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abbcad9f121dd36a22d8200.png)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第一部分教育学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魏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 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对应观点
![教育心理学 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对应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8e7730f12d2af90242e6aa.png)
教育心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对应观点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13 ;道德发展阶段P143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P16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与结果分类P2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36;九大教学事项P180)4、联结学习理论包括:(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试误说及三大学习定律)P31(2)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S—R)P32(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R—S);程序教学P34(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365、认知派学习理论包括:(1)苛勒的完型顿悟说P39(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认知—发现说)P40 ;发现教学的设计原则P186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45(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知—接受说);包括学习分类P43 ;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P44 ;先行组织者技术(教学策略)P456、奥苏伯尔的学校情景动机理论P507、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P698、奥苏伯尔用同化说解释遗忘P92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动机强化理论P53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54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论P5512、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5613、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应理论P5714、早期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关系转换理论P6815、现代迁移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P69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用来说明遗忘的进程P9017、弗洛伊德用动机说(压抑理论)解释遗忘P9218、最古老的遗忘理论是痕迹衰退说P9119、干扰说(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是最重要的遗忘理论P9120、家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P10321、安德森的心智技能三阶段理论P1042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阶段理论P14423、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P175(布鲁纳提出掌握学习概念)(By lavender)。
《教育心理学》人物、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人物、理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61f5f12f111f18583d05ace.png)
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人物、理论汇总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6、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7、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练习题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B )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B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a71070904a1b0717ed5dd90.png)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联 5.提出“课的类型",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6.教育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2。
教育思想的核心-—“全面发展”3。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4。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5。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6。
除了教育计划和课时计划外、教师不参与任何别的计划华勒1。
提出学校文化班杜拉美国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2.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作用理论-—环境、个体、行为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三种强化形式: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只强调了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了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2。
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参与性学习(做中学);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3.道德形成条件之社会学习理论:道德是通过观察学习可以获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决定影响道德行为的是环境。
——“三元交互作用论":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是相互作用、交互决定的。
4。
他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
5。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6、新行为主义韦纳美国1.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的归因:三维度论,即原因源(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2.学生成就结果归因基本上有四种: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舒尔茨美国1。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e5a4f2192e45361166f596.png)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一、教育心理学1、桑代克著作:1903《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PS饿猫迷笼实验) (二)最先提出迁移概念,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2、皮亚杰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准备阶段(2~7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思维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3、埃里克森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1.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角色感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许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5、马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 (1)行为(Performance)A:阐述对象特点,说明具体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
B:一般使用动宾结构短语(2)条件(Conditions)A: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B:条件包括:环境因素(教师、空间、光线等)、人的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信息因素等,(3)标准(Criteria)A: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a16c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8.png)
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学生认知、情感和动机的发展,教师角色的特点,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等。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其代表著作和理论。
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美国第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年)为心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8.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艾宾浩斯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记忆》(1885年)系统地阐述了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以上这些教育心理学家及其著作和理论,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他们的贡献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更在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进步。同时,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为深入理解和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4.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年)提出了人性取向的教育理论。他强调学生的内在动力和个人成长,提倡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
5.布鲁纳(Jerome S. Bruner):布鲁纳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著作《教育过程》(1960年)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来学习。
6.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儿童认知发展的科学》(1952年)系统地阐述了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7.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维果茨基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思维与语言》(1934年)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学校与社会》(1915年)和《我们如何思维》(1910年)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以及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6e642de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f.png)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是指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被广泛认可的学者、专家或实践者。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人物: 1.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以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而著名,提出了感知、运动、思维等方面的阶段理论。
2. 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对心理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
3. 巴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止是智商,还包括语言、音乐、空间等多个方面。
4.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行为塑造和操作条件反射等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5.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按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层次逐渐提升。
这些教育心理学人物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1 -。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https://img.taocdn.com/s3/m/ce841e90b307e87100f6967e.png)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总#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1.冯特(1)德国心理学家,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心理学之父”。
(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华生(1)美国心理学、行动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2)主要观点:个人身心发展动因一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科勒(1)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
(2)主要观点:①完型一顿悟说,实验:黑猩猩取香蕉实验;②学习迁移理论一关系理论,实验:小鸡觅食实验。
4.弗洛伊德(1)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2)主要观点:①潜意识学说: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冰上一角,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水面下,这就是潜意识;②人格发展阶段学说: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③性欲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④遗忘的原因:动机压抑说;⑤个人身心发展:内发论。
5.马斯洛(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2)主要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艾宾浩斯(1)德国心理学家、德国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2)主要观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7.乌申斯基(1)俄国教育家,“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2)主要观点:①直观性教学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③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④巩固性教学原则:复习是成功之母8.勒温(1)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之父”(2)主要观点:教师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9.桑代克(1)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开创者。
(2)主要观点:①遗忘的学说一消退说;②联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61639bde43323968001c9281.png)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尝试—错误说、迁移理论的共同要素说、痕迹衰退说3.布鲁纳: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认知结构学习论4。
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关键期、印刻6。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7.维果斯基(前苏联):最近发展区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9。
鲍姆宁:家庭三种教养模式10.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1。
韦克斯勒:韦氏量表12.布卢姆:掌握学习13.斯金纳:程序教学、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4。
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5。
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6.苛勒:完形—顿悟说17。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同化说18。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19.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0。
维纳(美国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2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观察学习22。
耶克斯、多德森(美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23.贾德:迁移理论的经验类化理论24.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遗忘的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人格结构理论26。
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27.安德森: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28.柯尔伯格: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29.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30。
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论31.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最新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0a8732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6.png)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7.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
著作《政治学》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
他的著作《论灵魂》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育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10.夸美纽斯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
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
11.洛克(英1632—1704)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教育心理学有关人名、理论、著作
![教育心理学有关人名、理论、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8e49a00acc175527072208c0.png)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1、《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乌申斯基2、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卡普捷列夫3、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痕迹衰退说”(遗忘理论),“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4、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结构式课程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先行组织者、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9、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0、掌握学习、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11、程序教学,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美国)12、学习结果分类、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13、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4、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15、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同化说(遗忘理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1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17、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阿特金森1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19、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2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21、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概括化理论)--贾德2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23、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辛格莱、安德森2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2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26、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27、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冯忠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28、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说—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29、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两难故事)--柯尔伯格30、教师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31、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32、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33、提出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的是====布鲁巴奇。
教育心理学中各心理学专家的理论思想
![教育心理学中各心理学专家的理论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c85eb51ad02de80d4d840d5.png)
桑代克(1874—1949)一、学习理论:1、试误说:他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
并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
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
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
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后来,他又把从动物的实验研究中所揭示的种种规律应用于人类的学习,认为人的学习可塑性要比动物大得多,行为也更复杂,但也是基于本能,以刺激反应的联结为准则的。
因此,桑代克把人类的学习方式分为四类:(1)普通动物式的形成联结;(2)形成含有观念的联结;(3)分析或抽象;(4)选择性的思维或推理。
2、学习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桑代克强调刺激与反应形成的一切联结都以应用和满足而增强,以失用和烦恼而减弱。
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这两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教师应当了解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喜悦上。
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先将作业中的乐趣讲给学生听,或以自己的热情激起儿童的准备;要仔细地规定和严格地控制反应的顺序,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形成所需的习惯;要注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疲劳和厌倦;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可使学生感到十分困难,因而导致气馁。
3、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种情境中所成立的反应不能迁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去。
只有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时,这一机能的变化才使另一机能也有变化。
第二机能的变化在分量上等于与它的第一种机能所共有的元素的变化。
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进乘法的演算,因为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
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出发,桑代克反对形式学科,主张接近生活实际的实用学科。
二、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关系1.遗传的本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倾向;2.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人的发展;3.教育的作用就是改变人性,造福人类;与此同时,桑代克还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心理学著名人物和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著名人物和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3df546f1711cc7931b716da.png)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暮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300年。
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3.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明确提出了“泛智”进步教育思想;4.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学;奠定了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5.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倡导“发现式学习法”;80年代以来的成果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6.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和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近代教育科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首次提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课堂、教材;提出了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8.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10.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特拉普: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9.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法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10.格赛尔;(美国)成熟势力说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abcfa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8.png)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备考及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他们的理论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教育心理学的名家及其理论,帮助广大教师资格证考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一、杜威 - 主动学习理论杜威(John Dewey)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动学习理论对于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主张将学生放在真实的环境中,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杜威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皮亚杰 - 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心理学和儿童发展领域的重要学者,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发生突变和发展,他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理论帮助教育者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维果茨基 - 社会文化理论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研究儿童发展和学习的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社会文化理论为教育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指出在适当的教学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在当前水平之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及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54bd26f9b6648d7c1c746a3.png)
沃尔夫:德国,“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
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
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桑代克: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名的著作,1903,《教育心理学》,奠定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尝试----错误学习(联结学习理论,也被看作问题解决理论),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第一个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小猫迷箱”实验。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认为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强调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展了关于遗忘的“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源于他。
弗洛伊德:动机遗忘理论,也叫压抑理论,催眠术。
巴甫洛夫:俄国,经典性条件作用(联结学习)论,加涅:美国,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接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信息加工学习论(联结学习),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
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大教学事项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杜威:等人为代表,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R.M.加涅:认为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
E.D.加涅:根据自动化程度对程序性知识进行了研究,有些可以高度自动化,界定为心智技能;有些很难自动化,而需要受意识控制,定为认知策略。
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联结学习)的创立者,“迷箱白鼠压杠杆”实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科顿:等人1993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
布鲁巴奇:等人1994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讨论交流、行动研究。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主要人物与其观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主要人物与其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1c3d1a866fb84ae45c8d72.png)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
![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d028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3.png)
教育心理学人物总结是一门研究人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在这一领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重要的家进行总结,探讨他们的核心理论和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杰出的心理实验家——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也是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理论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局限和发展轨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和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家、教育哲学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提倡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并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斯金纳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是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斯金纳关注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环境中的奖励和惩罚对于塑造和改变行为非常重要。
他的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虽然斯金纳的理论在教育界存在争议,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四、情感教育的倡导者——高乃勋高乃勋教授是中国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情感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乃勋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他认为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教育学心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心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140e20e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e.png)
学习的迁移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但认为过去
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影响是间接发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迁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8.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
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9.《教育过程》认为知识是独立的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知识体系,反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
观。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姓名 孔子
荀子
朱熹
扬雄 乐正 克
蔡元 培
陶行 知
杨贤 江
廖世 承 章志 光 李吉 林 苏格 拉底 亚里 士多 德 柏拉 图 昆体 良
国籍 春秋 鲁国 人
战国 末赵 国 南宋
西 汉 战国 时鲁 国人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古希 腊 古希 腊 古希 腊 古罗 马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主要理论及观点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 3。外铄论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 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1。“师者,人之模范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学习就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1、“师者,人之模范也” 1、《学记》就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 300 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应了教育与政治 的关系 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 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以美育代宗教说” 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 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就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 ABC》就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 3、《新教育大纲》就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第一本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1、1924 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就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1990 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即品德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 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 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就是否可教”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就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就是第 一位教学理论家与教学法专家。 2、 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 动课。 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 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
姓名 孔子
荀子 朱熹 扬雄 乐正克
蔡元培
陶行知
杨贤江
廖世承 章志光 李吉林 苏格拉
底 亚里士 多德 柏拉图 昆体良 杜威
国籍 春秋 鲁国 人
战国末赵国
南宋
西汉 战国 时鲁 国人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古希 腊 古希 腊 古希 腊 古罗 马 美国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桑代克
贾德 沃尔夫
韦特 海默 苛勒
布鲁纳
美国
美国 德国 德国
美国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
2、现代教育代言人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民主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就是一个社会过程。” 4、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5、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与评价⑸结论 1、1903 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就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与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与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 性就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就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她认为一个人对她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 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 她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就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就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代表人物:魏特墨、科夫卡与克勒 2、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强调“顿悟”就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3、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墨、科夫卡与克勒 研究内容就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 之与” 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与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就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反对元素分析认为每一个心理现象都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格式塔就是一个完形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需要意识作为中介 1、结构化教材与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2、领导美国 20C60y 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动 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3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与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 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4、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猜想这个概念 就是什么)——人工概念就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最早就是赫尔于 1920 年首创的。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可作为学习其她类似知识的 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产生式迁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