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坚守与现实关怀——读《叶青文艺论集》

合集下载

网络公选课(尔雅通识课)选课手册 .doc

网络公选课(尔雅通识课)选课手册 .doc

网络公选课(尔雅通识课)选课手册课程简介09.音乐鉴赏课程简介:音乐为人生增色添彩,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

本系列介绍了音乐鉴赏这个课题,主要从打开你的耳朵、音乐表现的机制、阐释的权力、音乐欣赏的方式与层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引导学生把握音乐所表现的寓意,提升音乐修养。

主讲人简介: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坊间也称他为当前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第一人,是公认的积极于音乐普及工作的中国音乐普及第一人。

试看地址:10.书法鉴赏课程简介: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几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醉倒,不断探索。

本系列将从书法发展的历史、书法流变、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名人佳作及行书、草书、魏碑等具体书法形式等诸多方面对中国书法艺术做详细的讲解,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懂得如何欣赏书法这一民族艺术,增强对中华国粹的认识。

主讲人简介:刘琳: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国风书法群众普及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秘书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顾问。

多年从事美术、书画教育、研究等工作;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名人书画展览中获大奖,有多家媒体的专栏介绍。

赵君:北京大学教授,匠门书画院艺术总监、“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交流活动副秘书长、书画家。

现任中国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匠门书画院艺术总监,著名书法家。

试看地址:11.影视鉴赏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本课主要从“追求永恒”与“第七艺术”的诞生、语言的自觉电影艺术独立之途、元电影与巴赞理论、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电影与造型艺术的关系和电影的文化维度、电影的仪式文化和电影的意识形态、电影的民族文化性与世界文化性等方面讲述如何去鉴赏影视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人生。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出版物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页码: 20-2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 主持人;叙事作品;传奇叙事;现实主义;学术问题;中国画;写实;研究员
摘要:在相当一部分叙事作品,尤其是所谓的现实主义叙事作品中,写实是其重要内容或主要目的之一———无论是在文字叙事作品还是在图像叙事作品中均是如此。

因此,探讨"写实"与"叙事"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

本期"叙事学研究"专栏刊发的叶青研究员的《从画家传奇叙事看中国画写实观念的演变》一文,通过考察有关艺术史文献中的画家传奇叙事,对中国画写实观念的演变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叶青《提升文艺原创力要杜绝怪诞和平庸》阅读训练及答案

叶青《提升文艺原创力要杜绝怪诞和平庸》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艺原创力是具有独一性的文艺创新能力,它基于文艺家对生活与现实的全新思考和把握,并有着创造性的艺术呈现。

提升文艺原创力是推动当代文艺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前提。

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提升文艺原创力意义重大。

提升文艺原创力必须杜绝平庸,拒绝重复。

黄庭坚有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文艺创作就需要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当代文艺产品,如文学、影视、音乐、视觉艺术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产品,要成为精品,要拥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能量,就必须把创新理念贯穿文艺生产的各个方面。

文艺创新不能凌空蹈虚,艺术之花需绽放在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上。

伟大的作品具有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的把握。

文艺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全新视角与观照是形成文艺原创力的关键。

历史与现实为文艺创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原创资源,当代文艺实践也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当代文艺工作者有着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新机遇,但只有具备足够的文化定力和审美独立性,坚定对民族、国家、时代的文化自信,并将民族的审美特性融入个人的艺术追求中,才能超越前人,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如果在文化自信上出现问题,在美学追求上出现动摇,一切以是否被外国人接受或者以市场是否热捧为追求,就不可能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精品力作。

文艺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能执着于虚妄怪诞。

在文艺创作中,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与追求怪诞、故弄玄虚有着本质的不同。

大胆创新之作,能够在前人的成就中探索艺术的未知领域,在题材、风格、手法、形式上突破固有规则,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艺术高度。

但怪诞之作并无真诚的艺术追求,表面上大胆新颖,实质上难以掩饰内心的不自信。

中国书法史上,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宋时的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一代代的书法大家就像跑着“接力赛”,走正道、有耐力,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出自家面目,登上书法艺术高峰。

砥志研思悉学术 内外兼修厚德行

砥志研思悉学术 内外兼修厚德行

砥志研思悉学术内外兼修厚德行作者:杨婷婷来源:《音乐生活》2021年第10期钱亦平1946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无锡。

父亲钱仁康先生是钱亦平的启蒙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使她终身受益。

钱亦平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毕业后,1965年直升至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理论系(现音乐学系)本科,五年后毕业。

随后就职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任音乐编辑、记者。

1979年,正值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第二年,钱亦平追随父亲脚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上海音乐学院作品分析专业研究生,成为钱仁康先生的第一位硕士生。

在读期间,钱亦平系统学习了音乐作品分析知识,为后半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2年6月,钱亦平以论文《再现的结构功能与表现功能》高分通过答辩并留校任教。

钱亦平始终认为,教学必须与科研相辅,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不断出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因此在留校任教几年后,钱亦平继续学习深造,1990—1991年远赴莫斯科音乐学院进修音乐作品分析,师从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赫洛波娃教授。

在莫斯科学习期间,钱亦平在父辈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将前调性和后调性时期的音乐作品囊括至目前的研究范畴中,出版了诸多译文,例如《刻意求新的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二十世纪下半叶音乐的曲式分类》《音乐内容研究是21世纪的科学》《古拜杜林娜1/4音体系、为长笛、弦乐和打击乐器而作的〈音乐〉》等,个人研究论文有《古拜杜琳娜给我们的宝藏——〈领悟〉研习》《精确设置精心雕琢——古拜杜琳娜〈为羽管键琴和打击乐写的音乐〉的语言、技法和结构》等。

在回国后的教学、科研生活中,她带领学生们继续推进着古拜杜琳娜研究,她的研究生中有四篇学位论文都专论古拜杜林娜的作品。

她总说:“搞科研工作要具有‘吃不香饭、睡不好觉’的一股劲,怀着如痴如醉的态度,才能投入其中,取得成果。

”已过古稀之年的钱亦平在音乐研究的道路上走了几十年,音乐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音乐之路上,钱亦平凝神科研,继承了父亲钱仁康先生“既能博大又能高”的治学之道,钻研于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体裁学、曲式学等研究领域,迄今出版专著以及教材十余部,涉及的领域有音乐分析学、音乐史学,音乐体裁学、音乐形态学等。

获奖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

获奖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
卓越仅售21.8元
2021/5/27
26
2021/5/27
27
2021/5/27
28
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诗经》
《诗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设计者是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编室首席美术编辑刘晓翔。“用现代手法包装古代经典,为读者阅读 《诗经》留下想象空间”是刘晓翔的设计思路。 采用了中国传统线装书放置于牛皮纸匣中的创意,典雅、质朴,整体设 计既有现代书籍包装的简洁灵动,又传递出中国文化的传统韵味。以黑 色与棕色构成设计的主色调,整体感觉端庄、质朴、简洁 。
2021/5/27
23
2021/5/27
24
2021/5/27
25
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制作奖:《蚁呓》
设计:朱赢椿,作者:朱赢椿 图、周宗伟 文,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年9月1日
《蚁呓》是一本图文并茂且充满探索精神的实验性图书。作者朱赢椿绘制 的大量插图新颖别致,合著此书的作者周宗伟所配写的文字简练而富有哲 理。
2021/5/27
9
2021/5/27
10
2021/5/27
11
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金奖:《曹雪芹风筝艺术》
设计:赵健工作室,作者:孔祥泽、孔令民、孔炳彰供稿,北京工艺美术出版 社整理,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类别:艺术,出版时间:2004-03-01 《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除了本身的学术、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外,图书的 整体书籍艺术设计是最引人注目和值得称道的。书籍设计理念的新颖、独特, 装帧形式的古朴、典雅,以及书籍整体凝聚在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艺 术美,是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这是一个真理,爱摄影也是一样,当你了解技术以后,你需要的就是补充自己的理论和想法了。

推荐40本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和我一起学习吧~《摄影社会空间》《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视觉文化读本》《论摄影》《同时——随笔与演说》《明室》《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摄影与社会》《摄影的哲学思考》《视觉艺术鉴赏》《观看之道》《看》《摄影》《摄影简史》《纪实摄影》《落差》《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摄影与摄影批评家》《表征》《霍克尼论摄影》《影像艺术批评》《美学与摄影》《摄影的精神》《图像证史》《视像的霸权》《游客凝视》《世界摄影史》《摄影思想史》《出龛入龛》《百年彩色摄影》《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摄影100关键词》《摄影圣典》《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象新生代》(阮义忠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年出版)作者: [台湾] 阮义忠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年:1990-3页数:253装帧:平装ISBN:9787800070525 内容简介摄影——这一门历时仅仅一个半世纪的艺术,正以其真实且税利的特质,展现出无比的见证性和伦理性,且暗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愈来愈多的摄影工作者也用心经营出本身独特的风貌。

本书作者阮义忠参阅了数十年欧美摄影书刊及专辑,对当代诸多新锐摄影者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作深入的探讨,写成这本涵括17位摄影者的摄影专辑,而与以前所著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一书合成连贯的系列。

全书笔调亲切活泼,引文与叙说相间,倍能显现摄影者的胸襟、素养和观点。

明晰的文字与精选精印的图片,适足以令读者了解罗逊柏格、尤斯曼、索德克、贝里、吉卜生、威金、德巴东、弗孔……等探索影象新境的历程。

评董之林“关于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

评董之林“关于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

董 著 最 后 一 部 分 是 关 于赵 树 理 、周 立 波 、茹 志 鹃 、王 蒙 、姚 雪 垠 等 的 个 案研 究 。董先 生把 上 述 理 论 思 考 转 化 为 富 于 感 受性 的叙 述 与 分析 。 细 致 分 析 了赵 树 理 小 说 内容 她 与叙 事 方式 上 的现 代 性 特 质 , 立 波 小 说 的唯 美 倾 向,茹 周
进一步探 索人 物的性格 成因与精神历程 , 是胡风通过作 品
对 自 己 “ 观 战 斗 精 神 ”理 论 进 行 的认 真 实 践 ,在 艺 术 上 主
学评论界众说纷纭。董先生把 “ 十七年 ”小说放在时代大
背 景 里 加 以 审视 ,探 讨 其 成 因与 成 败 ,作 出 了独 到 评 价 。
年 “ 七 年 ”小 说 创 作 作 了全 面 、系 统 的整 理 、归纳 和 研 十
对 象 , 仅 表 现 这 些 人 物 艰 苦 卓 绝 、 畏 牺 牲 的感 人 事 迹 , 不 不 而 且 通 过 采 访 者 细 致 的 观 察 , 现 人 物 内心 细 腻 曲折 的情 发
感波动 。 先生指出, 些特写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 董 这
第 3 卷 第6 1 期
2 1 年 1月 00 1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HUNAN T UNI CI Y VERS T I Y
、r131 0 . No. 6
NO .2 0 V 01
评 董 之 林 “ 于 当代 中国 ‘ 关 十七 年 ’小 说 史 论 "
部 分 。 他 可 能 始 终 不 甚 了 了 的 农业 合 作 化 运 动 政 治 内幕 与
生 的理 论分析超越和 突破 了关于文 学价值与意 识形态简 单挂钩的文学评论框架 ,着力于阐释 “ 历史相关性 ”如何 内在地构造了文学叙事 。 这样 , 文学并不简单地与历史或

文艺理论译丛,57年印_2009年文艺理论热点回眸

文艺理论译丛,57年印_2009年文艺理论热点回眸

《文艺理论译丛,57年印_2009年文艺理论热点回眸》摘要:《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刊登了一组专门研究文艺批评的论文,将文艺本质研究加温成本年度文论研究热点的,是《文艺争鸣》2009年第3、5、7、9、11期刊发的近20篇文论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讨论的文章,“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董学文、陈诚以一篇题为《“实践存在论”美学、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上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以下简称“董文”)的文章,揭开了本年度“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帷幕文艺理论研究热点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文论研究一个时间段的走向和思路,其中学者所抱持的观点既可能是理论推进的体现,也可能是理论病灶的症候。

本文对当前文艺热点进行聚焦,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中国60年文艺理论发展回顾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60年来文论发展的回顾和总结是年度热点之一。

2009年4月26―29日《文学评论》编辑部和扬州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回顾与展望:共和国文学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对新中国60年文学研究历程进行回顾、评价和反思。

杨义认为,60年的学术研究中,前30年主要是建立国家的学术体制,探索学术发展方向,强化国家意识形态。

后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学术研究在规模、形态、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以往。

陈军认为,新中国以来文论教材中文学分类术语问题设置大致经历了“苏化―本土化―西化”的发展历程,大抵对应于“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至今”三个时段。

(《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童庆炳在《走向新境:中国当代文学理论60年》(《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一文中主张,新中国60年,文论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是两种倾向、两种话语并存时期。

其中,主导倾向是文艺从属于政治;非主导倾向是对人与人性的呼唤,对艺术规律的探求。

“文革”十年(1966―1976)是极左意识形态霸权的文学理论话语时期,主要内容是“文艺黑线专政”论和“革命样板戏”及其理论。

素材 永远的莎士比亚

素材 永远的莎士比亚

求古探今,融汇中西今年3月6日,是朱光潜先生辞世十周年纪念日。

十年来,各种论述朱先生学术思想和回忆其生平事迹的文字,时见中外报刊,汇集他毕生学术成就的《朱光潜全集》20卷,也由安徽教育出版社陆续出齐。

细读《全集》,深感这位著名学人的人生旅程和学术道路,就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其辉煌业绩和痛苦经历,都让人感慨万千。

朱先生出生于清代末年(1897年),是当时全国学术文化重镇——安徽桐城县人。

他幼承庭训,广涉国学经典,沉潜把玩,多能熟读成诵;后入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深谙桐城派古文奥诀。

因做得一手好文章,致使先生们指望他承古文一线之传。

青年时代,他跨洋过海,先后在香港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苦读十三载,广涉博览西方学术,于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钻研尤深。

朱先生的国学根基和西学素养,皆玉润珠圆,晶莹剔透,两者彼此照明,相映生辉,融会贯通,自成一代渊博大家。

朱先生成名较早,也来得突然。

20年代中后期,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做学生,受挚友夏丐尊、叶圣陶之邀,为开明书店办的《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写稿,于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远涉重洋,一封封地飞到中国青年的案头。

随后结集出版的这本小书,犹如歌德当年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其反响之热烈,流传之深广,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至40年代中期,已印行三十多版。

罗大冈先生当年在《一般》上读到部分篇章,就为其“广博的知识、明净高洁的文风”深深吸引,惊呼:“我碰到真正的老师了!”他说:该书“给我印象那样深刻,以致决定一辈子的爱好和工作方向”。

舒芜先生至今“很宝重它,常常翻读”,认为“现在重看还觉得是上乘的散文佳作”。

笔者前年在英国访学,遇到几位在英读硕士的台湾女学生,听说我来英国搜集朱光潜研究资料,她们竟异口同声,都说读过朱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我听后并不诧异,因为好书是不会随时日湮没的。

然而,当时,朱先生对自己这样出乎意料地被人注视,“心里很有些不愉快”,他说,“那是一本不成熟的处女作”,后来写的才是“比较用心的作品”。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一、三种形态的新整体论文艺学1、超越主体论文艺学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内容提要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共处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建立生态文艺学的工作已经开始,鲁枢元教授多次撰文阐释生态文艺学的基本观念。

(21)曾文成教授则出版了《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22)可以预见,二十一世纪将是生态文艺学渐成主流的世纪。

但是我们在倡导生态文艺学时也应注意到:生态文艺学的视野还局限于生态/生命领域,其根本原则是维护生态平衡和敬畏生命,而生态系统不过是自然界和宇宙的一部分,所以,生态文艺学的视野虽然比主体论文艺学广阔,仍是有视野局限的文艺学。

2、新道论文艺学新道论文艺学是东方文艺学可能的后现代形态。

这里所说的道既不是纯然的天道或神道,也不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人道,而是天道—地道—人道三元统一的道。

天道、地道、人道由于人的实践而交道,乃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机缘。

有天—地—人三元的交道,人才能知—道、说—道、弘—道,才有文学艺术。

由于我们所讲的道是天道—地道—人道的三元统一,所以,后现代的道论文艺学不是对中国古代的道论文艺学的简单复归,而是肯定人的主动性的文艺学体系。

它与中国古代的道论文艺学有根本的区别:(1)中国古代道论文艺学中的道主要指的是天道,所谓体道、明道、弘道的终极目的是认识天道并因而赞替天地之化育天行道,新道论文艺学则认为人道是不能归结为天道的本体性存在,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和尊严,充分肯定人在赞天地之化育的前提下自我筹划、自我创造、自我生长的能力和权力;(2)传统道论文艺学的理论视野集中在人道对天道的倾听、遵从、弘扬上,对社会之道即世道的具体结构的探讨几乎是空白,缺乏社会本体论这一维,而新道论文艺学则致力于自然本体论、社会本体论、人类本体论的统一。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文训练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文训练

第一单元 社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RJ
1.以明确的指向彰显理性美 “文章合为时而著。”在一篇议论文中,具有明确的“指向”是文 章的价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优劣也主要取决于它。所谓“指向 性”,具体来讲,就是在叙述事实和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 文章的“中心观点”展开,不枝不蔓,有的放矢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 些问题。通常,一篇议论文,从中心论点的确定,到分析说理,到文章 最终的落脚点,这些基本要素的核定与丰富,都与写作的“指向性”密 切相关。也可以这样说,从审题立意开始,指向性就相伴而行了。
第一单元 社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RJ
么文章就会鲜艳脱俗,芬芳耀眼。考场写作中,我们只要用心感受,联 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 高远的志趣。
第一单元 社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RJ
顺天之性,尽人事
上海一考生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 灯,使我们再分东西。”《双桅船》中如是描述不确定性和出乎意料。 确实,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然而这决不意味着 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相反,人可以顺天之性,尽人事。 重要的转折往往指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在时间上前后相 继,空间上承前启后。于个人,或许是人生选择、择业契机;于国家, 或许是重大公共事件,譬如疫情,不仅造成惨痛损失,也会对世界格局 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单元 社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RJ
2.以清晰的逻辑层次彰显理性美 议论文的层次结构是逻辑分析层层推进的需要,它为逻辑推进服 务,合理的层次结构有利于逻辑推进的进行。因而,选择一个合理的结 构布局,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极为重要。 虽然议论文的结构有横纵式之分,有并列、总分、对照、层递之 分,但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人们常常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 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层递式结构展开论述,因为它符合一般人的思维规 律、认识规律,论证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 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如一考生在《拒绝记忆移植》一文里,在

新世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研究述评

新世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研究述评

新世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研究述评
田青
【期刊名称】《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18)3
【摘要】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从学者领军到同人加盟,从重点大学到一般院校,从国际高端到国内学界,关注教学、关注课程建设的态势正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文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和教师们探究的方向.现代文学教学在新的世纪里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页数】4页(P98-101)
【作者】田青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内蒙古,海拉尔区,0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3
【相关文献】
1.近二十年中国现代文学起点问题研究述评 [J], 殷齐齐
2.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独特价值——兼谈其对新世纪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启示 [J], 乔琛
3.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个人文学史写作——兼评集体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J], 王娟娟
4.新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瞻望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走向 [J], 王卫

5.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构成成份的再认识——用一个新的价值标准审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J], 宋益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讲评课件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讲评课件

现代文阅读I
B 3.下列选项完全体现了材料一中“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的一项是( )(3分)
A.考察团来延安考察,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一想”之后,做出“共产党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一判断。
B.先秦时期,荀子的认识论初步概括了人的认识过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
现代文阅读II
看山
李锐
远处,山峰连着山峰,它们向上托举着,升,升,升,不知费了多大的劲,也不知受了
多大的委屈,还是挣扎不过,只是默然地矗立着。崇山峻岭之中蜿蜒出一条清澈的小河
,温柔着,劝说着,也许只有河流的温润才能理解大山的沉默。
太阳很好,草很好,牛们也很好。随着缓缓移动的脚步,和吃草时摆动的脖子,牛铃叮
(摘自来庆彬、李玉琳《毛泽东<实践论>哲学思想与当代文艺创作》)
现代文阅读I
A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是因为他们亲自参加 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B.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是因 为他们否认了感性认识,否认了直接经验。
现代文阅读II
②村子里,管成家的门口挂了一只面箩,箩上缚着一条尺把长的红布条,鲜亮亮地 透着刚得了儿子的喜气。黑小家年前死了老人,过年时用白纸写的对子还在乌黑的门框 上贴着,字辨不出,纸还是白生生的。保成媳妇正朝院墙上搭被子,娃娃们又尿炕了。 下地的人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走过村口的神树。鸡和狗的叫声像是隔了一层什么远远 地传上来……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都是看过无数遍的,可他觉得总没有把它们看透, 自从女儿出了嫁,他就觉得这一切都和自己远远地隔了一层,倒是和牛们越来越亲近了 。那头牤牛,就是儿子死的那一年出生的,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这牤牛的眼神像自己 的儿子。 河曲曲折折地绕着,不知道要流淌到什么地方。牛群在山坡上散散漫漫地走着,长长的 尾巴在周身上下不时地甩打,轰赶着围上来的虻蝇。长舌头在肥嫩的青草丛里卷来卷去 ,③吃到酣畅处白白的口涎就顺着嘴角长长地垂下来,在明媚的阳光中拉出一道闪闪发 光的弧线。或许是猛然间回忆起什么遥远的往事,它们就会中断了香甜的咀嚼从青草中 抬起头来,黑而大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群山。

文革大纲

文革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叶从容第二编文革十年文学第一章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一、文学激进思潮二、《纪要》的出笼及其严重危害“文艺黑线专政论”:理论黑、作品黑、队伍黑组织机构、作品、作家第二章唯心主义创作论的泛滥一、唯心主义创作论的泛滥代表性论点: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从路线出发及三突出原则。

二、文学的存在方式集体创作第三章艰难而顽强生长着的社会主义文艺一、公开的文学世界1、阴谋文艺:《春苗》、《虹南作战史》、《牛田洋》、《初春的早晨》、《金钟长鸣》2、受左倾思想影响,艺术形式受三突出模式束缚的作品:《金光大道》、《万年青》、《激战无名川》、《青松岭》3、力求从社会生活出发,坚持文学创作规律的作品:《春潮急》、《沸腾的群山》、《万山红遍》、《李自成》,电影《创业》、《海霞》、《三上桃峰》、《园丁之歌》4、样板戏1966、12、26人民日报:《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18个二、白洋淀诗群1、郭路生(食指):《海洋三部曲》、《命运》、《鱼儿三部曲》、《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相信未来·食指2 、白洋淀诗群:芒克、多多、根子等多多《万象·青春》片断:三、手抄本小说张扬《第二次握手》、靳凡《公开的情书》、赵振开《波动》、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四、天安门诗歌文革间美学日常化和诗歌政治化在另一个向度上的典型体现。

意义:真诚态度,对于独立的思想和写作方式的坚持。

相信未来·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从《郁达夫论》看叶青的文学观

从《郁达夫论》看叶青的文学观

从《郁达夫论》看叶青的文学观易灵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叶青(即任卓宣)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为政治而艺术,重视文学的宣传功能,要求科学的哲学对文学的统照,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指引作用,显示出难以抹灭的左翼气质。

关键词:《郁达夫论》;文学观;个人主义;文学功利论;左翼作者简介:易灵雯(1995-),女,汉族,四川青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29-02叶青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为政治而艺术,重视文学的宣传功能,要求科学的哲学对文学的统照,强调文学对社会的指引作用。

本文拟从1935年发表于《世界文学》第一卷第三期的《郁达夫论》出发,论述叶青的文学观。

一、文学内部:内容与形式的相称叶青认为,郁达夫是“小市民中的颓废派”。

他从郁达夫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其“清出一个条理来”。

就内容言,郁达夫小说是“颓废的思想”,是小市民的个人主义的。

(《南迁》)郁达夫小说的内容就是小市民意识及其颓废行为。

故在形式上,也是小市民式的。

从故事结构上明显突出小市民;从描写方法上,常用“空想、幻想”的方法来叙述事实;从描写手法看,本是“写实主义的作风”,却多“似很不合事实”之处,略显矛盾;从描写技巧看,特别长于心理描写,尤其“把青年的灵肉冲突写得酷肖”;从语言看,造句过于欧化、长句活像译笔。

叶青认为,内容是可以决定形式的,这在郁达夫的小说中也表现得显然。

其内容是小市民的颓废,其形式也必然是小市民式的。

文学作品的形式由内容决定,服从并服务于内容。

郁达夫说:“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底自叙传。

”叶青认为是“千真万真”的:“作家的意识,就是他选择事实、认识事实的观点,所以被他叙述的,都是合乎他的意识的东西,因而作品就等于自叙传。

”[1]故对于“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文学作风,叶青是坚决反对的。

阅读札记:

阅读札记:

阅读札记:叶⽒模⼦理论的诱因叶⽒模⼦理论的诱因:翻译、传释、批评及⽐较中凡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刘勰1992年2⽉,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叶维廉的《中国诗学》。

在此之前,北京⼤学的温儒敏、李细尧编辑了本名为《寻求跨中西⽂化的共同⽂学规律》的叶维廉⽐较⽂学论⽂选。

两本论⽂集⽐较集中地展⽰了叶维廉在⽐较诗学和中国诗学研究领域独到见解,令⼤陆学者对叶维廉及其理论不再陌⽣,也引出了国内⽐较诗学领域对叶维廉的持续关注。

本⽂试图通过梳理、讨论叶维廉⽐较诗学理论形成的诱发因素,揭⽰叶维廉理论区别于他⼈的基本特征。

我以为这些特征不仅对认识叶⽒理论具有意义,对如何认识⽐较诗学研究、认识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现代阐释、认识当代⽂艺学理论及⽅法的建设也具有某些意义。

问题的论述要从叶维廉的创作、翻译、批评和⽐较实践谈起。

1955年,叶维廉从⾹港到台湾⼤学就读外⽂系,四年后,进⼊台湾师范⼤学英语研究所做研究⽣。

这时,叶维廉开始了⼤量的诗歌创作并开始将艾略特等英美诗⼈的诗译成中⽂。

1963年,获得台湾师范⼤学英语研究所硕⼠学位不久的叶维廉赴美国,参加爱荷华⼤学的诗歌创作班,写诗及译介现代中国诗。

次年,进⼊普林斯顿⼤学攻读⽐较⽂学。

1967年获得⽐较⽂学哲学博⼠学位,任教加州⼤学,教⽐较诗学、英美现代诗、中国诗、诗创作、翻译问题及原始诗歌。

从1963年赴美,⾄1974年春他第⼆次回台湾讲授⽐较⽂学,开始写作后来在国际⽐较⽂学界产⽣很⼤影响的论⽂《东西⽐较⽂学中“模⼦”的应⽤》的⼗余年间,叶维廉⼀直不断地向西⽅翻译、介绍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不断地尝试运⽤西⽅批评理论评论中国传统⽂学和诗学,尝试以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路探讨英美诗歌的美感⽅式。

期间,他相继出版了Ezra Pound’s Cathay(《庞德的中国诗》)[1],Modern Chinese Poetry(《现代中国诗选》)[2],《现象、经验、表现》[3],《秩序的⽣长》[4], Hiding of Universe(《王维诗选译并论》)[5],Chinese Poetry: Modes and Genres(《中国古典诗举要选译并论》)[6]。

浮士德难题

浮士德难题

3.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 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 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同时失所依傍、 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 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 神伟大的代表。他的著作《浮士德》,是人生 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 浮士德一生生活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 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 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
生命本能的驱使未被这些所迷惑追求真理创造事业迷恋儿女私情理想社会的追求者是王权的支持者生命本能的驱使未被这些所迷惑追求真理创造事业迷恋儿女私情理想社会的追求者是王权的支持者?在浮士德难题中对立的两者没有孰是孰非
浮士德
第一小组
• 通常所说的“浮士德精神”有以下几个内涵: • 一,永不满足现状。 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 凡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 • 二,不断追求真理。 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 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 三,重视实践和现实。 人必须每天每时去争取生活与自由 停留一下吧,你多么美呀 赌约 “浮士德精神” 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也就是自强不 息、坚持不懈的精神 自主驱动力 小我到大我
• 谢谢你的倾听
• 4.参考文献
• • • • • • • • 1.《浮士德》,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浮士德》,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美学与意境》 宗白华,人民出版社,2009 4. 《英国戏剧选读》,何其莘,外语研究教育出版社, 1992 5.《歌德传》,汉斯·尤尔根·格尔茨 著 伊德 等译, 商务印书馆,1997 6.叶隽:《歌德思想之形成》,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7.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8. 《外国文学学习指南:提要、题解、选题》葛桂录 , 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 - - ・ ∞ @ 十{ 局
其人 其文有 了进一 步 的认识 和 了解
在 我看 来 , 一 个 真正 的学 者 总是 会 开辟 自己特定 的学术 领 域并 关 注 特定 的学 术 问题 , 对此 , 不 管 世 易 时移 , 他 必定 会 有所 坚守 ; 但 这种 学术 坚 守并 不妨 碍学 者 的现 实关 怀 , 也许 , 对 现 实 问题 的关 切 在
( 上接封二) 既然 如 此 , 那么 , “ 写实” 和“ 写 实 主义 ” 这样 的 概念 对于 美术 史研 究来 说具 有 什 么意 义呢 ? 奥地
利学 者恩 斯特 ・ 克里斯 与 奥托 ・ 库尔 茨认 为 : “ 对 于艺 术 家成就 的评价 在 某种 程 度上 似 乎取 决 于艺 术作
写实 问题 不 仅是 西方 美术 史 . 也是 中 国美术 史 上 的重要 问 题 。 当然 , 正 如 叶青 所指 出的 : 写实 , 并
不能 达 到绝 对 意义 上 的视 觉 “ 真实” , 绝 对 的真 实 并 不存 在 。 对此 , 英 国学 者布 赖 森也 有 很好 的 沦述 : …写 实 主义 ’ 这 个术 语 不 是指 绝对 的 ‘ 真实 ’ 概念 , 它不 能说 明不 同时 期 、 不 同文化 背 景 中 的 ‘ 真实 ’ 的
术》 等 。作为 一个 研究 中国美 术史 的学 者 , 叶青 同样 做 到 了学 术坚 守与 现 实关怀 的有 机统 一 。
让口 ’ l - 青长 期 坚守 的一 个学 术 领域 是 中国美 术 史论 , 尤其 是 中国画写 实 问题 。 《 论 集》 中 的文章 共分
为 4类 . 分别为: 中国 写 实 问题 研 究 、 中 国美术 史论 研 究 、 文艺 评论 与 随笔 、 文 化散 论 , 而前 两类就 占 了全 书近 究 的重点 和 关注焦 点 所在 。
某种 意 义上正 是 照亮 学者 们学 术 探索 道路 的 一缕 阳光 呢 。 在 这方 面 , 著名美 术 史研 究 者巫鸿 先生 就是

个 典 型 的例 子 : 巫鸿 长 期研 究 中国 古代 美 术史 , 著有 《 武梁祠 : 中同古 代 画像 艺 术 的思 想性 》 、 《 中 国
古代 美 术和 建筑 中的纪念 碑性 》 等 卓 有影 响 的学术 著 作 , 但 这种 对 “ 古代 ” 的兴 趣并 不 妨碍 巫鸿 去 关 注 中 国 当代艺 术 , 他 这 方面 的著 作 有 《 荣 荣 的东 村 : 中 国实验 艺 术 的瞬 问 》 、 《 物尽 其 用 : 老 百姓 的 当代 艺
使 得 那 种 将 人类 绘 画的 发 展等 同 于对 自然模 仿 技 术 进 步 的观 念 在 很 长 一 个 时期 成 为广 泛 流 行 的 看
品 与 自然 的 比较 。 ” 叶青 认 为 , 正 是 在这 种 比较 中 , 形 成 了所谓 绘 画的写 实 努力 。 而且 。 由于 以透视 和光
影 原 理为 特征 的 西方 写实 主 义理 论 影 响深 远 , 特别 是 在这 一 理论 影 响下 艺术 家 们所 取 得 的卓 越成 就 .

批” 人才 , 于是就有 了这本《 沦集》 的编辑和出版。关于
本 书 所 收 文 章 的情 况 , 者在该书“ 后记 ” 中有 所 说 明 : “ 选人 文集 中的文 章写作 朔寸 问跨 度有 二 十 多年 , 在这 些 陆
续 写成 的文章 中 ,有 比较严 谨 的学 术论 文 ,也 有 文 艺评 论、 随 笔 以及 少 量 的访谈 对话 、 发 言 等 。讨论 的 内容 涉及 中国美 术史 、 当代 文 艺创 作 、 历史 文 化遗产 与 文化 建设 等 方面。 美 术史论 是 我投 入精 力较 多 的领 域 . 因此 这方 面文
章多一些 , 主题上也较 为集 中于中 国嘶写 实问题研究 …… ”

叶 青 文 艺 论 集
对于 《 沦集 》 中的 文章 , 以前 我就 大 都读 过 , 而且 从 中受 益
十 于 叶 才 空 颇多 , 这次 集 中 阅读 , 我 的 阅 读 印象 仍 然 强 烈文 . 对 化 名 青 家 甏 理 论 界
史 特 征 和 变 化 特 征 ” 之所以; u j 此. 足L 人 】 为 岂术 作 品 创 造 的 仪 仪 足 形 象 ( i ma g e ) , 而 按 照苏珊 ・ 朗 格 的
说法 . “ 形象 是纯 然虚 幻 之 ‘ 物’ 。它 的意 义在 于 : 我 们 并不 通过 它 走 向有 形 的或现 实 的事 物 , 而 是将它
学术坚
沈突 ・
龙 迪 勇
读 《叶 青 文 艺 论 集 》
叶青 先 生 的论 文集 《 叶青 文艺论 集 》 ( 中华 书 局 , 2 0 1 4 年版 , 以下 简称 《 论集》 ) 出版 了 , 这 是 一件 让人 高 兴 的事 。
本 书属 于 《 文 化名 家 暨 “ 四个 一批 ” “ 四个 一批 ” 人 才 的代 表 性 作 品。 叶青 曾于 2 0 1 0年 人 选全 国宣传 文化 系 统 “ 四个
看 作 是仅 仪拥 有视 觉 属性 和视觉 关 联 的完整 实体 。别 无其他 , 它 的 可见性 就 是 它 的整个 存在 ” , “ 正 是
在此意义上 , 图画 是 幻 象 ; 我们看见脸 、 花、 海景或大地等等 , 但我们明 白, 若 是 向它 伸 Ⅲ手 去 , 触 摸 到 的将 只能 是涂 满油 彩 的 画布 。 ” 而且 , 就 艺术 的表 现功 能来 说 , 我 们也 必须 明 白: “ 艺术 表现 的感受 不 l 是 实存 的感受 , 而 是 感受 的概念 ; 正如 语言 并不 表 现实 存 的事 物和 事件 , 而 是它 们 的概 念 。” ( 下转封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