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调查近七成没时间陪孩子

合集下载

警惕:溺爱比失爱更严重

警惕:溺爱比失爱更严重

警惕:溺爱比失爱更严重上海市约有23.1%的家庭存有对孩子关爱不足的现象,其中七成父母不知怎样去爱孩子。

最近,上海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和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发布调研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父母需要补节“爱的教育”课。

溺爱比失爱更严重调研数据显示:在上海,约有23.1%的家庭存相关爱不足现象,而29.6%的家庭存相关爱过度现象。

这表明,不但超过半数的家庭对孩子投入的爱有偏差,且关爱过度的比例更大于关爱不足。

项目组负责人、社科院的刘波解释说,关爱不足一般分三类:对孩子态度不好、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以及没时间与孩子共度。

“经济不好的家长容易对孩子百依百顺,缺乏相处时间的家长往往用金钱补充对孩子的亏欠,这样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关爱过度。

”调研还发现,在非中心城区和郊区关爱不足为28.3%和26.8%,而在中心城区,关爱过度高达44.6%,远高过关爱不足的14.4%。

此外,随着家庭收入的提升,过度关爱的比例也明显提升。

七成爸妈不会爱孩子调查显示,在23.1%关爱不足的家庭中,7%是因为父母缺乏为人父母的意识,“不愿”关爱;25.2%的家庭是因为受到收入、工作时间等客观条件制约,“不能”关爱,67.8%的父母则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巧,“不会”关爱。

课题组深入分析发现,因为社会进入高度竞争阶段,很多父母除朝九晚五外还要加班,占用了本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因为部分“80后”还没有培养起做父母的意识。

一些年轻父母甚至认为孩子是累赘,一出生就丢给长辈照顾。

亲子班不能教会“爱”专家分析,家庭关爱状况与孩子的行为偏差存有一定联系:家庭关爱不足更易诱发未成年人顶撞父母、偷窃和离家出走等偏激行为,而家庭关爱过度则更易诱发未成年人无理取闹、谩骂殴打父母和长时间上网等。

刘波说,如果父母过度溺爱,让爱错位了,孩子就容易抗压性变低,极端的甚至不惜自杀,用消灭自己的方式来惩罚大人。

哪里能让父母学会“爱”?专家提出,当前红火的亲子班学习绝大部分只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不会教父母如何爱孩子。

父亲陪伴孩子时间的调查报告

父亲陪伴孩子时间的调查报告

父亲陪伴孩子时间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父亲意识到,陪伴孩子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幸和幸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父亲们正努力寻找与孩子共度时光的方式,以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父亲们普遍意识到,陪伴孩子是他们责任的一部分。

他们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支持。

因此,他们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与孩子互动,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困扰。

父亲们也逐渐意识到,陪伴孩子时间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他们不再仅仅关注于多长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而是注重与孩子的互动质量。

他们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愿望。

他们不再只是“陪跑”,而是真正地与孩子沟通,与孩子一同成长。

父亲们也在积极寻找与孩子共同喜欢的活动。

他们明白,只有找到共同的兴趣点,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产生共鸣。

无论是一起打篮球、踢足球,还是一起读书、看电影,父亲们都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同享受这些美好的时刻。

在调查中,许多父亲分享了他们与孩子共度时光的经历。

有的父亲说,每天晚上回家后,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做饭、吃饭,分享彼此的一天。

有的父亲说,他们会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玩耍,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还有的父亲说,他们会一起参加音乐会、展览,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总结而言,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父亲都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这种陪伴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和满足。

希望未来的社会中,父亲们能够继续重视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我们从未反思过自己为何总是没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

我们从未反思过自己为何总是没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

我们从未反思过自己为何总是没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父母的陪伴, 是最好的亲子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过你的孩子了?“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这是一句很多孩子内在的心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才是成功的父母?有时间从容的陪伴孩子调查显示:中国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时!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

幼儿时期父母愿意“投资”亲子关系,孩子一生都能获得正面回报。

01陪伴为何成为父母的难题?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过你的孩子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父母们面临着最复杂、最不知所措的难题。

他们是飘一代:和父母,和爱人,和孩子,时常演绎着双城甚至三呈事。

他们是在路上的一代:他们不是在去另一个城市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个国家的路上,不是在去另一个大洲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个星球的路上。

在路上,有无限可能,生活也因此而无限选择。

他们是“421”一代: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让教育方式充满了代际冲突。

二胎的开放,也许能缓解,但不能解决。

他们是巨婴一代:身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在被宠爱、被呵护、被关注的环境里长不大,成为巨婴,在经济和精神上双重依赖父母。

这样的巨婴为人父母时,又该如何面对孩子?他们是手机一代:人人都有网络和手机依赖症,生活退化为网络社交生态,周围遍布点赞党。

世界越来越大,家庭越来越小。

网络社交越来越活跃,陪伴家人越来越稀缺。

信息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

牵着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不只是让孩子成长,而是飘一代父母们自身的成长:学会告别巨婴、啃老,和孩子一起应对生活给予的阴晴冷暖,风霜雨雪。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亲母亲都不能缺位。

父亲的缺席,会极大的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2014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幸福家庭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好爸爸教室全国公益行”项目针对“家庭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九成孩子希望父亲抽出更多时间陪伴自己。

家庭陪伴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家庭陪伴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家庭陪伴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庭出现了陪伴不足的问题。

家庭陪伴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当前家庭陪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1. 经济压力导致家庭陪伴不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压力日益增加,许多家长不得不忙于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活质量。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赚取更多的钱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开销。

因此,他们往往无法分配足够的时间去陪伴他们的家人,特别是孩子。

2. 计划不合理导致家庭陪伴缺失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许多家庭成员忙于各种工作和个人活动,往往没有合理的时间规划。

没有固定的陪伴时间段,导致家庭成员无法预计和安排彼此的陪伴时间。

这种不合理的时间规划常常导致家庭陪伴的缺失。

3. 信息技术的普及导致虚拟陪伴的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手机等虚拟方式与家人交流。

尽管这种虚拟陪伴看似便捷和高效,但实际上却无法代替亲身的面对面交流和身体接触。

过度依赖虚拟陪伴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密感的减少。

解决方案1. 倡导合理工作时间政府和企业应当合理规范工作时间,提倡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减少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陪伴时间。

2. 提供弹性工作制度为了更好地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企业可以考虑提供弹性工作制度,让员工能够根据个人家庭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陪伴时间。

3. 倡导科学的时间规划家庭成员应当养成科学、合理的时间规划习惯。

通过制定明确的家庭日程安排表,每位家庭成员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陪伴时间,从而确保所有家庭成员能够得到适当的陪伴。

4. 减少虚拟陪伴,增加实体陪伴家庭成员应当意识到实体陪伴的重要性,并减少对虚拟陪伴的依赖。

鼓励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体验,增加彼此的亲密感和情感交流。

少年得志,大器晚成。_六年级作文

少年得志,大器晚成。_六年级作文

少年得志,大器晚成。

现时城里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丰裕,但大多没自己的意愿和童年的乐趣。

很多家庭晚饭后家长的声音便响起来了:做功课去——“功课”一词缘自佛语,即是说孩子每晚都要面壁,盼来了节假日却要跟着家长去读兴趣班。

原本生蹦活跳的小孩不少都成了小老头。

近日省妇联的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广东80后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甚至是神童。

岂止80后父母,历代父母无不人同此心。

女作家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一语就说出了众人心声。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毕竟是极少数。

由于他们的成长是超越常规的,因此对自我的定位、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以及在性格上都有着异数,不少人往往不得“善终”。

比如三国时代吴国的军事统帅周瑜,不到30岁便一命呜呼。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年时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可20岁左右便因喝醉酒在赴交趾途中淹死。

谈谈现代的吧,中国科技大学有个少年神童班,“拔苗助长”的结果是,不少人之后了无声息,有几个甚至遁入空门当了和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可厚非。

然而,很多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泥人张。

广州人有句话说得好:宁欺白须翁,不欺少年童。

孩子现时成绩不理想,但你怎么知道他日后不会一飞冲天呢?举个例子,世界级大发明家爱迪生因成绩不好被学校开除,认为不堪造就,可是母亲努力发现并培养儿子具有创造力的特点,终成发明千项的发明大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当今是市场经济年代,成才的标准亦异于往昔,家长们希望儿女成为这“家”那“家”的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了。

北大才子陈生毕业后从事饲养“壹号土猪”,在市场上操刀出售“放心肉”,几年间风生水起成了大款爷,你能说这是浪费人才吗?这里向读者推荐《新快报》上月17日一篇文章: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何镜棠给中学生讲课时说:“我的建筑人生,45岁才起步。

”何大师历经磨难,是大器晚成的又一例。

好比一棵参天大树,越老越挺拔,且树质坚硬,不但可“风刀霜剑”,又是不可多得的良材。

中国亲子关系的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亲子关系的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亲子关系的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概况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亲子关系的现状,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

我们选择了1000名受访者作为样本,问卷调查时间为一个月,覆盖了全国的大中城市。

二、调研结果1. 父母时间分配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无法在工作之余与孩子有足够的交流时间。

近30%的受访者只能在周末或假期与孩子交流。

与孩子的时间不足是当今父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2. 家庭作业干预调查显示,约50%的父母会帮孩子完成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出题,33%的父母希望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然而,一些家长会通过书面作业来确认孩子是否完成作业并纠正孩子的错误,这往往会给孩子施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3. 亲子活动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与孩子从事共同喜好的活动对亲子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而游乐场、博物馆和公园等活动场所成为亲子活动的首选。

此外,亲子阅读和亲子学习也让许多父母和孩子靠近,并加强了亲子关系。

4. 亲子沟通调研结果显示,仅有不到40%的受访者认为孩子们能够向他们分享任何事情。

但是,7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和问题。

此外,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关心的话题。

三、结论以上数据显示了中国亲子关系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不断加强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下,父母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鼓励孩子在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提倡亲子活动和共同学习,加强亲子关系的正向循环,对于促进中国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多“陪伴孩子”原来是这个意思,绝大多数父母都搞错了!

多“陪伴孩子”原来是这个意思,绝大多数父母都搞错了!

多“陪伴孩子”原来是这个意思,绝大多数父母都搞错了!快节奏的80后父母,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过你的孩子了?“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有调查显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时!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亲母亲都不能缺位。

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类节目让人们普遍关注到爸爸们“陪伴时间不足”,并未真正重视“陪伴质量不高”。

有时间陪,还要注意“隐性失陪”和“心灵陪伴”。

隐性失陪是指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

具体表现是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

长期隐形失陪的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位知名育儿专家的故事,来具体看看如何才是正确科学的陪伴孩子的方式!身为父母,我们有幸能见证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诸多经历,孩子的经历又会纪录下我们的什么——了解、陪伴和等待,还是唠叨、指责和左右?如何了解、洞察孩子的心理所需,划定适当的距离和独立的人格界限是值得每个父母考虑的事情。

当了妈妈之后的我,常常在一旁观察着孩子,我曾经看着刚满两岁的女儿在庆生会中排队玩戳戳乐时,一直很兴奋地插队,那时候的我一句话都没说,一直看着孩子面对别人的抗议还一头雾水。

夜晚回到家,我边陪孩子玩边在地板上摆积木,每个积木都有不同的人名,大家在排队,我用积木解释着什么是排队?什么又是插队?插队会有哪些状况?我可以在当场大喊女儿“要排队”,也可以动手拉着孩子去后面排,但是,那是“我要孩子怎么做”。

事实上,孩子正在经历自己行为造成别人抗议的过程,我让孩子走完整个过程,也在这过程中看到孩子的难处,回到家后用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懂得。

2023年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23年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23年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的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

专家预计,到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

“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

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

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

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

人到晚年最需要什么 缺少子女陪伴

人到晚年最需要什么 缺少子女陪伴

人到晚年最需要什么缺少子女陪伴
大家知道,人到晚年最需要的是什么吗?近日,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非盈利机构)对北京1万名老年人发起了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近五成老年人认为缺少子女的陪伴是养老中最大的问题,而对养老金担忧的老人不足三成。

“老人对于家庭幸福感的心理需求远大于物质方面的需求。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表示,良好的家庭状况有利于提升老人幸福感。

但当前社会,生活习惯、年龄差异、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使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交流、陪伴的机会越来越少。

杨萍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流动性大已成为我国家庭模式的重要形态。

目前,中国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一半。

未来,空巢老年人口比例预计将突破70%。

老人与孩子不在一个城市,一年见面次数自然减少;第二,父母与子女关系之间有代沟,双方缺乏有效的交流方式也导致子女和父母即使待在一个城市,见面交流的机会也不太多,如果婆媳关系处理不好,更会影响子女和父母的交流;第三,有些子女对父母的关爱仅停留在表面,看似常去父母家,但往往只是走个过场,吃完饭又去忙其他事儿了。

看望父母是一个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不能流于形式。

尽管早在2013年,“常回家看看”就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

不少人认为,陪伴是可以用物质来弥补的,但杨萍认为,老人会更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家庭的和睦与子女的陪伴、兴趣的培养等。

杨。

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出炉,亲子陪伴时间只有3.2小时

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出炉,亲子陪伴时间只有3.2小时

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出炉,亲子陪伴时间只有3.2小时“生儿难,养儿更难”这一现象已然成为了中国年轻爸妈在养育孩子的普遍现状。

随着宝宝的出生年轻夫妻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感情压力都会成倍增长。

隔代、保姆育儿爸妈不放心;父母其中一人做全职爸妈,家庭经济负担又会很重;宝宝的培养也是大问题,育儿的方式那么多,哪个才是更适合自己的呢?近日,针对中国亲子陪伴教育的问题,飞鹤&艾瑞咨询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

该报告对中国0-3岁宝宝们的亲子陪伴行为、陪伴效果、陪伴建议、陪伴技巧、陪伴痛点以及科学的陪伴方式指引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建议。

中国出生人口规模大,家庭教育及亲子陪伴亟需社会关注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达1523万人,但家庭教育及亲子陪伴尚未在中国有成型的、适合中国社会理念的体系学说,对于父母们而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碎片化的方式学习育儿知识。

因此,亟需社会关注及讨论的力量帮助中国育儿体系的建立。

生活质量:生活成本较高,生活压力较大自2008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人民生活成本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压力较大。

已婚人群有着房贷、车贷、育儿、养老等方面的压力,未婚人群有着工作、租房成本、交通出行、医疗等各方面的压力。

而对有孩人群来说,养老与抚养孩子同步负担所带来的压力更加明显。

中国家庭育儿,重视与焦虑并存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当代父母的思维方式与关注焦点,进而导致对孩子教育方式与成长环境的转变。

相比较上一代父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父母对科学育儿观念的塑造与正确育儿方式的培育则更加关注。

另一方面,新生代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照料、教育早晚、社会交往、情感需求等问题的重视导致其在育儿领域投入更多的物质与精力,与此同时,同辈竞争加剧、育儿资源匮乏、社会变迁速度加快等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在逐渐加深新生代父母的育儿焦虑。

性格焦虑,担忧孩子的品格发展生育政策的落实与生育观念的更新转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家庭教育每年支出多少

家庭教育每年支出多少

中国近五成家长每年在家庭教育上支出超6000元,近三成家长投入超过万元;京沪家长最舍得给孩子教育花钱;妈妈认为爸爸在教育中的贡献不足一成 (2)月2日,一份面向全国家长进行调查的《2015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正式公布,从调查结果中了解到上述信息。

近五成家庭每年教育投入超6000元北上广拥有0-6岁孩子的家庭每月家庭教育花费及比例北上广拥有7-18岁孩子的家庭每月家庭教育花费及比例此次调查家庭的孩子为0-18岁阶段,其中学龄前为25.6%,小学阶段45.1%,中学阶段27%。

调查通过对全国1700余位家长调查、40万份电脑样本监测和50万份手机样本监测,统计得出,近五成家长每年家庭教育支出超6000元,近三成家长投入超过万元。

收入越高的家庭,其教育支出费用占比越高。

调查显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近五成每月支出教育费用300元以下;家庭月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家庭教育支出有显著增长,平均每月家庭教育支出达1000元以上;月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对教育更为重视,高达38%的家庭每月投入2000元以上。

而从北上广三地数据来看,上海和北京的家长更愿意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投入。

在拥有0-6岁孩子的家庭中,选择“只要孩子喜欢,花费多少无所谓”的上海和北京家长分别占比为6%和5%,广东家长为4%;选择花费“2000元以上”的上海和北京家长均为11%,而广东家长选这个选项的比例为零;选择花费“100元以下”的,广东家长占到14%,而京沪两地分别为5%和2%。

在拥有7-18岁孩子的家庭中,选择花费“2000元以上”的京沪家长分别占比24.3%和23.9%,广东家长为14.9%。

另外,调查显示,在孩子0-6岁阶段,有近八成家庭会购买早教图书音像产品,近六成家庭购买早教机构亲子课程,一线城市的家庭教育投入费用为每月500-1000元。

而在中小学生阶段,由近八成家长会购买课外辅导,逾六成家长购买学科之外的各种兴趣班和各种教辅图书资料。

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及策略分析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人格形成、社会人际关系等发展具有很大的益处。

而亲子互动作为父母与儿童之间沟通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亲子关系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现如今,80后父母已成为幼儿园家长的主体,80后家庭亲子互动的状况及问题也亟待了解和解决。

本文采用问卷法向250位80后家长发放问卷以调查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并辅以观察法针对两个80后家庭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以研究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80后父母;独生子女;亲子互动亲子互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近十几年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亲子互动也叫亲子沟通,指父母和子女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作用和行为上的相互影响,具有血缘性、长期性、亲情性等特点[1]。

良好的亲子互动表现为父母与孩子有较为亲密的情感联系,可以平等愉悦地进行思想观念交流,有一定数量的活动。

较差的亲子互动表现为父母与孩子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冲突,不能很好地交流思想观念,双方互动时间有限,双方在消极情绪下难以解决冲突甚至恶化。

研究亲子互动有利于了解当代社会背景下亲子互动的内容形式及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措施避免或解决它,有利于家庭内部亲子互动良性发展。

现阶段对于家庭内亲子互动现状的调查研究较多,但对80后家庭这一新生家庭形态内部的亲子互动调查极少。

80后这一群体最特殊的地方在于80后为独生子女,我国独生子女有兴趣广泛、社会化程度较差、较为任性和娇气、生活能力较弱等特点。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已陆续进入婚育期,如今80后父母已成为幼儿园家长的主体,独生子女身上所具有的特性将导致他们在成家生育子女后,与自己子女的互动上也带有了一定的特殊性。

为了了解80后父母亲子互动现状,引导80后父母认识到亲子互动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有关80后父母亲子互动状态的调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近七成爸爸每天陪小孩缺乏一小时 作业太忙成要紧缘故

近七成爸爸每天陪小孩缺乏一小时 作业太忙成要紧缘故

近七成爸爸天天陪小孩缺乏一小时作业太忙成要紧缘故“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这几天网传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引发网友重视。

作文的内容大致是说由于父亲是程序员没有时刻陪自己玩,期望在六一儿童节此日爸爸能和全家好好于个节,作文最终写道。

“我想对爸爸说: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

”许连年青爸爸妈妈看到后被戳中累点,超级慨叹,“信任许多人都对作文中那个小孩如此明理、和其得不到爸爸的陪同而唏嘘”。

这篇作文戳中你泪点了吗?六一节就要到了,你打算如何和小孩一同度过?其实,爸妈的陪同确实是小孩最好的礼物。

现状:年青爸爸妈妈集体压力大在作业压力较大的遍及环境下,爸爸妈妈不能花更多时刻陪小孩的论题也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可惜。

“刹时就想哭”、“想一想真的很内疚”、“必然要多陪小孩”,许多网友发出了相似的感叹。

一名在互联网企业作业的妈妈说明:“互联网职业很辛苦,咱们的许多女同事由于无法统筹家庭与作业,有了小孩尔后只好回家全职看小孩了。

男同事也很辛苦,可是在作业与家庭的挑选眼前更多挑选作业,真的没什么时刻陪小孩。

看完后感觉挺心酸的。

”比较一样白领而言,程序员作为更忙碌的集体那么有更多慨叹。

有程序员戏弄,“程序员如何或许有小孩?程序员连睡觉的时刻都没有好吗?”也有年长一些的程序员充溢内疚地说,“想一想看,还真是的。

我家小孩都快上小学了,还一次都没去过他的家长会呢。

”查询:近七成爸爸天天陪小孩缺少一小时《广州日报》的一份查询显现,近七成的爸爸天天陪小孩的时刻缺少一小时,作业太忙成要紧缘故。

多位受访爸爸说明,陪小孩的使命要紧由妻子承当。

另外,分家两地是很多外来务工爸爸不能陪小孩的重要缘故。

初为人父的王先生开端了和妻女的双城日子,他是一名在中山作业的媒体人,作业超级忙碌,妻子带着女儿在广州,王先生每周都会奔走于广州与中山之间。

离开女儿不到两天,他就开端牵挂,一回到广州,就抱着女儿不肯意松手。

李先生是广西人,三年前他在老家结了婚,上一年有了小孩。

目前亲子陪伴现状

目前亲子陪伴现状

目前亲子陪伴现状现在的亲子陪伴啊,说实话,真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你看,家长们忙得像个陀螺,工作、应酬、社交,个个都忙得没空喘气,等到回到家,孩子早已扑进了游戏机或者手机的怀抱。

你一开口,孩子们就“嗯嗯”几声,眼睛却死死盯着屏幕,仿佛你说的话根本没进入他们的耳朵。

这可真让人心里有点发酸,毕竟以前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拉着我们玩游戏、读书、聊天,那种“我陪你”简单又温暖的陪伴,似乎成了奢侈品。

别说了,真的得承认,现在陪伴的方式变化太大,没办法,大家都忙。

父母工作压力山大,没时间做个好“家庭演员”。

更别提那种一心一意陪孩子的深情厚意了。

甚至有些家长觉得陪孩子就是“在同一个屋檐下待着”,看似很亲近,其实你眼看着他吃饭,他看着手机,这种陪伴,聊点儿啥呢?你一问,“今天学校怎么样?”孩子的回答是:“嗯,还好。

”哎呀,这叫一个心累,真想直接来个“爸妈陪你,学会做个好沟通者”培训班了。

再说,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也是让这场“陪伴大战”变得异常复杂。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游戏、短视频,这些新玩意儿简直把孩子们都给“洗脑”了。

每天回家,眼前的不是那种被妈妈拉着一起做手工、一起看动画片的场景,而是一群小家伙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你说要陪他一起玩个益智游戏吧,他早就指着手机屏幕上那只“动物穿越”的卡通形象跟你说:“妈妈,别捣乱,我正忙着呢!”这时候的父母就成了“背景板”,真的是没法插嘴啊。

孩子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快,根本没有留给父母进入的缝隙,想陪伴也只能站在外面干着急。

大家可能觉得是“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但这背后也有父母的无奈。

谁不想陪孩子呢?谁不想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呢?可是,现实是,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压力,他们也需要休息、放松,甚至是“摆脱”一下那个天天捧着孩子作业的重担。

你能不能理解,那种疲于应对的心情,尤其是下班回到家,刚想闭上眼睛小憩片刻,偏偏这时候孩子拿着一堆课外书跑过来说:“妈,来给我做辅导!”你说你是打个哈欠都不行,实在是压力山大。

家长缺乏对孩子照看的现状

家长缺乏对孩子照看的现状

家长缺乏对孩子照看的现状现在的家长啊,真是忙得跟陀螺似的。

白天上班、晚上应酬,周末还要挤出时间去接送孩子补习班,累得连眼皮都抬不起来。

你说,照顾孩子这事儿,原本应该是心里头的事,结果倒成了“赶任务”了。

很多家长不仅是没时间照看孩子,甚至有时候连陪伴的心情都找不到了。

这种现象,别说是成年人就连孩子们自己都感觉到了,家长们整天忙得连个“叮咚”都没时间听,也就难怪孩子们会觉得越来越疏远,越来越没安全感了。

我有个朋友,孩子上小学,结果这小子每天早上都一个人去上学,晚上也是学校打电话说“放学了”,才赶紧去接。

周末补习班、特长班、奥数班一箩筐,家长一点反应也没有,完全是“放养”状态。

孩子每天回家,基本上就是自个儿玩、看电视,或是刷手机,偶尔问他一两句,得到的回答就是“妈,我知道啦!”“爸,我去做作业啦!”这不成了“空中楼阁”吗?家长明明就在家,可好像永远不在。

你说这孩子怎么办,心里肯定是空落落的,觉得自己不重要。

再说说现在很多家长的心态吧,平时拼命地工作,工资也挣了不少,可回头看看孩子,才发现没花时间陪孩子,反而让孩子变得越来越陌生。

家长总是用“我为你们好”这种话来安慰自己,但实际上呢,家长的努力有时就像是在演一场“自说自话”的戏。

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赚钱和各种名目的课程上,孩子需要的关爱、陪伴,哪里有时间去给呢?就算你一把年纪学会了做个“睿智”的家长,也抵不过孩子期待你陪他聊天、一起看一部动画片那种简单的需求。

我有个邻居,他也是这种“忙到没时间陪孩子”的家长。

每次跟我聊天,都说自己没时间陪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忙工作,可是等到孩子放学回家,拿着点心坐在沙发上,孩子对他一笑,他却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眼睛始终盯着手机屏幕,根本没心思去理会。

孩子叫了三声才抬起头:“爸,我今天学了个新玩具,你看嘛!”结果,父亲只是点点头:“好,好,等会儿再看。

”这个“再看”就成了“永远不看”的代名词。

孩子哭了,他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家里有钱,给他买了最好看的衣服,送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这样就够了。

家庭陪伴现状分析报告

家庭陪伴现状分析报告

家庭陪伴现状分析报告家庭陪伴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陪伴对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家庭陪伴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家庭陪伴现状,并探讨影响家庭陪伴的因素。

首先,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父母的工作压力日益加重,家庭陪伴时间显著减少。

许多父母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不得不长时间离家工作。

这导致他们与孩子的互动减少,陪伴的时间变少。

另外,一些家庭由于父母离婚或单亲家庭的增多,也加剧了家庭陪伴的不足。

其次,现代科技的普及也对家庭陪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但同时也加剧了家庭成员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可能性。

家人可能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而忽略了真正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

这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脆弱。

第三,教育系统的改革对家庭陪伴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课业负担不断增加,学生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和补习班里。

这导致了家庭陪伴的减少,家长很难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家庭陪伴的重要性并未被忽视。

研究发现,家庭陪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陪伴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健康的情感发展。

此外,家庭陪伴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改善家庭陪伴现状,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与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父母更好地进行陪伴和教育。

其次,学校可以减少课业负担,鼓励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最后,家长应该意识到家庭陪伴的重要性,并主动安排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综上所述,家庭陪伴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重要性无可否认。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家庭陪伴现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环境。

【家庭教育】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自2021年之后,80后开始迈入30岁的“而立之年”的阶段,许多80后也即将或者已经为人父母,在老人眼里仍是孩子的80后作为父母是否称职,能担任起教育孩子的大任?一、80后父母压力大,七成家长陪孩子一天不超3小时他们曾是家中的宠儿,却不得不接受“失宠”的现实;他们成长时无忧无虑,却要为下一代的成长绞尽脑汁……眼下的80后,除了要赡养4位老人外,头上还压着“三座大山”:“房奴”,“车奴”,还有“孩奴”。

如今,“孩奴”现象正在空袭80后。

据某网站调查显示,超八成年轻家长感到扶养孩子的压力太大或不适应。

当问到家长在周一到周五,每天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时,绝大多数的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10%的家长回答了“1个小时”,40%回答“2个小时”,20%的家长回答了“3个小时”,30%选择其他答案。

在下班后,家长会怎么陪孩子方面?有90%的家长“陪孩子聊天和复习功课”,10%陪孩子“逛街和游玩”。

当问到家长,周末会安排时间陪孩子吗?100%家长都表示会安排时间陪孩子,但是,其中20%表示抽出的时间不够多。

在怎么跟孩子在一起的回答上,40%的家长会带孩子出去走走散散心,35%的家长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25%的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寄宿)。

问到家长:“您觉得您陪孩子的时间足够吗?这些时间是否足够传递您与孩子之间的交流?”30%的家长表示,因为工作原因陪孩子的时间不够多,而70%的认为已经足够了,一些家长还表示,这对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有帮助。

而多数的家长都表示,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来,是陪伴孩子少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问到“您是否会采取其他的手段来弥补?”20%的家长表示没有想过弥补,但有70%的家长表示,会通过物质来满足孩子的需要,10%的家长则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当然,家长们都表示一有时间都会尽量陪伴孩子。

二、约有一半儿童正在接受隔代教养在现实的压力之下,爸爸妈妈虽然很想自己亲自带宝宝,但是为了维持一定的经济水平,往往只能将最亲爱的宝宝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父母调查近七成没时间陪孩子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

在急之国,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过你的孩子了?
2015年3月2日至3月8日,《新周刊》联合广汽丰田逸致通过@新周刊官方微博、新周刊官网进行80后亲子陪伴调查,本次网络调查至少吸引了73.6万人关注,其中收到了2072份有效答卷。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九成80后只有一个小孩。

受访者中,六成多为女性,三成为男性,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对亲子话题更感兴趣的是女性。

其中,来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分别占三成左右,来自中小城市的占两成多;与之对应的,是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化,接近半数(42.91%)的受访者表示每月家庭月收入不到10000元,10000元至14999元的占近三成,而达到30000元以上的只占受访者的6.90%。

如今三十而立的80后,不少还是“穷忙族”。

《新周刊》曾做过调查:十个80后,四个房奴,三个车奴,还有三个啃老族。

有人说:“80后是尴尬的一代,生活苦不堪言,钱都让50后、60后挣去了,女人都给70后泡去了。

”面临着各种经济压力的80后,如今又加上了养儿带来的巨大花销。

调查发现,91.46%的人只有一个小孩,有两个小孩的只
占7.92%。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才开始放开二胎。

因此,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一代,绝大部分80后也只有一个小孩。

过半数的80后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调查中,小孩在3岁以下的占78.23%,3—6岁的占4.2%,7—12岁的占13.08%,12岁以上的占4.49%。

这说明绝大部分80后的小孩正处于幼儿期或生长发育的学龄时期。

3岁后,小孩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父母在育儿上也将面临更复杂问题。

在回答“你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什么?”时,55.47%的人选择了“陪伴,与TA一同快乐成长”,14.68%的人选择“培养TA一项超越许多人的技能”,其余的则分别选择“让TA享受富足的生活”、“让TA上最好的学校”及“送TA出国留学”。

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80后父母在育儿时更注重与孩子在一起的互动和交流,认同与孩子在一起的“珍贵时光”(quality time)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尽管也有不到两成的受访者仍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学得越多越好。

接下来的问题“你认同‘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亲子教育’这一观点吗?”也体现了上述的分析,61.00%的人完全认同,32.05%的人基本认同,6.85%的人部分认同,完全不
认同的只有微弱的0.10%。

近七成的80后因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

虽然许多80后认同陪伴孩子的理念,但根据调查,全职陪伴的只占9.17%,75.92% 的人选择工作日下班后时间及周末陪伴孩子。

平时看
管孩子的,更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占受访比例的55.55%,母亲看管的有37.31%,父亲看管的只有5.55%,剩下的1.59% 则选择请育儿嫂或钟点工阿姨照看孩子。

80后父母似乎也意识到了在孩子生活中的缺席。

在回答“当孩子说:能陪我玩一会好吗?你通常会?”这一问题时,有87.79%的受访者称会积极回应孩子,并问“好呀,你想玩什么?”,8.16%的人会说“我很忙,正在赶报表,过会再说”,只有0.24%的人会置之不理,“低头玩手机或iPad”。

为什么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想,但每天工作忙死了,实在没有时间陪”,近两成的人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事情,TA自己会玩儿,大人不用掺和太多”,一成多的人认为“有妈妈陪就好了,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只管在外打拼就好了”,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孩子就是麻烦,懒得和TA浪费时间”。

工作忙,忙养家,是大部分80后缺席孩子生活的主要原因。

80后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精神培养和情感交流。

有时间陪伴孩子时,80后会选择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周末出游、讲睡前故事、楼下活动等。

其中,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就占了受访者的23.76%。

调查显示,在参与孩子生活时,80后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精神培养和情感交流。

29.07%的人会做带孩子玩、课外学习、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等精神性事务,28.60%的人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25.93的人会做做饭、洗衣、讲故事、哄睡觉等零碎性事务,剩下16. 40%的人只管对家庭和孩子学校的一些沟通性事务。

在培养孩子阅读爱好上,最受80后父母欢迎的亲子图书种类分别是故事类、益智类、科学类、识字类、健康类和艺体类。

其中,会买故事类图书的80后父母就占了三成。

当小孩犯错时,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样的?41.32%的人表示“妈妈红脸,爸爸白脸”,38. 08%的人表示“爸爸红脸,妈妈白脸”,还有10. 76%的人表示“父母红脸,爷爷奶奶白脸”。

在教育孩子上,80后父母仍然有意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红一白、一严一宽、一硬一软。

当然,对犯错的孩子,80后父母更多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处理,这占了受访者的75.82%,看心情对待的有20.85%,只有不到2%的人会选择打骂和体罚。

显然,“重教轻罚”已经成为80后父母的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