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执教人:兰景伟二O一四年级上学期第一课时: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教学重点:信息、信息技术简介;计算机、微机简介教学过程:引入新知:有人说,在21世纪里,不懂计算机的人就是真正的文盲。

这句话虽有偏颇,但也表达出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初中生,当然也要努力学好计算机知识,讲授新知:板书:一、信息(Information)讲解:信息是指我们对自己还不清楚需要从外界获取的各种消息的总称。

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这些载体形式主要有: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作等,在现代,更是出现了利用电话、电视、广播、录音带、计算机及其网络等信息存储和传递形式。

板书: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讲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感测和控制技术等,可以概括为:Computer + Communication + Control(计算机+通信+控制)即所谓的“3 C”技术,它的核心和基础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IT知识有以下四大特点:实践性、实用性、技巧性、先进性。

板书:三、计算机(Computer)1、发展简史讲解: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台计算机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共使用了1.8万个电子管、7万个电阻和1万个电容,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第小时耗电140度,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

它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经历了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四个发展阶段,现在向第五代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

第一代(1946-1957年)计算机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软件大都使用机器语言,并出现了汇编语言,容量小,体积大,故障率高,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运算,运算速度达五千~几万次/秒。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初一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一、引言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帮助初一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并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定义和基本区别;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4.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5. 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和基本概念a.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b.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是什么?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a. CPU(中央处理器)b. 内存(主存)c. 存储设备d. 输入设备e. 输出设备3. 计算机硬件的功能a. CPU的作用和功能b. 内存的作用和功能c. 存储设备的作用和功能d. 输入设备的作用和功能e. 输出设备的作用和功能4.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a. 系统软件b. 应用软件c. 远程软件d. 网络软件5.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a. 加电自检(POST)b. 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c. 操作系统加载6.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a. 开机与关机b. 桌面操作c. 文件管理d. 软件安装与卸载e. 基本应用操作四、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一个有趣的教学视频或图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定义和基本区别,并与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并总结出主要观点。

4. 教学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5.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讲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软件及其功能,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 版本信息: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2. 教材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计算机编程等。

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了解网络应用,培养基本的编程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培养基本的编程思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编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开关机。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

桌面和窗口的基本操作。

2. 操作系统: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系统设置和维护。

3. 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使用。

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使用。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度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任务的质量、创新性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文档、实践操作指导文档等。

3. 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网络设施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置齐全,网络畅通。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软件应用;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观察、分析和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巩固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1.培养对计算机的喜爱和兴趣;2.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认知;3.培养好奇心,增强学习动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教师以计算机和手机为例,引导学生猜测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1.2 通过与学生交流,带出计算机的概念,准确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1 展示计算机的外形和硬件结构,并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计算机主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2.2 介绍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2.3 介绍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通过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讲解。

2.4 了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硬盘、光驱、磁盘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1 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并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计算机处理过程。

3.2 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并讲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4.1 针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和讲解,并逐项让学生跟随操作。

4.2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与评价5.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完成回顾总结。

5.2 进行问答环节,解答学生的困惑和疑问。

5.3 老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并给予肯定。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

2.情景教学。

通过模拟生活中的计算机使用场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软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软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软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计算机软件》

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
南省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一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 3
课中的计算机软件(结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大纲本节
教材分析 课的部分内容还节选自长江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中
考新突破》和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中考滚
②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能区分常见的 力分析
软件是属于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学会简单安装并使
用常见的应用软件。
教学策略选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择与设计
复习导入
①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明确计算机在
外观上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根据冯诺依曼设
计原理计算机又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
备、输出设备,并简单在黑板上呈现出冯诺依曼工作原
理示意图。③问题: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硬件,现在请
同学们想一想当你面对一台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
机时你能做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什么都不能做),
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计算机只有硬件不能工作的原因,
从而引出新课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1.软件
①软件的概念和分类
问题:计算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软件的概
念,并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
应用软件,用“把硬件比作一所房子,系统软件比作房
子的主人,应用软件比作家具用具”的例子比喻说明软
件的重要性。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
文档,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
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人教2021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1.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课件(共16张PPT)

人教2021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1.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课件(共16张PPT)

2 计算机的主要硬件 => 输入设备
触摸屏
摄像头
麦克
游戏杆
数码相机
扫描仪
手绘板
2 计算机的主要硬件 => 输出设备
数字电视
投影仪
打印机
绘图仪
虚拟现实眼镜 音频输出设备
2 计算机的主要硬件 => 内存
2 计算机的主要硬件 => 外存
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
U盘
闪存卡
光盘
2 计算机的主要硬件 => 中央处理器
3 计算机的硬件监测
1、计算机软件分为( B ) A、其它三项都不对 B、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操作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 D、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 2、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 D ) A 存储设备 B 输入输出设备 C、 CPU D 都有 3、王刚同学专门编写了一个查询本班同学电话号码的软件,这个软件属于(B ) A 操作系统 B 应用软件 C 程序设计语言 D 系统软件 4、CPU是计算机核心设备,它是由( B )组成。 A 运算器和存储器 B 运算器和控制器 C 控制器和存储器 D 运算器和输出设备 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 D )组成。 A、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B、主机和输入、输出设备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6、中央处理器又称为( B ) A、RAM B、CPU C、ROM D、I/0 7、CPU包括( A ) A、控制器和运算器 B、控制器和内存 C、运算器和内存 D、主机和内存
外存储器 硬盘、U盘、闪存卡和光盘等
输出
输出设备
显示器、投影仪、 虚拟现实眼镜、打 印机、绘图仪、音 频输出设备等
1 信息技术发展 => 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管计算机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信息技术单位: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授课教师:一、学情分析:初一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其好奇好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及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研究本课之前,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的内容,属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使用范围较广,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名称术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2、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小组活动等形式,加深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了解软件系统的组成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搜刮计算机的历史,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2)通过计算机硬件与人体的对比,让学生学会练生活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造就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换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布局,各主要部件的作用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想意图一、导入新课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这个时代的核讨论回答心技术,去银行取款、到超市购物、去电影院看年度大片,甚至在食堂就餐都离不开信息设备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信息设备。

先让学生动脑思考。

扩散思维,便于迅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提高注意力这些设备都是由计算机演变而来,他们外表看起来都是一些塑料金属,那么这些塑料金属是如何组合起来实现XXX的功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究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回答:显示器,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首先,同学们看一下你面前的这台机器,它由主机、鼠标、键盘哪些部件组成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部件我们成为硬件(课件生答:不能引导学生回答出完整展示),如果我们简单的把这些部件连接在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起,它能不能工作那?就像我们人体一样,硬件是我们的骨骼和肉体,缺少了思想就没有了灵魂也就成了行尸走肉,计算机的灵魂是什么那?系统、软件有了这些硬件再装上软件系统,这台机器就会变身成一台功能丰富的计算机。

《第2课信息新技术——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七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第2课信息新技术——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七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信息新技术——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

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硬件与软件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 技能与操作:能够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理解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及运行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重要性的认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操作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识别硬件设备,以及利用软件完成简单任务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使用计算机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概念,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 硬件识别: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计算机实物或图片,识别并指出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

4. 软件体验: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软件完成简单的任务,如打开文件、编辑文字等,体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及运行方式。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以及自己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的经历。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查找并记录家中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名称及功能,以及常用的软件名称及用途。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收获,总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初一下学期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一下学期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一下学期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办公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网络的基本概念、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网络安全知识的讲解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运算、存储、输入、输出等基本原理。

2. 网络基本概念(1)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等。

(2)网络的作用:信息传输、资源共享等。

3.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1)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新建、保存、编辑等。

(2)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公式计算等。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示范教学法:老师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 互动教学法: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老师讲解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网络基本概念和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老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根据功能和特点,输入输出设备可以 分为多种类型,如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输入设备、有线和无线输出设备等。
输出设备
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和信息输 出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响 等。
常见的输入设备
键盘
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之一 ,通过按键输入字符、数字和
命令。
鼠标
鼠标用于选择、拖动、点击等 操作,是图形界面中常用的输 入设备。
升级硬件
根据需要升级硬件设备,如增加 内存、更换硬盘等,以提高计算
机的性能和存储能力。
硬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观察计算机的外观、 指示灯等状态,初步判断 硬件故障的原因。
替换法
用正常工作的部件替换可 能存在故障的部件,以确 定故障所在。
诊断工具
使用专业的硬件诊断工具 ,如诊断卡、软件诊断工 具等,对硬件故障进行定 位和排查。
详细描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中实现各种功能的物理基础,包括 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这些硬件设备通 过特定的电路和接口相互连接,协同工作,以实现数据存储 、处理和传输等功能。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功能和结构的不同,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通用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嵌入式计算机等 。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概述 • 中央处理器 • 存储器 • 输入输出设备 •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与优化
0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概述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装置的总 称,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 1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本课选自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一章第七课。

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地阐述: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七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这一课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

本课针对初中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

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五大功能部件),简单了解其功能,并能对各种硬件进行识别;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确定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计算机产生感性认识,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学生能指出名称,所以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了解确定依据:理论比较抽象,不好理解二、教法阐述计算机硬件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

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

《计算机软件系统》教案(详案)(完整资料)

《计算机软件系统》教案(详案)(完整资料)
问题: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硬件,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当你面对一台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时你能做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什么都不能做),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计算机只有硬件不能工作的原因,从而引出新课计算机软件。
讲解
提问、写板书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新课
思考、回答
看黑板、听讲
思考并回答问题、听讲
通过复习,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提出问题
讲解、举例说明
思考并回答问题
听讲
采用提问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引出软件的概念。
用例子比喻说明,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软件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
1.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的概念和分类
操作系统:是指用于启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数据程序。
问题:你们计算机使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复习查看操作系统的方法(跟上节课查看CPU的主频和内存大小的操作方法一样)
问题:除了同学们自己所看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Linux、ios等。(对个别操作系统的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驱动程序: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常见的驱动程序有显卡驱动、声卡驱动和网卡驱动等。
问题:大家知道如何查找计算机中的驱动程序吗?演示查找驱动程序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操作。
让学生看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概念,还能为接下来的应用软件做下铺垫。
1.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的概念
问题:我们常见的应用软件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例举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并把这些常见的软件分为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
□普通教室 □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其他: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a. 硬件组成: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网络设备b. 软件组成: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应用软件3. 网络协议的作用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网络协议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网络协议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网络应用实例,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重点介绍网络协议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网络协议作用的理解,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评估。

3. 小组讨论评估: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网络协议: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如TCP/IP、等。

2.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形、总线、环形等,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网络安全基础:为学生提供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防火墙、加密技术和黑客攻击的类型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网络组成示意图、实际案例视频等。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标题: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常用软件的应用。

3. 熟悉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4. 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a. 中央处理器(CPU)b. 存储器(内存和硬盘)c.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d.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e. 其他辅助设备(扫描仪、摄像头等)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常用软件的应用a.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b.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c. 游戏软件、娱乐软件d. 安全软件、网络软件3.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a. 网络的定义和功能b. 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等)c. 网络的搭建和连接d. 网络的安全和隐私保护4.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a. 资源检索和利用b. 信息处理和编辑c. 信息交流和共享d.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多媒体手段,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应用。

3. 小组合作: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讲解: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并展示实物设备,让学生直观了解。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践练习,如开机、关机、登录等。

4. 讲解: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常用软件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制作简单的图表等实践操作。

6. 讲解: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网络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7.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信息收集等实践操作,加深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用途的问题,例如:同学们通常使用计算机做什么呢?
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它是由一组设备组装而成的,将这些设备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协调运行,故称之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入设备五个部分。

(1)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并使整个处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

(2)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内存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后容易丢失数据;可以随时读写。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仍然能够保持数据;正常使用中,只能读不能写。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把原始数据和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

常见的有键
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出,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等。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就是各种程序的组合,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程序等。

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

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如:Q basic语言、C语言等。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包括专用软件和通用软件等。

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软件、Adobe软件等。

杀毒软件,如:瑞星、360卫士等。

下载软件,如:迅雷、网际快车等。

3、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1)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就没有计算机。

(2)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的存在就毫无价值。

(3)硬件系统的发展给软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而软件系统的发展又给硬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对其修改补充
学生通过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先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再由老师加以修改和补充。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增强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以及处个部分的作用,还简单介绍了软件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组成的,以及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软件。

七、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2、上网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