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发射接收管典型应用接口电路
(整理)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整理)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0333b1b9d528ea81c7797b.png)
图2-2 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
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
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
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
图2-3为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
在发射部分设计一个38kHz的载波,在发射数据(全码)为高电平时输出载波,发射数据(全码)为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二者实现了逻辑与的关系,得到的信号(红外发射)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向空间发射红外线。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解码出与发射数据(全码)逻辑相反的数据。
图2-3 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3系统硬件设计3.2红外遥控单元本设计中作为发射部分使用的遥控器为M5046AP机芯的电视机遥控器。
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收发原理,即遥控器前端侧面的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红外信号,电路板上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内部,经译码后变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实现定时、遥控风扇的功能。
红外遥控器的内部关键电路和接收管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3.3单片机控制单元本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3-2所示。
单片机的P1.2-P1.4口用于控制风扇的3个档次,设计中用继电器来模拟风扇换挡开关;P1.6和P1.7引脚控制时钟电路;P2口作为液晶显示的8位数据线;P3.0和P3.1口控制风扇工作状态指示灯,分为手动和自动2个状态;P3.2中断0用于接收红外遥控编码信号;P3.4接收温度数据;P3.5-P3.7三个引脚分别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端。
图3-2为单片机控制电路。
图3-23.4时钟单元3.4.1DS1307简介种低功耗、BCD码的8引脚实时时钟芯片。
红外通信电路
![红外通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90f9b170b4e767f5acfce41.png)
红外通信基本原理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媒体,即通信信道。
发送端采用脉时调制(PPM)方式,将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脉冲序列,并驱动红外发射管以光脉冲形式发送出去;接收端将接收到光脉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
简而言之,红外通信实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以便利用红外信道进行传输;红外通信接口就是针对红外信道调制解调器。
提示请看下图:2 红外通信接口硬件电路设计单片机本身并不具备红外通信接口,但可以利用单片机串行接口与片外红外发射和接收电路,组成一个应用于单片机系统红外串行通信接口,如图1所示。
2.1 红外发送器红外发送器电路包括脉冲振荡器、驱动管T1和T2、红外发射管D1和D2等部分。
其中脉冲振荡器由NE555定时器、电阻(R1、R2)和电容(C1、C2)组成,用以产生38kHz脉冲序列作为载波信号;红外发射管D1和D2选用Vishay公司生产TSAL6238,用来向外发射950nm红外光束。
2.2 硬件电路接口电路如图4所示,J1为红外发射/接收电路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接口,可以用1 0Pi ns排线直接和SPCE061A的10B高8位相连,通过SPCE061A的IOB8输出38kHz的调制波,IOB8输出TimerA PWM脉宽调制输出。
载波图如图3所示。
红外信号的调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脉宽调制(PWM),一种是通过脉冲串的时间间隔实现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PPM),本文采用的方法是PPM。
61板是这个系统的控制核心,红外发射管选用的是由Visay公司生产的TSAL6238,用来发射940nm的红外光束,发射电路主要由电阻电容三极管和红外发射管组成,串行码的发送主要由TimerA定时器,IOB8编程为第二功能是由TimerA控制输出占空比可调的脉宽调制信号APWM0,产生38kHz的载波信号,如图5是38kHz的调制波。
红外接收发射应用电路
![红外接收发射应用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a941352aed630b1c59eeb5b4.png)
红外发光二极管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近红外线约0.93μm )。
管压降约1.4V ,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
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
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
提高Ip 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т,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中空比约为1/4~1/3;一些电气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
减小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
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
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一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按收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
实用中已有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极管。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
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才工作。
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
红外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射1~3μm的红外光,人眼看不到。
通常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功率只有数mW,不同型号的红外LED发光强度角分布也不相同。
红外LED的正向压降一般为1.3~2.5V,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
正是由于其发射的红外光人眼看不见,所以利用上述可见光LED的检测法只能判定其PN结正、反向电学特性是否正常,而无法判定其发光情况正常否。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1f093fa32d7375a417804d.png)
红外对光管的原理及应用简介:红外线接收管是在LED行业中命名的,是专门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
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
特征与原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
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
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
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
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
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分类: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
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
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N型和PNP 型。
作用:红外接收管的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
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
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
通信课程设计 ——红外收发实验.
![通信课程设计 ——红外收发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0c486ff804d2b160a4ec089.png)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红外遥控发射/接收器的设计红外遥控发射/接收器的设计引言红外是一种不可见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而且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
红外通信是一种非常适合于近距离通信的方式。
为了了解红外遥控的原理,熟悉红外发射、接收,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巩固《通信电路与系统》学到的知识,我们设计并制作了红外遥控装置。
一、设计任务和技术指标1.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8路红外遥控器,利用发射端的三个开关(三位二进制输入)无线控制接收端的8个LED灯的亮灭。
1.2设计要求1)码元速率:400b/s,调制方式:ASK,载频:40kHz。
2)发射电路和接受电路采用两套独立电源。
3)发射管和接收管距离在10cm以上,最好能超过16cm。
4)用挡板阻隔发射信号后,三极管集电极输出恒为低电平。
改变编码序列,拿开挡板后,LED灯立即做出相应改变。
5)面包板电路整洁,电路布局合理。
二、设计方案选择1.调制方式的选择数字调制方式主要有三种:ASK,FSK,PSK。
与其他两种相比,ASK原理简单,所需器件少,能够很好完成本次设计,所以我选择ASK调制方式。
2.编码解码芯片的选择编码解码芯片有两种备选方案,一个是PT2262/PT2272,另一个是MC145026/MC145027。
通过对比发现,PT2262/PT2272构成的红外装置在输入编码改变时,输出编码不会同时改变,必须重启编码芯片(即令使能失效并有效)才能改变输出。
而MC145026/MC145027构成的红外装置输出是随输入变化的。
经过考虑,我决定使用MC145026/MC145027在红外遥控发射/接收器的设计中,为了便于信号的传输,对信号进行了ASK调制,为了保证的信号的稳定性,采用编码解码方式,在选择编码解码芯片是设计的原理框图如下所示:三、电路原理与设计1.编码器MC145026MC145026是由时钟振荡器、分频器、地址编码/数据编码输入电路以及数据选择与缓冲器等几部分构成。
红外对管电路
![红外对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68da4bef102de2bd960588f7.png)
红外对管特性简介: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
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
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
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
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
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15cm。
效果不错。
缺点是引用占用IO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
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
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
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
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
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无液滴落下时,接收管与发射管正对,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有液滴滴下时,下落中的水滴对红外光有较强的漫反射、吸收及一定的散射作用,导致接收光强的较大改变,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经一级施密特触发器,送单片机的中断口,据此就可以正确的探测出液滴的滴落。
常用红外数据传输电路的设计及其注意事项
![常用红外数据传输电路的设计及其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ec68a71f01dc281e53af045.png)
常用红外数据传输电路的设计及其注意事项摘要:简要介绍IrDA红外数据传输的特征;详细说明各种常见IrDA类型器件的构成;重点阐述常用红外数据传输电路的设计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红外数据传输红外检测IrDA编/解码调制/解调引言红外数据传输,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结构紧凑,在小型移动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很多著名半导体厂商,如Agilent、Vishay、Sharp、Zilog、Omron 等,相继推出了许多遵循同一规范的不同类型的器件。
本文就IrDA红外数据传输、各种IrDA器件的构成及其不同类型的红外通信电路设计进行综合阐述。
1红外数据传输及其规范简介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播介质——红外线。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
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μm~25μm之间。
红外数据协会成立后,为保证不同厂商的红外产品能获得最佳的通信效果,限定所用红外波长在850nm~900nm。
IrDA是国际红外数据协会的英文缩写,IrDA相继制定了很多红外通信协议,有侧重于传输速率方面的,有侧重于低功耗方面的,也有二者兼顾的。
协议基于异步收发器UART,最高通信速率在,简称SIR(SerialInfrared,串行红外协议),采用3/16ENDEC编/解码机制。
协议提高通信速率到4Mbps,简称FIR(FastInfrared,快速红外协议),采用4PPM(PulsePositionModulation,脉冲相位调制)编译码机制,同时在低速时保留协议规定。
之后,IrDA又推出了最高通信速率在16Mbps的协议,简称VFIR(VeryFastInfrared,特速红外协议)。
IrDA标准包括三个基本的规范和协议:红外物理层连接规范IrPHY(InfraredPhysicalLayerLinkSpecification),红外连接访问协议IrLAP(InfraredLinkAccessProtocol)和红外连接管理协议IrLMP(InfraredLinkManagementProtocol)。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8e8d4ebd76c66137ef061935.png)
红外收发对管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
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pt2262 2272 红外发射接收
![pt2262 2272 红外发射接收](https://img.taocdn.com/s3/m/9e059fd076eeaeaad1f330fe.png)
pt2262 2272 红外发射接收PT2262/2272是一对带地址、数据编码功能的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
其中发射芯片PT2262-IR将载波振荡器、编码器和发射单元集成于一身,使发射电路变得非常简洁。
接收芯片PT2272的数据输出位根据其后缀不同而不同,数据输出具有“暂存”和“锁存”两种方式,方便用户使用。
后缀为“M”为“暂存型”,后缀为“L”为“锁存型”,其数据输出又分为0、2、4、6不同的输出,例如:PT2272-M4则表示数据输出为4位的暂存型红外遥控接收芯片。
PT2262-IR引脚功能说明:Pin1-Pin6(A0-A5):地址输入端,可编成“1”、“0”和“开路”三种状态。
Pin7、Pin8、pin10-Pin13(A6/D0-A11/D5):地址或数据输入端,地址输入时用Pin1-Pin6,做数据输入时只可编成“1”、“0”两种状态。
Pin14(TE):发射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Pin15、Pin16(OSC1、OSC2):外接振荡电阻,决定振荡的时钟频率。
Pin17(Dout):数据输出端,编码由此脚串行输出。
Pin9、Pin18(V DD,Vss):电源+,-输入端。
PT2272引脚功能说明:Pin1-Pin6(A0-A5):地址输入端,可编成“1”、“0”和“开路”三种状态。
要求与PT2262设定的状态一致。
Pin7、Pin8、pin10-Pin13(D0-D5):数据输出端,分暂存和锁存两种状态。
Pin14(DI):脉冲编码信号输入端。
Pin15、Pin16(OSC1、OSC2):外接振荡电阻,决定振荡的时钟频率。
Pin17(VT):输出端,接收有效信号时,VT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Pin9、Pin18(V DD,Vss):电源+,-输入端。
PT2262/PT2272电气参数参数名称符号工作条件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工作电压V DD- 3 - 15 V工作电流I DD V DD=12V停振A0-A11开路- 0.02 0.03 uA输出驱动电流(Dout) I OHV DD=5V,V OH=3VV DD=8V,V OH=4VV DD=12V,V OH=6V3610- - mA输出驱动电流(Dout) I OLV DD=5V,V OL=3VV DD=8V,V OL=4VV DD=12V,V OL=6V259- - mA PT2262/PT2272极限参数参数名称符号极限值单位工作电压V DD-0.3-+16V V输入电压V I-0.3-V DD+0.3V V输出电压V O-0.3-V DD+0.3V V功耗P D300(V DD=12V) mW工作温度T OPT-20-+70 ℃存储温度T stg-40-+125 ℃PT2262/PT2272工作原理:PT2262-IR发射芯片地址编码输入有“1”、“0”和“开路”三种状态,数据输入有“1”和“0”两种状态。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1bd55a4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5.png)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 2一.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原理二.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 应用电路集三.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RPM-638应用电路集四.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管脚排列及检测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图及应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型号:SFH506-38、RPM-638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与放大电路组成,放大电路通常又由一个集成块及若干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并且需要封装在一个金属屏蔽盒里,因而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却很小,还不及一个7805体积大!SFH506-38与RPM-638是一种特殊的红外接收电路,它将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集成在一体,体积小(大小与一只中功率三极管相当),密封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售价只有几元钱。
它仅有三条管脚,分别是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以及信号输出端,其工作电压在5V左右.只要给它接上电源即是一个完整的红外接收放大器,使用十分方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选频,解调几大部分,要求输入信号需是已经被调制的信号。
经过它的接收放大和解调会在输出端直接输出原始的信号。
从而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接收红外信号的理想装置。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所示外形及管脚:型号区别:5所示:型号:SH0038图5 红外接收头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
根据发射端调制一.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 应用电路集1. 用红外接收头、CD4069 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电路图2. 用红外接收头、CD4011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红外遥控接收头内部电路3. 用红外接收头、CD4541制作的单路遥控原理图4.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遥控开关接收电路5. 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制作的遥控开关电路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原理:没有人时,遥控接收头低电平脉冲信号由C1送入Q1,Q1将信号放大,由D1,C2滤波使Q2b极电压升高,Q2导通,Q3断开,继电器不吸合,K2断开,无12V送入报警器,报警器不报警;当有人进如时,将红外线阻断,接收器收不到遥控器发来的信号,Q1b极为高电平,Q1截止,Q2也截止,Q2C极为高电平,此时Q3导通,继电器吸合,K2闭合将12V送入报警或语音电路,发出报警声,同时R5对C4充电,达到Q4的导通电压时,Q4导通,Q3截止,继电器断开,报警结束,同时K1闭合,将C4放电,报警时间可由R5和C4决定。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https://img.taocdn.com/s3/m/2d2a035ccc1755270622082b.png)
红外发射与接收资料注意:TI公司给2012年电子设计大赛提供的部分元件如下:1波长600-1000nm的LED及相应光电接收元件2光敏元件3高亮度LED元件4无线通信模块(如CC11xx,CC24xx,CC25xx系列)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芯片原理简介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1]PT2262特点1、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2、外部元器件少3、RC振荡电阻4、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5、数据最多可达6位6、地址码最多可达531441种[2]应用范围1、车辆防盗系统2、家庭防盗系统3、遥控玩具4、其他电器遥控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完整版)红外遥控电路设计
![(完整版)红外遥控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d5478ffc4ffe473268ab4a.png)
引言随着远程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开发和研制中,经常遇到同时使用多种设备,如:数字投影机、DVD、VCD、录像机、电视机等,由于各种设备都自带遥控器,而且不同的设备所遵循的红外传输规约也不尽相同,操纵这些设备得使用多种遥控器,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题就是红外遥控电路设计。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
室内近距离(小于10米),信号无干扰、传输准确度高、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遥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基于单片机的控制指令来对多种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可以选择不同的按键来控制不同的设备。
从而方便快捷的实现远程控制。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锯法来粗略判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
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
PT2262
![PT2262](https://img.taocdn.com/s3/m/d761f27bf242336c1eb95e57.png)
PT2262/2272红外遥控集成电路PT2262/2272是一对带地址、数据编码功能的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
其中发射芯片PT2262-IR将载波振荡器、编码器和发射单元集成于一身,使发射电路变得非常简洁。
接收芯片PT2272的数据输出位根据其后缀不同而不同,数据输出具有“暂存”和“锁存”两种方式,方便用户使用。
后缀为“M”为“暂存型”,后缀为“L”为“锁存型”,其数据输出又分为0、2、4、6不同的输出,例如:PT2272-M4则表示数据输出为4位的暂存型红外遥控接收芯片。
PT2262-IR引脚功能说明:Pin1-Pin6(A0-A5): 地址输入端,可编成“1”、“0”和“开路”三种状态。
Pin7、Pin8、pin10-Pin13(A6/D0-A11/D5): 地址或数据输入端,地址输入时用Pin1-Pin6,做数据输入时只可编成“1”、“0”两种状态。
Pin14(TE):发射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Pin15、Pin16(OSC1、OSC2): 外接振荡电阻,决定振荡的时钟频率。
Pin17(Dout): 数据输出端,编码由此脚串行输出。
Pin9、Pin18(VDD,Vss): 电源+,-输入端。
PT2272引脚功能说明:Pin1-Pin6(A0-A5): 地址输入端,可编成“1”、“0”和“开路”三种状态。
要求与PT2262设定的状态一致。
Pin7、Pin8、pin10-Pin13(D0-D5): 数据输出端,分暂存和锁存两种状态。
Pin14(DI): 脉冲编码信号输入端。
Pin15、Pin16(OSC1、OSC2): 外接振荡电阻,决定振荡的时钟频率。
Pin17(VT): 输出端,接收有效信号时,VT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Pin9、Pin18(VDD,Vss): 电源+,-输入端。
PT2262/PT2272电气参数PT2262/PT2272电气参数PT2262/PT2272极限参数PT2262/PT2272工作原理:PT2262-IR 发射芯片地址编码输入有“1”、“0”和“开路”三种状态,数据输入有“1”和“0”两种状态。
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使用指南
![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2bb4b47a417866fb84a8ecd.png)
我想重点谈一下Βιβλιοθήκη 何测试出合适的阈值。大家可以利用串口监视器,将要看的2处的模拟值打印到串口监视器中。
Serial.println(IR_R_V);便是这个功能。要使用串口监视功能,记得进行配置:Serial.begin(9600);
9600是波特率可以理解成数据传输速率,和串口监视器右下角的波特率选项对应。一般默认9600.
提醒一点,由于发射管的特性,只有在发射管和接收管头对头时,信号比较强。
红外发射管:如左图,通电之后,管子就会一直向外发射红外线。值得注意的是,发射的红外线方向是近乎往前的,并不是向四周发散的。若想控制红外发射的时间(如想做到只有对接的时刻才发射红外线),那可以把电路的一端接开发的一个管脚(如图中的D11),控制管脚高低电平就可控制红外发射管是否工作。
红外接收管:相当于一个可调电阻,阻值随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弱而变化,如果我们按图连接电路(图中100k欧电阻改用10k欧也应该可以),那个2处的电压变化就间接反映了接收红外强弱的变化。所以,可以通过读取2处的模拟值,来判断红外的强弱,从而进行对接。
int IR_R_V;//存储模拟值
void setup()
{
其他配置。
Serial.begin(9600);//配置串口通信
}
void loop()
{
IR_R_V=analogRead(IR_R_PIN);//读取模拟值
Serial.println(IR_R_V);//将模拟值打印到串口监视器
delay(500);//延时以便看清打印的值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https://img.taocdn.com/s3/m/2d2a035ccc1755270622082b.png)
红外发射与接收资料注意:TI公司给2012年电子设计大赛提供的部分元件如下:1波长600-1000nm的LED及相应光电接收元件2光敏元件3高亮度LED元件4无线通信模块(如CC11xx,CC24xx,CC25xx系列)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芯片原理简介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1]PT2262特点1、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2、外部元器件少3、RC振荡电阻4、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5、数据最多可达6位6、地址码最多可达531441种[2]应用范围1、车辆防盗系统2、家庭防盗系统3、遥控玩具4、其他电器遥控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红外接收发射(电路图和PCB)
![红外接收发射(电路图和PCB)](https://img.taocdn.com/s3/m/096e554ae45c3b3567ec8b07.png)
学年论文(课程论文、课程设计)题目:红外发射接受作者: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08-1班指导教师:王建英职称:讲师2009年1月7日实验目的:1. 学会熟练操作Altium Designer 6软件。
2. 学会用Altium Designer 6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设计并运用软件分析各种参数。
3.熟练掌握基本红外发射接收的设计、分析及运。
4. 学会红外发射接收电路基础的电路设计并进行研究分析。
实验要求:1.了解红外发射接收的基本电路结构。
2.概述音频放大器的构造及功能。
3.用Multisim完成对电压和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4.对电路的各部分功能作简要解释。
5.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实现对电压和功率的放大功能。
6.对电路进行调与仿真,得到重要性能参数且要求要有电路的输入与输出波形。
7.对放大器的一些性能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对输入输出波形研究以及对频率效应的研究等等)。
8.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图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
HS0038红外接受电路设计与应用
![HS0038红外接受电路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e49734dd36a32d73758175.png)
HS0038红外接受电路设计与应用1.红外通信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即通信通道。
发送端采用脉时调制(PPM)方式,将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的脉冲序列,并驱动红外发射管以光脉冲的形式发送出去;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之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
简而言之,红外通信的实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以便利用红外通道进行传输;红外通信接口就是针对红外信道的调制解调器。
2.红外传输协议红外发射系统发射的信号是有“0”和“1”的二进制代码组成的,不同的协议对“0”和“1”的编码不同。
红外信号的传输协议严格规定了红外信号的载波频率、编码方式和数据传输的格式,以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无误。
常见的红外传输协议有:NEC协议,ITT协议,Nokia NRC 协议,Sharp协议等。
下面一NEC协议为例,了解一下各种协议的大同小异。
NEC 标准下的编码表示其中:引导码高电平约9000us 左右,低电平约4500us 左右;用户码16 位,数据码16 位,共32位;数据0 是用“高电平约560us +低电平约560us”表示。
数据1 可用“高电平约560us+低电平约1680us”表示。
*其实自己在做红外系统时,借助示波器,可以编写自己独特的红外协议。
但要尊守一点,要以38KHz的方波来驱动红外发射LED,同时要把这38KHz的波形斩断,也就是编码。
对应的接收管会在接收到38KHz的红外信号时输出低电平,没有信号就输出高电平。
3.HS0038简介:a)光电检测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b)内带PCM频率滤波器。
c)对自然光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d)改进了对电场干扰的防护性。
e)低功耗。
f)输出电平兼容TTL,CMOS。
2).极限参数4.红外接受头工作方式:红外信号收发系统的典型电路如图1所示,红外接收电路通常被厂家集成在一个元件中,成为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9a7e586fa58da0116d174902.png)
红外收发对管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 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3 . 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vcc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 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 2.3图2.3 38KHZ调制波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 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2:接口电路
至其它逻辑电路 接地
已公布的光电流值(IL)通常是在 Vce = 5V 时进行 测量,并比在 Vce =0. 4V 时所测得的相同参数约大 4 倍。
举例 2:公式
至逻辑电路 接地
举例 3:接口电路
V1 – SN7414 的正阈值电压 IIN – 在输入高电平时,SN7414 所要求的输入电流
选择 R3 R4 1kΩ是常用的上拉电阻值, 同时也为 TTL 提供限流 保护。
见方程式 1
R1 选择 R1 值按下述作选择,以提供所要求的 IRED 前向电 流:
见方程式 2
见方程式 3:
计算 R2 : 见方程式 4:
见方程式 5:
计算 R1 : 见方程式 6:
可采用接近该值的标准电阻器。 该电路在装有能提供输出电流高达 5 mA 组件时将 运行得很好。
方程式 1
方程式 6
设计举例 该 样 例 说 明 了 使 用 标 准 TTL 门 电 路 接 口 连 接 HOA1874-11 透射式组件。
举例 4:接口电路
方程式 2
方程式 3 方程式 4 方程式 5
HOA1874-11 参数 IL = 3mA 最小值 在 IF = 20 mA VCE =5V 时 VF = 1.6 V 最大值. 在 IF = 20 mA 时 Q1 为 2N2222 (HFE = 60min) Vcc = 5.0 V (标称值)
应用说明
光电装置的接口电路
以下列举的是用于反射式或透射式组件的典型电 路。有关您正在使用的特定组件的规格,请查阅产 品目录。设计时,对于公布的光电流值(IL)应该 考虑有 25%减少的容差,这是由于短期的热效应和 长期 IRED(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降级退化所引起 的。
举例 1:接口电路
举例 1:公式
举例 3:公式
基准
比较器 至逻辑电路
接地
举例 4:公式
在 TTL 门电路的输入为 0.4V 电压(Vce)的情况下, TTL 接口连接要求 1.6mA 沉电流(IGATE)。例 4 所示 的是用于将具有较低的门电流的光电子组件与 TTL 门电路进行接口连接。
R3 选择 为使 TTL 门获得最佳的抗噪声(抗扰性)和 Q1 获 得最佳的切换性能,R3 应尽可能选择更小值。R3 值是 Q1 的 HFE 的函数和驱动电流(IL)可从光电 子组件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