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91磁现象
91磁现象教学文档
教学目标:
1、知道磁性、磁体及分类。 2、知道磁极和表示方法。 3、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预习提纲
1.我国最早指南针叫什么名称?静止时 它 的长柄指向那个方向?
2.磁性?磁体?常见的磁体有哪些? 3.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 4.磁极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5.磁化?磁化方法有哪些? 6.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磁性的方法有哪些?
磁体的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
有它,工农业生产更离不开它。
例如:
磁盘
磁带
电动机
学习内容:
一、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 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分为:暂时性磁 体和永磁体或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以下为各种磁体:
N
SS
NN
S
(条形磁体)
(蹄形磁体)
(小磁针)
二、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任何一个磁体都 有两个磁极而且是不可分割的。
磁体上指北方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磁体上指南 方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
N
SN
北
南
实验:磁体吸引小铁钉
实验:确定磁体的磁极
三、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N S
S S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四、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
获得磁性的过程
用一个磁体在磁性物体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就
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
如图:
钢棒或其它磁 性物质
磁体一般都是通过磁化制造出来的。
如何判断物体具有磁性?
• 能否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 自由转动静止后是否总是指向南北 • 靠近磁体南北极,若均吸引,则无磁性;
初中物理_磁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现象》教学设计一、课题背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用具学生用品1.1元硬币、铁块、铝块、木块、铜块2. 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一块,铁屑一包3. 翼形指南针一个带磁铁的小车细棉线4.塑料小盆、塑料泡沫一块、缝衣针教师用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悬挂磁铁的铁架台、螺线管、电池、导线环形磁铁和底座、飞镖玩具四、教学过程一、利用飞镖游戏引入新课出示飞镖玩具,找两个同学比一比。
(由游戏引入新课)让同学观察飞镖的特点,没有钢针,但是为什么能够吸附的飞镖盘上而不落下呢?学生会想到和磁有关。
关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那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既然磁这么重要,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去认识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探究课题《磁现象》二、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建构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请同学们在实验器材中找出磁体?为什么认为它是磁体?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给大家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磁体能吸引哪些材料?(完成探究一认识磁体的磁性)磁体除了能吸引这些材料,还能吸引稀有金属镍、钴,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钢铁(镍钴)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二吧!学生汇报展示实验探究方案。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磁体静止时磁极有什么特点?(完成探究三认识磁体的指向性)学生通过做实验会发现,翼形磁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
出示课前准备的悬挂的条形磁铁,看到悬挂的磁铁静止时会指示南北方向。
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磁现象》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简单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体、磁极、磁化、磁性材料等概念。
3.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感知磁体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磁体的指向性和吸铁性。
2.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磁体的含义和性质;磁化过程和永磁体;磁性材料的分类。
教学难点磁体两极的含义、磁化、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的区别。
教具准备小磁针、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铁屑、铁片、各种硬币、钢条、环形磁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情境1:播放极光图片。
提问:美丽的极光现象与什么有关?引出极光与磁有关。
今天开始我们走进磁的世界,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章磁现象”。
情境2:魔术——听话的小针(手里偷偷地攥一块磁铁,用它来操控桌面上的磁针)。
提问:为什么我可以操控它?(手中磁铁的作用)点题: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简单磁现象。
知识点一简单的磁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现象归纳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探究1:磁铁只能吸引铁吗?还能吸引其他物质吗?(说明操作过程,学生实验并观察现象,说出自己的认识)分析总结:(1)磁性: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探究2:磁体上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什么地方最弱?(说明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认识)分析总结: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作磁极。
探究3: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说明操作及理由)分析总结:断了的磁体又会形成新的磁体,仍然有两极。
探究4: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说明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认识)注意:(1)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2)观察其他同学小磁针的指向。
分析总结: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小磁针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 极),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 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磁化的概念,并能解释一些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让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并能运用磁现象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难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磁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实验器材一套。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磁卡、磁盘等。
2. 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屑,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铁屑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两个极——N极和S极,具有磁性。
3.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其他磁铁,观察并记录磁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理解磁化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即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磁现象1. 磁铁的两个极:N极、S极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 磁化的概念: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并说明如何判断磁铁的N 极和S极。
2. 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举例说明。
3. 运用磁化的概念,解释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
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
本章共二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磁现象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表示.(2)公式:(3)单位:韦伯(Wb) 1Wb=1T·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3、实验演示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提问: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不变,故无感应电流.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对线圈,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结论: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3、例题讲解4、教师总结: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5、布置作业磁现象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磁现象》篇1【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由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现象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方法过程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具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听了这两个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课件演示)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9.1 磁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磁化。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3.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4.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分析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设施
磁体、铁屑、铜块、铝块、大头针、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a.指南针、司南、磁卡、磁盘;
b.快速行使的磁悬浮列车。
今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里,用到磁的地方真是不胜枚举,刚才所看到的就是关于磁的应用的一些例子,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到今天现代
化的磁悬浮列车,磁现象及磁的应用几乎随处可见。
(板书课题:磁现象) 引入2
结合课本中介绍的罗盘、司南、指南车的传说引入课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磁现象
1.学生活动:请学生讲解有关指南针、司南的来历或故事。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指南针、司南的知识。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指南针就是用磁针制作的。
每一个磁铁都是一个磁体。
教师展示生活中各种磁体:如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等。
请学生利用手中的磁体去靠近下列物体,如:大头针、铁屑、纸屑、铜片、铝片、玻璃等。
通过实验,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磁体能吸引哪些物体?
学生得出:磁体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
学生观察,教师重做上述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磁性:物体若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磁性。
(板书)
(2)认识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板书)
从磁体的形状来分,可以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从磁体的来源来分,可以分为天然磁体(如铁矿石)和人造磁体;
从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来分,可分为硬磁体(或叫永磁体)和软磁体。
3.学生活动:让学生利用收集的废旧磁体,把手中的磁体放在铁屑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4.教师演示该实验,并用flash演示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引导学生回答:
实验现象是:磁体两端的铁屑最多,中间几乎没有。
由此可见:
(3)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板书)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板书)
每个磁体上都有两个磁极,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时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另一个磁极指北,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极)。
展示磁体,让学生认识N极、S极。
学生思考:如果分割磁体为数截或把几个磁体合为一个磁体将会怎样?
解析:把条形磁体分为数截,则每一截将各有两个磁极。
如果再让这几段磁体相吸引合为一体,则靠近的两个磁极便不再存在,整个磁体依然只有两个磁极。
5.学生活动:把两根条形磁铁用细绳拴好吊起来,注意观察当异名磁极相互靠近和当同名磁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6.教师演示该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5)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板书)
演示上述实验过程: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一个物体它是磁体吗?
a.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b.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c.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7.教师:拿一根普通铁棒,放在离铁屑很近的地方,它不能吸引铁屑;如果再将一根磁铁从上方靠近(并不接触)铁棒,这时铁棒能吸引铁屑。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这是由于磁铁对铁棒的作用,使它有了磁性,这个过程叫做磁化。
(6)磁化:把铁磁性物质(铁、钴、镍)与磁铁的磁极接触或靠近时显出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板书)
(7)软磁体和硬磁体:铁棒被磁化后,其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棒被磁化后,其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
(板书)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知识:
1.磁性:物体若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5.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6.磁化:把铁磁性物质(铁、钴、镍)与磁铁的磁极接触或靠近时显出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7.软磁体和硬磁体:铁棒被磁化后,其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棒被磁化后,其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
四、选择与问答
1.用一根钢棒靠近磁针的某一个极,结果磁针被钢棒吸引,由此可以确定( C )
A.钢棒原来一定有磁性
B.钢棒原来一定没有磁性
C.钢棒原来不一定有磁性
2.下列所述情况,哪些说明钢棒有磁性( ABD )
A.将钢棒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两者相互吸引,再将钢棒的另一端接近磁针的
南极,两者相互排斥
B.将钢棒一端接近磁针的北极时,两者相互排斥
C.将钢棒一端接近磁针北极时,两者相互吸引,再将钢棒调个头,仍相互吸引
D.将钢棒一端接近磁针北极时,两者相互吸引,再将钢棒调个头,则相互排斥
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磁铁A和B,在不同的磁极上各吸有一个铁钉,如果A和B从远处相互靠近并接触,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靠近时两铁钉的尖端由于是异名磁极而互相吸引,如果两磁铁接触在一起,则两磁铁由于吸引而合为一体,成为一块磁铁,其中间部位磁性很弱,铁钉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
五、作业布置
完成第43页想想做做。
六、板书设计
课题:9.1 磁现象
1.磁性:物体若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5.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6.磁化:把铁磁性物质(铁、钴、镍)与磁铁的磁极接触或靠近时显出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7.软磁体和硬磁体:铁棒被磁化后,其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棒被磁化后,其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