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分类(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四 分类《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
龙泉驿区青龙湖小学三性课堂教学案设计
成了几类。
活动三、找一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共学)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分类的现象,谁来说说你见到过的分类现象?
生思考回答。
师:对!说得真清楚。
师:
1.出示超市里的分类ppt,提问: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2.出示学校垃圾桶的分类ppt,我们学校的垃圾分类,可回收、有害、厨余、其它垃圾,这样可以分类可以保护的环境,同时起到资源再回收利用的好处。
三、巩固练习(共学)
1、算一算,然后分一分。
①6+2= ②10-1= ③9-1= ④4+4= ⑤5+4=
2、出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照片,然后分一分。
提问: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分成几类?
老师分成了3类,你知道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身份)
3、拓展练习。
淘气将上面的图形分成了四类,他可能是按()来分类的。
(多选)①颜色②大小③形状④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用到很多。
在分类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房间和其他物品,做“生活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课后将自己的书包进行分类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分类》教案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数学和动物分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而动物分类则是对动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方便人们对动物进行研究和了解。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有一节课的主题是“动物分类”。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和过程,并通过分类的方式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动物分类,为什么要对动物进行分类。
2.知道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3.掌握几种常见动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什么是动物分类及其基本原则。
2.以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三大类为例,介绍他们的分类方法。
3.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们尝试自己分类动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教室里张贴各种动物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回答:1.这些动物有什么相似之处?2.我们怎么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再给出动物分类的定义和意义。
二、讲解动物分类相关知识1.什么是动物分类及其基本原则。
动物分类是对动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目的是方便我们对动物进行研究和了解。
其基本原则是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等特征,应用分类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
我们可以从哪些特征来进行动物分类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照生存环境分类:陆上生物、水生生物、空中生物。
2.按照形态和骨骼特征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
3.按照进食方式分类: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等。
4.按照产卵方式分类:卵生动物、胎生动物。
5.以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三大类为例,介绍他们的分类方法。
(1)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指进食母乳,在胎内发育的一类动物。
和其他动物相比,哺乳动物的身体骨骼更加坚固,四肢更加灵活,能够进行更多的活动。
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种,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智力更加发达,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改善生活。
(2)鸟类鸟类是指能够飞行的一类动物。
和哺乳动物相比,鸟类的身体骨骼更加轻盈,有一对翅膀和尾巴,能够在空中自如地飞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1-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1-冀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类知识,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分类思维习惯。
3.激发学生灵敏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让学生认识分类,了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2.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简单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
3.进行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多种分类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分类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
2.游戏法:进行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正确认知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
感受(10分钟)教师拿出几个不同的物品,把物品放在课桌上,让学生先以自己的方式分一下类,再请学生根据颜色、形状等标准进行分类。
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进行分类,并示范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
先由教师给学生示范分类,随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类。
游戏(15分钟)选取一些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比如:根据颜色把物品分为红色、蓝色和绿色,根据形状把物品分为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等。
巩固(10分钟)教师用幼儿园常用的游戏“猜我是谁”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把物品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给的提示,猜出物品是什么。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需要注意的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1.正确理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颜色、形状等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3.在游戏中学习,并且在游戏中得到积极体验和感受;4.在猜物品游戏中体验到自己所学分类方法的应用;5.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分类思维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类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北京版 (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掌握数数的方法。
2.熟练掌握数的阅读和书写。
3.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以及数的阅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引导学生使用数的阅读和书写来表达数的数量。
2. 数数及书写规范教师介绍数字1、2、3、4、5、6、7、8、9、10,让学生按顺序数数,并介绍数的书写规范。
3. 探究加法和减法3.1 加法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并介绍加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这个问题,并教授加法的符号“+”。
3.2 减法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数,并介绍减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我有6个苹果,吃了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教师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这个问题,并教授减法的符号“-”。
4. 练习4.1 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通过加法计算出2+3、4+5、6+2等题目,并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答案。
4.2 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通过减法计算出4-2、5-3、6-4等题目,并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答案。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估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数数和书写过程中的表现。
2.教师检查学生在练习中书写的答案是否正确。
3.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测试学生对数字和加减法的理解程度。
参考书目•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结束语本节课以探究的方式引入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点。
在后续的课程中,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和减法,以及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分类(一)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分类(一)教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初步学习分类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
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
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 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 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 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 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 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 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
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 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 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 ( 数 一 数 ) 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分 类》教案设计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分类》教案设计第1课时分类(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CAI课件、图片。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帮助聪聪整理了玩具,还做了一些分类游戏。
我们要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板书设计:整理玩具布玩具玩具枪玩具车教学反思:通过整理玩具的活动,把分类融入生活情境中,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教师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而是引导学生围绕“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这个问题充分发表意见,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空间。
第六单元分类第2课时分类(二)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积木、实物图片。
课堂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分类呢?板书设计:分类颜色形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教学反思: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平等交流的环境中互相学习,初步感受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8篇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8篇教案在拟订的时候,我们务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每一位要上课的教师都是会在上课之前先制定教案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的数学分类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难点: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
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四、教材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历来的教科书分类都是安排在准备课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
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谁能一眼看出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礼物盒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蓝色三个粉色五个”“大的三个小的五个”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分类-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类-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一、教学目的•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总结与反思•七、板书设计一、教学目的1.通过了解和理解物品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分析的认识。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力,训练学生分类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初步分类知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够正确分类物品。
2.掌握如何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较为准确地分类物品。
2.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分类的基本原则。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课程采用了“逐步引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示范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形象理解领域初步认识分类。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逐渐从直观、感性的认识逐步升华到理性、抽象的认识。
学法本节课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物品的色、形、大小进行分类,并运用分类的原则,最终确定物品的类别。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观察、判断能力,通过对不同物品的比较和分析,自主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五、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概念,并通过名师讲解,温故知新。
2. 感性认识利用幼儿园的物品进行分类操作,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入手,通过对物品的一一比较,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 引导学生理性认识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从直觉到理性认识,逐渐形成客观化的分类意识。
4. 游戏互动利用课堂卡片筛选游戏,让学生互相配合,完成分类任务,并巩固课堂所学难点。
5. 讲评点拨在游戏完成后,教师讲解和点拨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逐步引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到客观化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中,形成了实际操作、探究启发、知识建构的统一体,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得到了凸显,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本质,并且通过教师巧妙的点拨和思考,学生在分类问题上的认识和运用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植物分类》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年级数学上册《植物分类》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植物分类,如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2.掌握不同植物属于不同的分类。
3.学会使用简单的分类语言,比如多年生、一年生、木本。
二、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如树、草、花等。
让学生感受和认知植物。
2.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认知植物外形与分类,例如:花粉、叶子形状、植物高度等。
并且让学生自己分类,练习分类思维。
3.对策如果有学生不懂得分类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展示或指路引导。
也可以让学生组队互相询问讨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向互动讨论,达到学生学会分类语言和分类思维的效果。
特别是发散思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分类思维去探索和研究。
四、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向学生引入本次课的主题——植物分类。
2.知识部分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并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植物分类语言。
3.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分类思维,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想法。
五、教学重点引学生进行植物分类,让学生对植物的外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的使用植物分类语言,并且能够把不同的植物分类归纳总结。
七、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分类思维。
3.教师通过现场互动和布置作业的方式来进行评估。
八、教学结论此次学习以探究为主,让学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时,学生更加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分类思维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
§4.1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
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合作进行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有进一步的体会,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4.2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具准备:PPT。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教案
教案题目: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分类,学会将物品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简单解决分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同学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分类,掌握将物品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2.难点:学生能够简单解决分类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没有分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什么了?”“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东西都是一类的,在其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呈现新知(10分钟)将一堆物品放在教室桌上,例如:小球、石头、飞机、鱼、书等,然后教师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帮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例如:它们都是玩具。
3.分类操作(10分钟)教师拿出一些实物物品(例如:水果、动物、食物等),将其分成几个小组,请学生将物品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的名称(例如:水果、动物、食物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正确引导,确保每一个物品都被分类。
4.温故知新(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分类的理解,例如:“如果你有一个杂乱的书包,你会怎么做?”“在家里你会把哪些物品放在一起?”等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提高学生对分类的意识。
5.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物品,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分类操作,并将分类后的物品用纸片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看同学们贴的物品,分析归纳出同学们的分类标准。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看看同学们分类的标准是否相同,让学生知道分类可以有多种方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按颜色分类。
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
【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
【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按物体的形状、颜色、用途等来分类。
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的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种类……只要大家能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分类与整理(2)学习目标: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能用表格的形式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一大一小的两个杯子,一大一小的两个球。
这些东西可以怎样分类呢?2.揭示课题:同学们按照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等不同的标准给这些物体进行了分类。
那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这些结果可以怎样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按不同标准分类。
出示例2情景图。
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2.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
老师要告诉你们,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最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表格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2)出示表格。
数师:请同学们先按年龄把这些人分组,看怎么分?每组有多少人?把结果填在表(一)中。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展示。
请同学们再按性别把这些人分组,把分组的结果填在表(二)中。
第六单元《分类》(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第六单元《分类》(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类的意义及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2.能够观察物品的性质和特征,掌握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分类的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分类的内涵及分类的基本方法;2.掌握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性质和特征,并从中进行有效分类;2.培养学生分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发现分类是将同类物品归为一类,不同类物品归为不同的类别。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类的规则。
2. 分类的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方法的规则。
以颜色为例,让学生把同颜色的水果放在一起;以形状为例,让学生把同形状的玩具放在一起。
3. 观察和分类训练(25分钟)教师把准备好的各种物品分发给学生,学生观察物品的性质和特征,根据分类规则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和规律。
4. 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每组提供一个物品,其他组员根据分类的规则,将物品放入对应的类别中。
最后各组介绍自己的分类规则,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经验。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本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发现物品的特征和规律,是否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2.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是否能够合作进行有效分类,是否能够总结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和规律;3.掌握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标准1.学生能够有效地观察物品的特征和规律;2.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3.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进行有效分类;4.学生能够总结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和规律。
第六单元《分类》(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第六单元《分类》(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类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归类。
2.能够运用分类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
3.能够发现物体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增强观察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类。
2.学生能够发现物体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
2.学生能够进一步发现物体之间的共性。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导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让学生回忆物品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正式学习⑴ 什么是分类?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学生分类是指将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几类,并且组织成一定的序列。
⑵ 如何分类?让学生发现物品的共性,在进行分类时,可以将物品按照共性进行归类,比如:形状、颜色、功能等。
⑶ 初步分类通过图示或实物,让学生一起分类。
例如:让学生根据颜色分类,将红、黄、绿、蓝、紫等颜色的物品分为一组。
⑷ 深入分类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类的根据,如:形状、大小、用途等。
例如:让学生将同类型的物品(如:水果)进行进一步的分组,比如:水果可以按照果皮厚度、果肉色泽、口感等因素进行分类。
3. 巩固练习由老师出题,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方式回答问题。
比如:以下物品可以按照什么方式进行分类?苹果、香蕉、梨、柚子。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包括分类的方法和相关的规律。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物品分类,分类数目不少于3类,再写一个总结,将分类的方法和规律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今天的课程中,对于学生来说,课程内容相对简单。
在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呈现,能够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
在课程的后期,我们也试图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分类这个概念比较抽象,通过这次教学,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分类的方法和相关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推动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及分类复习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及分类
复习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研究数学上册的内容,并对各单元进行分类复。
第一单元自然数
1.1 自然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自然数的定义和符号。
2. 能够用横杠表示法表示自然数。
教学重点
1. 自然数的定义和符号。
2. 横杠表示法表示自然数。
教学难点
如何用横杠表示法表示自然数。
1.2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的含义。
2. 能够辨别出数字中的基数和序数。
教学重点
1. 了解数的含义。
2. 能够辨别出数字中的基数和序数。
教学难点
如何辨别数字中的基数和序数。
第二单元有趣的加减法
2.1 认识加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加法的符号和用法。
2. 能够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符号和用法。
2. 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2 认识减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减法的符号和用法。
2. 能够运用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1. 减法的符号和用法。
2. 运用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
本教案涵盖了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各个单元,详细列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和掌握。
一起来分类-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起来分类-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节课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会以下内容:1.掌握分类的含义2.能够根据给定的要求进行分类3.了解物品的属性4.能语言描述物品的分类和属性教学内容1.引入新课:学习分类的知识,引出问题:小明把玩具球、椅子、花…等物品排成一列,你能从中找出规律吗?2.讲解分类的含义,将物品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玩具、家具、植物等等。
3.调查学生对物品的了解,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形成学生的一些思路,加强后续分类的直观感受。
4.调查同学的理解,让同学举出更多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去描述各类物品的共性和区别,梳理各种类别的共性和异同点。
5.小组合作:老师在班级出示代表不同物品类的色块或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对物品进行分类,进一步梳理出类别名和共性,以及属性标签。
6.在班级中讨论,展示各小组的分类,引出讨论如下问题:为什么一个物品可以属于多个类别?学生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思考各类物品的共性、交叉和特殊性。
7.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学策略1.问题导入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分类知识。
2.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查其所学习的物品分类知识,提供案例,进行思考。
3.合作式教学,将课堂分为小组,彼此间帮助、协作分类,在互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节课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会以下内容:1.进一步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2.进一步了解多个属性标签的分类方式3.理解排除法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引入新课:进一步讲解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出问题:当有较多属性标签时,如何进行快速分类?2.讲解单维分类和多维分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属性标签和分类的组合方式,用实例让学生快速判断分类。
3.当有多个属性标签时,引入排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先将不符合条件的分类排除,缩小判断范围,用实例让学生快速判断分类。
4.练习:老师在板书上列出多项属性标签,动手让学生分类。
采用激励式教学,“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完成分类任务”。
数学分类一年级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课时:1课时主题:数的认识-数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1的认识能力。
2.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及其相应的数量。
3.能够观察相关物体并用数字1表示。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数字1的大卡片,问学生认识这个数字吗?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数字1代表一个。
然后问学生还有其他代表“一个”的符号吗?2.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一个数字1,可以代表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询问每个物体有多少个。
教师提问:如果有两本书,这里有几个数字1呢?引导学生说出一本书有一个数字1,所以两本书有两个数字13.操作练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图,图中有一些图形,已经写出了一部分相应的数字,现在请你们帮忙画出剩下的数字12)教师散发一些卡片,每一位学生分发一块,上面有一部分的数字1,其他的部分需要学生补全。
3)教师口头命令,学生按语音回答相应的数量,并用数字1写出。
4.拓展应用(1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物体,例如橡皮擦、书、铅笔等,每个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数字1表示,并口头介绍:“我选择了一个橡皮擦,用数字1表示。
”2)教师教授用数字1进行相加的概念,例如1+0=1,1+1=2等。
5.总结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数字1的基本含义、书写和对应的物品数量。
三、教学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2.数字卡片和一些常见物品四、教学评价对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情况,是否能正确书写数字1及其相应的数量,并能够观察相关的物体并用数字1表示。
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分类(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
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
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
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
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
(同桌讨论)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汇报。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