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要官
饮茶粤海未能忘——毛泽东与柳亚子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3 年第 03 期 27
党史诗词 DANGSHISHICI
牢骚和错误思想,真诚地挽留他 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这首诗以 情感人,以理服人,平易亲切,和 善 真 诚 ,读 来 如 望 霁 月 ,如 沐 春 风,体现了毛泽东“风度元戎海水 量”,爱人以德,重人以才的伟大 政治家的宽广胸怀。柳亚子很受 感动,接受了规劝,又赋诗《次韵 奉和毛主席惠诗》:“离骚屈子幽 兰怨,风度元戎海水量。倘遗名 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
26 《党史文苑》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史诗词 DANGSHISHICI
索句渝州叶正黄
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飞 赴重庆进行和谈。8 月 30 日,毛 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 钧儒等人。久别重逢,欣喜之情 溢于言表,柳亚子赋诗一首:“阔 别 羊 城 十 九 秋 ,重 逢 握 手 喜 渝 州。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 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 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 一 笑 昆 仑 顶 上 头 。”柳 亚 子 盛 赞 毛泽东为孙中山与马克思之“双 源合”。9 月 2 日,《新华日报》以 《赠 毛 润 之 老 友》为 题 发 表 了 这 首诗。
9 月 6 日,毛泽东偕周恩来、 王若飞到沙坪坝津南村回访了柳 亚子。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 备 收 入《民 国 诗 选》的《七 律·长 征》一 诗 ,并 向 毛 泽 东 索 诗 。 10 月 4 日,毛泽东致信柳亚子,与其 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并对柳亚子 的诗给予高度评价,信曰:“诗及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 倦之意。……时局方面,承询各 项 ,目 前 均 未 至 具 体 解 决 时 期 。 报上云云,大都不足置信。前曾 奉告二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 曲折的。吾辈多从曲折(即困难) 二字着想,庶几反映了现实,免至 失望时发生许多苦恼。而困难之 克 服 ,决 不 是 那 么 容 易 的 事 情 。 此点深望先生引为同调。有些可 谈的,容后面告,此处不复一一。 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 读之使人感发兴起。可惜我只能 读,不能做。但是万千读者中多 我 一 个 读 者 ,也 不 算 辱 没 先 生 , 我又引以自豪了。”[3]10 月 7 日, 毛泽东又致信柳亚子,并将《沁园 春·雪》书 赠 柳 亚 子 ,信 中 写 道 :
国民党开除柳亚子党籍
香港亲蒋 的 《 快报 》就徐
廷 泽起 义发表 评论 说,“ 这一 事, 可说是凶讯 , 一个划句号” , 因为 “ 在 台湾 的军人们 ” ,由
于 “ 精 神 没 出路” ,“ 更 多 的变 ,
在 全 军 范 围 内急忙 举行 三军
“ 政 治大 考 ” ,检 查 和 控制 官
的 同 学 们 为 了发 扬 他 们 的 武
烦 闷、 气恼或发愁” , 也是 “ 违 天 的动作 ” 。蒋 帮的御用 学者 萨 孟武 公 开鼓 吹蒋 军 官兵 要 以“ 自杀精 神” 对蒋帮 “ 效忠” 。
为 了 防止 逃 台人 员 思念 大
器—— 画笔—— 的火力,狠狠 地打击狂妄 的侵略者 ,一周来 突击完成 了 1 4 O 余幅 “ 抗 美援 朝保 家卫国” 宣传 画,其 中包
括 招 贴 画、 连 环 画、 漫 画 等 ,
策’之言论 ,乃议 决将柳 亚子 开除党籍”云。
( ] 9 4 1 年4 } J 2 2 目山/ 东 《 大众 日 报》 )
◆点 评 :国民 党在 排 除 异 己方
陆家乡,蒋帮对 电影 《 梁 山伯 与祝英 台》也下令禁演。据 台
分 别 张 贴杭 州 市 各 通 衢 要道 展 览。
香 港摄制 的戏剧艺术片,片中
徐廷泽鸳机起 义后 蒋 匪帮惊慌万状
新华社 二十 四 日讯 台北 消息 : 原 蒋 军 飞 行 员徐 廷 泽
有 “ 大陆景物” ,又是用 的 “ 黄 梅调” ,使人感到 “ 特别亲切” 。 尤其是 “ 大陆来 台同胞,客居 多在十年 以上 , 人人 归心似箭 ,
北市 《 公论报 》透露,这部 由
面向来不遗余力,但结 国的钢铁 意 志和 抗美援 朝 的积极行 动。 该 批 画稿 除 选择 一部 分送 交 “ 中国人 民保 卫世界和平 反对 美国侵 略委 员会浙江分会” 印 刷 以外,其余作 品 自 1 2日起
黄埔军校的七位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的七位政治部主任马广志【字号大中小】【论坛】【打印】【关闭】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
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
政治部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到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存在近三年,前后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七人任政治部主任。
他们都是时代的风云人物,但各自的经历和人生,却是十分不同的。
第一任:戴季陶――不辞而别1924年6月16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然而,就在开学不到一个月,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突然不辞而别。
戴主任戏剧性地失踪,军校师生甚感莫名,流言飞语顿时在军校传播开来。
一些右派学生乘机造谣,说戴的离职是共产党背后捣鬼,想排挤、打击国民党。
其实,戴的离职是由国民党右派间的矛盾引起的,与共产党毫无牵连。
戴季陶,又名传贤。
早年曾追随孙中山,投身反清革命运动。
辛亥首义时,为保卫汉口他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为光复上海,他又积极策划,勇打前锋,并在以后的护法斗争中因口诛笔伐袁世凯而被捕下狱,一时名噪江南。
可以说,在推翻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斗争中,戴季陶是一员革命的干将、马前卒,因而深得孙中山的赏识和信任。
他常追随孙中山左右,因将孙中山的一些重要讲话记录下来,进行精心整理,辑成《民国政治纲领》、《钱币革命要义》两本书。
在孙中山去世后,他便以全权解释孙中山理论的权威面目出现,著有《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等书,在国民党内有“党国理论家”之誉。
“五四”时期,戴季陶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时,曾参与由陈独秀倡导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出版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在介绍苏俄政治制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还曾代为起草了最初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穿越百年 值得铭记的南社十人
穿越百年,值得铭记的南社十人 2009年11月10日14:19 现代苏州从1909年到2009年,顺着百年南社发展史眺望,上千名享誉大江南北的文人和革命志士以“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书写着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血雨腥风和激扬澎湃的爱国热情,见证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和发展变迁。
从这些卓越的南社人身上,让我们一起追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经典遗存和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记者○李楠陈去病:少年亦有志封侯,手挟鲲鹏万里游陈去病(1874—1933)原名庆林,字巢南,一字佩忍,别字病倩,号垂虹亭长。
江苏吴江人。
1909年陈去病在苏州与柳亚子、高旭一起发起成立了后来影响百年的南社,旨在反北方之清廷。
陈去病南社时期的诗作多收录于《浩歌堂诗抄》,其中多激扬爱国精神和歌颂抗清民族英雄的作品,如题明孝陵图、题郑延平战捷图、江山哀等篇可以代表。
同时,他投身革命后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诸如胜利的兴奋、失败的痛苦、斗争激烈时的犹豫和彷徨,都在其中充分反映。
作为南社的领袖之一,陈去病对于南社发展的影响之深不仅源于他个人,其与柳亚子的师长情谊也是柳亚子后来作为南社领袖的重要精神动力。
创办南社之后,陈去病执教苏州高等学堂及浙江高等学堂,并一如既往地参加革命。
他曾多年直接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深得其信赖和赞赏:“去病能词章,才名满天下……十年袍泽,患难同尝。
知去病者,宜莫若余……”。
北伐后陈去病逐渐脱离政治转入学术研究。
1933年在苏州报恩寺出家,同年病故;1935年葬于他26年前在此创办南社的苏州虎丘冷香阁下。
高旭:屈原捐者青莲狂,我于其间必翱翔高旭(1877—1923)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
江苏金山人。
1904年,高旭赴上海,开始与陈去病、刘光汉等人交往,从此开始宣扬民主革命。
1909年,南社成立后第一次雅集,高旭当选为诗选编辑员。
“南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它继承炎黄文化吟诗论政的传统,以反清帝制、对抗北庭,鼓吹革命为宗旨。
柳亚子与莘塔凌家
柳亚子与莘塔凌家张建林一、凌太夫人谈到柳亚子,总会想起莘塔凌家。
大胜柳氏、莘塔凌氏和雪巷沈氏,为分湖三大世家,三家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柳亚子《自传·年谱·日记》之《自撰年谱》中说:丁亥(一九八七)一岁。
阴历五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北厍区之大胜村(一名胜溪)。
谱名慰高,乳名慰宝,一名僧儿。
父钝斋,讳念曾,时年二十二岁。
母费太夫人,名漱芳,亦年二十二岁。
祖笠云府君,讳应墀,前十年卒。
祖母凌太夫人,时年四十六岁。
凌太夫人之弟,就是凌退修,对柳亚子影响很大。
柳亚子称他为舅祖父,《松陵文集》就是他辑录的。
柳亚子说:“莘塔凌氏,不是我们上面讲过,是分湖三大世家之一吗?他们也有东墙门、中墙门、西墙门之分,退修先生是西墙门的台柱子。
他中过举人,做过部郎,办过河南义赈,救活饥民无数,听说河南境内当时还建有他的生祠呢。
”柳亚子的祖母凌太夫人,性格高傲,脾气有点古怪。
“大概祖父逝世后,她的刺激太深了吧。
身体也不好,终年躺在床上。
”她有洁癖,请了个女工,“弄了几十把水壶,什么面盆、脚捅,都有一定的安排。
做事必先洗手,洗手用的水,也有一定的次序,先用这壶,然后用那壶,家人有‘弄水太太’之称。
”柳亚子的祖母住在中墙门西进二加堂的次间。
叔父柳无涯与祖母住得比较近,常在那里侍奉祖母。
柳亚子的父亲每天晚上从西墙门最前进“荣桂堂”的次间书房,回到“听春楼”上去睡觉,顺便,绕道中墙门“二加堂”问候一次祖母。
五岁时,柳亚子在大胜家中的书房养余斋读书,每天晚上读完夜书,父亲提着一盏玻璃小灯,领着他去看祖母,听说祖母脾气古怪,经常动不动要骂人,甚至把人撵出去,不许别人在她的房内住,怕弄脏了她的地板,所以,年幼的柳亚子对她有点惧怕。
但祖母却很喜欢柳亚子,态度很和蔼,常常抚摸柳亚子的脑袋,亲昵地叫他小和尚。
柳亚子说,这小和尚的外号,原来是曾祖父和曾祖母给他取的最亲昵的称呼,“据说是怕我养不大,所以如此称呼。
”大胜柳氏,与莘塔凌家有姻亲关系的,还有多人,如九世柳兆黄次女适莘塔凌其桂(国学生议叙府知事职衔);十世柳应陛配莘塔凌氏,国学生名大益(字一谦)女;十世柳应墀配莘塔凌氏,凌氏为诰赠朝议大夫凌大信(字恂斋)季女(柳应墀即柳亚子祖父笠云公);柳应墀长女兰英(字来因),适国学生凌其枚(字恕甫),居莘塔;柳应墀之弟柳应奎(柳兆薰次子),配莘塔凌氏,国学生凌大咸(字听樵)季女。
中国近代文学家简介
中国近代文学家简介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光绪举人。
曾从康有为学,等与康有为一起主张变法维新,人称“康梁”。
1896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5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
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
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
其所介绍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
1916年发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后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为孔孟之道是社会主义“最精要的论据”。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
著作弘富,后人编为《饮冰室合集》。
黄节(1873--1935)近代诗人。
字晦闻,广东顺德人。
早年与章炳麟等在上海创立国学保存会,并参加南社,以诗文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后为北京大学教授,政治态度趋于保守。
所著有《兼葭楼诗》、《汉魏乐府风笺》、《曹子建诗注》、《谢康乐诗注》等。
陈去病(1874--1933)近代诗人。
字佩忍,号巢南,原名庆林,江苏吴江人。
早年要求变法维新,后参加同盟会。
为南社创始人之一。
其诗颇多悲愤国事之作。
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后任东南大学教授等职,政治思想日趋消极。
所著有《浩歌堂诗钞》。
又曾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提倡戏剧改革。
陈天华(1875--1905)近代民主革命家。
字星台,号思黄。
湖南新化人。
1903 年留学日本,与邹容等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并与黄兴等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
柳亚子早年的三位友人
柳亚⼦早年的三位友⼈2019-07-26胡乔⽊称颂柳亚⼦是“忠贞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主义⾰命者,杰出的⾰命诗⼈”。
谢觉哉把他与宋庆龄、何⾹凝合称为“并世三仁”。
1997年5⽉28⽇是柳亚⼦诞⽣110周年,我翻检遗编,深感先⽣的许多⾰命业绩及不朽诗词是值得后⼈景仰、学习的。
我特别注意到他在⾟亥⾰命前的⼀段历史。
他当时与蔡元培、章太炎、邹容、吴稚晖及南社诗⼈⾼天梅、陈去病、马君武、苏曼殊、李叔同等⼈交往是众所周知的,包括本世纪初他与蔡冶民、陶亚魂同在爱国学社附读,受业章太炎门下,也已有所载录,但他与下⾯三个⼈的交往却鲜为⼈知。
笔者钩稽旧⽂,寻访史迹,了解到⼀些逸闻,谨录出以供史家采摭。
⼀、钟观光柳亚⼦在1940年11⽉的《⾃撰年谱》中记载:“丙午,纪元前六年(⼀九六)’⼆⼗岁。
春,⾄上海,⼈钟衡臧先⽣所办理化速成科,习实⽤化学,思制爆裂弹,以实⾏暗杀,学未成⽽中辍。
”这⾥记述的钟衡臧,原名观光,字宪⾿,1868年⽣,⽐柳亚⼦长19岁,浙江镇海⼈。
青年时代就在家乡组织“四明实学社”,学习《格致镜原》等新学,特别重视物理化学实验。
后来他到上海学习⽇语后赴⽇本留学,特别考察⽇本的科学⽂化与实业的关系。
回国后就与林涤庵等在上海组建了我国第⼀个科学仪器供应机构“上海科学仪器馆”,⼜称“上海实学通艺馆”,并且附设⼀个“理科传习所”,⼜称“通学所”或“理化速成科”。
他讲课详明透澈,实验准确,在上个世纪末及本世纪初为我国培养了不少理化⼈材。
因为他重视新学,未⾛他同时代⼈科举⼈仕的⽼路,所以很容易接受民主⾰命思想。
1901年他应聘到江阴任江苏全省南菁⾼等学堂的理化教习,在校宜传⾰命思想。
1902年4⽉蔡元培等在上海成⽴当时东南⼀带影响很⼤的进步团体“中国教育会”,钟观光也是发起⼈之⼀。
9⽉,南菁⾼等学堂因故停顿,钟观光即到上海并在以后陆续成⽴的爱国⼥校、爱国学社教授理化。
1903年7⽉《苏报》案发⽣,章太炎、邹容等被捕或投案坐牢,许多⾰命者或出亡或藏匿,蔡元培在此前后也躲⾄青岛数⽉。
司法独立第一案:县太爷杀了革命者该怎么判
司法独立第一案:县太爷杀了革命者该怎么判摧枯拉朽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一个全新的政治姿态走上中国政治舞台。
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建立以后“首重法律”的政治建国方针,顺应了民主共和国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新生的民国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重新整合晚清统治者留下来的破败的社会局面,即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行社会秩序构建。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的历史文章概称为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但是革命形势又是如何迅速发展的呢?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充斥着社会动荡中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我以被称为“民国司法独立第一案”的姚荣泽杀人案为例,阐述这个复杂的过程。
1911年的年底,正是武昌起义获得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份,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一时间,天下大势,纷纷扰扰,究竟是新生的革命党会取得成功,还是已统治这块土地达到两百六十多年的大清王朝会倒戈一击,谁也不能保证。
毕竟,从太平天国到鸦片战争,再到八国联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皇帝还在,辫子也还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眼前的局势会向何处发展无人知晓。
时任江苏省山阳县县令的姚荣泽,便在这乱世之下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这个判断相当致命。
革命青年夺权引起旧官僚的反扑姚荣泽是前清江苏省山阳县县令,案中被杀的周实、阮式二人,是江苏淮安人,他们都是南社的成员,同时也是同盟会参与革命多年的“老革命”了。
武昌起义爆发后,迅速波及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时在南京读书的周实受同盟会、南社派遣回乡发动起义。
见时局混乱,回乡后,周实同阮式在学界的推举下,召集归乡学生及本城中学生八九十人组成“学生队”,负责维持秩序,守护县城。
后改名为巡逻队,二人分任正副队长,并夺取守城清兵的武器,接管了山阳县政权。
[1]接管政权后,怎么维系市政体系正常运转是个问题,毕竟都要用到钱,而革命者草根起家,最缺的就是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旧官僚体系,暂时由其维持政府职能的运转,就这样,原来的县令姚荣泽又被周、阮等人强迫出任巡逻部司法长。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疙瘩”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疙瘩”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5期1949年3月28日,毛泽东进入北平刚刚第三天,收到了柳亚子的一首诗。
在诗中,柳亚子向毛泽东提出要回老家当诗人去。
三天前,柳亚子还作为三十名代表之一去机场迎接初到北平的毛泽东,他是与沈钧儒、李济深、章伯钧等“同乘第一号车,检阅军队而返”的。
当晚,毛泽东还派车接他出席颐和园晚宴,优礼有加。
怎么突然之间,柳亚子要“退隐”,其间包含了什么隐情?按照史料,一般都认可了下面的说法,即柳亚子是在发“牢骚”。
他感到自己不仅在文坛上未受重视,更令他不安的是他觉得在参与新政协及自己创建的民革也受到排挤——李济深被民革推选为出席新政协代表,而自己却被排除在外(后来民革代表由六人增至十六人,他才被补入)。
不到一年前,在中共中央邀请各党派代表、民主人士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名单上,柳亚子名列第五,现在却连代表都不是,就连“文联”、“作协”这样的文化团体的领袖职位也没他的份儿,他很是失意。
4月7日,柳亚子日记载:“又为余量血压,较前增加至十度以外,颇有戒心。
以后当决心请假一月,不出席任何会议,庶不至由发言而生气,由生气而骂人,由骂人而伤身耳!”好友宋云彬当天日记中也有反映:“亚老(柳亚子)近来兴奋过度,当有种种不近人情之举,其夫人深为忧虑,特与医师商,请以血压骤高为辞,劝之休息。
”于是,毛泽东劝柳亚子从六国饭店移居颐和园休养。
(一)军旅作家郝在今在其著作《协商建国: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一书中,描述了期间发生在颐和园里的一件很难让人相信的事情:管理员恭敬地请示晚餐食谱,柳亚子突然怒吼:“我不吃干菜,给我买鲜黄瓜!”“鲜黄瓜?”管理员为难,“那得7月以后……”柳亚子随手甩了管理员一个耳光!管理员从来没有受过这种侮辱。
这个管理员在部队当过副指导员,是中央机关从军政大学调来的。
管理员想不通,革命队伍哪有领导干部打人的?此事很快报到周恩来那里。
天马的终结──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说微
天马的终结──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作者:笑蜀在毛泽东的政治词典中,知识分子始终是异己力量。
当年国统区自由知识分子,当然更是异己力量;他用庞大的然而素质相对低下的人群,来同化知识分子,来消灭精神贵族。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实际上有两大起因:近,起因于建国初的权力分配;远,则起因于知识分子天然具有的政治性格──“某种根本上更令人不安的特质”和知识分子传统的体制外生存状态。
为什么会有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这样解释的:“1951至1952年三个互相有关的运动(指三反运动、五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引者注)对到那时为止一直受到中共温和对待、甚至优遇的集团来说,是一个当头棒喝……虽然思想改造主要针对被断言是帮助‘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更全面的目的是削弱所有背离中共式马列主义的思潮的影响。
”“这三个运动的总的结果是使这些成份就范。
”“迫使知识分子就范”这种解释,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否认。
如果撇开非学术因素,其实我们应该承认,就范说基本准确。
毛泽东为整肃知识分子向斯大林问计对知识分子,毛泽东有其独特立场。
在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词典中,只存在一个资产阶级,即经济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而在六十年代之前毛泽东的政治词典中,则有两个资产阶级,即经济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和思想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到了六、七十年代,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进一步发展,而有三个资产阶级:经济意义上的、思想意义上的以及权力层次上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思想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主要指知识分子,换言之,在毛泽东的政治词典中,知识分子始终是异己力量。
当年国统区自由知识分子,当然更是异己力量。
战争年代,固然需要最大限度地争取知识分子,在文化界、教育界组成尽可能广泛的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对垒。
但即便在那时,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前途也并非没有特殊安排。
1998年第1 期《百年潮》杂志披露,早在1947年11月30日,毛泽东就曾在致斯大林的一个电报中如此描绘他的建国方案:一旦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按照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经验,除中国共产党之外,所有政党都应该退出政治舞台了,这样将会加强中国革命的势力。
柳亚子
柳亚子柳亚子(1887.5.28——1958.6.21)苏州吴江黎里人,中国诗人,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子,江苏吴江人。
早岁在乡从陈去病、金天羽游,1905年加入国学保存会。
后至上海加入光复会、同盟会。
创办并主持南社。
民国时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长。
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
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其诗高歌慷慨,亦工词。
著有《磨剑室诗词集》和《磨剑室文录》,另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柳亚子重视文学的思想性,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
在诗风上,他崇尚唐音,承继夏完淳、顾炎武、龚自珍3家,贬斥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在词风上,他推崇辛弃疾,贬斥吴文英。
在文风上,他反对韩愈和桐城派。
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
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
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
革命派的英勇斗争使柳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这一斗争的多灾多难的历程又使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
辛亥革命后,柳亚子的诗歌主题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的批判。
五四运动后,他的创作转入了新时期,一直歌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毛泽东与柳亚子的诗词交往逸事抗战胜利之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接触。
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
8月30日,刚到重庆不久,毛泽东就在重庆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述略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述略(续)文章作者:【原文出处】中学历史(苏州大学) 198706【作者】华文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在南京召开。
(1931年11月至12月,胡汉民派和汪精卫派也曾分别在广州和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蒋介石为了标榜团结内部、抵御外侮,在开幕词中声称:“党内的团结,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出路”。
会议宣布恢复自二届四中全会以来因政治关系而被开除党籍的汪精卫、李济深、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312人的党籍;决定设立对日问题专门委员会;通过了《对日寇侵略暴行之决议案》以及《对全世界宣言》,希望国联“迅速予日本侵略行动以有效之制裁”。
四届一中全会1931年12月22日至29日在南京召开。
会议是在蒋介石被迫于12月15日下野后,由宁、沪、粤三方中央执、监委联合举行的,表面上实现了国民党的“统一”。
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选举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
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被选为中央政治会议常务委员。
四届二中全会1932年3月1日至6日在洛阳召开(“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于1932年1月30日迁至洛阳,12月1日迁回南京)。
全会讨论了上海战事,宣言中声称:“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
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还决定军事委员会设委员长一人,主持其事。
四届三中全会1932年12月15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
全会在宣言中重弹“安内攘外,兼顾两难”的老调,主张继续“剿赤”。
会议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作为民意机关;1935年3月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施宪政;取消省府委员制,改为省长制。
四届四中全会1934年1月20日至25日在南京召开。
会议中心问题是讨论反共剿共,并攻击陈铭枢、李济深等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变。
还讨论了中央与地方均权、“实行钱币革命”等事项。
四届五中全会1934年12月10日至14日在南京召开。
关于爱国的论据素材
爱国的论据素材关于爱国的论据素材刚正,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人品。
做人要刚正,不看老天爷的风向,不察权贵者的脸色,秉以办事,敢说敢为。
下面小遍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爱国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参考!寇准敢犯龙颜寇准,字平促,华州下封(今陕西渭南)人。
宋真宗时任宰相。
为官正直,敢于直谏。
辽(契丹)军入侵,围瀛州,威胁汴京,他坚决反对王钦若、陈尧玻迁都逃跑的主张,坚持抵抗,力主怯懦畏敌的.真宗御驾亲征。
后真宗勉强至澶州督促,寇准主持军事。
辽见宋军云集,恐一战失利,提出议和,这才稳定了北宋政权。
太宗时,他任参知政事。
有一次他向太宗奏事,两人争论起来,太宗一怒之下便要退朝,寇准不怕触犯龙颜,竟然拉着太宗的龙袍不准走,直到坐下来把事情决定了才算了事。
后来宋太宗也不得不感慨地说:“联得寇准,犹文皇(唐太宗)之得魏征也。
”正由于他刚直,遭人忌恨,后曾数度被贬,病死雷州。
老百姓怀念他,有民谣曰:“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柳亚子一身正气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为人刚正,嫉恶如仇。
他17岁时,在慈禧太后“万寿”之日,不畏那拉氏淫威,不怕杀头的危险,写诗痛斥这个专制女魔:毳服毡冠拜冕旒,谓她人母不知羞,江东几辈小儿女,却解申申詈国仇。
胡雏也解祝华封,歌舞升平处处同。
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两江总督端方要逮捕他,他机敬地逃脱了魔掌。
汪精卫早年同柳亚子同是“南社”诗人,也共同反对过清王朝,曾是诗友同道。
但后来汪精卫当了可耻的汉奸,柳亚子视其为仇敌。
柳亚子晚年入住北京北长街,亲自指挥布置张挂书画,他叫把鲁迅赠他的诗幅和何香凝的画悬挂于中堂。
有好事者找出一幅汪精卫早年题的诗扇面,他挥手说:“挂到厕所!”柳亚子本是国*党的元老。
1941年,国*党反动派一手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通电为新四军呼冤,痛斥反动派掀起反*高潮的罪行。
蒋*石恼羞成怒,下令开除柳亚子国*党党籍。
柳亚子针锋相对,宣言也开除蒋*石的国*党党籍。
柳亚子资料
柳亚子资料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
创办并主持南社。
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
“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
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出生吴江汾湖镇北厍大胜村,12岁随家人迁居黎里)。
父亲钝斋,学养有素,母亲费漱芳,曾从名士徐山民的女儿徐凡如读书,《诗经》、《唐诗三百首》都能熟练背诵。
亚子幼受母教,喜读古诗。
17岁至上海,入爱国学社,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谈革命。
1906年,由高旭、陈陶遗、马君武、刘师培介绍,入同盟会,复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
1909年11月13日,和陈去病、高旭、朱少屏、姚石子等创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主持社务多年。
第一次结集在苏州虎丘张公祠,到会17人。
这一文学团体具有浓厚的反满色彩,会员多为同盟会员。
第二次结集在杭州西湖,第三次结集在上海张氏味莼园。
每次结集出版一部诗文集,共印了22集,汇为《南社丛刻》。
会员后来发展到1000多人。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柳亚子以中国同盟会员身份为国民党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委。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遭迫害被搜捕,以匿于复壁得免。
抗日战争时期,他流亡重庆、桂林、香港,自比为行吟泽畔的屈原。
他潜心南明历史的研究,搜集了很多有关南明的史籍,并写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可惜战乱中,大量文稿失散,编写明史的愿望没有实现。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在香港的柳亚子,亲自撰写电文,和宋庆龄、何香凝联名发电报责问蒋介石,斥责蒋介石倒行逆施,破坏团结,破坏抗战。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
东江纵队革命史略作者:来源:《源流》2015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处于敌伪和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诗篇。
创建武装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
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12月下旬,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
两支武装共200余人。
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
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余名,迅速扩大了影响。
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
至年底,两支游击队共发展到700余人。
1940年3月,两支游击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攻,被迫向海丰、陆丰转移,途中被追击堵截,损失严重,最后剩100余人。
重返敌后1940年8月,曾生、王作尧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游击队应返回东莞、宝安、惠阳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
中共广东省委派省委常务委员、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尹林平到宝安上下坪召开游击队的干部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摘要: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前身。
本文主要叙述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的成立、政治纲领和在重庆进行的团结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争取和平民主自由等重要政治活动。
关键词: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重庆;抗战时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关怀下,由谭平山、王昆仑等中国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争取和平民主自由、团结抗日,在重庆建立的一个国民党民主派组织。
民联在重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为党所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做出了贡献,并于1949年11月并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一、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筹备和成立第一阶段:民主同志座谈会。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从欧洲、亚洲各个战场反攻,中国解放区军民也加强了对敌斗争,敌后根据地逐步恢复和发展。
在此形势下,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谭平山,在中共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启发和鼓励下,产生了一个将国民党内民主派分子逐步组织起来,与国民党内顽固派势力进行斗争,从而推动我国的抗战和民主事业的想法。
谭平山的想法得到了国民党内上层人士中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陈铭枢、杨杰、王昆仑、郭春涛等人的赞同和支持,打算举办一个经常性的时事座谈会。
随后,座谈会每个月举行一二次,主要谈怎样实行民主团结坚持抗战,而避免敏感的政治问题及组织问题,使那些暂时不愿参加政治活动和不愿参加革命组织的人消除顾虑,乐意参加座谈活动。
座谈会以第一次参会人员为基本成员,由他们分别带人参加,并对其所带人员负政治责任,严禁国民党顽固派、特务、及出卖朋友的人混入。
参加座谈会的人以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上层人士及其他有关人士居多,也有教育界、工商界的上层人士。
经常参加座谈会的有二三十人,最多达50人。
第二阶段:十人筹备小组。
民主同志座谈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大家认为建立一个国民党民主派政治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经过多次交换意见,1944年8月,决定由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许宝驹、于振瀛、何公敢、甘祠森建立一个筹备小组(后来通称十人小组)负责筹建国民党民主派政治组织的具体工作。
浣溪沙柳亚子先生诗词原文
浣溪沙柳亚子先生诗词原文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那可是把旧中国的黑暗描绘得相当到位。
“长夜难明赤县天”,就好像旧中国一直处在漫长的黑夜之中,怎么也盼不到天亮。
这里的“赤县”就是咱中国啦,这个说法很有文化底蕴呢。
“百年魔怪舞翩跹”,你看啊,近百年来那些妖魔鬼怪,像什么帝国主义啦、封建主义啦、官僚资本主义啦,就像在舞台上得意忘形地跳舞一样,把咱中国搅得乌烟瘴气。
“人民五亿不团圆”,当时中国有五亿人民,可在这种黑暗的统治下,老百姓被压迫得四分五裂,家人不能团聚,生活苦不堪言。
再看下阕,那可就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了。
“一唱雄鸡天下白”,就像一只雄鸡打鸣,天亮了,新中国成立了,整个世界都变了样。
这一句可真是神来之笔,把新中国诞生那种改天换地的感觉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
“万方乐奏有于阗”,“万方”就是各个地方,各地的音乐都奏响起来,其中还提到了“于阗”,这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地方,现在新疆的和田地区,这说明咱们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各民族都在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诗人兴会更无前”,柳亚子先生这样的诗人看到这种景象,那高兴劲儿、创作的灵感,简直是前所未有的。
毛主席写这首词和柳亚子先生的词相和,既表达了对新中国的赞美,也体现了当时那种欢快、振奋的时代氛围,读起来就让人觉得充满希望,热血沸腾呢。
柳亚子争取“8小时工作制”始末
【大历史】柳亚子争取“8小时工作制”始末目前,“8小时工作制”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竟源自苏州吴江的黎里古镇。
在这里,柳亚子成为中国第一批劳工权利呐喊者。
<发表宣言争取权利>1923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暂行工厂通则》,规定10小时的工作制度,不少工人对此强烈不满。
当时柳亚子创办的《新黎里》是江南宣传社会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发表《劳动纪念特刊宣言》“为民请命”,争取合理工作时长。
特刊详细地阐述世界劳工运动状况,称在欧美各国四五十年前就已经提出“8小时工作制”口号。
“而我们的同胞……俯首帖耳过着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非人生活。
”<官员土豪合伙停刊>劳动特刊发行量仅1000份,却被传播到美国和南洋,读者中不乏同盟会会员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不幸的是,柳亚子很快被苏州土豪和官员盯上。
1923年7月,土豪陆陛云诬告柳是“过激党”,蛊惑罢工加薪,不利地方治安。
官员听后感到“紧张”,将《新黎里》停刊。
不过,柳亚子并未放弃为劳工代言,加之当时火热的罢工运动,国民党政府开始改善劳工待遇。
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8小时工作制,但仅限于铁路工人。
<工时写入共同纲领>194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柳亚子认为多年奔走呼吁的“8小时工作制”即将实现,遂于1949年1月离开香港来到北平参与《共同纲领》的起草。
其中规定:“公私营企业一般实行8小时至10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宪法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工作时长。
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实行“8小时工作制”。
(扬子晚报)。
毛泽东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赏析
毛泽东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赏析【作品简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该诗是近代毛泽东于1949年所作,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
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作者:毛泽东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作品赏析【注释】: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江苏吴江人。
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后来成为国民党左派。
一九五八年病逝于北京。
着有《磨剑房诗词集》。
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间在广州的交往。
粤海:广州。
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
渝州:重庆。
叶正黄:秋天。
牢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
见附诗。
长:同常。
放眼:放宽眼界。
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附】柳亚子原诗《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附诗注释:〔感事〕这里指感怀往事。
〔说项依刘〕劝说项羽接受刘邦的领导。
柳诗作时正值中共中央争取南京国民党政府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希望民主人士共同努力。
柳在此处表示他虽也是国民党元老,自觉无能为力,此为自我惭愧之语。
另一说不足取:用的是杨敬之到处讲项斯的好话和王粲去荆州依附刘表的故事。
唐杨敬之《赠项斯》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柳亚子要官
作者:刘诚龙
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6年第04期
柳亚子先生留给历史的最大一桩公案,当是其对毛主席所发的牢骚了吧。
新中国成立要组建新政府,大需人才。
亚子先生既自认他降大才于身,说他有宰辅之能;又自认与毛泽东有旧,饮茶粤海,和诗重庆,交谊很深;还加上他自认是民主斗士,三大因素集合一体,所以他兴冲冲地往北京赶。
然而,希望往往与失望是画等号的,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他大声唱起了冯驩弹铗之歌,没坐上把好交椅,他不玩了,放言要去富春江隐居钓鱼去,引得毛泽东赋词以答:“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
其实,亚子先生兴冲冲往政治方面求职,落得灰头土脸,不止是1949年这一次。
孙中山先生当政,亚子先生也去要过交椅,他“前发垂额,后发披肩,穿一领大红斗篷”,以特别前卫的打扮去见中山先生。
据说中山先生与他寒暄几句,就喊仆人端茶送客。
亚子先生大发牢骚,骂中山先生不识人才。
1926年,亚子先生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人家不请他,他自去与
蒋介石做隆中对,据说蒋介石也是冷淡得很。
亚子先生大为不满,他发牢骚不是孟浩然那般“不才明主弃”的酸话,而是“大才昏主弃”的骂语,当晚转身到了共产党员恽代英的房间,力劝恽代英派几个手下把蒋介石杀掉算了。
恽代英过世,亚子先生作悼诗,旁注:“余在广州,曾建议非常骇人之事,君不能用。
”指的就是这件事。
有义愤,有激情,做诗人恰好合脚,但别人不采纳自己的建言,就怂恿人以枪杆子解决问题,这般性格要从政,谁可放心?亚子先生去北京,直言之,就是跑去要官,但要价未免太大。
他自诩有宰辅才,那么他想要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宰辅位?亚子先生虽没明说,我们不好妄测,但他对毛泽东给他安排的职位大为不满,说明他的要价实在不低。
(摘自《暗风流》现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