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创新理论(主课题)
开发区的行政化倾向问题——以沈阳市浑南新区为例
——以沈阳市浑南新区为例
□ 张进美 曾 屾
摘 要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发 展 。对 开发 区的 管理 ,主 要有 政府 主导 型管 理体 制、企 业 主导 型管 理体 制和 政企 混合 型管 理体 制。在本 文中 , 本 文以 浑南 新区 为例 论述 其发 展、机构 管理 状况 ,并 将 之 与和 平区 进行 对比 ,探 讨开发 区 行政 化倾 向问 题。 关键词 开发区 行政化 中图分类号:D2 67.7 文献标识码:A
(二)浑南新区与和平区管理机构比较。 关于浑南新区的管理机构问题,笔者已阐述。在此部分,笔 者以和平区中设立的管理机构为例来论述行政区划中的“区”, 从而对二者进行比较。 和平区的政府机构主要有政府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局、经济 贸易发展局、教育局、科学技术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 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城市建设局、房产局、招商局、环 境保护局、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 计局、市行政审批和平办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有资产管 理办公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档案局、老龄办等机构。综上 可以看出,浑南新区与和平区的好多管理机构都履行着同样或 类似的职能,事实上这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也常不能区分好 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界限,很多事情都用行政手段来强制性 解决,甚至比行政区“更喜欢”行政手段。
二、浑南新区管理模式及其行政化趋势
(一)浑南新区的管理状况。 按《辽宁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管委会 具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市直经济管理部门(由各市确定)有哪 些权限,开发区管委会就享有哪些权限,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除 外。其他涉及管委会行使市政府有关部门职能的,可以委托,但 委托也要严格依法办理。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是浑南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代表沈阳市政府对新区实行统一 领导和管理,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可以独立、有效地办理进 区项目的一切手续。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少审批、多服务,高 效率,法制化”的管理目标,浑南新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 作的管理模式,并建有沈阳市行政审批浑南办事大厅来直接相 关的行政服务。具体的,浑南新区的管理服务机构主要有:综合
辽宁省打造科技创新前沿的现状与路径
辽宁省打造科技创新前沿的现状与路径关键词:辽宁省、科技创新、前沿、路径、进步一、辽宁省科技创新现状分析(一)科技创新进步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进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跟随”阶段,即跟随国家科技创新进步,重点进步基础探究和技术引进。
这一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主要靠引进和消化吸纳国外的技术和知识,整体水平较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是“自主”阶段,即加大基础探究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这一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开始重视自主研发和知识创新,但仍存在着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效果转化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是“创新”阶段,即追求杰出的科技效果和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
这一阶段,辽宁省科技创新重视领先科技领域和技术前沿,强化知识产权保卫和效果转化能力,乐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众创空间建设。
(二)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状况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人才队伍、科技资金和科技效果转化等方面。
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方面,辽宁省先后建设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示范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省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孵化、培训等服务。
在科技人才建设方面,辽宁省乐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华侨留学人才,并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和科技领军人才规划等进行有效引导和培育。
在科技资金方面,辽宁省设立了“辽宁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辽宁省产业科技化专项基金”等多个科技资金项目,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科技效果转化方面,辽宁省实行了多种措施,包括实行“科技-金融”联动、加强企业技术服务、推行科技效果产业化、设立知识产权保卫配套机构等,不息完善转化效果的政策和体系支持。
(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辽宁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截至2019年底,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引进总量达到1.21万人,其中“千人规划”、“万人规划”等国家人才规划引进人才4.3万人,海外留学人才4480人。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6.09•【字号】辽政办发〔2017〕62号•【施行日期】2017.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6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6月9日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3〕24号)精神,客观反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绩效,更好地指导高新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督促地方政府履行建设高新区的主体责任,促进高新区自身快速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创新驱动发展是指高新区通过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等举措,实现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
第三条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遵循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一)导向性。
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开展绩效评价、发布评价结果、实施动态管理,引导高新区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针对性。
聚焦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工作,从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生态、经济增长贡献、组织运行效能4方面进行评价。
(三)可操作性。
考虑评价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尽量选用现行且符合标准的,数据易采集、可量化、能对比的指标,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高企课题研究方案
高企课题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高新技术企业(High-tech Enterprise)是指在国家、省、自治区确定的高技术领域内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
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高企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短板,如技术水平不足、创新能力较弱、人才储备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本研究拟以高企为研究对象,从多个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1.分析高企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2.探究高企的发展策略和可行性方案;3.提出促进高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 研究内容3.1 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以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高企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实践;3.高企的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4.高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企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等情况;2.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交流的方式,了解高企的研发现状、生产流程和市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3.统计分析:通过对高企的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高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的表现和趋势。
3.3 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分析高企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2.提出高企发展的策略和可行性方案;3.探讨促进高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4.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前期调研(1个月)1.查阅相关文献、分析现有情况;2.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
4.2 数据收集(2个月):1.设计问卷、进行调查;2.实地走访、深入交流;3.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3 分析成果(2个月):1.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成果;2.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4.4 结论撰写(1个月):1.撰写研究结论和建议;2.对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
15092088_沈阳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L i a o n i n gE c o n o my沈阳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内容提要〕从总体上看,沈阳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工业基础好,但是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科技强”“创新弱”的特点突出,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沈阳科技创新的重要短板。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沈阳应坚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集聚并充分利用全国及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东北亚创新中心。
〔关键词〕沈阳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创业!陈宝明"谢昱#近年来,沈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科技创新投入较少、科技成果转化落后等差距。
客观评价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沈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保障,对中西部等其他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沈阳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一)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沈阳是我国传统工业基地,大学和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沈阳统计年鉴#$"%》,#$""&#$"'年,沈阳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达到()所,占辽宁全省普通高校数量的("*,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其中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科研实力较强。
众多院校为沈阳持续培养创新创业所需人才。
近五年来,沈阳本专科每年毕业"$万人左右,研究生每年毕业"+,万人左右。
此外,截至#$"'年底,沈阳拥有两院院士#'名,高级研究人才数量在全国城市中居中。
沈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近年一直保持增长。
#$""&#$"'年,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从"$(家增长到"$-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从".,家增加到#,)家;省以上重点实验室从##-家增长到#--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年达到"%家。
新发展理念下沈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
新发展理念下沈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分析王佳艺㊀陈彦超(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000)摘㊀要:在党中央提倡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的大环境下,辽宁开始进一步构建 一圈一带两圈 的区域发展格局,沈阳的蓬勃发展蕴含巨大契机㊂本文对新发展理念下沈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结合问题提出了沈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以期对沈阳的经济发展有所帮助㊂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沈阳;新发展格局;路径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2.0171㊀沈阳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大的背景下,沈阳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就㊂比如营商环境极大改善,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一批 国字号 创新平台在沈阳展开布局,对外开放的水平有所提升,区域合作也有了一些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城市面貌有所改善,城乡的人居环境和功能品质得到了一些优化,建设文明城市的成果得到了巩固等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㊁招商引资水平不高㊁人才流失问题严重等㊂在调整经济结构㊁实施创新驱动㊁转换新旧功能㊁改善营商环境㊁深化改革开放㊁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上下功夫,要更加牢固地把握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㊁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促进沈阳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㊂2㊀新发展理念下沈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锚定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结合沈阳发展的实际,目前沈阳市的发展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和挑战㊂2.1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沈阳近几年科技创新能力虽有一定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动力不足㊂ 科技强 创新弱 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和企业创新能力较为薄弱㊂沈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以及拥有创新中心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都很少㊂第二,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不够,高水平的科技平台数量不多㊂与其他同类或相同地位的中心城市相比,沈阳市研发投入强度不够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少㊂第三,高端创新型人才数量较少,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不完善㊂缺乏顶尖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对外来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够强,缺乏相应的宣传活动㊁政策补贴来引进有助于科技创新的高层次人才㊂2.2㊀沈阳发展中缺少协调统筹沈阳与其他省市之间,沈阳内部各区县之间的发展缺少统筹与协调㊂沈阳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进程中发展缓慢,与其他省市的联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交通建设方面,沈阳与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还不完备,与邻近城市间的出行时长还需进一步缩减㊂ 同城化 在沈阳基本还停留在概念理解阶段,人们的地域观念影响还在阻碍辽沈地区人口的工作化流动,沈阳市作为中心城市的信息㊁技术高地作用不突出㊂(2)在公共服务方面,沈阳在兼顾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城乡间的对接程序还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强对民生发展的关注㊂(3)在产业和市场要素发展方面,沈阳需将发展的目光放的更加广阔㊁更加长远㊂2.3㊀环境污染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高强度的开发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㊂比如污染物排放㊁汽车尾气排放或冬季烧煤供暖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水资源减少且地表水污染严重问题,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威胁问题以及能源消耗量过大没有树立绿色生活观念等问题㊂2.4㊀对外开放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新时代的对外开放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 是否要对外开放 ,而是在开放过程中如何提高质量,促进内外联动㊂目前,沈阳的对外开放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㊂在 引进来 方面来看,沈阳招商引资的整体水平不是很高,对一些能带动沈阳发展的项目产业引进力度不够,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也还不够深入,要在利用全球要素资源上下功夫㊂在 走出去 方面来看,沈阳在充分利用外资结构,推进产业建设与国际发展接轨上还存在不足,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还需进一步发展㊂2.5㊀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沈阳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㊂首先,表现为区县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差距较大㊂沈阳市内五大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而辽中㊁新民㊁法库㊁康平等区(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㊂沈阳市区形成的集聚优势未能充分辐射到周边区县,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㊂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村子的水㊁电㊁煤气供给不足,网络通讯覆盖范围有限㊂最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㊂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3元,人均消费支出3156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8元,人均消费支出12413元㊂由此可见,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共享 理念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㊂3㊀新发展理念下沈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沈阳要进一步构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㊂首先就要畅通内需循环,必须与国内市场深度融合,使生产㊁分配㊁流通㊁消费各个环节更加依靠国内市场,从而确保内部循环畅顺;要不断完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将沈阳消费品工业做精做优,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消费品品牌,促进沈阳消费产品卖在辽宁㊁卖到全国㊁卖到世界㊂同时还要积极扩大对外㊃34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要踊跃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东北亚各国之间跨境大桥㊁跨境铁路和跨境公路建设,提高陆海交通运输网络的互联互通水平;要充分利用沈阳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入共建 一带一路 ,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新优势㊂沈阳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找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利用好现有的发展优势,还要将五大发展理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快推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㊂3.1㊀以创新引领沈阳发展新动力在沈阳经济振兴发展的大局中,要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的位置㊂目前,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正在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随着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㊁信息化㊁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㊂沈阳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期,要积极发展新技术㊁新产业㊁新业态㊁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㊂首先,要大力加强企业创新㊂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㊁产业创新中心等,以此激发其创新能力㊂另外还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完善 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雏鹰企业 瞪羚独角兽企业 大企业平台化 梯度体系,让企业在创新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㊂其次,要打造科学创新平台㊂要借助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平台,发挥高校院所㊁企业㊁行业协会的合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㊂同时,政府应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㊂最后,要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㊂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㊁应用型人才㊁技能型人才的力度,并重点引进科技技术领军人才㊁创新与管理队伍和发展中需要或紧缺的人才㊂实施高精尖优秀人才集聚,盛京工匠培养等系列塑造人才工程,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从而推进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㊂3.2㊀以协调构建沈阳发展新格局沈阳作为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要发挥好 龙头 的牵动作用㊂要加快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建设中㊂必须做到跳出沈阳看沈阳,站在全局看沈阳,完备沈阳作为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城市间的联动发展,实现城市间的良性互动㊂大力协同交通轨道建设,加快沈阳与其他省市的高速公路,城际干线和铁路建设,缩短城际间交通出行时间实现零距离换乘;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打造 智慧生活圈 ,让社保㊁医疗㊁教育等公共领域实现系统化对接;大力协同市场要素发展,建立企业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㊁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和交易绿色通道,打造区域科技服务平台;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建设,提升产业基础,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合力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㊂3.3㊀以绿色挖掘沈阳发展新潜力坚持环境保护理念,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保护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环境治理的能力与水平㊂首先,要重点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㊂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必须妥善处理好工业污染物排放问题,加大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提倡使用清洁能源㊂提高水资源质量,实施 河长制 管理,让辽河和浑河的水源变得更加清澈㊂其次,努力修复生态环境㊂要继续贯彻退耕还林政策,保护并修复山水林田湖草,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㊂最后,要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习惯㊂对一些高污染㊁高能耗产业进行绿色改造,促使其降低碳排放量,同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㊁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产业㊂在公民日常生活中,也要大力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提倡绿色出行㊁绿色消费㊁勤俭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㊂3.4㊀以开放吸纳沈阳发展新活力实施范围更大,层次更深,领域更广的高质量对外开放,要以开展国内循环为重点,主动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㊂努力做好内部协调和内外连动,把握好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这两个关键要素㊂要积极开展国内各区域之间的合作㊂明确沈阳市在国家区域战略版图,东北亚区域合作以及东北振兴中的定位和角色,强化北京与沈阳两个城市间的对口合作,促进市场流通,产业间互动和要素彼此共享㊂同时,还要踊跃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中㊂提升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的发展水平,抓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㊁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㊁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前沿作用,继续发挥中德园聚集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完善中日产业园㊁中韩科技园等建设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新优势㊂3.5㊀以共享普惠沈阳发展新成果沈阳在做大经济总量大蛋糕的同时,更要重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㊂作为 先富起来 的城市应借助自身的优质平台引领乡村 后富 ,实现城乡间的共享发展㊂首先,必须破除影响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限制性障碍,促使资源㊁资本㊁技术等要素流向乡村,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全面发展㊂其次,要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差距,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大力推进水㊁电㊁煤气㊁网络在全村范围的覆盖,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㊁生产环境㊂最后,要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㊂要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功能㊂参考文献[1]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东北新闻网,2020-12-14.[2]202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沈阳市统计局, 2021-04-06.[3]专家视线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辽宁可以这样做[EB/OL].东北新闻网,2021-01-12.[4]李忠华,王鼎文.沈阳科技创新资源的现状㊁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0,(33):85-86.[5]握指成拳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EB/OL].人民网辽宁频道,2020-12-04.[6]习近平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指引新发展[EB/OL].人民网, 2016-03-07.[7]熊爽.关于沈阳推动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229-230.[8]沈阳多措并举激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EB/OL].东北新闻网,2021-04-18.㊃44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强科技创新 助推沈阳乡村振兴
二、沈阳市乡村振兴的重点措施
总播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取得“十四连丰”。农
2018 年初以来,沈阳市县域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关
产品品质持续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 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抓重点、补短板、重实干、
证面积累计达到 713.3 万亩,“三品一标”产品共计 864 个, 强执行,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增强、稳中向好态势明显,乡村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61
- 27 -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沈北新区虎石台镇吴三村、苏家屯区城
碑意义。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 郊街道大淑堡村等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化名城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扎实深厚的三农发展和 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文明程度不断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 2021/4
加强科技创新 助推沈阳乡村振兴
◎邓春晖 王 瑾 赖晓璐 周腰华
摘 要:本文分析了沈阳市乡振兴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乡村振兴中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沈阳乡村振兴发展 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日益完善,广大群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法律
2. 强化农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体系建设。计划经济 体制下形成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 需要,一要建设与农村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农村农业科技推广
体系。二要加强农村科普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 强化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效率。三要建 立健全农村农业科技进步示范体系。相对来讲,农民创新意 识不强,接受新成果有一个过程,要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 园区,科技示范县、乡、村、户等,完善农村农业科技示范 体系,通过示范引领、先进带动等方式,加快农村农业科技 进步步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 业现代化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及创新绩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及创新绩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日益重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系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深入探究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通过对创新绩效的研究,可以为开发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统计分析法:通过上市公司的年报和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3)问卷调查法:调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了解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
三、预期研究成果(1)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
(2)识别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3)撰写一份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及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论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战略选择。
为此,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设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旨在推动由科技创新带动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中国高新区体系始于1988年,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高新区覆盖范围和产业类型均得到了大幅扩展。
目前,国家高新区遍布全国各地,累计建设数量已超过200个,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头戏”。
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面对全球化、数字化等新的科技变革带来的挑战,高新区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1. 需要加快实现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2. 需要深入推进技术融合和产业升级3. 需要增强高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交流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选择了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高新区如何建设自主创新的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高新区持续发展和创新。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国内外高新区自主创新的现状和趋势分析2. 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体系构建和发展路径3. 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生态环境4. 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的评价和发展方向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机制和体系,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以推动高新区实现自主创新和发展。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部分:1. 编写完整的开题报告,分析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的现状和趋势,梳理相应政策和环境,探讨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体系,提出建议和措施等。
2. 根据文献分析和资料收集,编写综合性文献综述,阐明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体系和作用,提出针对高新区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和完善措施。
3. 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获取更为详实的数据支持,进一步完善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措施。
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本情况(一)科技创新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效应不断彰显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到1286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64个,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构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地。
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沈阳市创新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不断增加,加速了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例如,沈北东亚种业中试基地、沈北新区新旧动能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沈阳健康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医学诊疗科技研发中心等20多个中试基地提升了沈阳市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新型研发机构是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一种新型研发组织,例如,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最后,辽宁实验室于2022年正式揭牌运行,以辽宁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引领效应和创新成果转化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日益提高沈阳市区域内高校通过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能不断提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形成了军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模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沈阳工业大学构建了以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体系和校企共建研究院两大成果转化平台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
沈阳理工大学开启学校与园区合作模式,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沈阳工程学院打造了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以产定研、以研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纪国涛1郁培丽2〔内容提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自2006年提出以来,已批复上海闵行、吉林长吉图、河北京南、四川成德绵等12个,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政策先行、机制创新、市场活跃、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高地。
本论文通过重庆、江苏苏南、上海闵行和宁波等四个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经验做法,剖析了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局限,提出了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10•【字号】沈政发〔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为推动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沈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沈阳高新区在“创新沈阳”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集聚创新资源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加强制度创新、开展先行先试、优化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推动建设“产业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政策体系、金融体系”五大体系,为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强大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以将沈阳高新区建设成为“战略位势最高、创新资源最密、发展环境最优、主导产业最强”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主攻方向,推进沈阳高新区“一区三园”发展,区域布局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将沈阳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
火炬统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达到100家以上,科技研发投入达到100亿元以上,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20强。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高新区为例
收稿日期:2023-09-04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 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路径研究 (2022-GD-1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基于四维演进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协同创新生态构建研究 (2022A 1515011553)作者简介:石义寿(1989-),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园区㊁科技政策㊁科技战略;苏瑞波(1982-),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园区㊁科技政策㊁科技战略;段艳红(1987-),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㊁区域创新与科技政策;周振江(1987-),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区域创新㊁产业经济㊁科技政策㊁科技管理㊂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石义寿,苏瑞波,段艳红,周振江(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摘要:科技园区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㊁提升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分析现代科技园区的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并以广东高新区为例,构建现代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分析展示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创新政策㊁创新主体㊁创新环境㊁创新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㊂面对新的形势与需求,提出现代科技园区需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广东中图分类号:G 31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3)06-0026-09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Based on Innovation Ecosystem Theory Taking GuangdongHigh-tech Zone as an ExampleSHI Yi -shou,SU Rui -bo,DUAN Yan -hong,ZHOU Zhen -jiang(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Guangzhou 510033,China)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ing development mode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egional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and takes Guangdong high-tech zone as example construct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modern science andtechnology park an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need to build a soundinnovation eco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policy innovation subject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ed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a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need to realize the fou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ch are from management to service from enterprise to industry from science andtechnology to economy and from environment to ecology.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China.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novation ecology Guangdong2023年12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ec 2023第7卷第6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7No .60㊀引言自1951年世界第一个科技园区硅谷诞生以来,科技园区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㊂20世纪90年代,我国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开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 高新区 ),高新区历经 三次创业 ,成为发展高科技㊁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㊁优化产业结构㊁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1],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和主阵地㊂广东高新区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全省已建有46家省级以上高新区,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火车头,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㊂新时期,全球经济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园区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压力,同时呈现新的特征,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系统分析科技园发展的理论内涵,构建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生态,对全国高新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文献评述科技园区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㊁资金㊁人才㊁平台㊁企业等各类创新资源㊂基于科技园区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研究㊂世界高科技园区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自发形成到80年代蓬勃发展的历程,形成了美国硅谷科技园㊁日本筑波科学城㊁英国剑桥科技园等知名科技园区㊂有关科技园区的研究出现也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内涵㊁发展路径㊁生态体系构建㊁管理体制机制㊁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㊂从理论内涵层面,国内外学者提出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是与实践过程伴生发展的,增长极理论㊁扩散理论㊁创新生态理论等对高科技园区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㊂从发展路径层面,不少学者总结了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经验,认为创业投资㊁数字转型㊁培育龙头企业㊁加强合作等都是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路径㊂从科技园区生态体系构建层面看,学者普遍认为创新政策㊁人才㊁资本㊁知识㊁技术等均是创新生态构成的必要要素㊂从管理体制机制层面,如崔晓露[4]㊁程郁等[7]学者总结了科技园区 一区多园 联合治理 托管代管 等多种模式的优缺点㊂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从多方面深化了人们对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认识,为新时期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提供了重要参考㊂但是,现有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新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科技园区的发展特征㊁内涵不断演化,需要对科技园区发展进行再认识㊁再研究;二是现有科技园区研究缺乏系统观,没有理清 理论基础 发展动力 发展策略 的逻辑关系;三是现有研究缺乏从具体实践案例中总结标准化的实践经验,没有形成可复制㊁可推广的科技园区发展路径㊂为此,本研究将系统总结科技园区发展理论基础,结合新时期科技园区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广东高新区为例,构建科技园区发展生态系统,提出发展策略,为我国科技园区发展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创新发展模式㊂2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2.1㊀基本内涵科技园区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以来,在促进产业链发展㊁培育高科技企业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㊁孕育领先技术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㊂高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与科创发展路径,具有创新要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素高度集聚㊁创新资源配置能力领先等优势,对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㊂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Parks,IASP)认为,科学园区是一个在众多专家和相关人才运作下,以商务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机构,通过培育和促进创新文化㊁相关企业竞争力与知识型机构来增加社会财富[5]㊂也有学者认为科技园区是一种规划建设的科学-工业综合体,以高质量的智力密集区为依托,以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支撑,配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现高技术成果商品化㊁产业化㊁国际化为基本功能,是众多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的高技术企业所构成的高技术产业群落[6]㊂纵观世界主要高科技园区,其主要存在以下特征:一是各类创新资源融合交汇㊂高科技园区聚集了企业㊁高校㊁研究机构等政产学研各方力量等,吸引风险投资公司㊁优势产业加盟,呈现出参与主体多样化以及科学研究㊁技术开发㊁产业转化㊁社区建设兼具的综合性特征㊂随着园区规划的不断发展,未来园区将更趋于多元化㊁特色化㊁专业化建设㊂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㊂当前世界主要高科技园区基本是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依托园区内的高校㊁世界一流研究机构㊁科技领军或独角兽企业强化研发㊁创新功能,以知识创新创造价值,促进园区甚至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产业集群㊂三是创新氛围浓厚㊂世界主要高科技园区相较于其他社区,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政府等制定出台了相关创新政策与条例,给予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一定的优惠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园区创新资源聚集与流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不断吸收人才㊁鼓励人才发展,使高科技园区生态系统稳健运行㊂2.2㊀理论基础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是推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具体实践,其理论基础涉及区域经济学㊁创新经济学㊁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也涉及创新生态理论㊁协同创新理论㊁ 三螺旋 等创新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㊂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要素大范围自由流动,价值创造逐渐变为价值共创,国家之间的竞争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与另外一个生态系统的竞争,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新理论应运而生㊂美国竞争力委员会2004年在‘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化世界中保持繁荣“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 国家创新生态系统 的概念,从关注创新系统要素构成的传统观点向关注创新要素之间㊁要素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转变,提出良好的创新生态决定了创新系统的整体效能[7]㊂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对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化,赋予国家创新体系及区域创新体系新的内涵㊂基于这一理论,科技园区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包含了资本㊁人才㊁物资㊁信息㊁技术等要素,各要素的高效互动形成了科技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推动科技园区生态内部发展创造新的经济价值㊂2.3㊀研究方法不少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对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进行了诸多研究,但仍缺乏一般性的方法论和统一的研究框架㊂本研究对科技园区的基本内涵㊁主要特征㊁理论基础系统地进行了研究㊁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 基本理论研究-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发展策略研究 框架,为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套模式化的方法和工具(见图1)㊂基本理论研究梳理了科技园区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㊁发展特征等,回答 是什么 的问题;创新生态研究从创新政策㊁创新主体㊁创新环境㊁第7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6期图1㊀研究框架创新管理4个方面构建了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生态,分析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回答 为什么 的问题;发展策略研究从科技园区需要实现的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提出科技园区的发展策略,回答 怎么做 的问题㊂3㊀广东现代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实践探索㊀㊀研究发现,广东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政策系统㊁创新主体系统㊁创新环境系统㊁创新管理系统,构建了一体化的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高科技㊁实现产业化的广东发展路径,可为我国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㊂3.1㊀创新政策系统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谋划,政府根据当地科技㊁经济㊁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科技园区发展的目标使命㊁资源禀赋㊁发展阶段等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对科技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㊂高新区是地区经济集聚发展的集中体现,但由于市场失灵等原因,高新区创新主体之间存在一定产业趋同㊁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优化资源布局㊁促进区域有序协调发展㊂广东从省㊁市㊁高新区3个层面构建了创新政策系统,推动各高新区和创新主体协调发展㊂其中,省级层面政策主要以宏观指导㊁优化布局为主,地市层面以支持与改善园区环境为主,园区层面以加大投资建设㊁加快项目选择与落地为主,各级政策相互配合,协同推进高新区发展(见表1)㊂3.2㊀创新主体系统高新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各创新主体相互合作,构建科研机构㊁高校㊁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合作的新型关系是完善高新区创新主体系统的关键㊂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科技打压,广东从科技战略力量布局㊁龙头企业培育㊁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3个维度构建创新主体系统㊂其中,高新区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创新主体系统最为活跃的地区㊂在科技力量布局方面,鹏城实验室㊁广州实验室和省内10家省实验室均在高新区布局,中国散裂中子源㊁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高新区集群化建设㊂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广东高新区集聚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占全省高企比例近1/3,培育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㊁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领军企业㊂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广东高新区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 一区一特色产业 建设,培育了电子信息㊁先进材料等万亿元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了19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全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均在高新区布局[8](见图2)㊂表1㊀广东省高新区建设主要相关政策(部分)类别政策名称关键内容政策目标顶层设计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 2019 1号)设立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向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下放更多的省级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高新区核定编制内选人用人自主权,赋予国家级高新区和具备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权限,鼓励各地级以上市按高新区上缴的财政贡献和土地出让收入,对高新区给予一定奖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宏观指导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 2019 28号)优化高新区布局,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地市全覆盖,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高新区;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高新区体制改革;优化高新区资源配置;加强高新区组织管理有效激发高新区新一轮创新发展活力,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规范管理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函 2019 239号)明确省级高新区管理总则和认定㊁调区㊁扩区㊁更名㊁升级相关条件和流程,强化省级高新区管理规范省级高新区管理,推动全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部门专项管理文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监测办法(试行)“的通知(粤科区字 2022 104号)明确省级高新区评价总则㊁指标体系㊁组织实施㊁评价结果管理与应用等加强省级高新区评价监测,推动争先进位发展图2㊀广东高新区各创新主体合作情况第7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6期3.3㊀创新环境系统从创新环境的物质属性来看,创新环境包含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指为本地创新主体服务的公用设施和硬件载体等,软环境指促进区域发展的市场环境㊁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等㊂各创新环境相互影响,进而作用于企业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过程㊁提升创新绩效[9]㊂广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广东高新区大力完善软硬环境,14家国家高新区已建设超400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㊁300多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园区创新创业和扩大生产提供了源头活水㊂在硬环境方面,广东高新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了大批标准厂房㊁超60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基本实现了 七通一平 ;在软环境方面,广东高新区深化 放管服 改革,在机构职能㊁行政审批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创新 一网通办 零跑动 免申即享 拿地及开工 等系列举措(见图3)㊂3.4㊀创新管理系统我国高新区一直在探索能协调和整合各部门职能㊁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㊂合适的高新区管理体制能有效提升园区运行效率,推动园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㊂从决策机制上来看,高新区管理机制可分为决策机构㊁管理机构㊁服务机构3个层次,从管理机构上来看,可分为政府直接管理型㊁机构管理型㊁公司管理型㊁共同管理型㊁联合机构管理型,不同管理机制各有利弊,高新区应结合实际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㊂广东高新区基本构建了 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决策机构(管委会)-服务机构(下属事业单位)-建设运营机构(平台公司) 四级管理架构(见图4),统筹推进园图3㊀广东高新区创新环境系统图4㊀广东高新区构建的四级管理架构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等工作,尤其是国家高新区,行政级别一般为正处级以上,部分为厅级,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一般由市领导兼任,具有较高统筹协调能力㊂大部分园区都设有创新服务中心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下属事业单位,支撑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㊂部分园区成立了开发建设平台公司,负责园区的投资㊁开发和建设等具体工作㊂基于以上研究可见,广东高新区是我国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典型代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探索出了一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广东路径 ㊂总体来看,广东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体现了科技园区发展的本质与广东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效㊂(1)广东高新区创新发展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升华㊂区域创新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广东近年来大力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发展体系,提出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纲的全省创新发展体系,大力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㊁国家高新区等区域创新发展布局,高新区是全省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破除科技经济 两张皮 ㊁探索区域创新自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2)广东高新区创新发展体现了科技计划体系的不断完善㊂2018年以来,广东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专项的重要方面给予支持;2022年,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调整为 创新环境建设 财政事权下的重要内容,省内各地市的国家高新区也大多建立了一级财政管理权限,作为地市主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为全省完善科技计划体系和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㊂(3)广东高新区创新发展是完善政府治理的重要举措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照相关经验,探索出了经济特区㊁自贸区㊁经济开发区㊁高新区等多种特殊区域发展模式,其中高新区作为地区发展经济和科技的重要区域,管理机制不同于普通的行政区,而是以精简㊁集中㊁高效为主要特征[10],管理事权的集中和手续的简化有利于地方探索破除传统经济发展枷锁的新模式㊁新方法㊁新路径㊂广东高新区建设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成为政府和市场的重要沟通桥梁和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㊂(4)广东高新区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㊂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11],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㊂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根据所在区位特点㊁资源禀赋特性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升资源配置和市场调节能力,而建设高新区正是各地发挥当地特色,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㊂广东高新区坚持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加快科技创新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㊁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㊂4 我国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策略近年来,我国科技园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㊁支撑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高新区在探索高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㊁构建区域创新发展生态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无论是从发展机制㊁内在动力,还是从创新发展成效来看,我国高科技园区与世界先进科技园对比依然不足㊂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新区发展需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㊂第一,优化科技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实现从第7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6期传统管理到现代服务的转变㊂科技园区发展需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中抽离出来,建立精简㊁高效㊁便捷的服务模式㊂在管理架构设置上,偏向放权和服务,从横向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从纵向打破层级之间的权限约束㊂在各部门协同方式上,要建立统筹协调服务机构,尽量减少科技园区创新主体寻求支持所需的协调成本㊂在服务方式上,地市政府需要发挥主体责任,为科技园区建设配齐配优资金㊁土地㊁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㊂各科技园区管委会要发挥开发建设的主导作用,因时㊁因地施策,在产业发展㊁科技创新㊁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㊂第二,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从传统的培育企业到打造产业链条的转变㊂要梳理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图谱,根据园区产业基础㊁产业特色集聚和培育相关科技型企业,逐步实现从单纯的企业培育向构建产业链条转变㊂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构建 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领军企业 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撑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极㊂二是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推动短板产业补链㊁优势产业延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㊂三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㊁人工智能㊁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新的增长引擎㊂第三,注重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实现从传统的科研攻关到支撑经济发展的转变㊂科技园区虽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试验田,但其创新发展最终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和社会民生服务㊂一方面,要加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㊂在科研项目组织上,要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绩效导向㊂另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创新场景打造,围绕科技园区产城融合发展需要,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充分利用园区产业科技成果较多的优势,建立一批示范性消费场景㊁娱乐场景,打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推动产业㊁经济㊁城市融合发展㊂第四,完善创新资源整合,实现从传统的创新要素集聚向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转变㊂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更需要各类创新资源融会贯通㊁通力合作,从而构建起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㊂一是要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扶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㊁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创新联盟,集中优势力量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发展㊂二是政府㊁科研机构㊁企业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科技园区发展构建良好的创新发展生态㊂企业要及时发布技术需求,科研机构要发挥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的优势㊁提供解决方案,政府要主动做好平台搭建㊁协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障碍㊂三是要重视创投㊁中介等因素的重要支撑作用㊂创投是支撑科技企业从无到有㊁从小到大的重要力量,科技中介是加快科技成果对接转化的桥梁,需要进一步发挥创投和科技中介的作用,盘活科技园区创新资源,培育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㊂5㊀结语本研究以构建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为目标,以广东高新区为案例,总结了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搭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㊂研究认为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创新政策㊁创新主体㊁创新环境㊁创新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㊂面对新的形势与发展需求,科技园区创新发展需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㊂但目前我国科技园区数量较多,各地发展异质性较大,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的科技园区也会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
高新课题立项报告
高新课题立项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高新课题进行立项申请,以便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该课题将致力于探索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本报告将对课题的背景、目标、研究内容和计划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获得立项机构的支持。
2. 背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高新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等。
因此,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 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深入研究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索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促进高新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分析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研究高新技术的创新模式和关键技术;•探索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提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4.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高新技术的趋势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掌握国际领先的高新技术发展情况,为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4.2 高新技术的创新模式研究研究高新技术的创新模式,探索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路径,挖掘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高新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4.3 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研究以某特定领域为切入点,研究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情况,探索高新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4.4 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分析其效果和问题,提出改进政策的建议,为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5. 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5.1 背景调研和问题提出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背景进行调研,了解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
关于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论述_概述说明
关于高新区发展的重要论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高新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正日益成为各国竞相推崇和发展的重点领域。
高新区以其先进的科技支撑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总结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高新区发展进行了概述,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其作为经济增长引擎、创新科技孵化器和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角色。
第三部分将分析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区域竞争与合作问题、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缺失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通过对深圳高新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等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高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高新区发展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论述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阐明其在经济增长、创新科技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文也将分析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总结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这些内容的论述,希望可以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并促进各地高新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2. 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性2.1 经济增长的引擎高新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新兴产业集聚地,高新区可以吸引大量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这些科技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国家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2.2 创新科技的孵化器高新区也被视为创新科技孵化器。
在这些地区,由于资源密集度较高且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更容易形成创新联盟、研究与开发中心以及高端人才集聚等优势。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调研报告要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形成几个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建设区域创新高地,要聚焦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区域创新高地,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高效聚集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格局(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更趋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发展,在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也实现快速崛起。
各区域内特色产业集聚区不断涌现,成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并持续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东部区域,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数字创意等产业蓬勃发展,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兴起;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基础雄厚;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依托大院大所集聚等优势,在互联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较快,涌现出若干影响力较大的产业集聚区,发挥了全国新兴产业创新策源地的作用。
东北区域,形成了航空装备、智能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特色集群,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西部区域,形成了以武汉光谷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集聚区以及以长株潭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以成都、重庆为双核的成渝板块,正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极,并有力支撑了中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优势集群加速形成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并呈现集聚发展特征。
信息技术领域,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部分中西部地区四大信息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北京、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环渤海地区和以上海、江苏和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两大集聚区,同时四川、陕西、湖南和山西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新材料领域,产业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框架拉开,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从事原材料生产,环渤海地区聚焦于研发,东部及中部地区主要承担原材料加工,长三角、珠三角主要承担下游应用与销售;生物领域,以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为主导,珠三角、东北、成渝、长株潭、武汉城市圈等区域分布式发展的空间格局初步成型,重点集聚区内医药成果转化、疫苗生产、制剂研发等细分行业领域发展迅速;节能环保领域,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三大区域,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的节能环保产值占全国的50%以上;新能源领域,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等为核心的东部沿海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在中西部的一些区域,如江西、河南、四川、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和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集聚区,以江苏、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集聚区,以北京、河北等地为核心的环渤海集聚区,以及以陕西和四川为核心的中西部集聚区;数字创意领域,目前已初步形成六大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包括首都数字文化创意集聚区,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为核心的长三角集聚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集聚区,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南部集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的川陕集聚区,以武汉、长沙为代表的中部集聚区。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评述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评述引言区域创新是指在特定地区产生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区域创新,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其中,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理论,本文将对其进行评述和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概述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即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IS) 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Cooke和Morgan在19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创新不再是企业个体的行为,而是地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强调了地区内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并强调了区域内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对创新的重要性。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创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活动,还涉及到地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创新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不同的主体之间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转移实现创新。
2.地理距离的重要性: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地理距离对于创新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邻近性可以促进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加强地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
3.各种创新主体的互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各种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在创新过程中相互合作和互动。
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促进创新的发生和传播。
4.创新政策的重要性: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认为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创新政策,提供创新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系统中各种主体的互动和创新过程的具体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深入剖析创新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关系。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
沈阳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沈阳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策略研究作者:温娜郑重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22年第01期【摘要】 2017年以来,沈阳通过深入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方案,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尽管阶段目标均如期完成,但还存在欠缺和短板,应该从构建环境协同治理体系、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型现代化能源体系、深化区域碳市场建设、发展城市低碳体系、强化低碳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等六个层面入手,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
【关键词】沈阳;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策略;研究【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2.01.022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henyang Low Carbon Pilot CityWEN Na,ZHENG Zhong(Sheny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Shenyang 110015,China)Abstract: Since 2017,Shenyang through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low-carbon city pilot program. The city'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ontinue to decline. Although the phase objectives are completed as scheduled,there are still gaps and weaknesses,Shenyang should star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co-governance system,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odern energy system,the deepening of regional carbon market construction,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ow-carbon system,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support system construction,promoting strong synergies in efforts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improve the ability of climate governance.Key words: Shenyang;low carbon;pilot city;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2017年1月7日,國家发改委发布了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名单,确定沈阳市为我国第三批45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
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王健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08(000)016
【摘要】本文对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剖析,借助于AHP模型分析法确定自主创新能力各要素权重,明确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价分析。
【总页数】1页(P)
【作者】王健
【作者单位】沈阳市浑南新区科技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44
【相关文献】
1.聚会太湖明珠共商高新区自主创新大计2006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无锡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在无锡召开 [J], 贾健莹
2.政策创新助力高新区发展——天津高新区成为自主创新新“高地” [J], 杨志广
3.沈阳市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J], 马巍巍;李学荣
4.大力提高沈阳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J], 崔英楠
5.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锻造高端产业链 [J], 王德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区域创新三螺旋的新型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三螺旋的新型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沈如茂;李海波;孙长高;李星洲;李承彬【摘要】How to make fhll use of the resourc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by integration ways is the ke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first of all is how to design the institute and operation system. This is the deep problem that influences the progress of the Government-Academy-Industry collaboration. But some new models of institute and operation innovation are emerging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 by doing some investig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S&T Co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s to be the case for our study. First,this institute's success could be explained through the model of region innovation triple helix. After describing the situation of this institute's development,both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strategic role are analyzed. The five critical tasks are suggested for the future of this institute.%区域创新资源如何通过政产学研合作予以优化整合,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效应,首要问题就是体制机制如何设计,这也是政产学研合作升级中的深层次瓶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理论一、经济发展阶段分析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麦克尔•波特在研究国家竞争力时曾经提出,国家的发展可以分为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4 个阶段。
一个国家在这4 个不同的阶段里,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一个阶段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一样,同时在不同阶段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也不同。
运用波特的理论对高新区进行分析,其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核心竞争力也不同。
1. 要素群集阶段。
我国高新区作为一种人为创造的独特的经济发展区域,最初主要依靠优惠政策的“外力”驱动,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纷纷涌入,区内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生产要素也很难得到优化配置,土地及自然资源低效率使用,从而使得高新区处于低附加价值产出的状况。
此时高新区发展和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
我国一些发展水平偏低的高新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
2. 产业主导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高新区内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出现了。
它们把各种生产要素重新进行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高新区因此也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出和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新区发展动力由前一阶段的外力为主转向外力内力并举,即政府政策推动和企业市场竞争力驱动双重作用。
但是,这一阶段的高新区R&D 主要依靠外部研究机构和研究型大学,高新区内R&D 机构不多,企业R&D 能力较弱。
此时人们对高新区的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
我国目前大多数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基本上处于这一阶段,标志着“一次创业”基本完成。
3. 创新突破阶段。
随着高新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质量及其持续竞争力的提高,区内产业及其骨干企业的R&D 能力大大加强,各类R&D 中心由区外大批转移到区内。
各类创新活动(主要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高新区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大量风险资本的进入、原创性创新的涌现、“创新文化”的形成、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大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出和高新区的国际化及绿色环保化趋势成为创新突破阶段的显著特点,其增殖手段主要是“创新链”。
高新区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和对地区乃至全国的巨大贡献十分显著。
目前我国的高新区还难以完全进入这一阶段。
从国外经验看,也只有美国的硅谷等少数科技园区可以认为是处于这一阶段。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二次创业”实质上是高新区从“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的转换。
4. 财富凝聚阶段。
随着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高新区内聚集着高价值的“财富级”的有形与无形品牌,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财富级”人才资源,运作着具有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金融资本,从而形成了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崭新“要素。
”这种“三高”要素既是高新区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高新区成为人们创业和工作的“事业发展中心”,同时还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生活乐园”。
在这一发展阶段,高新区内新的“财富级”要素有序和有机地结合,使高新区在竞争中形成了“高势能”的优势。
这种“高势能”优势通过强有力的扩张,持续发挥着对区外经济的巨大牵引作用,也使高新区在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循环。
财富凝聚阶段既是我们尚未亲眼目睹的更高层次的高新区发展阶段,又是高新区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崭新起点—一个新的“要素群集”阶段。
二、创新理论基础(一)技术创新理论1.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的观点如今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最早从技术的角度研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人是约瑟夫•熊彼特。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认为创新的内容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引入新产品;二是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三是开辟新市场;四是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五是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他把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并且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而技术创新是熊彼特创新概念的重要部分(还包括制度创新)。
他认为,创新推动产业走向繁荣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为了谋取额外利益,企业纷纷进行创新;二是其他企业为了分享这种利益而开始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模仿;三是那些采取旧方式的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适应性模仿(即进一步的推广)。
后两步即是技术创新的扩散。
2.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征从广义上说,技术创新是一个导致发明实现的全过程。
它包括从最初的发现,直到最后商业上的成功。
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认为技术创新即:一项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
这些说法过于笼统。
又有人说,技术创新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
任何在工艺和产品上的改进,并使其成功地引入生产,使之商业化,都叫技术创新。
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专利等则不等于技术创新。
这种说法较为明确,但不很全面。
还有人说广义的技术创新除产品和工艺创新外,还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开拓等。
这种说法除了未包括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以外,几乎囊括了创新的全部内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认为:技术创新指的是新产品的产生及其在市场上的商业化和新工艺的产生及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过程。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这两种说法比较确切一些。
狭义上讲,技术创新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综合分析研究各家之说,可以认为技术创新主要应指新产品和新工艺构想的产生(获取)、研究开发、投入或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销售非实现商业利益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
技术创新活动主要由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部分构成。
产品创新主要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包括全新产品、显著改进产品。
工艺创新主要是指对全新的或有显著改进的生产方法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包含新工艺、新设备等。
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它是技术经济概念,强调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是一个技术经济过程;强调技术变化,并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投入为前提,注重新技术的首次应用;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判断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其市场实现程度,而不是技术上的完善程度。
技术创新既然是一个技术经济活动,那么就与科学技术活动不同,不是单纯地注重技术水平,而是注重技术先进性市场适应性经济合理性。
因此,技术创新主要内容包括:国内自主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产业化、商业化、引进技术(含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国产化,或使两者有效结合后商业化,开拓市场并获得经济效益等环节。
这些环节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链,而是一个互为交叉的网络;不是一个界限十分明晰的阶段,而是一个互为渗透的有机整体。
技术创新需要有创新载体,即知识中心,创新的关键要素是创造性,创造性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和教育、众多不同的学科、广泛的内部和外部交流通道,以及已有的手段和社会经济资源。
创造性通过刺激创新,从而带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园区的增长。
这样知识中心就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
知识中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与开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科学和技术教育、交流和创造空间的集聚地,由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
高技术的衍生公司一般都位于历史上与工业联系紧密,且是最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周围。
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有持续创新能力、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人才集聚环境的知识中心是园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园区一旦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中心,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原动力。
产业的成长与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而随着创新的完善和产业的成熟,创新必然会产生扩散,从而引起产业空间分布的重大变化。
作为完全园区,不仅具有上述理论概括的一般规律,还具有其他鲜明的特点。
高技术产业不受或很少受硬资源产地和大运输量条件的限制,其最重要的载体是创新的技术及其市场等信息。
技术的扩散必须循着技术创新园区和扩散途径去研究其空间区位。
现时,技术创新必须通过技术扩散才能使其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
3. 技术创新理论体系(1)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与技术扩散论从熊彼特到库兹涅茨,以及其他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技术创新有一个S 型的生命周期。
从技术创新的内容过程来看,主要划分为二类,一是产品创新(包括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新应用);二是工艺创新(包括新工艺、新方法、新设计与设备及相应的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一特定产品的销售额的变化曲线。
人们对于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较早,一般说来,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开始于技术发明或技术成果的首次商业化应用之时,与该技术随后的整个商业化应用过程自始至终相互联系。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扩散实质上是一种模仿行为。
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认为,更确切地说,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应是一种“学习”活动,即在模仿的基础上还有不断的自主创新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的著作《人力资本投资》中将创新扩散定义为“通过市场和非市场渠道的传播”,并指出,“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经济影响”。
(2) 技术创新战略理论技术创新战略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核心技术或概念的突破,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新工艺的一类创新行为。
自主创新具有三个特点: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
施培公曾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创新的长远战略。
他认为,从企业层次看,在我国推行自主创新的意义有二:①自主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②自主创新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从国家层次看,在我国推行自主创新的意义有三:①自主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②自主创新是制衡国外技术封锁的重要武器;③自主创新是满足国内特殊需求的重要手段。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收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
简单地讲,模仿创新是后发者的创新。
徐荣凯针对轻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谈到模仿创新时指出:模仿创新可以利用领先的创新者已创造的市场需求、已积累的成熟技术,从而形成后发优势;追随-模仿者可引入领先者成熟技术,跳跃式地进行自身的技术积累,在所引入技术的较高起点上向领先者未开发的市场进军;追随-模仿可在某些方面较少创新成本。
陈伟在其所著的《创新管理》一书中指出:在引进-创新的过程中,最容易造成的是企业的技术引进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技术追赶陷阱的恶性循环。
因此,引进不是目的,引进后的再迅速创新才是引进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引进的技术要选择较高的起点,要站在战略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