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季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是 小麦 纹枯 病发 生 流行 的最 重要 的 限制 因 素 , 雨 、 湿有 多 潮
利 于纹 枯 病的 发生 和流 行 。 笔者 系统 调查 统计 , 据 一般 情 况
下 , 2 4月份雨 水 多 、 持 续天 数 多 、 照不 足 , 加 上 若 ~ 降雨 光 再 冬季 温度 偏高 , 春 气温 回升 快 , 么该 年 份 比较 利 于小 麦 早 那
早, 前期 症 状 出现 在 基 部等 原 因 , 常 引不 起 人 们 的 重视 , 常
从 而造 成 一定 程度 的危 害 。 统计 , 据 小麦 纹枯 病发 生 面积 一 般能 达 到 5 0%以上 , 产 幅度 达 2 减 0%以上 , 严重 地 影 响 着 小麦 的稳 产 、 产 。 高
王红军 商 职 技 学 ,南 丘4 1 ) ( 丘 业 术 院 河表 现 的不 同症 状特 点 , 各阶段 病 情的 发 生情 况 、 生条件 以及科 学 的防 治措 施 。 发 关键 词 小 麦纹 枯病 ; 生特 点 ; 发 防治措 施 中图分 类号 ¥ 3 . 1 + 451 . 9 2 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 1 — 6 (0 6 1— 9 9 0 5 7 6 1 2 0 )6 3 1— 1 1
2 病情稳定期( . 5 5月上 旬 以后 ) 小 麦抽 穗 后 , 于茎 杆 由
变硬, 阻止 了病 菌 的继 续扩 展 、 病 的高 度 、 斑 的大 小 、 发 病 病
斑 数及 病株 率 等均 基本 上稳 定下来 , 病情 趋 以稳 定 。 整个
3 小 麦 纹枯病 的 发生 条件 31 播期 与 播 量 . 播 种早 , 量偏 大 利 于该 病 发 生 。小 麦 播 播种 过早 , 菌感 染机 会增 多 。 病 播种 量 大 , 群体 密 度过 大 , 利
春季早用噻呋酰胺防治小麦纹枯病
春季早用噻呋酰胺防治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苏北等地直播稻种植面积较大,导致小麦播种期普遍偏迟。
为保证迟播麦的产量,往往大幅度提高播种量,高的田块每亩用种量在20~30公斤,田间麦苗生长过密,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小麦迅速恢复生长,田间郁闭度将进一步增加,有利于纹枯病发生。
2011年1112月苏北地区降雨量充足,田间湿度大,部分田块已发生纹枯病,小麦叶鞘有明显黑点,预计今年气温回升后小麦纹枯病发生比去年严重。
早春开展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生产上多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草菌等药防治,但这些药持效期短,而且农户往往等到发病后才开始用药,效果较差。
噻呋酰胺属苯酰胺类杀菌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锈病、黑穗病、纹枯病等病害有较好防效,持效期达30~45天。
笔者近年来开展了噻呋酰胺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试验数据表明,在小麦起身拔节前的3月5日和3月15日,分别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毫升、20毫升,药后30天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4.38%、97.78%和97.41%、97.41%,白穗率均为0;而在小麦拔节后的4月5日和4月15日,采用相同的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均明显下降。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能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减少白穗,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 1 -。
小麦纹枯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Bsghanash ^■病害防治小麦纹枯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魏冲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
分布范围广,几乎 遍及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区。
在我国,此病虽早有发生,但 危害较轻。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小 麦纹枯病已成为小麦田主要病害之一。
一般病田病株率为10#-20#,重病田块可达60#-80#以上,特别严重田块的 枯白穗率可高达20#以上。
1.发病症状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 鞘和茎秆。
小麦发芽后,芽鞘可受病菌侵染变褐最后腐烂枯死。
小麦3-4叶期时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发展 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
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 深,并向内发展延及茎秆,基部茎节腐烂,幼苗不抽新叶,猝 倒而死亡。
2. 发病因素2.1栽培措施:冬麦播种过早、过密,施用氮肥过多,冬 前麦苗生长过旺或麦田草害严重,土壤或田间湿度过大,以及水、肥管理不合理,病田常年连作,发病均较严重。
施用带 病残株而未经腐熟的粪肥等,也有利于发病。
2.2气候因素: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 要一定的土壤温、湿度,所以病害发生轻重受气候条件的影 响较大,其中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秋、冬温暖,春季低温寒 冷、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2.(品种的抗病性:一般来说,生产上现有推广品种对 小麦纹枯病的抗病力都较差,大多容易感病。
大面积种植感 病品种是纹枯病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
论文大全。
但是,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些改良品种发病后比 较耐病,病势扩展慢,对产量影响小。
(.发生规律小麦纹枯病在本地区田间发生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
即冬前发病期、病株越冬期、病情回升期、发病高峰期和枯 白穗显症期。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夏 越冬,小麦(叶期前后越夏的病菌侵染麦苗,引起苗黄,甚 至死苗。
麦苗进人越冬阶段,病害发展趋于停止。
小麦返青 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和病苗上的病菌向上扩展,继而不断进行再侵染。
枯萎病
及早防治小麦纹枯病中越农资网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浏览次数:46春季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回升,纹枯病病情开始发展;进入拔节期后病情迅速横向、纵向扩展,形成发病高峰期。
抓住小麦拔节初期,病害纵向侵染前喷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环节,可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有效控制危害。
如果未能及时在早春进行防治,可能导致小麦成熟期白穗很多,严重影响产量。
据省植保站发布的2011年江苏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由于田间菌源充足,秋播用种量大,群体密度高,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冬前侵染和春后扩展危害,预计2011年沿淮、淮北地区发生程度达4级,其他地区3级,发生程度略重于2010年,发生面积2300万亩,比2010年略增。
因此,需要加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防治小麦纹枯病,应掌握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2月底至3月中上旬),对病株率达20%的田块喷第一次药,以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再用药防治。
适用药剂有井冈霉素、已唑醇、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
注意用足药量和水量粗喷雾,每亩用水量在50公斤以上,将药物送到小麦基部发病部位及根部土壤,以提高防治效果。
如推迟用药,用加大药液量,每亩用药液100公斤,重病田隔10~15天再喷1次药。
在一定范围内药液量宜大不宜小。
已唑醇、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有良好防效,并且持效期长。
但唑类杀菌剂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用药,不超量或频繁施药,以免对小麦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春季小麦生长旺盛期正常使用这些农药对小麦生产产生的不良影响小。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发生,无法治疗,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植株感病茎节缩短变粗,严重矮化,叶片浓绿对生,宽短硬直,状如君子兰;顶叶簇生,心叶卷曲变小;叶背及叶鞘的叶脉上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突起条斑。
苗期感病,不能抽穗结实,往往提早枯死。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一、田间消长规律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小麦纹枯病,根据漯河市测报站多年定点系统调查,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展蔓延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
(一)冬前发病期。
在小麦种子发芽后病菌即可侵染,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一般在小麦播后30~40天,即11月中下旬开始见病,自小麦3叶期病株率逐渐增长,形成冬前发病高峰期。
根据调查,冬前病株率一般为0.001%~5%。
2006年11月中旬调查平均病株率达11%,严重地块病株率达25.5%。
2007年冬前基数病田率为67%,较上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病株率21%,较上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
(二)越冬稳定期。
入冬后随着气温的下降,不利于病菌的侵染,病害的发展停止,病情基本稳定,而病菌在麦苗越冬(存活)后成为早春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
(三)早春横向扩展期。
小麦返青后(2月中旬后),天气转暖,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开始侵染,2月底、3月初进入发病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春季发病高峰期,但此时,在正常年份侵茎率严重度均较低。
侵茎占发病茎5%~10%左右。
1998年和2003年气候变化异常,阴雨天气多,有利于纹枯病菌扩展蔓延。
2006~2007年小麦受暖冬和早春倒春寒影响,纹枯病侵茎率特别高。
在此时期病株率和侵茎率激增,纵横扩展特别快。
2007年3月上旬病田率上升到71.2%,病茎率31%,为近年来早春发病偏重年份。
3月下旬病情进入始盛期,病田率达83.9%,病茎率达35%。
(四)病情加重期(严重度增长期)。
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气温适合病菌扩展,病株率趋于稳定,病斑由叶鞘表层侵入茎秆,节与节之间扩展相连,形成纵向扩展高峰,严重度急剧增加。
近两年调查数据表明:2006年和2007年5月上旬调查平均病株率,分别为58%、66%;侵茎率分别为43.6%、57%,侵茎率均占发病茎的65%以上。
2007年4月中旬达高峰期,病田率达97%,病茎率达49%,部分重发田块病茎率达100%,严重度达4级,侵茎率高达40%,在5月中旬就有点片倒伏现象呈现。
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
积将 达 2 . 万 h 以 上 。此外 ,小 麦纹枯 病 、赤霉 33 m0
生 产安 全 ,特 制 订 本 防治 方 案 。
1 小 麦主要 病 虫草 害发 生情 况及 趋 势
小 麦 吸浆 虫是 一种 毁 灭性 害 虫 ,上世 纪五 十 年
4 ~5 加 水 4 ~5 g 对准 小麦基部 进行喷 雾 , 0 0g 0 0k ,
代和八十年代曾两次暴发危害。 从调查情况看, 今年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 、 吸浆虫、
・
3 ・ 4
2 1 返 青拔 节期 .
到 防治指 标 时应 及 时进 行 防治 ,以防 止其 大 面积 流
行 ,每 6 7 用 1 . %禾 果 利可 湿性 粉 剂 2 6 m 25 0 g或
1%粉 锈 宁可 湿性 粉 剂 7 ~10 g加 水 5 g均 匀 5 5 0 0k 喷雾 ,7 0 d后再 喷 一次 ,防 治效 果很 好 。小 麦 ~1
可兼治小麦白粉病、 锈病等病害。 吸浆虫近年来发生
比较 重 ,一般 每小 方 3 ~5头 ,高 者 达 9 0多头 ,导
致小 麦减 产 或 基本 绝 收 。要 抓 住这 时 麦 苗小 、容 易 操 作的 有利 时机 ,当吸浆 虫 幼 虫上升 到 土 表活 动 时 进行 防 治 ,每 6 7 用 4 % 甲基 异 柳磷 乳 油 10 6 m 0 5~
5 g喷 雾防 治效 果 显著 ,还 能 兼冶 穗蚜 虫 。 自粉 0k 病 、锈 病等 流 行性 病害 ,必须 注意 定 期调 查 ,当达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那纹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
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
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大家知道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吗?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如郑引1号、扬麦1号、丰产3号、华麦7号、鄂麦6号、阿夫、7023、8060、7909、鲁麦14号、仪宁小麦、淮849-2、陕229、矮早781、郑州831、冀84-5418、豫麦10号、豫麦13号、豫麦16号、豫麦17号、百农3217、百泉3039、博爱7422、温麦4号等。
215953虽然病指高,但产量损失少。
【农业】小麦纹枯病,危害很严重发病高峰到来,农民怎么办
小麦纹枯病,危害很严重!发病高峰到来,农民怎么办?立春之后,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随着气温回升,湿度增加,小麦病虫害发生也将进入活跃期。
纹枯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
近几年来,由于纹枯病菌田间累积增多,该病发生地域迅速扩大,危害日趋严重。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和危害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耕作制度、栽培措施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其中,气候因素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①近几年暖冬影响,特别是部分提前播种的小麦,冬前发病基数大,而适宜的天气条件利于纹枯病的越冬。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田间湿度适中,有利于小麦纹枯病侵染和传播。
③部分麦田为做好冬前除草工作,杂草与麦苗争肥,降低抗病能力。
同时,田间一些杂草是病菌的寄主,草多易引起田间郁蔽,相对湿度加大,极易诱发纹枯病。
细说小麦纹枯病侵染过程病原菌在穿透寄主之前产生侵染垫、菌丝圈以及形态简单的单附着胞等侵染结构,由侵染垫基部菌丝或附着胞产生的侵染菌丝直接或通过气孔侵入寄主,也可见菌丝直接侵入寄主。
菌丝侵入寄主表皮后迅速在受侵细胞内呈网状扩展,并直接穿透毗邻细胞的细胞壁,向其他细胞纵横扩展。
线粒体病变受病组织出现细胞变形、变空,接近菌丝的质膜发生质壁分离,质膜断裂。
叶绿体变形、变小或接近消失,类囊体被破坏,叶绿体内嗜锇颗粒减少或无;线粒体系列组织解体或病变。
发病症状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常造成小麦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烂芽小麦出苗期芽鞘变褐,然后麦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病苗枯死多发生在3~4叶期,发病初期第一叶鞘上出现灰褐色云纹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致使病苗枯死。
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
枯株白穗发病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形成灰褐色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水分、养分丧失过多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危害规律小麦纹枯病的危害规律一般包括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静止期、病情回升期(横向扩展期)、发病高峰期(严重度增长期)和病情稳定期(枯白穗发生期)。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16年第3期(上)
NONG YAO YU ZHI BAO
农药与植保
由于缺少营养,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二、病原
该病由禾谷丝核苗和立枯丝核苗引起,属半知苗亚门真菌,禾谷丝核苗菌丝双核,菌核小,菌丝较细,初无色,渐变黄白色,后成褐色。
立枯丝核苗菌丝细胞多核,色泽较深,菌丝较粗。
纹枯病病菌生产的温度为7~39℃,菌核形成的温度为11~37℃。
三、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
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以苗核和苗丝体作为初始侵染
穗和枯白穗。
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四周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
四、发病条件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制度及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有关。
(一)品种抗性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为感病品种,如矮抗58、西农979等,这些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造成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
特别偏施氮肥。
前高温多雨有利于发减少越冬菌源量,咯菌晴(适乐100~200mL/100kg 种子,6%30~40g/100kg 种拌种后晒干播种。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喷药防治,每667m2可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15~20mL,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40g,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mL,30%多·酮(多菌灵· 三唑酮)悬浮剂70~90mL,28%井·酮(井冈霉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100g,对水60~75kg,压低喷头,重点喷小麦茎基部,可控制病害蔓延。
小麦拔节以后,植株高大,防治效果差,应抓住最佳时机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与防治
杆, 造成花杆 烂茎 , 株矮 小 , 重 时发 病植 株 早 枯 , 抽 病 严 不 穗或抽穗后 枯死 , 折 倒 。病 株 即使 能 正 常抽 穗 , 因穗 易 也 粒数减少 和千粒重 降低 而减产 。
2 小 麦纹枯病 的发 生规律
从 2 0 —2 0 0 1 06年 , 过对 小麦 纹 枯病 调 查 、 通 观察 , 小
麦纹枯病 病害 的发生消长 有 2个发病 高峰 , 即冬前 发病 高 峰和拔节 期发病 高峰 。尤其 是早播 麦 田 , 两个 发病 高峰 特
别明显 。冬前 病 株 除造 成 局 部 死 苗 外 , 数 病 株 潜 伏 越 多
万单位井 冈霉 素 水剂 2 0 兑 水 5 喷雾 , 雾对 准 植 0 ml 0 喷 株基部 , 能 达 到 理想 的 防治 效 果 。药剂 也 可 选 用 纹 霉 才 净, 粉锈宁 等 , 视发生早 晚及轻重 , l一 防 2遍 。 4 4 加强病情 监测 根据 苗情 、 . 气候 情 况及 时开 展病 情 调查 , 对病 株率达 2 % 的 田块 , 0 进行 防治 , 时 控制 病 害 , 及
维普资讯
26 4
安 徽 农 学 通报 , n u A .c. u .0 8 1 ( 1 A h i SiB l 2 0 ,4 1 ) 1
小 麦 纹 枯 病 发 生 与 防 治
晏 红 英
( 灵璧 县 渔 沟 镇 农 村经 济 技 术 工 作 站 , 徽 灵 璧 安 2 40 ) 3 20 纹枯病 主要为 禾 谷丝 核 菌引 起 了 的土 传 真菌 病 害, 以菌核 或病残体 在 土 壤 中越 夏 、 冬 。小 麦 各生 育 期 越 都可受 害 。播 后 病 菌危 害可 引 起 烂 种 , 苗 胚 芽 不 能 出 麦 土 。幼苗 受害 , 多在靠 近土表基 部产生 褐色条 斑 。病菌 侵 入小麦 叶稍后 , 在适 宜 的温 度和 湿 度条 件下 , 渐形 成 尖 逐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二 、小 麦 纹 枯病 田 间发 病 规 律
病菌 以菌丝或菌 核在土壤 和病残 体 上越冬或 越夏 ,是初侵染 的主要来 源 。小麦 播种 后 ,菌核萌发侵 害幼 苗 引 起发病 ,以侵染 接触土壤 的叶鞘 为 主 ,以 2 0 1 1 年 为例 ,2 0 1 0年 l 1 月 中 下 旬始发 ,随后病 株率逐 渐上升 。由 于暖冬 , 纹 枯病病 情在冬季 也有缓慢 发展 。2 0 1 1 年 2月上中旬 ,气温回升 , 病 情逐 渐 加重 , 2 月 中 旬至 3 月 上 旬 进 入 始盛 期 ,3 月 中旬 至 4 月 上旬 为 发 病 盛 期。 笔 者 在 2 0 1 1 年2 月1 4 一 l 6日调 查 9 l 块麦田 1 8 2个 点 ,平 均 河南农业 2 0 1 4年第 3期 ( 上)
小 麦 纹枯 病 不 同 发 生程 度对 产量 的影 响
一
、
四、 防治技 术
改善栽培条件 , 增强植物抗病性 , 在 达 到 防 治 指 标 的 田 块 喷 洒 井 冈 霉 素 ,是 预防小麦纹枯病的主要途径 。
表 3 2 O l 1 — 2 O l 3年不 同土质 小 麦纹 枯病 发 生情 况调 查表
表 2 小 麦品 种对 纹枯 0 %,病 田率 8 5 % ;4月 1 9 — 2 0日调查 8 0块 麦 田 1 6 0个 点 ,平均 病株率 4 5 %,严 重度 2 8 . 3 %,病 情 指 数 1 2 . 7 。
失 调 ,杂 草丛生 ,长 势差 ,都会加 重 纹 枯病 的发 生。
( 三 )土质类型 2 0 1 l 一2 0 1 3年 3月对 不同土质 的 田块进行 纹估病发 生情况调 查 ,结 果 见表 3 。 从表 3中可 以看出 :黏 土 、两 合
灌南县小麦纹枯病发生与防治
灌南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灌南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综防配套措施,以为当地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影响因素;江苏灌南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26-011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发生可分为5个过程:即苗期侵染期(10月下旬至11月底),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病株越冬期(12月至次年2月中旬),此期温度低,病情发展缓慢;横向扩展期(2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回升,病株率明显上升,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上升高峰期;严重度增长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侵梁茎数激增,严重度显著加重;枯白穗表现期(5月上中旬),其特点是重病株不断失水枯死,形成枯白穗[1-2]。
2 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受多种因子综合影响,年度间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地区间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土壤基础肥力的高低;田块间发病轻重则取决于一系列农业措施及药剂防治水平[3]。
2.1 气候条件2.1.1 冬前侵染期。
灌南县每年此期日均温都在10 ℃以上,总体上适宜纹枯病菌的侵染。
但在此期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
此外,湿度也是影响此期侵染病株多少的因子之一。
2.1.2 越冬期。
此期温度都在10 ℃以下,低于纹枯病菌的侵染温度,病情发展缓慢。
2.1.3 横向扩展期。
一般年份此期雨水较多,湿度适宜病害的发展。
因此,温度是主导因子,经相关分析,此期温度与病株率上升幅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0.895,相关方程y=-12.9+6.289x。
2.1.4 严重度增长期。
此期温度一般在14 ℃以上,已基本满足发病要求,此时湿度是病害发展的主导因子。
经相关分析,此期雨量与病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97 1,相关方程y=1.100 96+0.246 5x。
2.1.5 枯白穗表现期。
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农家参谋农业研究-64-NONG JIA CAN MOU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申冬梅(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河南新乡,453600)【摘 要】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伴随着小麦种植规模的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提高。
因此,小麦种植过程中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才能保证小麦高产、高质量。
鉴于此,文章就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案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伴随着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小麦产量逐年增加。
但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成为困扰农户种植重要问题。
小麦属于旱地农作物,更容易引发病虫害比如:小麦叶螨、地下害虫等。
此外,选种不当、种子带有病菌也会影响小麦产量;种植方法不科学、施肥不合理也是诱发病虫害主要因素。
因此,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率,成为小麦种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小麦病虫害发生1.1 锈病发生特点小麦锈病分为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
其中,条锈病发病特点主要集中于叶片上成条状;叶锈病位于植株叶片,斑点混乱;秆锈病为大红斑点。
当小麦返青后60天是锈病发生爆发期,发病初期是在小麦单片叶片,发病中期逐渐到叶片中心,发病后期传染全部小麦并快速扩散。
1.2 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小麦蚜虫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多发性虫害,发生特点是:冬季在小麦植株四周的土壤缝隙过冬。
温度提升后,小麦蚜虫在麦基周围蚕食。
这种害虫具有迁飞习性、以植株多部位为食。
小麦生长过程中,小麦蚜虫主要在根茎与叶鞘中;花期时经过圆锥花序逐步移动到小麦上端。
当小麦收获后,小麦蚜虫就会寄宿在杂草内,当来年秋季再次迁移到麦田中。
小麦蚜虫发育温度为15℃,潮湿环境下有助于生存;一旦温度低于-2℃则无法过冬。
春季恶劣天气下有助于降低小麦蚜虫密度。
小麦种植过程中农户需要做好播种期与施肥量控制,提前种植小麦,蚜虫迁移时间也会提前;小麦种植越紧密、生育率高则受影响率越高。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大省,但由于气候适宜和土地资源丰富,常常受到一些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病虫害,对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一、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发病严重时会导致小麦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发生:
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
在山东省,小麦纹枯病多发于春季和灌浆期,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容易诱发纹枯病。
防治:
1.良种选择:选择良种小麦,特别是抗纹枯病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2.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3.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小麦的密度,加强通风透光,防止病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使用禾谷镰刀菌制剂等农药进行防治,达到抑制病害发生的目的。
发生:
小麦锈病主要由锈菌引起,锈菌在潮湿的环境中易于繁殖,因此多在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
在山东省,小麦锈病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三、小麦赤霉病
四、小麦蚜虫
发生:
小麦蚜虫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发生,气温适宜时容易繁殖。
防治:
1.生物防治:使用天敌和寄生虫等生物防治手段,进行小麦蚜虫的控制。
2.化学防治:在蚜虫数量较多时,可使用含有氨基甲酸酯等有效成分的农药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小麦纹枯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播种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播种前可用咯菌腈悬浮剂、戊唑醇悬浮拌种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生长过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进入拔节期后可适量使用苯甲·丙环唑乳油。
一、1、防治小麦纹枯病,要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小麦纹枯病。
2、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同时也要规划好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3、种植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可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不可只施或者过度施用氮肥,合理施肥可以控制小麦旺长,并促进小麦根系健壮生长,从而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4、期间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避免早播,可采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使其降低小麦播种量。
5、小麦在返青后,要早浇或者轻浇返青水,不可进行大水漫灌,以防造成植株间长期湿度过大,生长期间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水季节要在雨后及时排水,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6、在播种小麦之前,要使用药剂拌种,期间可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ml/100kg种子,或者0.8%腈·戊悬浮种衣剂药种比为1:40-50,或者种子重量0.03%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者5%戊唑醇悬浮拌种剂每200斤种子拌种70-80g。
7、在春季小麦进入拔节期,每亩可用30%苯甲·丙环唑10g,或者5%井冈霉素40g,或者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g,或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g,防治效果要比单独拌种增高20%-30%。
8、期间使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不仅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较好,还有很好的抗倒和提高产量的作用,增产幅度为2%-10%左右,如果小麦纹枯病比较严重,可隔10-15天再喷1次药。
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的识别与预防
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的识别与预防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在小麦-玉米轮作田中,由于天气干旱、土壤盐化等因素,加上实行秸秆还田和旋耕的措施,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
这种病害会导致苗期死苗,特别是在返青期更加严重。
到了灌浆期,田间会出现大量白穗,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减产。
小麦纹枯病则从出苗到收获都有可能发生,会导致小麦的倒伏和白穗,严重时可造成30%-50%的减产。
这两种病害不仅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如何区分小麦的茎基腐病和纹枯病呢?小麦茎基腐病从播种发芽后就开始侵染芽鞘,随着小麦的生长逐步向上侵染到分蘖节及茎基部1-2节,甚至侵染到地中茎。
它的颜色呈茶褐色,没有明显的边界。
这种病害会造成苗期和返青期死苗,拔节期基部1-2节变色,灌浆期根和茎基部腐烂形成白穗。
小麦纹枯病则从播种发芽后就开始侵染芽鞘,随后烂芽、枯死不能出苗,发生在3-4叶期。
初期在叶鞘上出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随着小麦的生长,病斑呈椭圆形云纹状。
灌浆期病斑失水坏死,易造成倒伏,产生白穗。
这种病害有明显的边界。
针对这两种病害,先___、___及植保站的专家们共同探索综合解决方案,目前效果好的方案如下:首先是土壤深翻,深度达30厘米以上,2-3年1次。
其次是增施有机肥,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与结构,减轻病害的发生。
另外,可以在小麦播种前用酷拉斯包衣,用量是30毫升酷拉斯包15-20斤小麦种,晾干后播种。
适当晚播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由于气温比过去略微偏高,调整小麦的播种时间可以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
注重越冬水和返青水也很重要,干旱会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加重,每年冬季及春季雨雪少,气候干燥,所以越冬水要浇,返青水要早。
最后,在返青期喷雾药剂防治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最后机会。
在返青期用扬彩70毫升益施帮50毫升每亩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针对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土壤深翻、增施有机肥、用酷拉斯包衣、适当晚播、注重越冬水和返青水、返青期喷雾药剂防治等。
怎样防治小麦纹枯病
编辑:杨风光
nyzszz@ 大田作物
小麦纹枯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主产区,尤以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麦区发生普遍。
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量水平的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
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
文/ 国庆
怎样防治小麦纹枯病
29
第2月 上半月刊
耐病品种,播前药剂拌种,预防病害发生以外,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
番茄果实柔软多
汁,酸甜适口,并且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分化和授粉不良,在花芽分化和发育期,若连续五六天遇到低于6摄氏度的夜温,极易产生畸形果。
冬、
穗果易出现畸
文
/
韩
亚
楠
冬
季
番
茄
畸
形
果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其
防
治
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818
植保土肥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上升为麦区春季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忽视防治往往对小麦
产量带来严重损失。
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20%~30%左右,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甚至颗粒无收。
发病症状
一般在小麦3叶期至4叶期开始表现症状,受到侵染后,在茎基部及下部叶鞘上形成边缘浅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椭圆形或梭形病斑。
拔节以后,病状最为典型,随着病斑的扩展,逐渐由叶鞘传播至茎秆上,颜色变深,多个病斑联合形成云纹状花斑。
重病株多在茎部一、二节间变黑甚至腐烂,到后期往往倒伏或形成白枯穗。
发病末期在叶鞘和茎秆病斑上有暗褐色菌核,近圆形,直径1~2毫米,病斑在早晨或淋雨时,表面生有白色或污白色粉状物。
发生规律
小麦纹枯病发病病程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一是冬前始病期,麦苗2叶期见病,主要发生在基部叶鞘上,
播后的多雨年份,冬前的田间病株率可达5%~10%左右,早播田可以超过20%。
二是越冬静止期,随着气温下降到10℃以下,病情发展缓慢或停止。
三是横向扩展期,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田间病株增加,这时雨水越多,病害越重。
四是病害侵茎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麦株拔节后病菌侵染茎秆,形成花秆。
五是枯白穗表现期。
重病株烂茎,在4月底至5月初出现枯白穗,尤其在雨
后天气突然转晴,并有一段持续高温干热天气,枯孕穗和枯白穗表现更快。
秋冬温暖、春季多雨潮湿天气有利
于发病。
小麦纹枯病发育室温为20℃,35℃以上不能生长发育,一般在低温下发育良好。
综合防治对策
防治小麦纹枯病,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增施有机肥。
目前小麦施肥一般都是采用配方施肥。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促进其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3.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天,发病较重的田块,可用6%戊唑醇种子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水300毫升拌麦种25公斤;播前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的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03%的15%三唑酮(粉
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
4.做好大田药剂防治。
春季喷药防治小麦纹枯病,一般在病株率达到15%时施药,春季期间经常调查,达
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喷药防治。
常用药井冈霉素对该病仍有较好的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应采用高药量大水量的方法,即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350毫升,或20%的井冈霉素可溶粉50~60克,加水50~75公斤喷洒,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选用纹曲宁、纹霉星等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有利于提高防效,延长持效期。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李翠英)
小麦春季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