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
昭通古城停车场规划的方案
![昭通古城停车场规划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898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a.png)
昭通古城停车场规划的方案引言昭通古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然而,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多,停车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昭通古城停车难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停车场规划方案。
目标1. 缓解昭通古城周边停车难问题,提高停车效率。
2. 提供足够的停车位数,更好地利用现有空间。
选择地点根据古城周边的道路规划和通行情况,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地点作为停车场规划的候选地点:1. 古城东门附近2. 古城西门附近3. 古城北门附近4. 古城南门附近经过实地考察和分析,我们最终决定在古城东门和古城南门附近分别建设停车场,因为这两个地点交通便利、停车场用地相对宽敞。
停车场规划与设计古城东门停车场古城东门停车场计划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可提供停车位300个。
停车场采用多层停车场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地面空间。
停车场设计如下:1. 采用标准停车位,一辆车一格,规范停车间距,最大化停车位数。
2. 安装智能停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停车位情况,提供导航指引,方便车主快速找到车位。
3. 设立专门的停车场入口和出口,配备自动识别车辆牌照的系统,提高出入口的通行效率。
4. 建设充电桩区域,满足电动车车主的充电需求。
5. 考虑到停车中的突发情况,设置防火设施和应急出口,确保车主的安全。
古城南门停车场古城南门停车场计划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可提供停车位200个。
停车场采用地下停车场结构,有效解决空间限制和城市景观问题。
停车场设计如下:1. 采用地下停车场结构,最大化地利用现有土地,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2. 设计合理的出入口,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
3. 考虑地下停车场的通风和照明问题,确保停车场内环境的舒适与安全。
4. 设立充电桩区域,满足电动车车主的充电需求。
5. 设置紧急通道和灭火设施,以保证停车场内的安全性。
管理与维护为了确保停车场的顺利运营和车主的满意度,我们将制定以下管理和维护措施:1. 设立专门的停车场管理团队,负责停车场日常的管理、维护和巡逻,保证停车场的安全与秩序。
大型设备停车总结报告
![大型设备停车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11e19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3.png)
大型设备停车总结报告大型设备停车总结报告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各类大型设备,公司决定对大型设备停车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本次停车总结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年来大型设备停车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一、停车管理现状分析1. 停车场规划不合理:当前大型设备停车场布局不合理,停车位设置不均匀,有些设备停车区域拥堵,而有些停车区域空置较多。
2. 缺乏监控系统:停车场缺乏全面的监控系统,无法实时了解设备的停放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度。
3. 停车记录不完善:由于缺乏有效的停车记录系统,无法追踪设备的停放历史,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周期无法准确掌握。
二、停车管理经验总结1. 合理规划停车位:根据不同设备的尺寸和使用频率,合理规划停车位,保证停车区域充分利用,避免拥堵和空置现象。
2. 建立监控系统:安装相应的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设备的停放情况,实现远程监控和调度,提高停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3. 停车记录管理:建立完善的停车记录系统,记录设备的停放时间和历史,实现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周期进行准确追踪。
三、停车管理改进建议1. 设备分类停车:根据设备的类型和使用频率,对停车位进行分类,分类停车可以更好地利用停车位资源,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2. 安装智能停车系统: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实现自动停放和调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停车作业效率。
3.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停车需求,为停车作业提供指导和优化方案,降低停车管理成本。
四、停车管理优化措施1. 提升停车位利用率:通过合理规划停车位和分类停车,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减少拥堵和空置现象。
2. 提高停车作业效率: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停放和调度,提高停车作业的效率和准确度。
3.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根据停车记录系统提供的数据,建立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型设备停车管理的现状分析、经验总结和改进建议,可以优化停车位规划和布局,提升停车作业效率,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从而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延长设备的寿命,为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提供更好的保障。
西安停车场收费标准
![西安停车场收费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6b101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c.png)
西安停车场收费标准西安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停车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规范停车场收费,维护市民和游客的合法权益,西安市交通管理部门特制定了停车场收费标准,以便市民和游客了解停车费用,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对于路边停车位的收费标准,根据停车时间长短来计费。
在市区范围内的路边停车位,首小时收费5元,之后每30分钟加收2元,最高收费不超过当地日常停车费用的两倍。
对于特定时段,如节假日、大型活动等,路边停车位的收费标准会有所调整,具体收费标准将在停车场入口处公示。
其次,对于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主要分为室内停车和室外停车两种情况。
室内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相对较高,首小时收费8元,之后每小时加收3元,最高收费不超过当地日常停车费用的三倍。
而室外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则相对较低,首小时收费5元,之后每小时加收2元,最高收费不超过当地日常停车费用的两倍。
另外,对于特殊车辆,如残疾人车辆、公交车辆等,停车场会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免费停车时长。
市民和游客在停车时,应当主动告知停车场工作人员车辆的特殊情况,以便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停车场收费标准是由西安市交通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停车场不得擅自调整收费标准。
一旦发现停车场存在收费不合理或违规收费的情况,市民和游客可拨打12345交通违法举报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交通管理部门将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处理。
总之,西安停车场收费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市民和游客的合法权益,规范停车场管理,维护良好的停车秩序。
希望市民和游客在停车时能够遵守相关规定,理性停车,共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共建美好的西安。
以上就是西安停车场收费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市民和游客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共建美好的西安。
毕业论文-基于Web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论文-基于Web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e3390b4ddccda38376bafe0.png)
基于Web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汽车的数量飞速增加,在生活小区、办公场所、商场、景点等地方,停车难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结合一些当前的停车场模式和现状开发出本停车场管理系统。
主要功能包括场内车辆管理和后台数据库管理,其中场内车辆管理又分为车位管理模块、收费管理模块、停车场数据管理模块、系统功能操作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等。
我们从系统的功能实现和设计方面阐述了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
系统采用了B/S架构,Tomcat8.0作为运行服务器,基于J2EE 标准。
Eclipse4.6开发环境,数据库采用Mysql-5.5.37。
开发过程利用MVC开发模式,层次分明。
成功实现了该系统。
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扩展性,较高的响应速度和效率,该系统符合实际的停车场管理系统,为停车场管理供一个快速,简单规范的管理平台。
这对提高信息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J2EE;B/S结构;Mysql;MVC;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ncreasing quickly, the number of vehicles increased rapidly, the living community, office space, shopping malls, scenic spots, such as local, parking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arking difficulty, combined with some parking mode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rrent developed this parking lot management system.Main functions include floor vehicle management and background database management, including internal vehicle management is divided into parking management module, data management module, system of parking charge management module, function module, us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ule, etc.W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System USES the B/S architecture, Tomcat8.0 as to run the server, based on the J2EE standard.Eclipse4.6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sing Mysql database - 5.5.37.Development process using MVC development mode, distinct.The system is implemented.Trial ope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good performance and scalability, high respons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car pa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parking management for a rapid, simple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latform.Thi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reduce the manpower cos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J2EE; B / S structure;Mysql;MVC;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1.3 论文结构 (3)第二章相关技术与方法 (4)2.1 J2EE (4)2.2 MVC设计模式 (5)2.3 JSP介绍 (5)2.4 jQuery (5)2.5 智能化功能介绍 (6)第三章系统分析 (6)3.1 可行性分析 (6)3.2 需求分析 (8)第四章系统设计 (10)4.1 系统类分析 (10)4.2 关键业务设计 (14)4.3 数据库设计 (14)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20)5.1 用户登录 (20)5.2 系统信息管理 (22)5.3 车位信息管理 (23)5.4 IC卡管理 (26)5.5 临时车主管理 (27)5.6 固定车主管理 (28)5.7 收费管理 (30)5.8 打印管理 (30)5.9系统功能操作 (30)第六章系统测试 (31)6.1 系统测试概况及用例 (31) (36)第七章系统评价 (36)7.1 系统评价及意义 (36)第八章总结 (37)参考文献 (39)致谢 (41)第一章绪论1.1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前属于奢侈品的汽车己经逐步走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旧城区道路系统现状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旧城区道路系统现状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ced93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75.png)
旧城区道路系统现状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付乐;段悦明;程昊;刘建华;杜明义【摘要】旧城区是城市中传统历史文化集中体现的区域,旧城的保护与交通发展的协调进行是旧城区建设的关键.随着城市私人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现有旧城区道路系统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城市交通机动化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日益增多,并成为旧城区道路系统规划研究的热点.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在旧城道路系统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以北京市西城区道路系统调研项目为例,对该区道路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西城区道路系统的优化改进提供基础支撑.【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4页(P184-187)【关键词】旧城交通;道路系统;现状研究【作者】付乐;段悦明;程昊;刘建华;杜明义【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北京旧城道路网呈横平竖直的棋盘式街道格局,目前仍然保存了上千条胡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城内打通和展宽了一些道路,但棋盘式路网骨架并没有改变,依然保留着传统风貌。
道路交通规划其特殊性是一个量化的物质过程、硬质过程,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个以人为本、保护文化环境多样性的一种人的精神寄托、回归和反思的软质过程,这两种过程相互交融的立足点是保护。
旧城道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如何处理好旧城保护、利用及改造的关系。
西城区旧城交通需求具有多样性、高强度性的特征,然而历史空间格局、道路胡同体系和传统风貌的保护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旧城道路交通的发展。
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现状道路系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内包含15处历史文化保护区),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走访与量测、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三种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对西城区道路系统(道路网、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停车现状等)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西城区道路系统的优化改进提供基础支撑。
2 理论研究与案例解析2.1 基础理论概述二战后西方各国开始关注旧城交通系统改善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划理念和政策,其中包括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交通出行环境,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重视社区内部交通建设,典型规划手法包括划定步行区、发展公共交通、交通安宁以及街道共享理论等。
基于公共停车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公共停车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76dc1190c69ec3d5bb75da.png)
基于公共停车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江干区停车状况全面细致的调查,就停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供参考!关键词:江干区公共停车场问题分析发展策略规划分析Abstract: Through to JiangGanOu parking situation the thorough and careful investigation, parking situ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JiangGanOu public parking problem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 analysis近年来,杭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汽车产业化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小汽车正以“几何”增长进入普通居民家庭。
由于早前的公建、居住项目存在停车配建严重不足的历史欠账问题,使得“停车难”成为杭州急需破解的“七难”之首。
面对机动车持续的增长,停车供求矛盾将更为严峻突出,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试图缓解老城区停车历史欠账的同时,又必须面对新的增长带来的供应缺口问题,市区尤其是主城建成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运行效率,影响城市生活品质,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最为突出问题。
(一)全区停车问题分析从主城区停车设施现状及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区停车问题主要症结为:1、由于历史欠帐多,“老小区”、“老公建”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
2005年浙江省出台停车配建标准,我市开始加强停车配建100%落实到位。
美国城市停车政策解析
![美国城市停车政策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da3b57804d2b160b4ec0fe.png)
认 为不应 支付任何 停车费 用 ,不应 出现 由于停 车
供 给不足 而带来 的不便和 时间浪费 。为此 ,对 新 开发建设 项 目,各城 市都严格 按照路 外停车最低
配 建标准 配置停车 设施。直 至今 日 ,世 界大 多数
虽然 路内计 时停 车设施 迅速普 及 ,但是 ,由
于缺 少计费管理 方面 的保 障 ,导致 路 内停车 设施 的周转率 并不高 。为缓解路 内停车设 施的供需 矛
够 的能力满足 日益增长 的 出行 需求 。基于此 ,这
一
时期的城市停 车政策是 充分满 足机动车停 车需
是,随着停车政策的实施 ,出现了一系列复杂问题。
求的停 车设施 供给。截至 1 6 年底 ,美国几 乎所 90 有城市 都遵循 上述思想 制定 了与路外停车最低 配
1 . 1路 内计时停 车设 施和 路外 停车 最低 配建 标 准
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 实意义。
12 世 纪 7 年 代 以 前 美 国城 市 停 车 O O
政 策 的发 展及 问题
美 国最 早 制 定 的停 车 政 策 主 要 遵 循 两 个 原
中 图分 类号 :U 9. 4 1 7
收 稿 日期 : 0 10 — 2 2 1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市 中心 区路 内停车 时间限 制政 策 ;12 年 ,波土 90 顿制定 了同样的政策 。为了满足 商场潜在客户 的 停车需 求 ,13 年俄 克拉哈 马市 中心 区的一家商 95 场 首次使 用 了路 内计 时停 车设施 。此前 ,该商场
的 员 工通 常 将机 动 车 停 放 在 商场 门前 的停 车 泊 位上 ,给顾客停 车带来不便 。截至 15 年底 ,美 95 国大部分城 市 中心 区和主要 商业街道都 设置 了路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趋势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849dc3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f.png)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表资源的日益稀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趋势。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在地下建造地宫、地道等。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从简单的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中心,到地下文化设施、地下生活中心等。
地下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地表空间的压力。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地表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土地价格不断攀升。
而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很好地弥补地表的不足,扩大城市的功能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地下停车场能够有效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地下商场不仅能够提供额外的购物空间,还能够减少地表绿地的占用,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环境相对稳定,温度较为适宜,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将一些对温度要求较高的设施,如冷库、仓库等移至地下空间,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还能保持环境的稳定。
此外,地下空间的利用还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
然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其次,地下空间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同时,地下空间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地下空间的管理,规范开发行为,确保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地下空间将逐渐发展成为集居住、工作、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
其次,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例如,地下太阳能发电设施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2024年停车场市场调研报告(3篇)
![2024年停车场市场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7393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7.png)
停车场市场调研报告(3篇)停车场市场调研报告(精选3篇)停车场市场调研报告篇1一、适用专业,周时数、学分数:1、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2、周数:2周3、学分数:分二、实习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调查实习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城市规划原理》之后,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代表性城市的实地考察和专项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城市与建筑、城市与社会文化、城市与社会经济、城市与环境(地形、地貌、水体、气候等)等的关系,获得对城市形象、城市空间、城市规划结构等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理解。
学生通过规划调查,应该全面体会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规划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城市调查实习,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1)、通过观察、访谈及问卷等形式进行数据和资料收集的能力;(2)、运用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对各类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评价的能力;(3)、对规划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的基本能力。
对下一步城市规划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习方式和组织形式:实习方式:全体学生分组分城区分项考察,之后进行考察成果交流。
分组以2人一组为宜。
调查区域不能重复。
调查方法:实地勘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随机访谈和专家访谈)、查阅文献、观察记录(包括照片记录)、案例分析等。
四、实习内容:此次调查的主题为:“人文规划,创意转型”,选题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可围绕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各相关方面进行社会综合调查,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提供解决问题的研究报告。
2、历史街区保护。
可从街空间尺度、历史建筑用途、保护更新策略与民众参与历史建筑保存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3、城市交通问题。
选其中一个角度出发即可。
(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各种群体的需要,特别是中低收入或特殊人群的机动性问题(如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的交通服务);从交通出行的角度出发,如何使出行更舒适便捷(如多模式交通,信息系统整合);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交通需求(如城市边缘地区灵活的交通服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支持步行、自行车以及小汽车更高效使用方式(如单位同事的拼车,改善自行车的行车环境,改善居住区和城市中心的步行环境)。
基于公共汽车的停车换乘在英国的作用——历史回顾与评述
![基于公共汽车的停车换乘在英国的作用——历史回顾与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83179e60011ca300a6c3902b.png)
城市交通 第 9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Urban Transpor城t o市f C交hi通na,第Vo9l卷 .9, 第 No1.1期, Ja2n0u1a1r年 y 210月 11
基于公共汽车的停车换乘在英国的作用
——历史回顾与评述
against whic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is used to highlight its effective-
ness. It is concluded that P&R may increase the distance travelled by
its users due to low load factors on dedicated buses, public transport
abstraction and trip generation, although it is highlighted that there
are areas in which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clarify its impacts. 关键词:城市交通;P&R;公共汽车;评述
of its encouragement by the Government as a tool to deal with in-
creasing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raffic-related pollutio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the degree to which P&R is effective in the
停车发展的历史
![停车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4542c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6.png)
停车发展的历史一、古代停车方式的起源停车作为现代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骑马或使用马车,因此停车的需求并不大。
古代停车方式主要是将马匹或马车停放在马厩或者户外的停车场,用以保护交通工具的安全。
二、机动车的出现及停车需求的增加随着机动车的发明和普及,停车需求开始显现出规模化的增长。
20世纪初,汽车的出现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为停车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当时的停车方式主要是将汽车停放在路边或者室外停车场,但由于车辆数量的增加,停车位的紧缺问题逐渐显现。
三、停车设施的改进与创新为了解决停车位紧缺的问题,人们开始进行停车设施的改进与创新。
20世纪40年代,美国纽约市率先建设了地下停车场,将停车问题引入了三维空间。
地下停车场的出现解决了城市中心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成为后来停车设施改进的先驱。
此后,人们开始尝试建设多层停车场、地下自动立体停车库等,以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
四、智能化停车系统的崛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停车系统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系统通过使用车牌识别、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停车场的自动化管理和停车位的实时监控。
智能化停车系统不仅提高了停车位的利用率,还简化了停车过程,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停车体验。
五、共享停车的兴起近年来,共享经济的兴起也对停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共享停车平台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找到附近的闲置停车位,并进行共享使用。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停车位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同时,共享停车也为车主提供了一种新的收入来源。
六、自动驾驶车辆与停车的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停车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革。
自动驾驶车辆可以通过无人监管停车、智能寻找停车位等功能,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停车体验。
同时,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也将减少人为驾驶造成的停车位浪费和停车事故风险。
停车作为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们对停车需求的不断增加,停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老旧居住小区停车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旧居住小区停车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3d18d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3.png)
建立体式、机械式停车位等方式集约开发小区现状
停车场(位),充分利用地下人民防空工程设施增加
小区停车位。
- 75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14 期
2019 年 5 月
江苏科技信息 · 科学与社会
第 14 期
2019 年 5 月
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o.14
May,
2019
老旧居住小区停车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杜振宁
(宁波市交通警察局江北交警大队,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 要:
“ 停车难”是目前城市交通中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国内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亟待破解的一
车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停车建
设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另一
方面要挖掘现有资源,针对小
区和道路停车资源进行统一
的调整管理,建管并举,多管
齐 下 ,缓 减 当 前 停 车 供 需 矛
盾。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清晰
了解老旧小区的现状停车资
源,并对其停车需求特征进行
分析(见图 1)。
1 分析方法
通过现场踏勘与实地调
查、问卷调查、数据挖掘等方
第 14 期
2019 年 5 月
江苏科技信息 · 科学与社会
小区内占道停车位停车占总停车数的比例高达 50%,
而 2010 年之后交付的小区,小区内占道停车位停车
占总停车数的比例约为 28%。
(3)小区交付使用的时间越早,小区外停车占比
越高。1999 年之前交付使用的小区,其小区外停车
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
![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2b7730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8.png)
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的停车设施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路边停车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这一时期还处于汽车工业方兴未艾的初期,车辆的增多带给城市交通的压力还不是特别大,私人小汽车尚未成为交通的主要工具,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简单。
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供求矛盾不很突出,主要停车方式是沿街免费停车。
②地面停车场和投币停车阶段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
这一时期是战后北美城市恢复时期。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城市中心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增长很快。
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地面停车场和沿街投币式停车车位。
③地下停车和多层停车楼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是美国和欧洲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小汽车拥有量突飞猛进、城市中心区再发展项目大上快上的时期,也是城市中心区现代景观和地域特点形成的主要时期。
这一时期北美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普遍特点是向立体发展的速度快于向水平方向延伸的速度,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日益提高,类型日益复杂。
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和高层办公大楼成为这一时期欧美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发展内容。
受欧美城市中心区上述特点的影响,这一时期亦成为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主要发展时期。
其发展特点是:1)大型多层停车搂的建设;2)与其它建设项目结合在一起,大型地下停车设施的建设。
在苏黎世,500个单位的停车场还被延伸到了河流底部;3)有关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治理等专业部门纷纷建立;4)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与城市中心区交通、步行区、土地利用组成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从而使人们进出城市中心区和在中心区的活动更加方便、容易、舒适。
例如巴黎的卫星城德方斯新区将城市规划在一个大平台上,平台下面全是地下车库。
所有的车辆都在卫星城外面直接进人地下车库,城内没有机动车,地面上的交通步行化,解决了交通与停车的矛盾。
国内外机动车制动器发展的历史回顾
![国内外机动车制动器发展的历史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139b29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d.png)
国内外机动车制动器发展的历史回顾机动车制动器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起到控制车辆速度和停车的重要作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机动车制动器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本文将对国内外机动车制动器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
国内机动车制动器的起步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汽车制动器都是采用机械液压制动系统。
这种制动器由脚踏板到车轮制动器之间的链接杆传递制动力,通过液压系统将制动力传递给车轮。
然而,这种制动器的制动效果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制动不灵敏或制动失效的情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制动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引进一些欧美国家的高级汽车制动技术,如盘式制动器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盘式制动器的优势在于制动效果更为稳定和灵敏,更好地适应高速行驶的需要。
而ABS系统则可以避免车轮抱死,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中国汽车制动器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制动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一些国内汽车制动器企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逐渐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机动车制动器早期发展更加迅速。
在19世纪末,汽车刚刚问世时,制动器主要采用手制动器,这是通过手动操作车轮机构来达到制动效果。
随着制动技术的进步,上世纪20年代出现了脚制动器,即通过脚踩制动踏板来实现制动。
这种制动器相对于手制动器来说,制动力更大且更易操作。
到了上世纪30年代,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加,对制动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于是,液压制动系统开始被广泛采用。
这种制动器通过将制动力转化为液体流动来实现制动,既提高了制动效果,又简化了操作。
到了上世纪50年代,盘式制动器开始在欧美市场流行起来。
盘式制动器通过在车轮上安装旋转的盘片和与之相连的制动钳来实现制动,从而提高了制动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
《交通管理与控制》第4章交通秩序管理
![《交通管理与控制》第4章交通秩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6847d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9.png)
4.4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
(1)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2)警告标志的形状为顶角朝上的等边三角形。 (3)警告标志共有42类。 (4)警告标志设计尺寸与计算车速有关。
警告标志 一、道路交通标志
4.4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
(1)颜色除个别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 (2)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朝下的等边三角形。 (3)禁令标志共有42类。 (4)禁令标志的尺寸与计算车速有关。
4.4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
道路交通标志 可变情报板系统示例
4.4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
可变情报板系统示例 一、道路交通标志
交通事故信息的获取——交通事故的报警系统、道路交通监视系统,即通过电子监视、闭路电视、紧急电话、驾驶人员互助救护、巡逻车等获得道路交通事故信息。
紧急救援的核心——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响应和交通事故理
*
交通事故黑点——某一时期内,发生事故的数量或特征比其它地方明显突出的位置,包括交叉口、路段或某一区域。 交通事故黑点鉴别——将那些事故发生数量与特征异常的道路位置挑出来。 鉴别事故黑点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绝对次数来决定(挪威:100m,4年发生4次人员伤亡事故);更科学方法是采用当量事故次数与相对事故次数。 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综合应用交通工程、道路设计、车辆动力学、智能科学、先进检测技术等知识。 交通黑点治理对策——主要有非道路设施和道路设施两类。 非道路设施——安全教育、交通执法、机动车安全性能改进等; 道路设施——道路线形、路面性能改善,交通标志、标线与其它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等。
*
4.4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ETC的历史发展状况
![ETC的历史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ec59118171fe910ef12df830.png)
国外的E T C发展情况简介自8 0年代后期,世界各地为减少高速公路的排队交费现象和减少车辆频繁启动排放尾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开始考虑采用不停车收费技术。
近几年,ET C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视发展ETC,美国计划在2010年全面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
日本则大力扩展全国范围的ETC收费服务,ETC自2 0 0 1年3月在日本投入使用,到2 0 0 6年5月,ETC车载终端的安装累计己超过l,2OO万台,ETC的平均利用率已经达到6 0%。
可以看出,ETc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服务功能之一,在国外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并且ETC应用系统和E T C用户数量呈持续不断的增长态势。
ETC系统在完成收费的同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如采取分时段折扣优惠,以吸引其他道路的交通流,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等。
国内的E T C发展情况简介我国ETC的发展相对较晚,最近几年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1 996年北京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与美国Amtech公司在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进行ETC试验起,ETC系统也逐步开始建设。
1 999年,广东省路路通公司和美国的T I公司在佛山、顺德.、南海等地建成了40余条不停车收费车道。
200 1年1 2月深圳市外围高速公路路网一梅观、机荷两条路成功实现了路网不停车电子收费。
2002年4月在天津津滨高速公路开通了华北第一个ETC收费系统,1 1条ETC车道。
2004年底,广东省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于2004年12月全面正式开通投入使用。
鉴于ETc具有的一系列优势以及能解决的问题,很多省市都对ETc的实施进行了前期的研究。
近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河北等省市的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考虑高速公路网中ETC系统的发展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
可见,E T c作为一种先进的收费技术,代表着收费技术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关注及应用。
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标准
![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32089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f.png)
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标准标题: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标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历史街区的特殊性,其停车位设置标准也需要与之相适应,以保护历史街区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的标准,以实现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历史保护的平衡。
首先,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的标准应该考虑到历史街区的特点和规模。
根据历史街区的大小和交通流量,应该确定合理的停车位数量。
在保留历史街区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应合理规划停车位的位置和数量,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停车需求。
其次,停车位的设计和布局也是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标准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为了减少对历史建筑的影响,停车位应尽量隐藏在建筑物之后或地下。
同时,在停车位的设计上,应注重与历史街区风貌的协调,采用与周围建筑相适应的材料和色彩,避免与历史建筑形成冲突。
另外,停车位设置标准还应考虑历史街区内部的交通流线和出入口的设置。
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独特环境,应尽量减少车辆在历史街区内的行驶,避免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破坏。
出入口的设置应合理规划,确保交通的流畅性,同时又不影响历史街区的整体美观。
最后,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标准还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停车位的设置和使用上,应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
此外,应该推广使用环保型车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为了提高历史街区的可达性,应合理规划周边的公共停车设施,以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停车需求。
综上所述,历史街区停车位设置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历史街区的特点和需求,以实现交通规划和历史保护的平衡。
合理的停车位数量、设计和布局,以及合理的交通流线和出入口设置,都是保护历史街区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应纳入考虑范围,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城市发展。
通过科学的标准和规划,我们可以确保历史街区的停车位设置既满足交通需求,又不影响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1fce1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a.png)
1
目录
一、地下空间 1.地下空间定义 2.地下空间发展历史 3.地下空间的分类 4.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5.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存在问题
二、城市交通地下化 1.城市地上交通现状和问题 2.发展城市地下交通体的必要性 3.城市地下交通内容 4.国内外案例分析 5.城市交通地下化趋势展望
14
发展城市地下交通的必要性:
改善地面交通 通过地下交通枢纽的建设,可以形成集公交枢纽、停车场和配套服务功能为一 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下交通枢纽可以将到发的公交、旅游大巴以和小汽车 等车辆集中于地下,减少了这些车辆对地面道路资源的占用。同时,通过合理 设置出入口,地下交通枢纽可以消除车辆在路边停靠时对道路交通的干扰,有 效地改善了区域地面交通整体运行状况。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多用于建造陵墓和满足宗教建筑特 殊要求以和屯兵和储粮,(湖北大冶铜禄山古采矿遗址、 洛阳地下粮仓、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炸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地下空间开发,1613年伦敦 地下水道,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第一条城市地下铁道。地 下水力发电站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六七十年代的地 道和大量人防工程。
北广场地下一层示意图 21
案例分析:
5.竖向布局
层数 地面层 地面二层 地下一层
地下二层
标高 0.00 +9.9 -6.0~-7.0 -8.4~-8.9 -8.9~-14.0
功能 铁路站台、公交站、长途汽车站、大客车停车场、出租车站。 出租、自备车进站到达层 出租车出发、地下换乘、地下车库、地下商业、行人通道、下沉式广场 地下商业、地下停车 地下商业、地下停车
26
8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城市矛盾开始急剧尖锐化,大城市开始对 矛盾集中的地方实行综合开发,如哈尔滨等城市地下街的建设、兰州中心广场的 开发规划;
关于古城停车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古城停车治理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05031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c.png)
关于古城停车治理的思考与建议古城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也是旅游的热点。
然而,古城停车治理问题却成为困扰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难题。
为了提升古城的品质和形象,有必要对古城停车进行思考与改善。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古城狭窄的道路以及庞大的游客流量,停车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
因此,解决古城停车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其次,可以考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停车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停车系统来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这种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时监测空闲停车位的情况,并将信息传输到驾驶员的手机上。
这样,游客就可以提前知道哪些地方有空余停车位,从而避免在古城周边乱停车的问题。
此外,应该强化管理和执法力度。
加强对不合规停车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法乱停车的车辆进行高额罚款,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同时,也要合理设置停车场,并确保停车位的数量与古城所需的停车位数相匹配,以减少车辆在古城周边乱停乱放的现象。
另外,可以考虑发展公共交通,以减少私家车辆进入古城。
加强古城周边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提供更多的公交线路,开通地铁线路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进入。
同时,还可以推广共享出行模式,提供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方便游客在城市内部自由出行,减少对私家车的需求。
最后,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停车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引导游客养成文明停车的好习惯。
可以在古城周边设置宣传牌、标语等,提醒游客文明停车,遵守交通规则。
当地政府还可以与旅游机构合作,开展游客文明停车宣传活动,提高游客对停车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综上所述,古城停车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我们应该从科技手段、管理执法、公共交通、公众教育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施策。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古城停车问题,提升古城的品质和形象。
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
![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https://img.taocdn.com/s3/m/fd14d0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4.png)
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停车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规定,对于停车场的建设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定义、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定义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是指用于停放小汽车的车位所应具备的尺寸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停车位设计规范》(GB 50376-2012)的规定,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应为:长5.0米、宽2.5米、高2.2米。
而在实际建设中,还需要考虑车位间距、通道宽度、车位布局等因素。
二、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历史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汽车的普及程度不高,停车场也以露天停车场居多,车位的大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汽车的数量急剧增长,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停车场建设和使用,各地开始制定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并逐步形成了国家标准。
三、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现状目前,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已经成为了国家标准,并在停车场建设和使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停车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更加灵活的车位设计方案,比如加宽车位、增加通道宽度、采用机械式停车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未来发展未来,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发展方向将是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比如,可以利用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位预约、车位导航等功能,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和效率。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车位,比如儿童专用车位、残疾人专用车位等。
总之,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规定和应用,对于规范停车场建设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停车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小汽车车位标准尺寸的发展也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的停车设施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路边停车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这一时期还处于汽车工业方兴未艾的初期,车辆的增多带给城市交通的压力还不是特别大,私人小汽车尚未成为交通的主要工具,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简单。
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供求矛盾不很突出,主要停车方式是沿街免费停车。
②地面停车场和投币停车阶段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
这一时期是战后北美城市恢复时期。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城市中心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增长很快。
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地面停车场和沿街投币式停车车位。
③地下停车和多层停车楼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是美国和欧洲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小汽车拥有量突飞猛进、城市中心区再发展项目大上快上的时期,也是城市中心区现代景观和地域特点形成的主要时期。
这一时期北美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普遍特点是向立体发展的速度快于向水平方向延伸的速度,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日益提高,类型日益复杂。
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和高层办公大楼成为这一时期欧美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发展内容。
受欧美城市中心区上述特点的影响,这一时期亦成为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主要发展时期。
其发展特点是:1)大型多层停车搂的建设;2)与其它建设项目结合在一起,大型地下停车设施的建设。
在苏黎世,500个单位的停车场还被延伸到了河流底部;3)有关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治理等专业部门纷纷建立;4)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与城市中心区交通、步行区、土地利用组成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从而使人们进出城市中心区和在中心区的活动更加方便、容易、舒适。
例如巴黎的卫星城德方斯新区将城市规划在一个大平台上,平台下面全是地下车库。
所有的车辆都在卫星城外面直接进人地下车库,城内没有机动车,地面上的交通步行化,解决了交通与停车的矛盾。
④重视总体规划和强化管理阶段第四阶段是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是欧美城市中心区的稳定发展时期。
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发展已从大兴土木的建设阶段转入强化管理的完善段。
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发展重点是通过各项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来抑制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供给量,并使之既满足停车需求,又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及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由于经济发展早,小汽车的停车问题很早就成为各国的普遍问题。
从发达国家的停车规划和布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基本都是从被动的增加停车位来满足停车需求的增加,逐渐发展到以停车需求控制用地,以停车位的供给来控制交通量,即从被动建设转变为主动引导并且结合交通结构的调整,将合理布局停车场和提高已有停车场的利用率相结合在长期的规划、建设、管理实践中,各国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随着城市车辆的保有量迅速增加,相比之下,城市中“停车难”问题愈来愈突出。
为解决这一矛盾,各国都在千方百计采取措施[1)美国——从严格的停车位配建到车位供给的管理早期,美国一些州为了确保停车场建设,实行了投入——利益分担制,要求新建停车场服务范围内的开发商负担一部分停车场建设费用,通常按均—费率或受益率向开发商征收,以此来促进地区的停车场建设,加州的帕罗阿尔特市规定,如果在停车场服务范围内的开发商没有满足配建停车场标准的停车场,则根据建筑物的面积负担13 m每个车位的建设费用。
上世纪70年代末,政府开始转向控制和管理停车场,提出征收就业地点停车税的方案,实施包括停车管理在内的“智能”增长战略,以减少交通拥挤,增加公交出行量,在这些政策的规范下,美国目前的停车场布局呈现的是随城市布局均匀而合理地分布,只要有大量吸引人流的建筑的地方就有配建的停车场,在城市的中心地区一般以大型停车楼为主,而在城市边缘一般以地面停车场主,而且停车场的容量和规模都略超过现状停车需求。
在纽约除路边停车外,更多的车停在停车场内。
停车场分别由地方政府、私营停车场业主及商店等服务性企业经营管理。
一般说来,地方政府经营的停车场带有福利性质,收费较低。
商店、饭店自己设立的停车场免费向本店顾客提供,规定停车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相比之下,私营停车场收费最贵,而且差异很大。
据报道,纽约私营停车场生意兴隆,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
2)英国——以保证中心地区交通为目标合理规划停车场英国伦敦是欧洲大城市中交通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为了解决伦敦的交通问15题,伦敦市约10000公顷的内伦敦停车地区(The Inner London Parking Area,简称为ILPA)控制路旁停车,实施路上停车管制从2003年5月12日起,6:00~20:00进入ILPA地区的车辆将被征收通行费,同时,在居民集聚的地段为居住区设置了特别停车区域,以极低的使用费提供给当地居民为了限制过多的停车场,限制在建筑物内设过多专用停车场,新建办公楼的专用停车场设置了限度,办公楼与商店的配建停车场设置了上限,并动员私有停车场的所有者将其停车场向公共开放,ILPA区内严格控制停车场规模,以供给车位的数量来控制进入该地区的车辆目前,伦敦的停车场布置十分清晰,ILPA边缘地区环绕着大量大型停车场,而在ILPA区域内则分布着许多停车场。
3)德国——与城市交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停车场布局德国在经历了爆炸式的停车需求增长后,许多的城市都采用了限制私人汽车交通,保障公共交通和行人优先的策略,由此来调整城市的交通结构而停车场的布局则紧密结合调整需要,合理地进行规划,科恩市在城市中心采取了人车分离的措施,在中心区周边地区规划停车场,进入中心地区的车辆停放到这些停车场,然后步行进入中心地区,实行边缘停车的策略,汉堡市通过建设高速铁路网,设置郊外停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停车场,提高换乘的便利性,来限制市区内的停车,停车换乘停车场采用统一收费价格,并在停车场附近建设了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亚琛市通过停车场诱导系统,利用交叉口和道路上的信息系统,实时发布各停车场信息,引导车辆合理利用停车场,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
科学的管理是解决停车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德国,最主要的停车场地并非停车场或停车楼,而是马路两旁。
除了一些车流量大、路面狭窄的交通要道外,绝大部分马路两边都可停车。
柏林市为充分、有效利用道路现有空间,交通管理部门按交通流量大小分时间、地段规划了各种不一的停车带。
不仅有限时间和不限制时间停车带,还建有白天收费、夜晚免费和全天免费停车区。
德国城市的所有路段,都有醒目的交通标志牌标明是否允许停车、是否收费以及收费时间等。
一些旅游城市为方便游客找车位,都建立了电子停车引导系统,并在路口用大型显示屏提示停车位数量。
为免去临时找车位的麻烦,有些城市还提供网上预订车位服务。
4)日本——完善的停车场法规规划停车场布局日本很早就出台了停车场建设、规划、管理的相关法规,在法律的保障下确保了停车场的用地布局和规划的合理性,在购车的同时,要求购车者自备停车位,对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民间企业给予停车场规划费、建设费等的补助,上世纪70年代后,为了削减中心地区的停车需求,缓减交通压力,提高了市中心的停车费,并采取累时加倍收费的办法,同时,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动态停车诱导系统显示停车场停车位信息和路径信息;或通过通讯手段预约停车位,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5)新加坡——独具特色的Iu1SCP停车库新加坡在80年代后期经历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而由于前期的规划中,只是在每个组团或前后两栋楼的楼距间找出一片空地,在其中留出单向行车道后,用白线划出10~30个车位此方法满足了当时的需要,但随着车辆的增加,则造成了停车场周边停放的现象,堵塞了交通在接下来的住宅区建设及旧区改造中高度重视并倾力解决其中的停车问题,多层停车楼(Mrltr Storey Car Park,简称为MSCP)被广泛采用多层停车楼一般选址在居住区用地的“边缘”(比如高层建筑的巨大阴影区里、南北向狭长地块)地段,用地紧凑、空间效益高,所以在用地紧张的城市建设中具有很强的综合效益,新加坡的停车场布局是以居住区为块分布,而大多的居住区停车场采用的都是MSCP式停车库。
6)汉城——公私并举民办公助由于汉城地价昂贵,新建停车场平均每个停车位的费用高达4000万韩元(约合3万美元),要使停车场的建设速度赶上汽车的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停车空间。
汉城这两年推行了两项政策:一是居民区街道停车制度,即在宽度为5.5米到12米的居民区街道的一侧全都划定停车位,宽度在7米以下的街道在划定停车位后由原来的双向通行改为单向通行。
在街道停车场的使用上,对附近居民实行优惠,居民只要每月支付很少费用就能优先使用固定停车位。
二是家庭停车场支援制度。
对于利用自己住宅的庭院或空地建设停车场的居民,每个停车位最多给予150万韩元(约1000美元)的援助,这一制度引起居民热烈反响。
2、国内停车的历史和现状停车问题主要受经济、人口、机动车发展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将日益突出,且车辆增长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停车需求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重庆市一直以来都是西部地区极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城市,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三峡工程的建设,受宏观政策倾斜以及直辖效应的带动,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世界银行研究局对国内23个城市的城市投资环境做了分析研究,重庆综合排名仅次于杭州、上海、广州和深圳,高于西安、成都、贵阳和昆明,位列西部参评城市的第一位。
对比重庆都市区、成都市和西安市这三个西部最发达城市2007年经济数据,可以发现重庆市在投资方面具显著优势,但2007年人均GDP和人均消费略低。
据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平均每120多人就拥有1辆私家车。
我国已经进入私人购车时代,私人购车比例已经超过60%以上。
机动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飞速发展,在引发严重的动态交通供需矛盾与问题的同时,也对静态的交通设施供应产生巨大的需求。
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通信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年平均增长率达24%。
在2007年1—8月,全市新增机动车7万余辆,每天平均新增机动车290辆,每天平均新增驾驶员548人。
截至2007年底,重庆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43.74万辆,其中汽车67.24万辆,摩托车76.15万辆,分别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46.8%、53.0%,机动车增多,也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