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_保护与发展_毛翔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73e5dc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7.png)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一、文化遗产行业发展概况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
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社会在古代所创造的杰出文明成果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在当代的留存。
我国曾经掀起一股“申遗热”,各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寻找、开发本地独特的资产,以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莫大荣誉。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遗产有三种不同的定义,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三类,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可以入选文化遗产。
根据这三大定义,我国均有不同的世界遗产能够与之对应。
二、文化遗产行业发展现状1、保护经费情况2020年,世界文化遗产的39项遗产、108处遗产地的保护经费总数达105.3亿元,与2019年相比减少30.68亿元,同比下降22.5%。
从单个遗产地看,处于1000万~5000万之间、小于500万以及大于1亿这3个区间的遗产地数量较多,2020年的占比分别为29.63%、28.7%和23.15%。
2020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中投入最多的是人员公用,占总经费的44.06%;其次为环境整治工程,占比18.81%,其他类型经费占比均在10%以下。
从遗产类型看,2020年古建筑类遗产的监测经费最高,占比47.12%;其次是古遗址及古墓葬,占比19.98%。
2、遭受破坏情况2020年,9项遗产、11处世界文化遗产地遭受自然灾害20次,受灾遗产地占总数的10.19%。
遭受人为破坏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数量持续下降,2020年,7项遗产、7处遗产地遭受了人为破坏,占遗产地总数的6.48%。
其中4项属于违法活动,8项属于蓄意或无意的破坏活动。
三、文化遗产行业规章制度2020年,12项遗产、20处遗产地新制定73项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
其中,地方性法规4项,地方政府规章2项。
四、文化遗产行业面临的挑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体现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04d5a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1.png)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5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观、古建筑群、古迹及遗址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相对均匀,涵盖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广为人知的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我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大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升了保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然而,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不够全面和有效。
由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众多,保护工作的投入和力度分布不均。
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相对薄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威胁。
其次,一些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旅游开发带来的压力。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但也带来了过度开发、人流过大等问题。
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坏,甚至失去了其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价值。
再次,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有待加强。
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对于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在宣传和推广方面亟需加强,以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和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护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a95e30e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e.png)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重要性也得到广泛认可。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民族和国家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展望两个角度,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1.保护工作成效有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并不理想。
有些重要的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被破坏和失落的可能。
同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利用方式单一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与利用相结合,但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遗产利用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旅游为主。
这种单一的文化遗产利用方式很难发掘出其最大的价值,而且有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旅游业的利用中,被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影响了文化价值。
3.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仍然不足。
很多人对文化遗产并不关心,没有意识到其重要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这种现象成为保护工作的难点。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展望1.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而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希望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能够推进社会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2.利用多元化文化遗产的利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旅游业,而应该探索出更为多元化的利用方式,如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教育、创意设计等,真正发掘出文化遗产的价值。
3.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合理开发其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文化遗产的利用效益。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成果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006758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7.png)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成果近年来,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为了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我们需要了解保护现状与成果。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文化遗产的保护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现状:1、存在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现象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乃至整个文化传承体系都面临了非常严重的挑战。
在许多国家,由于长时间的自然或人为破坏,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已经在千百年中损害严重,甚至已经消失无踪。
为此,在未来的保护工作中,需要更加高效和精准地保护。
2、标注和信息孤岛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所有的资料、标注等也都会留下证明文化遗产存在的签名。
但是,在全球范围,很多文化遗产都是信息孤岛,希望保护文化遗产的人一般都很难获取相关的信息。
因此,需要创建一个高效的系统使得文化遗产的信息可以更加快速的进行收集、归档以及交流。
3、落后的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大多都处于户外环境中,在恶劣气候、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下将变得更加不易被保护。
但目前人们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和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很多地方还依靠传统的品质技术。
这就需要我们研发更多新技术和新手段,让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更具效率和科技含量。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虽然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以下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概述:1、传统文化的继承力度越来越大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作。
在中国,诸如传统绘画、民乐这样的传统文化都有大量的传承者。
在日本,和服、武术等传统文化也在逐步得到保护和传承。
在印度,古老的瑜伽文化被更多人重新重视……这些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2、保护技术处于飞速发展期虽然许多地方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段较为落后,但是在全球范围内,保护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与国际发展趋势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与国际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f6ac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5.png)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与国际发展趋势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愈来愈受到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也日益成为各国关注重点。
本文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来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一些典型的文化遗产遭受损失的事件,例如,1992年5月九寨沟7.5级地震,导致走亲访友岩等一批文物遭受严重损毁。
得益于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为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文物保护的投入上逐年递增,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更为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同时,社会力量也逐渐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在此背景下,文物保护组织和志愿者逐渐崛起。
例如,由北京和江苏两地发起的“走遍中国行动计划”,通过组织志愿者、建立数字档案等方式,探索了一种新的文物保护模式。
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国际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明确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各国所在的国土,也属于全人类。
通过这一公约的签署和执行,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球性的议题。
近年来,国际文件的签署和执行更加注重实践性,例如2011年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的保护问题”公约等。
这一公约强调在科技进步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现代化社会遗产的重要性。
此外,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展览和展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欧洲,历史长久的城镇在保留历史遗产的同时,也作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在中国,崭新的文物博物馆和陈列馆建设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硬件设施。
三、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展望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有着不同的看法。
从国际上来看,文化遗产保护可能在以下几个方向得到更好发展:1.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近年来,文物保护中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如3D打印技术、激光保护技术等。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保护与发展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保护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e042563b3567ec102d8ab0.png)
产物 。 自此 , 界遗产 就包括 了 自然遗产 、 世 文化 遗产 、 自然遗 产与 文 化遗 产混 合 体 ( 双重 遗 即
产) 和文 化景观遗 产 四类 。
世界 遗产 之后 的事情 。在此 之 前 , 管庐 山在 尽
19 年 人选 世 界 遗 产 的 时候 已经 被 选 为 世 界 96
合 的世界 遗 产评 定标 准 , 出“ 提 文化 生 态 系统 ” 的概 念 , 并将 文化 景观 遗产 归纳为人 类长 时 间居 住
地, 宗教 、 史 、 历 园林建 筑( )农 业 、 群 , 工业 遗迹 和人 类迁徙 、 贸易等活 动路 线四种 类型 。此 外 , 分 还
析了世界景观遗产应采取的保护方式, 并认为文化景观遗产必将在世界遗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
五
台
山
研 究
^
总
第
_▲
0 c) .
世界 遗 产 文化 景观 现状 、 护 与发展 保
毛 翔 , 江海 , 李 高危 言
期
、 一
0
( 京 大 学 地 球 与 空 间科 学 学 院 , 京 1 绍 目前 尚不 为 国人 所熟 悉的世界 文化 景观 遗产 , 介 分析 其在各 大洲的分 布状 况、 所符
●一
会 、 济 的景观 文化 。它又 可进一 步分 为两 类 , 经
一
类 是 能 突 出并 普遍 表 现人 类 历 史 中发 展 演 化过 程 的遗 迹 景观 , 一 类 是从 历 史某 个 时 期 另
景 观 总数 的1 。 / 这类 景 观 区别 于 文化 遗产 的特 4
总
征 是其 引 人 注 日的并 不是 其 文物 特征 , 而是 其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5488a6f02768e9951e73864.png)
・149・文化产业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王 靓(吉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摘 要:尽管人类仍在肆无忌惮地摧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摧毁着自然栖息地和我们的伙伴,但是世界各地仍然存在着许多令人震惊的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文化景观即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景观形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并代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本质属性和相互关系。
文化景观象征着一种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日益认识到自然和各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是人类和自然的共同作品。
文章具体探讨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现状、保护以及发展趋势,是关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平衡发展的文化类景观的递进演变过程。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发展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拥有世界遗产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相当迅速,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世界遗产地景观也成为展现文化特色的场所,多样性的文化景观开始被更多的认识和保护。
特别是关于文化景观的概念和范畴开始引起了国际关注。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核心是: 人和自然的共同作品,是架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桥梁。
1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范畴19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美国召开了第16届会议,会议中,文化景观一词被收录于《世界遗产名录》。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文化景观被归纳为文化领域,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努力的见证。
由此,世界遗产被划定为以下四种类型: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共同作用下的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
具体现实中多呈现人类在各个时期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首先,被自然环境所包围的人文景观,在受到自然资源馈赠的同时也收到自然的约束;其次,人文景观同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制约。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文化景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包括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在早期的世界遗产名单中,包含了如法国的凡尔赛宫等景观。
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
![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67ff9d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c.png)
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自从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签署以来,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一直在致力于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这种努力得到了多项成果,同时也极具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1.世界遗产的财政保障虽然世界遗产拥有极高的文化和价值,但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实属所需资金高昂、人力和物力密集,而且往往面临的是额外的挑战。
有些国家受经济发展困难或政治紧张危机,这导致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支持。
因此,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不仅需要大量物资投入,还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协作。
2.文化保护的限制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其中不可避免的包括文化传承和改变。
然而,文化变迁的速度有时过快或过激,会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带来挑战。
例如中国的嘉峪关和厦门鼓浪屿,都受到了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和商业化化经济模式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了地域特色的丧失,有损于文化传承。
3.游客势头激增世界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自然而然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交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数量和密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对于文化资源的冲击也变得更加显著。
例如,中西伯利亚铁路和巴黎圣母院都面临着游客量过大、洪峰期交通拥堵、物品丢失等问题,这些都对于世界遗产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二、世界遗产文化保护的未来发展1.国家财政支持的提高尽管许多国家面临着自身重大的财政问题,但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一直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世界遗产文化保护的投入。
政府可以考虑向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政府扶持,这可以为保护遗产提供有力保障,也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手段的提升地图绘制、全球遥感技术以及文物修复等技术方面的巨大进展,给世界遗产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手段。
它可以促进保护管理、学术研究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既提高了保护效率,又使文化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经济效益也更为显著。
例如,虚拟现实建模技术可以增强文化旅游活动的沉浸感,并使人们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edeca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9.png)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世界文化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建筑物、城市、景观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标志和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但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了各种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从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1. 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难点,如中国的鼎湖山石窟、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老城、尼泊尔的巴特巴坎王宫遗址等都曾受灾。
2008年汶川地震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川北属于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之一——中国唯一的书法博物馆文物库房突然坍塌,两两相排的文物柜倒成了一堆碎片。
斯里兰卡斯蒂吉拉雅国家公园、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等自然遗产区受到野火和漫长的干旱的影响,动物数量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给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2. 受文化冲突影响一些文化遗产处于冲突地带,如伊拉克瓦西特古迹、叙利亚的亚历山大和巴米扬佛像等都受到战争影响而面临损坏或破坏的风险。
3. 人为破坏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习惯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破坏因素,如旅游开发、城市化、工业污染、习俗改变等等。
比如印度泰姬陵的黄蜂巢、中国的故宫大门上出现的墨斑,都是人类活动对文化遗产制造的伤害。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1. 国际合作与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组织,以及国际法的规范与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内的文化机构,对文化的国际合作极为重视,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并且不断颁布相关的指南和政策文件。
在具体的保护工作中,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主持,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申报、审查、列举等程序,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进行科学研究进行科学研究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之一。
各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新加强人类文化遗产的识别、保护、管理、传承等工作方法和手段,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区的适度发展,使其适应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和实践,以科学的手法保护文化遗产,保障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7e3738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8.png)
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它代表着历史和传统的延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它们。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文化遗产委员会,将文化遗产保护列为重要议题,倡导各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同时,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些措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基础。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人为因素的破坏。
人类活动和不当的管理往往会损害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价值。
例如,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会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变质。
因此,正确的管理和监管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环节。
第二个挑战是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常常带来严重的破坏,文化遗产也无法幸免。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增加。
因此,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其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任务。
针对这些挑战,文化遗产保护正朝着更加综合和灵活的方向发展。
首先,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往往与经济发展相冲突,因此,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以实现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了趋势。
例如,通过建立文化旅游产业链,将保护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保护了文化遗产。
其次,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先进技术如激光扫描、三维重建等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中。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传承与推广文化遗产。
第三,强调社区参与和教育。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因此,培养社会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社区与文化遗产的联系,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5b8a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3.png)
我国_世界文化遗产_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现状分析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已有53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太湖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国的重要城市名片和旅游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存在一些问题:1.遗产保护不到位:有些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部分遗产受到损坏甚至毁坏。
例如,近年来一些文物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受损,引发了舆论关注。
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保护力量和经费投入,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滞后,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与修复。
2.游客过多带来环境压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游客过多也给遗产本身和周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游客涌入导致的环境问题包括垃圾堆积、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也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3.缺乏综合管理: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权力分散,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构缺乏协同合作,导致信息不畅通、资源利用不平衡。
例如,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的城市建设往往缺乏整体规划,造成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二、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遗产保护: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专业人力。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提升保护力量的专业性和执行力。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修复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2.控制游客数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游客数量,比如限制游客进入遗产区的人数,推动合理的游客流量管理。
建立预约制度,平衡游客与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加大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游客体验。
3.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科学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机构的协同合作能力。
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周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4.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化。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5b9fb25a5e9856a5612608c.png)
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多方面地阐述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本体、开发及管理方面的基本现状,揭示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在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交叉路口,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是个充满魅力而又令人感到沉重的话题。
如何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如何既对得起子孙又无愧于祖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和探索。
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我们在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应该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宏观的、战略的和发展的角度来加以思考和分析。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国内外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准确概念仍需要一定的辨析。
[1]在大多数情况下,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在形成地过程中富含了很大程度上的个人价值观,[2]以及各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因此所得出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既有客观上的共同性又有主管上的差异性。
[3]但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需要有一个共同而广泛认同的概念。
当前比较权威并且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是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条的规定来界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
[4](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本土概念我国国家文物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简称文化遗产)主要指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遗产与不可移动遗产。
其中可移动文化遗产指器物、典籍、艺术品等;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指古迹,建筑群、名城、遗址等,以及周围环境。
[5]文化遗产划分有二分法(包括有形遗产,如建筑、艺术作品等;无形遗产,如共同的信念、根立于共同文化的社会道德和规范等)与三分法(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及口头文化遗产)两种。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0d80d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3.png)
世界遗产保护现状报告2024随着世界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本文将对2024年的世界遗产保护情况进行报告。
一、保护对象总体分析2024年,全球共有1121处世界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其中,文化遗产占55%,自然遗产占35%,混合遗产占10%。
自20世纪初以来,世界遗产数量持续增长,但在保护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化遗产方面,一些历史建筑物面临着城市开发压力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中国的故宫等地的人流量大,旅游压力使得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至于自然遗产,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正在消失,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为了保护这些自然遗产,各国和地区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二、保护工作进展针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立法、发展旅游规划和加强监督等。
在立法方面,各国加强了对世界遗产的法律保护。
通过在法律层面确立保护原则和机构,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例如,中国明确规定了对故宫、长城等世界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法律制度。
在旅游规划方面,各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策略。
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数量等措施,减轻了一些世界遗产的旅游压力。
例如,意大利威尼斯规定游轮每天只能停靠几个小时,并设置了游客数量限制。
同时,加强监督也成为了保护工作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世界遗产面临的问题。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监测委员会,及时监测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资金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保护世界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维护、修复和管理等。
有些贫困国家在资金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无法全面保护自己的世界遗产。
其次,人为因素是导致世界遗产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b2873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7.png)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文化的传承与代表,人类的文化遗产无疑是极其珍贵的资源。
这些老建筑、古寺庙、传统的手工艺品等珍贵的文化资产承载着人们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
保护它们,也是在保护人类文明的瑰宝。
世界文化遗产走过了几十年的建设与建设,现如今,世界文化遗产的得到了广泛,但是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现状一方面,大批部分文化遗产正面临毁损的问题。
首要的是由于军事、民事的原因引起的战争破坏,而又很多的文化遗产居住在具有高风险性地点的地方,如山区、悬崖峭壁等。
另外,文化遗产许多是寿命有限且受到化学污染等问题的影响。
另一方面,一些文化艺术表达的方式已经不再流行,越来越被历史淘汰。
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产权的分散与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工作的进行。
由于文化遗产场地,存在的权力所在及利益关系的复杂性,珍惜文化遗产便需要从文化保护到土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加以考虑。
二、发展趋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及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发展趋势和新的解决方案,勇于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1、技术手段的发展。
网络以及电子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从而成为了资讯时代的重要渠道之一。
数字化的信息至少是普通信息的两三倍,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2、国际协作的加强。
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合作机制,例如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文件和宪章来规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原则和实践,跨国交流和合作也扩大了保护的领域和层面。
3、部门联合配合的构架的完善。
建立起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通报和维护机制,展开跨职能的合作。
从技术、专业和经济等方面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珍惜等问题上加强了跨界面的有效合作。
4、政策保障的加强。
政策保障,是规范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政策保障,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工作,将受到大力度的依法支持,相应的法规制度得到良性的运用的前所未有的,从而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前景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36b1fe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5.png)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前景一、概述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理解和探索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途径。
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地区乃至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化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为后世留下这份宝贵的财富。
二、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现状1.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一些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和损毁,由此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到复杂的政策、法律、管理、资金等多个方面,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部分文化遗产的分类、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争议。
其次,由于文化遗产的保存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且回报不一定显著,导致投资方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够重视。
此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也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维护。
2.文化遗产利用的现状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遗产的利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中国为例,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
此外,在现代文化产业中,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将文化遗产作为创作素材,为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文化遗产的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旅游业者把文化遗产当作“看得见的现金机器”,对文化遗产不恰当地进行商业开发,导致文化遗产破坏和文化价值降低。
此外,部分文化遗产在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保护不到位、管理不力等问题。
三、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前景1.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规范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
2.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需要通过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大众文化素养等方式,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文化遗产现状及问题保护措施
![文化遗产现状及问题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44c6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2.png)
文化遗产现状及问题保护措施【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但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
当前文化遗产存在受损、盗窃等问题,加之文化保护工作不力,导致许多珍贵文物濒临失传。
虽然已有一些保护措施,但仍不尽完善。
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公众意识等。
国际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传承文化,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合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文化遗产、现状、问题、保护措施、保护建议、国际合作、重要性、发展方向、利用、经验交流1. 引言1.1 文化遗产现状及问题保护措施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在快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和腐蚀,有些甚至濒临消失。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缺乏专业的保护人才、保护经费不足等。
为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现有的保护措施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也至关重要。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只有加强保护措施,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当前文化遗产的状况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标志。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一些古建筑、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濒临失传,古代文献和历史遗迹遭受破坏或丧失。
在中国,诸如故宫、长城、丝绸之路等重要文化遗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保护,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dc94d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a.png)
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道地的体验,尤其是一些历史建筑、文化景观、传统习俗等,这种现象在国内外都很明显。
然而,文化旅游的兴起也为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利益冲突、开发利润、环保问题等,使得历史文化保护成为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规定,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和意义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范畴”。
文化遗产可以是地方性的,也可以是普遍的;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
二、世界文化遗产现状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有1092处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世界各个角落的古老建筑、宏伟的历史遗迹、独特的自然景观、重要的文化景观和传统的手工艺,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澳大利亚的澳洲红岩峡谷等等。
然而,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并不容乐观。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开发利润与文化保护的矛盾、环境污染对文化遗产的威胁、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等。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文明的过程,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必由之路。
全球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在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保护措施:1、法律保护。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如成立了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加强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定相应的规范等。
2、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全球各地都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材料,修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呈现出最真实的历史面貌。
3、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大众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并向大众传递文化遗产保护和维护的理念。
4、文化遗产理念的转变。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eb7f27d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c.png)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影响着当下的生活,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从现状来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区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在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例如,一些古民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破坏。
同时,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古建筑、古遗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一些人为的破坏,如非法盗掘文物、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行为,更是让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再者,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文物的修复、保护设施的建设、人员的培训等。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紧张,无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一些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此外,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
很多人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游客不遵守规定,随意触摸、损坏文物,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和完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同时,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投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技术方面,现代科技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会尚未意识到包括亚洲、非洲等地区的传统
值得说明的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
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地位。
景观,往往具有双重甚至多重的性质,也就是
表一 文化景观遗产分布表 大洋洲3.5%
美洲7%
非洲13%
说某处人类定居点,可能也具有宗教、历史、园 林等建筑群,甚至还是某种工业的遗迹。
(三)文化景观与世界遗产评选标准 属于文化景观的遗产满足世界遗产评选
化)。 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中心
义。另外,某些在恶劣环境下人类的定居点也 因其人类活动与环境非常紧密而完美地适应
在选择文化景观遗产时,最为看中两点:一是 景观地所具备的特殊文化意义,包括其对于研
103 2010·2
遗 产 保 护 ︵ 总 第 期 ︶
57
wutaishanyanjiu
五 台 山 研 究
所以,现就简要介绍世界遗产的现况,提出区 方面,它处在其定居点所在的独特自然环境,
别于传统的文化、自然遗产的独特保护方式, 既享受其资源,又受其限制;另一方面,它也不
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能脱离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文化景观”释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中心
文化景观概念被引入《世界遗产名录》,始 的分类标准,文化景观包括三类:
三、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趋势 (一)保护 作为世界遗产里出现最晚的类别,文化景 观的保护方式区别于传统的自然遗产、文化遗 产或自然文化混合遗产的保护方式。其保护的 独特性源于其根本特征,即世界遗产的文化景 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与“文化生态系统”。因 此,文化景观的保护必须注重保护其原始的形 态,这种保护既要避免今人破坏历史遗留下来 的文物古迹、风景山水以及人们传统的生活方 式,如高山放牧、葡萄酿酒等;又不能简单地把 在景观地生活的人们迁出,破坏了其“文化生 态系统”的延续。这种平衡在实际操作时必须 按照景观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用通过 符合世界遗产保护规定的旅游业取得的收入 贴补生活在景观地采取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的 居民,以避免其为取得收入而进行破坏景观传 统性及和谐性的行为。 (二)发展趋势 目前,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中的比例还很
(表一)。显然,当前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分布 出不同生活方式的特点。
不足以体现亚洲、非洲等地区传统文化在世界
(4)人类迁徙、贸易等活动路线,约占文化
文化中的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 景观总数的近1/4。此类景观包括非洲班图等民
的,但最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当前世界遗产委 族的迁徙路线、古代贸易路线等等。
欧洲55%
标准的情况见表二。由表可知,目前全球文化
亚洲22%
(二)分类
景观遗产大半部分满足世界遗产评定标准ⅳ (具有能够体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特色的建筑 或景观)和标准ⅲ(体现现存的或历史中的人
按照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式,可将文化景观 遗产分为以下几类:
类文明和文化传统结构);约半数符合标准ⅴ (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改变了的条件下变得
世界遗产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尽管庐山在 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
1996年入选世界遗产的时候已经被选为世界 产)和文化景观遗产四类。
遗产文化景观,但是国内对于文化景观的了解
文化景观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体现,在
与研究还只停留在少数相关学者的研究范围。 客观上往往表现为人类各时代的居住地点。一
(一)分布状况
遗迹等。这类景观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
截至2009年7月 (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 断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传承;另一方面,不同地
世界遗产中已包括文化景观60处,其中亚洲13 区独特的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工业门类也反
处,非洲8处,美洲4处,大洋洲2处,欧洲33处 映了人们在各自所处的独特自然环境中发展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目前只拥 有两处文化景观遗产,这种现象显然不是正常 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56个民 族的庞大人口。因此,中国各地不仅基本都拥 有人类长期生活的景观或遗迹,而且这些景观 或遗迹所体现的文化也是十分丰富的。另一方 面,中国人传统上拥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 与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特征也是符合的。基于 此,中国应加速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规划和 申请,早日使更多的文化景观进入《世界遗产 名录》。
wutaishany 第
期 ︶
103 2010·2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保护与发展
毛 翔,李江海,高危言
(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介绍目前尚不为国人所熟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析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所符 合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提出“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文化景观遗产归纳为人类长时间居住 地,宗教、历史、园林建筑(群),农业、工业遗迹和人类迁徙、贸易等活动路线四种类型。此外,还分 析了世界景观遗产应采取的保护方式,并认为文化景观遗产必将在世界遗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最后,指出了中国拥有更多文化景观遗产的潜力十分巨大,应未雨绸缪,加强文化景观遗产 的研究、规划和申请。
小,但是其发展前景却是十分可观的。首先,当前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混合遗产的评选已经开展 的比较深入,各主要国家都已经将本国最有竞争 力的候选遗产进行了提交,而具有独特文化价值 的文化景观的申遗还进行的不够普遍与深入,很 多国家都还有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景观没有进入 世界遗产名录;其次,自然遗产和体现文物价值 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物质性,分属不同文化的 人群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而随着当前全球化的日 益深入,各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人们越 来越关注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有益于体现文化价 值的文化景观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从而进入世 界遗产名录;第三,近年来,人类越来越关注环境 问题,而历史延留下来的很多文化景观都有着紧 密联系的人与自然关系,经过了千百年历史考验 的生活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的合理性,于是这些 景观在体现文化价值的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科 学价值。最后,如前所述,当前世界遗产中的文化 景观分布与各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严重不符,这 体现在许多古老文明的国家(如中国、印度、阿拉 伯世界、非洲等)拥有文化景观遗产过少,这种现 象在未来一定会被修正,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0)02-0056-03
作为世界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文化景观 文化范畴,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
56
为国人所知晓还是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入选 产物。自此,世界遗产就包括了自然遗产、文化
于1992年在美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1)人类出于审美、宗教或纪念等目的设
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按照定义,它属于 计和建造的建筑物(群)。
收稿日期:2010- 03- 30 作者简介:毛 翔(1986-),男,河北省唐山市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09级在读研究生。
李江海(1965-),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前寒武纪地质学、自然遗产等。 高危言(1987-),女,山东省日照市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09级在读研究生。
wutaishanyanjiu
(2) 能反映人类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的社 而进入了世界遗产。
会、经济的景观文化。它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类,
(2)宗教、历史、园林建筑(群),约占文化
一类是能突出并普遍表现人类历史中发展演 景观总数的1/4。这类景观区别于文化遗产的特
化过程的遗迹景观,另一类是从历史某个时期 征是其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其文物特征,而是其
︵ 总 第 期 ︶
58
103 2010·2
表二 文化景观遗产满足各评选标准比例表
世界遗产评选标准
究人类历史、宗教、艺术等文化范畴学科所具 有的价值;二是景观所体现的人类与自然的和 谐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即 人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环境离开生活于此 的人群也不是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可称为“文 化生态系统”,这种关系在愈是恶劣的环境中 表现的愈为微妙。
(1)人类长时间居住地,约占文化景观总 数的将近1/3。其中很多从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 现在,能够体现人类历史的延续、继承和发展。
极为脆弱,却又体现传统文化的人类居住区) 和标准ⅱ (能够体现人类在某时或某地的技 术 、艺 术 、建 筑 、城 市 规 划 或 景 观 设 计 等 的 变
在某些此类文化景观中,大量的岩画成为了人 类历史发展的连续纪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
一直延续到现在,并能反映人类历史从古至今 反映的人类宗教、历史、政治和审美在各时期
的发展轨迹的景观。
的特点和不断地发展路径。
(3)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
(3)人类农业、工业遗迹,约占文化景观总
相密切联系的景观。
数的1/4。包括水稻、咖啡、葡萄等农作物的传统
二、世界文化景观现状
种植地,传统的牧场,冶金、采矿、酿酒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