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角度探析随笔文学的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摘要】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探讨了汉英散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介绍了翻译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详细分析了美学在汉英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和翻译美学对汉英散文翻译的影响。
接着探讨了翻译美学要素在汉英散文翻译中的体现和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汉英散文翻译策略,以及汉英散文翻译中的美感追求。
最后总结了汉英散文翻译中翻译美学的意义,并探讨了翻译美学对汉英散文翻译的启示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些内容,展示了翻译美学在汉英散文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翻译美学、汉英散文、视角、应用、影响、要素、体现、策略、美感追求、意义、启示、应用前景1. 引言1.1 翻译美学的定义翻译美学是研究翻译艺术和翻译实践中美的表现形式的学科。
它关注翻译过程中美感的产生和传递,探讨翻译作品中美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翻译美学旨在提高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使翻译作品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翻译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翻译的语言美学、文学美学、视觉美感等方面,力求在翻译实践中体现出美的境界和品位。
通过翻译美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挖掘翻译作品中的美学潜力,提升翻译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位。
翻译美学不仅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美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翻译美学的重要性翻译美学在汉英散文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翻译美学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美学内涵,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美感和情感。
通过对原文的审美特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翻译美学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美学是翻译的一种重要标准,一个优秀的翻译作品应该不仅忠于原文,而且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通过运用翻译美学的理念和方法,译者可以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赋予译文更多的审美价值,使翻译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翻译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以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为例
115[摘 要] 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翻译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内容,还要表现出原文的艺术与美。
基于此,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对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个方面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
[关 键 词] 文学翻译;翻译美学;审美再现;《匆匆》翻译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以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为例刘子琪一、引言文学是语言层面的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无数文学工作者为之不断探索。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是翻译界关注的热点,亦是研究的难点。
如何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效地输入另一语言系统和文化环境中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近年来,文学翻译的审美性质备受重视,成为热门话题,翻译美学的出现也将文学翻译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本文拟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框架,对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个层面探析译文的审美再现。
二、文学翻译与翻译美学文学作品在创作之时就被赋予了一定的美学价值,这一独特性也正是文学作品吸引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因此翻译与美学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而文学翻译作为翻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需要传达原文的艺术审美信息,是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
正如茅盾先生所言:“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1]如果忽视了文学翻译的美学价值,翻译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无法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学翻译。
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指出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表现在语言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就是首先理解形式系统的审美信息,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及句法三个层面,从表象要素切入;然后进入非形式信息,包括情志和意象两个方面,着眼于内在美学介质。
作为翻译学学科下的一个子学科,翻译美学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功能[2]。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散文是一种修辞性的写作形式,语言的表达要合乎一定的审美标准。
在翻译散文时,要考虑到语言的美感,因为它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汉英散文翻译的问题。
一、音律美音律美是指文字的语音和语调的美感。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汉英的句子长度不同,中文句子较长,英文句子较短。
这是由于英文表达时更注重简洁性,而中文则喜欢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受。
因此,在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音律美,在结构、长度、韵律等方面要尽量和原文一致。
例如:“北风卷起枯叶,飘向往事的眼眶”,这句话由于使用了短句,体现了汉语的音律美。
如果翻译成英文时,可以使用并列句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如“North wind whisks up dry leaves, drifting towards the eyes of the past.”使句子结构简洁并保持英文的语音美。
二、意境美意境美是指通过诗意、意象等手法来表达情感的美感。
在散文翻译中,译者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美。
对于使用成语、比喻等修辞的句子一定要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英文表达方式。
例如:“时光是把杀猪刀,无情地割下我们的青春。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表达了青春易逝的主题。
翻译时可以选择使用类似的比喻进行表述,如“Time is a butcher's knife that ruthlessly cuts away our youth.”使原文的意境得以保留。
三、形象美形象美是指很容易让读者形成一定的图像感。
在翻译时,要考虑到原文中的人、物、情境等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对于难以翻译的专业术语或领域内的描述,要尽量保留对应的词汇或者使用同义词进行替换。
例如:“深秋的森林中,芦芭河潺潺流过,太阳一点点收起阳光,以天空为组织者,开头接受瑞雾的敬礼。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森林景象,其中“芦芭河”这个地方名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可以保留使用拼音,如“Lubahu River”。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翻译美学是一个翻译与美学联姻的新学科。
古代文学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自不待言。
翻译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一、陶渊明与《桃花源记》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社会十分黑暗。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以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寄托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民的同情。
《桃花源记》中的语言质朴自然,精炼,文笔简洁优美。
二、审美主体翻译家方重与林语堂方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译有《乔叟文集》、《理查三世》及《陶渊明诗文选译》等。
林语堂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到海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三、《桃花源记》英译评析及其美学意义再现就审美客体而言,刘宓庆将其分为形式系统即审美符号集和非形式系统即审美模糊集两大部分。
其中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和句段中的审美信息,而审美模糊集则包括“情”与“志”和&ldqu;意”与“象”的两部分审美信息。
就《桃花源记》的翻译而言,文章将选取审美符号集的词语层和审美模糊集中的“意”与“象”部分进行两个译本的研究,评析其审美的再现途径。
1.词语层。
“有审美价值的用词显然是经过原语作者精心选择的,通常符合以下标准,也是我们的审美依据,即准、美、精。
“准”是指用词表达了原意和适应了语境,“美”指用词能给人身心以很大愉悦的品质,“精”指翻译时用词应该精练,无拖沓”。
《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对桃花林的描述,原文如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方重和林语堂的译文如下:方译:All of a sudden he came upon a peach grove.For hundreds of paces along both banks of the stream,the peach-trees were in full bloom.No other trees were to be seen in the whole grove.The soft grass looked fresh and beautiful.Here and there falling blossoms were dancing gracefully in a thousand hues.林译:he suddenly came upon a peach grove which extended along the bank for about a hundred yards.He noticed with surprise that the grove had a magic effect,so singularly free from the usual mingling of brushwood,while the beautifully grassy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its rose petals.此段中原文的“忽”字凸显了桃花林的出现不仅出乎渔人的意料,也出乎读者意料。
翻译美学视角下《诗经》英译对比分析
翻译美学视角下《诗经》英译对比分析
《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它的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美学价值。
由于语言环境、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其
英文翻译往往难以准确、完美地再现原作的美感。
本文将以美学视角出发,对《诗经》的
中文原文和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所带来的美学差异。
修辞手法的运用。
《诗经》以其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生动的描写而闻名。
其中尤以
典故和比喻为主要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修辞特色。
在英文翻译过程中,由于词汇和文化差异,很难准确地表达原作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例如《伐檀》一诗中的“槁木死灰”、“青春独后”等修辞手法在中文中具有很强的表达力,而在英文翻译中则可能只能使用一般的
词汇来表达,丧失了原作中的修辞美感。
美学视角下的《诗经》英译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由于语言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中
文原文中的美感在英文翻译中会有所丧失。
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处理好翻译的平衡,准
确传达原作的意义,尽可能保留原作中的美感,同时在目标语言的语境中寻找与原作相匹
配的美学表达方式。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凝聚了文学与翻译学两个领域的精髓,其艺术性在翻译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
许渊冲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美学视角深入研究了文学翻译的艺术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艺术思想及其对文学翻译的贡献。
一、思想源流1.1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许渊冲将自己的翻译观点纳入美学范畴,认为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转化的机械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美学视角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感,将源语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传达到目标语中。
1.2 个人体验与观念的融合许渊冲将个人体验与观念的融合看作是翻译的必然过程。
他提倡翻译过程中主体的主导性,认为翻译家应该以自己的审美意识来进行诠释和重构,使译文在传达源语作品的同时,具备翻译家自身的审美特色和个人风格。
二、美学视角对文学翻译的意义2.1 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许渊冲认为美学视角下的翻译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翻译作品的重新创作和塑造,翻译家可以在目标语言中重现源语作品所呈现的美感,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源语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氛围。
2.2 促进文学翻译与目标文化的融合美学视角下的翻译要求译者了解目标文化的特点和审美情趣。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家应该根据目标语言文化的需求,进行合适的调整和加工,以便更好地吸引目标读者。
通过这种融合,文学翻译能够更好地传递源语作品的文化内涵,使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得以实现。
2.3 培养读者的审美素养美学视角下的翻译注重译文的美学效果,通过精心的翻译和诠释,打破了传统翻译的功利化和工具性,更加注重译文的审美品质。
这种翻译观念不仅提高了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也有助于培养读者的审美素养,提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许渊冲的翻译实践3.1 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许渊冲在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将美学视角应用于翻译过程中。
从美学视角看文学翻译
从美学视角看文学翻译
从美学视角看文学翻译,指的是文学翻译中美学要求的翻译技巧、运用及其在实际翻译中的作用。
文学翻译涉及丰富多采的语言文化,
在文化冲击中,文艺翻译者不仅需要考虑语言文化传承,还需要将原
文中的文艺美感传递到译文中。
文艺翻译要求在翻译过程中,要保留
原文中的风格、文体、语调等文艺特征,并将其完整地呈现出来,以
便保持其美学属性。
文学翻译要求使用一定的翻译技巧来把原文的美学特色传达到译
文中。
文学翻译家要根据原文的体制特征,进行策略性的翻译,利用
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实现有效的文学翻译,特别是要注意文体、语调、
句式等美学关键点。
在文学翻译中,最核心的任务是翻译精神,超越
语言的藩篱,捕捉原作者艺术形象,尽可能多地用一种语言准确表达
另一种语言,从而达到美学要求。
此外,文学翻译需要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学翻译的目的是把
原文文艺特色传达到译文,这要求翻译者必须了解两者语言文化之间
的差异,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文化补充方法,结合原文
中的文艺特征,营造美学因素,展示原文的精神内涵,以充分体现文
学翻译的美学价值。
文学翻译离不开对其美学特色的理解和运用,翻译者必须特别关
注原文的美学特征,并有效将其传达到译文中,采取合理的翻译手段,来保证文学翻译的美学地位。
也就是说,文学翻译要求翻译者把握好
文艺特色,采取有效的翻译技巧,正确把握文学翻译的美学方向,并
遵循美学原则,从而使译文出现文艺美感,实现文学翻译的美学价值。
浅谈美学视角下文学作品的翻译
浅谈美学视角下文学作品的翻译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国内外星罗棋布的翻译研究中,大部分成果是关于文学翻译从而开展的。
在翻译美学理论的结构中,翻译者的审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的审美活动对译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评价。
译者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为了达成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会表现出其主观能动性,包括文化意识、人文品格以及对审美的创造性。
美学注重的是读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体现出了读者的重要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就是为读者而创作的,而“真正”的读者是美学意义上的读者,此类读者在本质上影响了作品的存在,因为每部作品的艺术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读者的接受来决定其长短。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至关重要,国内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怎样成功、完美的做好文学翻译。
在文学翻译中,美学视角逐渐得到了关注,改变了传统的翻译观,翻译美学也因此为翻译研究拓展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在文学翻译领域中,波及到的美学问题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因为其包括了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翻译,比如:论述文、叙述文等,不同的体裁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从而决定了在对其翻译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侧重点和策略,波及到的美学问题也完全一样。
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视域下对文学作品中的诗歌与散文这两种文体的翻译进行探讨,比较和分析文学翻译的原则、标准及对其制约影响的因素,为促进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提供参照。
一、诗歌翻译的美学问题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且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其以抒发情怀的方式,高度凝练,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可称之为是文学的灵魂,在文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虽然诗歌的语言简洁,但并涵盖了丰富的喻意。
中国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读者品读之后,意境依然存在且深远,其音韵、意境、风格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完美融合才构成一部统一的古诗,只有掌握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成功的翻译中国的诗歌。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159382 美学论文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1.引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一篇优美的散文往往文字优美,意境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散文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要传达原文的美学效果。
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探讨张培基所译《故都的秋》的审美再现。
2.翻译美学理论概述20世纪80年代初,朱光潜首次提出“翻译美学”这一术语;1995年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把源语和目的语看作翻译的审美客体,把译者看作翻译的审美主体,在主客体的动态作用中构建了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
简言之,翻译美学主要研究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以及翻译过程中审美再现的手段。
3.《故都的秋》译文赏析3.1 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音韵之美。
音韵之美体现在韵律和节奏上。
散文对音韵的使用极广泛,不仅可以加强语言的音乐美,还增加了人们对语言艺术欣赏的情趣。
翻译时译者应充分发掘译语的语言优势,通过头韵、内韵、尾韵等的巧妙运用实现音韵美再现。
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It will be most desirable to have them set of by some tall thin grass planted underneath here and there.原文中叠词“疏疏落落”的使用给人以音韵上的美感,但是翻译时却很难不损其美。
译者此处联想到英语中的押尾韵,将其译成“here and there”。
将汉语的叠词之美恰到好处地转移到英语的尾韵上,使译文达到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
遣词之美。
词汇层的审美信息主要体现在措词上。
作者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选词。
精当的选词能给散文的美感和质感很大的提升,提高散文的档次。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样需要精挑细选,以求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韵味。
例: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评《翻译的艺术》
文学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一项特殊部分,它的翻译标准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准确表达,还包括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和文化的可传播性。
许渊冲先生是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先行者,他在美学的视角下来实践和总结文学翻译的标准和方式,强调在文学翻译中要从整体上符合美学的基本原理,要能够生动再现原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和美学内涵。
《翻译的艺术》(2018年1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许渊冲先生从1978年到1983年之间的论文成果,以丰富和多样的翻译实践经验来深入阐明和探讨了文学翻译艺术中的基本论点。
首先,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突破了传统翻译的“信、达、雅”标准,许渊冲先生将之总结为“信、达、优”的新标准。
一方面,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信”和“达”是最基础的翻译标准,翻译者要充分尊重原文本,让原文本的翻译更加准确和通畅,打破语言之间的间隔,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有效沟通和传播。
另一方面,语言翻译的“优”和“雅”强调的是两个不同的方向,“雅”是指语言翻译的格调和情绪,一般来说,交流语言的翻译更倾向于“雅”,让翻译的文字不至于太过粗糙和直白,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语言感受,提高语言交流和互动的质量和水平;而许渊冲先生所说的“优”则需要从传播效果和审美效果来谈,文学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翻译后的文本是否能够适应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习惯,是否能够在目的语文化环境内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是否能够给目的语受众群体以更佳的审美感受。
因此,许渊冲先生的“信、达、优”是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艺术标准的一个较为简练的概括,在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中,文学翻译的传播效果和审美体验是文学翻译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学翻译者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的有效评价标准。
其次,许渊冲先生在古典名著的文学翻译实践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包括诗词歌曲、散文和戏曲等,因此他的文学翻译艺术充分强调了翻译艺术的意境美,提出了“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化”(浅化、等化、深化)和“三之”(知之、好之、乐之)的文学翻译艺术理论。
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的陌生化”手法解析——以《洛丽塔》英译汉为例
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的陌生化”手法解析——以《洛丽塔》英译汉为例作者:王文婧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0期摘要:《洛丽塔》这部小说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在当今文坛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目前,在中国流传着多个翻译版本,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于晓丹版本的《洛丽塔》。
在此版翻译中,译者采用“陌生化”手法,一方面可以展现出文学翻译的美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之上,使翻译出的文字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洛丽塔;美学视角;文学翻译;“陌生化”手法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0-0067-03《洛丽塔》具有很强的悲剧色彩,该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中年男子与洛丽塔之间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亨伯特对热情而充满魅力的小女孩洛丽塔想入非非,然而他却是洛丽塔的继父。
这种畸形的感情色彩与充满魅力的文字早已传播至全世界,也使得许多读者为之着迷。
为了使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本文主要从翻译的角度进行探讨,以“陌生化”手法为前提,旨在通过正确翻译之后,提升该作品的美学色彩。
一、探讨“陌生化”手法背后的作品翻译必要性在文学翻译中,“陌生化”并不是一种令人陌生的手法,而是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翻译技巧。
“陌生化”手法一是要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意思,二是尽量采用新型的表现形式丰富翻译语言,为读者展现出文学的美学色彩。
在翻译中,“陌生化”能够使翻译后的文字更加经典,使表达形式更加不拘一格,还可以还原原文内容。
“陌生化”手法的应用侧重于翻译文字的表现,通过提高对文中主人公感官的描述,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为了在文学翻译中展现美学,使翻译出的文字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采用“陌生化”手法就可以使美的体验与时间融为一体。
对于读者而言,如果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美的理解,实际就是“陌生化”手法起到了作用。
翻译的技巧有很多,文学翻译更具有其自身的灵活性,只要保持原文不变,翻译出的文字将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引言:文学翻译作为跨越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翻译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项需要艺术修养和美学追求的艰巨工作。
本文将以美学视角切入,以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例,探讨其对文学翻译艺术的贡献和影响。
一、文学翻译艺术的美学追求文学翻译的目标不仅仅是准确传达原作的意义,更是以美感为核心,追求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沉浸感和审美体验。
美学追求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要考虑语义转换,还要注重文学意境的再现,保持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其次,美学追求要求翻译师能够对原作进行深入的文学解读与理解。
只有准确理解原作所表达的文学思想、情感和艺术形式,翻译师才能找到与原作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准确传达原著作者的意图。
最后,美学追求还要求翻译师具备艺术创造力。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师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涵,还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手法,使译文在自身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得以展现出原作的艺术魅力。
二、许渊冲的翻译理论许渊冲,中国著名翻译家,他对翻译艺术的美学追求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理论观点。
首先,许渊冲倡导“阅读性翻译”理念。
他认为,译者应该以读者的阅读体验为中心,力求使译文在读者中产生与原作相似的感受。
通过对原作的深入解读和理解,翻译师可以根据不同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译语和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让读者产生沉浸感的效果。
其次,许渊冲强调“形势翻译”的重要性。
他认为,翻译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将原作的独特风格、语言特征以及艺术形式等转化到目标语言中。
通过灵活运用翻译技法,比如借助典故、变换语序等手法,翻译师可以更好地再现原作的艺术魅力,使译文具有独立而鲜活的语言美感。
最后,许渊冲关注译文的审美效果。
他认为,翻译师应该注重译文的语音美和韵律美,通过调整句子的音节和节奏,使译文在语言的层面上也具备艺术审美的效果。
从翻译美学角度解读中国散文英译之美
从翻译美学角度解读中国散文英译之美彭雅洁【期刊名称】《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Since ancient times,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lo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n thinking patterns and aesthetics. Besides, Chinese and English enjoys its unique flavor in the way of expression.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hard to achieve the beauty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combine the im-portance of reader's aesthetic view, original text, translator, target text and reader togethe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and harmony principl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its adaptabil-ity in th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Essays 108",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auty in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hould fully apply harmony principle and take reader 's aesthetic view into consideration in translation process.%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及美学审美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又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翻译是一项既艰巨又令人振奋的任务。
它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深层次地,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汉英散文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学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来探讨汉英散文翻译,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美学的终极目标。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美学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翻译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简单转译,更重要的是传递其中的情感、意义和美感。
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以其抒发情感、描绘美景和表达哲理的方式而闻名。
汉英散文翻译需要通过准确地捕捉原文的美感和情感,以便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能够得到与原文相同的感受。
其次,汉英散文翻译的美学挑战。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散文翻译面临着很多困难。
例如,中文特点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经常与英文有所不同。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意义的同时,找到一种适合英文读者的表达方式,以平衡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有扎实的中英双语和跨文化的能力,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美感。
第三,翻译中的美学手法。
翻译美学追求的是一种实现文学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的翻译效果。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翻译者可以采用一些美学手法。
比如,翻译者可以运用富有韵律感的文体和音韵效果,以营造出原文所呈现的优美节奏和节奏感。
另外,翻译者还可以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结构,以在目标语言中重新构建并再现原文的美感。
此外,翻译美学还要求翻译者具备对文学背景的深入理解。
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内涵,翻译者需要透过这些背景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以更准确地传达原作的美感。
他们还需要与作者建立一种默契,以切实理解和再现作者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最后,翻译美学的实现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翻译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翻译者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改善自己的翻译技巧和美学能力。
同时,翻译者也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翻译作品,与其他翻译家和文学爱好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反馈。
2020年翻译赏析角度范文从翻译的角度赏析培根的论爱情
翻译赏析角度范文从翻译的角度赏析培根的论爱情培根认为一个伟大的人不会太看重个人的爱情,他在提到的马可·安东尼就是因迷恋爱情而招致失败。
面对爱情要理智、警惕,因为连克劳狄那样严肃而又明智的人也难免为美色诱惑。
还有他阐述了在爱情中情人对所爱的人的恭维(就是太依着所爱的人的性子了)得离谱,他让人们警惕,虽然想恋爱又想明智是不可能的,爱的报偿要么是回报要么就是内心的轻蔑,所以这种爱情要警惕,太注重爱情就会失去一些东西。
(地位、权利、金钱)生活中太看重爱情是一件愚蠢的行为,所以要把爱的尺度放在合适的范围内,并将它与生活中一些严肃的东西(比如工作)分隔开。
培根举了一个大的例子,就是那个帕里斯,他因为海伦的美貌深深爱上了她,并把她拐走,从而引起了特洛伊战争。
由此可见,为了一个女人而将人民生死、国家安危置之度外着实是令人觉得愚蠢。
最后他说夫妻之爱创造了人类,朋友之爱改善了人类、但淫荡的爱则腐蚀和贬低了人类。
,意在告诉人们,爱对我们的重要,爱既可以创造我们,又可以毁灭我们,关键在于我们对它的取舍。
话说我买了培根的随笔集,他的文字的确有些难懂,因为他很喜欢用古希腊圣经里的人物来佐证他的观点,但事实证明他的观点(大部分)是对的。
也不知道我的解释对不对你的口味,因为我现在还是一个在读的高一学生。
肃宗为太子,常侍膳。
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
上顾太子,使太子割。
肃宗既割,余污漫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
肃宗徐举饼啖之,上大悦,谓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
”1.翻译全文。
【】唐肃宗为太子时,经常陪同父皇用膳。
有一次,掌膳官放置了一块切熟肉的砧板,上面有一只羊前腿。
皇上看着太子,让他切肉。
太子切完了肉后,肉的油汁沾在刀上,太子便用饼擦刀,皇上一直盯着看,很不高兴。
太子慢慢举起饼大口吃起来,皇上非常高兴,对太子说:“事物就应该这样爱惜。
”【】注释尚食:官名,掌管帝王膳食。
熟俎:切熟肉的砧板。
醹:古书上指牲畜的前肢。
福:原指祭神的酒肉,这里泛指事物。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审美再现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审美再现一、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要求传达原文的语义信息,更需要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
在现代散文的英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和传递原作的美学特色,是译者面临的挑战。
翻译美学作为一种以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理论,为现代散文英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审美再现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译者在处理原文美学元素时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这些策略和方法如何在目标语言中实现审美价值的传递和再现。
通过对这一选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美学在现代散文英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保持原作美学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审美交流。
1. 简要介绍翻译美学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翻译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问题,它结合了语言学、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翻译美学不仅关注语言的转换,更关注在转换过程中如何保持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如何在目标语言中传达原文的韵味、意境和美感。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和审美价值。
翻译的任务就是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再现这些美学元素,使目标语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文的艺术魅力。
翻译美学为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使得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具体到《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这样的翻译实践,翻译美学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散文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特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将这些散文翻译成英文时,翻译者需要运用翻译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精心雕琢每一个词句,力求在英文中再现原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只有才能让目标语读者真正领略到中国现代散文的艺术魅力,实现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
2. 阐述中国现代散文的特点及其在英语翻译中的挑战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优美,往往采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研究作者:贡保才让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摘要: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离开了语言,文学无以存在;语言既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显现,使文学实物化,又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生成的重要条件,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具备的特质。
关键词:翻译;美学;文学翻译一、翻译与美学综述谈到翻译,至今有了千百年的历程。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翻译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首先,翻译是一种技能,翻译既然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就必然作为一种技能或技巧而存在。
其实,它是一种科学,涉及了语言学、美学、修辞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
再次,还是一门艺术。
译文之所以有优有劣,翻译水平之所以有高有低,关键在于译者具备应用的修养和坚实基础之外,还在于是否掌握了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否掌握翻译的规律、方法和“再创作”的艺术技巧,那些好的译文往往可以给人以美的印象和感受。
“美学”出自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含义是:人们对感观形成的感受。
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Alexader Gottlieb aumgarten)在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中首次赋予审美概念范畴的定义。
《美学Aesthetica》的出版是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
鲍姆加登在《美学Aesthetica》提出:美学是一门研究感觉、情感之间相互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者通过对美学由来的历史进行研究发现,美学定义是困难的,无论那种定义提出,最终都会出现一些不赞同的声音。
但是,美学作为一门与人类感觉、情感存在渊源的学科,其存在价值的重要的,因此,给美学下定义是必须的。
美学这一概念从出现至今,一直受到东西方各界学者的管家,各种富有权威性的美学论著、美学辞典等争相出现,美学家更是层出不穷。
通过学者对大量资料的整理,可以将美学定义归纳整理为以下五种:一是美学是一种关于美的学科;二是美学是一种艺术哲学;三是美学是一种基于审美经验而对美和艺术进行研究的学科;四是美学是一种对美学词汇进行分许的语言学科;五是美学是一种研究审美价值的学科。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文学的异化翻译法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文学的异化翻译法
文学的异化翻译法(即“魏尔德”翻译法)是一种将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意境等诸多因素完整地保留在翻译中的翻译方法,它强调保护原作的独特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原作直译为目标语言。
这种翻译方法通常适用于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通常包含大量的隐喻、暗示、象征等文学元素,这些都需要用目标语言中的文学元素来表达。
而这些文学元素往往是与源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的,因此直译可能会丧失原作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而异化翻译法在翻译时则允许译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作的风格、语言、形式等,以保留原作的独特风格和意境,并且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总之,文学的异化翻译法力求在翻译中保持原作的诗意和美感,强调保护原作的独特性。
散文翻译的审美研究—以培根随笔集汉译本为例
散文翻译的审美研究—以培根随笔集汉译本为例摘要:随着翻译美学的研究深入,研究作品如何翻译为美成为翻译的热点。
《培根随笔集》以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著称于世。
汉译本诸多,经年不衰。
本文以林语堂散文翻译的“忠实”、“通顺”、“美”原则为指导,对《培根随笔集》汉译本从音、词、句三个维度探究翻译中的美学再现,从而进一步理解翻译美学在散文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培根随笔集》;翻译美学;审美再现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he study of how to translate works with beaut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ranslation. Bacon's Essays is famous for its timeless taste and exquisite motto. There are many Chinese versions, and they have not faded over the years. Based on "faithfulness", "smoothness" and "beauty" in Lin Yutang's principles of prose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esthetic reproduc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ound, lexis and syntax,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in prose translation.Key words:Francis Bacon’s Essays ;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 reproduction一、引言散文翻译审美是指对于散文作品语言、结构、情感、意境等方面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翻译美学角度探析随笔文学的翻译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形式灵活自由。
多以笔者自身或他人经历等为背景,以广泛的知识面为前提,抒发感想、感言或是诉说哲理。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立足于随笔作品这种特有的文学性,选取适当地翻译角度,从而确定其理论指导,斟酌译文的遣词造句,将随笔文学进行审美重现。
本论文拟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美学中审美主体的两种基本属性作为主要翻译指导,探究了译者该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使译文重现原文的美学效果。
本论文中选取了《人生只有一次》的部分内容进行节译,通过对原文进行深入地分析,明确了翻译美学的指导作用,为译者翻译随笔文学提供了借鉴,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