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国家和军队改革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1——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1——精选推荐

1、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思想成果论,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统一的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典范。

是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事业,它是发展着、完善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理论、建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三三制政策: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

4、有理有利、有节的三项原则:指自卫原则、胜利原则、休战原则。

5、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二五减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就是在原地租的基础上减少百分之二十五。

扶助农民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实行交租交息,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

7、三位一体的政策和策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只有争取到了中间势力,才能真正孤立顽固势力,在这个策略中,发展进步势和是最根本的,争取中间势力是关键的一环。

8、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9、一化三改:。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密切关系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密切关系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密切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是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实现真理的途径,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政策,通过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实践性的,强调实践作为认识真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经济滞后、社会矛盾累积等问题,需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深入观察和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倡导人民群众主动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实践的主体。

在改革开放中,实践观马克思主义鼓励人们敢于尝试新的思想观念和经济模式,打破旧有的束缚和固化的观念,使人们更加自主地思考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再次,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评估和调整政策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摸索和检验,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

改革开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确保改革开放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激励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实践观马克思主义鼓励人们勇于面对挑战,勇往直前,相信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反思错误,改正偏差,就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观念,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了思想解放,为政策调整提供了标准,并激励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改革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改革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改革观社会主义改革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如何进行改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包括社会主义改革观在内。

一、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改革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通过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它是在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社会主义改革观中,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特别强调。

首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任务,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促进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再次,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改革事业的科学决策和良好执行。

社会主义改革观强调党的领导地位的核心意义,只有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历史演变和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实践。

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实践探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革观主要集中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观逐步形成和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道路和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主义改革观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在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改革观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适应国内外新形势和新变化,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2马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3马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2马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打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3马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或辨析)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马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关系(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军考政 治知识点

军考政 治知识点

军考政治知识点军考对于许多有志于投身军旅的青年来说,是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

而政治科目在军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联系和发展,以及矛盾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定信心,不断努力,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主要任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独特道路。

毛泽东思想中的党的建设理论强调,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党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核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毛概知识点 考试重要内容

毛概知识点  考试重要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进一步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了毛泽东思想。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胡锦涛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一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6.为什么高举: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7.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①提出:萌芽:李大钊最先提出: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②全党共识:延安整风第一次飞跃: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③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理论成果(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①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指针)。

②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支柱)。

③倡导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学风)。

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①背景: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③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④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抗日战争时期⑤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两种矛盾,十大关系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④政策和策略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区别对待、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⑤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⑥党的建设理论: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入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三大作风,两个务必⑦国际战略、外交工作理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个世界⑧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理论:解剖麻雀,学会弹钢琴⑨哲学思想:矛盾论,实践论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民族独立主权,依靠自己、争取外援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①形成和发展:A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 历史、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 提出命题:1978—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形成轮廓:1982(十二大)—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E 系统概括:1987(十三大)—1992(十四大)南方谈话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F 明确概念:1997(十五大)科学阐述写入党章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党史上的名词解释

党史上的名词解释

党史上的名词解释党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

它是我们了解党的历史、理解党的性质和任务的重要途径。

在党史上,有一些名词经常出现,这些名词代表着一段历史、一种理论、一种经验或者一项制度。

本文将尝试对一些党史上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为基础、经过实践检验和发展完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石,是组织先进分子、推动社会变革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个阶级概念,指没有生产资料和生产手段,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的社会阶级。

无产阶级是生产力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中国共产党视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革命力量,致力于解放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指社会所有制取代私人所有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

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逐步实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制定的指导方针和总体任务。

党的基本路线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是党的行动纲领,体现了党的最根本的性质、任务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制定并反复修正的,对党和国家事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红军时期形成的纪律规定,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军队纪律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三大纪律包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生活必须艰苦。

八项注意包括:一、政治上绝对忠诚;二、军事上严格遵守纪律;三、组织上关心部下;四、生活上与官兵打成一片;五、工作上热心公益;六、待人接物上真诚;七、言行举止上文明;八、节约用人、物、财。

军事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

军事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

军事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军事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全校同学一起学习了军事理论课,通过国防大学的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时间的理论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增加了伟大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学习中国军事力量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的令人激动的情景: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回眸历史,凝望未来。

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

在军事理论的课程中,我了解到:对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生长战斗力;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引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现在,我们的人民军队已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年月日,在人民海军成立六十周年时,郑重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想更健康、更高效的发展,就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自己的理论指导。

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里,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过程,通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并使之符合中国国情进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实际上,中国的发展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探索历史,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正是这位领袖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的具体实践的领导者。

邓小平曾评价:“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各个方面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才能凸显社会主义的优势,才能真正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抗击列强侵略胜利以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又经过了漫长的建设发展阶段,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在党的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就开始萌芽,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发展完善,并不断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深化,又得到了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丰富,也在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上产生重要影响。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而进行的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毛概题库的论述题

毛概题库的论述题

1、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主要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贯穿于这些组成部分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这些理论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的正确总结,它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有的结论,并勇于抛弃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经过艰辛的理论创造而代之于适合中国情况的新原理和新结论。

毛泽东思想从以上这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迪?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的创立,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和光辉典范。

(1)这一道路理论的创立,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它在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是无先例的。

它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的光辉。

(2)这一道路理论的创立,是建立在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深刻分析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正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斗争策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3)这一道路理论的创立,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统一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中。

(4)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理论的形成,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夺取全国政权的根本问题,指引着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军事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

本文将从军事工业发展的历史角度出发,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军事工业的指导作用,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经济形态、阶级斗争和历史演变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即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这两个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思辨和观察世界的方法。

军事工业作为国防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因素。

在社会主义国家,军事工业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认识到军事工业的特殊性,强调了军事工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认识到,在阶级社会中,军事力量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其中就包括军事工业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军事工业的先进技术和装备研发,能够有效提升国家的防御和攻击能力,提供保障和支撑国家利益的手段。

其次,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强调军事工业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军事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增长。

再者,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充分认识到军事工业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现代战争高度依赖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军事工业的规模和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强大程度的重要标志。

军事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国防能力和国际地位。

最后,马克思主义军事工业理论基础提出了军事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课后习题答案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研究和回答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的,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更无法照抄别人的经验。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

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坚持敢打必胜——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

坚持敢打必胜——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
战斗意志和打赢实效的统一。坚持敢打必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过程与目标辩证关系思想在斗争规律上的具体运用。习主席强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并把“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作为开展重大斗争的重要原则。斗争的过程状态影响和制约目标实现,斗争实效指引和激励斗争过程。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打赢是军队的根本价值所在,能打仗、打胜仗是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根本要求。胜仗不是打几个冲锋、攻几个山头就能实现,必须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冲锋姿态和战斗意志。坚持敢打必胜,就是要瞄着必胜目标、奔着打赢实效,全面加强练兵备战,不断砥砺英勇无畏的意志品格,始终保持枕戈待旦的备战状态,确保党和人民一声令下随时出征、决胜疆场。
讲求斗争艺术开新局。斗争需要勇气,也要讲求艺术、注重章法。准确把握斗争时机,提高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洞察先机,趋利避害,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精准拿捏斗争尺度,增强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掌控能力,判定斗争目标、划定斗争底线,把握主攻方向、把握斗争火候,适时调整斗争策略。确保实现斗争效果,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断以斗争实效检视行动、校准方向,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实现斗争目标。
坚持敢打必胜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括必胜的信念、敢打的意志、顽强的作风、善战的本领等,是对战争规律和制胜机理的科学揭示,蕴含着精妙深邃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真理性和创造性。
物质较量和精神比拼的统一。坚持敢打必胜,深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唯物论原理,科学揭示了战争制胜问题上精神因素的重要性。习主席指出,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在无数战斗中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与我军历来打的是精气神、有着强大战斗精神是分不开的。现代战争突发性、残酷性空前增强,对军人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战斗作风等精神因素要求更高、考验更甚。过去,我们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事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事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事理论发展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军事理论取得飞跃式发展,“十二五”已经到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军事理论也在不断朝着具有我军特色的方向发展。

回顾历史,我国的军事理论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军建军80年来,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战胜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成为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柱石?就是因为它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队在斗争中发展过程1931年,当南昌起义、秋收暴动点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时,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样一支仅有千余人、步枪加大刀梭镖的革命军队,能够彻底掀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统治,使整个中国改天换地。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军从井冈山的崎岖山路出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逐步成长为一支迭克强敌、战无不胜的强大革命武装力量,在荡涤旧社会的伟大斗争中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经受住了各种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的考验,实现了由人民革命武装向社会主义国家军事力量的转变,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红色江山的稳固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保证,为人民的和平劳动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我军发展的光辉历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其中贯穿着一条耀眼夺目的“生命线”,就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军队政治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军队政治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军队政治工作作者:宋淳桐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35期摘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只有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才能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军队政治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从而保证政治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军队政治工作指导作用作者简介:宋淳桐,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员16队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诉讼法与军事司法。

中图分类号:E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201-0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对我军的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军的独有优势,是我军的生命线,对于我军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保持政治工作基本方向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政治机关应该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政治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其在军队建设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决定认识的内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认识的来源是实践的经验,认识完全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的认识活动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克服认识上的错误,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实践中的认识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对具体事物的认识,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呈现出前进性和上升性的特点。

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科学的认识可以对实践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

5.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个新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个新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个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本文将重点阐述其中的十个新成就。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承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得到了有效减少,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不断改善,构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二、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力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国家监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政府行为和权力滥用的问题,保持了党和国家的高度纯洁性。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

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各项指标均实现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了高效廉洁的政府机构,加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国家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政府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六、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县全部摘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

七、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改革措施,提升了国防和军队的整体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国家和军队改革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在经过了快速发展的35年对整个国家、军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在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力,我们需要用改革来继续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里用马克思主义解释我国必须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举措。

关键词:改革,解释,措施。

一、国家和军队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已经快速发展了35年了,一共经历的7次三种全会,其中5次谈改革,2次谈农村问题。

身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世界大国,快速的发展对的影响已经深化到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马克思总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关系,快速的发展的生产力也必然导致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即旧的生产关系会慢慢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而我国的经济基础发展到了如今的这一阶段,上层的政府政策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力度较大的变革才能维护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正是在这种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的大会。

本次大会主要谈五个国家改革和一个军队改革,第一个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三个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四个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第五个是甚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还有的是深化军队体制改革。

这次会议所作的决定必会影响中国的未来走向。

每一次三中全会都会担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我个人感觉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地拉长,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说得很清楚,说我们中国再过30年各方面的制度将更加成熟、更加并行,所以这次三中全会确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今年是2013年,离2020年满打满算七年多,时间不等人,而且表面的经济繁荣、GDP主义引起了像房地产泡沫,金融债券体系的不健全,影子银行地下钱庄现象普遍等,政府的某些方面公信力在下降这都表明了这一点一点的量变若不经历一次大力度的改革就会变成国内乱套这样的质变,所以中国的转型不能再拖了。

中央应该尽快进行全面部署、系统推进,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现在的人口压力也十分巨大,中国一共经历的三次婴儿潮中最大的一次在1960至1972,这一年代里出生的我们的父辈在未来的15年内会陆续退休不再参加生产,所以一直以来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根本不能持续。

邻国日本现在就长期陷入人口老龄化的泥潭中导致现在的发展停滞,日本虽然发展停滞但是对于这个国家来讲人民的生活还比较幸福,这是由他们高度自动化的工业和高度工业化的农业带来高生产力提供给了人民相对丰富的产品,再加上较为健全的现代化国家体制和教育体制福利体制养老医疗体制等让他们在严重的老龄化下国家还比较安定。

事物的发展总有普遍性,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中国目前面临的危机和日本二十年前有很大相似性,但中国的国情比日本还要复杂的多,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资本,又在广泛的平民式教育中发展了人力资本,国家领土广阔自然资源由十分丰富,根据宏观经济学普遍认同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中我们已经得到了三个,对于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我们也可以在鼓励创新
驱动的政策下发挥我们这辈人的力量。

但是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更完备的政治体制支持。

所以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的形式对国家对我们来说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完成使命需要必要的军事力量。

我军仍然存在着两个“不相适应”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指出了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个方向的改革。

这里我主要想讲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必要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表明了,会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

健全完善经费物资管理标准制度体系。

深化预算管理、集中收付、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

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探索改进部队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

说明中央早就观察到了军队的三公经费过于庞大。

关于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军队中也应该照样建立。

反腐败问题也是党内外议论较多的问题。

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些案件由于涉及的官员较多阻力大难以坚决查办。

一些军队单位存在过公款吃喝,过度报销,军私联合谋利,吃空饷等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多而且比较普遍,虽然在习总书记上台之后对反腐败方面抓的十分严格,而且确实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但是一段时间内的加大力度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对于军队的监督管理,预算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改革也应该加速出台。

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发展中大国,出现问题时理所当然的并不可怕,不出现一些问题才更可怕。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军队的改革也必须跟上国家的速度。

国家方面的改革,军队也必然得随之改革。

二、国家和军队改革前途广阔
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整个国际上也受到瞩目,我们的增长速度一下来世界都受到影响。

另外,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就是一些很难的改革、一些受到阻力很大的一些方面,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方案,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些重点突破性,使我们通过改革来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的局面。

特别是要支撑未来一个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改革来得到红利,推动经济增长。

本次改革提出的五个建设和五项深化改革和军队体制的改革是协同配套的,五个建设分别对应于五项深化改革,五个建设当中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它没有发生旁移,五项改革一定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动作用,军队的改革也一定要保障经济的发展。

当然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一个是对国有经济要求一个“活力”,现今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效率比较低,“活力”严重不足,如中科电、中海洋等。

中国的国有企业外在形态上有些像日德的国家资本支持的财阀、公司,但在所有制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样的制度有好也有坏。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资本主义的制度,但在一些管理方面还是可以借鉴的,所以提出了国企的改革。

另一个是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创造力和许多的创新是民营经济进行的,包括技术研发,所以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

产权保护制度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的,可以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以后国有的里面可能也有民营的股份。

为了适应全球化新的经济形势,对外也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比如说放宽投入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一系列的措施。

从现在来看,促进更高层次的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我们要有我们的跨国公司,我们有实力的企业
要走出去,同时也要扩大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

另外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新的秩序就是我们自己的自贸区,也就是单边自由贸易区,双边自由贸易区,利用自贸区体制进一步扩大未来的出口产品升级,形成中国和世界的产业分工,更多地在全球化中得到我们的利益。

所以就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总体下来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政府改革要向政府治理转变。

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向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也就是政府的要逐渐的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

关于军队的改革本次改革的方向是向生成战斗力的方向改革,调整军队规模、体制编制和各兵种之间的关系,预计会设立常设性的联合作战组织结构以加强联合作战能力。

对于战斗力的生成指挥能力当然也必不可少,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本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对于部队资金方面会逐渐加强监管体系,完善部队预算、出纳、报销体系,以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军队中的滋生,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处丰富官兵的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改革面临的重重的压力与挑战,但也不乏光明的未来。

国人应该相信我们走的道路是正确的,相信指导我们的理论是科学的,相信我们的制度是光明的,坚信会国家越建越好,军队越建越强,最终实现中华人民的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
有关十八大的新闻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