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进尽忠言文言文翻译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翻译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一、原文:三国诸葛亮《出表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二、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日夜忧愁叹息,担心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圣明。
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植物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三军将士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智,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京都洛阳。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扩展资料一、人物介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诸葛亮论赏罚文言文翻译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了论赏罚的观点,其中有这样一段文言文:
赏者,所以动人心之本也;罚者,所以制伏暴行之本也。
赏则使人自觉矣;罚则使人自省矣。
赏者,德之苗也;罚者,恶之根也。
赏者,忠信之首;罚者,奸臣之末。
赏则足以鼓动;罚则足以警戒。
翻译为:
赏赐是激发人们的内心的根本;惩罚是遏制暴力的根本。
赏赐使人自觉;惩罚使人自省。
赏赐是德行的苗头;惩罚是罪恶的根源。
赏赐是忠诚信任的首要原则;惩罚是奸臣的末路。
赏赐能够鼓舞;惩罚能够警戒。
上课(翻译2)《出师表》

文体知识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出兵 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 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 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 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 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
称引 不合道理
引喻 失义,
以致 忠诚进谏
以塞 忠谏之路也。
译文: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 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 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 进谏的道路。
•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天 下三分,今益州疲弊”(客观)
•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背景链接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经艰难坎坷,终于建立 了蜀国。两年后,刘备病逝,后主刘禅(shàn)继 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 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军北进, 驻军汉中,准备讨伐曹魏,夺取中原,光复汉室 。刘禅昏庸懦弱,诸葛亮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 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希望刘禅继承刘备 遗志,振作精神,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 ,远小人,尽心国事,光复汉室,统一天下。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做
负责专职的官员 判定 罚
若有作奸犯科及 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
来 公平清明的治理 偏袒私护 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译文: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整体,晋升、 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 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 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平清明的治理,不应 偏袒私护,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出师表》带详细翻译

后代子孙
《出师表》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和家国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 着后代子孙,它被后代子孙视 为试金石,考验着一个人的忠 心耿耿和爱国情怀。
当代文艺青年
现代文艺青年喜欢寻找心灵上 的寄托,喜欢获得人生的感悟 和启示,在他们心中,《出师 表》所表达的政治、道德、文 化价值观颇受追捧。
《出师表》的内容
1 序言
《出师表》的重要性与影响
1
历史意义
《出师表》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军事等种种因素,以及在这些因素的背景 下爆发的战争与冲突,因此这篇文献对三国史研究的意义重大。
2
文学意义
《出师表》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与价值,并影响了整个文学史。其用辞准确地表 达思想,其结构与修辞都在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3
思想意义
《出师表》以其浓烈的爱国主义、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出师表》带详细翻译
欢迎学习《出师表》,这是一份详细的研究,将会让你全方位认识这篇经典 著作。
人物介绍
诸葛亮
三国时期巨擘,刘备谋士,被尊为"卧龙先生 "。
曹操
三国时期嬴政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魏国开 国皇帝,历史上被评价为奸雄。
刘备
张飞和关羽的主公,蜀汉开国皇帝,创立了 蜀汉王朝。
孔明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孔明正是主持这 般大业的,千古奇才也。
介绍背景和发表缘由。
2 致曹操书
建议曹操放弃发动战争的想法,避免争权 夺利的斗争,代表刘备请求做弃却战争, 满足大家对和平的期待。
3 致孙权书
4 结语
安排孙权和刘备共同合作,建立同盟,共 同对抗曹操。
简要总结篇章的要点,强调和平与团结的 价值。
出师表原文翻译

出师表原文翻译《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
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
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原文】前出师表出处:《三国志》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4],欲报之于陛下也[5]。
诚宜开张圣听[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7];不宜妄自菲薄[8],引喻失义[9],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10],俱为一体,陟罚臧否[11],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12],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15],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16],性行淑均[17],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18],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9]。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20],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2]。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24],此悉贞亮死节之臣[25],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7]。
先帝不以臣卑鄙[28],猥自枉屈[2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0]。
后值倾覆[3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3]。
《出师表》翻译

九上文言文复习资料——《出师表》译文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光大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而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
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一定能得到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贵。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看我,拿当今政事来询问我,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

出师表文言知识点《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操之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这篇文章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蕴含了丰富的文言知识。
以下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2、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5、临表涕零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三、一词多义1、以(1)以光先帝遗德(用来)(2)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3)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2、于(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2)欲报之于陛下也(给)(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3、之(1)恢弘志士之气(的)(2)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3)悉以咨之(代“他们”,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4、行(1)然后施行(做,执行)(2)性行淑均(品德,品行)5、益(1)有所广益(好处)(2)斟酌损益(增加)四、词类活用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大。
2、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4、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也”表判断)(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2)临崩寄臣以大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3、省略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陛下)恢弘志士之气。
2020初中语文必备文言文《出师表》

2020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导读:《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
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
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 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
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1.前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2.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3.文言文《出师表》教学反思
4.出师表文言文试题
5.诸葛亮出师表文言文翻译
6.出师表原文加翻译
7.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8.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出师表》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