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阅读教程1
跨文化交际阅读教程1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人们经常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跨文化交际阅读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对于了解对方文化、提高交际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指导读者如何提升跨文化交际阅读能力。
1. 了解文化差异第一步是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习俗和沟通方式。
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观点,避免误解和冲突。
•研究目标文化:阅读与目标文化相关的书籍、报纸、杂志和网站,了解其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与本地人交流:尝试与目标文化的本地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可以通过参加交流活动、加入跨文化交流社群或在社交媒体上寻找交流机会。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跨文化交际阅读中,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读者需要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评估所阅读的文本,并思考其背后的文化观点和假设。
•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问自己一些关键问题,例如作者的意图、观点和价值观。
比较不同文化视角下的观点,思考它们的异同。
•查找证据:寻找文本中的证据和例子,支持或反驳作者的观点。
确保评估过程基于客观的事实和证据,而非主观的偏见。
3. 学习语言和词汇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和词汇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和沟通。
•学习基础语言知识:学习目标文化的基础语法、词汇和常用表达。
可以通过参加语言课程、使用语言学习应用程序等方式。
•关注特定领域的词汇: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例如,如果对目标文化的音乐感兴趣,可以学习与音乐相关的词汇。
4. 阅读跨文化材料阅读跨文化材料是提升跨文化交际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材料,读者将接触到多样化的观点和文化差异。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与目标文化相关的材料,例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历史书籍等。
确保材料的便利性和适宜水平。
•挑战自己:选择一些较难的材料,挑战自己的阅读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一、学好母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面对英语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持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引起每一个跨文化交流者的重视。
跨文化交流者应加强对母文化的英语表达。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文化输出与文化输入同等重要。
由于对母文化的英语表达研究不够,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国外的优秀文化,甚至垃圾文化,大量涌入我国,而中国的优秀文化却难以输出。
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儒道(Confucianism/Taoism)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母文化的英语表达研究,加强对母文化的学习,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语言技巧。
只有拥有自己的母文化,才有资格进行必要的跨文化交际;只有对母文化充满自豪和自信,才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平等地位。
此外,母语知识及文化的欠缺会闹出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
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抗战究竟和谁开战,把抗战译成anti-war或against war;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中华文明有多少年的历史……这样的人即使英语水平再高,恐怕也胜任不了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二、平等与尊重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跨文化交际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文化交融。
这要求交际双方平等相待,彼此尊重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不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强加给别人。
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要主动理解和适应外国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也应该期待对方了解熟悉我们的文化。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许多时候都在过分强调对外国文化的适应,要求学生以目标文化成员的方式看待事物。
但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使用别人的方式去感知世界,结果只能使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最终以别人的价值观替代自己的价值观,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讲,会使我们丧失独立、平等的交际主体的地位。
平等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理解对方,而不改变自己。
我们一方面要主动了解外国人的文化,另一方面还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使交际对方理解和喜欢我们的文化。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复习指南】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1.重点概念:(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他定势”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
(4)文化冲突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
(5)文化曲解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不同文化差异的识别和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和适应。
2. 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认为跨文化交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性?二、基础知识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特点、原则等基本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三、文化差异对比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如: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实际操作训练1. 教师设计一个跨文化交际场景,如:商务谈判、旅游交流等。
2. 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3. 教师观察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技巧。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操作训练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文化差异对比案例等。
2. 文化差异对比表格: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
3. 跨文化交际场景模拟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际操作表现。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场景模拟中的表现,如沟通技巧、应对策略等。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关注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进行交流、沟通以及相互理解的学科。
它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行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有几个核心概念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首先是“文化”,它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有的语言、艺术、信仰、习俗、传统等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的集合。
其次是“交际”,它是指人们通过语言、符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际”则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交换和文化理解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特点包括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世界上存在众多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这使得跨文化交际呈现出多样性。
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和误解,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复杂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交流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包括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意识等方面。
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内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学科。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我对其中的定义与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情感、观点等的交换过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要略)模拟试卷3(题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要略)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填空题1.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 ),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正确答案:拉丁文解析: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和注意等。
2.到目前为止,包括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
正确答案:34解析: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实行( )制度,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多少征税。
正确答案:“初税亩”解析: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度。
4.《新学伪经考》的作者是( )。
正确答案:康有为5.达赖喇嘛是黄教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达赖”是蒙古语,含义是( )。
正确答案:大海6.隋炀帝时改国子寺为( ),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正确答案:国子监解析:国子监的职能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
7.古代的天文家在观测天象时,选取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 )作为观测的标志,其中每个星宿由若干颗星组合而成。
正确答案:二十八个星宿8.历史上闻名中外的皇家园林是( ),包括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有( )“人间天堂”等美称。
正确答案:圆明园;“万园之园”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晚唐诗人( )的诗句。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上一句是( )。
正确答案:李商隐;二十四桥明月夜解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阿凡提是( )民间文学中的人物,深受各民族的喜爱。
正确答案:维吾尔族解析:有关阿凡提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新疆维吾尔各少数民族中流传,而在维吾尔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户晓。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备课教案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下的个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教案的第一章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原则和意义,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下,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同时要注意自己在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原则1.尊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不应该对对方的文化进行歧视或偏见。
2.适应变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情境。
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交流。
3.建立共同语言:虽然语言可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但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或者使用一种中性的语言来建立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4.接纳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需要接纳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要意识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点,不应该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于他人。
四、跨文化交际的意义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文化冲突和误解。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并且能够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基础。
五、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多元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引入多元文化的内容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2.语言对比学习: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和经验,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
4.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和问题。
跨文化交际(含教案)(高中英语选修课)
跨文化交际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英文名称:跨化交文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课程类别:专业专选课程3、课程学时:18学时4、学分:2分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文化和交际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和信仰等。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不同文化语境中语言交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使学生了解其他文化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增加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重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通过典型实力分析,模拟交流联系,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二).基本要求:1、了解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和目前发展的动向。
2、掌握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奠定向该学科研究纵深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语言及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规则。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
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
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
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
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第二讲跨文化交际学1。
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答:跨文化交际学产生在美国有以下几个原因:(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跨文化交际概念范文
跨文化交际概念范文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团体或社区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全球各地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
跨文化交际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和尊重,消除误解和偏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
语言差异是其中最大的障碍之一、语言不仅包括词汇和语法,还包括语速、语调和表达方式等。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社会习俗,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还有非语言交际,比如眼神接触、肢体语言和空间观念等,也可能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特定的问题和技巧。
首先,在使用语言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明确性。
为了避免误解和困惑,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其次,在使用非语言交际时要注意肢体语言和空间观念的差异。
不同文化对于肢体语言和身体接触的态度可能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时应该注意这些差异,以避免造成冲突和误解。
最后,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重尊重和礼貌。
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是建立良好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总之,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概念。
在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对于人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培养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技巧,我们可以促进相互了解、消除误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国际交流。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18级汉语国际专业《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期末试题及答案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18级汉语国际专业《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1.我国的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答案:内蒙古。
2.我国“七大古都”中有五个位于()流域。
答案:黄河3.()年,香港回归祖国。
答案:1997 年4.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最早的()的愿望。
答案:5.汉人,汉族,汉语,汉字,汉文化中的“汉”都是由()而来。
6.在《说文解字》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造字法。
答案:指事7.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但从总体上说,中国人对天地,(),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
答案:祖先8.历史上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ci 礼,其中()皇帝的次数最多,一共四次。
答案:乾隆9.魏晋南北时期,我国佛教突出发展的一个表现是大量营建僧舍,唐代诗人杜牧的词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反映了这样的现实。
答案:南朝四百八十字10.佛教,()教和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答案:伊斯兰11.教育和()相结合,是我国原始教育的常见情况。
答案:12.西方国家的姓氏更多地带有宗教色彩,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色彩。
答案:13.()制度与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构成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
答案:科举14.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新诗体,这一诗体依据四声的规律,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声韵调的相互配合和词语对偶形态式的运用,这种诗体被称作()体。
答案:永明15.清初杰出的戏剧家有两位,世称“南洪北孔”,“洪”指()。
答案:孔尚任16.从封建社会的文化心理来看,在屋脊上吻是为了()灭灾。
答案:防火17.我国最早被列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项目的是()。
答案:泰山18.我国的()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答案:茶19.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
答案:20.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大运河”是()代修建的。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卷(样卷)及参考答案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字标准字体是。
3.出土大量甲骨文的“殷墟”位于现河南境内。
4.《格尔尼卡》是画家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5.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出现年代最早的是。
6.中国思想史上,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
7.京剧中,表示刚正稳健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
8.佛教的创始人是。
9.在中国,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10.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于时期。
11.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中国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族的著名史诗。
12.《》是明代修撰的一部最大的类书,原书22937卷,可惜因历史浩劫,散毁殆尽。
13.被称为“亚圣”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14.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5.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
16.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17.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18.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19.耶路撒冷旧城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
20.中国戏剧中角色四大基本行包括生、旦、、丑。
21.二十四节气歌谣里,“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芒”指的是。
22.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23.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
24.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5.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组成的国家,其中native American所指的族群是。
26.中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
27.浮世绘是国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
28.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一句话“无丝竹之乱耳”,这里的“丝”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
29.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0.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时,至少涉及三种意义,即字面意义、说话者意图和。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能,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重要性、挑战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一、定义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沟通。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相互理解和尊重。
跨文化交际可以发生在个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组织或国家之间。
二、重要性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相互理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通过跨文化交际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和偏见的产生。
2. 拓展视野: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3. 促进商业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
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够促进商业合作的顺利进行。
4. 提升个人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可以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挑战跨文化交际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障碍: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差异,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的挑战之一。
解决语言障碍需要双方进行努力,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或者借助翻译工具来克服。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包括价值观、礼仪、信仰等方面。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要求。
3. 误解和偏见:由于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双方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沟通和解释,以避免误解和偏见的发生。
四、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为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学习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包括价值观、礼仪、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学习。
2. 尊重对方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
翻译跨文化基础知识总结
翻译基础知识总结1.异化(foreignization) 和归化(domestication)保留原语所包含的文化、形象色彩,叫异化,读者通过这样的译文可以感受到异域文化的东西。
例如,把crocodile tears 译为鳄鱼泪,就是异化的翻译方法;舍弃原语所包含的文化、形象色彩,取而代之用译文的文化色彩,或者牺牲这种文化色彩而只翻译出其意义就是归化,就是让原文“归顺”于译文。
例如把crocodile tears 译为假惺惺的眼泪,就是归化的翻译方法。
2.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 直译即照着原文直接翻译,例如藏龙卧虎– Hidden dragons and hidden tigers. 意译就是抛弃原文形式而只传达其意义,例如Dutch courage –酒后之勇3.音译(transliteration) 比如:store –士多cheese –汁斯风水–fungshui4.翻译的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faithful to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source text;“达”指的是译文语言流畅自然而不生硬阻滞(the translation or target text should be natural and expressive);“雅”指的是译文译文语言风格尽可能贴近原文风格。
5.词类的转化conversion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根据表达需要,在翻译中,往往需要进行词类的转化,此外,还包括抽象与具体的转化。
6.增添法amplification 比如:增添连接词、范畴词、冠词、介词等等7.省略法omission比如:省略连接词、范畴词、冠词、介词等等8.汉语是意合(parataxis)语言,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隐性的(covert),英语是形合(hypotaxis) 语言,分句之间关系还是显性的(overt)9.英语的54种基本句型:SV / SVC / SVO / SVOO / SVOC (参考教材15面)10.比较来说,汉语是动态(dynamic) 语言英语是静态( static) 语言;汉语更喜欢使用有灵主语(及人或其他有生命的词作主语animate subject),英语更喜欢无灵主语(inaminate subject),例如:The sight of the photo reminded me of ...(参考教材31面)11.句子层次来说,英译汉常要分division, 汉译英常要合combination.翻译部分题型:一、篇章汉译英(15分):请注意词的处理技巧的恰当运用,以及句子的组合。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知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无论是在商务合作、旅游出行、学术交流还是日常社交中,我们都可能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了解跨文化交际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交流情境,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范畴跨文化交际,简单来说,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这不仅包括语言的交流,还涵盖了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同时也涉及到价值观、信仰、习俗、社会规范等深层次的文化元素。
跨文化交际的范畴非常广泛。
从国际商务谈判到跨国旅游,从留学生在异国的学习生活到跨国公司的团队合作,从国际婚姻到互联网上的全球社交,无一不是跨文化交际的具体体现。
二、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要理解跨文化交际,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和习惯的总和。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习得性:我们不是生来就具备某种文化的特质,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化过程逐渐获得的。
2、传承性:文化通过代际传承得以延续,长辈将文化传递给晚辈。
3、象征性: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语言、符号、仪式等,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特定的价值观和观念。
4、动态性: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变化。
三、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言方面,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一些语言中,敬语的使用非常严格和复杂,而在另一些语言中则相对简单。
价值观方面,不同文化对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等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强调个人的成就和独立;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更注重集体的利益和团结。
社交礼仪方面,打招呼的方式、送礼的习俗、用餐的礼仪等都可能因文化而异。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什么?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munic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最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碰撞时有发生。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
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美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日本也不甘落后,于1972年在东京率先召开了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研讨会,出席人数超过两千。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Society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Training and Research)在美国正式宣布成立。
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学起步较晚。
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教授于8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著作颇丰,目前已经编著出版了《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与语言交际》等多部图书。
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拥有能够和你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正常有效沟通的能力啊。
比如和其他国家的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交流,你们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
比如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概念。
这就要求交流者同时了解这两种文化的背景,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简介《跨文化交际》是“新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之一。
本系列教材是外教社组织国内10余所重点高校的专家、教授,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而成,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化”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字眼,已在中国广泛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复习指南】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1.重点概念:(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
(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
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
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的,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个体对一定情形作出反映的某种心理准备状态和确定的心理倾向。
又分“自定势”和“他定势”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
(9)文化冲突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
(10)文化曲解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
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11)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12)文化距离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
(13)文化休克“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概念。
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大体经历4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或敌意)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14)异文化感知文化感知是人们借助感官感知文化信息的过程,是人们对来自社会物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信息形成的有意义的经验。
异文化感知即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感知而形成的对于其他文化的认知的过程。
(15)文化适应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为适应对方所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
(雷德菲尔德和赫斯科维茨,1936)分为四个阶段:同化、分离、融合、微小化(16)移情作用“移情”最早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日本语言学家库诺(Kuno)于1987年首先把移情用于语言学研究中。
顾嘉祖教授认为:“移情不仅指觉察和认识他人的情感、情绪状态,而且还包括对他人情感、情绪状态的正确反馈或反应”。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即有意识地超越本民族语言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站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进行思维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心理适应和行为认同的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它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
(17)文化融合指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趋于统一的过程;是文化调整的方式之一。
主要过程:接触-----碰撞、筛选-----整合。
(18)第三文化研究异文化沟通的美国学者西特拉姆特地把由外国移民构成的下位文化称做“第三文化”。
(19)传播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实现信息有效的传递的即是有效传播。
影响有效传播的有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理念障碍等。
2.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理论(1)文化交际环境理论Hall(1976)为了区别不同文化中交际对其环境的依赖程度,提出了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的概念。
在强交际环境文化中,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因此暗码信息相对较多,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
说者倾向于采取间接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因此听者需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能避免误会。
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信息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只有少量信息蕴含在隐性的环境之中,尽可能清楚直接地表达思想以使听者明白是说话者的责任。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倾向弱交际环境, 即对环境依赖较低, 说话直接明了。
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倾向强交际环境, 即对环境依赖较高, 说话习惯以间接的方式, 甚至绕弯子。
Gudykunst 把世界上12 种文化按照顺序排列,中国与美国分别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
(2)信息内涵的同位调整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简称CMM)Cronen 等人(1988)考察了文化在信息内涵的同位调整中的作用。
他们归纳出了CMM的三个目标:(1)"CMM寻求以下问题的解释:我们是谁,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与交际现象有何关联"(2)"在承认文化异质的情况下,CMM寻求不同文化的可比性"(3)"CMM寻求对包括研究者自身的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启发性评论"。
CMM被用来分析社会“情节”中使用的规则(如餐桌上的交流),要描述社会“情节”关键就要看社会场合情景了。
总而言之,CMM所说的描述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参与者了解在具体场合情景中要想“建设性地交流”该做些什么。
(3)建构理论(Constructivist Theory)Applegate and Sypher(1983, 1988)把文化概念引入结构主义理论中。
他们指出交际是指个人"分享、交换信息的相互识别的交流过程"。
该过程受到一定目标的驱动,个人进行其认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交流活动。
主要观点: 复杂信息行为(信息中包含许多目标和环境因素)导致"个人中心"的交际。
"认知结构"不一样,交际观念和相关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这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定义,并指导他们的策略性的行为。
②"文化决定交际逻辑",不同文化侧重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都不一样。
③跨文化交际培训"应当着重培养灵活、整合的策略手段,以达成目标"。
(4)期望违背理论期望违背理论(Expectancy Violations Theory,EVT)是朱迪·伯贡(Judee Burgoon,1987)为了解释非语言传播及其在谈话中对信息的影响而提出的。
是指传播效果与传播意图产生了差错甚至违背,可能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造成的,或者是传播手段有问题,或者由于接受者既有的神会、团体、心理背景。
与非语言传播相关的,首先要提到的是空间距离,也称为个人空间和人们期望的交谈距离。
在交谈过程中,人们可以感知空间的使用和他人空间的使用。
比如教师走进自习课堂中,开始辅导学生时,学生有一种紧张感;开始与学生进行互动时,学生对他们之间空间的变化感到不安。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向学生靠近,学生会感到不舒服。
但是,当辅导内容转向学生当前学习的内容时,学生就不再把教师与他们的接近看成是威胁。
空间距离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及公共距离。
这些距离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都适用,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
比如,公共距离适合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比较正式的讨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谈距离、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语言以外的行为发生期望以外的变化,会造成生理唤起,也经常会产生模糊的意义。
(5)面子-协商理论(Face-Negotiation Theory,简称为FNT)最初只是关于冲突的"面子-协商"理论(FNT)已经得到扩展,结合文化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特征来解释面子问题、冲突形式和维护面子的行为。
Ting-Toomey (1985)说冲突是个人原有身份认知或面子受到威胁或质疑时的面子-协商过程(Ting-Toomey,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