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碑(宋拓本 黑白反转)
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译文

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译文颜真卿《多宝塔碑》简体译文颜真卿《多宝塔碑》简体译文:(说明:此释文按影印件分为42小段,原碑文字以红颜色区别,部分生僻字加了拼音。
恐仍有错漏,仅供参考。
)1、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散大2、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
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zang)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3、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4、熊罴(pi)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
岐嶷(qiyi,)绝于荤茹(ru),髫龀(tiaochen)不为童游。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an)浍(kuai),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5、厌俗,自誓出家。
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
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lu)也。
进具之年,升座6、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
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bo)然,如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7、释迦分身,遍满室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瓘(guan)及居士赵8、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xian)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9、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
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10、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
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11、杂然欢惬。
负畚(ben)荷插,于橐(tu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法图示(图文讲解版)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法图示(图文讲解版)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多宝塔碑文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y in后代)。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
歧(qi)嶷(ni)绝于荤茹,髫(ti do)龀(chen)不为童游。
道树萌牙, 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 0)浍(ku①,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
礼藏探经,《法华》在手。
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l u册子)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kci地势高而燥)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
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ben)荷插,于櫜(ge)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
洒以香水,隐以金锤。
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
多宝塔碑全文之欧阳德创编

《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
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
庆归法胤。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
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
颜真卿《多宝塔碑》宋拓最佳版本来了,书法高手们都在抢!

颜真卿《多宝塔碑》宋拓最佳版本来了,书法高手们都在抢!颜真卿《多宝塔碑》传世宋拓佳本见于著录以及影印出版的有八九件,其中最为知名、影响最广的当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汪稼门本。
福州宝玥斋得到首次授权,将此版本原装复制影印出版,引起了书法圈的热追。
◇◇◇实拍书影◇◇◇▷原装形式复制◁▽实拍内页欣赏▽《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唐玄宗天宝十一年(七五二)四月廿二日立,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顔真卿书丹,史华鎸刻。
碑高二八五厘米,宽一〇二厘米,碑阳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额隶书二行八字,碑阴刻吴通微书《楚金禅师碑》,碑侧有金莲峰真逸题名、金明昌五年(一一九四)刘仲游诗。
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安定坊(今西安西关)千福寺内,宋时移入文庙,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
碑文记述楚金禅师的生平经历、建塔缘由及建塔前后出现的祥瑞事迹。
书丹者顔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顔师古五世从孙。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
兴元元年(七八四),被叛将李希烈缢杀,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顔真卿家学渊源深厚,父早逝,由舅父殷践猷传授书法,后从张旭得笔法,创为“顔体”。
其一生书风多次变化,一九四九年后陆续出土三通其早年书写的墓志,其中《王琳墓志》《罗婉顺墓志》分别写于三十三岁和三十八岁,尚处于学习初唐虞、褚风格时期,而《郭虚己墓志》写于四十一岁,步入中年,已初步展现出个人面目。
《多宝塔碑》写于四十四岁,时正壮年,精力充沛,寸楷千字,一气贯之,毫无鬆懈,其用笔提按交代分明,结体雄浑,茂密中见娟秀挺拔,加之选石精良,鎸刻传神,充分展现了顔真卿对传统精髓的吸收与融汇。
此碑拓本早晚差距颇大,旧多以十五行“凿井见泥”之“凿”、第三十一行“归我帝力”之“力”字不损作为宋拓本的依据,实“力”字传世本俱损,所谓不损也是描填所致。
多宝塔碑笔法和结构技法

多宝塔碑笔法和结构技法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其笔法和结构技法具有一定的特色。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笔法和结构技法:
- 笔法:
- 横: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
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
- 竖: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劲挺,这和隋、初唐写法近似。
垂露竖约有直竖(如“下”、“门”的左竖)和往左(如“师”)或向右(如“阶”)的弧度变化。
- 撇: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
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
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 捺:通篇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缺口的出现,大部分捺行至后面直接捺出。
另捺写到后上扬的较多,也证明颜真卿早年并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现为活泼有余。
- 勾:和捺一样,亦有有缺口的勾,但不多见。
竖勾无右边的外涨感,即竖两边都为直线。
很多还向左微凹以追求劲挺。
勾向左上勾出,显示出青壮年的颜真卿尚不够沉着或不追求老气。
竖弯勾:中部或下部向左略弯出再勾,有弧度感。
竖弯勾上勾时略偏上左,也有不出勾的如“流”。
横折勾:用的是隶书的笔法,下部有圆弧状,与初唐欧阳询写法同,这在以后的颜真卿碑帖中基本不见。
卧勾:也没有缺口了。
戈勾也是如此。
- 点:竖点写法是从隶书而来。
顾盼点。
《多宝塔碑》原文及翻译

《多宝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注释】西京:即长安(今西安)。
感应碑:奉皇帝的敕令、感应皇帝的圣德而立的碑。
【译文】(这是此碑的碑额)为纪述大唐西京千福寺内修建多宝佛塔而立的碑文。
【原文】南阳/岑(cén)勋/撰。
朝(cháo)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láng yá)/颜真卿书。
朝散(cháo sàn)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注释】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均为官名。
琅琊(láng yá):地名。
朝散(cháo sàn)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均为官名。
捡:通“检”。
东海:地名。
【译文】南阳人岑勋撰文。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人颜真卿书丹。
朝散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人徐浩题额。
【原文】粤(yuè)《妙法莲华(huā)》,诸佛之秘藏(zàng)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注释】粤(yuè):古同“聿”、“越”、“曰”,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诸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之佛。
秘藏(zàng):佛教语。
秘而不宣的妙法。
隐而不传于人,称为秘;蕴蓄于内,称作藏。
秘藏者,谓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善为守护,不妄宣说。
踊现:冒出,突现。
发明资乎十力:(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来源于如来的十力。
发明:启发和阐明。
资:给予。
十力:如来之十力也。
四依:佛法语。
《维摩诘经·法供养品》:“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译文】曰《妙法莲华经》,乃是诸佛秘而不宣的妙法;多宝佛塔,是为了证明《妙法莲华经》才出现的。
(这些)启发和阐明来源于如来的十力,弘扬和建树在于要奉行“四依”的原则。
【原文】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zhuó)释门,庆归法胤(yìn)。
最新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高清图片

最新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高清图片颜真卿《多宝塔》原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
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
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
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
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
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
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多宝塔碑的介绍

多宝塔碑的介绍多宝塔碑的介绍《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书法中楷书代表作品。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
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
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
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颜真卿代表作品评价一、《多宝塔碑》(752年)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4岁时书,寸楷,是迄今所见颜真卿传世书法最早的一件,极为世人所重,故学颜书未有不习此碑者。
碑文写的是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夜读《法华经》,常见多宝佛塔,遂立志建塔之事。
颜真卿和唐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是正统儒家,也信佛教,书写此碑,自然恭谨诚恳。
此碑已初步形成了“雄媚”的风格。
其起、行、止都有明显的交代。
笔力贯注厚重,行笔映带丰腴,笔画粗细相衬,结体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匀称缜密,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
此书保留晋和初唐楷书的风韵,与唐代经生手楷书之迹相近,可见颜真卿注意从民间书艺中汲取营养;同时在笔法上可以看出从张旭《郎官石柱记》胎息而来,亦与徐浩暗通脉络。
清王澍跋此碑说:“鲁公书多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也有人认为此碑“最为窘束”,“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二、《东方朔画赞碑》(754年)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为颜真卿46岁时所书,大楷,字径三寸。
颜真卿书写此碑正值壮年,故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
此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丰厚,如浇如铸,笔画中段每以中锋铺毫,沉雄深稳,点画起收、转折多出于峭劲的方笔。
颜真卿《多宝塔碑》原色高清字帖(全42页)

颜真卿《多宝塔碑》原色高清字帖(全42页)
编者按
老话说:学书当学颜。
这是过去每一个学书者常常会听到的一句话。
其实,这里也不乏真谛。
颜书以雄浑的气势、雍容的气象、朴茂的气格鼎立于书史。
尤其是书家标炳千古、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在极重人伦准的的古代,颜体的“流行”是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的。
由此也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知人论书”一说。
“颜体”被后世普遍认同的原因或正在于此。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年所书。
其书流美中见朴质、刚健里含婀娜。
初学临写此帖,可循此知楷法之大意。
用笔、结体尽可一览无余。
历来学书从此入门者众,故此碑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放大,才能显示出其难以超越之功力!

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放大,才能显示出其难以超越之功
力!
《多宝塔碑》此碑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徐浩题额,额为隶书,史华镌刻。
《多宝塔碑》传为颜书留存下来最早的一块碑,书写时作者年四十四岁,它的书体反映了颜书早期面貌,书体结构严密、匀整,风格秀媚多姿,更多保持了写经的书风。
此碑石在康熙年间折断,现在所见最早的为宋拓本。
'凿井见泥'之'凿'李未损,'我帝力'之'力'字、'王可托'之''托'字稍损,明初拓本'凿'字已损,'王可托'等十八字未损,称为'王可托本'。
【颜碑】《多宝塔碑》原石(部分)高清拓片

【颜碑】《多宝塔碑》原石(部分)高清拓片弘扬鲁公精神,学习颜体书法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现今保存于西
安碑林第二室。
《多宝塔碑》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其结体宽博,布白较匀整,字型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布势均匀,四周撑满,故气势雄伟,这是'颜体'佛书的又一特色。
《多宝塔碑》蕴含了'二王'和初唐以来书家的风流,历来为书家珍重。
它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学子描红、士子举业、居士写经、坊间印书,竞相仿效。
至今仍是适用非常广、影响十分巨大的书法作品。
《多宝塔碑》的创作背景是唐朝天宝年间,楚金禅师夜诵《法华经》时,仿佛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想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誓志筹建。
在修造期间,甚至出现了种种灵应和神奇的事情。
这份诚意感动了唐玄宗,于是赏赐钱帛,并亲题塔额。
经过4年的努力,多宝佛塔终于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建成。
一、《多宝塔碑》部分原石
二、《多宝塔碑》高清拓本。
久易庵藏“友鸿山馆旧藏《多宝塔碑》拓本”考鉴

久易庵藏“友鸿山馆旧藏《多宝塔碑》拓本”考鉴作者:茆奇文邵佳婷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5期《多宝塔碑》乃传世名碑,历代备受重视,故拓本流传甚夥。
“友鸿山馆旧藏《多宝塔碑》拓本”题签存有明确纪年“道光甲辰”,为《多宝塔碑》清代拓本断代提供了重要考据,可作为道光拓本标准件参考,故尤为珍贵。
本文通过与其他拓本对比,考证出此拓为原碑原拓,再根据相关考据得出此拓为“乾嘉”时期拓。
在考证的过程中得知,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后此刻保存完好,考据已和民国时期相差无几。
辛丑仲春,笔者①有幸从友处购得友鸿山馆旧藏《多宝塔碑》拓本一册,很是喜爱,遂对此册之真伪与拓制年代进行了详细考证。
此旧拓一册完整无缺,蝴蝶装,共二十六开,品相完好,前后封皮尚存,上有题签“唐颜真卿多宝佛塔”,落款“道光甲辰冬友鸿山馆藏”。
从题签处可知,此拓拓制年代不晚于“道光甲辰冬”,收藏者为“友鸿山馆”。
关于“友鸿山馆”,笔者并未查到相关信息,也无从考证。
“道光甲辰冬”可作为《多宝塔碑》拓本断代的依据。
拓本考鉴应先鉴真伪而后考证拓制年代。
一、真伪考鉴刘大新、海国林②著《碑帖拓本辨伪》中言:“此碑因为世人所重,故翻刻本极多!”书中收录一翻刻,对其记录“此拓本为清代摹刻本,笔画较原刻本呆板。
第五行‘进具之年’之‘之’字,原刻本宋时已稍有泐损,捺笔已变粗,而此拓本纤细光洁,完好无损”。
书中展示的翻刻本“进具之年”的“之”字纤细光洁,完好无损。
图六为东京博物馆藏宋拓本,笔画丰润且末笔捺增一石花,可清晰对比出两者的不同。
此拓“之”字捺笔变粗,石花自然,未见纤细光洁之样,字形与宋拓吻合。
仲威③在《中国碑拓鉴别图典》中言《多宝塔碑》翻刻本“石花呆板”,通过与原拓对比,可清晰看出石花的不同。
从图一至图九中可看出“史华刊”三字宋代已损,翻刻本模仿原刻损坏处,人为增加石花,呆板而缺生气,且石花形态亦与原刻不符。
将此拓与图九、图十对比可知,石花吻合,自然生动,可证为原碑原拓。
多宝塔碑的书法特点赏析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作品,此碑⾸题“⼤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
”下⾯是百分⽹⼩编给⼤家整理的多宝塔碑的书法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家! 多宝塔碑的书法特点 《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王、欧、虞、褚余风,⽽⼜与唐⼈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其堂奥。
该碑⽤笔多⽤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
起笔藏锋为主,兼⽤露锋,⽅圆并⽤,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多不似柳书的齐头⽅脚,⽽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收笔处,常向右下⽅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之韵,竖画粗壮,浑厚⼒强。
横、竖笔画粗细对⽐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也把颜体的⼀个“筋”的意味完整的表达出来。
颜体撇画较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有“蚕头燕尾” 之称,给⼈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有峻利之感。
另外,颜体捺画的捺脚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不似柳体的撇低捺⾼,⽽呈现出⼀种舒展沉稳之美。
该碑转折变化较多,主要有提笔耸肩顿挫和按笔削肩暗转之法,有⽅有圆,⽅圆兼施。
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结体宽博,布⽩较匀整,字型稍⽅,端庄平稳,正⽓饱满,已初显颜体成熟期的正⾯⽰⼈、雄浑豪迈的书风。
《多宝塔碑》书体不似柳书的中紧外放,主笔长枪⼤戟般舒放。
该碑字体笔画间的宽窄收放对⽐较欧、柳书体要⼩,主笔相对收敛,短笔相对放长,因此中宫显得较为疏朗,外部笔画也较规整,较欧、柳书体略显内松外紧、字势宽绰、雄浑平稳。
《多宝塔碑》中的点运⽤灵活,引带顾盼;各笔画间时有露锋映带,连贯照应,正斜相⽣;⼀些主竖故意偏离中线,⽽靠长横的斜势及长的 “⼒臂”和重的“垂尾”来获取平衡,使稳活相⽣,奇趣顿增。
多宝塔碑节选五下

多宝塔碑节选五下(原创版)目录1.多宝塔碑的概述2.多宝塔碑的历史价值3.多宝塔碑的艺术价值4.多宝塔碑的现状和保护正文一、多宝塔碑的概述多宝塔碑,位于我国河南省开封市,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
这座塔碑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多宝塔碑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二、多宝塔碑的历史价值多宝塔碑见证了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从建筑风格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审美情趣;从碑文内容上,我们可以研究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风俗和历史事件。
此外,多宝塔碑还是一座集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多宝塔碑的艺术价值多宝塔碑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碑文内容三个方面。
建筑风格上,多宝塔碑采用了仿木结构,表现出了浓厚的宋代建筑特点。
雕刻艺术上,多宝塔碑的石刻技艺达到了巅峰,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草,都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碑文内容上,多宝塔碑记录了当时的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四、多宝塔碑的现状和保护多宝塔碑在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多宝塔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如今,多宝塔碑已焕然一新,成为了一座集历史、艺术和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结:多宝塔碑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久易庵藏朱拓《多宝塔碑》真伪考鉴

久易庵藏朱拓《多宝塔碑》真伪考鉴作者:茆奇文邵佳婷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12期摘要:《多宝塔碑》拓本流传甚多,但多为墨拓,朱砂旧拓鲜有流传。
笔者得此拓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反复观看,并对此拓真伪进行了详细考证。
就拓本气韵观看、字形洞察、笔画识别、辨析参照四个方面详细考证,辨别出此拓为原碑原拓,加之字口丰腴、拓工极精、装帧考究、纸墨精良,实为学习颜楷之不可多得的资料。
关键词:《多宝塔碑》;拓本;真伪;断代戊戌年中,笔者①得朱砂拓颜真卿《多宝塔碑》残册一十二面,甚是喜欢。
《多宝塔碑》系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
其拓本世间流传甚多,但多为墨拓,得此拓之前笔者未见此碑有朱拓流出,可见此残册之珍贵。
加之字口丰腴、拓工极精、装帧考究、纸墨精良,笔者遂爱不释手,反复观看,对此残册的真伪等进行了详细考证。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原碑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立,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镌刻,乃当世名碑,其碑文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正如杨震方所言:“颜真卿楷书夙有名,此碑尤为人所嗜,学颜楷法者未有不学此碑。
”②故后世仿碑者众多,拓碑之事不绝于史。
古时,各地交通不便,仿碑、拓碑艰难,想一睹碑颜或求一原拓极为不易,遂有诸多翻刻出现,加之碑贾图利,更增加了翻刻的数量。
张彦生在《善本碑帖录》中有所记:“此书体因社会上初学写字需要,原石拓供不应求,仿刻翻刻很多种,又有补全王可托等十八字充旧拓本为贵。
”③可知,此拓翻刻极多,不乏做工精细者。
杨震方《碑帖叙录》亦有所载:“早有翻刻,有颇能近似原拓者,有称宋拓等伪物,广泛流行于世。
”④翻刻本(图3、图4)甚多,为此拓真伪鉴定带来诸多不便,更有出版物疑为翻刻,如1919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唐拓颜鲁公多宝塔碑》⑤(图5),字形与原拓多有出入,更有遗漏笔画的情况出现,与同时期出版字帖对比(图6)可清晰看出字形的差异。
拓本收藏以原拓为最善,为下真迹一等之物,翻刻多少有些失去神态,价值远不如原拓珍贵。
多宝塔碑节选五下

多宝塔碑节选五下
(原创版)
目录
1.多宝塔碑的概述
2.多宝塔碑的历史价值
3.多宝塔碑的艺术价值
4.多宝塔碑的现状与保护
正文
一、多宝塔碑的概述
多宝塔碑,全名《大唐多宝塔感应碑》,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此碑立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 年),是为纪念白马寺修建多宝塔而设立的。
碑文详细记录了多宝塔的修建过程以及参与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多宝塔碑的历史价值
多宝塔碑是研究唐代佛教历史和寺庙建筑的重要实物。
碑文详细记载了白马寺修建多宝塔的过程,反映了当时佛教寺庙的规模和格局,以及唐代佛教建筑的特点。
此外,多宝塔碑还记录了参与修建的多位高僧和官员,为研究唐代佛教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多宝塔碑的艺术价值
多宝塔碑的书法艺术价值极高,是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的书法独具风格,融汇了篆、隶、行、草等多种书体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多宝塔碑的书法结构严谨、笔力遒劲,堪称唐代书法的瑰宝。
四、多宝塔碑的现状与保护
多宝塔碑历经千年风雨,仍然保存较为完好。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破坏,碑文部分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对多宝塔碑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使得碑文逐渐恢复原貌。
如今,多宝塔碑已成为洛阳市白马寺的重要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总之,多宝塔碑作为唐代的一部重要碑刻,既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