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大单元备课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例如,对学生的测量结果和换算方法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测量和描述实际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大单元备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青岛版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的教学,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例如,展示不同长度的直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差异。
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例如,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2.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例如,在完成测量任务后,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换算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知识基础和后继地位:本单元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起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教材从学生对角的已有认知入手,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认知角,借助学生所喜欢的小制作活动引起对角的大小的探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输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角的认识。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学与教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
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辨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2、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在比较角的大小及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实践操作与有效的观察比较结合起来,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学具:卡片、小黑板等。
五、教学课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一、课题: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二、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教科书23~27页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认识角。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讲评课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讲评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上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从上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购物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算式。
(2)自主探究,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法则。
(3)教师讲解,巩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要及时解答。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谈话引入:同学们, 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 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 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 我 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 1 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 5 毫米长,请猜一猜, 5 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 5 毫米到底有多长呢? (3)班内交流,认识 1 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 (4)巩固对 1 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 哪些物体的长度 (厚、高、宽) 约是 1 毫米呢?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 ---- 毫米,思 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2 、认识 1 分米。 (1)、猜测。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 10 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
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 1 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 10 厘米到底有多长?
(4)巩固对 1 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 哪些物体的长度 (厚、高、宽)
7
厘米 =(
)毫米
1米 = (
)分米
1
分米 =(
)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 (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马戈庄小学教育单元校统一备课教案马戈庄小学教育单元校统一备课教案马戈庄小学教育单元校统一备课教案第三单元测试题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
(每空1分,23分)1、测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
2、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是()毫米,毫米用()表示,每一大格的长度是()厘米,分米用()表示。
3、1千米=()米,千米又叫(),用()表示。
4、()、()、()、()和()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5、填合适的单位。
尺子长约2()飞机每小时飞行800()跳绳的长度是2()红红的身高是120()一棵大树高12()教学楼长100()一张课桌高80()数学课本厚约6( )一根黄瓜长约2()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二、在○里填上>、=或<。
(6分)3厘米○30毫米 15分米○2米 6cm○60mm999m○1km 12cm○1dm 1m○99cm三、我来判一判。
(对的画√,错的画×)(5分)1、一枚一元硬币大约厚2分米。
()2、奇奇身高是140毫米。
()3、一棵大树高约10千米。
()4、教室的宽是60厘米。
( )5、飞机每小时约飞行900千米。
( )四、快乐选一选。
(5分)1、普通公路上汽车的限速是每小时80()A、千米B、分米C、米2、一根绳子比4厘米长的多,比1分米短一些,这根绳子长()A、80厘米B、6厘米C、90毫米3、一个玻璃杯的高约1()A、厘米B、毫米C、分米4、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走1小时大约能走()A、10分米B、20米C、1千米5、小刚是一年级的学生,他脚的长度大约是()厘米。
A、5B、30C、13五、想一想,填一填。
(每空1分,22分)1千米=()米 6000米=()千米1米=()分米 70毫米=()厘米8分米=()厘米 9厘米=()毫米40分米=()米 70厘米=()分米9米=()厘米 100厘米=()米4分米=()毫米1米=()分米=()厘米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1千米-400米=()米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7千米=()米+()米六、小巧手画一画。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第35页―36页:信息窗前两个红点问题,“自主练习”第1、2、4题.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学生尺,自制金箍棒2根,1分硬币,身份证卡片,10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孙悟空)为什么?(因为他的本领特别大)小明也是一个小《西游记》迷,晚上睡觉时还在捧着书看呢!看着看着,他就睡着了,夜里他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他梦到了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交流:他做梦到了天上,和孙悟空一起玩耍,孙悟空向他炫耀他的金箍棒,可以变小变小,变成1毫米长,还能变大,变成1分米长。
同学们说的真好!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1)1毫米有多长?(2)1分米有多长?(3)毫米是什么单位?分米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谈话: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1.请同学们拿出1号金箍棒,估一估,它有多长?生1:5厘米生2: 6厘米2.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我们来测量一下。
学生测量,汇报:5厘米多一点,不到6厘米。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教课内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详尽情境和实质丈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千米 =1000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质丈量活动中,初步建立 1 千米、 1 分米、 1 毫米的长度看法;在详尽的情境中学会采纳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丈量,能预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经历实质丈量的过程,领悟长度单位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感觉数学和生活的亲近联系,产生对身旁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踊跃参加丈量的梦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毫米、分米、千米长度看法的建立。
教课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量。
教课措施:1、充足利用信息窗表现的情境,指引学生在详尽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2、在实质丈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3、侧重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4、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议论。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 1金箍棒的变化教课建议——毫米、分米的认识班级:时间:教课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 1 分米的长度看法;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感想。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教课难点:初步建立 1 毫米、 1 分米的长度看法。
教课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 1 米长的金箍棒。
学具准备:直尺。
教课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本35 页的信息窗《毫米、分米、千米》( 师板书课题 ) 看一下我们今日的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出,目注明确的学生举手,有信心完成的学生把手放下。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活动一:一队和二队共生产多少蜂蜜?
(1)指生列式
(2)先估一估,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课题
信息窗3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退位)笔算
教法
老师讲解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课 型
新授、练习
学法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 时
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
后
反
思
1、本节课提问题有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学习时间紧张,重点不突出,口算的各种方法应板书出来,教师并作导向,强调重点应用什么方法。
2、讲课时重点注意了学生得数的正确率,忽略了口算的过程。
课题
信息2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笔算
教法
老师讲解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课 型
新授、练习
学法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 时
2、第2题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口算练习的题目。通过三个小朋友两天看书的页数,让学生先估算谁看得多,然后再算一算加以验证,看谁估计的准确。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估算过程及方法。
3、第6题是一道连线题。教学时要注意: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有拍无球,有的有球无拍,
4、第9题是一道拓展性的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第2课时
(一)巩固练习
64+25=28+37=48+52=43+26=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结合学生测量的结果2cm多一点,教师引出新的长度单位一毫米,板书:毫米mm。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一: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学生在直尺上试找毫米。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毫米,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展台交流。教师课件展示:放大的直尺,明确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是1毫米。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是从高一级单位“千米”转化成低一级单位“米”。
如果,我们从等号的右边往左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由低一级单位米转化成高一级单位千米)
那么应该怎么想?
(二)巩固练习
1、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出示:
小明的作业本被打湿了,有些字看不清楚了,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它补上去吗?
(1)、冰箱高140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反思与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部精彩的动画短片,想看吗?
活动二:提出问题
看着这根金箍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金箍棒有多长的问题)
活动三:量一量(各小组测量1米长的金箍棒,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四、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谈本节课的收获。
金箍棒真是神奇,它还会变得很长很长,现在它有多长?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班内汇报,实物展台上展现学生个体对测量结果的不同读法。
教师板书:分米dm。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分米的初步认识与发现。
(2)班内汇报,验证发现。(课件:1分米=10厘米)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36页,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本课创设的情境“神奇的金箍棒”生动有趣、既能把今天的学习内容巧妙地糅合进去,又符合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时要重视对情境图的充分利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度单位的认识内容实践性比较强,加之小学生又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并逐步完善。
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同时教师应参与其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
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检验本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2、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2、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1分的硬币、名片、1角纸币、粉笔盒、作业本若干个学生准备:学生尺、卷尺、一分的硬币、名片、别针、铅笔芯、1角纸币、长10厘米的小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2)关于它们我们都知道了什么?生:字母表示:米m,厘米cm生:关系:1米=100厘米生:手势表示米和厘米(3)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是研究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练习课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2.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二、教学重点1.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2.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三、教学难点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四、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通过黑板、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并重点解释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加法?举例说明。
•2、什么是减法?举例说明。
•3、加法和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纠正他们对于加减法的误解。
2. 讲解练习内容1)老师佩戴话筒,向学生介绍关于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详细讲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2)由老师主持,让一些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3)老师详细地解答学生遇到的难题,并让学生跟着做题,帮助学生提高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练习,注重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应用方法。
2)老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适时纠正错误,解决问题。
4. 教学总结1)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2)提醒学生应该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作业1.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2.每天练习口算,积极参加小组互动和随堂测试;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教育形式多样,注重了学生的讨论和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之美。
虽然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总的来说,学生学得还是比较踏实的。
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还会更加注重实践探究,让学生在本课程中充分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讲评课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讲评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意义;2.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意义;4.熟练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计算技能;2.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运算;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借位运算。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过程1.热身教师运用趣味游戏方式,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并引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运算。
3.学习在教学时,教师通过示例化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进位运算和借位运算的原理。
并且出示相应的例题,引导学生自学和解题。
4.巩固教师设计相应的测试题,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结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梳理归纳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
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3.2 教学方法1.观察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进而理解数学的进位和借位规则。
2.示范法: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形象地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方法。
3.引导法: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3.3 教学工具1.教材和课件;2.数学工具:计算器、直尺等。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1.能力测试:测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2.实际操作: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知识;3.课堂表现:学生的听课表现,参与度和互动。
4.2 评价标准1.能力测试成绩;2.实际操作的处理结果;3.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四、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五、课时分配:4课时六、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根据前面所学100以内加减法的情况,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计算上一般都较其他学生慢很多,同时大部分学生会在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计算题上出现较多问题,教学时应针对难点加以指导。
七、本单元教学采取的措施: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八、本单元在本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
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做准备。
信息窗一:蜜蜂王国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信息窗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一、素材解读。
西游记是小朋友十分爱看的连环画和电视剧,孙悟空成为聪慧的化身,是小朋友十分崇拜和喜爱的人物。
本单元所反映的确实是甜甜小朋友在梦中梦见孙悟空,并和其比本领的情形。
二、单元学习内容简析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学习长度单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熟悉。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熟悉,对长度单位有一个理性的了解。
2、难点: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三、信息窗教材解读1、情境图解读。
情景图所呈现的是一个梦境图,甜甜小朋友睡觉前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梦中又遇见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又遇见了神奇的金箍棒,在和孙悟空的交流中比起了两人本领的高低。
图中金箍棒和热气球的高度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预示着1千米和1000米的对等关系,2千米的高度有2个1000米高,这预示着单位间的互化,孙悟空金箍棒的转变,引出了毫米,分米两个长度单位。
2、例题解读。
本单元一个信息窗,编排了4道例题,其学习内容别离是:红点1:毫米的熟悉及厘米与毫米的关系红点2:分米的熟悉及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红点3:千米的熟悉及千米与米的关系绿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本单元课时数:3课时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熟悉[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成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明白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进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对身旁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踊跃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引入:同窗们,大伙儿喜爱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爱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咱们一路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自主探讨,解决问题一、熟悉1毫米。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教案
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实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难点: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米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学具准备:学生尺、卷尺、皮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二自学要求: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2:请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3:1米大约有多长呢?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4: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教学案三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你昨晚睡得香吗?有没有做梦呀?现在就把你的好梦告诉同桌。
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
昨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神奇的梦。
(出示信息图)你猜,他梦到谁了?生:齐天大圣。
师:对,孙悟空的金箍棒可神奇了,它可以变长再变长,直插云霄,变成1千米,还可以变小,小到1分米,放在手心里。
神奇的是它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请学生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同桌完成)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师:可甜甜这时急了,他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同学们,你们能帮帮甜甜吗?小组讨论汇报。
2、毫米的认识师:(出示1分硬币)请看老师手中的1分硬币,请你测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几厘米?学生动手测量自己的硬币,发现不能用学过厘米表示,这时学生会说:老师,没有1厘米厚,刚好够1小格(即1毫米)。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教学建议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班级:时间:教学内容:课本45页奇妙的动物世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活动过程:一、制定调查计划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你们愿意吗?1.确定调查对象(1)谈话:你最想了解哪种动物?(生可能想了解:①小狗、小兔②鲸鱼③小鸟、蝴蝶……)师小结:大家是想了解陆地上的、水里的和天上飞的动物。
(2)谈话:你想了解关于这种动物的哪方面知识?(生可能想了解:①速度②身高③体重④寿命……)师小结:你们是想从数学的角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调查。
(板书: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方式谈话:你想用什么方式得到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生可能:①去查阅关于动物方面的书。
②上网查找关于动物的资料。
③去问动物园的叔叔阿姨……)师小结:这些都是很好的调查方式!这节课咱们就采用同学们喜欢的这些方式进行调查!(板书:调查方式)3.确定调查地点及小组谈话:大家认为我们该去哪些地方进行调查?(生可能:①去图书室②去微机室③去动物园)师小结:同学们想的很好!我们就按调查方式划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调查。
不过今天想去动物园的同学就不用外出了!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动物园的科技员,你们去顾问室咨询就可以了。
(板书:调查地点)4.确定调查任务你们小组想调查哪类动物的知识?5.指导记录方法谈话:调查时还需要做什么准备?现在咱们就分头行动,把你们调查到的数据整理在老师发的题纸上。
调查活动为20分钟,小组长负责掌握时间,20分钟后准时回教室。
奇妙的动物世界调查方式---- 调查地点------ 调查人------ ---年--月--日动物名称身高身长体重寿命速度睡眠时间其他二、分组调查师巡视了解各组情况,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查找资料,并指导学生做好调查记录教学建议1.师先到微机室去巡视,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相关网址,加以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册教案《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热点信息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难点: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三、突破重难点措施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饿认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3、加强练习。
五、课时:4课时六、学具准备:尺子。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方法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3、练习教学准备尺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 表示,1千米=1000米)(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4、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3、自主练习的第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四、自我评价: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第二课时(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练习:(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3)3千米=()米7厘米=()毫米1米=()分米1分米=()厘米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
(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3、填写长度单位(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一把小刀长6()课桌高70()二、综合练习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
(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1)引入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教师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
如:1分米-3厘米=()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2)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做自主练习第7题(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
(学生说出填写理由)4、自主练习第8题(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四、自我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第三课时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重难点: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你是怎样记住的?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学生比划不出来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生回顾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0 10 10 1000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1、小组内讨论(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3)小组内交流: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1)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3、小组汇报四、全课小结[课后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关长度单位的教学是围绕着单位的进率及单位间的互化,这些抽象书面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记住了,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建立起清晰的长度观念,不能很好在生活中去应用,然而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需要他们有更多的实践操作的能力。
如果将这些内容放到课外去完成,学生测量方法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因此,本课安排的现场测量活动,教师能够及时的评价、监控,可以给与学生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附件:1、课前作业表(4份)身体部位我的小拇指宽大约是我的手腕一圈大约长测量工具测量结果调查项目我家离学校大约有高速公路的限速是每小时测量工具测量结果教室公物桌子的高度椅子的高度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动作跳远迈一步长立定跳远测量工具测量结果附件2、测量活动表(5份)测量项目1号大米长2号大米长教室宽估一估量一量选用的尺子是姓名身高衣服号码选用的尺子测量项目10张作业纸厚10张卡纸厚地面瓷砖长地面瓷砖宽估一估量一量选用的尺子测量项目足球一周长排球一周长数学书厚数学本子厚估一估量一量选用的尺子测量项目5号电池长7号电池长黑板长黑板宽估一估量一量选用的尺子板书设计: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0 10 10 1000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目标1、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