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人教版
课题: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学目标: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 +bx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会解“ax +bx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 =b ,那么a ±c =b ±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c =bc ;如果a =b (c ≠0),那么a b c c=.2.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3x =12(2)2x +3=7解:(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除以3,得 31233x = 化简,得x =4(2)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减3,得2x +3-3=7-3化简,得2x =4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除以2,得2422x =化简,得x =2二、探究1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追问1: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强调:总量=各部分量的和答案: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解: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计算机x 台,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 +2x +4x =140追问2:如何将此方程转化为x =a (a 为常数)的形式?x +2x +4x =140合并同类项7x =140系数化为1x =20追问3:合并同类项有什么作用呢?答案: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 =a 的形式. 例1:解方程:5(1)2682x x -=- (2)7 2.53 1.51546 3.x x x x ⨯⨯-+-=--解:(1)合并同类项,得122x -=- 系数化为1,得4x =(2)合并同类项,得678x -=系数化为1,得13x -=练习1:1.下列解方程合并同类项不正确的是( )A.由3x -2x =4得x =4B.由2x -3x =3得-x =3C.由-7x +2x =-1+5得-5x =4D.由5x -2x +3x =-10-2得6x =-8答案:D2.解下列方程1529x x ()-=;32722x x ()+=;330.510x x ()-+=;47 4.5 2.535x x ⨯()-=-答案:3x =;72x =;4x -=;1x =三、探究2例2: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 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追问1:这一组数有什么特点呢?答案:后面的数总是前面一个数乘-3得到的追问2: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答案: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1701解:设所求三个数分别为x ,-3x ,9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 -3x +9x =-1701合并同类项,得7x =-1701系数化为1,得x =-243∴ -3x =729, 9x =-2187答:这三个数分别为-243,729,-2187 .练习2:七年级(2)班共有学生45人,根据需要分为甲、乙、丙三组去参加劳动,这三组人数之比为2∶3∶4,求这三个小组的人数.解:设甲、乙、丙这三组人数分别为2x 人,3x 人,4x 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2x +3x +4x =45,解得: x =5,∴2x =10,3x =15,4x =20,答:甲、乙、丙三组人数分别为10人、15人、20人.四、巩固提高如图,在日历上,小明发现妈妈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四个日期的和为64,你知道小明妈妈的生日是几号吗?解:设小明妈妈的生日是x 号,则上、下、左、右四个日期分别为x -7,x +7,x -1,x +1,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 -7+x +7+x -1+x +1=64解得: x =16答:小明妈妈的生日是16号.五、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2.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什么?3. 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六、达标测评1.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2m +3m =4,得-5m =4B. 4y -2y +y =4,得(4-2)y =4C.-12x =0,得x =0 D. 2x =-3,得x =-23答案:C2.挖一条长为1200米的水渠,由甲、乙两队从两头同时施工,甲队每天挖150米,乙队每天挖90米,需要几天才能挖好?设需要x 天才能挖好,则列出的方程为( )A. 150x +90x =1200B. 150+90x =1200C. 150x +90=1200D. 150x -90x =1200 答案:A3.解下列方程:(1) 3x -52x =5-6;(2) 3x -1.5x +4x -2.5x =-2×3-6×2. 答案:(1) x =-2;(2)x =-6七、布置作业教材91页习题3.2第1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新人教版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标依据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根据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 运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 能够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方程,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ax bx mx p+++=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1、等式的性质?(①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结果仍相等;②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 合并同类项:(1) x+2x+4x (2)5y-3y-4y二、情境引入(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三、探究新知出示教科书86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本节内容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首先介绍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2.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演示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例题和练习题。
3.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内容。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的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其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勤奋练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适度性:作业量要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解题能力和思维方式:
1.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题目中。
(四)课堂练习
在学生练习时,我会巡回指导,观察他们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普遍性的错误,我会进行集体讲解和纠正。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会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1.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它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进行移项?移项的规则有哪些?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4.在实际解题中,如何选择和应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基础题、提高题以及拓展题,共计20道小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以及如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运用这两个概念。
合并同类项是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使方程更简洁;移项则是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式的另一边,以便于求解。
这一节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运用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能够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及方法。
2.难点:如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2倍,如果小明吃了3个苹果,那么他剩下的水果总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如何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并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合并”,体会到古老的代数书的“对消”和“还愿”的思想,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突破思路从古代数学著作中提出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进而进入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学设计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一、[活动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从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发表见解,与同伴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活动2]由问题1入手解决问题方法.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计算机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_____台。
这三个量之间有升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教师与同学一起进行分析三、[活动3]1、思考:方程x+2x+4x=140的一边只含有未知数项,另一边又常数项,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2、观察:上面方程的怎样变形.3、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一、学生首先分析问题,找出三年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
发表见解,与同伴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下一步列出方程准备二、学生讨论找出列方程的条件,思考后回答“总量等于各部分的和三、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合并”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及方法.学生回答,应用所学乘法的教学设计师导学学生活动x+2x+4x=140合并7x=140系数化为1x=20四、[活动4]1、思考:合并的根据是什么?上面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活动5]1、练习(1)2x+3x=15 (2)3x-5x=12 (3)3x+3-2x=7 (4)(5)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运算律是合并的根据,依据等式的性质化系数为1,从而得出方程的解.四、教师与同学一起进行分析起到“合作者”的作用师生共同小结五、学生实际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于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课堂小结1、合并的根据是什么?2、上面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3、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布置作业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题板书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列方程的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③列方程教学反思对于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力的训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新的知识点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合并同类项,并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的方法;2.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PPT;3.练习题;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运算,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有一个方程2x + 3 = 7,我们应该如何求解?”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步骤,并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对于合并同类项,教师可以展示例子:3x + 5x = ?,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对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可以展示例子:2x + 3 = 7,引导学生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的步骤。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直接输出: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例如,有部分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会忽略掉系数的正负号,导致最后的结果出错。这一点在教学中需要我再次强调,并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巩固。
另外,移项的技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忘记改变项的符号,这可能是由于对移项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直观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移项的规则。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3.2节“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合并同类项: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简化一元一次方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和移项的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符号的处理,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基本原理。
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同类项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3.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4.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方程的思想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例题和分析,解释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方程的方法2.互动法:与学生进行交互,让学生参与到解题过程中3.实践演练法:通过大量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方程的方法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定义:含有相同字母的项,并且这些项的指数都相同。
•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找出含有相同字母的项;2.将这些项的系数相加,得到合并后的项。
•例题:–合并下列同类项:3x+5y−2x+4y•解:3x−2x+5y+4y=1x+9y2.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这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移项解方程的步骤:1.将带有未知数的项移动到一边,将常数项移动到另一边;2.合并同类项;3.化简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
•例题:–解方程2x−1=5•解:2x=5+1=6•合并同类项:2x−1+1=5+1•化简方程:2x=6•解得未知数x=33. 练习请完成以下练习题:1.合并下列同类项:4x+3y−2y+2x2.解方程5x+3=103.解方程−2x+7=12五、教学效果评估1.能正确解释同类项的概念2.能熟练合并同类项3.能正确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4.能正确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六、教学反思本堂课的内容较为基础,难度并不太大,但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需要多进行练习。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解题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为后续解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对加减乘除等运算已经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方程的解法还是初次接触,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解方程相结合,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及规则。
2.能够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规则。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转化为方程。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规则,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如有理数的运算,来理解和解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旁边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能够掌握解题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移项的操作及其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练习题。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方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方法,讲解相关概念和操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例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步骤,方便学生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数学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如: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购物,小明花了50元,小华比小明多花了20元,两人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方程中的同类项。
2.学会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简化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的概念和原则,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并改变其符号。
4.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步骤求解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
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解题过程中,注重思维严谨,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3.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4.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解。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数学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基本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操作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解题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2.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操作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各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定义及操作方法,并进行讲解。
合并同类项: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例如:3x + 5x = 8x。
移项: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式的另一边,例如:3x - 2 = 7,将-2移到等式左边变为3x = 9。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②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③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和未知数,分析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②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显示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②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①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②掌握移项的方法解方程,学会“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难点①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②学会“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引入:1、萌宠小猪图片引入猪肉涨价的视频。
2、通过张大爷是受益者,引出例题:从去年非洲猪瘟以来,猪肉价格一再飙升,最近几个月更是出现n连涨。
张大爷从8月开始每月卖2头生猪,共卖了6头,收入30000元。
其中9月收入是8月收入的2倍,10月收入是8月的3倍,问张大爷8月份两头生猪卖了多少钱?3、回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设列解答。
从而列出方程,探索解方程的步骤,引出合并同类项。
活动二:解方程,合并同类项:1、【例1】解方程:-9x+2x-4x = 50-2-4解:合并同类项,得-11x = 44系数化为1,得x = -42、比一比:活动三:解方程,移项:1、在整理张大爷的实际问题中引入,猪肉涨价更多的人是忧愁。
播放《爱情公寓》关于猪肉涨价的小视频,再次引入李大爷的案例:李大爷觉得猪肉太贵了,决定去买鸡腿。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2.学会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概念。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二、探索新知1.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2.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技巧和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三、巩固提高1.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明确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强调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1)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道每一份是多少,
列方程:
5
个,白色皮块(
板书
x+2x+4
授新
本,那
系?
思考:方程3x+20=4x-25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
项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4x-2
3x-4x=-25-20
个学生.
45+20=135+20=155
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重要性.
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
元
分时,按方式二计费省钱,月通话
,如果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则
方程的解符合实际
为负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对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初步认识,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此框图: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如果合理就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则需要重新回到开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
列方程:
00
3.2解一元一次方程(2)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授新
本,那
系?
思考:方程3x+20=4x-25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
项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4x-2
3x-4x=-25-20
个学生.45+20=135+20=15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内容。
此节内容通过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代数知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对于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难点:如何判断和操作移项和合并同类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制作好PPT,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定义和方法,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解 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教案 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2、掌握合并同类项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议程(数字关系),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阿尔-花拉子米简介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圆珠笔或钢笔、铅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程大位,明代商人,珠算发明家,历经二十年,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年)写就巨著《算法统宗》.《算法统综》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在该书中,有一道“百羊问题”: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于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注:小半即四分之一)如何解这个方程呢?(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出示课件4)教师问1: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今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学生回答:去年购买计算机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并同类项的规则和方法。
2.移项的规则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通过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规则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采用例题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运用。
3.采用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用于展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规则和方法。
2.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巩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总共花了15元,如果一支笔的价格是3元,请问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规则和方法。
合并同类项的规则: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移项的规则: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一边,将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解方程2x +3 =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如何通过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并
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合并”,体会到古老的代数书的“对消”和“还愿”的思想,
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
点
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
点
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
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突破思路从古代数学著作中提出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进而进入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网络
教
学
设
计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一、[活动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从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发表见解,与同伴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活动2]
由问题1入手解决问题方法.
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计算机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______台。
这三个量之间有升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教师与同学一起进行分析
三、[活动3]
1、思考:方程x+2x+4x=140的一边只含有未知数项,另一边
又常数项,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2、观察:上面方程的怎样变形.
3、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一、学生首先分析问题,找出三年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
发表见解,与同伴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下一步列出方程准备
二、学生讨论找出列方程的条件,思考后回答
“总量等于各部分的和
三、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合并”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及方法.
学生回答,应用所学乘法的
教
学
设
计师导学学生活动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四、[活动4]
1、思考:
合并的根据是什么?
上面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
2、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活动5]
1、练习
(1)2x+3x=15 (2)3x-5x=12 (3)3x+3-2x=7 (4)
(5)
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运算律是合并的根据,依据等式的性质化系数为1,从而得出方程的解.
四、教师与同学一起进行分析
起到“合作者”的作用
师生共同小结
五、学生实际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于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
课堂小结1、合并的根据是什么?
2、上面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
3、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
业
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题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列方程的步骤:①设未知数
②找等量关系
③列方程
教学
反思
对于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