”的分析方法,这是鲁迅在评估中国传统文化时之所以比同时代人更深刻、更系统、更整体化的重要思维根源。
2.构成鲁迅人格魅力的主要方面①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
在文化素养上,拥有学贯中西的机遇,以及自觉地融中西学说于一身的主观努力,如鲁迅涉猎领域广泛,几乎包容了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识见上,鲁迅对“传统文化”和“活着的文化传统”方面认识深刻,且与封建文化实行了最彻底的决裂。
如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发现和对活着的文化传统所培育的“阿Q现象”的发现。
②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雄伟的人格力量。
主要表现在敢于在无路之中找寻出路的信念、勇气和毅力(鲁迅一生坚信:世界上本没有路,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以及他在奋斗中总是包含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蔑视一切名号、名声和桂冠,摆脱一切名利束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尊严与纯洁的品性,无私而无畏。
③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包括:思维的开放性;思维的反叛性;思维中采用简洁、明快的判断方式;采用一种由果溯因的反向分析方法。
第三节鲁迅的当代意义领会1.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外国学者也常常是通过鲁迅来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正如美国人史沫特莱在《论鲁迅》一文中认为:“在所有中国的作家中,他恐怕是最和中国历史、文学和文化错综复杂地连络在一起的人了。
”2.鲁迅精神和思想对当代的启迪意义①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特征是从实际出发,面向现实,实事求是,绝不回避矛盾。
正视现实是进行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承认矛盾才能解决矛盾,发扬实事求是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当今中国仍具有现实意义;②韧性的战斗精神,体现在敢于在无路中寻找出路和反对匹夫之勇,坚持智勇结合的、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
这对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的中国具有积极精神导向作用;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自我批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国人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长久的精神财富;④鲁迅在各个具体精神文化领域中对中华民族所作的深刻反省,直接为当今的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思想资料,在多方面给人以启示。
第二章鲁迅的生活道路第一节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一)识记1.鲁迅的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籍贯浙江绍兴、生于1881.9,卒于1936.102. 鲁迅1898年5月赴南京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翌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以上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及梁启超《时务报》、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严复《天演论》),1902年1月赴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求学,1904年进入仙台医专(导师:藤野严九郎、章太炎)。
3.鲁迅弃医从文后在东京主要的文学活动①创办刊物《新生》,后流产;②1907年始在《河南》上发表文言文,其中《人之历史》介绍进化论,《科学史教篇》介绍欧洲科技史,《文化偏至论》批判维新派,《摩罗诗力说》介绍和赞扬欧洲历史上“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品;③与周作人合编《域外小说集》二册。
(二)领会1.鲁迅从小所受的文化教育与影响鲁迅从小接触民间艺术,大量阅读“非正统”的书籍(如“长妈妈”给他讲故事,买《山海经》;“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教导),一方面使他了解中国历史与社会,接受了文学熏陶,另一方面更激起他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
2.鲁迅与进化论的关系鲁迅在路矿学堂接受了进化论思想,他从爱国主义出发,主要接受进化论的发展与变化的观点,这种思想与他后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结合,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进化论成为鲁迅与封建主义战斗的有力思想武器,当然进化论的局限性思想也在鲁迅前期思想中有所反映。
3.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思考①中国的封建势力十分顽固与狡猾,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他们的打击却软弱无力;②革命党人缺乏革命的彻底性,革命成功后很快就腐化倒退了;③革命党人不发动群众,以致革命到来时群众对革命全无所知。
(三)理解、运用1.从家庭和个人经历角度看鲁迅从小产生爱国主义的原因①家庭变故使他目睹旧社会的腐败,憎恶上层社会;②从小与农民亲近,与农家孩子建立深厚友谊,同情他们不幸;③从小接触民间艺术及书籍,激起他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民族的灾难和家庭的落败,以及因本人特殊经历而深切感受到的社会冷遇、封建道德的腐朽,都使鲁迅较早关注民族和祖国命运,迫切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2.从南京求学至“五四”前夕鲁迅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①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接受了“进化论”思想,爱国主义得到加强。
后来的日本留学经历,使其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时,剪去辫子后所写《自题小像》集中体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②在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越发尖锐时,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开始活跃起来,戊戌维新变法开始,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第二节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一)识记1.《新青年》创刊及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概况1915年9月,陈独秀等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月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四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2.五四时期至大革命期间与鲁迅展开论争的文学派别的概况,鲁迅与之论争的主要情况1919年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1921年以东南大学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为中心的“学衡派”,1925年以章士钊主编《甲寅》杂志为中心的“甲寅派”。
主要揭露对方复古论调的实质与危害,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扫清障碍。
3.五四时期至大革命期间鲁迅领导、支持的文学社团的名称、代表人物、刊物、文学倾向等概况①文学研究会代表现实主义流派,创造社代表浪漫主义流派;②语丝社,《雨丝》,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生动、泼辣、幽默的“雨丝文体”;③莽原社,《莽原》,鲁迅(领导发起)、高长虹、向培良,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朝花夕拾》均发表于此);④未名社,《未名月刊》,鲁迅(领导发起)、韦素园、台静农,重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
4.《彷徨》扉页引诗及题诗的基本情况引有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5.《无花的蔷薇之二》称1926年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表示“血债必须以同物偿还”;《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提出“打落水狗”的革命口号;《纪念刘和珍君》高度赞扬死者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表现出对复杂斗争形势惊人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