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鲁迅研究》知识点总结(依据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一)领会

1.鲁迅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

鲁迅认为,对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在不失其信心的前提下,应加以辨析、扬弃和选择;对世界文化思潮,则在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基础上,应以积极的态度区占有、选择和拿来;在这两条途径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中,去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从这一基本构想出发,形成了鲁迅一生的中外文化观: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优化因素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中先进文化因素的“拿来主义”。

2.鲁迅所选择的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人的现代化

3.鲁迅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眼光

①鲁迅在各具体文化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时也好,在提出建设性主张时也好,他的出发点都在于整体的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②在那个特定的文化发展时期,当鲁迅面临的历史任务与具体文化领域的文化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他是顺应历史的要求来作出选择的,他不惜放弃在具体文化领域中可能取得的更高成就,放弃对一些具体文化领域中有价值成分的张扬,去促进文化的全局性发展和转换。

(二)理解、运用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关系的正确态度,对当代中国也有借鉴意义;

②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一页,他重视主体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对今人也有所启发;

③鲁迅对于整体文化的全局性眼光,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具体文化领域的价值与整体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为今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④鲁迅不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而且在各具文化领域里勇于破旧立新,树起了作为新与旧分野标记的里程碑;同时鲁迅自身所具有的全部的内在矛盾也无疑在标志着一个特定的文化时代。

补充:1.鲁迅在总体上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中国历史文化的历史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变革。同时与此相联系,鲁迅还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并思考了“改造国民性”这一历史命题。

第二节鲁迅的人格魅力

(一)领会

1.鲁迅成为文化伟人的客观条件

历史的机遇是产生文化伟人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鲁迅生活的时代,适逢中国处于翻天覆地变化的阶段,经历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大解放,这是一个文化面临着历史性转变的、可以同欧洲文艺复兴媲美的伟大时代。主观: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天才条件。

2.鲁迅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文化素养上,拥有学贯中西的机遇,以及自觉地融中西学说于一身的主观努力,如鲁迅涉猎领域广泛,几乎包容了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②在文化识见上,鲁迅对“传统文化”和“活着的文化传统”方面认识深刻,且与封建文化实行了最彻底的决裂。如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发现和对活着的文化传统所培育的“阿Q现象”的发现。

3.鲁迅超常的“热情和性格”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韧性的战斗精神,主要表现在敢于在无路之中找寻出路的信念、勇气和毅力(鲁迅一生坚信:世界上本没有路,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以及他在奋斗中总是包含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②雄伟的人格力量,主要表现在“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蔑视一切名号、名声和桂冠,摆脱一切名利束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尊严与纯洁的品性,无私而无畏。

(一)理解、运用

1.鲁迅式思维的特点

①思维的开放性。鲁迅善于打破常人固有的习以为常的思维秩序,以一种全新的时空观念来思考问题,如鲁迅的杂文尤其善于联想。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与鲁迅自觉接受近代科学思想分不开,特别是鲁迅“两极相合”式的联想,使问题思考达到惊人的深刻,如鲁迅批判左派时的观点;②思维的反叛性。鲁迅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反传统性思维、反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怀疑”,正是怀疑思维的运用,使鲁迅对事物的思考达到惊人深度;③思维中采用简洁、明快的判断方式。在鲁迅的思维判断中,很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特征和本质特征作直截了当的揭示,常常是快刀斩乱麻式地排除偶然性和个别性,以最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作判断式表述。如鲁迅因此而得“刑名师爷”的称号;④采用一种由果溯因的反向分析方法。这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分析思维方式,鲁迅常采用“由果溯因”的分析方法,这是鲁迅在评估中国传统文化时之所以比同时代人更深刻、更系统、更整体化的重要思维根源。

2.构成鲁迅人格魅力的主要方面

①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在文化素养上,拥有学贯中西的机遇,以及自觉地融中西学说于一身的主观努力,如鲁迅涉猎领域广泛,几乎包容了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文

化识见上,鲁迅对“传统文化”和“活着的文化传统”方面认识深刻,且与封建文化实行了最彻底的决裂。如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发现和对活着的文化传统所培育的“阿Q现象”的发现。

②韧性的战斗精神和雄伟的人格力量。主要表现在敢于在无路之中找寻出路的信念、勇气和毅力(鲁迅一生坚信:世界上本没有路,而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以及他在奋斗中总是包含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蔑视一切名号、名声和桂冠,摆脱一切名利束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尊严与纯洁的品性,无私而无畏。

③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开放性;思维的反叛性;思维中采用简洁、明快的判断方式;采用一种由果溯因的反向分析方法。

第三节鲁迅的当代意义

领会

1.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外国学者也常常是通过鲁迅来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正如美国人史沫特莱在《论鲁迅》一文中认为:“在所有中国的作家中,他恐怕是最和中国历史、文学和文化错综复杂地连络在一起的人了。”

2.鲁迅精神和思想对当代的启迪意义

①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特征是从实际出发,面向现实,实事求是,绝不回避矛盾。正视现实是进行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承认矛盾才能解决矛盾,发扬实事求是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当今中国仍具有现实意义;②韧性的战斗精神,体现在敢于在无路中寻找出路和反对匹夫之勇,坚持智勇结合的、坚实而深沉的理性精神。这对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的中国具有积极精神导向作用;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自我批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国人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长久的精神财富;④鲁迅在各个具体精神文化领域中对中华民族所作的深刻反省,直接为当今的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思想资料,在多方面给人以启示。

第二章鲁迅的生活道路

第一节热忱的爱国主义者

(一)识记

1.鲁迅的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籍贯浙江绍兴、生于1881.9,卒于193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