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区分级护理标准 文档(精选.)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住院医师根据病情及新生儿的特点,确定护理级别下达护理医嘱,由于新生儿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各器官功能尚不稳定,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护理观察。

护理分级分别为特级、Ⅰ级,Ⅱ级护理三种,按山东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进行护理级别标记。

一、特级护理(一) 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或监护的患儿。

2、病情复杂器官功能异常或严重畸形,发育落后的患儿。

3、早产儿极低体重儿4、新生儿病情复杂的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5、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灼伤。

(二)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严密监护,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监测,设特别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肢体功能位,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

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

二、Ⅰ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人病情危重且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

2、患儿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者。

3、早产儿、低体重儿、、一般情况好,病情稳定者。

4、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

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做好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足月儿病情稳定者。

2、低体重儿、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经住院治疗护理后,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需观察治疗者。

(完整版)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完整版)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附件1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Ⅰ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房)具备下列能力和条件:(1)新生儿复苏;(2)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3)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观察;(4)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

Ⅱ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特别护理病房)本级分为两等:A等:具备Ⅰ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2000克的新生儿或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稳定的病理新生儿**的内科常规医疗护理;(3)上级新生儿病房治疗后恢复期婴儿的医疗护理。

B等:具备Ⅱ级A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不会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的医疗护理;(3)不超过72小时的连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或不超过24小时的机械通气;(4)头颅B超床边检测;(5)实施脐静脉置管和血液置换术等特殊诊疗护理技术。

Ⅲ级新生儿病房(NICU)基本要求:具备Ⅰ、Ⅱ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电解质、血气等重要生理功能持续监测;(2)长时间辅助通气;(3)主要病原学诊断;(4)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心动图等高级影像学检查。

本级分为三等:A等:具备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严重脓毒症和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内科医疗护理;(3)持久提供常规机械通气;(4)体表轻度畸形矫治类小型手术。

B等:具备Ⅲ级A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全面医疗护理;(2)高频通气和NO吸入治疗;(3)儿科各亚专业的诊断治疗,包括:有创循环监护、脑功能监护、支气管镜、胃镜、连续血液净化、早产儿眼病治疗、亚低温治疗等;(4)实施中、大型外科手术****。

小儿分级护理标准

小儿分级护理标准

小儿分级护理标准1. 引言小儿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进行护理。

合理的分级护理标准能够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小儿分级护理标准,以提供给临床工作人员参考和实施。

2. 护理级别划分根据患儿的病情,我们将小儿分为三个护理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2.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稳定、无重大生命危险的患儿。

这些患儿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医疗操作,可以由普通护士进行日常护理工作。

一级护理的重点在于观察患儿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和上报。

2.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特殊医疗操作的患儿。

这些患儿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给药、更换伤口敷料等。

二级护理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或护理师完成,并且需要定期与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2.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儿。

这些患儿通常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治疗,包括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三级护理需要由专业的重症医护团队进行,并且需要密切配合。

3. 护理标准3.1 一级护理标准- 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 定期进行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的清洁和舒适。

- 进食指导和饮食管理,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 噪音和环境的控制,保证患儿休息良好。

- 转运和安全措施的监护,保证患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3.2 二级护理标准- 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及异常处理。

- 给药和输液的管理,包括药物配比、注射技巧等。

- 伤口护理和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和愈合。

- 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和监测,包括吸痰器、导尿管等。

- 监护仪的使用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帮助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护理要点。

3.3 三级护理标准- 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和频繁的抢救措施。

- 插管和呼吸机的操作与管理。

新生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区分级护理标准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新生儿;如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2、重症监护的新生儿;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低体重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3、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新生儿;极低体重儿,早产未成熟儿及其他导致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的疾病。

4、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新生儿。

(一)特级护理服务标准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医嘱,查对无误后正确实施治疗措施,维持输液通畅。

3、根据病情,实施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管道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

4、严格床旁交接班,正确实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5、为家属提供护理相关的新生儿喂养及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护理服务内涵1、基础护理: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病室环境整洁,定时空气消毒(本院使用的千层过滤空气净化机)。

②每日给患儿进行沐浴或暖箱内擦浴一次,更换衣服、包布(被),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

③根据病情,做好口腔、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干预如臀红的氧疗、照灯;局部硬肿的按摩等每日2次,必要时修剪指甲。

2、维持患儿适当的屈曲舒适体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及血氧饱和度探头连接部位,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定时翻身、拍背。

3、饮食护理:根据医嘱给予喂奶、喂药(禁食、禁饮者除外),满足患儿营养需求,每日测体重1次,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实施,观察体重增长状况。

4、管道护理: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标识清楚,严密观察管道是否脱落,做好床旁交接班。

5、皮肤护理:每3小时更换尿不湿,特殊情况随时更换,做好臀部皮肤护理,确保新生儿舒适。

6、安全护理:各种治疗护理及时准确,患儿外出检查前须做好评估并根据情况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必要时医生与护士共同护送外出检查;温箱、蓝光箱内的患儿必须关紧箱门防止坠落;每次、喂奶后半小时内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婴儿情况变化,防止吐奶、呛奶及误吸等发生;做好手的保护防止患儿自伤(抓伤)。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分级护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制定依据、目的、范围、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依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共识。

三、目的制定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1. 确保新生儿病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需求,合理分配医护人员资源;3. 降低新生儿病房发生医疗事故的风险。

四、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生儿病房,包括但不限于:1. 专科新生儿病房;2. 综合性医院的新生儿病房;3. 儿童医院的新生儿病房。

五、内容1. 分级依据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需求,将新生儿病房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a) 一级新生儿病房:适用于病情稳定、仅需常规护理的新生儿。

b) 二级新生儿病房:适用于一般病情较重、需接受特殊护理的新生儿。

c) 三级新生儿病房:适用于病情危重、需接受高级护理和监护的新生儿。

2. 分级标准a) 一级新生儿病房:i. 新生儿病情稳定,无需特殊治疗;ii. 新生儿体温、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正常;iii. 新生儿吃奶、排便、小便等功能正常;iv. 新生儿无明显疼痛或不适;v. 新生儿家属情绪稳定,能够配合护理工作。

b) 二级新生儿病房:i. 新生儿病情较重,需特殊护理;ii. 新生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功能不良;iii. 新生儿需要监测生命体征;iv. 新生儿需要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v. 新生儿家属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c) 三级新生儿病房:i. 新生儿病情危重,需高级护理和监护;ii. 新生儿存在严重的生理功能不良;iii. 新生儿需要持续监测和治疗;iv. 新生儿需要接受复杂的医疗技术支持;v. 新生儿家属需要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3. 分级护理要求a) 一级新生儿病房:i. 提供基本的新生儿护理,包括喂养、清洁、观察等;ii.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iii. 提供必要的家属教育,包括新生儿护理技巧和健康知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指征: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儿,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重症监护患儿,如早产儿;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儿,如先天性肠梗阻及肛门闭锁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儿,如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如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

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

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

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

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

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

(1)每天整理床单位2次,更换清洁衣物至少1次。

(2)每天全身沐浴,做好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2次。

(3)病情不允许全身沐浴的患儿,酌情温水擦浴,注意头面部及皮肤褶皱处。

(4)每天更换监护血氧探头,对于营养不良消瘦及早产儿,防止压疮。

(5)排泄护理:随时更换尿布,必要时温水清洗。

(6)遵医嘱禁食或人工喂养,配制代乳品或糖水,合理剂量。

(7)合理卧位,昏迷患儿每2小时翻身一次。

一级护理:指征: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儿,如上所述;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儿,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儿。

护理要点:1、每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

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

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

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

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

分级护理服务公示标准(儿科)

分级护理服务公示标准(儿科)

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特级护理】分级标准: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抢救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监护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

护理服务标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及用药,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3.正确实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4.做好各种管路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

7.根据患者病情,适时的进行健康指导。

8.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清洁、舒适。

(1)患者清洁:每日整理床单位、根据病人需求进行面部清洁、眼部护理和口腔护理。

(2)每2小时协助进行患者翻身、叩背及有效咳嗽;必要时完成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等工作。

(3)协助患者进食、进水(禁食患者除外)。

【一级护理】分级标准:病情趋于稳定的重症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给予帮助的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但是病情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服务标准:1.每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出入量记录。

3.根据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观察患者反应。

4.正确实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5.做好各种管路的观察与护理。

6.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7.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8.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功能锻炼。

【二级护理】分级标准:病情稳定需限制活动的患者;具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

护理服务标准:1.每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遵医嘱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患者反应。

4.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5.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儿科护理分级的护理制度范本

儿科护理分级的护理制度范本

儿科护理分级的护理制度范本分级护理制度:1、特级护理(专护)(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课急救*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儿科护理分级护理制度。

(2)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重症记录,准备记录液体出入量。

(3)认真细致的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各种并发症。

2、一级护理(1)病人严格控制卧床休息。

(2)制订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观察用*后的反应。

(4)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5)做好饮食管理和生活护理。

3、二级护理(1)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可做适当床上或室内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和特殊用*或治疗后的反应,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4)生活上给予必要照顾。

4、三级护理(1)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病情、思想情况。

(2)每日巡视病人两次,指导病人生活、饮食等儿科分级护理要点一、特级患者的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前囟、面*、眼窝、瞳孔、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红肿等,管理制度《儿科护理分级护理制度》。

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半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观察*物疗效及副作用、吸氧、保温等。

3.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各种气道和管道的护理。

实施安全措施。

5.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患儿的护理要点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新生儿有无面*发绀、抽搐,肺炎患儿有无呼吸困难,肠炎患儿有无脱水,过敏*紫癜患儿有无新皮疹出现及有无便血,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红肿等不适症状。

每1小时巡视病房一次。

2.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呼吸,血压,脉搏,体温。

3.根据医嘱正确给*,观察用*后的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各种管道的护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为了提供专业护理和监测给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有病情的婴儿而设立的。

为了确保新生儿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医院制定了一套分级护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细节。

一、分级标准1.1 一级护理- 适用对象:出生体重≥2500克,无明显疾病或病情稳定的新生儿。

- 护理内容:- 保持婴儿温暖,提供适宜的环境。

- 观察婴儿的基本生理指标,如体温、呼吸和心率。

- 提供基本的喂养和护理,包括换尿布和清洁。

1.2 二级护理- 适用对象:出生体重<2500克,早产儿,或有轻度疾病的新生儿。

- 护理内容:-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确保婴儿的舒适度。

- 监测婴儿的呼吸和心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提供特殊的喂养和护理,如经胃管喂养和静脉输液。

1.3 三级护理- 适用对象:重症新生儿,需要密切监护和治疗的婴儿。

- 护理内容:- 提供高级监护设备,如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以及专业护理人员。

- 监测婴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和血压。

- 提供复杂的治疗,如抗生素治疗和手术。

二、护理措施2.1 温度控制- 提供适宜的温度,避免婴儿过热或过冷。

- 使用保温箱或温床,以确保婴儿的体温稳定。

- 定期测量婴儿的体温,及时调整环境温度。

2.2 呼吸管理- 监测婴儿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质量。

- 如有需要,使用呼吸机或给氧设备辅助呼吸。

- 定期检查呼吸道通畅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饮食管理- 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适宜的喂养计划。

- 如需要,使用经胃管或静脉途径喂养。

- 监测婴儿的体重和饮食摄入量,确保婴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三、感染控制3.1 严格的手卫生- 护士和医生必须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消毒双手。

- 在接触婴儿之前,务必保持手部清洁。

3.2 隔离措施-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给其他婴儿。

- 医护人员在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第一篇: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附件1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Ⅰ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房)具备下列能力和条件:(1)新生儿复苏;(2)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3)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观察;(4)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

Ⅱ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特别护理病房)本级分为两等:A等:具备Ⅰ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2000克的新生儿或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稳定的病理新生儿**的内科常规医疗护理;(3)上级新生儿病房治疗后恢复期婴儿的医疗护理。

B等:具备Ⅱ级A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不会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的医疗护理;(3)不超过72小时的连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或不超过24小时的机械通气;(4)头颅B 超床边检测;(5)实施脐静脉置管和血液置换术等特殊诊疗护理技术。

Ⅲ级新生儿病房(NICU)基本要求:具备Ⅰ、Ⅱ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电解质、血气等重要生理功能持续监测;(2)长时间辅助通气;(3)主要病原学诊断;(4)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心动图等高级影像学检查。

本级分为三等:等:具备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A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严重脓毒症和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内科医疗护理;(3)持久提供常规机械通气;(4)体表轻度畸形矫治类小型手术。

B等:具备Ⅲ级A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全面医疗护理;(2)高频通气和NO吸入治疗;(3)儿科各亚专业的诊断治疗,包括:有创循环监护、脑功能监护、支气管镜、胃镜、连续血液净化、早产儿眼病治疗、亚低温治疗等;(4)实施中、大型外科手术****。

【最新】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最新】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指征: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儿,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重症监护患儿,如早产儿;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儿,如先天性肠梗阻及肛门闭锁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儿,如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如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

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

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

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

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

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

(1)每天整理床单位2次,更换清洁衣物至少1次。

(2)每天全身沐浴,做好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2次。

(3)病情不允许全身沐浴的患儿,酌情温水擦浴,注意头面部及皮肤褶皱处。

(4)每天更换监护血氧探头,对于营养不良消瘦及早产儿,防止压疮。

(5)排泄护理:随时更换尿布,必要时温水清洗。

(6)遵医嘱禁食或人工喂养,配制代乳品或糖水,合理剂量。

(7)合理卧位,昏迷患儿每2小时翻身一次。

一级护理:指征: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儿,如上所述;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儿,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儿。

护理要点:1、每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

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

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

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

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附件1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Ⅰ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房)具备下列能力和条件:(1)新生儿复苏;(2)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3)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观察;(4)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Ⅱ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特别护理病房)本级分为两等:A等:具备Ⅰ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2000克的新生儿或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稳定的病理新生儿**的内科常规医疗护理;(3)上级新生儿病房治疗后恢复期婴儿的医疗护理.B等:具备Ⅱ级A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不会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的医疗护理;(3)不超过72小时的连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或不超过24小时的机械通气;(4)头颅B 超床边检测;(5)实施脐静脉置管和血液置换术等特殊诊疗护理技术。

Ⅲ级新生儿病房(NICU)基本要求:具备Ⅰ、Ⅱ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电解质、血气等重要生理功能持续监测;(2)长时间辅助通气;(3)主要病原学诊断;(4)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心动图等高级影像学检查。

本级分为三等:A等:具备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严重脓毒症和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内科医疗护理;(3)持久提供常规机械通气;(4)体表轻度畸形矫治类小型手术。

B等:具备Ⅲ级A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全面医疗护理;(2)高频通气和NO吸入治疗;(3)儿科各亚专业的诊断治疗,包括:有创循环监护、脑功能监护、支气管镜、胃镜、连续血液净化、早产儿眼病治疗、亚低温治疗等;(4)实施中、大型外科手术****。

新生儿病区分级护理标准文档

新生儿病区分级护理标准文档

新生儿病区分级护理标准文档新生儿病区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服务内容:(一)、特级护理服务对象1、收治年龄范围为出生-28天的无陪伴新生儿.2、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高危新生儿。

(二)、特级护理服务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查对无误后正确实施治疗措施,维持输液通畅.3、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4、严格床旁交接班。

5、提供基础护理:1)促进新生儿舒适:根据病情,每日给患儿进行沐浴或暖箱内擦浴,做好口腔、脐部护理,每日更衣及床上用品,保持床单元整洁。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2)每3小时更换尿不湿,特殊故情况随时更换,同时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3)满足患儿营养需求:根据医嘱定时喂奶。

4)每周测体重2次,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实施,观察体重增长状况。

5)维持患儿适当的屈曲舒适体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血氧饱和度探头,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定时翻身、拍背。

6)正确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6、提供专科护理:PICC管路维护、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护理。

7、提供新生儿持续发展性照顾: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康复训练、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新生儿的早期干预、非营养性吸吮。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8、做好病危患儿外出检查前的抢救器材准备工作,必要时陪同检查。

9、保证病室环境整洁,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10、满足患儿情感需求,每日给予患儿抚慰与拥抱。

1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12、了解患儿家长心理需求,协助疏导心理问题。

一级护理标准一级护理服务内容:(一)、一级护理服务对象1、收治年龄范围为出生-28天的无陪伴新生儿。

2、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新生儿.(二)、一级护理服务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查对无误后正确实施治疗措施,维持输液通畅.3、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4、严格床旁交接班.5、提供基础护理:1)促进新生儿舒适:根据病情,每日给患儿进行沐浴或暖箱内擦浴,做好口腔、脐部护理,每日更衣及床上用品,保持床单元整洁....文档交流仅供参考...2)每3小时更换尿不湿,特殊故情况随时更换,同时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NICU分级护理

NICU分级护理

新生儿病房(NICU)分级护理服务标准护理级别项目特级护理分级依据1.出生窒息、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新生儿2.使用或有可能使用呼吸支持设备并需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的新生儿3.早产儿、生命力低下新生儿4.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新生儿入院、转入护理接到危重患者转入电话,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用物准备:吸痰装置、氧疗装置、腕带、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等。

转入交接:病情、用药、各种管道、皮肤情况、各种物品、医疗护理文书等。

根据患儿病情,立即进行抢救。

书写相关入院资料,完成入院护理评估,执行疾病护理常规。

巡视时间设专人24小时护理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检查预约检查并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后护理治疗遵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密切患儿的反应和用药效果管道保持各类管道位置正确,标识清晰,引流通畅,管壁清洁,更换及时,密切观察,准确记录卧位根据患儿病情,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卧位,满足患儿舒适与安全需要饮食遵医嘱给予合理喂养,观察喂养后的消化情况心理支持经常与患儿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关注患儿肢体与面部的回应情况,并适时进行系统的婴儿抚触。

专科护理做好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动态监测、呼吸支持及气道管理,加强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实施保护性安全措施基础护理1.晨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给予患儿面部清洁、口腔护理、足部清洁、会阴护理2次/日2.卧位护理:给予患儿床上移动,翻身、叩背1次/2小时,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3.其他:给予患儿温水沐浴或擦浴1次/日,并更换衣物出院(转科)护理向患儿家属宣教患儿哺喂方式、奶量、活动、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执行出院(转科)医嘱,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征求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注意保暖。

进行床单位终末处置。

儿科二区新生儿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儿科二区新生儿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二)根据患儿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家长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时,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三级护理
停止治疗,当天需要出院的患儿
(一)每2小时巡视患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儿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家长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时,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五)提供家长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时,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二级护理
停止治疗,当天需要出院的患儿
(一)每2小时巡视患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儿科二区新生儿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级别
分级标准
护理要点
服务内容
特级护理
1、急性呼吸衰竭
2、肺炎合并心衰
3、气管和支气管异物
4、急性喉炎伴Ⅲ°喉梗阻
5、心肺复苏患儿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一个专门用于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医疗场所。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且规范的分级护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概述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是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等因素,将新生儿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新生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监测要求。

分级护理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新生儿得到个体化、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三、分级标准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适合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无特殊护理要求的新生儿。

具体标准包括:- 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平稳,心率正常,体温正常。

- 新生儿吸食能力良好,能够正常进食。

- 新生儿排尿正常,无尿频、尿潴留等问题。

- 新生儿肤色正常,无黄疸、发绀等异常情况。

- 新生儿无需特殊监测和治疗,可进行常规护理。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合于病情较稳定,但需要特殊监测和治疗的新生儿。

具体标准包括:- 新生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难点,需要辅助通气或者氧疗。

- 新生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问题,需要进行心脏监测和药物治疗。

- 新生儿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操作,如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 新生儿需要进行特殊的监测,如脑电图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合于病情较为危重、需要高级监护和治疗的新生儿。

具体标准包括:- 新生儿存在严重的呼吸难点,需要机械通气和呼吸机辅助。

- 新生儿存在严重的心脏问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介入治疗。

- 新生儿需要进行复杂的护理操作,如气管切开、腹腔引流等。

- 新生儿需要进行复杂的监测,如颅内压监测、心电图监测等。

四、护理要求1. 一级护理要求-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

- 提供适当的喂养,确保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 维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

- 定期进行听诊、观察新生儿的排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接受医学观察、护理和治疗的新生儿提供的特殊医疗环境。

为了确保新生儿得到适当的医疗护理,新生儿病房通常会根据新生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进行分级。

一、级别划分1. 一级新生儿病房(NICU):一级新生儿病房是最高级别的新生儿护理单位,专门为需要高度监护和专业治疗的危重病婴提供服务。

这些婴儿通常需要机械通气、血液透析、心脏支持等高级技术支持。

一级新生儿病房设备齐全,配备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等。

2. 二级新生儿病房(NICU):二级新生儿病房是为需要中度监护和特殊治疗的婴儿提供服务的单位。

这些婴儿可能需要辅助通气、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等。

二级新生儿病房通常配备有呼吸治疗设备、监护仪器和特殊护理设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照顾。

3. 三级新生儿病房(NICU):三级新生儿病房是为需要轻度监护和常规治疗的婴儿提供服务的单位。

这些婴儿可能需要轻度呼吸支持、静脉输液、观察治疗等。

三级新生儿病房通常设备较为简单,但仍配备有监护仪器和常规护理设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护理。

二、分级标准1. 疾病严重程度:新生儿病房的分级标准通常基于新生儿的疾病严重程度。

一级新生儿病房主要接收危重病婴,包括早产儿、出生缺陷儿和需要手术治疗的婴儿等。

二级新生儿病房主要接收需要中度监护和特殊治疗的婴儿,包括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后期护理和需要辅助通气的婴儿等。

三级新生儿病房主要接收需要轻度监护和常规治疗的婴儿,包括足月婴儿、低出生体重儿后期护理和需要观察治疗的婴儿等。

2. 护理需求:新生儿病房的分级标准还考虑了新生儿的护理需求。

一级新生儿病房需要提供高度监护和专业治疗,包括机械通气、心脏支持和复杂手术等。

二级新生儿病房需要提供中度监护和特殊治疗,包括辅助通气、静脉输液和抗生素治疗等。

三级新生儿病房需要提供轻度监护和常规治疗,包括轻度呼吸支持、静脉输液和观察治疗等。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用于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医疗部门,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分级护理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制定依据、目的、适合范围、护理原则、分级标准以及相关指导措施。

二、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 卫生部门关于新生儿病房管理的规定;3. 新生儿病房护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三、目的制定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新生儿病房提供高质量、安全、科学的护理服务,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适合范围本标准适合于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包括新生儿的接收、观察、护理、喂养、药物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

五、护理原则1. 个体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安全护理: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药物管理、手卫生等相关规定,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3. 专业护理: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护理设备,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4. 家庭参预:鼓励家属积极参预新生儿的护理过程,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六、分级标准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生理状态,将新生儿病房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 一级护理:适合于病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无需特殊护理的新生儿。

护理人员需定期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喂养情况和排泄情况,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此级别的新生儿可由家属陪护。

2. 二级护理:适合于病情较重、需要特殊护理或者监测的新生儿。

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进行药物管理、输液、监测和护理操作,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此级别的新生儿需要24小时护理,家属可适当陪护。

3. 三级护理:适合于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和特殊治疗的新生儿。

护理人员需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操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进行复杂的护理操作和监测。

此级别的新生儿需要全天候护理,家属可适当陪护。

新生儿层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新生儿层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3、主动解答
对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解答,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如家属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耐心解释至家属满意。
二、礼仪规范
1、入院规范
1、新患儿入院时,实行零分钟接待制。值班护士热情、主动迎接病人,做好五测,10分钟内通知医生诊治。
2、危重病人立刻接诊,快速完成急诊病人安置,并查看病人治疗、各种管道及皮肤情况,迅速协助医生诊治。
3、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3、出院规范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给予患儿整理好物品;面带微笑,护送病人,征求家属意见,并向家属讲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注意饮食、用药、锻炼、复查等;将需要带的药品交给家属,讲明用法。
三、服务规范
1、病区环境
1、保持卫生清洁,环境舒适,病室安静、干净、整洁、空气新鲜、温馨适宜。
2、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等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及病情了解时间。
2、主动宣教
可独立参照护理常规等相关资料按病程介绍疾病及康复、饮食、活动等知识,对特殊治疗及检查要讲解注意事项,并指导家属掌握用药知识。
3、主动解答
对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解答,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如家属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耐心解释至家属满意。
8、对手术、转入病人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做好用物准备及交接班。
9、能落实病人晨晚间护理,整理病床单元。
10、出院后的床单元严格终末处理,并取消患儿住院时所有标识。
儿科2011-12-10修改
新生儿室(N3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项目
基本要求
质量考核标准
一、护患沟通
1、主动介绍
1、在患儿入院10分钟内可独立完成入院介绍和安全教育,并介绍自我、主管医师、护士长,向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包括护士站、医生办等具体位置。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指征: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儿,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重症监护患儿,如早产儿;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儿,如先天性肠梗阻及肛门闭锁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儿,如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如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

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

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

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

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

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

(1)每天整理床单位2次,更换清洁衣物至少1次。

(2)每天全身沐浴,做好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2次。

(3)病情不允许全身沐浴的患儿,酌情温水擦浴,注意头面部及皮肤褶皱处。

(4)每天更换监护血氧探头,对于营养不良消瘦及早产儿,防止压疮。

(5)排泄护理:随时更换尿布,必要时温水清洗。

(6)遵医嘱禁食或人工喂养,配制代乳品或糖水,合理剂量。

(7)合理卧位,昏迷患儿每2小时翻身一次。

一级护理:指征: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儿,如上所述;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儿,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儿。

护理要点:1、每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以及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维持体温、蓝光治疗护理等。

4、做好管道和气道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到位,防止发生意外。

6、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7、根据患儿病情,适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

8、班班严格查对腕带、床头牌。

9、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清洁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区分级护理标准
特级护理服务内容:
(一)、特级护理服务对象
1、收治年龄范围为出生-28天的无陪伴新生儿。

2、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高危新生儿。

(二)、特级护理服务要点
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查对无误后正确实施治疗措施,维持输液通畅。

3、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4、严格床旁交接班。

5、提供基础护理:
1)促进新生儿舒适:根据病情,每日给患儿进行沐浴或暖箱内擦浴,做好口腔、脐部护理,每日更衣及床上用品,保持床单元整洁。

2)每3小时更换尿不湿,特殊故情况随时更换,同时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3)满足患儿营养需求:根据医嘱定时喂奶。

4)每周测体重2次,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实施,观察体重增长状况。

5)维持患儿适当的屈曲舒适体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血氧饱和度探头,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定时翻身、拍背。

6)正确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6、提供专科护理: PICC管路维护、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
施安全护理。

7、提供新生儿持续发展性照顾: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康复训练、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新生儿的早期干预、非营养性吸吮。

8、做好病危患儿外出检查前的抢救器材准备工作,必要时陪同检查。

9、保证病室环境整洁,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10、满足患儿情感需求,每日给予患儿抚慰与拥抱。

1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2、了解患儿家长心理需求,协助疏导心理问题。

一级护理标准
一级护理服务内容:
(一)、一级护理服务对象
1、收治年龄范围为出生-28天的无陪伴新生儿。

2、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新生儿。

(二)、一级护理服务要点
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查对无误后正确实施治疗措施,维持输液通畅。

3、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

4、严格床旁交接班。

5、提供基础护理:
1)促进新生儿舒适:根据病情,每日给患儿进行沐浴或暖箱内擦浴,做好口腔、脐部护理,每日更衣及床上用品,保持床单元整洁。

2)每3小时更换尿不湿,特殊故情况随时更换,同时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3)满足患儿营养需求:根据医嘱定时喂奶。

4)每周测体重2次,特殊情况根据医嘱实施,观察体重增长状况。

5)维持患儿适当的屈曲舒适体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血氧饱和度探头。

6)正确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6、提供专科护理,防止并发症,实施安全护理。

7、提供新生儿持续发展性照顾: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康复训练、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新生儿的早期干预、非营养性吸吮。

8、做好患儿外出检查前、后的查对工作,并交代注意事项。

9、保证病室环境整洁,定时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10、满足患儿情感需求,每日给予患儿抚慰与拥抱。

1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2、了解患儿家长心理需求,协助疏导心理问题。

13、做好出院指导。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