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复习指导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中考试题中三角板问题的归类探析
中考试题中三角板问题的归类探析三角板的拼摆、叠放、平移、旋转,能使图形千变万化,运动着的三角板中蕴含着深厚的数学知识,这成为中考数学的一道亮丽风景,三角板问题操作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各种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动手实践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要求.下面就近几年中考数学中涉及到的三角板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并作简要赏析,以供参考.一、三角板的拼摆1.求拼出的图形中角的度数例1 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小聪将一副三角板按图1中方式叠放,则∠α等于( ).(A)30°(B)45° (C)60° (D)75°简析在解答例1时,关键就是看考生是否能注意图形中隐含了相对两边的平行性,并利用这个平行性,将要求解的目标角进行集中,且与三角板角联系起来.如果考生抓住了这个隐含条件,就能顺利解答.2.求拼出的图形中的线段的长度例2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2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简析在解答本题时,关键是要用好“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再抓住三角板中边角关系即可.3.求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例3 将一副三角尺如图3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cm2.简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的两个三角板的特殊角,以此求出阴影部分三角形的边长,从而获解.4.判断拼出的图形形状及数量与位置关系例4 如图4,将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板放置在一张矩形纸片上,按图示画线得到四边形ABCD,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_________.例5 如图5,在Rt △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简析在本例中,三角板AED为我们提供了EA=ED,∠EAD=∠EDA=45°,∠AED =90°,结合已知条件“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可以得到△EAB≌△EDC.因此有BE=EC,∠AEB=∠DEC,从而∠BEC=90°,所以BE=EC,且BE⊥EC.二、三角板的平移、旋转以“三角板”的平移、旋转为背景的操作探究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的能力,逐渐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新的热点.例6 如图6,三角板ABC的斜边AB=12cm,∠A=30°,将三角板ABC绕C顺时针旋转900至三角板A'B'C'的位置后,再沿CB方向向左平移,使点B'落在原三角板ABC的斜边AB上,则三角板A'B'C'平移的距离为( ).(A)6 cm (B)4 cm (C)(6-2) cm(D)(4-6)cm简析本题借助三角板的旋转与平移,综合考查考生利用三角板自身的角度与边长,求得平移的距离.例7 将一副三角板放置如图7那样,等腰直角三角板ACB的直角顶点A在直角三角板EDF的直角边DE上,点C,D,B,F在同一直线上,点D,B是CF的三等分点,CF=6,∠F=30°.(1)三角板ACB固定不动,将三角板EDF绕点D逆时针旋转至EF∥CB(如图8),试求DF旋转的度数;点A在EF上吗?为什么?(2)在图8的位置,将三角板EDF绕点D继续逆时针旋转15°,请问此时AC与DF有何位置关系?为什么?简析(1)EF∥CB时,旋转角∠FDB=∠F=30°.且线段AD与线段EF,CB均垂直,所以只要考虑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否相等,即可判断点A与线段EF的位置关系,由题意易求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均为2.(2)由(1)知三角板EDF绕点D已经旋转了30°,再旋转15°后,总的旋转角就是45°了,从而∠FDB=45°=∠C,线段AC与DF的位置关系可得.三、在函数类试题应用例8 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腰长为5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第二象限且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点B在抛物线y=ax2+ax-2上.(1)点A的坐标为_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_;(2)抛物线的关系式为_______;(3)设(2)中抛物线的顶点为D,求△DBC的面积;(4)将三角板ABC绕顶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达△AB'C'的位置,请判断点B'、C'是否在(2)中的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简析易求(1)(2)(3)答案:A(0,2)、B(-3,1),关系式为y=0.5x2+0.5x-2.△DBC 的面积为1.875.第(4)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必须借助旋转的性质及坐标特征、三角形全等来求得B'(1,-1),C'(2,1)在抛物线上.本例巧妙地将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旋转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先通过三角板的特殊角来计算点的坐标,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而后利用旋转的性质来确定旋转后的点的坐标.将旋转、全等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二次函数图象的相关知识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识别和处理复杂图形的能力.在中考试题中,三角板问题多以动态的形式展现,趣味性、操作性强,学生解答时必须动手动脑,创造性地去解答,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体现生活、数学、活动、思考的数学新理念.。
苏州市2019年中考《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复习指导
利“刃”在手亿“折”成“直”—例析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中,与线段相关的最值问题频频出现,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其中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来设计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更是中考命题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归纳其类型与解法,供参考.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仅有一个顶点是动点例1 (2019年河南省,有改动)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 ,点P 是抛物线上点A 、C 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 作PF BC ⊥于点F .点D 、E 的坐标分别为(0,6),(-4,0),连接,,PD PE DE .是否存在点P ,使PDE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存在.理由:易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88y x =-+.设21(,8)8P m m -+(80)m -≤≤,则2221118(8),2888PF m m PD m =--+===+,故2PD PF =+, PDE ∆的周长=2DE EP PD DE EP PF ++=+++.如图2,过E 点作EG BC ⊥于点G .当,,E P F 三点共线,即点P 为EG 与抛物线的交点时,EP PF +的值最小,此时214,(4)868P E P x x y ==-=-⨯-+=,所以PDE ∆周长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4,6).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P 为动点,点,D E 均为定点.由于DE 的长为定值,欲使PDE ∆的周长最小,只需满足PD PE +的值最小即可.进而利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D 与PF 的差为定值”这一有力武器,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BC 上一动点F 与直线外一定点E 的距离的最小值”,最终借助“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确定点P 的位置.例2 (2019年山西省,有改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D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请在直线AC 上找一点M ,使BDM ∆的周长最小,求出M 点的坐标.分析 易知(1,0),(3,0),(0,3),(1,4)A B C D -,故4,10AB AC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3y x =+.如图4,作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B ',连接B D ',交AC 于点M ,则BDM ∆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证明如下:不妨在直线AC 上取异于点M 的任一点M ',连接,,B M DM BM ''''.由对称性可知:,BM B M BM B M ''''==,于是BDM ∆的周长=B M '+,DM BD BDM '+∆的周长=B M DM BD '''++.而在B DM ''∆中,B M DM B D ''''+>,即B M DM B M DM ''''+>+,所以BDM '∆的周长大于BDM ∆的周长.)若BB '交AC 于点E ,则90,22cos 2cos ABE CAO ACO BB BE AB ABE AB ACO '∠=︒-∠=∠==⋅∠=⋅∠24=⨯=过B '点作B F x '⊥轴于点F ,则362133cos 355B x BF BB ABE ''=-=-⋅∠=-=-,12sin sin 5B y B F BB ABE BB ACO ''''==⋅∠=⋅∠==,故2112(,)55B '-, 易求直线B D '的解析式为4481313y x =+. 联立解方程组448131333y x y x ⎧=+⎪⎨⎪=+⎩,得93513235x y ⎧=⎪⎪⎨⎪=⎪⎩,所以M 点的坐标为9132(,)3535.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M 为动点,点B 、D 均为定点,且均位于动点M 所在直线AC 的同一侧.通过寻找定点B 关于动点M 所在直线AC 的对称点B ' ,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AC 上一动点M 与直线异侧两定点B ',B 的距离和的最小值”,从而可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似解决(当B '、M 、D 三点共线,即点M 为直线B D '与直线AC 的交点时,DM BM +的值最小,此时BDM ∆的周长最小).2.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有两个顶点是动点例 3 (2019年湖南张家界,有改动)如图5,抛物线2(0)y ax bx c a =++≠过点(0,1)C ,顶点为(2,3)Q ,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且OD OC =.将直线CD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E ,若点P 是线段QE 上的动点,点F 是线段OD 上的动点,问:在P 点和F 点移动过程中,PCF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存在.理由:如图6,分别作点C 关于直线,QE x 轴的对称点,C C ''',连接C C ''',交OD 于点F ,交QE 于点P ,则PCF ∆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此时PCF ∆的周长等于线段C C '''的长.(证明如下:不妨在线段OD 上取异于点F 的任一点F ',在线段QE 上取异于点P 的任一点P ',连接,,,,CF CP F P F C P C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 CF ''∆的周长=F C F P P C '''''''++,而F C F P P C '''''''++的值为折线段C P F C '''''---的长,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F C F P P C C C ''''''''''++>,即P CF ''∆的周长大于PCF ∆的周长.)如图6,过点Q 作QG y ⊥轴于点G ,过点C '作C H y '⊥轴于点H ,则CGO CHC '∆∆:,可得12CG QG CQ CH C H CC ==='',即2212CH C H =='.所以4,CH C H '==6C H CH CC ''''=+=.在Rt C HC '''∆中,C C '''===所以,在P 点和F 点移动过程中,PCF ∆的周长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C 为定点,点P 、F 均为动点,且分别在定直线QE 、QD 上,通过寻找定点C 关于两个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C '、C '',就得到由三条与PCF ∆三边分别相等的线段组成的折线,然后借助“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化“折”成“直”(当C '、P 、F 、C ''四点共线,即点P 、F 分别为直线QE 、QD 与直线C C '''的交点时,PCF ∆的周长最小).3.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动点例4 (2019年辽宁沈阳,有改动)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4233y x x =--+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A .若点P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点Q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点Q 不与点A 、B 重合)点R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点R 不与点A 、C 重合),请直接写出PQR ∆周长的最小值.分析 易求(0,2),(3,0),(1,0)A B C -,故AB AC ====如图8,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则BC OA BH BH BAC AC BA ⋅==∠==如图9,分别作点P 关于直线,AB AC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交AB 于点Q ,交AC 于点R ,则PQR ∆是过点P 的ABC ∆的内接三角形中周长最小的三角形,且PQR ∆的周长等于线段P P '''的长. 若PP '交AB 于点,D PP ''交AC 于点E ,连接DE ,则90,ADP AEP DP ∠=∠=︒,DP EP EP '''==,故2P P DE '''=.连接AP ,取AP 的中点F ,连接EF ,则12DF EF AP ==,所以⊙F 为ADP ∆的外接圆,且点E 在⊙F 上.延长DF 交⊙F 于点G ,连接GE ,则90,DEG BAC DGE ∠=︒∠=∠,所以PQR ∆的周长22sin 2sin 2sin P P DE DG DGE AP BAC AO BAC '''===⋅∠=⋅∠≥⋅∠22=⨯=.如图10,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PQR ∆.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为动点,应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先假设P 点的位置已经确定(即视点P 为一定点),容易得出结论:待求三角形周长最小时,其周长等于线段P P '''的长,然后继续探究点P 的位置后,发现线段P P '''长度的最小值即为点A 到x 轴的距离.因为,2AP AP AP P AP BAC ''''''==∠=∠,所以AP P '''∆为等腰三角形,且其顶角P AP '''∠为定值.由于本例对解答过程不作要求,也可以根据“顶角为定值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的最小值由腰长的最小值来确定”这一经验来判定点P 的位置.然而,对该例的思考却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探索BR 和,AC CQ 和AB 的位置关系.参考本例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P BR CQ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三条高,以,,P Q R 三个垂足为顶点的三角形即为周长最小的内接三角形证明留待读者自行完成.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把已知问题转化成容易解决的问题,即关联我们熟知的几何基本模型,构造一条以动点为转折点的折线,从而为性质的运用创造条件.如:解答例1时,需分析点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一定点的距离的最小值”问题,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把折线化“折”成“直”.解答例2,例3时,则需牢牢抓住图形的几何特征,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借助轴对称变换使两定点与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即化“同”为“异”,最后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把折线化“折”成“直”.例4题目的背景看似复杂,但图形上似乎可以捕捉到上述两个几何基本模型的“影子”,认清了这一点,便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几何基本模型的提炼,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模型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拓展模型,并在应用中彰显其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解题经验的积累和思维水平的提升,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2,点A 、B 、C 在⊙O 上,若四边形OABC 是菱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π-B.π-C.π-D.π-2.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5cm ,BC =8cm .动点D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B 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O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A 以1cm/s 的速度向点A 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动点也随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s ),以点O 为圆心,OB 长为半径的⊙O 与BA 交于另一点E ,连接ED .当直线DE 与⊙O 相切时,t 的取值是( )A. B. C. D. 3.已知反比例函数(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则当-3<x<-2时,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A.B.C. D. 4.如图,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点B 的对应点为点E ,点A 的对应点为点D ,当点E 恰好落在边AC 上时,连接AD ,36ACB ∠=︒,AB BC =,2AC =,则AB 的长度是( )A 1B .1CD .325.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6.如图,在ABC ∆中,5AB =,3AC =,4BC =,将ABC ∆绕一逆时针方向旋转40︒得到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弧B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1463π-B .33π+C .3338π-D .259π 7.如图,Rt △ABC 中,AB=9,BC=6,∠B=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A .53B .52C .4D .58.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对空都不可能看到长方形的是( )A .B .C .D .9.下列事件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A .抛掷两枚硬币,结果一正一反B .取一个实数x ,x 0的值为1C .取一个实数x ,分式11x x -+有意义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D 内接于⊙O ,延长AB ,CD 相交于点E,若∠CAD =35°,∠CDA =40°,则∠E 的度数是( )A.20°B.25°C.30°D.35° 11.已知a 2﹣b 2=6,a+b =2,则a ﹣b 的值为( )A .1B .2C .3D .412.如图,在△ABC 中,点D 是AB 边上的一点,若∠ACD =∠B .AD =1,AC =2,△ADC 的面积为S ,则△BCD 的面积为( )A .SB .2SC .3SD .4S二、填空题 13.若分式11x -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4.在Rt △ABC 中,∠C =90°,AB =2,BC sin 2A =_____. 15.如图,边长不等的正方形依次排列,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第一个正方形边长的2倍,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第二个正方形边长的2倍,依此类推,….若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向右依次记为S 1、S 2、S 3、…、S n ,则S 4的值为_____.16.如图,∠APB=30°,圆心在PB 上的⊙O 的半径为1cm ,OP=3cm ,若⊙O 沿BP 方向平移,当⊙O 与PA 相切时,圆心O 平移的距离为_____cm .17.8-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18.利用标杆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标杆的高为米,测得米,米,则建筑物的高为__米.三、解答题19.某贮水塔在工作期间,每小时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都是固定不变的.从凌晨4点到早8点只进水不出水,8点到12点既进水又出水,14点到次日凌晨只出水不进水.下图是某日水塔中贮水量y(立方米)与x (时)的函数图象.(1)求每小时的进水量;(2)当8≤x≤12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从该日凌晨4点到次日凌晨,当水塔中的贮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20.现在A、B两组卡片共5张,A组中三张分别写有数字2、4、6,B组中两张分别写有3、5,他们除数字外完全一样。
中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形的综合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形的综合题》练习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与双曲线y=kx交于A、B两点,P是以点C(2,2)为圆心,半径长1的圆上一动点,连结AP,Q为AP的中点.若线段OQ长度的最大值为2,则k的值为()A.−12B.−32C.−2D.−142.如图,已知AB∥CD,点E在线段AD上(不与点A,点D重合),连接CE.若∠C=20°,∠AEC=50°,则∠A=()A.10°B.20°C.30°D.40°3.如图,在Rt△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BC=8cm,BD=5cm则DE的长为()A.2√3cm B.3cm C.4cm D.5cm4.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8cm,把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E处,AE交DC于点O,若AO=10cm,则AB的长为()A.12cm B.14cm C.16cm D.18cm5.如图,直线l∥m,将含有45°角的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m上,若∠1=25°,则∠2的度数为()A.20°B.25°C.30°D.15°6.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CE=BD,若∠CBD=20°,则∠A的度数为()A.20°B.40°C.60°D.70°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与长度为5的线段能组成四边形的是()A.1,1,1B.1,1,8C.1,2,2D.2,2,28.如图,在∠ABC中AB=AC,BE=CD,BD=CF,若∠A=40°,则∠EDF等于()A.40°B.50°C.60°D.70°9.若点O是等腰∠ABC的外心,且∠BOC=60°,底边BC=2,则∠ABC的面积为() A.2+√3B.2√3C.2+√3或2-√3D.4+2√3或2-√3310.如图,等边Δ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ECF的度数为()A.15°B.22.5°C.30°D.45°11.如图,在△ABC中∠A=30°,∠ABC=100°,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则∠BFC的度数为()A.130°B.120°C.110°D.100°12.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5厘米,EF=6厘米,圆形容器的壁厚是()A.5厘米B.6厘米C.2厘米D.12厘米二、填空题13.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在AB的垂线段BF上取两点C、D,使BC=CD,过D作BF的垂线D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测得DE的长为20米,则河宽AB长为米.14.如图1,点P从△ABC的项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C→A的方向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AP的长度y随时间t(s)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点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E为AC上一点,连接EB,ED,BE的延长线交AD于点F,∠BED=120∘,则∠EFD的度数为.16.如图,△ABC中∠A=40°,D、E是AC边上的点,把△ABD沿BD对折得到△A′BD,再把△BCE沿BE对折得到△BC′E,若C′恰好落在BD上,且此时∠C′EB=80°,则∠ABC=.17.如图,测量三角形中线段AB的长度为cm.判断大小关系:AB+AC BC(填“ >”,“ =”或“ <”).18.如图,已知AB是∠O的弦,AB=8,C是∠O上的一个动点,且∠ACB=45°.若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线段MN长度的最大值是三、综合题1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c)x2+2bx+(a﹣c)=0,其中a,b,c分别为∠ABC三边的长.(1)如果x=﹣1是方程的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试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0.如图,在Rt∠OAB中∠OAB=90°,OA=AB=6,将∠OAB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1B1.(1)线段OA1的长是,∠AOB1的度数是;(2)连接AA1,求证:四边形OAA1B1是平行四边形.21.已知一次函数y=2x−2的图像为l1,函数y=12x−1的图像为l2.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求直线l1与y轴交点A的坐标;求直线l2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2)求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l1与y=12x−1的图象l2的交点P的坐标;(3)求由三点P、A、B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2.在图中利用网格点和三角板画图或计算:(1)在给定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A′B′C′;(2)图中AC与A′C′的关系怎样?(3)记网格的边长为1,则△A′B′C′的面积为多少?23.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且CD=CB,E为BD的中点,F为AC的中点,连接EF交CD 于点M,连接AM.(1)求证:EF= 12AC;(2)若EF∠AC,求证:AM+DM=CB.24.如图①,Rt△ABC中∠C=90°,AC=6cm.动点P以acm/s的速度由B出发沿线段BA 向A运动,动点Q以1cm/s的速度由A出发沿射线AC运动.当点Q运动2s时,点P开始运动;P点到达终点时,P、Q一起停止.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APQ的面积为ycm2,y与t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②所示.(1)点P运动的速度a=cm/s,AB=cm;(2)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12cm2;(3)是否存在t,使得直线PQ将Rt△ABC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C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B7.【答案】D8.【答案】D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2014.【答案】1215.【答案】105º16.【答案】60°17.【答案】2.0;>18.【答案】4√219.【答案】(1)解:ΔA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把x=−1代入方程得a+c−2b+a−c=0,则a=b,所以ΔABC为等腰三角形(2)解:∵ΔABC为等边三角形∴a=b=c∴方程化为x2+x=0解得x1=0,x2=−1.20.【答案】(1)6;135°(2)证明:∵∠OAB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1B1∴∠AOA1=90°,∠OA1B1=90°,OA1=A1 B1=OA=6∴∠AO A1=∠O A1B1∴OA∠A1B1∵A1B1=OA∴四边形OAA1B1是平行四边形.21.【答案】(1)解:当x =0时,y= -2,即直线l 1与y 轴交点A 的坐标为(0,−2)当x =0时,y= -1,即直线l 2与y 轴交点B 的坐标为(0,−1);(2)解:∵一次函数y =2x −2的图象l 1与y =12x −1的图象l 2相交∴2x −2=12x −1∴x =23∴y =2×23−2=−23∴交点P 的坐标为(23,−23);(3)解:三点P 、A 、B 围成的三角形,如下图,作PD ⊥AB 交y 轴于点DAB =|−1−(−2)|=1△ABP 的高DP 为:23∴S △ABP =12AB ×DP =12×1×23=13即由三点P 、A 、B 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3.22.【答案】(1)解:如图,∠A′B′C′为所作;(2)解:线段AC 与A′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数量关系是相等 (3)解:∠A′B′C′的面积=12×4×4=8.23.【答案】(1)证明:连接CE∵CD=CB,点E为BD的中点∴CE⊥BD∵点F为AC的中点∴EF=12AC;(2)解:∵点F是AC中点∴AF=FC,又EF⊥AC∴∠AFM=∠CFM,且AF=FC∴ΔAFM≅ΔCFM(SAS)∴AM=CM∵BC=CD=DM+CM=DM+AM.24.【答案】(1)1;10(2)解:当运动时间为t时,AQ=t+2,BP=t,AP=10−t 如图,作PH⊥AC,则△APH∽△ABC∴PH=APAB·BC=4(10−t)5∴S△APQ=12AQ·PH=12(t+2)4(10−t)5=2(t+2)(10−t)5∴△APQ的面积为12cm2时,解方程12=2(t+2)(10−t)5,得t1=4+√6∴当t=4+√6或4−√6时,△APQ的面积为12cm2;(3)解:∵S△ABC=24cm2,C△ABC=6+8+10=24cm∴12S△ABC=12cm2①当0<t≤4时由(2)可知,当t=4−√6时,△APQ的面积为12cm2此时,AQ=4−√6+2=6−√6∴AP+AQ=6+√6+6−√6=12,即AP+AQ=12C△ABC∴t=4−√6时,直线PQ将Rt△ABC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②当4<t≤10时设PQ与BC交于点N,作PM⊥BC则有:△PBM∽△ABC∴PM AC=BPBA=BMBC,∴PM=3t5,BM=4t5,MC=8−4t5∵PM QC=MNCN,∴MN=3t2−30t25−10t当BN+BP=12时,解方程4t5+3t2−30t25−10t+t=12,得t=5或t=4(舍去)此时,PM=3,BM=4,BP=5∴BN=4+3=7∴当4<t≤10时,不存在t使得直线PQ将Rt△ABC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综上,当t=4−√6时,直线PQ将Rt△ABC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当4<t≤10时,不存在t使得直线PQ将Rt△ABC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第11页共11页。
求三角形或四边形周长最小问题
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周长最小问题例一:已知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A (4,2)、B (-2,4)、C 点在X 轴上,求:⊿ ABC 周长最小时,C 坐标,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解:画出坐标系如图,作B 点关于X 轴对称点E ,E 点坐标(-2,-4)。
则,AE 直线方程式可列方程组如下,并交X 轴于点C 。
244(2)k b k b =+⎧⎨-=-+⎩×× 解得,K=1,b=-2,则直线AE 解析式为:y=x-2,C 点坐标为(2,0)。
证明:BC=EC ,AC=AC ,当E 、C 、A 三点共线时,AC+EC 最短。
又因为,AB 长是固定值,对周长的大小不具备影响。
所以⊿ ABC 周长最小时,指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与点A 的连线的交点,就是所求的坐标C 点。
⊿ ABC 周长最小值=AE+AB+BC例二: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坐标点分别为O (0,0)、A (4,0)、C 点(0,2)且D 点为OC 中点,E 、F 分别是OA 上的动点,且EF=2,求:四边形DEFB 周长最小时,E 、F 坐标,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解:画出坐标系如图,过点D 做D 点关于X 轴对称点P ,则P 点坐标(0,-1),过点B沿BC方向平移两个单位,该点坐标H(2,2)。
连结PH,交动点所在轴X轴于点E,则E点就是所求周长最小值所在的动点位置。
将该点E沿X轴正方向平移两个单位,就是F点所在位置。
证明:D点与P点对称,所以DE=PE;又因为HB//=EF,所以BF=HE所以,DE+BF=PE+EH,又因为,PEH在一条直线上,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所以点E,就是所求动点在周长最小时所在位置。
P(0,-1),H(2,2),则直线PH解析式为:y=32x-1,设点E横坐标为x,则E点坐标为E(x,0),当y=0时,就是其与X轴的交点,代入解得,x=23,即点E(23,0),点F(83,0),经检算,点E、F都在OA范围内,答案有效。
中考《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复习指导
利“刃”在手亿“折”成“直”—例析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仅有一个顶点是动点例1 (河南省,有改动)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 ,点P 是抛物线上点A 、C 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 作PF BC ⊥于点F .点D 、E 的坐标分别为(0,6),(-4,0),连接,,PD PE DE .是否存在点P ,使PDE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存在.理由:易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88y x =-+ .设21(,8)8P m m -+(80)m -≤≤,则2221118(8),2888PF m m PD m =--+===+,故2PD PF =+, PDE ∆的周长=2DE EP PD DE EP PF ++=+++.如图2,过E 点作EG BC ⊥于点G .当,,E P F 三点共线,即点P 为EG 与抛物线的交点时,EP PF +的值最小,此时214,(4)868P E P x x y ==-=-⨯-+=,所以PDE ∆周长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4,6).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P 为动点,点,D E 均为定点.由于DE 的长为定值,欲使PDE ∆的周长最小,只需满足PD PE +的值最小即可.进而利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D 与PF 的差为定值”这一有力武器,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BC 上一动点F 与直线外一定点E 的距离的最小值”,最终借助“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确定点的位置.例2 (山西省,有改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D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请在直线AC 上找一点M ,使BDM ∆的周长最小,求出M 点的坐标.分析 易知(1,0),(3,0),(0,3),(1,4)A B C D -,故4,10AB AC ===,直P P线AC 的解析式为33y x =+.如图4,作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B ',连接B D ',交AC 于点M ,则BDM ∆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证明如下:不妨在直线AC 上取异于点M 的任一点M ',连接,,B M DM BM '''' .由对称性可知:,BM B M BM B M ''''==,于是BDM ∆的周长=B M '+,DM BD BDM '+∆的周长=B M DM BD '''++ .而在B DM ''∆中,B M DM B D ''''+>,即B M DM B M DM ''''+>+,所以BDM '∆的周长大于BDM ∆的周长.)若BB '交AC 于点E ,则90,22cos 2cos ABE CAO ACO BB BE AB ABE AB ACO '∠=︒-∠=∠==⋅∠=⋅∠24=⨯= 过B '点作B F x '⊥轴于点F ,则362133cos 355B x BF BB ABE ''=-=-⋅∠=-=-,12sin sin 5B y B F BB ABE BB ACO ''''==⋅∠=⋅∠==,故2112(,)55B '-, 易求直线B D '的解析式为4481313y x =+. 联立解方程组448131333y x y x ⎧=+⎪⎨⎪=+⎩,得93513235x y ⎧=⎪⎪⎨⎪=⎪⎩,所以M 点的坐标为9132(,)3535.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M 为动点,点B 、D 均为定点,且均位于动点M 所在直线AC 的同一侧.通过寻找定点B 关于动点M 所在直线AC 的对称点B ' ,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AC 上一动点M 与直线异侧两定点B ',B 的距离和的最小值”,从而可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似解决(当B '、M 、D 三点共线,即点M 为直线B D '与直线AC 的交点时,DM BM +的值最小,此时BDM ∆的周长最小).2.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有两个顶点是动点例3 (湖南张家界,有改动)如图5,抛物线2(0)y ax bx c a =++≠过点(0,1)C ,顶点为(2,3)Q ,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且OD OC =.将直线CD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E ,若点P 是线段QE 上的动点,点F 是线段OD 上的动点,问:在P 点和F 点移动过程中,PCF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存在.理由:如图6,分别作点C 关于直线,QE x 轴的对称点,C C ''',连接C C ''',交OD 于点F ,交QE 于点P ,则PCF ∆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此时PCF ∆的周长等于线段C C '''的长.(证明如下:不妨在线段OD 上取异于点F 的任一点F ',在线段QE 上取异于点P 的任一点P ',连接,,,,CF CP F P F C P C '''''''''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 CF ''∆的周长=F C F P P C '''''''++,而F C F P P C '''''''++的值为折线段C P F C '''''---的长,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F C F P P C C C ''''''''''++>,即P CF ''∆的周长大于PCF ∆的周长.)如图6,过点Q 作QG y ⊥轴于点G ,过点C '作C H y '⊥轴于点H ,则CGO CHC '∆∆,可得12CG QG CQ CH C H CC ==='',即2212CH C H ==' .所以4,CH C H '==6C H CH CC ''''=+=.在Rt C HC '''∆中,C C '''==所以,在P 点和F 点移动过程中,PCF ∆的周长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C 为定点,点P 、F 均为动点,且分别在定直线QE 、QD 上,通过寻找定点C 关于两个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C '、C '',就得到由三条与PCF ∆三边分别相等的线段组成的折线,然后借助“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化“折”成“直”(当C '、P 、F 、C ''四点共线,即点P 、F 分别为直线QE 、QD 与直线C C '''的交点时,PCF ∆的周长最小).3.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动点例 4 (2015年辽宁沈阳,有改动)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4233y x x =--+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A .若点P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点Q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点Q 不与点A 、B 重合)点R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点R 不与点A 、C 重合),请直接写出PQR ∆周长的最小值.分析 易求(0,2),(3,0),(1,0)A B C -,故AB AC ==如图8,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则BC OA BH BH BAC AC BA ⋅==∠== 如图9,分别作点P 关于直线,AB AC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交AB 于点Q ,交AC 于点R ,则PQR ∆是过点P 的ABC ∆的内接三角形中周长最小的三角形,且PQR ∆的周长等于线段P P '''的长.若PP '交AB 于点,D PP ''交AC 于点E ,连接DE ,则90,ADP AEP DP ∠=∠=︒ ,DP EP EP '''==,故2P P DE '''=.连接AP ,取AP 的中点F ,连接EF ,则12DF EF AP ==,所以⊙F 为ADP ∆的外接圆,且点E 在⊙F 上.延长DF 交⊙F 于点G ,连接GE ,则90,DEG BAC DGE ∠=︒∠=∠,所以PQR ∆的周长22sin 2sin 2sin P P DE DG DGE AP BAC AO BAC '''===⋅∠=⋅∠≥⋅∠22=⨯=.如图10,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PQR ∆.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为动点,应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先假设P 点的位置已经确定(即视点P 为一定点),容易得出结论:待求三角形周长最小时,其周长等于线段P P '''的长,然后继续探究点P 的位置后,发现线段P P '''长度的最小值即为点A 到x 轴的距离.因为,2AP AP AP P AP BAC ''''''==∠=∠,所以AP P '''∆为等腰三角形,且其顶角P AP '''∠为定值.由于本例对解答过程不作要求,也可以根据“顶角为定值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的最小值由腰长的最小值来确定”这一经验来判定点P 的位置.然而,对该例的思考却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探索BR 和,AC CQ 和AB 的位置关系.参考本例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P BR CQ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三条高,以,,P Q R 三个垂足为顶点的三角形即为周长最小的内接三角形证明留待读者自行完成.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把已知问题转化成容易解决的问题,即关联我们熟知的几何基本模型,构造一条以动点为转折点的折线,从而为性质的运用创造条件.如:解答例1时,需分析点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一定点的距离的最小值”问题,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把折线化“折”成“直”.解答例2,例3时,则需牢牢抓住图形的几何特征,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借助轴对称变换使两定点与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即化“同”为“异”,最后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把折线化“折”成“直”.例4题目的背景看似复杂,但图形上似乎可以捕捉到上述两个几何基本模型的“影子”,认清了这一点,便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几何基本模型的提炼,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模型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拓展模型,并在应用中彰显其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解题经验的积累和思维水平的提升,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18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 (1)(1)
2021 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 18 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一、线段最小值问题例1、(2016•内乡县二模)如图,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E 是对称轴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C 逆时针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练习:如图,在△ABC 中,∠BAC=90°,D 是BC 的中点,E 是直线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45°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 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例2、如图,边长为8 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在CD 边上,以AP 为直角边向上作等腰Rt△APE,边PE 与BC 交于点F,连接BE.则线段BE 在运动过程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F 分别是边AB、CD 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EF,将线段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G,连接DG,则线段DG 长的最小值为.例3、(2019 春•鄞州区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2,BC=4,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一动点,以CE 为边,在CE 的右侧构造正方形CEFG,连结AF,则AF 的最小值为.练习:(2019 春•梁溪区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点E 为边AD 上一动点,连接CE,以CE 为边,作正方形CEFG(点D、F 在CE 所在直线的同侧),H 为CD 中点,连接FH.点E 在运动过程中,HF 的最小值为.AGE DH例4、(2019•惠山区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 中,O 是BC 边的中点,点 E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DE,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DF,连接AE,CF,OF.则线段OF 长的最小值练习:(2019•南充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O 是BC 边的中点,P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且OP =2,连接DP,将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到DQ,连接AP,CQ,PQ,则线段PQ 的最小值为.例5、(2019•宿迁)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上一点,且BE=1,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练习:1、(2019 秋•东台市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 中边长为6,E 为BC 上一点,且BE=1.5,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6,BC=8,E 为BC 上一点,且BE=2,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将EF 绕着点 E 顺时针旋转45˚到EG 的位置,连接FG 和CG,则CG的最小值为.例6、(2019•锡山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4)、P(1,0),B 为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构造△ABC,使点C 在x 轴上,∠BAC=90°.M 为BC 的中点,则PM 的最小值为.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8)、P(2,0),B 为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构造△ABC,使点C 在x 轴上,∠BAC=90°.M 为BC 的中点,则PM 的最小值为.例7、(2017 秋•上虞区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已知AB=6,BC=8,点E 是边AD 上一点,以CE 为直角边在与点D 的同侧作等腰直角△CEG,连结BG,当点E 在边AD 上运动时,线段BG 长度的最小值是练习:(2017•龙华区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上,OA=4,OC=3,点D 为BC 边上一点,以AD 为一边在与点B 的同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OE.当点D 在边BC 上运动时,OE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例8、如图,线段AB=8,D 为AB 的中点,点E 是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DE=2,连接BE,将BE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EC,连接AC、BC,则线段AC 长度的最大值为.二、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6,E 是BC 边的中点,F 是CD 边上的一点,且DF=2,若M、N 分别是线段AD、AE 上的动点,则MN+MF 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6,点E,F 分别是AB,BC 边上的两动点,且EF=2,点G 为EF 的中点,点H 为AD 边上一动点,连接CH,GH,则GH+CH 的最小值为9 .例2、(2016 春•青山区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4,点E 和点F 分别是AC 和BC 上的动点,在点E 和点F 运动的过程中,BE+EF 的最小值为练习:1、(2017 春•东西湖区期中)如图,在▱ABCD 中,AB=2,AB AC ,∠D=60°,点P、Q 分别是AC和BC 上的动点,在点P 和点Q 运动的过程中,PB+PQ 的最小值2、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M、点N 分别在BD、BC 上,则CM+MN 的最小值为.例3、(2019 春•新吴区期末)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4,∠A=60°,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EF 绕着点E 逆时针旋转60°得到EG,连接BG、CG,则BG+CG 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线段MN 绕点M 逆时针旋转90 至MN′,连接N′B,N′C,则N′B+N′C 的最小值是.例4、(2015•石家庄模拟)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4,BC=2,点M,E 在AD 上,点F 在边AB 上,并且DM=1,现将△AEF 沿着直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则当PB+PM 最小时,ME 的长度为例5、(2019 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P,Q 分别是直线AB,AD 上的两个动点,点E 在边CD 上,DE=2,将△DEQ 沿EQ 翻折得到△FEQ,连接PF,PC,则PF+PC 的最小值为练习:(2019 春•邗江区校级月考)如图,矩形ABCD 中,AB=2,BC=4,P,Q 分别是BC,AB 上的两个动点,AE=1,△AEQ 沿EQ 翻折形成△FEQ,连接PF,PD,则PF+PD 的最小值是.例6、(2018•朝阳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AD=2,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 2 .练习: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8,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1,0),点C 是y 轴上的动点,线段CA 绕着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线段CB,CA=CB,连接BO、BA,则BO+BA 的最小值是.例8、如图,矩形ABCD 中,AB=3,AD=4,点E、F 分别是边BC 和对角线BD 上的动点,且BE=DF,则AE+AF 的最小值是.例1、(2018 秋•成都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AD=3,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在MN 上存在一动点P.连接A'P、CP,则△A'PC 周长的最小值是.例2、(2019 春•雨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10,AD=16,∠A=60°,P 是射线AD 上一点,连接PB,沿PB 将△APB 折叠,得△A'PB.当点P 为AD 中点时,点F 是边AB 上不与点A,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PF 折叠,得到△A'PF,连接BA',则△BA'F 周长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8,AD=12,∠A=60°,P 是射线AD 上一点,连接PB,沿PB 将△APB 折叠,得△A'PB.当点P 为AD 中点时,点F 是边AB 上不与点A,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PF 折叠,得到△A'PF,连接BA',则△BA'F 周长的最小值为.例1、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D=2,AB=4,点E,F 是边CD 上的动点(点F 在点E 右侧),且EF=1,则四边形ABFE 周长的最小值为.练习:1、(2018 秋•金牛区校级月考)在矩形ABCD 中,AB=8,BC=10,G 为AD 边的中点.如图,若E、F为边AB 上的两个动点,且EF=4,当四边形CGEF 的周长最小时,则求AF 的长为.G例2、(2019•长丰县二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5,AD=10,点E,F,G,H 分别在矩形各边上,点F,H 为不动点,点E,G 为动点,若要使得AF=CH,BE=DG,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练习:(2018•保定一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6,点E,F,G,H 分别在矩形ABCD 各边上,且AE=CG,BF=DH,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五、三角形面积最小值问题例1、(2018•无锡)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2,E 为边AD 上一个动点,连结BE,取BE 的中点G,点G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F,连结CF,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是例2、(2016•江东区一模)如图,点E 为正方形ABCD 中AD 边上的动点,AB=2,以BE 为边画正方形BEFG,连结CF 和CE,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为.例3、(八中定时练习六18 题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 =AC = 5, BC = 4 ,D 为边AB 上一动点(B 点除外),以CD 为一边作正方形CDEF,连接BE,则∆BDE 面积的最大值为.例4、(2019 秋•青山区期中)如图,在△ABC 中,∠BAC=120°,AB=AC=6,D 为边AB 上一动点(不与B 点重合),连接CD,将线段CD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则△BD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5例5、(2018 秋•西安期末)如图,△ABC 中,点 D 是边AB 上任意一点,以CD 为边在AD 的右侧作等边△DCE,连接BE,则△BDE 面积的最大值为.例6、(2013 春•建湖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点D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以AD 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若BC=2,CF 交DE 于点P,连接AP,则△ACP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六、四边形面积最小值问题例1、如图,已知在菱形ABCD 中,AB=1,且∠A=30°,E、F、G、H 分别时AB、BC、CD、DA 上的点,且AE=BF=CG=DH.设AE=x(0≤x≤1).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已知在菱形ABCD 中,AB=4,且∠A=30°,E、F、G、H 分别时AB、BC、CD、DA 上的点,且AE=BF=CG=DH.设AE=x(0≤x≤1).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例2、如图.矩形ABCD 中,AB=6,BC=8,点E 是AB 边上一点,且AE=4,点F 是EC 边上的任意一点,把△BEF 沿EF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G,连接AG、CG,当四边形AGCD 的面积有最小值时,BF 的长度为.练习:1、(2019•龙泉驿区模拟)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E 是AB 边上一点,且AE=2,点F是边BC 上的任意一点,把△BEF 沿EF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G,连接AG,CG,则四边形AGCD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E 是AB 边上一点,且AE=2,点F 是BC 边上的任意一点,把△BEF 沿EF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G,连接AG、CG,当四边形AGCD 的面积最小时,BF 的长度为.2020 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 18 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一、线段最小值问题例1、(2016•内乡县二模)如图,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E 是对称轴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C 逆时针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解:取线段AC 的中点G,连接EG,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 为△ABC 的对称轴,∴CD=CG=AB=3,∠ACD=60°,∵∠ECF=60°,∴∠FCD=∠ECG.在△FCD 和△ECG 中,,∴△FCD≌△ECG(SAS),∴DF=GE.当EG∥BC 时,EG 最小,∵点G 为AC 的中点,∴此时CD=.练习:如图,在△ABC 中,∠BAC=90°,D 是BC 的中点,E 是直线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2﹣.解:如图,在AC 上取一点G,使CG=CD,连接EG,∵AB=AC=2,∠BAC=90°∴∠ACB=45°,∴CD=2•cos45°=2,∵旋转角为45°,∴∠ECD+∠DCF=45°,又∵∠ECD+∠GCE=∠ACB=45°,∴∠DCF=∠GCE,∵AD 是等腰直角△ABC 的对称轴BC,∵CD=CG,又∵CE 旋转到CF,∴CE=CF,在△DCF 和△GCE 中,,∴△DCF≌△GCE(SAS),∴DF=EG,根据垂线段最短,EG⊥AD 时,EG 最短,即DF 最短,EN 2 +NB2(8 -x)2 +x22(x - 4)2 ) + 32∵∠CAD=×90°=45°,AG=AC﹣CG=2 ﹣2,∴EG=AG•sin45°=(2 =2﹣,∴DF=2﹣.例2、如图,边长为8 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在CD 边上,以AP 为直角边向上作等腰Rt△APE,边PE 与BC 交于点F,连接BE.则线段BE 在运动过程的最小值为.MN解:如图,过点E 作EM⊥CD 于M,过点E 作EN⊥CB 于N.设CP=x,则EN=MC=8﹣x,NB=x,∴BE ===,∴当x = 4 时,BE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F 分别是边AB、CD 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EF,将线段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G,连接DG,则线段DG 长的最小值为.解:如图,过点F 作FM⊥AB 于M,过点G 作GH⊥AD 于H,GN⊥AB 于N,∵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AD=CD=2,∠B=∠C=∠BAD=90°,且FM⊥AB,GH⊥AD,GN⊥AB,∴四边形BCFM,四边形AHGN 是矩形,∴BM=CF,NG=AH,AN=GH,MF=BC=2,∵将线段 EF 绕点 E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EG ,∴EG =EF ,∠GEF =90°,∴∠NEG +∠FEM =90°,且∠NGE +∠NEG =90°,∴∠FEM =∠NGE ,且∠N =∠FME =90°,EF =EG ,∴△EGN ≌△EFM (AAS )∴NE =MF =2,EM =NG ,设 AE =CF =a ,∴EM =2﹣2a =NG =AH ,AN =2﹣a =GH ,∴HD =AD ﹣AH =2﹣(2﹣2a )=2a , ∵GD =∴当 时,GD 有最小值,例 3、(2019 春•鄞州区期末)如图,矩形 ABCD 中,AB =2,BC =4,点 E 是矩形 ABCD 的边 AD 上的一动点,以 CE 为边,在 CE 的右侧构造正方形 CEFG ,连结 AF ,则 AF的最小值为 3.解:过 F 作 FH ⊥ED ,∵正方形 CEFG ,∴EF =EC ,∠FEC =∠FED +∠DEC =90°,∵FH ⊥ED ,∴∠FED +∠EFH =90°,∴∠DEC =∠EFH ,且 EF =EC ,∠FHE =∠EDC =90°,∴△EFH ≌△EDC (AAS ),∴EH =DC =2,FH =ED , ==∴当 AE =1 时,AF 的最小值为 3练习:(2019 春•梁溪区期末)如图,正方形 ABCD 中,AB =4,点 E 为边 AD 上一动点,连接 CE ,以 CE 为边, 作正方形 CEFG (点 D 、F 在 CE 所在直线的同侧),H 为 CD 中点,连接 FH .点 E 在运动过程中, HF 的最小值为.A GBC图 1EDH解:如图1,连接DF,过点F 作FM⊥AD,交AD 延长线于点M,过点F 作FN⊥CD 的延长线于点N,∵△EFM≌△CED,∴CD=EM,DE=FM,∴CD=AD=EM,∴AE=DM,设AE=x=DM,则DE=4﹣x=FM,∵FN⊥CD,FM⊥AD,ND⊥AD,∴四边形FNDM 是矩形,∴FN=DM=x,FM=DN=4﹣x∴NH=4﹣x+2=6﹣x,在Rt△NFH 中==∴当x=3 时,HF 有最小值=3.例4、(2019•惠山区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 中,O 是BC 边的中点,点 E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DE,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DF,连接AE,CF,OF.则线段OF 长的最小值解法一:如图,连接DO,将线段DO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DM,连接OF,FM,OM,∵∠EDF=∠ODM=90°,∴∠EDO=∠FDM,∵DE=DF,DO=DM,∴△EDO≌△FDM(SAS),∴FM=OE=2,∵正方形ABCD 中,AB=2 ,O 是BC 边的中点,∴OC=,∴OM=,∵OF+MF≥OM,∴OF≥.故选:D.解法二:如图,由于OE=2,所以E 点可以看作是以O 为圆心,2 为半径的半圆上运动,延长BA 到P 点,使得AP=OC,连接PE,∵AE=CF,∠PAE=∠OCF,∴△PAE≌△OCF,∴PE=OF,当O、E、P 三点共线时,PE 最小==5 ,∴PE=OF=OP﹣OE=5﹣2,∴OF 的最小值是﹣2.练习:(2019•南充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O 是BC 边的中点,P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且OP =2,连接DP,将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到DQ,连接AP,CQ,PQ,则线段PQ 的最小值为.解:连接OD,如图所示DP,OD===5,∵OP+DP≥OD,∴DP≥OD﹣OP=5﹣2=3,∴PQ≥3,∴线段PQ 的最小值为.例5、(2019•宿迁)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上一点,且BE=1,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解:由题意可知,点F 是主动点,点G 是从动点,点F 在线段上运动,点G 也一定在直线轨迹上运动将△EFB 绕点E 旋转60°,使EF 与EG 重合,得到△EFB≌△EHG,从而可知△EBH 为等边三角形,点G 在垂直于HE 的直线HN 上,作CM⊥HN,则CM 即为CG 的最小值,作EP⊥CM,可知四边形HEPM 为矩形,则EC=1+=,CG 的最小值.练习:1、(2019 秋•东台市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 中边长为6,E 为BC 上一点,且BE=1.5,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解:由题意可知,点F 是主动点,点G 是从动点,点F 在线段上运动,点G 也一定在直线轨迹上运动将△EFB 绕点E 旋转60°,使EF 与EG 重合,得到△EFB≌△EHG,从而可知△EBH 为等边三角形,点G 在垂直于HE 的直线HN 上,作CM⊥HN,则CM 即为CG 的最小值,作EP⊥CM,可知四边形HEPM 为矩形,则CM=MP+CP=HE+ EC==,故CG 的最小值为:.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6,BC=8,E 为BC 上一点,且BE=2,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将EF 绕着点 E 顺时针旋转45˚到EG 的位置,连接FG 和CG,则CG的最小值为.解析:例6、(2019•锡山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4)、P(1,0),B 为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构造△ABC,使点C 在x 轴上,∠BAC=90°.M 为BC 的中点,则PM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AH⊥y 轴于H,CE⊥AH 于E.则四边形CEHO 是矩形,OH=CE=4,∵∠BAC=∠AHB=∠AEC=90°,∴∠ABH+∠HAB=90°,∠HAB+∠EAC=90°,∴∠ABH=∠EAC,∴△AHB∽△CEA,∴=,∴=,∴AE=2BH,设BH=x 则AE=2x,∴OC=HE=2+2x,OB=4﹣x,∴B(0,4﹣x),C(2+2x,0)∵BM=CM,∴M(1+x,),∵P(1,0),∴PM==,∴当x=时,PM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x 2+ (8-x )2 25 x 2 - 4x + 16 4 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4,8)、P (2,0),B 为 y 轴上的动点,以 AB 为边构造△ABC ,使点 C在 x 轴上,∠BAC =90°.M 为 BC 的中点,则 PM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 AH ⊥y 轴于 H ,CE ⊥AH 于 E .则四边形 CEHO 是矩形,OH =CE =8,∵∠BAC =∠AHB =∠AEC =90°,∴∠ABH +∠HAB =90°,∠HAB +∠EAC =90°, ∴∠ABH =∠EAC ,∴△AHB ∽△CEA ,∴ = ,∴ 4 = BH ,8 AE ∴AE =2BH ,设 BH =x 则 AE =2x ,∴OC =HE =4+2x ,OB =8﹣x ,∴B (0,8﹣x ),C (4+2x ,0)∵BM =CM ,∴M (2+x , 8 - x),∵P (2,0),2∴ PM = = =∴当 x = 8 时,PM 有最小值 4 30.5 5例 7、(2017 秋•上虞区期末)如图,矩形 ABCD 中,已知 AB =6,BC =8,点 E 是边 AD 上一点,以 CE 为直角边在与点 D 的同侧作等腰直角△CEG ,连结 BG ,当点 E 在边 AD 上运动时,线段 BG 长度的最小值是解:如图作 GH ⊥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H ,EM ⊥HG 于 M ,交 BC 于 N .则 MN ⊥BC .设 AE =m .∵∠EMG =∠ENC =∠CEG =90°,∴∠MEG +∠CEN =90°,∠CEN +∠ECN =90°,∴∠MEG =∠ECN ,∵EG =EC ,∴△MEG ≌△NCE (AAS ),∴EM =CN =AH =8﹣m ,MG =EN =6, 在 Rt △BHG 中==,∴当 m =4 时,BG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5 (x - 8)2 + 96 4 5 5练习:(2017•龙华区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上,OA=4,OC=3,点D 为BC 边上一点,以AD 为一边在与点B 的同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OE.当点D 在边BC 上运动时,OE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5 .解:如图所示:过点D 作DG⊥OA,过点E 作HE⊥DG.∵DG⊥OA,HE⊥DG,∴∠EHD=∠DGA=90°.∴∠GDA+∠DAG=90°.∵四边形ADEF 为正方形,∴DE=AD,∠HDE+∠GDA=90°.∴∠HDE=∠GAD.在△HED 和△GDA 中,∴△HED≌△GDA.∴HE=DG=3,HD=AG.设D(a,3),则DC=a,DH=AG=4﹣a.∴E(a+3,7﹣a).∴OE==.当a=2 时,OE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例8、如图,线段AB=8,D 为AB 的中点,点E 是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DE=2,连接BE,将BE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EC,连接AC、BC,则线段AC 长度的最大值为 6 .解:以BD 为直角边在BD 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OD,如图,连接CO、AO.则,又.∵E 点运动轨迹是以E 为圆心,DE=2 为半径的圆,∴C 点运动的轨迹是以O 为圆心为半径的圆.∵AC≤AO+OC,AO=4,OC=2.∴AC 最大值为+2=6.二、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6,E 是BC 边的中点,F 是CD 边上的一点,且DF=2,若M、N 分别是线段AD、AE 上的动点,则MN+MF 的最小值为.解:作点F 关于AD 的对称点G,过G 作GN⊥AE 与N,交AD 于M,则GN 的长度等于MN+MF 的最小值,∵△DGM≌△DGF,∴∠DMF=∠GMD,∵∠GMD=∠AMN,∠AMN+∠MAN=∠MAN+∠BAE=90°,∴∠FMD=∠BAE=∠AMN,∴△ABE∽△DMF∽△AMN,∴,∵AB=6,∴BE=3,∵DF=2,∴DM=4,∴AM=2,∵,∴MN=,∵GM=2 ,∴GN=GM+MN=MN+MF=+2 .∴MN+MF 的最小值.练习: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6,点E,F 分别是AB,BC 边上的两动点,且EF=2,点G 为EF 的中点,点H 为AD 边上一动点,连接CH,GH,则GH+CH 的最小值为9.解:由已知,点G 在以B 圆心,1 为半径的圆在与长方形重合的弧上运动.作C 关于AD 的对称点C′,连接C′B,交AD 于H,交以D 为圆心,以1 为半径的圆于G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C′B 的值最小,则GH+CH 的最小值C′G=10﹣1=9.例2、(2016 春•青山区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4,点E 和点F 分别是AC 和BC 上的动点,在点E 和点F 运动的过程中,BE+EF 的最小值为AP解:如图,作点B 关于 AC 的对称点 B ′,过点 B ′作 B ′F ⊥BC 于 F ,交 AC 于 E ,连接 CB ′交 AD于 P ,连接 BE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D ∥BC ,∴∠BCA =∠PAC ,∵点 B 关于 AC 的对称点是 B ′,∴∠PCA =∠BCA ,∴∠PAC =∠PCA ,∴PA =PC .令 P A =x ,则 PC =x ,PD =4﹣x .在 Rt △CDP 中,∵PC 2=PD 2+CD 2,∴x 2=(4﹣x )2+22,∴x =2.5, ∵co s ∠B ′CF =co s ∠CP D ,∴CF :B ′C =DP :CP ,∴CF :4=1.5:2.5,∴CF =,∴B ′F ==,∴BE +EF 的最小值为. 练习:1、(2017 春•东西湖区期中)如图,在▱ABCD 中,AB =2, AB ⊥ AC ,∠D =60°,点 P 、Q 分别是 AC 和 BC 上的动点,在点 P 和点 Q 运动的过程中,PB +PQ 的最小值FDBC解:作点 B 关于 AC 的对称点 F ,连接 CF ,作 FQ ⊥ BC 交 AC 于点P ,则 FQ 的长即为 PB +PQ 的最小值(垂线 段 最 短 ), 易 知 △BCF 是 等 边 三 角 形 ,∴BP +PQ 的 最 小 值 为. 2 、如图,矩形 ABCD 中,AB =3,BC =4,点 M 、点 N 分别在 BD 、BC 上,则 CM +MN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出点C 关于BD 的对称点E,过点E 作EN⊥BC 于N,交BD 于M,连接CM,此时CM+MN =EN 最小;∵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D=90°,CD=AB=3,根据勾股定理得,BD=5,∵CE⊥BC,∴BD×CF=BC×CD,∴CF==,由对称得,在Rt△BCF 中=,∴sin∠BCF=,在Rt△CEN 中=;即:CM+MN 的最小值;例3、(2019 春•新吴区期末)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4,∠A=60°,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EF 绕着点E 逆时针旋转60°得到EG,连接BG、CG,则BG+CG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取AB 的中点N.连接EN,EC,GN,作EH⊥CD 交CD 的延长线于H.∵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BD,∵AE=ED,AN=NB,∴AE=AN,∵∠A=60°,∴△AEN 是等边三角形,∴∠AEN=∠FEG=60°,∴∠AEF=∠NEG,∵EA=EN,EF=EG,∴△AEF≌△NEG(SAS),∴∠ENG=∠A=60°,∵∠ANE=60°,∴∠GNB=180°﹣60°﹣60°=60°,∴点G 的运动轨迹是射线NG,易知B,E 关于射线NG 对称,∴GB=GE,∴GB+GC=GE+GC≥EC,在Rt△DEH 中,∵∠H=90°,DE=2,∠EDH=60°,∴DH=DE=1,EH=,在Rt△ECH 中=2 ,∴GB+GC≥2 ,∴GB+GC 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线段MN 绕点M 逆时针旋转90 至MN′,连接N′B,N′C,则N′B+N′C 的最小值是2 .解:如图,作ME⊥AD 交AB 于E,连接EN′、AC、作CF⊥AB 于F.∵∠MAE=45°,∴△MA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ME,∵∠AME=∠NMN′=90°,∴∠AMN=∠EMN′,∵MN=MN′,∴△AMN≌△EMN′,∴∠MAN=∠MEN′=45°,∴∠AEN′=90°,∴EN′⊥AB,∵AM=DM=,AB=4,∴AE=2,EB=2,∴AE=EB,∴N′B=N′A,∴N′B+N′C=N′A+N′C,∴当A、N′、C 共线时,N′B+N′C 的值最小,最小值=AC,在Rt△BCF 中,∠CBF=∠DAB=45°,∴CF=BF=2,在Rt△ACF 中=2例4、(2015•石家庄模拟)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4,BC=2,点M,E 在AD 上,点F 在边AB 上,并且DM=1,现将△AEF 沿着直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则当PB+PM 最小时,ME 的长度为解:延长AD 到M′,使得DM′=DM=1,连接PM′,如图.当PB+PM 的和最小时,M′、P、B 三点共线.∵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4,BC=2,∴DC=AB=4,AD=BC=2,AD∥BC,∴△DPM′∽△CPB,∴==,∴DP=PC,∴DP=DC=.设AE=x,则PE=x,DE=2﹣x,在Rt△PDE 中)2=x2,解得,∴ME=AE﹣AM=﹣1=.故选:B.例5、(2019 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P,Q 分别是直线AB,AD 上的两个动点,点E 在边CD 上,DE=2,将△DEQ 沿EQ 翻折得到△FEQ,连接PF,PC,则PF+PC 的最小值为解:作点C 关于AB 的对称点H,连接PH,EH,如图所示:∵矩形ABCD 中,AB=8,BC=4,DE=2,∴CE=CD﹣DE=AB﹣DE=6,CH=2BC=8,∴EH===10,∵点C 与点P 关于AB 对称,∴CP=PH,∴PF+PC=PF+PH,∵EF=DE=2 是定值,∴当E、F、P、H 四点共线时,PF+PH 值最小,最小值=10﹣2=8,∴PF+PC 的最小值为8.练习:(2019 春•邗江区校级月考)如图,矩形ABCD 中,AB=2,BC=4,P,Q 分别是BC,AB 上的两个动点,AE=1,△AEQ 沿EQ 翻折形成△FEQ,连接PF,PD,则PF+PD 的最小值是 4 .解:如图作点D 关于BC 的对称点D′,连接PD′,ED′.在Rt△EDD′中,∵DP=PD′,∴PD+PF=PD′+PF,∵EF=EA=1 是定值,∴当E、F、P、D′共线时,PF+PD′定值最小,最小值=5﹣1=4,∴PF+PD 的最小值为4,例6、(2018•朝阳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AD=2,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 2 .解:如图,过点E 作EH⊥BC 于点H.∵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BC,∠A=90°.∴AB=EH,∠A=∠EHG=∠AEH=90°.∴∠FEH+∠AEF=90°.∵EG⊥EF,∴∠FEH+∠HEG=90°.∴∠AEF=∠HEG.∵AD=2AB,AD=2AE,∴AE=AB.∴AE=HE 且∠AEF=∠HEG,∠A=∠EHG ∴△AEF≌△HEG.∴EF=GE.∵AB=1,AD=2,∴AE=DE=1∵∠D=∠C=90°,EH⊥BC∴DCHE 是矩形∴DE=CH=1∵△AEF≌△EHG∴AF=HG,EF=EG,EH=AE=1∴AF+EF+CG=HG+CG+EG=CH+EG=1+EG由两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当EG⊥BC 时,AF+EF+CG 的值最小,即EG=1 时,AF+EF+CG 的最小值为2练习: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8,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1,0),点C 是y 轴上的动点,线段CA 绕着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线段CB,CA=CB,连接BO、BA,则BO+BA 的最小值是.如图作BH⊥OH 于H.设点C 的坐标为(0,m),由(1)知:OC=HB=m,OA=HC=1,则点B(m,1+m),则+,BO+BA 的值,相当于求点P(m,m)到点M(1,﹣1)和点N(0,﹣1)的最小值,相当于在直线y=x 上寻找一点P(m,m),使得点P 到M(0,﹣1),到N(1,﹣1)的距离和最小,作M 关于直线y=x 的对称点M′(﹣1,0),易知PM+PN=PM′+PN≥NM′,M′N=,故:BO+BA 的最小值.例8、如图,矩形ABCD 中,AB=3,AD=4,点E、F 分别是边BC 和对角线BD 上的动点,且BE=DF,则AE+AF 的最小值是.解法一:如图,作点D 关于BC 的对称点G,连接BG,在BG 上截取BH,使得BH=AD,连接AH.作HM⊥AB 交AB 的延长线于M.∵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3,BC=AD=4,AD∥BC,∴∠ADF=∠DBC,∵DC=CG,BC⊥DG,∴BD=BG,∴∠DBC=∠CBG,∴∠ADF=∠HBE,∵DA=BH,DF=BE,∴△ADF≌△HBE(SAS),∴AF=EH,∴AE+AF=AE+EH≥AH,在Rt△BCD 中=5,由△BHM∽△DBC,可==,∴==,∴BM=,MH=,∴AM=3+=,在Rt△AMH 中,AH=,∴AE+AF≥,∴AE+AF 的最小值.解法二:如图,作FG⊥AD于G.∵BE=DF,∴设BE=DF=x,∵矩形ABCD,AB=3,AD=4,∴∠BAD=∠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FG⊥AD,∴∠FGD=90°,∴∠BAD=∠FGD=90°∵∠ADB=∠GDF,∴△BAD∽△FGD,∴即∴GF=x,GD=x,AG=4﹣x在Rt△ABE 中,∠ABE=90°,根据勾股定理得AE=在Rt△AGF 中,∠AGF=90°,根据勾股定理得AF==,AE+AF=+可以看成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点(x,0)和点(0,3)的距离与点(x,0)和点,﹣)的距离之和.,当点(0,3)、(x,0)、,﹣)三点共线时,AE+AF 值最小,就是点(0,3)、,﹣)之间的距离,=.三、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例1、(2018 秋•成都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AD=3,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在MN 上存在一动点P.连接A'P、CP,则△A'PC 周长的最小值是﹣+3 .解:分两步:①连接AP,则AP=AP′,∴△A'PC 周长=A′P+PC+A′C=AP+PC+A′C,∵A′P+PC≥AC,当A、P、C 三点共线时,A′P+PC 有最小值,是AC 的长,∴AC 与MN 的交点就是点P,由勾股定理得=3,②连接CM,∵A′C≥CM﹣A′M,∴当M、A′、C 三点共线时,A′C 有最小值,此时,∵M 是AD 的中点=,由折叠得:AM=A′M=1.5,∴A′C=MC﹣A′M=﹣1.5,∴△A'PC 周长的最小值是:+3 ,例2、(2019 春•雨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10,AD=16,∠A=60°,P 是射线AD 上一点,连接PB,沿PB 将△APB 折叠,得△A'PB.当点P 为AD 中点时,点F 是边AB 上不与点A,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PF 折叠,得到△A'PF,连接BA',则△BA'F 周长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BH⊥AD 于H,连接,∴PB==,由翻折可知:PA=PA′=8,FA=FA′,∴△BFA′的周长=22 + (4 3)2 E F32 +42FA ′+BF +BA ′=AF +BF +BA ′=AB +BA ′=10+BA ′,∴当 BA ′的周长最小时,△BFA ′的周长最小 ﹣8,∴BA ′的最小值为 ﹣8,∴△BFA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8=2+2.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 =8,AD =12,∠A =60°,P 是射线 AD 上一点,连接 PB ,沿 PB 将△APB 折叠,得△A 'PB .当点 P 为 AD 中点时,点 F 是边 AB 上不与点 A ,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 PF 折叠,得到△A 'PF ,连接 BA ',则△BA 'F 周长的最小值为 .解:如图,作 BH ⊥AD 于 H ,连接,∴ PB = = = 2 ,由翻折可知:PA =PA ′=6,FA =FA ′,∴△BFA ′的周长=FA ′+BF +BA ′=AF +BF +BA ′=AB +BA ′=8+BA ′,∴当 BA ′的最小时,△BFA′的周长最小,∵BA ′≥PB ﹣PA ′,∴BA ′≥ 2 ﹣6,∴BA ′的最小值为2 ﹣6,∴△BFA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8+ 2 ﹣6= 2 +2.四、四边形周长最小值问题例 1、如图,已知,在矩形 ABCD 中,AD =2,AB =4,点 E ,F 是边 CD 上的动点(点 F 在点 E 右侧), 且 EF =1,则四边形 ABFE 周长的最小值为 10 .AMBDCN解:在 AB 上截取 AM =EF ,作点 M 关于直线 DC 的对称点 N ,连接 BN 交 CD 于 F ,此时四边形 AEFB的周长最小.四边形 AEFB 的周长的最小值=AB +EF +AE +BF =AB +EF +MF +BF =AB +EF +NF +BF =AB +EF +NB =4+1+ =10,PH 2 + BH 2 13 13 13 13 13练习:1、(2018 秋•金牛区校级月考)在矩形ABCD 中,AB=8,BC=10,G 为AD 边的中点.如图,若E、F为边AB 上的两个动点,且EF=4,当四边形CGEF 的周长最小时,则求AF 的长为.G解:∵E 为AB 上的一个动点,∴如图,作G 关于AB 的对称点M,在CD 上截取CH=4,然后连接HM 交AB 于E,接着在EB 上截取EF=4,那么E、F 两点即可满足使四边形CGEF 的周长最小.∵在矩形ABCD 中,AB=8,BC=10,G 为边AD 的中点,∴AG=AM=5,MD=15,而CH=4,∴DH=4,而AE∥CD,∴△AEM∽△DHM,∴AE:HD=MA:MD,∴AE===,∴AF=4+=.例2、(2019•长丰县二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5,AD=10,点E,F,G,H 分别在矩形各边上,点F,H 为不动点,点E,G 为动点,若要使得AF=CH,BE=DG,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解:作点F 关于CD 的对称点F′,连接F′H 交CD 于点G,此时四边形EFGH 周长取最小值,过点H 作HH′⊥AD 于点H′,如图所示.∵AF=CH,DF=DF′,∴H′F′=AD=10,∵HH′=AB=5,∴F′H==5,∴C 四边形.练习:(2018•保定一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6,点E,F,G,H 分别在矩形ABCD 各边上,且AE=CG,BF=DH,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解:作点E 关于BC 的对称点E′,连接E′G 交BC 于点F,此时四边形EFGH 周长取最小值,EF=E'F,过点G 作GG′⊥AB 于点G′,如图所示.∵AE=CG,BE=BE′,∴E′G′=AB=8,∵GG′=AD=6,∴E′G==10,∴C 四边形EFGH=2(GF+EF)=2E′G=20.五、三角形面积最小值问题例1、(2018•无锡)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2,E 为边AD 上一个动点,连结BE,取BE 的中点G,点G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F,连结CF,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是解:过点F 作AD 的垂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A=∠H=90°,∠FEB=90°,∴∠FEH=90°﹣∠BEA=∠EBA,∴△FEH∽△EBA,∴,设x,EH=2,DH=x,∴△CEF 面积=,∴当x=1 时,△CEF 面积的最小值.例2、(2016•江东区一模)如图,点E 为正方形ABCD 中AD 边上的动点,AB=2,以BE 为边画正方形BEFG,连结CF 和CE,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为.解:(方法一)过点 F 作FM⊥AD 延长线于点M,令EF 与CD 的交点为N 点,如图所示.则CN•ME.∵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四边形BEFG 为正方形,∴∠A=90°,∠BEF=90°,BE=EF,∴∠AEB+∠ABE=90°,∠MEF+∠MFE=90°,∠AEB+∠BEF+∠MEF=180°,∴∠AEB=∠MFE,∠ABE=∠MEF.在△ABE 和△MEF 中,,∴△ABE≌△MEF(ASA).∴MF=AE,ME=AB.∵CD⊥AD,FM⊥AD,∴ND∥FM,∴△EDN∽△EMF,∴.设AE=x,则ED=AD﹣AE=2﹣x,EM=AB=2,MF=AE=x,∴DN==﹣x2+x=﹣(x﹣1)2+≤.∴CN=CD﹣DN≥2﹣≥.∴△CEF 面积的最小值CN•ME=××2=.(方法二)连接CG,如图所示.在△ABE 和△CBG 中,,∴△ABE≌△CBG(SAS).设AE=x,则BE2=AB2+AE2=4+x2,∴S 正方形BEFG=BE2=4+x2.∴S△CEF+S BCG=S 正方形x2,∴S△CEF=S 正方形x2﹣S△ABE=2+x2﹣x=(x﹣1)2+,当x=1 时,△CEF 面积最小,最小值为.例3、(八中定时练习六18 题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 =AC = 5, BC = 4 ,D 为边AB 上一动点(B 点除外),以CD 为一边作正方形CDEF,连接BE,则∆BDE面积的最大值为.解:过点C 作CG⊥BA 于点G,作EH⊥AB 于点H,作AM⊥BC 于点M.∵AB=AC=5,BC=4 ,∴BM=CM=2 ,易证,∴,∴GB=8,设BD=x,则DG=8﹣x,易证△EDH≌△DCG(AAS),∴EH=DG=8﹣x,∴S△BDE===,当x=4 时,△B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5。
中考数学《最短路径问题2》专题复习
中考压轴题(5)最短路径问题2【典型例题】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B,AC于点E、F,若点D为底边BC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2.图①、图②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M、N均在格点上.要求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①中的线段MN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2)在图②中的线段MN上确定两点C、D,使CD=2,且AC+CD+DB的值最小.知识点思想方法步骤其他【对应练习】3.如图,在Rt ABC中,90ACB∠︒=,6AC=,8BC=,AD平分CAB∠交BC于D点,E,F分别是AD,AC上的动点,求CE EF+的最小值.4.如图,在锐角ABC中,7AC cm=,221ABCS cm=,AD平分BAC∠,M N、分别是AD和AB 上的动点,求BM MN+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5.如图1,△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分别交AB,AC于点D,E.(1)若∠C=70°,则∠A的大小为;(2)若AE=BC,求∠A的度数;(3)如图2,点M是边BC上的一个定点,若点N在直线DE上,当BN+MN最小时,点N在何处?请用无刻度直尺作出点N的位置.(不需要说明理由,保留作图痕迹)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0,6)B ,AB AC =,AB AC ⊥,30BAO ∠=︒.(1)如图①,若点D 为AB 的中点,求OD 的长;(2)如图②,若点E 在x 轴上,且45OEB ∠=︒,求ACE ∠的度数;(3)如图③,设BF 平分ABO ∠交x 轴于点P ,点M 是射线BF 上一动点,点N 是射线PA 上一动点,OM MN -的最大值为m ,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点M ,N ,使m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在答题卷上作出点M ,N ,并直接写出作法和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阅读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11,A x y ,()22,B x y 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如果ABx 轴,则12y y =,12AB x x =-②如果AB y ∥轴,则12x x =,12AB y y =-③如果AB 与x 轴、y 轴均不平行,如图,过点A 作与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B 作与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C ,则点C 坐标为()21,x y ,由①得12AC x x =-;由②得12BC y y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公式()()221212AB x x y y =-+-. (1)若点A 坐标为(4,6),点B 坐标为(1,2)则AB =________; (2)若点A 坐标为(3,3),点B 坐标为(6,6),点P 是x 轴上的动点,直接写出AP PB +最小值=_______;(3)已知22(6)16(3)4M x x =-++-+,22(6)16(3)4N x x =-+--+根据数形结合,求出M的最小值?N 的最大值?。
【配套K12】中考数学 专题复习六 求最短路径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六求最短路径问题【专题思路剖析】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这类问题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与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系密切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赏析】类型1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例题1:(2015•辽宁省盘锦,第15题3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E为BC的中点,在对角线AC上存在一点P,使△PBE的周长最小,则△PB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分析: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使△PBE的周长最小的点P;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PC=90°,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PE=BE,证明△PBE是等边三角形,得出PB=BE=PE=1,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使△PBE的周长最小的点P;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B=BC=CD=DA=2,∴∠BPC=90°,∵E为BC的中点,∴BE=BC=1,PE=BC=1,∴PE=BE,∵∠DAB=60°,∴∠ABC=120°,∴∠PBE=60°,∴△PBE是等边三角形,∴PB=BE=PE=1,∴PB+BE+PE=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以及最短路线问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点评】本题易错误的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解答时需要准确识图,找到图形对应的知识点.【变式练习】(2015•福建第16题 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 长度的最小值是.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度,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当B′A有最小值时,即AB′+CB′有最小值,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解答: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4,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CB′长度固定不变,∴当AB′+CB′有最小值时,AB′的长度有最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AB′=AC﹣B′C=4﹣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线段的性质,将求B′A的最小值转化为求AB′+CB′的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类型2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例题2:(2015•四川凉山州第26题5分)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考点: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点B的对称点是点D,连接ED,交OC于点P,再得出ED即为EP+BP最短,解答即可.解答:解:连接ED,如图,∵点B的对称点是点D,∴DP=BP,∴ED即为EP+BP最短,∵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B(2,0),∠DOB=60°,∴点D的坐标为(1,),∴点C的坐标为(3,),∴可得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点E的坐标为(﹣1,0),∴可得直线ED的解析式为:y=(1+)x﹣1,∵点P是直线OC和直线ED的交点,∴点P的坐标为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得:,所以点P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得出两直线的解析式,求出其交点坐标.【方法点评】“两点(直线同侧)一线型”在直线上求一点到两点的和最短时,利用轴对称的知识作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一点两线型”求三角形周长最短问题,作点关于两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两个对称点与两直线分别有两个交点,顺次连接所给的点与两交点即可得三角形;“两点两线型”求四边形的周长最短类比“一点两线型”即可.【变式练习】(2015•营口,第10题3分)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A.25° B.30° C.35° D.40°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由对称的性质得出PM=CM,OP=OC,∠COA=∠POA;PN=DN,OP=OD,∠DOB=∠POB,得出∠AOB=∠COD,证出△OC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COD=60°,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如图所示:∵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M=CM,OP=OC,∠C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N=DN,OP=OD,∠DOB=∠POB,∴OC=OP=OD,∠AOB=∠COD,∵△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PM+PN+MN=5,∴CM+DN+MN=5,即CD=5=OP,∴OC=OD=CD,即△OCD是等边三角形,∴∠COD=60°,∴∠AOB=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3、求圆上点,使这点与圆外点的距离最小的方案设计在此问题中可根据圆上最远点与最近点和点的关系可得最优设计方案。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最值问题(将军饮马,胡不归,阿氏圆)
牛吃草最值问题:1.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8,点M 在⊙O 上,∠MAB=20°,N 是弧MB 的中点,P 是直径AB 上的一动点.若MN=1,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2.如图,点P 是∠AOB 内一定点,点M 、N 分别在边OA 、OB 上运动,若∠AOB =45°,OP =32,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3.如图,∠AOB 的边OB 与x 轴正半轴重合,点P 是OA 上一动点,点N(6,0)是OB 上的一定点,点M 是ON 中点,∠AOB=30∘,要使PM+PN 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4.如图,Rt △ABC 中,∠ACB=90º,∠CAB=30º, BC=1,将△ABC 绕点B 顺时针转动, 并把各边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得到△DBE ,点A ,B ,E 在一直线上.P 为边DB 上的动点,则AP+CP 的最小值为 .5.点A 、B 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 是x 轴上使得PA PB -的值最大的点,Q 是y 轴上使得QA+QB 的值最小的点,则OP OQ ⋅= .N M O P B A Ay6.如图,当四边形PABN 的周长最小时,a =.7.矩形OACB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OA=3,OB =4,D 为边OB 的中点. 若E 、F 为边OA 上的两个动点,且EF =2,当四边形CDEF 的周长最小时,则点F 的坐标为8.如图,在Rt △ABO 中,∠OBA =90°,A (4,4),点C 在边AB 上,且=,点D 为OB 的中点,点P 为边OA 上的动点,当点P 在OA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 周长最小的点P 的坐标为三角形条件及隐圆最值问题1.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 ,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是.N (a +2,0)P (a ,0)B (4,-1)A (1,-3)O y x F D C B A x y O E F D C B A x y O E2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把矩形ABCD沿过点A的直线AE折叠点D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点D处,则CD′的最小值是3.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D重合),连结AP,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H,连结D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4.如图,AB为直径,C为⊙O上一点,其中AB=4,∠AOC=120°,P为⊙O上的动点,取AP中点Q,连CQ,则线段CQ的最大值为5.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E,AD:AB=:1,将△ABD沿BD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F,连接AF交BC于点G,且BG=2,在AD边上有一点H,使得BH+EH的值最小,此时BH:CF=6.如图,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_____.7.如图,A(1,0)、B(3,0),以AB为直径作⊙M,射线OF交⊙M于E、F两点,C为弧AB的中点,D为EF的中点.当射线OF 绕O点旋转时,CD的最小值为________8.如图,点A(1,0),B(1﹣a,0),C(1+a,0)(a>0),点P在以D(4,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且始终满足∠BPC=90°,则a的最大值是______9.AB是半圆O的直径,AB=10,弦AC长为8,点D是弧BC上一个动点,连接AD,作CP⊥AD,垂足为P,连接BP,则BP的最小值是_____10.直线y=x+4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与点M、N,边长为2 的正方形OABC 一个顶点O 在坐标系的原点,直线AN 与MC 相交与点P,若正方形绕着点O 旋转一周,则点P 到点(0,2)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1.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12.如图,已知直线y=34PB.则△PAB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13.如图,C、D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的两个动点(点C、D不与A、B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弦CD始终保持不变,M是弦CD 的中点,过点C作CP⊥AB于点P.若CD=3,AB=5,PM=x,则x的最大值是14.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点C、F分别是直线x=﹣5和x轴上的动点,CF=10,点D是线段CF的中点,连接AD交y轴于点E,当△ABE面积取得最小值时,tan∠BAD的值是15.如图,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以点C(0,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Q是线段P A的中点,连结OQ.则线段OQ的最大值是16.如图,正方形ABCD和Rt△AEF,AB=5,AE=AF=4,连接BF,DE.若△AEF绕着点A旋转,当∠ABF最大时,S△ADE =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C(3,4),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y轴相切.点A、B在x轴上,且OA=OB.点P为⊙C上的动点,∠APB=90°,则AB长度的最大值为18.在△ABC中,AB=4,∠C=60°,∠A>∠B,则BC的长的取值范围是19.如图,直线y=x+1与抛物线y=x2﹣4x+5交于A,B两点,点P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 AB的周长最小时,S△P AB=20..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且AB是⊙O的直径,点P为⊙O上的动点,且∠BPC=60°,⊙O的半径为6,则点P到AC距离的最大值是路径问题:1.如图,AB是⊙O的直径,M、N是(异于A、B)上两点,C是上一动点,∠ACB的角平分线交⊙O于点D,∠BAC 的平分线交CD于点E.当点C从点M运动到点N时,则C、E两点的运动路径长的比是2.如图,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中,OB=2,P为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PE⊥OB于点E,设M为△OPE的内心,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则内心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DCA=30°,点F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F,以DF为斜边作∠DFE=30°的直角三角形DEF,使点E和点A位于DF两侧,点F从点A到点C的运动过程中,点E的运动路径长是4.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在AC,BC边上各取一点E,F,连接AF,BE相交于点P.若AF=BE,当点E从点A运动到点C时,则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5.如图,边长为2 的正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把BA 与CD 分别绕点B 和点C 逆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此时正方形ABCD 随之变成四边形A′BCD′.设A′C,BD′交于点O′,若旋转了60°,则点O 运动到点O′所经过的路径长为6.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在线段BA 上由点B 向点A 运动,连接DE,以DE 为边在DE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DEF.设△DEF 的中心为O,则点 E 由点 B 向点 A 运动的过程中,点O 运动的路径长为胡不归型问题:当 k≠1 且 k 为正数时,若点 P 在某条直线上运动时,此时所求的最短路径问题称之为“胡不归”问题.那么对于当“PA + k·PB”的值最小时,点 P 的位置如何确定呢?过点 P 作 PQ⊥BN,垂足为 Q,如图3则 k·PB = PB·sin∠MBN = PQ.因此,本题求“PA + 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 +PQ”的最小值,即 A,P,Q 三点共线时最小.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且∠ABC=60°,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则AM+1BM的最小值为.22.在△ABC中,AB=AC=10,tan 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CD+BD的最小值是阿氏圆模型问题:已知平面上两点 A,B,则所有满足 PA + k·PB(k≠1,且 k 为正数),若点 P 的轨迹是一个圆,当点 P 在圆周上运动的类型称之为“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如图所示,⊙O 的半径为 r,点 A,B 都在圆外,P 为⊙O 上的动点,已知 r = k·OB,连接 PA,PB,则当“PA + k·PB”的值最小时,P 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在线段 OB 上截取 OC 使 OC = k·r,则可说明△BPO∽△PCO,即 k·PB = PC.因此,求“PA + 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 + PC”的最小值,即 A,P,C 三点共线时最小1.已知A(-4,-4)、B(0, 4)、C(0, -6)、 D(0, -1),AB与x轴交于点E,以点E为圆心,ED长为半径作圆,点M为⊙E上AM的最小值.一动点,求CM+122.如图,在Rt△ABC中,∠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一动点,连接AP,BP,则AP+1BP的最小值为.2旋转最值及路径问题:1.如图,点O在线段AB上,OA=1,OB=3,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点M在⊙O上运动,连接MB,以MB为腰作等腰Rt△MBC,使∠MBC=90°,M,B,C三点为逆时针顺序,连接AC,则AC长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2.如图,线段AB为⊙O的直径,AB=4,点C为OB的中点,点P在⊙O上运动,连接CP,以CP为一边向上作等边△CPD,连接OD,则OD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点B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接AB,以AB为一边向下做等边△ABC,连接OC,则O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AB=BC=2,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连接CP,以CP为边向下作等腰RT△CPD,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点B为直线y=2上一动点,连接AB,以AB为底边向下做等腰Rt△ABC,∠ACB=90°,连接OC,则O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6.如图,已知点A(3,0),C(0,-4),⊙C的半径为√5,点P为⊙C上一动点,连接AP,若M为AP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7.如图,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C=2,以点C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点P为⊙C上一动点,连结AP,并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P′,连结CP′,则CP′的取值范围是.8.如图,Rt△ABC中,AC=6,BC=8,∠C=90°.点P是AB边上一动点,D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AC=CD,连接PD,过点D作.则当点P从点A运动到B点时,点E运动的路径长为DE⊥PD,连接PE,且tan∠DPE=252的一个定点,AC⊥x 轴于点M,交直线y=-x 于点N.若点P 是线段ON 上9.如图,点A 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3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P 在线段ON 上运动时,A 点不变,B 点随之运动.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N 时,点B 运动的路径长是旋转构图法(补形)问题:常见旋转模型:1.如图,在△ABC 中,AB=AC=32,∠BAC=120°,点D ,E 都在BC 上,∠DAE=60°,若BD=2CE ,则DE 的长为_____.2.在四边形ABCD 中,AD=4,CD =3,∠ABC=∠ACB =∠ADC=45°,则BD 的长为;3.如图,在△ABC 中,∠ABC=90°,将AB 边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 ,将AC 边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AE 与BD 交于点F .若DF=2,EF=22,则BC 边的长为____________.A D CB E FDE CB A4.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BC=6,∠ABC=150°,则线段AP+BP+PD的最小值为5.如图,在△ABC中,∠ABC=30°,AB=4 ,BC=5 , P是△ABC内部的任意一点,连接PA , PB , PC,则PA + PB + PC 的最小值为.。
人教版数学八年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巧解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轴对称巧解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三大变换之一,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来源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线段和最小或者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为硬件生成考题,考题通常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耐人思考,发人深思.下面介绍以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为条件的轴对称考题的求解与反思,供学习时借鉴.1.三角形周长最小时,求点的坐标例1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A.(0,0) B.(0,1) C.(0,2) D.(0,3)分析:三角形ABC的周长为AB+BC+AC,由于A,B两点的坐标是定值,因此边AB的长度也是定值,这样三角形ABC的周长最小就转化成线段AC和线段BC的和最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轴对称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解:如图2,设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D,因为点B的坐标为(3,0),所以点D的坐标为(-3,0),连接AD,交y轴于点C,此时三角形ABC的周长最小.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把A(1,4),D(-3,0)分别代入解析式,得304k bk b-+=⎧⎨+=⎩,解得13kb=⎧⎨=⎩,所以直线的解析式为y=x+3,令x=0,得y=3,所以点C的坐标为(0,3),所以选择D.点评:把三角形周长最小转化成线段和最小是解题的关键.2.三角形周长最小时,求角的大小例2 如图3,四边形ABCD中,∠C=50°,∠B=∠D=90°,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分析:这里三角形AEF 的周长是AE+EF+AF ,三边AE,EF,AF 都是可变的,所以要使△AEF 的周长最小,就要利用点的对称,使三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图的基本要领如下:1、确定定点 这里是点A ;2、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作出A 关于BC 和CD 的对称点A ′,A ″,3、连接两个对称点,得到线段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值.解:如图4,作A 关于BC 和CD 的对称点A ′,A ″,连接A ′A ″,交BC 于E ,交CD 于F , ,则A ′A ″即为△AEF 的周长最小值.作DA 延长线AH ,因为∠C=50°,∠B=∠D=90°,所以∠DAB=130°,所以∠HAA ′=50°,所以∠AA ′E+∠A ″=∠HAA ′=50°,因为∠EA ′A=∠EAA ′,∠FAD=∠A ″,且∠EA ′A+∠EAA ′=∠AEF ,∠FAD+∠A ″=∠AFE , 所以∠AEF+∠AFE=∠EA ′A+∠EAA ′+∠FAD+∠A ″=2(∠AA ′E+∠A ″)=2×50°=100°, 所以∠EAF=180°﹣100°=80°,所以选D .点评: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周长最小时成立条件,确定出E ,F 的位置是解题关键.3.三角形周长最小时,求四边形的面积例3 如图5,∠AOB=30°,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的动点,OP 平分∠AOB,且OP=6,当△PMN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为 .分析:设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为C ,关于OB 的对称点为D ,当点M 、N 在CD 上时,△PMN 的周长最小,此时△COD 是等边三角形,求得三角形PMN 和△OMN 的面积,即可求得四边形PMON 的面积.解:如图6,分别作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接CD ,分别交OA 、OB 于点M 、N ,连接OP 、OC 、OD 、PM 、PN .因为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为C ,关于OB 的对称点为D , 所以PM=CM ,OP=OC ,∠COA=∠POA;因为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为D ,所以PN=DN ,OP=OD ,∠DOB=∠POB,所以OC=OD=OP=6,∠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60°,所以△COD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CD=OC=OD=6.因为∠POC=∠POD,所以OP⊥CD,所以CQ=3,在直角三角形OCQ 中, 222263OC OQ -=-3PQ=6﹣3,设MQ=x ,则PM=CM=3﹣x ,在直角三角形PMQ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22(3)(633)x x -=+-,解得39,所以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为: OMN PMN S S +=111222MN OQ MN PQ MN OP += =PO ×x=6(39)354.所以答案为3﹣54.点评:将三角形周长的最小转化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跟踪练习1、如图1,在△ABC 中,∠ACB=90°,AB=5,BC=3,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 重合),将△BCP 沿CP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 长度 的最小值是 .解:在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222253AB BC -=-=4,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因为CB′长度固定不变,所以当AB′+CB′有最小值时,AB′的长度有最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 、B′、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所以AB′=AC﹣B′C=4﹣3=1.所以应该填:1.2、菱形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2所示,顶点B (2,0),∠DOB =60°,点P 是对角线OC 上一个动点,E (0,﹣1),当EP+B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最值问题》
解:如图,∵高为 12 cm,底面周长为 10 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 3 cm 的 点 B 处有一饭粒,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 3 cm 与饭粒相对的点 A 处,∴A′D=5 cm,BD=12-3+AE=12(cm),∴将容器侧面展开,作 A 关 于 EF 的对称点 A′,连结 A′B,则 A′B 即为最短距离,A′B= A′D2+BD2= 52+122=13(cm)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即为所求
(3)作点 C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C′,连结 CP,B1C′交 y 轴于点 P, 则点 P 即为所求.设直线 B1C′的解析式为 y=kx+b(k≠0),
-2k+b=-2, k=2, ∵B1(-2,-2),C′(1,4),∴ 解得 k+b=4, b=2,
7.图1、图2为同一长方体房间的示意图 ,图3为该长方体的表面展开 图.
(1)蜘蛛在顶点A′处.
①苍蝇在顶点B处时,试在图1中画出蜘蛛为捉住苍蝇,沿墙面爬行的 最近路线;
②苍蝇在顶点C处时,图2中画出了蜘蛛捉住苍蝇的两条路线,往天花
板ABCD爬行的最近路线A′GC和往墙面BB′C′C爬行的最近路线A′HC,试通 过计算判断哪条路线更近;
两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时,点P在直线AB上.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
线AB的解析式,再令y=0,求出x的值即可.
解:由题意可知,当点 P 到 A,B 两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时, 点 P 在直线 AB 上.设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kx+b,
b=1, k=1, ∵A(0,1),B(1,2),∴ 解得 ∴y=x+1, k+b=2, b=1,
令 y=0,得 0=x+1,解得 x=-1,∴点 P 的坐标是(-1,0)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及参考答案一、轴对称求最小值1.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2.四边形ABCD中,∠BAD=122°,∠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当△AMN周长最小时,求∠MAN的度数.3.如图,∠AOB =45°,OC为∠AOB内部一条射线,点D为射线OC上一点,OD=√2,点E、F分别为射线0A、OB上的动点,求△DEF周长的最小值.二、垂线段最短求最值4.如图,矩形ABCD中,AD=3,AB=4,M为线段BD上一动点,MP⊥CD于点P,MQ⊥BC于点Q,求PQ 的最小值.5.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求DF的最小值.6.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C=90°,AC=4,BC=3,P为AB上一动点(不与A、 B重合),作PE ⊥AC于点E,PF⊥BC于点F,连接EF,求EF的最小值.7.如图,在ΔABC中,∠BAC=90,AB=6,BC=10,BD平分∠ABC,若P,Q分别是BD,AB上的动点,求PA+PQ的最小值.8.如图,Rt△ABC中,∠C=90°,以AB为边在AB上方作正方形ABDE,过点D作DF⊥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E,P,N分别为AC,BE上的动点,连接AN, PN,若DF=5,AC=9,求AN+PN的最小值.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9.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过点B的直线l⊥AB,且△ABC与△A´B´C´公关于直线l对称,D为线段BC´上一动点,求AD+CD的最小值是( )10.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AD=4,动点P满足S△PCD=14S长方形ABCD´,求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三、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最值问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坐标分别为A(-1,0)、B(0,2)、 C(4,2)、D(3,0),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若点A关于BP的对称点为A´,求则A´C的最小值.参考答案1.析:连接BP.因为点B 与点D 关于直线AC 对称,所以PB=PD .所以PD+PE =PB+PE≥BE,所以PD+PE 的最小值即为BE 的长.BE =AB =6,则PD+PE 的值最小为6.2.析:如图,延长AB 到A ´使得BA ´=AB,延长AD 到A ´使得DA"=AD,连接A ´A"与BC 、CD 分别交于点M 、N.∵∠ABC=∠ADC=90° ∴ A 、A ´关于BC 对称,A 、A"关于CD 对称,此时ΔAMN 的周长最小∵BA=BA ´,MB ⊥ AB ∴MA =MA ´同理:NA=NA" ∴∠A ´=∠MAB,∠A"=∠NAD∵∠AMN =∠A ´+∠MAB =2∠A ´,∠ANM =∠A"+∠NAD =2∠A"∴∠AMN +∠ANM = 2(∠A ´+∠A")∵∠BAD=122° ∴ ∠A ´+LA"=180°-∠BAD=58° ∴∠AMN +∠ANM=2x58°=116∴∠MAN =180-116°=64°3.析:作点D 作关于OA 的对称点P,点D 关于OB 的对称点Q,连接PQ,与OA 的交点为点E,与OB 的交点为点F.△DEF 的最小周长为DE +EF +QF =PE+EF+QF =PQ连接OP 、OQ,则OP=0Q=√2 ∵∠POQ =2∠AOB=90°∴ΔO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 =√2OD=2∴ΔDEF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2.4.析:如图,连接CM∵MP ⊥CD 于点P,MQ ⊥BC 于点Q ∴∠CPM =∠CQM=90°∴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AD=3,CD=AB=4,∠BCD=90°∴四边形PCQM 是矩形,PQ =CM∴BD =√32+42=5当CM ⊥BD 时,CM 最小,则PQ 最小,此时,S △BCD =1 2BD ·CM=12BC ·CD ∴PQ 的最小值为125.5.析:取线段AC 的中点G,连接EG∵ΔABC 为等边三角形,AD 为△ABC 的对称轴∴CD=CG=1 2AB=3,∠ACD =60° ∵ ∠ECF =60°∴∠FCD =∠ECG在ΔFCD 和ΔECG 中,FC =EC,∠FCD=∠ECG,DC=GC∴ΔFCD ≌AECG ∴DF =GE当EG ⊥AD 时,EG 最短,即DF 最短∵点G 为AC 的中点,EG=DF=1 2CD=32 6.析: 连接CP.∵∠C=90,AC=3,BC =4 ∴AB =√32+42=5∵PE ⊥AC,PF ⊥BC,∠C=90°∴四边形CFPE 是矩形∴EF =CP由垂线段最短可得CP ⊥AB 时,线段EF 的值最小S △ABC=1 2BC ·AC=12AB ·CP ∴1 2×4×3=12×5·CP ∴CP =2.4 7.如图,作点Q 关于直线BD 的对称点Q ´∵BD 平分∠ABC ∴点Q 在BC 上连接PQ ´,则PA+PQ 的最小值即为PA+PQ ´的最小值∴当A 、P 、Q ´三点共线且AQ ´⊥BC 时,PA+PQ 的值最小过点A 作AM ⊥BC 于点M,则PA+PQ 的最小值即为AM 的长∵AB=6,BC=10 ∴AC ²=10²-6²=64 ∴AC=8∵ S △ABC =1 2AM ·BC=1 2AB ·AC ∴AM=AB·AC BC =48 10=4.88.析:连接AD ,与BE 交于点O∵四边形ABDE 是正方形 ∴BE ⊥AD,OD =OA ,点A 与点D 关于直线BE 对称 求PN + AN 的最小值,只需D ,N ,P 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P ,N 分别是AC 和BE 上的动点,过点D 作DP ⊥AC 于P 交BE 于点 N ,此时PN + AN =PN+ND=PD ,由△ABC ≌ △BDF 可知,BF= AC = 9,BC=DF=5,易知四边形DFCP 是矩形,CF=PD=BF+BC=9+5=149.析:如图,连接AD∵△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AB =BC=4,∠ABC=60° ∵△ABC 与△ 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A ´B=BC,∠AB ´C ´=60°∴∠CBC ´=60°=∠A ´BD∴△BCD ≌△BA ´D(SAS)∴A ´D=CD ∴CD +AD =AD +A ´D当A 、D 、A ´三点共线时,AD+A ´D 最小,此时CD+AD 最小,最小为4+4=8.10.析:如图,设APC 的CD 边上的高是h.∵S △PCD =1 2S 长形ABCD ,AD=4 ∴1 2·CD ·h =1 4CD ·AD ∴h=12AD=2 ∵动点P 在与CD 平行且与CD 的距离是2的直线l 上连接AC 交直线l 于点P ´∵l//CD,AD=4,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l ⊥AD,l ⊥BC∴直线l 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BP ´=CP ´∴AP ´+BP ´=AP ´+CP ´ ∴ AC 的长是最短距离∴AC=√32+4=5,PA +PB 的最小值为5.11.析:连接BA ´∵AB=√5,BC =4若点A 关于BP 的对称点为A ´ ∴BA ´=BA=√5在△BA ´C 中,A ´C ≥BC-BA ´,即AC ´≥4-√5∴AC ´的最小值为4-√5。
人教版数学中考复习《三角形相关问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三角形相关问题一、综合题1.(•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为一条对角线,AD∥BC,AD=2BC,∠ABD=90°,E为AD的中点,连接BE.(1)求证:四边形BCDE为菱形;(2)连接AC,若AC平分∠BAD,BC=1,求AC的长.2.(•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图形M,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M上存在一点Q,使得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为图形M的关联点.(1)当⊙O的半径为2时,①在点P1(,0),P2(,),P3(,0)中,⊙O的关联点是________.②点P在直线y=﹣x上,若P为⊙O的关联点,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2,直线y=﹣x+1与x轴、y轴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的所有点都是⊙C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河南)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4,AB=10,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4.(•荆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AC、BD,将△ABC沿BC方向平移,使点B移到点C,得到△DCE.(1)求证:△ACD≌△EDC;(2)请探究△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5.(•十堰)已知O为直线MN上一点,OP⊥MN,在等腰Rt△ABO中,∠BAO=90°,AC∥OP交OM于C,D为OB的中点,DE⊥DC交MN于E.(1)如图1,若点B在OP上,则①AC________OE(填“<”,“=”或“>”);②线段CA、CO、CD满足的等量关系式是________;(2)将图1中的等腰Rt△ABO绕O点顺时针旋转α(0°<α<45°),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②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等腰Rt△ABO绕O点顺时针旋转α(45°<α<90°),请你在图3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CA、CO、CD满足的等量关系式________.6.(•玉林)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4,D是AB的中点,E,F分别是AC,BC上的点(点E不与端点A,C重合),且AE=CF,连接EF并取EF的中点O,连接DO并延长至点G,使GO=OD,连接DE,DF,GE,GF.(1)求证:四边形EDFG是正方形;(2)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EDFG的面积最小?并求四边形EDFG面积的最小值.7.(•黄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标准”的矩形,如我们的课本封面、A4的打印纸等,其实这些矩形的长与宽之比都为:1,我们不妨就把这样的矩形称为“标准矩形”,在“标准矩形”ABCD中,P 为DC边上一定点,且CP=BC,如图所示.(1)如图①,求证:BA=BP;(2)如图②,点Q在DC上,且DQ=CP,若G为BC边上一动点,当△AGQ的周长最小时,求的值;(3)如图③,已知AD=1,在(2)的条件下,连接AG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F,T为BF 的中点,M、N分别为线段PF与AB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PM=BN,请证明:△MNT的面积S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8.(•荆门)已知: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CD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E≌△FCE;(2)若∠DCF=120°,DE=2,求BC的长.9.(•海南)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E在AD边上运动,且不与点A和点D重合,连结CE,过点C作CF⊥C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EF交BC于点G.(1)求证:△CDE≌△CBF;(2)当DE= 时,求CG的长;(3)连结AG,在点E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DE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10.(•大连)如图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OD,OC=OA+AB,AD=m,BC=n,∠ABD+∠ADB=∠ACB.(1)填空:∠BAD与∠ACB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2)求的值;(3)将△ACD沿CD翻折,得到△A′CD(如图2),连接BA′,与CD相交于点P.若CD= ,求PC 的长.11.(•呼和浩特)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BD,CE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1)求证:BD=CE;(2)设BD与C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为线段BO和CO的中点,当△ABC的重心到顶点A的距离与底边长相等时,判断四边形DEMN的形状,无需说明理由.12.(•张家界)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BE.(1)求证:△AGE≌△BGF;(2)试判断四边形AF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3.(•北京)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P是线段BC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P,延长BC至点Q,使得CQ=CP,过点Q作QH⊥AP于点H,交AB于点M.(1)若∠PAC=α,求∠AMQ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用等式表示线段MB与P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4.(•百色)已知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经过点B(3,2),点B与点C关于原点O对称,BA⊥x 轴于点A,CD⊥x轴于点D.(1)求这个反比函数的解析式;(2)求△ACD的面积.15.(•百色)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CE、AF分别交BD于G、H两点.求证:(1)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EG=FH.16.(•河池)解答题(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BF于点M,求证:AE=BF;(2)如图2,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AB=2,BC=3,AE⊥BF于点M,探究AE与B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7.(•东营)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AC=120°,AB=AC=2,点D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在AC上取一点E,使∠ADE=30°.(1)求证:△ABD∽△DCE;(2)设BD=x,AE=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18.(•青岛)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E,OF.(1)求证:△BCE≌△DCF;(2)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19.(•威海)如图,四边形ABCD为一个矩形纸片,AB=3,BC=2,动点P自D点出发沿DC方向运动至C 点后停止,△ADP以直线AP为轴翻折,点D落在点D1的位置,设DP=x,△AD1P与原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1)当x为何值时,直线AD1过点C?(2)当x为何值时,直线AD1过BC的中点E?(3)求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20.(•达州)如图,在△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EF∥BC分别交∠ACB、外角∠ACD 的平分线于点E、F.(1)若CE=8,CF=6,求OC的长;(2)连接AE、AF.问: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1.(•达州)小明在求同一坐标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时发现,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P1(x1,y1),P2(x2,y2),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图1得到结论:P1P2= 他还利用图2证明了线段P1P2的中点P(x,y)P的坐标公式:x= ,y= .(1)请你帮小明写出中点坐标公式的证明过程;(2)①已知点M(2,﹣1),N(﹣3,5),则线段MN长度为________;②直接写出以点A(2,2),B(﹣2,0),C(3,﹣1),D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顶点D的坐标:________;(3)如图3,点P(2,n)在函数y= x(x≥0)的图象OL与x轴正半轴夹角的平分线上,请在OL、x轴上分别找出点E、F,使△PEF的周长最小,简要叙述作图方法,并求出周长的最小值.22.(•常德)如图,直角△ABC中,∠BAC=90°,D在BC上,连接AD,作BF⊥AD分别交AD于E,AC于F.(1)如图1,若BD=BA,求证:△ABE≌△DBE;(2)如图2,若BD=4DC,取AB的中点G,连接CG交AD于M,求证:①GM=2MC;②AG2=AF•AC.23.(•扬州)我们规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极化值”等于第三边上的中线和这边一半的平方差.如图1,在△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AB与AC的“极化值”就等于AO2﹣BO2的值,可记为AB△AC=AO2﹣BO2.(1)在图1中,若∠BAC=90°,AB=8,AC=6,AO是BC边上的中线,则AB△AC=________,OC△OA=________;(2)如图2,在△ABC中,AB=AC=4,∠BAC=120°,求AB△AC、BA△BC的值;(3)如图3,在△ABC中,AB=AC,AO是BC边上的中线,点N在AO上,且ON= AO.已知AB△AC=14,BN△BA=10,求△ABC的面积.24.(•赤峰)△OPA和△OQB分别是以OP、OQ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C、D、E分别是OA、OB、AB的中点.(1)当∠AOB=90°时如图1,连接PE、QE,直接写出EP与EQ的大小关系;(2)将△OQB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当∠AOB是锐角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加以说明.(3)仍将△OQB绕点O旋转,当∠AOB为钝角时,延长PC、QD交于点G,使△ABG为等边三角形如图3,求∠AOB的度数.答案解析部分一、综合题1.【答案】(1)证明:∵AD=2BC,E为AD的中点,∴DE=BC,∵AD∥BC,∴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ABD=90°,AE=DE,∴BE=DE,∴四边形BCDE是菱形(2)解:连接AC.∵AD∥BC,AC平分∠BAD,∴∠BAC=∠DAC=∠BCA,∴AB=BC=1,∵AD=2BC=2,∴sin∠ADB= ,∴∠ADB=30°,∴∠DAC=30°,∠ADC=60°,在Rt△ACD中,∵AD=2,∴CD=1,AC= .【解析】【分析】(1)由DE=BC,DE∥BC,推出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BE=DE即可解决问题;(2)在Rt△只要证明∠ADC=60°,AD=2即可解决问题;2.【答案】(1)解:①P2,P3②根据定义分析,可得当最小y=﹣x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在1到3之间时符合题意,∴设P(x,﹣x),当OP=1时,由距离公式得,OP= =1,∴x= ,当OP=3时,OP= =3,解得:x=± ;∴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或≤x≤(2)解:∵直线y=﹣x+1与x轴、y轴交于点A、B,∴A(1,0),B(0,1),如图1,当圆过点A时,此时,CA=3,∴C(﹣2,0),如图2,当直线AB与小圆相切时,切点为D,∴CD=1,∵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直线AB与x轴的夹角=45°,∴AC= ,∴C(1﹣,0),∴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x C≤1﹣;如图3,当圆过点A,则AC=1,∴C(2,0),如图4,当圆过点B,连接BC,此时,BC=3,∴OC= =2 ,∴C(2 ,0).∴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x C≤2 ;综上所述;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x C≤1﹣或2≤x C≤2【解析】【解答】(1)①∵点P1(,0),P2(,),P3(,0),∴OP1= ,OP2=1,OP3= ,∴P1与⊙O的最小距离为,P2与⊙O的最小距离为1,OP3与⊙O的最小距离为,∴⊙O,⊙O的关联点是P2,P3;故答案为:P2,P3;【分析】(1)①根据点P1(,0),P2(,),P3(,0),求得P1= ,P2=1,OP3= ,于是得到结论;②根据定义分析,可得当最小y=﹣x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在1到3之间时符合题意,设P(x,﹣x),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1,0),B(0,1),如图1,当圆过点A时,得到C(﹣2,0),如图2,当直线AB与小圆相切时,切点为D,得到C(1﹣,0),于是得到结论;如图3,当圆过点A,则AC=1,得到C(2,0),如图4,当圆过点B,连接B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2 ,0),于是得到结论.3.【答案】(1)PM=PN;PM⊥PN(2)解:由旋转知,∠BAD=∠CAE,∵AB=AC,AD=AE,∴△ABD≌△ACE(SAS),∴∠ABD=∠ACE,BD=CE,同(1)的方法,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PN= BD,PM= CE,∴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同(1)的方法得,PM∥CE,∴∠DPM=∠DCE,同(1)的方法得,PN∥BD,∴∠PNC=∠DBC,∵∠DPN=∠DCB+∠PNC=∠DCB+∠DBC,∴∠MPN=∠DPM+∠DPN=∠DCE+∠DCB+∠DBC=∠BCE+∠DBC=∠ACB+∠ACE+∠DBC=∠ACB+∠ABD+∠DBC=∠ACB+∠ABC,∵∠BAC=90°,∴∠ACB+∠ABC=90°,∴∠MPN=90°,∴△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解:如图2,同(2)的方法得,△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最大时,△PMN的面积最大,∴DE∥BC且DE在顶点A上面,∴MN最大=AM+AN,连接AM,AN,在△ADE中,AD=AE=4,∠DAE=90°,∴AM=2 ,在Rt△ABC中,AB=AC=10,AN=5 ,∴MN最大=2 +5 =7 ,∴S△PMN最大= PM2= × MN2= ×(7 )2= .【解析】【解答】解:(1)∵点P,N是BC,CD的中点,∴PN∥BD,PN= BD,∵点P,M是CD,DE的中点,∴PM∥CE,PM= CE,∵AB=AC,AD=AE,∴BD=CE,∴PM=PN,∵PN∥BD,∴∠DPN=∠ADC,∵PM∥CE,∴∠DPM=∠DCA,∵∠BAC=90°,∴∠ADC+∠ACD=90°,∴∠MPN=∠DPM+∠DPN=∠DCA+∠ADC=90°,∴PM⊥PN,故答案为:PM=PN,PM⊥PN,【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 CE,PN= BD,进而判断出BD=CE,即可得出结论,另为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平行线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ABD≌△ACE,得出BD=CE,同(1)的方法得出PM= BD,PN= BD,即可得出PM=PN,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MN最大时,△PMN的面积最大,进而求出AN,AM,即可得出MN最大=AM+AN,最后用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4.【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AC=BD,AD=BC,∠ADC=∠ABC=90°,由平移的性质得:DE=AC,CE=BC,∠DCE=∠ABC=90°,DC=AB,∴AD=EC,在△ACD和△EDC中,,∴△ACD≌△EDC(SAS)(2)解:△BDE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C=BD,DE=AC,∴BD=DE,∴△BDE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B=DC,AC=BD,AD=BC,∠ADC=∠ABC=90°,由平移的性质得:DE=AC,CE=BC,∠DCE=∠ABC=90°,DC=AB,得出AD=EC,由SAS即可得出结论;(2)由AC=BD,DE=AC,得出BD=DE即可.5.【答案】(1)=;AC2+CO2=CD2(2)如图2,(1)中的结论②不成立,理由是:连接AD,延长CD交OP于F,连接EF,∵AB=AO,D为OB的中点,∴AD⊥OB,∴∠ADO=90°,∵∠CDE=90°,∴∠ADO=∠CDE,∴∠ADO﹣∠CDO=∠CDE﹣∠CDO,即∠ADC=∠EDO,∵∠ADO=∠ACO=90°,∴∠ADO+∠ACO=180°,∴A、D、O、C四点共圆,∴∠ACD=∠AOB,同理得:∠EFO=∠EDO,∴∠EFO=∠AOC,∵△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45°,∴∠DCO=45°,∴△COF和△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C=OF,∵∠ACO=∠EOF=90°,∴△ACO≌△EOF,∴OE=AC,AO=EF,∴AC2+OC2=FO2+OE2=EF2,Rt△DEF中,EF>DE=DC,∴AC2+OC2>DC2,所以(1)中的结论②不成立(3)OC﹣AC= CD【解析】【解答】解:(1)①AC=OE,理由:如图1,∵在等腰Rt△ABO中,∠BAO=90°,∴∠ABO=∠AOB=45°,∵OP⊥MN,∴∠COP=90°,∴∠AOC=45°,∵AC∥OP,∴∠CAO=∠AOB=45°,∠ACO=∠POE=90°,∴AC=OC,连接AD,∵BD=OD,∴AD=OD,AD⊥OB,∴AD∥OC,∴四边形ADOC是正方形,∴∠DCO=45°,∴AC=OD,∴∠DEO=45°,∴CD=DE,∴OC=OE,∴AC=OE;②在Rt△CDO中,∵CD2=OC2+OD2,∴CD2=AC2+OC2;故答案为:AC2+CO2=CD2;(3.)如图3,结论:OC﹣CA= CD,理由是:连接AD,则AD=OD,同理:∠ADC=∠EDO,∵∠CAB+∠CAO=∠CAO+∠AOC=90°,∴∠CAB=∠AOC,∵∠DAB=∠AOD=45°,∴∠DAB﹣∠CAB=∠AOD﹣∠AOC,即∠DAC=∠DOE,∴△ACD≌△OED,∴AC=OE,CD=DE,∴△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2=2CD2,∴(OC﹣OE)2=(OC﹣AC)2=2CD2,∴OC﹣AC= CD,故答案为:OC﹣AC= CD.【分析】(1)①如图1,证明AC=OC和OC=OE可得结论;②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CO2=CD2;(2)如图2,(1)中的结论②不成立,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A、D、O、C四点共圆,得∠ACD=∠AOB,同理得:∠EFO=∠EDO,再证明△ACO≌△EOF,得OE=AC,AO=EF,根据勾股定理得:AC2+OC2=FO2+OE2=EF2,由直角三角形中最长边为斜边可得结论;(3)如图3,连接AD,则AD=OD证明△ACD≌△OED,根据△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CE2=2CD2,等量代换可得结论(OC﹣OE)2=(OC ﹣AC)2=2CD2,开方后是:OC﹣AC= CD.6.【答案】(1)证明:连接CD,如图1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D是AB的中点,∴∠A=∠DCF=45°,AD=CD.在△ADE和△CDF中,,∴△ADE≌△CDF(SAS),∴DE=DF,∠ADE=∠CDF.∵∠ADE+∠EDC=90°,∴∠EDC+∠CDF=∠EDF=90°,∴△E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为EF的中点,GO=OD,∴GD⊥EF,且GD=2OD=EF,∴四边形EDFG是正方形(2)解:过点D作DE′⊥AC于E′,如图2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4,∴DE′= BC=2,AB=4 ,点E′为AC的中点,∴2≤DE<2 (点E与点E′重合时取等号).∴4≤S四边形EDFG=DE2<8.∴当点E为线段AC的中点时,四边形EDFG的面积最小,该最小值为4.【解析】【分析】(1)连接C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CF=45°、AD=CD,结合AE=CF 可证出△ADE≌△CDF(S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DF、ADE=∠CDF,通过角的计算可得出∠EDF=90°,再根据O为EF的中点、GO=OD,即可得出GD⊥EF,且GD=2OD=EF,由此即可证出四边形EDFG是正方形;(2)过点D作DE′⊥AC于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的长度,从而得出2≤DE <2 ,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四边形EDFG的面积的最小值.7.【答案】(1)证明:如图①中,设AD=BC=a,则AB=CD= a.∵四边形ABCD是矩形,∴∠C=90°,∵PC=AD=BC=a,∴PB= = a,∴BA=BP(2)解:如图②中,作Q关于BC的对称点Q′,连接AQ′交BC于G,此时△AQG的周长最小.设AD=BC=QD=a,则AB=CD= a,∴CQ=CQ′= a﹣a,∵CQ′//AB,∴= = =(3)证明:如图③中,作TH//AB交NM于H,交BC于K.由(2)可知,AD=BC=1,AB=CD= ,DP=CF= ﹣1,∵S△MNT= •TH•CK+ •TH•BK= HT•(KC+KB)= HT•BC= HT,∵TH//AB//FM,TF=TB,∴HM=HN,∴HT= (FM+BN),∵BN=PM,∴HT= (FM+PM)= PF= •(1+ ﹣1)= ,∴S△MNT= HT= =定值【解析】【分析】(1)如图①中,设AD=BC=a,则AB=CD= a.通过计算得出AB=BP= a,由此即可证明;(2)如图②中,作Q关于BC的对称点Q′,连接AQ′交BC于G,此时△AQG的周长最小.设AD=BC=QD=a,则AB=CD= a,可得CQ=CQ′= a﹣a,由CQ′//AB,推出= = = ;(3)如图③中,作TH//AB交NM于H,交BC于K.由S△MNT= •TH•CK+ •TH•BK= HT•(KC+KB)= HT•BC= HT,利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HT即可解决问题;8.【答案】(1)证明:∵点E是CD的中点,∴DE=CE.∵AB∥CF,∴∠BAF=∠AFC.在△ADE与△FCE中,∵,∴△ADE≌△FCE(AAS)(2)解:由(1)得,CD=2DE,∵DE=2,∴CD=4.∵点D为AB的中点,∠ACB=90°,∴AB=2CD=8,AD=CD= AB.∵AB∥CF,∴∠BDC=180°﹣∠DCF=180°﹣120°=60°,∴∠DAC=∠ACD= ∠BDC= ×60°=30°,∴BC= AB= ×8=4【解析】【分析】(1)先根据点E是CD的中点得出DE=CE,再由AB∥CF可知∠BAF=∠AFC,根据AAS 定理可得出△ADE≌△FCE;(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CD= AB,再由AB∥CF可知∠BDC=180°﹣∠DCF=180°﹣120°=60°,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AC=∠ACD= ∠BDC=30°,进而可得出结论.9.【答案】(1)证明: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DC=BC,∠D=∠ABC=∠DCB=90°,∴∠CBF=180°﹣∠ABC=90°,∠1+∠2=∠DCB=90°,∵CF⊥CE,∴∠ECF=90°,∴∠3+∠2=∠ECF=90°,∴∠1=∠3,在△CDE和△CBF中,,∴△CDE≌△CBF(2)解:在正方形ABCD中,AD∥BC,∴△GBF∽△EAF,∴,由(1)知,△CDE≌△CBF,∴BF=DE= ,∵正方形的边长为1,∴AF=AB+BF= ,AE=AD﹣DE= ,∴,∴BG= ,∴CG=BC﹣BG=(3)解:不能,理由:若四边形CEAG是平行四边形,则必须满足AE∥CG,AE=CG,∴AD﹣AE=BC﹣CG,∴DE=BG,由(1)知,△CDE≌△ECF,∴DE=BF,CE=CF,∴△GBF和△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B=45°,∠CFE=45°,∴∠CFA=∠GFB+∠CFE=90°,此时点F与点B重合,点D与点E重合,与题目条件不符,∴点E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EAG不能是平行四边形.【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CBF=90°,进而判断出∠1=∠3,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AF,AE,再判断出△GBF∽△EAF,可求出BG,即可得出结论;(3)假设是平行四边形,先判断出DE=BG,进而判断出△GBF和△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GFB=∠CFE=45°,即可得出结论.10.【答案】(1)∠BAD+∠ACB=180°(2)解:如图1中,作DE∥AB交AC于E.∴∠DEA=∠BAE,∠OBA=∠ODE,∵OB=OD,∴△OAB≌△OED,∴AB=DE,OA=OE,设AB=DE=CE=CE=x,OA=OE=y,∵∠EDA+∠DAB=180°,∠BAD+∠ACB=180°,∴∠EDA=∠ACB,∵∠DEA=∠CAB,∴△EAD∽△ABC,∴= = = ,∴= ,∴4y2+2xy﹣x2=0,∴()2+ ﹣1=0,∴= (负根已经舍弃),∴= .(3)解:如图2中,作DE∥AB交AC于E.由(1)可知,DE=CE,∠DCA=∠DCA′,∴∠EDC=∠ECD=∠DCA′,∴DE∥CA′∥AB,∴∠ABC+∠A′CB=180°,∵△EAD∽△ACB,∴∠DAE=∠ABC=∠DA′C,∴∠DA′C+∠A′CB=180°,∴A′D∥BC,∴△PA′D∽△PBC,∴= = ,∴= ,即=∵CD= ,∴PC=1.【解析】【解答】解:(1.)如图1中,在△ABD中,∵∠BAD+∠ABD+∠ADB=180°,又∵∠ABD+∠ADB=∠ACB,∴∠BAD+∠ACB=180°,故答案为∠BAD+∠ACB=180°.【分析】(1)在△ABD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BAD+∠ACB=180°;(2)如图1中,作DE∥AB交AC于E.由△OAB≌△OED,可得AB=DE,OA=OE,设AB=DE=CE=CE=x,OA=OE=y,由△EAD∽△ABC,推出= = = ,可得= ,可得4y2+2xy﹣x2=0,即()2+﹣1=0,求出的值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中,作DE∥AB交AC于E.想办法证明△PA′D∽△PBC,可得= = ,可得= ,即=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11.【答案】(1)解:由题意得,AB=AC,∵BD,CE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AD= AC,AE= AB,∴AD=AE,在△ABD和△ACE中,∴△ABD≌△ACE(ASA).∴BD=CE;(2)四边形DEMN是正方形,证明:∵E、D分别是AB、AC的中点,∴AE= AB,AD= AC,ED是△ABC的中位线,∴ED∥BC,ED= BC,∵点M、N分别为线段BO和CO中点,∴OM=BM,ON=CN,MN是△OBC的中位线,∴MN∥BC,MN= BC,∴ED∥MN,ED=MN,∴四边形EDNM是平行四边形,由(1)知BD=CE,又∵OE=ON,OD=OM,OM=BM,ON=CN,∴DM=EN,∴四边形EDNM是矩形,在△BDC与△CEB中,,∴△BDC≌△CEB,∴∠BCE=∠CBD,∴OB=OC,∵△ABC的重心到顶点A的距离与底边长相等,∴O到BC的距离= BC,∴BD⊥CE,∴四边形DEMN是正方形.【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D=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ED∥BC,ED= BC,MN∥BC,MN= BC,等量代换得到ED∥MN,ED=MN,推出四边形EDNM是平行四边形,(1)知BD=CE,求得DM=EN,得到四边形EDNM是矩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B=OC,由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得到O到BC的距离= B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得到BD⊥CE,于是得到结论.12.【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G=∠BFG,∵EF垂直平分AB,∴AG=BG,在△AGEH和△BGF中,,∴△AGE≌△BGF(AAS)(2)解:四边形AFBE是菱形,理由如下:∵△AGE≌△BGF,∴AE=BF,∵AD∥BC,∴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B,∴四边形AFBE是菱形【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得出∠AEG=∠BFG,由AAS证明△AGE≌△BGF 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F,由AD∥BC,证出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EF⊥AB,即可得出结论.13.【答案】(1)解:∠AMQ=45°+α;理由如下:∵∠PAC=α,△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45°,∠PAB=45°﹣α,∵QH⊥AP,∴∠AHM=90°,∴∠AMQ=180°﹣∠AHM﹣∠PAB=45°+α(2)解:PQ= MB;理由如下:连接AQ,作ME⊥QB,如图所示:∵AC⊥QP,CQ=CP,∴∠QAC=∠PAC=α,∴∠QAM=45°+α=∠AMQ,∴AP=AQ=QM,在△APC和△QME中,,∴△APC≌△QME(AAS),∴PC=ME,∴△A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 MB,∴PQ= MB.【解析】【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B=45°,∠PAB=45°﹣α,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连接AQ,作ME⊥QB,由AAS证明△APC≌△QME,得出PC=ME,△A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14.【答案】(1)解:将B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2,解得k=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解:由B(3,2),点B与点C关于原点O对称,得C(﹣3,﹣2).由BA⊥x轴于点A,CD⊥x轴于点D,得A(3,0),D(﹣3,0).∴S△ACD= AD•CD= × [3﹣(﹣3)]×|﹣2|=6.【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15.【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E= AD,CF= BC,∴AE C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CE//AF,∴∠DGE=∠AHD=∠BHF,∵AB//CD,∴∠EDG=∠FBH,在△DEG和△BFH中,∴△DEG≌△BFH(AAS),∴EG=FH.【解析】【分析】(1)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即可;(2)可证明EG和FH所在的△DEG、△BFH全等即可.16.【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C,AB=BC.∵AE⊥BF,∴∠AMB=∠BAM+∠ABM=90°,∵∠ABM+∠CBF=90°,∴∠BAM=∠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SA),∴AE=BF;(2)解:AB= BC,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C,∵AE⊥BF,∴∠AMB=∠BAM+∠ABM=90°,∵∠ABM+∠CBF=90°,∴∠BAM=∠CBF,∴△ABE∽△BCF,∴= ,∴AE= BF.【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C与∠C的关系,AB与BC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垂直,可得∠AMB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的关系,可得∠ABM与∠BAM的关系,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M与∠CBF的关系,根据ASA,可得△ABE≌△B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BC=∠C,由余角的性质得到∠BAM=∠C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17.【答案】(1)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且∠BAC=120°,∴∠ABD=∠ACB=30°,∴∠ABD=∠ADE=30°,∵∠ADC=∠ADE+∠EDC=∠ABD+∠DAB,∴∠EDC=∠DAB,∴△ABD∽△DCE;(2)解:如图1,∵AB=AC=2,∠BAC=120°,过A作AF⊥BC于F,∴∠AFB=90°,∵AB=2,∠ABF=30°,∴AF= AB=1,∴BF= ,∴BC=2BF=2 ,∵BD=x,AE=y则DC=2 ﹣x,EC=2﹣y,∵△ABD∽△DCE,∴,∴,化简得:y= x+2(0<x<2 );(3)解:当AD=DE时,如图2,由(1)可知:此时△ABD∽△DCE,则AB=CD,即2=2 ﹣x,x=2 ﹣2,代入y= x+2,解得:y=4﹣2 ,即AE=4﹣2 ,当AE=ED时,如图3,∠EAD=∠EDA=30°,∠AED=120°,∴∠DEC=60°,∠EDC=90°,则ED= EC,即y= (2﹣y),解得:y= ,即AE= ,当AD=AE时,∠AED=∠EDA=30°,∠EAD=120°,此时点D与点B重合,不符合题意,此情况不存在,∴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AE=4﹣2 或.【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相等证明:△ABD∽△DCE;(2)如图1,作高AF,根据直角三角形30°的性质求A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BF的长,则可得BC的长,根据(1)中的相似列比例式可得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取值;(3)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AD=DE时,如图2,由(1)可知:此时△ABD∽△DCE,则AB=CD,即2=2 ﹣x;②当AE=ED时,如图3,则ED= EC,即y= (2﹣y);③当AD=AE时,∠AED=∠EDA=30°,∠EAD=120°,此时点D与点B重合,不符合题意,此情况不存在.18.【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B=BC=DC=AD,∵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AE=BE=DF=AF,OF= DC,OE= BC,OE∥BC,在△BCE和△DCF中,,∴△BCE≌△DCF(SAS);(2)解:当AB⊥BC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由(1)得:AE=OE=OF=AF,∴四边形AEOF是菱形,∵AB⊥BC,OE∥BC,∴OE⊥AB,∴∠AEO=90°,∴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解析】【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D,AB=BC=DC=AD,由已知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出AE=BE=DF=AF,OF= DC,OE= BC,OE∥BC,由SAS证明△BCE≌△DCF即可;(2)由(1)得:AE=OE=OF=AF,证出四边形AEOF是菱形,再证出∠AEO=90°,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19.【答案】(1)解:如图1,∵由题意得:△ADP≌△AD1P,∴AD=AD1=2,PD=PD1=x,∠D=∠AD1P=90°,∵直线AD1过C,∴PD1⊥AC,在Rt△ABC中,AC= = ,CD1= ﹣2,在Rt△PCD1中,PC2=PD12+CD12,即(3﹣x)2=x2+(﹣2)2,解得:x= ,∴当x= 时,直线AD1过点C(2)解:如图2,连接PE,∵E为BC的中点,∴BE=CE=1,在Rt△ABE中,AE= = ,∵AD1=AD=2,PD=PD1=x,∴D1E= ﹣2,PC=3﹣x,在Rt△PD1E和Rt△PCE中,x2+(﹣2)2=(3﹣x)2+12,解得:x= ,∴当x= 时,直线AD1过BC的中点E;(3)解:如图3,当0<x≤2时,y=x,如图4,当2<x≤3时,点D1在矩形ABCD的外部,PD1交AB于F,∵AB∥CD,∴∠1=∠2,∵∠1=∠3(根据折叠),∴∠2=∠3,∴AF=PF,作PG⊥AB于G,设PF=AF=a,由题意得:AG=DP=x,FG=x﹣a,在Rt△PFG中,由勾股定理得:(x﹣a)2+22=a2,解得:a= ,所以y= = ,综合上述,当0<x≤2时,y=x;当2<x≤3时,y=【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得出AD=AD1=2,PD=PD1=x,∠D=∠AD1P=90°,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在Rt△PCD1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即可;(2)连接PE,求出BE=CE=1,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求出AD1=AD=2,PD=PD1=x,D1E= ﹣2,PC=3﹣x,在Rt△PD1E 和Rt△P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即可;(3)分为两种情况:当0<x≤2时,y=x;当2<x≤3时,点D1在矩形ABCD的外部,PD1交AB于F,求出AF=PF,作PG⊥AB于G,设PF=AF=a,在Rt△PFG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x﹣a)2+22=a2,求出a即可.20.【答案】(1)解:∵EF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OCE=∠BCE,∠OCF=∠DCF,∵MN∥BC,∴∠OEC=∠BCE,∠OFC=∠DCF,∴∠OEC=∠OCE,∠OFC=∠OCF,∴OE=OC,OF=OC,∴OE=OF;∵∠OCE+∠BCE+∠OCF+∠DCF=180°,∴∠ECF=90°,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EF= =10,∴OC=OE= EF=5(2)解: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AC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理由如下:当O为AC的中点时,AO=CO,∵EO=FO,∴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ECF=90°,∴平行四边形AECF是矩形.【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EC=∠OCE,∠OFC=∠OCF,证出OE=OC=OF,∠ECF=90°,由勾股定理求出EF,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1.【答案】(1)证明:∵P1(x1,y1),P2(x2,y2),∴Q1Q2=OQ2﹣OQ1=x2﹣x1,∴Q1Q= ,∴OQ=OQ1+Q1Q=x1+ = ,∵PQ为梯形P1Q1Q2P2的中位线,∴PQ= = ,即线段P1P2的中点P(x,y)P的坐标公式为x= ,y=(2);(﹣3,3)或(7,1)或(﹣1,﹣3)(3)解:如图,设P关于直线OL的对称点为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N,连接PM交直线OL于点R,连接PN交x轴于点S,连接MN交直线OL于点E,交x轴于点F,由对称性可知EP=EM,FP=FN,∴PE+PF+EF=ME+EF+NF=MN,∴此时△PEF的周长即为MN的长,为最小,设R(x,x),由题意可知OR=OS=2,PR=PS=n,∴=2,解得x=﹣(舍去)或x= ,∴R(,),∴=n,解得n=1,∴P(2,1),∴N(2,﹣1),设M(x,y),则= ,= ,解得x= ,y= ,∴M(,),∴MN= = ,即△PE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解析】【解答】(2)①∵M(2,﹣1),N(﹣3,5),∴MN= = ,故答案为:;②∵A(2,2),B(﹣2,0),C(3,﹣1),∴当AB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其对称中心坐标为(0,1),设D(x,y),则x+3=0,y+(﹣1)=2,解得x=﹣3,y=3,∴此时D点坐标为(﹣3,3),当AC为对角线时,同理可求得D点坐标为(7,1),当BC为对角线时,同理可求得D点坐标为(﹣1,﹣3),综上可知D点坐标为(﹣3,3)或(7,1)或(﹣1,﹣3),故答案为:(﹣3,3)或(7,1)或(﹣1,﹣3);【分析】(1)用P1、P2的坐标分别表示出OQ和PQ的长即可证得结论;(2)①直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得MN的长;②分AB、AC、BC为对角线,可求得其中心的坐标,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求得D点坐标;(3)设P关于直线OL的对称点为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N,连接PM交直线OL于点R,连接PN交x轴于点S,则可知OR=OS=2,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得R的坐标,再由PR=PS=n,可求得n的值,可求得P点坐标,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求得M点坐标,由对称性可求得N点坐标,连接MN交直线OL于点E,交x轴于点S,此时EP=EM,FP=FN,此时满足△PEF的周长最小,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得其周长的最小值.22.【答案】(1)证明:在Rt△ABE和Rt△DBE中,,∴△ABE≌△DBE(2)证明:①过G作GH∥AD交BC于H,∵AG=BG,∴BH=DH,∵BD=4DC,设DC=1,BD=4,∴BH=DH=2,∵GH∥AD,∴= = ,∴GM=2MC;②过C作CN⊥AC交AD的延长线于N,则CN∥AG,∴△AGM∽△NCM,∴= ,由①知GM=2MC,∴2NC=AG,∵∠BAC=∠AEB=90°,∴∠ABF=∠CAN=90°﹣∠BAE,∴△ACN∽△BAF,∴= ,∵AB=2AG,∴= ,∴2CN•AG=AF•AC,∴AG2=AF•AC.【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①过G作GH∥AD交BC于H,由AG=BG,得到BH=DH,根据已知条件设DC=1,BD=4,得到BH=DH=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 = ,求得GM=2MC;②过C作CN⊥AD交AD的延长线于N,则CN∥AG,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由①知GM=2MC,得到2NC=AG,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等量代换得到= ,于是得到结论.23.【答案】(1)0;7(2)解:①如图2,取BC的中点O,连接AO,∵AB=AC,∴AO⊥BC,在△ABC中,AB=AC,∠BAC=120°,∴∠ABC=30°,在Rt△AOB中,AB=4,∠ABC=30°,∴AO=2,OB=2 ,∴AB△AC=AO2﹣BO2=4﹣12=﹣8,②取AC的中点D,连接BD,∴AD=CD= AC=2,过点B作BE⊥AC交CA的延长线于E,在Rt△ABE中,∠BAE=180°﹣∠BAC=60°,∴∠ABE=30°,∵AB=4,∴AE=2,BE=2 ,∴DE=AD+AE=4,在Rt△BE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 = =2 ,∴BA△BC=BD2﹣CD2=24;(3)解:如图3,设ON=x,OB=OC=y,∴BC=2y,OA=3x,∵AB△AC=14,∴OA2﹣OB2=14,∴9x2﹣y2=14①,取AN的中点D,连接BD,∴AD=DB= AN= × OA=ON=x,∴OD=ON+DN=2x,在Rt△BOD中,BD2=OB2+OD2=y2+4x2,∵BN△BA=10,∴BD2﹣DN2=10,∴y2+4x2﹣x2=10,∴3x2+y2=10②联立①②得,或(舍),∴BC=4,OA=3 ,∴S△ABC= BC×AO=6 .【解析】【解答】解:①∵∠BAC=90°,AB=8,AC=6,∴BC=10,∵点O是BC的中点,∴OA=OB=OC= BC=5,∴AB△AC=AO2﹣BO2=25﹣25=0,②如图1,取AC的中点D,连接OD,∴CD= AC=3,∵OA=OC=5,∴OD⊥AC,在Rt△COD中,OD= =4,∴OC△OA=OD2﹣CD2=16﹣9=7,故答案为0,7;【分析】(1)①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10,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OB=OC=5,最后利用新定义即可得出结论;②再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3,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最后用新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①先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O=2,OB=2 ,再用新定义即可得出结论;②先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E,AE,再用勾股定理求出BD,最后用新定义即可得出结论;(3)先构造直角三角形,表述出OA,BD2,最后用新定义建立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结论.24.【答案】(1)解:如图1,延长PE,QB交于点F,∵△APO和△BQ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O=∠BQO=90°,∠AOP=∠BOQ=45°,∵∠AOB=90°,∴∠AOP+∠AOB+∠BOQ=180°,∴点P,O,Q在同一条直线上,∵∠APO=∠BQO=90°,∵点E是AB中点,∴AE=BE,∵∠AEP=∠BEF,∴△APE≌△BFE,∴PE=EF,∴点E是Rt△PQF的斜边PF的中点,∴EP=EQ;(2)解:成立,证明:∵点C,E分别是OA,AB的中点,∴CE∥OB,CE= OB,∴∠DOC=∠ECA,∵点D是Rt△OQB斜边中点,∴DQ= OB,∴CE=DQ,同理:PC=DE,∠DOC=∠BDE,∴∠ECA=∠BDE,∵∠PCE=∠EDQ,∴△EPC≌△QED,∴EP=EQ;(3)解:如图2,连接GO,∵点D,C分别是OB,OA的中点,△APO与△QB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Q,GP分别是OB,OA的垂直平分线,∴GB=GO=GA,∴∠GBO=∠GOB,∠GOA=∠GAO,设∠GOB=x,∠GOA=y,∴x+x+y+y+60°=360°【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点P,O,Q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判断出△APE≌△BFE,最后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CE=DQ,PC=DE,进而判断出△EPC≌△QED 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CQ,GP分别是OB,OA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GBO=∠GOB,∠GOA=∠GAO,即可得出结论.。
2023年安徽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最值问题(PDF版,有答案)
2023年安徽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最值问题类型一单动点求两线段和的最小值将军饮马问题:两点在一直线同侧时,作一个点的对称点与另一个点连接,所得线段的长即为所求。
典例1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8,点P是边BC上一动点,点D在边AB上,且BD=14AB,则PA+PD的最小值为( )A.8B.43C.213D.833【思路】作D关于BC的对称点E,连接AE交BC于P,则PA+PD的值最小,过E作EF⊥AC交AC的延长线于F,过D作DH⊥AC于H,则DH=EF,DH∥B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作D关于BC的对称点E,连接AE交BC于P,则PA+PD的值最小,过E作EF⊥AC 交AC的延长线于F,过D作DH⊥AC于H,则DH=EF,DH∥BC,∵∠ACB=90°,∠B=30°,AB=8,∴AC=12AB=4,∠ADH=∠B=30°,∵BD=14AB=2,∴AD=6,CF=12DE=12BD=1,∴AF=5,∴DH=AD2―AH2=33,∴EF=33,∴AE=AF2+EF2=213,∴PA+PD的最小值为213.【总结】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针对训练1如图,在△ABC中,AB=AC,AD,BE是△ABC的两条中线,AD=5,BE=6,P是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E,PC,则PC+PE的最小值是( )A.5B.6C.7D.8类型二求一条线段的最小值垂线段最短典例2如图,OP平分∠AOB,PD⊥OA于点D,点E是射线OB上的一个动点,若PD=3,则PE的最小值是 .【思路】过P作PE⊥OB于E,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此时PE的长最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E=PD,再求出答案即可.解:过P作PE⊥OB于E,此时PE的长最小,∵OP平分∠AOB,PD⊥OA,PE⊥OB,∴PE=PD,∵PD=3,∴PE=3,即PE的最小值是3.【总结】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能找出当PE最小时点E的位置是解此题的关键.针对训练2如图,在△ABC中,∠C=90°,BD为△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直线l∥AB,点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若△BCD的面积为16,BC=8,则AP最小值为 .类型三双动点求两线段和的最小值将军饮马问题与垂线段最短的综合典例2如图,在Rt△ABC中,∠ABC=90°,AB=6,∠BAC=30°,∠BAC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则BE+EF的最小值是 .【思路】根据对称性,过点F作FG⊥AC交AD于点Q,连接BG交AD于点E,此时BG=BE+EF,当BG垂直于AC30°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方法一:如图1所示:在AC边上截取AB′=AB,作B′F⊥AB于点F,交AD于点E,∵AD平分∠BAC,∴∠BAE=∠B′AE,AE=AE,∴△ABE≌△AB′E(SAS).∴BE=B′E,∴B′F=B′E+EF=BE+EF,∵垂线段最短,∴此时BE+EF最短.∵AB=AB′=6,∠BAC=30°,∴B′F=12AB′=3.方法二:如图2所示:在AC边上截取AG=AF,连接BG交AD于点E,作BH⊥AC于点H,同方法一:得△AEG≌△AFG(SAS)∴EG=EF,∴BG=BE+EG=BE+EF,当BG垂直于AC时最短,即BH的长最短,∵AB=6,∠BAC=30°,∴BH=3.【总结】本题考查了最短路线问题、角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对称点.针对训练3 已知,等腰△ABC中,AB=AC,E是高AD上任一点,F是腰AB上任一点,腰AC=5,BD=3,AD=4,那么线段BE+EF的最小值是( )A.5B.3C.245D.72针对训练4 在四边形ABCD中,∠ABC=60°,∠BCD=45°,BC=23+2,BD平分∠ABC,若P,Q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P+PQ的最小值是( )A.23+2B.3+3C.22+2D.2+4类型四一点两线求周长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典例4 如图,∠AOB=30°,∠AOB内有一定点P,且OP=15,若在OA、OB上分别有动点M、N,则△PMN周长的最小值是( )A.5B.15C.20D.30【思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求出OD=OE=OP,∠DOE=60°,得出等边三角形DOE,求出DE=15,求出△PMN的周长=DE,即可求出答案.解:作P关于OA的对称点D,作P关于OB的对称点E,连接DE交OA于M,交OB 于N,连接PM,PN,则此时△PMN的周长最小,连接OD,OE,∵P、D关于OA对称,∴OD=OP,PM=DM,同理OE=OP,PN=EN,∴OD=OE=OP=15,∵P、D关于OA对称,∴OA⊥PD,∵OD=OP,∴∠DOA=∠POA,同理∠POB=∠EOB,∴∠DOE=2∠AOB=2×30°=60°,∵OD=OE=15,∴△DOE是等边三角形,∴DE=15,即△PMN的周长是PM+MN+PN=DM+MN+EN=DE=15.【总结】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关键是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针对训练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BAD=140°,点E,F分别为BC和CD上的动点,连接AE,AF.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A.60°B.90°C.100°D.120°类型五求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两点在一直线两侧时,作一个点的对称点,再将对称点与另一点连接所得线段的长。
中考《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复习指导
利“刃”在手亿“折”成“直”—例析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中,与线段相关的最值问题频频出现,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其中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来设计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更是中考命题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归纳其类型与解法,供参考.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仅有一个顶点是动点例1 (2015年河南省,有改动)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 ,点P 是抛物线上点A 、C 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 作PF BC ⊥于点F .点D 、E 的坐标分别为(0,6),(-4,0),连接,,PD PE DE .是否存在点P ,使PDE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存在.理由:易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88y x =-+.设21(,8)8P m m -+(80)m -≤≤,则2221118(8),2888PF m m PD m =--+===+,故2P D P F=+, PDE ∆的周长=2DE EP PD DE EP PF ++=+++. 如图2,过E 点作EG BC ⊥于点G .当,,E P F 三点共线,即点P 为EG 与抛物线的交点时,EP PF +的值最小,此时214,(4)868P E P x x y ==-=-⨯-+=,所以PDE ∆周长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4,6).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P 为动点,点,D E 均为定点.由于DE 的长为定值,欲使PDE ∆的周长最小,只需满足PD PE +的值最小即可.进而利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D 与PF 的差为定值”这一有力武器,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BC 上一动点F 与直线外一定点E 的距离的最小值”,最终借助“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确定点P 的位置.例2 (2012年山西省,有改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D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请在直线AC 上找一点M ,使BDM ∆的周长最小,求出M 点的坐标.分析 易知(1,0),(3,0),(0,3),(1,4)A B C D -,故4,10AB AC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3y x =+.如图4,作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B ',连接B D ',交AC 于点M ,则B D M ∆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证明如下:不妨在直线AC 上取异于点M 的任一点M ',连接,,B M DM BM ''''.由对称性可知:,BM B M BM B M ''''==,于是BDM ∆的周长=B M '+,DM BD BDM '+∆的周长=B M DM BD '''++.而在B D M''∆中,B M D M B ''''+>,即BM D M BM D M ''''+>+,所以BDM '∆的周长大于BDM ∆的周长.)若BB '交AC 于点E ,则 90,22cos 2cos ABE CAO ACO BB BE AB ABE AB ACO '∠=︒-∠=∠==⋅∠=⋅∠24=⨯=过B '点作B F x '⊥轴于点F ,则362133c o s 355B x BF BB ABE ''=-=-⋅∠=-=-,12sin sin 5B y B F BB ABE BB ACO ''''==⋅∠=⋅∠==,故2112(,)55B '-, 易求直线B D '的解析式为4481313y x =+. 联立解方程组448131333y x y x ⎧=+⎪⎨⎪=+⎩,得93513235x y ⎧=⎪⎪⎨⎪=⎪⎩,所以M 点的坐标为9132(,)3535.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M 为动点,点B 、D 均为定点,且均位于动点M 所在直线AC 的同一侧.通过寻找定点B 关于动点M 所在直线AC 的对称点B ' ,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AC 上一动点M 与直线异侧两定点B ',B 的距离和的最小值”,从而可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似解决(当B '、M 、D 三点共线,即点M 为直线B D '与直线AC 的交点时,DM BM +的值最小,此时BDM ∆的周长最小).2.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有两个顶点是动点例3 (2013年湖南张家界,有改动)如图5,抛物线2(0)y ax bx c a =++≠过点(0,1)C ,顶点为(2,3)Q ,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且OD OC =.将直线CD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E ,若点P 是线段QE 上的动点,点F 是线段OD 上的动点,问:在P 点和F 点移动过程中,PCF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存在.理由:如图6,分别作点C 关于直线,QE x 轴的对称点,C C ''',连接C C ''',交OD 于点F ,交QE 于点P ,则P C F ∆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此时PCF ∆的周长等于线段C C '''的长.(证明如下:不妨在线段OD 上取异于点F 的任一点F ',在线段QE 上取异于点P 的任一点P ',连接,,,,CF CP F P F C P C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 CF ''∆的周长=F C F P P C '''''''++,而F C F P P C '''''''++的值为折线段C P F C '''''---的长,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F C F P P C C C ''''''''''++>,即P C F ''∆的周长大于PCF ∆的周长.)如图6,过点Q 作QG y ⊥轴于点G ,过点C '作C H y '⊥轴于点H ,则C G O C H C '∆∆:,可得12C G Q G C Q C H C H C C ==='',即2212CH C H =='.所以4,CH C H '==6C H C H C C ''''=+=.在Rt C HC '''∆中,C C '''===所以,在P 点和F 点移动过程中,PCF ∆的周长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点C 为定点,点P 、F 均为动点,且分别在定直线QE 、QD 上,通过寻找定点C 关于两个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C '、C '',就得到由三条与PCF ∆三边分别相等的线段组成的折线,然后借助“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化“折”成“直”(当C '、P 、F 、C ''四点共线,即点P 、F 分别为直线QE 、QD 与直线C C '''的交点时,PCF ∆的周长最小).3.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动点例 4 (2015年辽宁沈阳,有改动)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4233y x x =--+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A .若点P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点Q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点Q 不与点A 、B 重合)点R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点R 不与点A 、C 重合),请直接写出PQR ∆周长的最小值.分析 易求(0,2),(3,0),(1,0)A B C -,故AB AC ====如图8,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则BC OA BH BH BAC AC BA ⋅==∠==如图9,分别作点P 关于直线,AB AC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交AB 于点Q ,交AC 于点R ,则P Q R ∆是过点P 的ABC ∆的内接三角形中周长最小的三角形,且PQR ∆的周长等于线段P P '''的长.若PP '交AB 于点,D PP ''交AC 于点E ,连接DE ,则90,ADP AEP DP ∠=∠=︒ ,DP EP EP '''==,故2P P DE '''=.连接AP ,取AP 的中点F ,连接EF ,则12DF EF AP ==,所以⊙F 为ADP ∆的外接圆,且点E 在⊙F 上.延长DF 交⊙F 于点G ,连接GE ,则90,D E G B A C D G E ∠=︒∠=∠,所以PQR ∆的周长22sin 2sin 2sin P P DE DG DGE AP BAC AO BAC '''===⋅∠=⋅∠≥⋅∠22=⨯=.如图10,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PQR ∆.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为动点,应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先假设P 点的位置已经确定(即视点P 为一定点),容易得出结论:待求三角形周长最小时,其周长等于线段P P '''的长,然后继续探究点P 的位置后,发现线段P P '''长度的最小值即为点A 到x 轴的距离.因为,2AP AP AP P AP BAC ''''''==∠=∠,所以AP P '''∆为等腰三角形,且其顶角P AP '''∠为定值.由于本例对解答过程不作要求,也可以根据“顶角为定值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的最小值由腰长的最小值来确定”这一经验来判定点P 的位置.然而,对该例的思考却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探索BR 和,AC CQ 和AB 的位置关系.参考本例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P BR CQ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三条高,以,,P Q R 三个垂足为顶点的三角形即为周长最小的内接三角形证明留待读者自行完成.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把已知问题转化成容易解决的问题,即关联我们熟知的几何基本模型,构造一条以动点为转折点的折线,从而为性质的运用创造条件.如:解答例1时,需分析点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一定点的距离的最小值”问题,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把折线化“折”成“直”.解答例2,例3时,则需牢牢抓住图形的几何特征,将问题转化为“求定直线上一动点与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借助轴对称变换使两定点与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即化“同”为“异”,最后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把折线化“折”成“直”.例4题目的背景看似复杂,但图形上似乎可以捕捉到上述两个几何基本模型的“影子”,认清了这一点,便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几何基本模型的提炼,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模型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拓展模型,并在应用中彰显其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解题经验的积累和思维水平的提升,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最值问题
例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最值问题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3, 0),B (0, 2),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l ,P 为直线l 上一动点,连接PO 、P A ,则PO +P 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一、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2024年成都市中考第13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AD=5,∠ABC=30°,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则MA+M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如图1,抛物线21462y x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左侧的一个交点为B ,线段CD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移动(点C 在点D 的下方),且CD =3。
当AD +BC 的值最小时,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AD=4,E、F分别是边CD、AD上的动点,且CE=DF.当AE+CF的值最小时,则CE=__________.如图,已知A(4, 0),P(2,-3),点M在直线32x 上。
MN⊥y轴于点N,求NA+MP的最小值。
如图1,已知A(4, 0),B,点C为OB的中点,点D为线段OA上一动点(O 点除外),在OC右侧作平行四边形OCFD,联结BD、BF,求BD+BF的最小值。
如图,点K是抛物线y=-x2+2x+3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过点K的直线(不与对称轴重合)与抛物线交于点M、N,过抛物线的顶点G作直线l//x轴,点Q是直线l上一动点,求QM+QN的最小值。
如图,在Rt△ABC中,∠C=90°,点D、E分别在边AC和BC上,连结DE、AE、BD。
若AC+CD=5,BC+CE=8,求AE+BD的最小值。
已知D(1, 0)、M(3, 1)、N(2,-2),点E在线段MN上,点F在线段DN上,ME=NF,求DE+MF的最小值。
二、三条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0 2024年绥化市中考第20题如图1,已知∠AOB=50°,点P为∠AOB内部一点,点M、N分别为射线OA、OB 上的动点,当△PMN的周长最小时,∠MPN=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m2 2 , 故 8
P D P 2F, PDE 的周长 = DE EP PD DE EP PF 2 .
如图 2,过 E 点作 EG BC 于点 G .当 E, P, F 三点共线, 即点 P 为 EG 与抛物线的交
点时, EP PF 的值最小,此时 xP xE 最小时点 P 的坐标为 (- 4,6).
3
12
24
10
10 .
10
5
过 B 点作 B F x 轴于点 F ,则 xB 3 BF 3 BB cos ABE 3 36 5
21
,
5
3
1
12
21 12
yB
BF
BB sin ABE BB sin ACO
10
10
10
10
,故 B ( , ) ,
5
55
易求直线 B D 的解析式为 y
4 48 x.
13 13
4, yP
1 ( 4)2 8 6 ,所以 PDE 周长 8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 点 P 为动点,点 D , E 均为定点 .由于 DE 的长为定值,
欲使 PDE 的周长最小,只需满足 PD PE 的值最小即可 .进而利用“点 P 运动的过程中, PD 与 PF 的差为定值” 这一有力武器, 将问题转化为 “求定直线 BC 上一动点 F 与直线外 一定点 E 的距离的最小值” ,最终借助“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 段最短”确定点 P 的位置 .
例 1 (2015 年河南省,有改动 )如图 1,边长为 8 的正方形 OABC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 以点 C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 A ,点 P 是抛物线上点 A 、C 间的一个动点 (含端点 ),过点 P
作 PF BC 于点 F .点 D 、E 的坐标分别为 (0,6),( - 4,0),连接 PD , PE, DE .是否存在点 P ,
OA2 OC 2 10 ,
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 3x 3 .
如图 4,作点 B 关于直线 AC 的对称点 B ,连接 B D ,交 AC 于点 M ,则 BDM 即为 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 .(证明如下 :不妨在直线 AC 上取异于点 M 的任一点 M ,连 接 B M , DM , BM . 由 对 称 性 可 知 : BM B M , BM B M , 于 是 BDM 的 周 长
联立解方程组
9
y
4x 13
48
x
13 ,得
35 ,所以 M 点的坐标为 ( 9 ,132) .
132
35 35
y 3x 3
y
35
点评 本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 点 M 为动点, 点 B 、 D 均为定点, 且均位于动点 M 所在直线 AC 的同一侧 .通过寻找定点 B 关于动点 M 所在直线 AC 的对称点 B ,将问题转 化为“求定直线 AC 上一动点 M 与直线异侧两定点 B , B 的距离和的最小值” ,从而可利用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加似解决 (当 B 、M 、D 三点共线, 即点 M 为直线 B D 与直线 AC 的交点时, DM BM 的值最小,此时 BDM 的周长最小 ).
例 2 (2012 年山西省, 有改动 )如图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抛物线 y x2 2 x 3
与 x 轴交于 A 、 B 两点, 与 y 轴交于点 C ,点 D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请在直线 AC 上找一点
第 1页共 5页
M ,使 BDM 的周长最小,求出 M 点的坐标 . 分析 易知 A( 1, 0), B (3, 0),C (0,3),D (1,4,) 故 AB 4, AC
利“刃”在手亿“折”成“直”
—例析坐标系中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
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中, 与线段相关的最值问题频频出现, 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而其中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来设计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
更是中考命题所关注的热点
之一本文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归纳其类型与解法,供参考
.
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仅有一个顶点是动点
的动点,问 :在 P 点和 F 点移动过程中,
最小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PCF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 ?若存在,求出这个
分析 存在 .理由 :如图 6,分别作点 C 关于直线 QE , x 轴的对称点 C , C ,连接 C C ,
交 OD 于点 F ,交 QE 于点 P ,则 PCF 即为符合题意的周长最小的三角形, 此时 PCF
的周长等于线段 C C 的长 .(证明如下 :不妨在线段 OD 上取异于点 F 的任一点 F ,在线段
QE 上取异于点 P 的任一点 P ,连接 CF , CP , F P , F C , P C .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
P CF 的 周 长 = F C F P P C , 而 F C F P P 的C值 为 折 线 段 C P F C 的长,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 F C F P P C C C ,即 PCF 的 周长大于 PCF 的周长 .)
如 图 6 , 过 点 Q 作 QG y 轴 于 点 G , 过 点 C 作 C H y 轴 于 点 H , 则
使 PDE 的周长最小 ?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分析
存在 .理由 :易求 抛物 线的解 析式 为 y
P( m, 1 m2 8) ( 8 m 0) , 8
1 x2 8 . 设 8
则 PF 8 ( 1 m2 8) 1 m2, PD
8
8
( m)2
2
6 ( 1 m2 8) 8
= B M DM BD , BDM 的 周 长 = B M DM BD . 而 在 B D M 中 ,
BM
周长 .)
DM
B,即 BM DM
若 BB 交 AC 于点 E ,则
BM DM
,所以 BDM 的周长大于 BDM 的
ABE 90 CAO ACO , BB 2BE 2 AB cos ABE 2 AB cos ACO
第 2页共 5页
2.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有两个顶点是动点
例 3 (2013 年湖南张家界, 有改动 )如图 5,抛物线 y ax 2 bx c(a 0) 过点 C(0,1) ,
顶点为 Q (2,3) ,点 D 在 x 轴正半轴上,且 OD OC .将直线 CD 绕点 C 逆时一点 E ,若点 P 是线段 QE 上的动点,点 F 是线段 OD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