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合集下载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2020/10/6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改善。
2020/10/6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应趋向良性循环 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020/10/6
2020/10/6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2020/10/6
2020/10/6
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2020/10/6
4、从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020/10/6
2020/10/6
5、从土地向工厂、海洋、沙漠、太空发展
*白色农业: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 、植物为原料,发展相关的产业。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0/10/6
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 、排涝、发电等工程。
农业的机械装备和物质投入大幅度增加。
2020/10/6
2020/10/6
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
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 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的全面 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020/10/6
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总产 值 农业
1990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8151.2
构成比 重(%

100.0
5190.8 63.7
1995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11668. 100.0 6
6403.8 54.9
1997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13415. 0

新中国产业布局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产业布局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
在市场经济带动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南方和东部沿海城市一些产业已经开始依照产业发展的规律逐渐集聚例如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济现象并由一个产品发展为一个产业集群如温州的皮鞋产业集群打火机产业集群人造革产业集群及锁具产业集群等都是闻名遐迩的产业集群其产品几乎覆盖同类市场甚至占领了国际市场
是 优 先 发 展 能 源 、原 材 料 、机 械 工 业 等 为 主 的 重 工 业 ,工 业 化建 设 主 要 围 绕 前 苏 联 援 建 的 1 6 重 点 工 5项
程 和 6 4 投 资 限额 在 1 0 9个 0 0万 元 以上 的项 目进 行 ,这 些 项 目包 括 钢铁 、电力 、煤 炭 、石 油 、有 色 金 属 和 机 械 设 备 制 造 等 产 业 。这 些 项 目 中相 当 大 的一 部 分 摆 在 工 业 基 础 相 对 薄 弱 的 内 地 。这 样 ,不 仅 东 北 、上 海 、
期 , 中 央 拟 定 的 发 展 目标 是 , 对 西 部 地 区 继 续 加 强 重
先 的 均 衡 产 业 布 局 战 略 新 中国 成 立之 前 ,由 于帝 国 主义 列 强 的侵 略 、封
建 买 办 官僚 资 本 主 义 的腐 败 、军 阀 的混 战 ,旧 中 国工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极 低 ,且 布 局 极 不 平 衡 。 新 中 国成 立 后 ,为 了纠 正严 重 失 衡 的 区域 发 展 格 局 ,改 变 生 产 力 过 于 倚 重东 部 沿 海 地 区 的不 均 衡 状 况 , 以毛 泽 东 为 首
新中国产业布局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
口 刘 慧玲
( 西壮族 自治区党委党校 ,广 西 南宁 5 02 ) 广 30 1
摘 要 :产业布局是 实现 经济发展 战略的有效手段 。新 中国成 立以来 ,我 国产业布局经历 了均衡 、非均衡 和 区域协调

第二节 工业 第1课时 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分布

第二节 工业 第1课时 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分布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421.9.401:23:5401:23:54September 4,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上午1时23分54秒01:23:5421.9.4
第二节 工业
乡土地理
1.请你说出家乡主要利用哪些能源。
2.在家乡能源的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田、中原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我国 系列大、中型油田
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第二节 工业
【典例】
下列关于我国能源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北方以水电为主,南方以火电为主 B.河北和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C.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 煤炭 D.黑龙江省的鸡西煤矿位于南方地区
【答案】我国重要的能源有石油、煤、天然气等。
2.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答案】我国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 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安徽 的淮北、淮南等。
第二节 工业
3.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答案】我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 工业基地,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 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1. 煤炭 是中国第一大能源。 山西 、内蒙古、陕西是该能 源的主要产区。 2.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位于黑龙江的 大庆 油田,是目前 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3.水力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中国水力发电主要集中在水能资源丰 富的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 上游 。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一、历史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一套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产业。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了工业部门的发展。

二、现状目前,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不断降低。

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农业产值的下降。

2. 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整个工业部门的大部分份额。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并以其生产规模和制造能力在全球久负盛名。

3.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动,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金融、零售、旅游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4. 区域差异明显: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更加发达,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原材料加工为主。

三、未来展望未来,中国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 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国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2.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的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 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在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正处于从大规模制造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阶段。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9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经济发展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源,而产业结构的变革又会影
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处在以第一产业为主体时期,经济发
展处于主要满足于人们生存需要阶段,即表现为农业社会的特征。当 第二产业成为主体产业时,经济发展进入到主要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阶段,即表现为工业社会的特征。而一旦当第三产业成为主体产
发展的关键 。
2019/1/12
22
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的基本前提,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不协调, 就会影响资源投入的效率,造成产业之间的“瓶颈”制约,使宏观经
济运行失衡,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就失去了合理的产业结构
条件。因此,适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2019/1/12
17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 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速度达11%,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 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八五”计划是 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 小的一个五年计划。

2019/1/12 18
四、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主要实现了两个转折:第一个
转折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变为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这在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的。第二个转折是由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三 产业,逐步转变为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一产业,这是在80年代后期
1. 工业地区:东北、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 北以天津、青岛为中心的工业地带、广州为中心的制 造中心。 2. 铁路交通 3. 农业分区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

我国50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

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80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等。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

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

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布局调整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布局调整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布局调整在当前全球化进程和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格局,即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共赢。

这一新的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产业链的布局调整,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的重要性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布局的调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目前全球化进程已经使得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的产业链调整,将进一步加强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位置。

同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也逐渐升高,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产业链的布局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产业链布局不合理,将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从而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调整的原因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的布局调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产业链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必须跟上这一趋势,进行产业链调整。

此外,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也需要产业链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中国产业链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行情、技术革新、产业政策等等。

三、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布局调整的途径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进行产业链调整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研发——中国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正在实现从科技跟跑到科技领跑的跨越。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应该加强创新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巩固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二)整合产业链——中国应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价值链,并不断调整中下游产业结构,打破既有产业壁垒,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三)推进产业融合——中国可以推进产业融合,包括同行业产业链内融合、不同行业产业链之间融合等,不断创新产业形态,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价值。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在全球化的大势下,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走向了“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是国家在当前时代的趋势下,必须遵循的经济发展路径,它对于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特征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涵和特征。

首先,它强调创新与绿色发展。

国家推行绿色发展,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其次,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核心,构建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

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需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导,全面加强国内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

国内市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做出了贡献。

因此,这个新格局是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新空间。

最后,新发展格局强调开放与合作,这是对以往孤立自闭的发展模式的重大改变。

中国必须在新的全球化时代中积极参与,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增强发展动能。

二、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发展规划实现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措施,是制定相应的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战略和规划能够方便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将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进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中国必须依靠创新和科技发展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加强智能制造等传统行业的改革,加大新产业的布局与创新力度,同时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内市场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球化。

在制定战略和规划时,需要统筹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

三、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随着新格局的实施,产业转移和集约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环境,掌握未来市场走势,协调发展计划和政策目标。

同时,它还能提供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促进区域协调、产业集聚和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推进非常必要。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内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国内产业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国内产业发展的布局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内产业发展的布局趋势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在传统产业中,资源投入过多,效益低下,环境压力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未来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迅速兴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因此,在未来的布局中,国内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首先,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需要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拓宽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

2.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国内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提升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低附加值等问题,因此,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方面,需要加大高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政策、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

我国工业布局及其发展状况的分析作者:马慧娟李林王博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16期摘要: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历史性变化,工业的发展状况基本上进入现代化工业的中期水平,显现了不够均衡的状况,区域经济发展也体现出一种新的趋势,所以,科学规划工业布局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工业布局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一是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历史(包括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1949年至1978年;1978年以后至今);二是我国工业产业经济布局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三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布局历史演进发展趋势一、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历史(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工业布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心城市,如上海、广州、厦门、大连、青海、天津等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量很少。

集中在北京、郑州、长沙、成都等地。

所以,工业布局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工业布局东多西少的不均衡性。

(2)工业布局拥有者主要是一些对国家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官僚资本和新兴的民族资本。

(3)二元化的产业结构突出,主要是轻纺工业和军工业。

(二)1949-1978年的中国工业布局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布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产业发展仍取得了很大成就:(1)建立了较系统、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工业产业化体系,工业产业的规模和其总量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我国西部的地区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打破了东西部工业产业的不均衡性。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趋向科学合理化。

(三)1978年以后至今的中国工业布局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工业布局及其产业发展再次进入新阶段。

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1)制度创新。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过程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产业布局重心由沿海到内地,再由内地到沿海,最后追求均衡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转变。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变过程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明显变化。

受着国家政策和国际情况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第二个阶段(1966-1975):十年动荡,曲折徘徊中前进;第三个阶段(1966-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一)第一个阶段(1949-1965):经济的恢复与调整在该阶段中国经历了4个变化过程。

一是1950-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主要是为了恢复了被战争破坏了的工农业经济,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的布局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建设并着手改造了旧中国造成的我国经济产业布局偏重于沿海的畸形情况,让经济中心有沿海转移到了内地。

并且重点建设了以武钢、宝钢为中心的东北和华北工业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和轻工业过重的问题;三是1958-1962年,二五计划阶段,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和“一五”的建设,我国综合国力显中国内战结束,并且国际形势得到缓和,这为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大环境。

在上述背景下,提出了“沿海带动内地”的不均衡发展和布局模式,中国实施了全面的“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经历了又重点发展沿海到“西部大开发”再到“中部崛起”和由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到第三产业逐步发展、赶超第二产业的过程,中国经济呈现大片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1】黄辉.从我国产业布局政策看西部大开发.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12【2】程晓农,吴仁洪.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演变与现实抉择.管理世界.1987【3】李征泉,杨万钟.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

中国的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

中国的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

中国的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产值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是实现这一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的工业地理及其布局进行探讨。

一、中国工业地理分布特点中国工业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的工业地理分布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是工业发达区域,其次是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西南地区相对发展较慢。

这种分布差异主要与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政策支持等因素有关。

2. 沿海地区工业集聚: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这些地区有良好的港口和交通网络,能够方便地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

3. 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转移和发展,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逐渐加快,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和沿江地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口。

二、中国工业布局的演变中国的工业布局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1. 初期工业布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布局以解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求为主要目标。

在这一阶段,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地区,以满足当时的军事和重工业需求为主。

2. 改革开放后的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工业布局发生了一系列调整。

为了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加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集聚。

3. 内陆地区的工业转移:近年来,中国政府意识到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开始推动内陆地区的工业转移。

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支持使得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中国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中国工业地理与工业布局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1. 资源禀赋:中国各地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工业资本和企业。

例如,沿海地区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成为钢铁和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世界,中国正快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产业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状1. 第一产业: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农业人口超过5亿人。

中国的农业规模庞大,农村劳动力丰富。

中国的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2.2亿公顷,耕地面积1.3亿公顷,农业生产种类繁多。

中国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的工业主要分为: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轻工业是较为传统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沿线各省、市;重工业主要是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若干省份。

中国的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中国的服务业人口逐年上升,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趋于逐年增大。

中国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行业。

同时,中国的服务业正在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二、发展趋势1. 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将逐渐增加中国将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将以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将越来越依赖服务业的高附加值服务,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将成为制造业的“推手”。

2. 农村产业将注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面对城乡差距问题,中国将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技术投入,打造“三农”现代化。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产业布局。

3. 服务业将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服务业的发展中,目前以低端产业为主,未来将逐渐向高端产业转型,逐渐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提升服务业的品质、服务水平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的产业布局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结构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变化调整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1 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0%下降到2009年的10.73%,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2 1978—2008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3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部地区:发挥 资源优势,承接 东部地区产业转 移,重点发展装 备制造、能源、 原材料等产业
西部地区:依托 资源优势和地理 优势,重点发展 能源、矿产、特 色农业等产业
东北地区:加强 传统产业改造升 级,发展现代农 业和先进制造业, 推进产业转型升 级
第四章
中国工业发展的挑战 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未来展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将为中国工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工业合作 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市场准入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工 业布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展中
历国 程的
工 业 发
叁 局中
特国 点的
工 业 布
肆 的中
挑国 战工 与业 机发 遇展
伍பைடு நூலகம்的中
未国 来工 展业 望发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
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 坏
生态保护:工业发展与生态保 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能源消耗:中国工业发展对能 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短缺 问题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5
8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改善。
2020/9/5
9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应趋向良性循环 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020/9/5
10
2020/9/5
11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2020/9/5
12
2020/9/5
13
2020/9/5
3
2020/9/5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4
3、秦汉以后:
农耕区范围逐步扩大。
4、东晋、南北朝以及南宋时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芜,水利失修, 灾荒频繁。
2020/9/5
5
5、明清时代:
南方出现了商品生产较为集中的产区。 北方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
东北、西北及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农业 生产相当落后。
(3)结构转换和工业产业升级对增 加农业投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带来了挑战和压力
出现了大农业与大工业不相协 调的矛盾。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之一:农 村土地改革问题。
2020/9/5
45
(4)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 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
80年代中期:1:1.8 1990年:1:2.2 1995年:1:2.71 2012年:1:3.1
2020/9/5
31
2020/9/5
32
2020/9/5
33
2020/9/5
34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4、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不再是无限 供给,就业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中国劳动力结构:
1)90年代开始:绝对量持续下降
2)2000年开始:占全国劳动力比重 低于50%
2020/9/5
35
(二)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 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9/5
40
(2)土地、水资源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
a.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污染比较重
b.农产品加工度深——污染重
c.根菜类(萝卜、白薯、莲藕)——污染 相对小叶菜类污染相对较重
2020/9/5
41
2020/9/5
42
2020/9/5
43
2020/9/5
44
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 排涝、发电等工程。 农业的机械装备和物质投入大幅度增加。
2020/9/5
14
2020/9/5
15
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
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 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的全面 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总之,农业生产要向区域化和规模化 方向发展
2020/9/5
28
2020/9/5
29
2020/9/5
30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3、农业的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 度越来越强
我国的农业增长方式: 越来越依赖资本和技术
Eg: 顺鑫公司——组培“蝴蝶兰” 转基因抗棉铃虫棉种的推广应用
2020/9/5
6
旧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的基本特征:
1、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 2、以粮食为主体 3、“小而全”的多样性栽培和农产品商品率 低
4、区域专业化不显著 5、区际交换不发达
2020/9/5
7
二、1949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发展
1、从1949年以来:
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增加了农业技 术装备,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 产的措施。
资料来源: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值增长情况
2020/9/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8
4)农业生产布局渐趋合理
建设发展了一大批各种农产品商品基地。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渐缩小。
2020/9/5
19
2020/9/5
20
2020/9/5
2020/9/5
1
第十二章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中国农业发展概述
一、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的发展 二、1949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发展 三、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
2020/9/5
2
一、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出现原始的农作物栽培和牲畜饲养。
2、文明时代后:
农业最早在黄河中下游两岸平原、河谷和 盆地地区发展起来。
2020/9/5
46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就业问题突 出
6
0
4
5190.8 63.7 6403.8 54.9 7219.1 53.8 8891.1 54.9
林业 378.4
4.6
543.3
4.7
593.1
4.4
629.6
4.4
牧业 2048.8 25.1 3598.3 30.8 4175.2 31.1 4165.9 29.0
渔业 533.2
6.5 1123.2 9.6 1427.6 10.6 1664.9 11.6
2020/9/5
25
1、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的全面的短缺 走向了阶段性的过剩
(一)新时期 中国农业的特点
1)以前中国农业增长: 结构刚性
2)90年代以后: 引入科技、投入资本
3)新的农业发展方式: 减产
2020/9/5
26
2020/9/5
27
2、农业生产在向商业化、专业化和区 域化方向发展
例如苹果 商业化——专业化——区域化
21
5)农业科研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A、农业科技:
依靠科技进步成为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B、农业教育:
组成农业教育体系。
2020/9/5
22
6)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
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全面大幅度增长。
2020/9/5
23
2020/9/5
24
三、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地理:
研究生产条件、结构及其地域分布 规律的科学。
2020/9/5
16
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2012年
总产 值 农业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8151.2 100.0 11668. 100.0 13415. 100.0 15351. 100.0
1、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应采取的对策
2020/9/5
36
1、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土地、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农业 的发展
生产大量农产品——增加投入——成本上升 加快城市化——发展空间——消费土地、水资源
资源环境的污染
2020/9/5
37
2020/9/5
38
2020/9/5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