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管理与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运转(无先后顺序)
2.
2.1.
参考答案(包括要点即可,每一个要点1.5分)
1)将系统定义为一组组件——将整个系统细分为一组组件,当这些组件联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个系统;
2)首先完成困难的问题——项目中某些难题(如系统物理架构)通常都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因此尽早解决难题,可以在实际的资源耗尽之前,考虑好这些难题,进而减少项目风险;
2.4.
画图区:
参考答案:
3.
3.1
任务
先导事件
预期持续时间(周)
EF
LF
富裕时间
是否在关键路径上
A
—
4
4
4
0
是
B
A
5
9
31
22
否
C
A
6
10
17
7
否
D
A
7
11
11
0
是
E
A,D
6
17
17
0
是
F
C,E
5
22
22
0
是
G
D,E
4
21
22
1
否
H
E
3
20
22
2
否
I
F,G
4
26
26
0
是
J
H,I
5
31
31
0
是
参考答案:
EF(H)=EF(E)+3=20
EF(I)=max(EF(F),EF(G))+4=26
EF(J)=max(EF(H),EF(I))+5=31
即得整个项目的最早完成时间是31周
(3)计算最晚预期完成时间。
LF(J) =EF(J)=31LF(I)=LF(J)-5=26LF(H)=min((LF(J)-5),LF(I)-4)=22等
3)用迭代来管理项目——在每次迭代中,所有的系统开发周期活动都进行了,即包含管理、计划、分析、设计和实现与操作活动。每次迭代中的输入是前一次迭代的结果,以及所有这一次迭代中要实现的组件;
4)不要在前期计划的过于详细——做长期的详细计划是错误的,因为计划本身可能是错误的;
5)确定迭代的次数和时间长度——迭代的时间长度一般是固定的(2至8周),对于小型项目可短至1周;经验表明,从项目初始到交付,经常用到6-9次迭代;
(4)富裕时间=最晚预期完成时间-最早预期完成时间
(5)关键路径:A->D->E->F->I-J,A->E->F->I-J。
3.2
参考答案
见链接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
课程代码:11100975课程:系统分析与设计(A卷,含答案)
(考试,闭卷)(允许携带并使用计算机器)
题目
1.1
1.2
2.1
2.2
2.3
2.4
3.1
3.2
总成绩
复核
得分源自文库
阅卷教师
1.
1.1.
1.1.1
A、需求分析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
答案:B
1.1.2
A、边界B、环境C、用例D、模块
答案:C
1.1.3
A、对象模型B、动态模型C、功能模型D、静态模型
答案:B
1.1.4
A、用户需求B、非功能需求C、需求工程D、接口需求E、功能需求
答案:E
A
1.1.5
A、活动图B、状态图C、顺序图D、用例图E、协作图
答案:D
C
1.1.6
A、框架B、包C、构件D、类
答案:C
1.1.7
A、集成测试B、单元测试C、β测试D、α测试
答案:D
1.2.
1.2.1
答案:
项目管理与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运转(无先后顺序)
1.2.2
答案:
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无先后顺序)
1.2.3
答案:
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有先后顺序)
1.2.4
答案:
经济可行性评估;技术可行性评估;运行可行性评估(有先后顺序)
1.3.
1.3.1
答案:
6)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活动的重点是变化——在初始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分析;在细化阶段,重点在于设计;在构造阶段则集中于实现;而在交付阶段,则把注意力放在使系统可操作。但是,每次迭代中这些活动的比例与重点都不一样。
2.2.
零售系统用例图
参考答案:(有举例说明即可,不需要说出图中包含的全部要素。每一个要点1.5分)
6)包含关系,用例“存入顾客账户”被“退货”包含,“授权信用卡使用”被“进行购买”包含,说明后一用例使用前一用例。
2.3.
参考答案(包括要点即可)
当一个关系不满足规范化时,会存在数据冗余;相应地,在用户对表中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时,可能出现错误或不一致现象。因此,在建立对象关系模型时,为了去除数据冗余,避免插入、修改及删除异常,需要对关系进行规范化;
(1)网络图如下所示:
(2)计算最早的预期完成时间。
EF(A) =4 EF(B)=4+5=9 EF(C)=4+6=10 EF(D)=4+7=11
EF(E)=max(EF(D),EF(A))+6=17
EF(F)=max(EF(C),EF(E))+5=22
EF(G)=max(EF(D),EF(E))+4=21
该用例图包含了以下要素:
1)参与者,包括顾客和售货员;
2)用例,包括退货,进行购买,购买延长保证期,授权信用卡使用,存入顾客庄户;
3)系统边界,将零售系统内外分开;
4)连接,如顾客同退货用例间的连接。参与者同用例间的连接表示该参与者涉入了那个特定的系统功能;
5)扩展关系,用例“购买延长保证期”扩展了“进行购买”,后者通过增加新行为或动作扩展前一用例;
而另一方面,当我们将关系都拆分为一个个彼此独立的简单关系之后,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些查询操作,如S(SN, SName, CN), C(CN, CName), SC(CN, SN,Score)对应三个独立的表,都满足第三范式,当我们要查询张三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成绩时,就需要连接这三个表,通过不同关系的连接操作实现最终的查询,影响数据库访问效率。因此,当表中的检索超过更新相当多时,我们会考虑使用反规范化,进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2.
2.1.
参考答案(包括要点即可,每一个要点1.5分)
1)将系统定义为一组组件——将整个系统细分为一组组件,当这些组件联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个系统;
2)首先完成困难的问题——项目中某些难题(如系统物理架构)通常都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因此尽早解决难题,可以在实际的资源耗尽之前,考虑好这些难题,进而减少项目风险;
2.4.
画图区:
参考答案:
3.
3.1
任务
先导事件
预期持续时间(周)
EF
LF
富裕时间
是否在关键路径上
A
—
4
4
4
0
是
B
A
5
9
31
22
否
C
A
6
10
17
7
否
D
A
7
11
11
0
是
E
A,D
6
17
17
0
是
F
C,E
5
22
22
0
是
G
D,E
4
21
22
1
否
H
E
3
20
22
2
否
I
F,G
4
26
26
0
是
J
H,I
5
31
31
0
是
参考答案:
EF(H)=EF(E)+3=20
EF(I)=max(EF(F),EF(G))+4=26
EF(J)=max(EF(H),EF(I))+5=31
即得整个项目的最早完成时间是31周
(3)计算最晚预期完成时间。
LF(J) =EF(J)=31LF(I)=LF(J)-5=26LF(H)=min((LF(J)-5),LF(I)-4)=22等
3)用迭代来管理项目——在每次迭代中,所有的系统开发周期活动都进行了,即包含管理、计划、分析、设计和实现与操作活动。每次迭代中的输入是前一次迭代的结果,以及所有这一次迭代中要实现的组件;
4)不要在前期计划的过于详细——做长期的详细计划是错误的,因为计划本身可能是错误的;
5)确定迭代的次数和时间长度——迭代的时间长度一般是固定的(2至8周),对于小型项目可短至1周;经验表明,从项目初始到交付,经常用到6-9次迭代;
(4)富裕时间=最晚预期完成时间-最早预期完成时间
(5)关键路径:A->D->E->F->I-J,A->E->F->I-J。
3.2
参考答案
见链接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
课程代码:11100975课程:系统分析与设计(A卷,含答案)
(考试,闭卷)(允许携带并使用计算机器)
题目
1.1
1.2
2.1
2.2
2.3
2.4
3.1
3.2
总成绩
复核
得分源自文库
阅卷教师
1.
1.1.
1.1.1
A、需求分析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
答案:B
1.1.2
A、边界B、环境C、用例D、模块
答案:C
1.1.3
A、对象模型B、动态模型C、功能模型D、静态模型
答案:B
1.1.4
A、用户需求B、非功能需求C、需求工程D、接口需求E、功能需求
答案:E
A
1.1.5
A、活动图B、状态图C、顺序图D、用例图E、协作图
答案:D
C
1.1.6
A、框架B、包C、构件D、类
答案:C
1.1.7
A、集成测试B、单元测试C、β测试D、α测试
答案:D
1.2.
1.2.1
答案:
项目管理与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运转(无先后顺序)
1.2.2
答案:
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无先后顺序)
1.2.3
答案:
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有先后顺序)
1.2.4
答案:
经济可行性评估;技术可行性评估;运行可行性评估(有先后顺序)
1.3.
1.3.1
答案:
6)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活动的重点是变化——在初始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分析;在细化阶段,重点在于设计;在构造阶段则集中于实现;而在交付阶段,则把注意力放在使系统可操作。但是,每次迭代中这些活动的比例与重点都不一样。
2.2.
零售系统用例图
参考答案:(有举例说明即可,不需要说出图中包含的全部要素。每一个要点1.5分)
6)包含关系,用例“存入顾客账户”被“退货”包含,“授权信用卡使用”被“进行购买”包含,说明后一用例使用前一用例。
2.3.
参考答案(包括要点即可)
当一个关系不满足规范化时,会存在数据冗余;相应地,在用户对表中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时,可能出现错误或不一致现象。因此,在建立对象关系模型时,为了去除数据冗余,避免插入、修改及删除异常,需要对关系进行规范化;
(1)网络图如下所示:
(2)计算最早的预期完成时间。
EF(A) =4 EF(B)=4+5=9 EF(C)=4+6=10 EF(D)=4+7=11
EF(E)=max(EF(D),EF(A))+6=17
EF(F)=max(EF(C),EF(E))+5=22
EF(G)=max(EF(D),EF(E))+4=21
该用例图包含了以下要素:
1)参与者,包括顾客和售货员;
2)用例,包括退货,进行购买,购买延长保证期,授权信用卡使用,存入顾客庄户;
3)系统边界,将零售系统内外分开;
4)连接,如顾客同退货用例间的连接。参与者同用例间的连接表示该参与者涉入了那个特定的系统功能;
5)扩展关系,用例“购买延长保证期”扩展了“进行购买”,后者通过增加新行为或动作扩展前一用例;
而另一方面,当我们将关系都拆分为一个个彼此独立的简单关系之后,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些查询操作,如S(SN, SName, CN), C(CN, CName), SC(CN, SN,Score)对应三个独立的表,都满足第三范式,当我们要查询张三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成绩时,就需要连接这三个表,通过不同关系的连接操作实现最终的查询,影响数据库访问效率。因此,当表中的检索超过更新相当多时,我们会考虑使用反规范化,进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