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学时)1.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3.天然产物化学与药物开发4.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动向。
重点和难点: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动向。
教法建议:适当补充一些新材料,突出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前沿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18学时)第一节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预试方法1.1.试管预试法2.圆形滤纸预试法。
第二节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1.1.常用溶剂的特点2.各种提取方法:溶剂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3.影响提取的因素第三节分离与精制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a 结晶及重结晶法b溶剂分离法: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a 两相溶剂萃取法b纸色谱(PPC)c分配柱色谱d薄层色谱法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a物质的吸附规律b极性及其强弱判断c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d聚酰胺吸附色谱法e大孔吸附树脂: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a凝胶过滤法b膜过滤法c透析法: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法第四节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1.化合物纯度鉴定2.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3.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重点和难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教法建议:采用比较法,介绍各类提取及分离方法,并结合实验加深理解。
思考题:1.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的使用范围及其优缺点是什么?2.分离有效化学成分常用的色谱方法有哪些?他们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别化合物的分离?各自最常用的洗脱剂及洗脱顺序是什么?3.化合物在进行结构鉴定前应注意什么问题?进行结构鉴定常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解决结构式中的什么问题?第三章糖和苷(4学时)一、糖的构型、构像二、糖及糖苷的命名、分类三、多糖的分离及结构测定四、多糖的生理作用重点和难点:糖、苷的结构和构象,裂解方法及其裂解规律。
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技术教学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技术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和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天然产物和其中化学成分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植物的提取:通过浸泡、煎煮、蒸馏等方法,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植物提取物。
比如,利用水提法从红薯中提取淀粉。
2.外部特征鉴定:通过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提取物的颜色、形态、质地等外部特征进行鉴定。
3.化学成分鉴定:利用常用化学试剂对始终物中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
比如,加入碘酸钾试剂,能检测出淀粉的存在。
4.分子结构鉴定:通过对分离和提取的化合物进行分子结构鉴定,了解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比如,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进行对淀粉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和样品。
同时,了解样品性质和实验操作方法,制定实验计划和步骤。
2.植物的提取:按照所选方法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植物提取物。
3.外部特征鉴定:对提取物的颜色、形态、质地等外部特征进行鉴定。
4.化学成分鉴定:利用常用化学试剂对提取物进行鉴定,如碘酸钾对淀粉进行鉴定。
5.分子结构鉴定: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分离和提取的化合物进行分子结构鉴定。
四、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反应瓶•称量器•蒸馏器•滤纸2. 实验试剂:•碘酸钾•酚酞溶液•硫酸•CHCl3•NaHCO3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和试剂的选择要符合实验要求,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实验操作失误导致意外发生。
3.实验的化学试剂和有毒气体要妥善处理,避免对人体、环境和设备造成损害。
4.实验完成后,要将实验器材、试剂和废弃物等进行妥善处理,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清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有关植物提取、鉴定和分子结构的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天然产物和其中化学成分的认识和理解。
《天然产物化学》课堂教学方案
HepG-2细胞的用途。
课外
训练
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课外
学习
资源
HepG-2细胞培养方法
/p-149635863307.html
课后
小结
本次实验首先回顾上次基础性实验的重要概念,然后以PPT+板书教授为主,在PPT课件中穿插HepG-2细胞复苏/传代操作视频,使学生在学习细胞复苏/传代及保存方法的同时,通过视频,更加直接的去认识和掌握细胞复苏/传代/保存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模范演示操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HepG-2细胞复苏/传代/保存方法。
金属器械的清洗包装和消毒
清洗:使用后放入含洗涤剂的水中,反复刷洗,自来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用75%酒精擦拭,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三蒸水浸洗3次,晾干或50℃烘干备用;
包装:用牛皮纸包装后放入铝饭盒内;
消毒:高温湿热灭菌(高压灭菌锅--121℃,20-30min)和高温干热消毒(电热干烤箱160℃,90-120min)均可。
制方法是什么?
细胞培养用耗材的清洗、消毒和灭菌:你认为在细胞培养用品的清
洗、包装和消毒过程中,哪些步骤比较关键?
课外
训练
HepG-2细胞培养需要溶液及耗材的准备
课外学习
资源
[1]细胞工程实验,张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细胞工程实验教程,王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课后
小结
本次实验以板书讲授为主,配合视频播放法,首先让同学们了解细胞培养用溶液及耗材的准备方法;其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做完本次试验后,要掌握细胞培养概念、细胞培养用溶液及耗材的准备方法;最后在学生实际进行实验时,对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及演示操作。使学生做完本次试验后,了解并掌握细胞培养用溶液及耗材的准备方法。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44 学时,讲课44 学时,实验____________ 学时。
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C-)基本内容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天然产物,天然产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很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天然产物化学以研究天然产物的分类、结构、提取分离、性质及应用为主要内容。
天然产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来源于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十三大类天然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糖,核酸,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菇类化合物,笛体化合物,生物碱,脂肪酸与脂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昔类化合物,香豆素,芳香族酸酚类化合物,昆虫激素与信息素),尤其是具有生物活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合成、生物合成途径、性质及应用等。
天然产物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从化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天然产物的分类、分布与结构类型,掌握天然产物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熟悉各类天然产物,特别是重要的天然产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并对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有一定认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提取与净化分离方法原理、适用对象。
第一节提取方法1.1.1蒸憾法1.1.2萃取法第二节净化分离方法1.2.1吸附法1.2.2沉淀法1.2.3重结晶法1.2.4色层层析法1.2.5磺化与皂化法第二章维生素教学重点和难点:维生素的理化特性与生理代谢特点。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2.1.1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2.1.2维生素D与维生素E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2.2.1维生素B1与B22.2.2维生素B5与B62.2.3维生素C第三章笛族化合物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笛族化合物的基本理化性质。
第一节密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3.1.1笛族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3.1.2笛族化合物的理化特性与构象第二节各类笛族化合物3.2.1常见植物笛醇3.2.2笛族皂貳3.2.3笛族生物碱3.2.4备族激素第四章生物碱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同种类的生物碱的化学性质,根据生物碱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离和纯化。
天然产物化学论文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基础》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青蒿素的提取与检测工艺专业化学姓名梁小丽学号1108040540042摘要青蒿是常用的功能性植物,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有效成分,为无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调节功能它具有低毒、高效、速效的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 应用及经济前景十分看好。
本论文结合超提取技术和常规结晶法研究了从青篙中提取、分离纯化青篙素的工艺。
通临界CO2过比较的方法,对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方向。
青蒿素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青蒿素检测技术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等。
关键词:黄花蒿; 青蒿素; 提取; 含量检测;微波预处理;目录前言 (1)第1章青蒿素的提取方法 (1)1.1 传统有机溶剂提取 (1)1.1.1 冷浸提取 (1)1.1.2 回流提取 (2)1.2 超临界CO2萃取 (4)1.3 微波萃取技术.................................................................................1.4 超声波强化石油醚提取............................................................... 第2章青蒿素的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2.3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英文名称:课程性质:素质拓展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化学本科(生化制药专科)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开设学期:七(五)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二、课程简介《天然产物化学及实验》课程是以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为主要学习内容。
该课程是专为我院化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拓展课,也是我院化学制药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因此课程形式以实验教学为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理论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中有效成分种类、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植物中有效成提取分离纯化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将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打下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作风进行实验2.掌握实验技能,学会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态度认真,实事求是,学风严谨的科技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
4.通过讲授实验原理和实际操作实验过程,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进一步加强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
5.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实验操作、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纪律、卫生等)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实验操作或笔试)占总成绩的3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和鉴定目的要求:1、掌握从黄柏中提取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盐析、重结晶及减压过滤等操作。
3、掌握生物碱化学鉴别方法。
4、重结晶等固体提纯方法,学习产品性质鉴定。
实验内容:1、用碱液通过渗漉法提取黄柏中小檗碱;2、用盐析法、调节提取溶液pH值获得盐酸小檗碱粗品;3、重结晶法纯化盐酸小檗碱;4、小檗碱的理化性质试验和鉴别。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论文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论文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香椿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姓名:刘子发学号:____0401310019 院系:材料与化工专业:13应用化学完成日期:____年05月16日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论文香椿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槲皮素的结构和各种物化性质及其药理作用,继而对槲皮素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还叙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后续提出实验方案,对香椿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以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用萃取的方法从香椿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然后再运用聚酰胺色谱柱法分离出槲皮素。
接着对分离出的物质测定与结构鉴定。
关键词:槲皮素;紫外光谱;超声提取法;香椿叶;萃取;聚酰胺色谱法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variou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quercetin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then for e_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of quercetin were summarized, also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flavonoids. Subsequent e_periment scheme is put forward, the cedrela sinensis leaves in thee_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querceti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were studied, with the e_traction method to e_tract flavonoid compounds from cedrela sinensis leaves, and then using the method of polyamide column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of quercetin. And then to isolate the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Keywords:Quercetin;ultraviolet spectrum;ultrasonic e_traction;cedar leaf;e_traction;polyamide column chromatography1.文献综述1.1槲皮素结构及物化性质槲皮素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名为3,3’,4’,5,7- 五羟基黄酮, 1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论文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及很高的药用价值。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常见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及提取方法;3. 了解天然产物化学在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天然产物的性质及用途;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3. 培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天然产物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天然产物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天然产物化学的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结合。
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天然产物化学的价值认识。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天然产物化学概述- 定义、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常见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2. 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及性质- 糖类、蛋白质、脂类等基本化学成分的结构与性质- 天然色素、香料、生物碱等特色成分的化学性质3.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常用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超声波提取等)- 常用分离技术(如柱层析、薄层色谱等)4. 天然产物在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药物研发中的天然产物筛选及作用机制-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化妆品中天然产物的功效及发展趋势5. 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天然产物化学总学时数:32实验或上机学时:0先修课及后续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仪器分析,生物制药工艺学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2.教学目的及意义《天然产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探索安全高效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新化合物。
并根据已阐明结构的成分,按植物的亲缘关系在生物界探寻同类成分,以扩大药用资源,发掘新的有效成分,研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中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规律,提高中药质量的方法。
为开发和创制新药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括:要求掌握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等。
要求学生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
4.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重点:天然药物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难点: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和波谱解析。
5.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作业、撰写综述等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其中,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提问、回答和总结。
6.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1] 吴立军. 天然药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教材)[2] 徐任生. 天然产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陆蕴如. 中药化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4] 孙文基. 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7.其他二、正文部分第一章总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天然产物化学的概念、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史及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
了解ORD 谱的应用范围及八区律使用方法。
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范围,课程的学习重点;各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天然产物化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修订说明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天然产物化学的第二版进行修订而成。
对第一版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针对学生反馈中提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调整。
本教学设计旨在为天然产物化学的教学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并使学生能够对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2.掌握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天然产物的方法;3.熟悉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和功能特性;4.学习天然产物在医药、食品、农业等方面的应用;5.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天然产物化学基础知识本章介绍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天然产物的定义、分类、来源、结构和性质等。
同时,还介绍了天然产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第二章:天然产物提取和分离本章介绍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天然产物的方法,包括萃取、蒸馏、结晶、色谱等常用技术。
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提取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第三章:天然产物结构分析本章介绍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等。
同时,还介绍了分析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第四章:天然产物的功能特性本章介绍天然产物的生物学、药理学、化学和营养学功能特性等,包括其治疗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天然产物在医药、食品、农业方面的应用本章介绍天然产物在医药、食品、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包括抗癌药物、抗菌剂、食品添加剂和农业生物农药等。
第六章:天然产物研究进展和展望本章介绍天然产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包括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和天然产物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传统教学法:讲授和讲解原理、实验演示等;2.互动教学法: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3.实践教学法: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
天然产物化学教案(第一章-总论)
天然产物化学教案(第一章-总论)天然产物化学教案授课对象2002级生物工程学院授课人林治华授课单位制药工程系授课时间 2003~2004二学期天然产物化学教案重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天然产物化学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校的安排,课堂讲课36学时。
天然产物化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阐述了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常用的各种色谱分离方法和各种结构鉴定方法。
各论是本课程的重点,在讨论了糖和苷的一般性质和结构研究法基础上,将所有的天然产物按照其结构母核分为苯丙素类、蒽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等七个部分,详细论述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并结合生物活性及应用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现将每章节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时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思考题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2.掌握研究天然产物的方法:(1)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色谱技术中洗脱剂选择的原则;(3)熟悉天然产物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部分)重点、难点、疑难解析一、天然产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天然产物是包括了存在于陆生动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成分,甚至还可以包括人与动物体内许多内源性成分(包括天然药物、天然树脂、天然精油、天然高分子、天然香精、天然色素等等)。
天然产物是由各种化学成分所组成的复杂体系。
如在陆生植物体内的主要成分就有:生物碱、萜类、甾体、苷类、黄酮类、蒽醌类、糖类、蛋白质、脂类等等。
不同的天然产物在其组成和含量等方面具有生命体的一般特征,某一相同的化学成分可能分布于各种不同的天然产物中,同时,不同来源的天然产物,所含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有效成分(active compound)(1)在药理和生物学角度来看是指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化学上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来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2)在食品领域中,有效成分的范畴可扩展到除生物活性成分、功效成分之外,如:营养成分、天然食品添加剂成分等。
天然产物化学实验
实验二 碱-酸法提取芦丁
五、仪器与试剂
仪器名称 烧杯 烧杯 锥形瓶 锥形瓶 布式漏斗 布式漏斗 试管 玻璃棒
规格 500ml 250ml 50ml 15~25ml 中号 小号 10~15ml
数量 2 2 2 3 1 1 3 1
仪器名称 空气冷凝管 玻璃漏斗 枪式干燥器 水浴锅 滴管 分液漏斗 展开槽 冷凝管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1. 考核方式 考查。
2.实验成绩评分办法
(1)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2) 实验成绩由实验课的平时成绩即学生在每
次实验中的到课率、操作规范、实验报告等内容 记分,不单独进行考查。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一点 三十五分。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5.2 性质与鉴定结果
6. 思考题
实验环境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一点 三十五分。
实验二 碱-酸法提取芦丁
十、思考题 1. 苷类水解有几种催化方法? 2. 怎样确定芦丁分子中只含有一分子葡萄糖及
一分子鼠李糖?
3. 怎样确定芦丁结构中糖基是连接在槲皮素3-O-上?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一点 三十五 分。
六、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1.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与鉴定 2.卢丁的提取、鉴定 3.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4.蒽醌类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一点 三十五分。
实验一 小檗碱的提取、精制、鉴定及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渗漉法提取天然产物的方法。 3、熟悉握小檗碱的化学性质和鉴定方法。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一点 三十五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姓名:
学号:
院系: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2班
完成日期:2015 年 6 月 1 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广泛和深入,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地药学家、化学家和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
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物质,几乎每种植物的体内都有,他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他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们最早发现的一类天然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相关推进,人们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了解和认识也越发深,那么黄铜类化合物对人类的贡献究竟有哪些,在本文中会一一列出。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天然产物;结构作用;应用前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 of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use is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research caused around the worl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chemists an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Flavonoids is a class of substances widely exists in plants, almost every kind of plant in vivo, they often to free state or with sugar are combined into a form of glycosides exist, they on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flowering, results and to resist foreign invasion has a important role. It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natural products that people first discovered..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for falconoid and understanding more deep, then brass compounds on the human contribution exactly what, in this paper will list one by one.
Keywords:Flavonoids ; natural products; structure func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即泛指二个苯环(A 环和B 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即具有C 6-C 3-C 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例如如下两个结构:
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
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表2-1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
黄酮类母体
结构图
黄岑素(苷(flavon 黄酮醇类母
槲皮素((O
1
2 3
4
5
6
7
8
O
O
1
2
3
4
5
6
78
dihy
二氢黄酮类母体结构图陈皮素苷(
di
二氢黄酮醇类母体结构图水飞蓟素蓟素(
isoflav
异黄酮类母体结构图大豆素(
di
)
二氢异黄酮
类母体结构图
鱼藤酮(
chalc
查尔酮类母体结构图异甘草素(n
nin
)
橙酮类母
体结构图
金鱼草素(
flavane黄烷类母体
结构图
儿茶素(
antho花色素类母体结构图飞燕草素车菊素(
biflav
双黄酮类母体结构图银杏素(杏素(
除表中所述化合物,还包括橙酮类、新黄烷类化合物。
3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型粉末。
其颜色与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CH3)等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呈灰黄至黄色,查尔酮
为黄色至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等因不存在共轭体系或共轭很少,故不显色。
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因pH的不同而变,一般呈红(pH<7)、紫(7<8.5)、蓝(PH>8.5)等颜色。
黄酮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易溶于稀碱液。
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溶性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应减少。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而呈酸性,故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254nm或365nm)下呈不同颜色的荧光,氨蒸汽或碳酸钠溶液处理后荧光更为明显。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可与铝盐、镁盐、铅盐或锆盐生成有色的络合物。
4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4.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4.1.1 溶剂萃取法
极性较小的游离黄酮苷元,用CHCl3、C2H5OC2H5、CH3OH或CH3OH:H2O(1:1)连续萃取,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元,可用甲醇、甲醇;水(1:1)、乙醇:水(1:1)等提取。
多糖黄酮苷,由于极性大,可直接用沸水提取,高甲氧基黄酮化合物,因极性降低,可用苯直接提取。
4.1.2 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酸化后又可沉淀析出。
其原因一是由于黄酮酚羟基的酸性,二是由于黄酮母核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形成2-羟基查耳酮,极性增大而溶解。
因此可用碱性水(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或碱性稀醇(50%乙醇)浸出,浸出液经酸化后析出黄酮类化合物。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浸出能力高,但杂质较多,不利于纯化。
4.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4.2.1硅胶柱色谱
非极性与极性化合物都可用,适于分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和黄酮苷元类。
4.2.2活性炭吸附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苷类的精制工序。
在植物中用甲醇萃取得到的提取液,经过碳柱依次加沸腾热水、甲醇、7%酚/水、15%酚/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用乙醚萃取出去残留,余下部分减压浓缩得到较纯的黄酮苷类。
4.2.3离子交换法
适用于稀释倍数大的黄酮,可除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水溶性杂质。
4.2.4聚酰胺柱色谱
适用于黄酮苷的分离。
方法详见相关文章,这里不再详述。
4.2.5葡萄糖凝胶柱色谱
该方法用于分离游离黄酮,主要靠吸附作用,吸附强弱取决于含多少羟基,分离黄酮苷,决定于分子筛属性,洗脱时黄酮苷基本按分子量由大到小流出。
5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分析的一般步骤有①与标品或文献对照熔点值,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得到的Rf值;②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酸碱或重金属盐类等试剂后得到的紫外光谱;③解析样品或其中衍生物的核磁共振谱;④进行质谱分析或进行必要的降解合成,以求最后确证。
目前已用于黄酮苷的水解及糖的分析、苷元的鉴定。
6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提取实例
以山楂为例:
山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有胡萝卜苷、熊果酸等成分。
首先将山楂饮片放入95%的乙醇中回流提取三次,合并三次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将其加水混匀,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分别经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得到金丝桃苷、牡荆素、槲皮素;氯仿部分则通过硅胶柱层析得到熊果酸;最后剩下的水相分别经过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得到牡荆素鼠李糖苷和枸槲酸。
7应用前景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在工业和生物制药、食品等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甘草酮、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可作天然甜味剂;洋槐黄素和蜜桔黄素可作天然抗氧化剂;橙皮苷和杨梅黄素则是保健食品中可用的。
黄酮类化合物除在食品行业有所应用,在精细化工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入化妆品和染发剂中,常添加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防晒作用,在染发剂中则是无副作用的天然色素,对人体的伤害远小于化学制品。
黄酮类化合物在制药工业中也有所涉及,它是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有强心和扩张管状血管、抗心律失常、降压、降低血胆固醇、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等作用。
甚至部分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癌作用,其药用价值不可估量。
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将为全人类的健康共谋福祉。
参考文献
[1]李巧玲.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3,(4).
[2]廖亮.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1994.
[3]康纯,闻莉毓,丁仲伯.微乳薄层色谱用于黄酮类层分分离鉴定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0.
[4]刘湘,汪秋安.天然产物化学[J].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5]百度百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