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边城》全文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这是一部富有人性光辉的小说。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边城》全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全文赏析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好句:1、这小城里虽那么安静和平但地方既为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因此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却不同了一点。
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
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
还有卖船上用的檀木活车、竹缆与罐锅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
小饭店门前长案上,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钵旁大竹筒中插着大把红筷子,不拘谁个愿意花点钱。
2、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
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铺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
到了晚间,则轮流的接待商人同水手,切切实实尽一个妓女应尽的义务。
3、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
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4、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7、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
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9、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
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
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1.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小说《边城》赏析
小说《边城》赏析小说《边城》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说《边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边城》赏析篇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出身于行伍之家。
创作丰富,有30多个小说集。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相互映照的世界:一是病态的城市,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大小阮》等,这些主要揭示城市知识分子阶层的病态,个性压抑和性压抑。
二是表现湘西世界。
如《神巫之爱》《边城》《萧萧》《长河》《丈夫》《柏子》等。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边城》作于1934年。
《边城》的中心人物是翠翠。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
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
她对爱情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
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
通过翠翠的形象,通过作者所营构的古朴的意境,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建构一出健康、活泼而又不悖于人性的“小庙”。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
代表作《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
首先,小说通过翠翠的纯朴,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翠翠的童贞纯情、害羞矜持却又始终不渝,与当时的时代女性形成了强烈反差。
其次,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风俗美和人情美,这种原始野性的风情和田园牧歌的情调淡化了社会矛盾;第三,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情绪的体操。
小说是存在着情节性的,但是它把情节性埋藏在诗情画意之中。
但,尽管作者淡化了翠翠爱情的失败的悲剧性和老艄公去世所带来的悲剧性,但悲哀的而充满无限期待的结尾实际上包涵着作者沈从文对传统的符合人性的农耕文明即将消失的无尽的隐忧。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写边疆女子命运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三个方面对《边城》进行赏析。
沈从文在《边城》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围绕着女主角莫小娘展开,她是一个生活在边疆小镇的乖巧女孩,她的命运被家族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的压力所束缚。
莫小娘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温婉而坚强,善良而又矛盾。
另外,小说中还有一系列丰满的次要人物,如莫小娘的父亲、情敌苏文纨、莫小娘的表姐等,他们的形象都鲜明生动,各具特色。
沈从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边城》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小说中的爱情线索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情感描写之一。
莫小娘与苏文纨之间的纠葛令人动容,他们之间的爱情被家族和社会所阻碍,命运的不公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悲剧。
沈从文巧妙地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入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纠葛,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沈从文在《边城》中探索了许多深刻的主题。
其中之一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小说中莫小娘被家族和社会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她的命运被限制在狭小的边疆之中。
通过莫小娘的命运,沈从文对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呼吁人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此外,小说还涉及到了性别、家庭、爱情等多个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索,沈从文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边城》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小说,通过对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边城》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读完《边城》后,人们会对边疆女子的命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爱情和人性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这些都使得《边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边城》的全文赏析
《边城》的全文赏析《》的主要的冲突矛盾在于傩送和天宝之间的争取翠翠的事情上。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下面小编供大家带来《边城》的全文赏析。
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梗概)提示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
《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在《边城》究竟有什么的故事会发生?《边城》的主要的矛盾又在哪里?下面小编整理l《边城》的全文内容简介和赏析,欢迎查看。
《边城》的主要内容(1)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二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
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责怪自己,很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边城》的主要内容(2)在湘西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她的爷爷,在一次端午节上,翠翠邂逅了二老,并从此爱上了他。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以湘西边境一个小镇为背景,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在鉴赏《边城》这部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主题思想:《边城》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上。
小说中通过对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淳朴的情感,以及湘西人民善良、朴实、勤劳的品质。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性之美,正是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2. 人物形象:《边城》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的女孩,她对傩送的纯真感情展现了她纯洁的心灵。
傩送则是一个勇敢、正直、善良的年轻人,他对翠翠的爱是真挚而深刻的。
而翠翠的外公则是一个慈祥、善良、豁达的老者,他对翠翠的关爱和呵护展现了亲情的美好。
3. 艺术手法:《边城》的艺术手法独特,语言简练明快,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沈从文先生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美丽的世界。
同时,小说中通过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蕴。
4. 文化价值:《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边城》,读者可以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边城》所描绘的人性与情感之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边城》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通过鉴赏《边城》,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感受人性和情感之美,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边城》赏析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三、人性美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在《边城》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文章在写到掌管水码头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沈从文《边城》原文内容赏析
沈从文《边城》原文内容赏析沈从文《边城》原文内容赏析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夫愿意让翠翠自己作主,因此没有直接答应天保的提亲。
待天保明白傩送也爱翠翠,同意傩送提出的公平解决办法:兄弟俩轮流对翠翠唱歌,谁唱动了翠翠的心,翠翠便归谁。
结果,天保自知不敌傩送,赌气乘船下行,不料不小心被竹篙弹入激流淹死了。
顺顺家以为这事与老船夫有关,傩送也以为他做事“弯弯曲曲”,不爽快,面子上对他冷淡了许多。
为了求得人对自己命运的自主,老船夫陷入了不为人理解的孤独。
傩送父子的冷淡,中寨人关于傩送决定要碾坊的谈话,翠翠外柔内刚的脾性,当年女儿悲惨的死,全都综合在一起,“命运”仿佛给了老船夫当胸一拳,他终于无力再抵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
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及的许多事。
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被逼着接受那座碾坊,因此赌气下行。
祖父的死因,又如何和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情,如今可全明白了。
翠翠把事情弄明白后,哭了一个晚上。
翠翠终于独自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关注文中描写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的文字,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三、名段助读1、茶峒风情【情节概要】茶峒凭山依水筑城。
贯穿各个码头的是一条河街,街上的吊脚楼是茶峒富有特色的建筑。
春水上涨时,茶峒人便搭了梯子进城,待水退后再从城门口出城。
若大水特别猛,茶峒人便在城头上呆望,若见水中有被飘起的人或物,茶峒人便急急地敢去救起。
茶峒很美,白河清澈,两岸多山,山中翠竹丛立。
河边住户自然随意,黄泥墙,黑瓦顶,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
边地风俗淳朴,即便是妓(ji)女,也做得很义气,相熟了有钱无钱都无所谓,如果遇见相爱的,便会全身心地投入。
边城高中语文课文原文及鉴赏
边城高中语文课文原文及鉴赏《边城》是一曲描写湘西人们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丽得如此朴素,悲剧得如此优美的人性“牧歌”。
《边城》是沈从文“思乡情结”养育出来的一颗明珠。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边城高中语文课文原文及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边城高中语文课文原文一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
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
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
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边城全文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边城全文赏析《边城》是沈从的说代表作。
《边城》寄托着沈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性美的部说。
下是我们为家带来边城全文赏析,欢迎家阅读边城全文赏析 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边城主要讲述了湘西“茶峒”这个小山城里所发生的一切是是非非和爱恨情愁。
主要讲述天佑、傩送、翠翠三个人之间曲折、朦胧的爱情故事。
在《边城》里,沈从文以浓郁的抒情手法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般的世界,充溢着浓浓的古典诗意氛围。
那山上翠绿的竹篁、草丛中繁密的虫鸣、溪面薄薄的轻雾、天空柔和的月光,都加剧了这种古典美的诗意氛围,烘托出了一个和谐、清静、空灵的世界,这是与世无争的世界。
边地山城,民风淳朴,人物豪爽仗义,刚健顽强,善良、沌洁,品格高尚。
老船夫为人朴直、无私奉献,无偿替行人撑船过渡,他守在小溪边数十年如一日,也从来不肯轻易接受别人一丝一毫的馈赠;翠翠是个天真、纯朴的美丽姑娘,她在风日里长养着,铸就了一颗善良、沌洁的心灵,她性格乖巧,从不发愁,有着小动物般的机警,也一样的易受惊吓,稍有风吹草动,便露出逃避的神态,这便注定了她日后的悲剧;天佑、傩送两兄弟,长年跟着父亲在风雨中走南闯北,煅就了强健的体魄,养成了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等种种备受称赞的美德;船总顺顺豪爽大方,无论谁有求于他,他都慷慨解囊,替人解难。
作品在开始的时候追叙了翠翠父母亲自杀殉情的爱情悲剧,其后以描叙了天佑、傩送与翠翠三人之间的悲情故事:天佑故意溺水身亡,傩送驾船远下桃源县不知所踪,翠翠在小溪边孤独地等待自己所爱的人归来。
淡淡的哀伤充溢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这样的悲情故事又使整部《边城》平空添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忧郁情绪。
《边城》擅于以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情遭遇,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丹塌的白塔、哗哗的浊流、惨淡的黄昏、桃色的薄云。
这些景物描写,揉进了人物的际遇和思想感情,尽显凄清、寂寥之情;人物的情思显得朦朦胧胧,似有似无,却又是异样的纯净透明,翠翠在爱的幻想中展开想像的翅膀,享受精神上的爱情,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的纯真情怀,是那样的纯净和透明。
沈从文经典作品《边城》赏析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
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
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 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 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
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
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 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
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
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 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 非常愉快。
山水美:依山傍水、安静优美的世外桃源 风俗美:赛龙舟;婚嫁习俗;丧葬仪式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 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 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 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 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 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 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
山水美:依山傍水、安静优美的世外桃源 风俗美:赛龙舟;婚嫁习俗;丧葬仪式 人情美:人际关系简单纯朴,人人重义轻利、
守信自约
人性美: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
天保、傩送、杨马兵、老船夫等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 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 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 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 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 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 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 边玩耍了。
谢谢
沈从文经典作品《边城》分析
边城文学作品赏析
边城文学作品赏析《边城》文学作品赏析一、那山那水那小城《边城》啊,就像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在你眼前缓缓展开。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那地方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你瞧,那山是青葱翠绿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小城就静静地卧在山水之间。
就好比一个婴儿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安心又自在。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这描写,一下子就让你仿佛看到了那山水的轮廓,那弯弯的溪流,那蜿蜒的山路,仿佛自己就站在那片土地上,感受着微风拂面。
这样的描写怎么能不让人着迷呢?难道你不想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二、翠翠的单纯与美好说到《边城》,就不得不提翠翠这个姑娘。
她就像山间一朵含苞待放的野花,纯洁又美好。
她的眼睛里透着清澈,心里装着的都是那些简单的快乐。
她和爷爷的互动特别温馨。
爷爷渡船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帮忙,或者自己在一边玩耍。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你看,这样的描写多生动啊,就像翠翠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她对待傩送的感情也是那么的纯真,像涓涓细流,不浓烈但却悠长。
你难道不喜欢这样单纯的翠翠吗?三、爷爷的爱与坚守爷爷在《边城》里那可是像一座山一样的存在。
他对翠翠的爱啊,深不见底。
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翠翠,就像老母鸡护着小鸡崽儿似的。
他辛苦地撑着渡船,不管风吹雨打。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从这就能看出爷爷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和翠翠相依为命,他把自己的爱都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爱吗?四、傩送的勇敢与热情傩送啊,那可是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
他就像一团火,热情又勇敢。
他在赛龙舟的时候,那奋勇向前的样子,就像一只矫健的雄鹰。
他对翠翠的感情也是炽热的。
他愿意为了翠翠去做很多事情。
“他想翠翠,可是他也不想让哥哥因为自己而放弃。
”从这里能看出他的善良和纠结。
他的出现就像给边城平静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活力。
沈从文《边城》评析
沈从文《边城》评析《边城》表现了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分享了对《边城》评析,欢迎大家阅读!一、风情美尽展世外桃源“沈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
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
”施蛰存如是说。
《边城》描绘了一幅作者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
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
这生活无形中就够成了一幅图画,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它们沉淀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
作为图景,有永不退色的鉴赏价值,浓厚的乡土气息。
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
作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种悲凉,无奈。
这画是优美的、精致的、绚丽的,它蕴含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
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在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二、山水美使人如入境界有位名家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用传神的笔触在《边城》中为我们展现这样的画面:“有一个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户人家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人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备,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铺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边城,原名《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边城风情画”。
作品以20世纪初湘西边城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翠翠的生活经历,展示了边城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
一、引言1.边城作品简介《边城》是沈从文创作于1934年的一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内涵的长篇小说。
作品以湘西边城为背景,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边城风情画。
2.边城文学价值概述《边城》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展现了边城美丽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作品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刻画,展示了湘西边城独特的民俗风情,彰显了民族精神。
二、边城作品鉴赏分析1.人物塑造(1)主人公翠翠,她性格内向、善良、坚韧,具有典型的湘西女子特质。
在与傩送的爱情纠葛中,展现了她真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傩送,他是边城青年的代表,既有阳刚之气,又有细腻之心。
他与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2.情节安排(1)故事发展脉络清晰,从翠翠与傩送相识、相爱,到遭遇困境,再到悲剧结局,情节跌宕起伏。
(2)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如家族恩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等,使得故事更具可读性。
3.环境描绘(1)边城风光特色:作品中对湘西边城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如清澈的河水、古朴的码头、巍峨的山峰等,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2)社会背景:作品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边城,当时社会风气尚未受到现代化影响,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习俗,这些因素对作品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边城作品的艺术特色1.语言风格(1)文字优美、细腻,如诗如画,展现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
(2)作品中融入了地方方言,使语言更具特色,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2.叙事手法(1)传统与现代叙事相结合,既有古典小说的叙事特点,又有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
(2)抒情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作品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抒发,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的《边城》赏析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绘湘西特有风土民情的杰作,通过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和自然风光的诗意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追求和人文关怀。
首先,《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主人公翠翠的情感变化,从孤独寂寞到对爱情的向往,再到最后的无奈接受,都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种深刻的心理描绘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其次,《边城》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一大亮点。
沈从文以诗画般的手法,勾勒出湘西奇丽的风光。
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都充满了诗意,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更为读者展现了一种纯净、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人向往不已。
在故事情节方面,《边城》以一场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
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充满了神秘色彩,但正是这种神秘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同时,作品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边民淳良心灵的赞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边城》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诗意的环境描写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情感的湘西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人性
的美好和复杂,也可以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神奇。
这部作品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瑰宝。
《边城》赏析
《边城》简要赏析《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湘西边疆为背景,反映湘西农民生活和思想的小说。
下面是对其的赏析:一、艺术成就1.语言形式美——沈从文的散文式的叙事风格,简洁、流畅、朴素、深刻,他的笔法独具匠心,再加上插叙、倒叙、顺叙、警句等手法,构成了独特的小说语言艺术的魅力。
2.文化价值高——《边城》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刻画了彭家与赵家两户农民家庭在清末民初的生活,表现了湘西边陲的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当时湘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爱、亲情、道德等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人类传统文化的倡导提供了思路。
3.文笔细腻——沈从文通过写风景、描写人物心理等手法,使描绘的湘西山区、农村和民间风情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同时又不乏美感和诗意。
4.情节紧凑——《边城》虽是一部长篇小说,却没有冗长的篇幅和生僻的词语,情节设置合理,各个章节衔接紧密,读来自然流畅,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较强的阅读性。
二、主题意义1.对传统文化的承托——《边城》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亲情、爱情、道德等,同样反映了湘西地区乡土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并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
2.对人性的探讨——《边城》中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人物之间的相处关系以及社会集体意识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向读者展现出人性的善恶、丑陋、复杂、多样等方面,表现出了人性的丰富性。
3.对时代环境的反映——《边城》通过对湘西的社会情况、人口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环境,并带有一定的批判性和警醒意义。
三、思想价值1.倡导传统美德——《边城》通过对亲情、爱情、道德等方面的描写,提醒人们要坚持传统的美德与价值观念,要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尊重、关爱和包容。
2.对现代社会的思考——《边城》作为一部经典名著,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也具有着对现代社会的超越性思考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应该正视传承的民俗文化和价值观,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边城》点评
《边城》点评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并通过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这部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誉为“文学史上最美的乡村故事”。
首先,《边城》展现了一种纯净而深沉的人性美。
小说中的翠翠,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纯洁的少女,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
同时,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性格,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其次,《边城》的叙事风格也非常独特。
作者采用了抒情诗和小
品文的笔触,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边城小镇之中。
小说中的语言质朴而优美,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此外,《边城》还通过对边城小镇的描绘,展现了湘西地区独特
的风土人情。
小说中的茶峒小镇,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小说中对小镇的描绘非常细腻,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里的花香和听到那里的鸟鸣。
总的来说,《边城》是一部充满诗意和人性美的作品,它通过对
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我们理解人性、认识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沈从文边城文学赏析
沈从文边城文学赏析沈从文边城文学赏析《边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物研究学家、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分享了关于《边城》赏析,欢迎阅读!一、湘西人民的“义”与“利”的冲突湘西小城最初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湘西淳朴人民的重义和轻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老船夫,老船夫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还在每天为摆渡乘船,不收取报酬,而且任劳任怨,文中也有详细的表述,有的乘客心中不安,乘摆渡后会抓一把钱放到船头,但是老船夫会一个钱一个钱捡起,放到乘客的手中,并认真吵嘴般对乘客讲“我有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些”。
但是有些乘客还是不好意思,不受出力不受筹之事,管船之人却耐不住情面,也为了让渡人安心,把这些渡人的钱托人到镇上去换一些上好的烟草和茶叶,将这些上好的烟草和茶叶都放到船边,有需要摆渡的人们需要这些东西,都慷慨提供。
在摆渡时,如果发现渡人从神情上对这烟草有了半分的兴趣,老船夫便即刻拿一小束烟草放到渡人的行囊边,还一面两眼放光的说,你爱吸这个吗?这个味道不错、这个妙、这个好啊,送人也是极好的东西之类的话语,让渡人拿去。
茶叶也是,老船夫将茶叶放到一个大缸内,用水泡开,专门给这些赶路的渡人解渴用,老船夫渡人不收钱,边城人都看在眼里,有时,一些好心人会送一些肉粽、白酒给老船夫、老船夫仍然皱起眉头,一本正经,非要给钱不可,要不就是放下钱拔腿就跑了。
从老船夫和边城人民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边城人民对于“义”的看重,边城人民的美德,不贪图利益,更看重人情,任劳任怨,毫不自私。
更加能体现出边城人民在自己的生活中坚守“义”字。
更像童话中所能展现出的生活场景,每个人都过着开心快乐的生活,在一个所谓的美丽家园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边城中人民的生活点滴是对于“义”更加完美的诠释。
随着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利”字逐渐在边城人民的生活中显现出来,并逐渐同“义”字发生了了冲突。
随着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利”字逐渐在边城人民的生活中显现出来,并逐渐同“义”字发生了了冲突。
《边城》的作品鉴赏
《边城》的作品鉴赏《边城》的作品鉴赏导语:《边城》是一曲描写湘西人们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丽得如此朴素,悲剧得如此优美的人性“牧歌”。
《边城》是沈从文“思乡情结”养育出来的一颗明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此小说的作品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1、思想内容:《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沈从文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在后来曾经表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就连吊脚楼**女的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
写杜鹃吵闹了这一片宁静的天地,其实是刻画翠翠的内心犹如这只杜鹃无法停歇下来。“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这里的“黄昏”成一个人,就像翠翠一样,她也美丽温柔,但却是平静的。就是这样的语言让人很自然地将自然景物和人做了对比。豆蔻的少女有了自己的烦心事了,仿佛连这杜鹃也体会到了她的那种心情,可是爷爷却不理解她,这使得她伤心地哭了。这些语言都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文字语言熟练的驾驭能力,也是汪曾祺所说的“语言充满水分”。
三、人性美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这段环境描写,再现了边城的温柔、美丽、平静,远离世俗的尘嚣。
后面还陆续的写道了一些: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1)环境语言的刻画。《边城》的语言特色之一是富有诗意,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上。“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天快黑了……有甲虫类气味”在第十三章的开头,作者便极力地在为读者们渲染着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为描写翠翠内心的“不平静”形成一种反差。看似不可对比的两件东西,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十分的协调。“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以为是在描
《边城》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边城》赏析 2009-03-03
《边城》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
先看翠翠这个形象。她是一个在青山绿水中长大的孩子,无父无母,和爷爷相依为命。自幼缺少母爱,心中有一种朦朦胧胧的向往,而外公忙于渡船,心事又无处诉说,四周生机勃勃的景物使她感到凄凉和寂寞,于是胡思乱想起来,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忧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的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不带一点儿世俗的尘滓。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更使她倍感落寞与孤独,悲伤的哭了起来。她情窦初开,对爱情有一份朦胧的向往和一种讲不明白的感受,听外公讲妈妈的故事,神往倾心;梦中听到二佬的歌声觉得自己在飞,是做了一个顶美顶甜的梦;在外公和她"讲笑话"的时候,内心充满羞涩;期盼着再听到二佬的歌声,久候不至,心中充满落寞和惆怅;而当外公唱了十个歌后,她又自语的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沈从文细腻的描绘出了这个自然之子的那种朦胧、又带有一丝凄凉的心态,这是一个完全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清纯少女的形象,在平凡的生活中有她自然似的哀与乐。再在看爷爷。敦厚朴实,恪尽本分,为了让过渡人能赶回家吃晚饭,在渡船上忙个不停。疼爱翠翠,感情上尽力体谅,在她烦心的时候为她讲故事、唱歌;操心她的亲事,想促成她的爱情,引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生活上无比关心,不让坐热石头。对从小失去父母从翠翠满心的温和和悲悯。女儿女婿的悲剧,在他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担心翠翠走她母亲的老路,就不告诉翠翠晚上唱歌的事实,也不告诉她天保兄弟的选择。翠翠是这个老船夫生活的精神依托。他担忧着翠翠在自己离开人世后的生活,想把她的生活安排的更好一些,有一个好的归宿。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孙女的深厚的爱,同时也感觉到他的身上有一份摆不脱的沉重、孤独和寂寞。这相依为命的祖孙俩使我们看到了人世间至纯至美的祖孙之爱。最后看天保兄弟,节选部分写的内容不多,但我们透过这一点点,依旧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作哥哥的天保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当明知自己不是弟弟的敌手,就决定离开,就此,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那份浓厚的诚挚的手足之情。翠翠、爷爷、天保兄弟,他们有着各自的喜与乐,甘与苦,这些喜乐甘苦源起于普通的人生之事,亦消散于普通的人生之事。这些纯朴的祖孙之爱和诚挚的手足之情,便构
在《边城》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文章在写到掌管水码头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的特点,不免就会想起汪曾祺对其语言的一段评价:“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语言评价之高在于他在《边城》的描写中语言的“恰如其分”。
一、山水美
《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成了自然纯朴的人性美。
环境描写: 课文节选部分有多处对自然环境作描写。 文章开篇就有一段环境描写: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世,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
《边城》的语言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又有着无限地回味。
来自《边城》的美——沈从文《边城》赏析
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的《边城》被遴选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高中学生得以领略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美。
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二、风情美
沈从文在《边城》描绘了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在划船比赛中,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在边城之外,总会有人计较谁会得到它,但是在边城人看来,银牌不拘缠到船上哪一个人的头上,都显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荣。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
“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施蛰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