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十分有用)
初三物理学习重难点解析

初三物理学习重难点解析1.力学基础知识: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等。
2.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重力、弹力、摩擦力:概念、计算、作用效果及其应用。
4.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5.功与能:功的计算、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
6.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
7.热量计算:热量公式、热量守恒定律。
8.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9.蒸发与沸腾:蒸发与沸腾的条件、吸热与放热、应用。
10.热机:内燃机、蒸汽机、电动机等的工作原理及效率。
11.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荷、电能。
12.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3.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分布规律及应用。
14.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功率的转换与守恒。
15.电磁现象:磁场、电磁感应、电磁铁、电解质等。
16.光学基本概念:光线、光速、光源、光强度。
17.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全反射。
18.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镜、球面镜、凸透镜。
19.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眼镜、光纤。
20.色彩与视觉:色彩的形成、视觉现象、立体成像。
五、现代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原子轨道、元素周期表。
2.核物理:核反应、核能、核电站、放射性现象。
3.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时空弯曲。
4.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量子态、不确定性原理。
5.新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
六、实验与探究1.实验基本技能:测量工具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
2.力学实验:测定物体的质量、测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热学实验:测量温度、热量、比热容等。
4.电学实验: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5.光学实验:测量光速、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学习重难点解析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现代物理和实验与探究等六个方面。
必看初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梳理

必看初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梳理初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梳理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二、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方面。
在中考物理中,有些知识点因其理论性强、计算复杂或概念抽象,被认为是最难掌握的。
以下是中考物理中一些最难的知识点的归纳:
1.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其中第二定律尤为关键,涉及到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学生需要理解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和守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7.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折射率、临界角等概念,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8. 原子结构与核能:原子结构和核能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核裂变和核聚变等概念。
结束语:
掌握这些难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深入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克服这些难点,取得中考物理的好成绩。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了解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
一、物理中考复习的重点1. 运动与力运动与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需要掌握速度、加速度、力、牛顿三定律等概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
2. 声光电声光电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内容,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
同学们需要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等基础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
此外,同学们还需掌握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了解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热学热学是初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理解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与热学相关的问题。
同时,同学们还需了解物体的热膨胀和物态变化等知识。
二、物理中考复习的难点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同学们需要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原理,同时能够运用它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理解光的传播路径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并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也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包括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和分析,以及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需要理解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的电流分配规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路相关问题。
总结起来,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重点主要包括运动与力、声光电和热学等内容,而难点则在于牛顿运动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以及电路分析等方面。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同学们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023物理中考考点难点大全

2023物理中考考点难点大全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理学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物理中考考点难点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物理中考考点难点大全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1、组成: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电流的测量】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流表的使用(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完整版)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注意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初三物理难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难点总结归纳初三学生通常在物理学科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三物理学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难点。
1. 牛顿运动定律难点牛顿运动定律是初步学习力学的重要基础,三个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相互作用定律。
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学生容易混淆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以及质量和重量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实验来说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 光学难点初中光学的难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和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镜子成像和透镜成像等内容。
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光的传播路径,无法正确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并且在成像问题上容易混淆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和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电学难点初中电学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电路图的解读和分析、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等方面。
学生通常难以理解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和电流的流向,无法正确应用欧姆定律解题。
可以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测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路图,并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4. 功和能量难点初中的力和能量是力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和应用功和能量的概念。
学生常常混淆力和功的区别,无法正确应用功的计算公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实际示例和实验演示来解释和应用功和能量的概念。
5. 热学难点初中热学的难点主要包括热传导、热膨胀和热能转化等内容。
学生通常难以理解热的传导过程,无法正确应用热膨胀定律,以及热能在物体之间的转换。
可以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热能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并且了解热膨胀的应用。
总结起来,初三物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牛顿运动定律、光学、电学、功和能量以及热学等方面。
通过实验、具体例子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难点。
中考物理易难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易难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中考科目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为难以掌握的学科。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中的易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针对性地备考。
一、易点部分1. 高低压电场高低压电场是物理中的基础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困难点主要有电场强度和电势两个方面。
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而电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2. 等速直线运动等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但是学生们常常容易混淆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运动分析不准确。
3.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解决物体运动问题的基础。
但是学生们常常难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概念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形式,学生们容易将它们混淆。
动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于运动产生的能量,而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二、难点部分1. 弹力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主要有胡克定律以及弹性势能与变形的关系。
2. 运动与力的关系学生们常常难以理解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存在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容易迷失在各个力之间的相互影响。
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难以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与电流的关系。
4.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其中光的传播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是学生们常常困惑的难点。
以上只是中考物理中易难点的一部分,针对这些难点,学生们可以通过积极适应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多进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物理学科中的易难点主要包括高低压电场、等速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和动能势能等方面的易点;而弹力、运动与力的关系、电磁感应以及光学等则是较为难以掌握的部分。
针对这些难点,学生们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多进行练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效果。
初三物理难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三物理难点归纳总结大全初三物理学科是中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点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三物理学科,下面将对初三物理学科的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吧!一、力学部分的难点初三物理的力学部分,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力学部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1.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物理学的重点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理解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原理,同时掌握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题目解答。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实验进行巩固。
2.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计算也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同学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实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知识点。
3. 合力的求解合力的求解是初三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将多个力的作用合成为一个合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对于三角形合力和平行四边形合力的求解,同学们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物理学习中。
二、光学部分的难点初三物理的光学部分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光学部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部分的重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了解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折射定律进行题目解答。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通过画光线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镜子和透镜的成像是光学部分的难点之一。
学生们需要掌握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和特点。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真实场景的观察和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
3. 光的颜色与光的分光现象光的颜色与光的分光现象也是光学部分的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了解光的颜色与光的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如何利用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
中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难点总结中考物理是学生们在中等学校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国家中考考试必考科目之一。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强、实验性强的科学学科,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的紧密的联系。
在中考物理中,学生们需要掌握许多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中考物理知识点的难点,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难点知识。
1. 电学知识电学知识是中考物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包括电荷、电流、电阻、电压等概念。
在这些知识点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以理解的有以下几点:(1)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流是电荷载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而电阻则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学生需要理解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2)电路图的解析:学生需要学会看懂电路图并解析其中的电路连接关系,理解并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描述了在一定条件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生需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具体表述和应用。
2. 光学知识光学知识也是中考物理的重点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在这些知识点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以理解的有以下几点:(1)光的传播: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是以直线传播的,了解光的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理解光的双重性。
(2)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学生需要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掌握反射、折射定律的应用。
特别是在复杂的多次反射和折射问题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定律解决问题。
(3)光学仪器的使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仪器,了解它们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3. 力学知识力学知识也是中考物理的难点知识之一,包括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在这些知识点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难以掌握的有以下几点:(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

《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
力学部分可是很重要的哟!像牛顿定律,这可是解释物体运动的关键。
比如说,你推一个箱子,用的力越大,箱子移动得就越快,这就是牛顿定律在起作用。
还有浮力,想想船能在水上漂着,就是因为浮力。
电学也不简单呢!电路的串联和并联,一定要搞清楚。
家里的灯泡、电视,它们的电路连接方式可都不一样。
同学们,把这些重点掌握好,物理就能学好啦。
《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同学们,咱们接着聊聊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
光学部分也很关键哟!比如凸透镜成像,照相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给你们讲个例子,我们用放大镜看东西,能把东西放大,这就是凸透镜的作用。
还有热学,像物态变化,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这里面都有物理知识。
同学们,多想想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啦。
《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
同学们,咱们再来说说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
能量部分也很重要哦!动能、势能的转化,像荡秋千,从高处到低处,势能就变成了动能。
还有功和功率,比如搬东西,用的力和移动的距离就能算出功,而功率就是表示做功快慢的。
同学们,只要认真学,这些重点和难点都能攻克的。
初三物理难点知识归纳

初三物理难点知识归纳1.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2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3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4 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它们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2 热量:热量是热能的传递过程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能量。
2.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4 热力学定律:(1)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的和。
(2)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不可能自发地减少。
3.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3.2 电压:电压是电场力做功使电荷发生移动时,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3.3 电阻: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
3.4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5 电功:电功是电流做功的能力,它是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
3.6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能力,它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4.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2 反射: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4.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
4.4 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5 像的成像规律:(1)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物理笔记难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笔记难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力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考查的内容相对复杂。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下面将对中考物理笔记中的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包括动力学和静力学两个重要分支。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同学们常常遇到的难点如下:(1)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在学习力学时,描述和分析运动是基础。
难点在于如何建立坐标系、如何解析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图像分析方法。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们分别是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相互作用定律。
同学们需要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特别是在题目中遇到复杂的力学情景时。
2.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的学科。
在中考物理笔记中,以下是同学们常见的光学难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光的传播中,反射和折射是基本现象。
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线在平面镜、球面镜和棱镜等器具中的传播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去。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同学们需要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尤其是物像距离、物像高度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3. 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问题的学科。
下面是在中考物理笔记中常见的电学难点:(1) 电路分析学习电学时,电路分析是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需要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复杂电路中的问题。
(2) 电能与电功电能和电功是电学的重要概念。
同学们需要了解电能转化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计算电功的大小。
综上所述,中考物理学科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力学、光学和电学三个领域。
针对这些难点,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掌握物理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一、光热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物像与镜的位
置关系
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异侧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能
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能投影仪u=f不成
像
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
3、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
u f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
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
三、热学难点:
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
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
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t Q I =
R U I =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I 2
Rt W = U I t 结合I =U /R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③ 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
则有R 总=nR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
则有1/R 总= 1/R 1+1/R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
21R R P P =
(2)电磁部分重要知识点:
1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3.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4.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
5.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6.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 极)。
7.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
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 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8.电磁铁: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9.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0.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2.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3.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4.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16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17.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18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9.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0.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1.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五、一些常考数值:
声学部分: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最慢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人的听觉围:20Hz—20000Hz
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狗耳朵;高于20000Hz 超声波蝙蝠回声定位B 超
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光学部分:
真空中光速为:c=3×108 m/s。
3×105 km/s 电磁波同样,光是一种特殊电磁波。
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空气中的光速接近在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这个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这个值的2/3
白光由7种色光混合而成,都是可见光 ⑴红外线
在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就是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
不停地(不分昼夜)发射和吸收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⑵紫外线
在光谱的紫光区域的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但过量照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力学部分:
(1)1m/s=3.6km/s
(2)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电学: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 =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U =2V ,家庭电路的电压U =220V ,动力电压:38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v s =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p =S
F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p =ρgh
帕斯卡原理:∵p 1=p 2 ∴2
2
11S F S F =
F 1L 1=F 2L 2 或写成:1
2
21L F F =
滑轮组:
F =
n 1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
1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P =t
W
机械效率: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
总
有用W W =
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