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总结 专转本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总结
专转本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专升本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专升本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Classical Chinese, also known as 文言文(wényán wén), is a form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used in ancient text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ormal and concise style, with many idiomatic expressions and classical grammar rul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self-taught students, th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a mandatory requiremen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have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and be able to analyze them effectively.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语言形式,具有严谨简练的风格,包含许多成语和古典语法规则。
专升本考试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必须掌握的科目之一。
学生需要对文言文的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解读。
Studying classical Chinese is not just about memorizing characters and vocabulary; it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these texts were written. By delving into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students can gain insights into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values, and beliefs. This can help them appreciatethe rich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 a deeper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学习文言文不仅涉及到记忆汉字和词汇,还包括理解古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____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一、名词。
1. 君(jūn)-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
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
君王。
君上。
国君。
君权。
君临。
君侧。
- 古代的封号:商君。
平原君。
信陵君。
长安君。
-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
诸君。
2. 臣(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
臣子。
臣服。
君臣。
-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古人谦称自己。
3. 民(mín)-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
民主。
民国。
民法。
公民。
国民。
- 指人或人群:居民。
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
民歌。
民谚。
民俗。
民风。
4. 国(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国土。
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
国号。
国度(指国家)。
国策。
国情。
国法。
国力。
国防。
国威。
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格。
国魂。
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 特指中国的:国产。
国货。
国粹。
国乐(yuè)。
国药。
5. 山(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山崖。
山峦。
山川。
山路。
山头。
山明水秀。
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
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
山呼万岁。
6. 水(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
水滴石穿。
水泄不通。
- 河流:汉水。
湘水。
- 江河湖海的通称。
水库。
水利。
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
水可载舟。
跋山涉水。
依山傍水。
- 液汁:水笔。
墨水。
-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
外水。
肥水。
二、动词。
1. 行(xíng/háng)- 读xíng时:- 走:行走。
步行。
旅行。
行踪。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
专升本文言实词虚词总说
薛潭学讴①
声:歌声 响:声响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联想:浪遏飞舟。《沁园春· 长沙》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表判断语气
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疑问语气
3、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表感叹语气
四、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 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于南亩之农夫”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介宾短语,“于” 是介词“比”的意 是定语后置句, 思。 是宾语前置句,“何 ③何以战(《左传· 曹刿论战》) “”“石”是中心语, 以”即“以何”, “以”是介词“凭借” “铿然有声者”是定 语,“之”是助词, 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的意思。 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 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省略了宾语“之”,“与 (之)”是介宾短语, 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 “与”是介词“和、跟” “被”的意思。 的意思。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说文解字》:“行,道也。”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专升本文言文实词知识点及考题2025解析
专升本文言文实词知识点及考题2025解析文言文实词是专升本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好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文意、准确答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专升本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 2025 年可能出现的考题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见文言文实词知识点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其意义在古代和现代有所不同。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配偶。
“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则表示行走。
2、一词多义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
“故”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如“蚤”通“早”,“说”通“悦”。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二、2025 年考题解析1、直接考查实词的含义这类题目会直接给出一个实词,要求考生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是什么意思?这就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省”这个实词的含义,即“反省”。
2、结合语境理解实词考题会给出一段文言文,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某个实词的意思。
比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间”,结合语境应理解为“参与”。
3、实词的古今异义考查可能会给出一个古今异义的实词,让考生判断其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含义。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4、一词多义的辨析题目会给出一个实词的多种含义,让考生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有“嘱咐”“类”“连接”等意思,在这个句子中应是“嘱咐”。
5、通假字的识别与解释给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让考生指出通假字并解释其本字的意思。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要熟练掌握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知识点。
以下是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归纳,详细介绍。
一、文言文的词汇1. 实词:文言文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实词在文言文中往往具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2. 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没有实在的意义,主要用于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
3.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发音相近或形状相似,而可以互相替换使用的字。
掌握通假字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手段。
4.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的具体义项。
二、文言文的语法1. 语序:文言文的语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谓宾结构,另一种是宾主谓结构。
在宾主谓结构中,宾语位于主语之前,谓语位于宾语之后。
2. 省略: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补充省略的成分。
3. 倒装: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倒装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语法现象,需要掌握。
4. 对仗: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优美。
对仗是指两个句子的结构、意义、语气等方面相互呼应。
三、文言文的句式1. 疏散句:疏散句是指句子结构松散,没有明显的连接词。
疏散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义。
2. 紧凑句:紧凑句是指句子结构紧凑,各个成分紧密相连。
紧凑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需要掌握。
3. 对仗句:对仗句是指两个句子的结构、意义、语气等方面相互呼应。
对仗句在文言文中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诵读,可以熟悉文言文的语音、语调、语气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串讲:串讲是指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等串联起来,进行讲解。
2022年专升本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2022年专升本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2022年专升本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官职人物常用词语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三个官署名的合称,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也称“三公”。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中官、内侍、小黄门,蔑称有阉党、阉竖。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伯牧:州郡长官的通称。
(21)主簿:秘书。
表官职变化的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
嘿,宝子们!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啊!就好比是打开古代文化大门的钥匙。
比如说“之”这个字吧,哎呀呀,它在文言文中那可真是用途广泛得
很呐!“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到”的意思,你想想,这不就像
咱要去一个地方一样嘛。
再比如“其”,“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其”
就是“他的”或者“他们的”呀,是不是一下子就好理解啦!
还有“而”字,有时候表示转折,“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我
却不生气,这“而”就像个小拐弯儿似的。
有时候又表示顺承,“温故而
知新”,温习旧知识然后知道新的,多顺溜呀!
像这样的文言文字词那可多了去了,每个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这不就跟咱生活中的各种工具似的嘛,不同的工具干不同的活儿。
咱学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不就是为了能读懂那些古老又有趣的
文章嘛!这多有意思呀,能让咱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字词,它们可是文化的瑰宝呢!所以呀,咱得好
好学,认真记,把这些字词都装进咱的脑袋里。
这样,咱就能在文言
文的世界里畅游啦,多棒呀!
总之,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真的太重要啦,是咱通往古代文化的
必经之路啊!。
语文专升本知识点总结
语文专升本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标准书面语,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文言文语法主要包括词法、句法和段落语法。
词法:文言文词汇丰富,有很多特殊的文言虚词,比如“乃”、“乃”、“兮”、“尔”、“焉”等等。
另外还有很多古代汉字在文言文中使用。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比较复杂,有很多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例如“以”字句、“乡”,“兹”句等。
段落语法:文言文的段落语法主要包括章联、对比、转折等手法,使文言文更加严谨、凝练。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然后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进行阅读: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的关系和句子的逻辑结构来理解句子。
分析文言文的文体风格,文言文有诗经、楚辞、古文、经典四大类型了解文言文的文化底蕴,文言文古文化知识渊源广阔通过经常阅读文言文,慢慢熟悉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语言特点现代文的语言主要是指现代汉语书面语,具有以下特点:口语化:现代文与文言文相比,更加接近口语,用词更加简练,更符合现代人的表达习惯。
现代文的语言更注重实用、生活化,更富有生活气息。
多样性: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可以采用多种叙述手法和表现形式,例如描写、抒发、议论、说明等。
信息密度大:现代文的语言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所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深刻。
科技性:现代文语言受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有很多术语、专业名词较多。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现代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把握主题: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注意细节:在阅读现代文时,要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注意细节,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分析文体:现代文的文体形式多种多样,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等了解语境:在阅读现代文时,要了解所阅读文章的语境,作者的身份、背景、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影响。
专升本语文基础文言文实词虚词高频考点解析
专升本语文基础文言文实词虚词高频考点解析在专升本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的实词和虚词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掌握这些高频考点,对于提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在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频实词:1、爱“爱”在文言文中常有“喜爱”“爱护”“吝啬”等意思。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中的“爱”是“喜爱”的意思;“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爱”则是“吝啬”的意思。
2、安“安”有“安稳”“安全”“怎么”“哪里”等含义。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是“安稳”的意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是“怎么”的意思。
3、被“被”常见的意思有“遭受”“覆盖”“通‘披’,穿”。
“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中的“被”是“遭受”之意;“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中的“被”通“披”,是“穿”的意思。
4、倍“倍”可表示“加倍”“通‘背’,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是“通‘背’,违背”的意思;“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则是“加倍”的意思。
5、本“本”有“草木的根”“根本”“本来”等意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本”指“根本”;“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中的“本”是“本来”的意思。
6、鄙“鄙”常见的意思是“边疆,边远的地方”“浅陋,鄙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中的“鄙”是“边疆,边远的地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是“浅陋,鄙陋”的意思。
7、兵“兵”有“兵器”“军队”“战争”等含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中的“兵”指“兵器”;“沛公兵十万”(《鸿门宴》)中的“兵”是“军队”的意思。
8、病“病”可表示“疾病”“困苦,困乏”“毛病,缺点”。
专升本课文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考试中,文言文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为大家梳理一下文言文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词汇中最基本的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复习实词时,需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1、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常见的现象。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配偶。
“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如“短兵相接”;也可以指士兵,如“兵荒马乱”;还可以指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形容词作动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动词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意思是“使……活下来”;形容词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意思是“认为……美”。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1、而“而”可以表示并列、承接、转折、修饰、假设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表示并列;“温故而知新”中的“而”表示承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
2、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
作代词时,代指人、事、物等;作助词时,有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用法;作动词时,意思是“到……去”。
3、以“以”可以作介词,表示凭借、因为、用等;也可以作连词,表并列、承接、目的等。
如“以勇气闻于诸侯”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专升本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考点解析
专升本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考点解析在专升本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的实词和虚词考点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掌握好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文意、准确答题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部分的考点。
一、实词考点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在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实词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配偶;“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代则表示行走。
对于这类词,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准确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故”,有缘故、旧的、所以等意思。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的含义。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如“蚤”通“早”,“说”通“悦”。
了解常见的通假字,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文言文。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原本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在此处用作动词,意为“驻军”;“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使……变绿”。
要掌握实词考点,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多阅读文言文经典篇目,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二、虚词考点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它们在句子的结构、语气、表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虚词考点有以下几种:1、而“而”作为连词,用法多样。
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示承接关系,如“温故而知新”;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示假设关系,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18篇)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18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一词多义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见面,动词)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人_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二、古今异义的词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写法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指出表达该词在文中意义的选项。
2024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文言文
2024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部分内容较多,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总结,具体内容需要参考相关书籍和资料。
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包括常用实词、虚词、固定结构、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其中,实词学习要注重词义的积累,掌握常用词组,扩大词汇量;虚词学习则需了解用法和意义,如之、其、而、以等;固定结构如“无以……”等,也要熟记。
句式方面,要掌握并熟悉多种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古今异义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如“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下车”指官吏到任等。
词类活用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需要掌握各类词类活用的现象及规律。
由于篇幅限制,无法给出1000字的详细回答。
但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如《劝学》中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陈情表》中的“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赤壁赋》中的“相与枕藉乎舟中”,“举酒属客”等。
这些知识点都是专升本语文文言文部分的重要内容,需要反复诵读和记忆。
总之,文言文学习需要注重积累和总结,多读多背多练,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用法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策划的, 你又为什么参与呢?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2)副词,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水面多么浩大,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 水边。
(《报任安书》) ——人固然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
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何
❖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 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 古人看见负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 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 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 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3然后得一夕安寝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7衣食所安 8既来之,则安之
安稳 安全 安逸 安抚,抚慰 安置、安放 哪里 养生 使…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 “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 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 安慰”等义。
样。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 ②胜过,压倒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
之战》) ——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
超过了当世之人。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
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
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固
推导提示:“固”本义指 “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 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 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 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 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 原来、当然”等义。
❖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
(9如秦“王楚恐辞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 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
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跟随,随从
23臣 惑推从而导其不提计从示,师:大,“王其从亦为”幸惑的赦也本臣义是听向“从---跟,学随顺习从” ,引申出
4樊“哙归从顺良”坐、“参与”、“随从依”傍等义。“追赶”正是紧
567从 弟 其紧引此走从“申道 从如跟出至 军云随 “吾 阿” 次军 姨敌 于死人 最的亲形的象人。”“也随是由参随从顺,与从”理自的乃成人是章较。亲密之人,
(《六国论》) ——有人说:“六国交互灭亡,都是
由于贿赂秦国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 驳色,而皆若偻 。
——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有些被 太阳晒到,有些没有,都呈现出各种班驳 的颜色,好象都弯着腰.
❖ (2)副词 ①也许,或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云霞忽
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 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 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 然”“全”等义。
❖ (1)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
哉!”(韩愈《进学解》) ——话没有说完,在学生中就有人笑着
说:“先生欺骗我啊!”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
——后来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 追查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
③表范围。“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苏轼《赤壁赋》 ——菜肴全都吃光了,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的
放着。
❖ (3)连词 ①既然 既非挺出地面,则为林莽所蔽,故古人
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它既然没有高出地面之上,就被深谷 中的密林茂草遮蔽,所以古人没有发现。谢 灵运没有到过这里,按理是不足奇怪的。
通达事理的程度。
❖
②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荆州 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
③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 ——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
说》) ——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
我要早。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③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势。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②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
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
营寨不肯出战。
❖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需要将军亲自前去他的住处拜访 他,不可以随便找个人就把他找来,这样会让 他感到屈辱的。将军您应该屈尊降贵坐车去看 他。
❖ ④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
战》) ——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
儿女。 ⑤照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多年来我供养你,你却一点也不肯把
这件事,没有不对桓帝、灵帝(失政) 表示叹息遗憾的。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 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前去(送死)我却没有送您, 因此知道您会感到遗憾而回来。
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 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 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 意义 。
❖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古之遗爱也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爱护 喜欢,爱好 爱惜,吝惜 爱慕,欣赏 恩惠 隐蔽,躲藏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 “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 (如“爱女”)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6.无岁不受兵
兵器,军械 士兵,军队 用兵策略,战略 用兵器杀人 兵符,复合词,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侵略 动词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 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 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 “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明忽暗,或许能够看见。 ②有时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有时遇到他发怒斥责,我的神色更加
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 他。
(3)连词,如果,假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宣召,有时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我照顾。 ⑥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
后序》) ——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 (2)副词 ①表转折,只,只是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 ——我每当想到这些,常常痛彻骨髓,
只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②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
❖ 读音一:hé (1)代词 ①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哪里,什么地方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 ③怎么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
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
❖ ④为什么。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8欲不可从
放纵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纵”,东西为横,南北
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
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从容,舒缓,不急迫
盖
推导提示: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顾
推导提示: “顾”基本义:“照顾”。由
“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 惜”“回头看”等义。 “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 ②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成名看到盛蟋蟀的笼子空了,就(觉 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 ③看望,拜访
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 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 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 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 过、超过”别人。
❖ (1)名词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
盛),像车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
穷兵黩武 厉兵秣马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
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推辞
推5导谪我提居从示卧去:病年“浔辞辞阳帝”城京在,古代有两种告基别本,义辞(别写法也不
同为“富678)一借有娴陶大博:般口文于渊礼闻一 的 ” 采辞明不强是 “ , 的令的 辞 志“ 话 落 “《小 ,口 、 下 文归让 明供言“辞于去”辞口”治来,”实,乱兮一。”也,辞是既;就》“是一自不“种然古讲辞受话则成代究令””因为的,,。 , 为 “一计应由 一 “ 一种 较 酬“ 种 言 种文 的口 可 之 文体 言供 能 成 体辞” 成 文 ”引 为 ”申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