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运作管理)【圣才出品】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与管理的基本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的基本职能2.1 复习笔记考点一:管理者的作用(见表2-1)★表2-1 管理者的作用考点二: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见表2-2)★★表2-2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图2-1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考点三:目标管理的内容(见表2-3)★★★★表2-3 目标管理的内容考点四:管理职能(见表2-4)★★★★表2-4 管理职能要点具体内容计划2.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管理既要追求效率,更要强调有效性?答: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
(1)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后的产出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的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其拥有的资源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则说明其管理是有效的。
(2)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影响。
投入少、产出多,说明发挥作用的资源比例高,浪费的资源少,管理的效率高。
(3)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是相互联系的。
管理中只讲有效性不讲效率,或只讲效率而不讲有效性,都是应当避免的。
良好的管理应该既是有效的,又是高效率的;既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看,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既定的有效产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有效产出。
如图2-2所示,展示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的关系。
图2-2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2.为什么说企业管理活动存在诸多的目标?请陈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目标的内容。
答: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
企业的有些目标是考虑本企业以外的组织或个人的利益,而有些目标则是与本企业的成员或其所有者(如企业的投资者)休戚相关。
其实,企业管理活动的目标一般很明确,就是实现企业的战略。
而企业战略是多样化的,且不同层级有不同层级的战略,战略细分下去为计划,依次类推,所以企业管理活动存在诸多目标。
(1)外部目标①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树立为顾客服务的理念,以顾客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企业。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七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7.1 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1.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见表7-1)表7-1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2.员工选聘(见表7-2)表7-2 员工选聘考点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见表7-3)★★★表7-3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考点三:员工绩效考评(见表7-4)★★表7-4 员工绩效考评7.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请举例回答。
答:之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地位性决定的。
(1)人类社会的生产需要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结合运用,由于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人类社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是为人类服务的,因而,与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社会性和成长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充分的表现。
(2)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由于其主导性特点,始终处于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
因此,要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要优先考虑人力资源的投入需要。
由于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和成长性的特点,企业必须基于系统的观点、以开放的视角来认识人力资源,在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源的同时,挖掘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
这是人力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
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和应变性,为什么?答: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营计划,确定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种专业和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之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动情形,建立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能够互相衔接。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及各项业务计划。
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总体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而人力资源规划所属的业务计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才接替及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价及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管理体系)【圣才出品】
第六章企业管理体系6.1 复习笔记考点一:管理体系概述★★1.管理体系的特征(见表6-1)表6-1 管理体系的特征2.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见表6-2)表6-2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考点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见表6-3)★★表6-3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要点具体内容6.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管理体系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简称吗?答:(1)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2)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基本内容:解决或协调好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带来的三对基本矛盾。
即:①分工与统一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
个体独立的思维习惯、性格、偏好,都有可能影响个体与组织中其他个体的分工与合作关系,甚至产生矛盾,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统一的目标取向、严格的纪律、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的合作程序和制度,以及明确、透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分工合作关系协调有序。
②规模与集约的矛盾规模化随之而来的是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扩大,生产经营过程的细化和延伸,产品服务数量与种类的增加,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日益复杂,容易造成结构庞杂和各个关联环节的转换出现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陷入混乱。
因此,必须设计明确的分工职能、科学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操作准则和统一的成果标准来简化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运转和相互承接,使企业活动按照统一的轨迹规范有序地进行,以维持扩大规模的效果。
③开放与协调的矛盾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成为发展潮流,企业将身处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难以控制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协调问题。
企业要协调开放化的系统,必须遵循社会通行规则,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确保企业在均衡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第三章 管理与组织环境)【圣才出品】
第一章管理的概念1.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管理定义的四层含义?答:管理(Management)的定义是,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手段是有效整合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碍,管理就是要努力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消除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阻碍。
2.管理者需要哪些技能?答:一般认为,管理者为履行其管理职能和提高其管理绩效,至少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业务知识,诸如机械制造、会计学、施工技术等;(2)人际技能是指与他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如激励、引导和鼓舞组织成员的热情和信心的技能;(3)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即管理者必须具有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从整体上认识组织和决策组织活动的能力。
从组织角度也可以说,概念技能是一种宏观管理的能力。
3.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管理的有效性?答:管理的有效性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即做正确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的评判。
如果一个组织能够有效地利用其拥有的资源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即投入所得产出与组织目标一致(也称有效产出),则说明其管理是有效的。
举例略。
4.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管理的效率?答:管理的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即正确地做事(Doing things right)的评判。
管理效率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投入少,产出多,说明发挥作用的资源比例高,浪费的资源少,管理的效率高。
举例略。
5.如何理解计划与计划工作的含义?答:计划的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讨论。
(1)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司理财)【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司理财8.1 复习笔记考点一:财务报表(见表8-1)★★★表8-1 财务报表考点二:股利分配管理(见表8-2)★★表8-2 股利分配管理要点具体内容8.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企业的资金流不能“断流”?答:不能断流是指要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
资产能越快转换成现金,表明其流动性越强。
如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短期投资的流动性比应收账款强,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项目即是按流动性从大到小排列的。
无论是短期债权人还是长期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它是企业偿债能力大小的象征。
而现在的或潜在的永久性资本投资者也会根据企业的流动性来评价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一般而言,企业的流动性越大,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小。
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预算和控制?要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的关键在哪里?答:(1)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是公司理财职能的展开过程,是企业各项理财决策得以落实的活动流程。
财务预算是为了让计划具体化,而财务控制则是理财目标实现的关键。
具体目标为:①合理利用资金;②对业务方面的投入做风险承受力评估;③确保资金流不间断;④对公司利润和业务掌控;⑤企业内部问题协调,包括贷款等企业资金周转预知。
(2)要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的关键在于:①正确理解财务报表,做好重要的财务分析基础工作;②根据分析结果预测不同的理财决策带来的影响;③根据预测的结果做好下一期间的计划。
3.为什么要读懂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的作用是什么?答:(1)资产负债表①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以后,期末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以及与当期的变化情况,反映的是时间点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呈左右结构,其中资产在左,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右,并且左右两边最后一行的总计所显示出的数字金额必须是相等的。
②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弹性判读上。
具体内容如下:a.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
“企业管理概论”听课笔记(1-3章)
第⼀章企业⼀、企业极其类型识记:1、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从法律的⾓度来说,企业是⾃主经营、⾃负盈亏,依法独⽴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产和经营活动的法⼈。
特点:A、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主要⽬的、从事商品⽣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B、企业是实⾏⾃主经营、⾃负盈亏、独⽴核算的经济组织。
C、企业是依法设⽴、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领会:企业类型。
1、按照⽣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2、按企业所属⾏业划分:农业、⼯业、个交通运输业、商业、⾦融等企业;3、按企业使⽤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资⾦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器乐和知识密集型企业;4、按企业规模划分:可分为⼤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型企业;5、按企业组织形式划分:简单综合性企业、简单专业化企业、多元专业化企业和跨⾏业综合型企业;6、按市场类型划分:市场体系有商品市场、⾦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多种类型;7、按照市场经营活动的专业性划分:有投资公司、销售公司、咨询公司、⼴告公司、各种市场中介组织。
性质不同的市场,要求企业开展不同的业务活动,建⽴具有不同特点的企业管理体系;8、按企业运⽤的主体技术划分:可分为传统技术企业和⾼新技术企业。
⼆、现代⼯业企业的主要特征识记:现代⼯业企业的主要特征。
答:1、⼤规模采⽤机器和机器体系进⾏⽣产,并且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于⽣产。
2、劳动分⼯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3、⽣产过程具有⾼度的⽐例性和连续性。
4、⽣产社会化程度⾼,有⼴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领会:企业⼆重性。
答:企业的⼆重性是指其⼀般属性和特殊属性,也就是⾃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企业是运⽤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协作劳动⽽向市场提供商品的⽣产经营单位,是⽣产⼒实际运动的场所,是⽣产⼒的组织形式,因⽽具有同社会化⼤⽣产相联系的⼀般属性。
另⼀⽅⾯,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孤⽴存在,总是在⼀定的⽣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从事⽣产经营活动,是⼀定⽣产关系的体现,因⽽⼜必然具有同⽣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果相联系的特殊属性。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创新与创新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企业创新与创新管理16.1 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创新的主要方面★★★1.市场创新(见表16-1)表16-1 市场创新2.管理创新(见表16-2)表16-2 管理创新考点二:企业创新管理★★★1.技术创新过程(1)产生创新构思。
(2)评价创新构思。
(3)开发试验模型。
(4)进行原型开发。
(5)商业化试生产。
(6)大规模生产。
(7)创新技术扩散。
2.市场创新域及其管理(见表16-3)表16-3 市场创新域及其管理3.制度创新管理需解决的问题(见表16-4)表16-4 企业制度创新需解决的问题要点具体内容①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需要各个不同主体(包括16.2 课后习题详解1.简述创新的概念,并讨论“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答:(1)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
企业创新包括三个方面:①技术创新。
②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是指企业管理者把社会需要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的各种机会。
③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就是企业内部的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重新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创新活动。
④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即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管理。
(2)企业创新的目的包括:①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②创新有利于企业创造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降低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③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助于推动企业提升整体经营水平和适应能力,为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④创新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给企业创造出奇制胜的机会。
2.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如何保证企业的创新一定能够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呢?答: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企业创新管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管理以产品创新为背景阐述创新过程的管理:①创新计划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确定产品竞争领域;b.明晰产品创新目标;c.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d.应急计划;e.创新计划评估。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战略管理)【圣才出品】
第五章企业战略管理5.1 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目标与愿景(见表5-1)★★★表5-1 企业目标与愿景考点二: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PEST分析(见表5-2)表5-2 PEST分析2.SWOT分析SWOT分析:S(strengths)指的是企业自身的优势,W(weaknesses)指的是企业自身的劣势,O(opportunities)指的是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T(threats)指的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3.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见图5-1)图5-1 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4.竞争者分析(1)识别竞争者。
(2)确定竞争者目前的战略。
(3)确定竞争者的目标。
(4)竞争者对行业的假定。
(5)确定竞争者的实力。
(6)竞争者的反应行为。
考点三:波特的竞争战略(见表5-3) ★★★表5-3 波特的竞争战略5.2 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企业战略是指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资源条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企业战略具有如下特征及意义:(1)整体性企业战略是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规定了企业的总体行为,从全局实现对局部的指导,使局部得到最优的结果,使全局目标得以实现。
它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是指导企业一切活动的总体性谋划。
(2)长远性企业战略立足于未来,对较长时期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行通盘考虑,从而决定企业当前的行动。
凡是为适应环境变化所确定的、长期基本不变的行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均是企业战略的研究范畴。
而那种针对当前形式灵活地适应短期变化,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法都是战术。
企业战略要实现战略与战术的统一和互动。
(3)整体最优性战略研究立足于组织整体功能,按照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总体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从总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总体的特征与运动规律,发挥战略的整体优化效应,达到预期的目标。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设施与工作环境)【圣才出品】
第九章企业设施与工作环境9.1 复习笔记考点一: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和期望(见表9-1)★表9-1 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和期望考点二:工作环境管理(见表9-2)★★表9-2 工作环境管理9.2 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基础设施的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管理的原因基础设施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企业在考虑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同时,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企业运行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重要物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发挥生产作用赖以依靠的资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基础设施管理的主要内容①基础设施的提供基础设施一旦确定和投入使用,往往就很难作出根本的改变。
企业确定和提供基础设施的依据和前提条件包括以下几方面:a.企业的目标(包括所提供的是什么产品和服务,经营规模,经营要达到的目标,质量、环境和安全等领域的方针及其目标等);b.企业的业绩(基础设施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如果企业暂时没有业绩或预计的业绩不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就应十分慎重);c.基础设施的可用性(所有的基础设施并不是用于装饰和欣赏的,如果不具备可用性,投资就是浪费);d.提供基础设施的成本(企业在确定提供基础设施时,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评判支付基础设施的成本费用能否得到回报,能否给企业带来增值效益);e.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如果不安全,或者安全性措施未指明或难以实施,就可能给组织造成巨大损失,一般来说,以采用成熟的技术风险较小);f.基础设施的保密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对组织的机密是否会造成危害,特别是通信设施更要重视其保密性问题);g.基础设施的改进更新(任何基础设施,特别是设备,都存在一个改进更新的问题,如果其本身不具备改进更新的条件,很可能过早被淘汰而给组织造成损失)。
②基础设施的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基础设施会磨损和消耗。
因此,企业应对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基础设施持续满足组织的需求。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圣才出品】
第十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1 复习笔记考点一:信息系统基本分类(见表10-1)★★表10-1 信息系统基本分类考点二:管理(见表10-2)★★★★表10-2 管理10.2 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建立MIS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否只要建立了MIS,企业管理就是现代化的了?答:(1)MIS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信息技术的研发,而是在应用层面,即如何通过IT/IS 的应用来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
例如,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使员工具有更好的工作绩效、使企业具备更高效的规划控制能力和高质量的决策能力等,并同时提高企业的外部竞争力。
实际上,MIS是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等多门学科横向综合交叉与融合的产物。
(2)并非只要建立了MIS,企业管理就是现代化的了。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包括多个方面,MIS只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其中一部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包含着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流程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如果把MIS等同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就缩小了企业管理现代化概念的范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关键步骤?答: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步骤如下:(1)辅助决策系统(DSS)。
(2)工业控制系统(IPC)。
(3)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 的应用。
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ernet,但Inter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3.在企业战略管理中IT/IS的角色和地位是什么?答:IT是指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IS是指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信息系统。
IT基础对于企业IS来说,好比一个城市社区必须具备的道路、下水道、煤气、电力、自来水等,IS的IT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等。
4.有人说“企业只要掌握了计算机技术,配备了良好的计算机系统,就能有高效的MIS”,你认为这话对吗?为什么?答:我认为这句话不对。
第一章 企业 企业管理概论尤建新
成功与失败各有什么原因 古井贡酒勾兑门
企业分类
工业企业 :是从事工业性生产的经济组织,它利用科 学技术、合适的设备,将原材料加工,使其改变形状 或性能,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同时获得利润。
商业企业 :是指从事商业性服务的经济实体,它以营利 为目的,直接或间接向社会供应货物或劳务,以满足 顾客的需要。
§1-2 企业发展时期
一、手工业生产时期 二、工厂生产时期 三、企业生产时期
一、手工业生产时期
手工业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 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 业时期。 (16世纪------17世纪)
哈萨克族家庭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比起家庭手工业
规模扩大
产业结构变化
铁匠
采用机器
企业完全依赖于业主个人的素质,素质低的业主,也 难于由外部人员替换
二、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经营的企 业,合伙人分享企业所得,并对营业亏损共同承担责 任
特征 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 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 规模较小,合伙人数较少
1997年,尽管秦池的广告仍旧铺天盖地,但销售收入 比上年锐减了3亿元,实现利税下降了6000万元。 1998年元月~4月,秦池酒厂的销售额比 1997年同期 下降了5,000万元。1996年底和1997年初加大马力生 产的白酒积压了200车皮,1997年全年只卖出一半, 全厂十多条生产线现在也只开了4、5条,全年亏损已 成定局.曾经辉煌一时的秦池模式成为转瞬即逝的泡沫。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 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近四十九年的发展, 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雇主和连锁零售 商,多次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首及当选最具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组织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企业组织结构4.1 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见表4-1)★★★★表4-1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考点二: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1.部门化的依据(见表4-2)表4-2 部门化的依据2.管理幅度(见表4-3)表4-3 管理幅度要点具体内容含义3.组织中的权力分配(1)集权与分权(见表4-4)表4-4 集权与分权(2)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见表4-5)表4-5 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考点三:企业变革与发展★★★1.企业变革的原因(见表4-6)表4-6 企业变革的原因要点具体内容外部环境因素2.企业变革的阻力(见表4-7)表4-7 企业变革阻力的来源4.2 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多种选择,企业选择其组织结构形式的依据是什么?答:通常组织部门化依据的基础有下述几个方面:(1)人数由于组织中的人数较多,为便于管理,将人员划分成几个部分,其标志为人数,工作内容几乎完全相同。
这种部门化依据没有体现分工的优势。
最典型的是军队中连、排、班的划分和学校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分班上课。
这种部门化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如部队中有不同技术兵种的连排建制,他们的划分难以用人数作为标志;学校中按照专业或学科的侧重(兴趣、偏好等)进行编班,等等。
(2)职能职能是分工的基础,因此也是部门化依据的重要基础。
每一个职能部门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都负有不同的义务和责任。
以职能为依据进行部门化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有利于节约人力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培训工作,可以说是简单易行效果好。
(3)产品按照产品和产品系列组织业务活动,在经营多品种产品的大型企业中日益重要。
产品部门化主要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基础,将生产某一产品的有关活动,完全置于同一产品部门内,再在产品部门内细分职能部门,进行生产该产品的工作。
产品部门化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评价各部门的政绩。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企业1.1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的发展(见表1-1)★表1-1 企业的发展考点二:企业的法律形式(见表1-2)★★表1-2 企业的法律形式说明:此章非重点,简单了解即可1.2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是怎么产生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吗?为什么?答: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角度而言,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
企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经济单位,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进步。
纵观企业的发展历史,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手工业生产时期手工业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此时生产者都属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劳动者。
工场手工业呈现出规模大、产业结构明确和细化、采用机器和专业化分工的倾向,已经具有企业的许多特征。
(2)工厂生产时期在18 世纪,随着西方各国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到建立工厂制度。
到19 世纪,工厂制度在采掘、煤炭、机器制造、运输、冶金等行业相继建立,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到这时才诞生。
(3)企业运作时期从工厂生产时期过渡到企业运作时期,确立和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
这个阶段不仅仅体现出生产规模空前扩大、新技术和新设备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并产生一系列科学管理的理论。
从宏观角度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市场规制也更加完善,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里逐步形成了一支专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出现了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制约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因素。
每次技术革命后,必然伴随着一场空前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全新企业迅速崛起,开拓出一系列新的市场和生产领域,构成新的经济发展热点。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七章 计划工作的方法和工具——第九章 决 策)【圣才出品】
第二篇计划第七章计划工作的方法和工具1.滚动计划法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实际问题来制定一个五年计划。
答:(1)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步向前推移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法适用于计划期较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的场合,这种计划方法具有如下特点:①由于滚动计划相对缩短了计划期,加大了对未来估计的准确性,提高了计划的质量,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和便于实施。
②能依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计划,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实现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相互衔接。
③增强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
④滚动计划法的缺点是编制工作量较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滚动计划的应用有更广泛的前途。
(2)我的滚动计划法五年计划:2010年制定此计划,2011—2015年,看完五本书。
2011年底,实际只看了一本书,2012—2016年,看完四本书。
2012年底,已累积看完了三本书,2013—2017年,看完其他两本。
2.绘制网络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绘制网络图必须遵循如下规则:(1)各项工序之间的衔接必须按照顺序进行。
为了便于明确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我们用紧前工序或紧后工序来表示工序之间的顺序关系。
如果工序B必须在工序A完成后才能开始,称工序A为工序B的紧前工序,或者称工序B为工序A的紧后工序。
相对于某一工序而言,它可以有多个紧前或紧后工序。
网络图中,各项工序之间的排列,必须是紧前工序在左边,紧后工序在右边,也就是说网络图中箭头方向必须从左到右。
(2)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回路。
在网络图中,不能从一个事项出发,又回到原来的事项上,即不能出现循环路线。
(3)两个事项之间只能有一个工序。
在绘制网络图中,两个事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当出现平行工序或交叉工序时,应引入虚工序来表示前后的逻辑关系。
(4)一张网络图只允许一个终点事项和一个起点事项。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定义和性质1.管理的任务组织的目标是大家的目标,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引导组织成员共同来实现这一目标。
具体讲,就是把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和运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为推动组织向目标一步一步地接近,必须规定组织中每个成员应当从事的活动,并使他们的活动相互协调。
2.管理的定义(1)管理:管理就是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a.管理是一个过程;b.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c.管理的手段是有效整合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d.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碍,管理就是要努力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消除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阻碍。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共同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组织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区域越来越广阔,管理的四层含义变复杂了。
于是,管理成为人力、物力、财力之后的第四种资源——管理资源。
管理资源具有无形的和潜在的特点。
3.管理的职能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他人或与他人一起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管理的职能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个方面。
(1)计划职能计划的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讨论。
a.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
b.从动词的角度(动态的)理解,计划是指计划工作,即拟订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2)组织工作关于组织的含义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a.以静态结构来解释组织的含义,这是指为达成某些目标而设计并建立的组织系统。
这一组织系统有如下特点:第一,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换;第二,技术系统,不断地进行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第三,整合系统,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与其各子系统(或系统元素)相互依存。
b.从动态活动来解释组织的含义,这是指对组织系统拥有的资源的用途加以规定,使之有秩序地得到利用的活动过程,常称之为组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生产运作管理
12.1 复习笔记
考点一:生产运作流程分析★★★
1.生产运作流程的构成要素(见表12-1)
表12-1 生产运作流程的构成要素
2.生产运作流程描述
流程分析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工具是流程图。
一般流程图中符号的含义,如图12-1所示:
图12-1 流程图的一般符号
3.生产运作流程绩效的衡量
(1)利用率
100%=
⨯实际的使用时间利用率可被使用时间
(2)生产率 100%=
⨯输出生产率输入
(3)效率 100%=
⨯流程的实际输出效率流程标准输出
考点二:生产计划组织 ★★★★
1.看板控制系统(见表12-2)
表12-2 看板控制系统
2.JIT生产方式实施的其他条件(见表12-3)
表12-3 JIT生产方式实施的其他条件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
生产运作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
其目标体现了CQSTE五方面的特征,即低成本(cost,C)、符合标准的质量(quality,Q)、满意的服务(service,S)、准时性(time,T)和清洁生产(environment,E)。
(2)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生产系统的设计;
②生产系统的运行;
③生产系统的维护。
2.为什么说流程中的瓶颈可能产生“漂移”?
答: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
瓶颈产生“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简述MRP的基本思想,并讨论MRP对企业提高生产运作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
答:(1)MRP的基本思想:
①MRP的基本思想是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
②MRP是以物料为中心来组织生产,以物料为中心体现了为顾客服务的宗旨和按需定产的思想。
③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
在MRP中,将所有物料分成独立需求(independent demand)和相关需求(dependent demand)两种类型。
a.独立需求:是指该物料的需求与对其他产品或零部件的需求无关。
b.相关需求:则是指对某些项目的需求取决于对另一些项目的需求。
(2)MRP对企业提高生产运作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
MRP对企业提高生产运作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表现在:通过主生产计划明确“我们要制造什么?”要制造必须有相应的物料,因此通过物料清单明确“我们需要什么?”而需要的物料可能有些已经存放着,因此,要通过库存信息了解“我们有什么?”,根据MRP的处理,可以运算出生产作业计划和采购供应计划。
4.MRP与JIT之间在生产方式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企业实施JIT有什么先决条件?要做好什么准备?
答:(1)在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JIT不同于MRP,前者称为拉动式(pull)系统,后者称为推动式(push)系统。
①在拉动式系统下,由市场需求信息拉动产品装配需求,再由产品装配拉动零件加工。
每道工序和每个车间按照当时的需要向前一道工序和上游车间发出需求指令,上游工序和车间则完全按这些需求指令进行生产,形成物流和信息的统一。
②在推动式系统下,计划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按零部件展开,计算出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需要时间,形成每个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然后将计划发给每一个工作地和工作车间。
每一工作地和生产车间都按计划制造零部件,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计划部门,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后一道工序和下游生产车间,不管后一道工序和下游生产车间当时是否需要。
(2)企业实施JIT的先决条件及需要做的准备:
①看板,是传递生产计划与控制信息的工具,可以直接使用装载零件的容器、循环通知单或指令卡代替,起传递指令信号的作用。
在JIT系统中,因为生产或零部件供应的指令信号均来自于下游工序,所以它们的生产或零部件的供应都必须根据看板来进行。
②流程设计,实施JIT,要求工厂布局的设计应该能够保证均衡工作流,并具有最小化的在制品库存,这就意味着无论实际的生产线是否存在,都要把每个工作站(或工作中心)
看成是生产线的一部分。
③全面质量控制,制造工艺的每一步都要确保产品质量,而不是通过检验来确保质量;同时,所有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完全负责,而不是推给质量检验部门。
④均衡计划,为了实现JIT的均衡生产,企业需要一个能够在较长时间跨度内保持稳定的均衡计划。
⑤供应商合作关系,在JIT系统下,供应商愿意且能够按看板要求进行小批量供应高质量的零部件,从而保证JIT系统平滑的工作流运行。
⑥零库存,JIT的理念是追求零库存。
⑦改进产品设计,标准部件、模块化设计以及质量是产品设计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是JIT系统的关键。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生产运作流程
答:生产运作流程是指一个组织把一定的投入变换成一定产出的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也可称为任务,这些任务由物流和信息流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生产运作流程的设计,就是要设计把投入变换成产出所需的资源、资源的组合方式、任务的进行方式、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方式等方案。
2.MRPⅡ
答: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是20世纪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