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统习俗.doc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国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并且遵循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习俗。

1.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制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裹成三角形。

包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传说中,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将食物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

而粽子则是用来代替这些食物的。

包粽子的过程十分有趣,首先准备好糯米、馅料和竹叶,将糯米泡水后蒸熟,再将竹叶用开水烫软,接着将一片竹叶摊平,放上适量的糯米和馅料,然后折叠成三角形,并用棉线绑住。

包好的粽子要用绳子捆成串,然后用锅煮熟即可。

包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人们亲手制作美食的方式,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温馨和团结。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习俗,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舟艇,外形呈龙状,由船身、船头、船尾和船身两侧的龙头和龙尾组成。

赛龙舟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故事,当时人们为了悼念屈原,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他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划龙舟比赛的传统活动。

赛龙舟的比赛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参赛的队伍要配合船头鼓手的指挥,齐心协力地划动桨。

同时,龙舟比赛也有丰富多样的仪式、音乐和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这项活动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一种团队合作的体验,融合了体育竞技和文化艺术。

3.佩戴艾草和挂菖蒲艾草和菖蒲都是端午节的特殊植物,人们在这一天会佩戴艾草和挂菖蒲,有着驱邪辟邪的寓意。

根据传统,人们会将艾草捆成束,挂在门口或悬挂在室内,以驱除邪气和疾病。

同时,人们还会将菖蒲插在鬼门关或门前,用来驱走邪恶的力量。

艾草和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具有清香和辟邪的效果。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过佩戴和挂菖蒲的方式来祈求平安祥和,预防疾病和灾祸的发生。

这种习俗既是保护自身和家庭的方式,也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一种传承。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法定节假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外,节日礼仪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包括传统祭祀、佩戴五彩丝线、挂艾草、贴对联等。

1. 传统祭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因此祭祀是这个节日的核心活动之一。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公共场所进行祭祀活动。

祭祀主要包括摆放祭品、焚香、默祷等环节。

在祭祀桌上,人们会摆放丰盛的饭菜、水果等祭品,用来供奉屈原和祖先。

同时,还会摆放一些象征吉祥和平安的小物件,如草绳、白芷等。

2. 佩戴五彩丝线五彩丝线是端午节的一个特色饰品,代表着吉祥和避邪。

这些五彩丝线一般是用丝线编织而成,有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佩戴五彩丝线,一般系在手腕上或挂在身上。

佩戴五彩丝线的含义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3. 挂艾草挂艾草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艾草有驱邪、避瘟疫的作用,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驱邪的符咒。

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将艾草捆成束,挂在屋檐、门口等地方。

挂艾草的传统意义是为了辟邪、驱瘟疫,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艾草的香味也能够驱走蚊虫,起到驱蚊的作用。

4. 贴对联贴对联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对联一般由两句对仗工整的句子组成,包含吉祥和祝福的寓意。

人们会将对联贴在门上、墙上或窗户上,以增加节日气氛和喜庆。

对联内容可以是祝福、吉祥的话语,如“万事如意”、“合家幸福”等。

贴对联不仅能装饰家居,还能为节日带来吉利和好运。

总结: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是这个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统祭祀、佩戴五彩丝线、挂艾草、贴对联等活动都是人们在这一天庆祝端午节时的常见举措。

这些节日礼仪承载着祈福和祝福的寓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区中,人们都会积极参与并传承这些传统的节日礼仪,使得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1.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组成队伍,在长江、河流、湖泊等水域划龙舟,以庆祝屈原的英勇事迹。

传统的龙舟是木制的,装饰有彩绘龙头和龙尾,人们在船上划桨,争先恐后地竞赛。

2.贴艾草和挂菖蒲:在端午节前,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或悬挂在梁柱上,以驱邪避灾,保佑家庭平安。

同时,还会在门前或庭院内种植菖蒲,菖蒲象征着清香、祈福和驱蛇,被认为有避邪辟邪的力量。

3.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它是用粳米和当地特产的糯米包裹而成,再用竹叶或粽叶包裹,形状呈三角或长方形。

粽子有各种口味,如咸味、甜味、豆沙味等。

吃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4.穿五彩丝绳: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穿五彩丝绳,以祈求平安和驱邪。

五彩丝绳是由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代表着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据说佩戴五彩丝绳可以祛病辟邪、驱邪避灾。

5.祭祀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祭祀仪式,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上香、敬糯米酒、举行祈福仪式、上供饭菜等。

人们会在家中或庙宇前设立祭坛,摆放糯米饭、黄酒、鲜花等供品,向屈原表达敬意。

6.看艾草和跳舞龙:端午节期间,还会有一些表演活动。

人们会跳起舞龙,把龙舞起来,象征着吉祥、平安和繁荣。

此外,还有人表演舞狮和舞大头,让身穿彩色服装的艺人在街头游行。

7.传递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就是互相传递蛋黄酥。

蛋黄酥是一种传统的点心,在传递过程中,如果将酥皮碎了或酥心掉出来,就需要惩罚,通常是唱歌、跳舞或做一些有趣的动作。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丰富多样,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参与这些习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一项具有竞技性质的体育活动。

人们会组织龙舟队伍进行比赛,欢庆节日,同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 挂艾草、菖蒲:在端午节,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邪避瘟。

艾草和菖蒲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辟邪作用,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3. 吃粽子: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绿豆、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口感香糯可口。

粽子不仅是美味的食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4. 挂钟馗像:人们会悬挂钟馗像以驱邪避凶,保佑平安。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神祇,被视为能够捉鬼驱魔的英雄。

5. 饮雄黄酒: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饮用雄黄酒,认为这样可以驱除病魔和瘟疫。

雄黄酒是一种用黄酒和雄黄药材配制而成的药酒,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6. 送扇子: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赠送扇子给亲朋好友,扇子的寓意是祝福和关怀,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7. 荡秋千:在某些地区,端午节期间会有荡秋千的活动,人们欢笑着在空中荡来荡去,这也是一项具有欢乐氛围的传统活动。

以上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习惯。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来欢庆和祈愿,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也传递了人们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关爱与祝福。

端午节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端午节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端午节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政治性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庆祝这个节日。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之一。

龙舟是一种独特的船只,形状长而窄,船头和船尾都雕刻有龙的形象。

赛龙舟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相传古代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划船捞取他的尸骨。

后来,这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竞技运动。

现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组织赛龙舟的比赛,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和参赛者。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和尊贵,而舟则代表着团结和合作。

赛龙舟的习俗通过体育竞技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配料包裹而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或者其他植物叶子包裹。

粽子的制作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但是每个地区的做法和口味都有所不同。

吃粽子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

相传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将糯米包裹成三角形,用竹叶裹好,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食物不仅可以防止鱼虾吃掉,还可以增加体力和抵御疾病。

于是,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吃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亲手包制粽子,传承家族的独特做法和口味。

吃粽子的习俗不仅让人们品尝到美味,还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暖。

三、挂艾草和穿香囊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挂艾草和穿香囊。

艾草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或者悬挂在家中的某个角落。

相传艾草可以驱邪和祛病,人们希望通过挂艾草来保护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香囊是一种小巧的袋子,里面装有香料和草药。

人们会将香囊挂在身上或者放在枕头下,以驱除邪气和保佑自己的身体健康。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被誉为中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求祥瑞的心愿。

以下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食品之一,也是人们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粽子的制作非常繁琐,通常由糯米、包裹在湖苇叶或者竹叶中,里面夹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红豆沙、肉馅等。

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各异,但无论形状、口味如何,吃粽子的习俗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普遍的。

人们相信吃粽子有避邪消灾、祛病健康之功效,也有祈求丰收、平安幸福的寓意。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精彩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只,可以容纳多人划桨。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组织赛龙舟的比赛,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比赛中,不同地区的龙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有的是五彩斑斓的龙首,有的则是装饰华美的彩旗。

赛龙舟的过程中,划桨手们齐心协力,全力划桨,努力争取胜利。

观众们则会在岸边欢呼雀跃,给选手们加油鼓劲。

三、系艾叶、挂菖蒲端午节还有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就是系艾叶和挂菖蒲。

艾叶和菖蒲都是具有浓郁芳香的植物,被认为有辟邪驱恶、驱病保平安的效果。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把艾叶系在门上、床头或者房子的某个角落,以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也会将菖蒲挂在门前的门柱上,以驱逐邪恶与疾病。

这些习俗在中国各地流传甚广,并且被认为是一种辟邪保平安的重要方式。

四、佩香囊、系五彩线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以祈福求祥。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袋子,可以挂在衣服上。

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驱邪辟恶、避免意外和疾病的发生。

另外,人们还会将五彩线系在手腕或者脚腕上,有的人甚至会把五彩线系在门上、窗户上,以驱逐厄运和邪气。

佩香囊和系五彩线的习俗流传至今,是端午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品咸粽、饮雄黄酒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品尝咸粽和饮雄黄酒。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中国端午节的传统风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于中国远古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以下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一、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避免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就划龙舟打捞。

后来,龙舟比赛逐渐演变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现在,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比赛的时候,各队选手身穿统一的服装,手持浆,齐声高喊助威口号,竞相划桨,争夺胜利。

二、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之一。

粽子是用竹叶裹着糯米、肉或豆沙等馅料蒸制而成的,颜色和形状各异。

各地的粽子口味也有所不同,南方的粽子比较甜,北方的粽子则比较咸。

吃粽子的习惯在民间流传已久,人们常在端午节这一天互相赠送粽子,代表着互相关爱和关怀。

三、挂艾叶和穿香囊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挂艾叶和穿香囊。

人们认为,艾叶可以防疫驱毒,穿上香囊可以祛邪驱鬼。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挑选新鲜的艾叶,绑成束,挂在门口或某些重要的物品上,这样可以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同时,还会制作一些香囊,里面装着各种香料和中草药,佩戴在身上,可以驱邪避灾。

总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但无论地区如何,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艾叶和穿香囊,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些传统风俗和习惯,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祀龙神和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

在中国,端午节的庆祝形式千姿百态,不同地区和不同族群都有各自的习俗与节庆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其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相传屈原投江自杀后,当地百姓随即划船搜寻他的尸体,并在行船时放粽子以供屈原。

此后,屈原便成为船民的保护神并传承至今。

因此,赛龙舟成为了纪念屈原和祈求平安顺利的一种方式。

2. 食粽子在端午节的时候,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并食用粽子。

粽子由糯米、豆沙、肉类等不同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而成,形状类似于三角形。

其具体食用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人会加花生或枸杞,有的则会配上红枣。

粽子的味道和口感极为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3. 悬艾叶传统上,端午节还有一个特殊而古老的风俗就是悬艾叶。

艾叶有驱虫、祛病和增进健康的功效,因此很多人都会在端午节期间将艾叶挂在门口或室内,以期驱逐邪气和疾病。

4. 打毒酒端午节还有一项古老的习俗,就是打毒酒。

毒酒是一种用米、黄酒和雄黄制成的饮料,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具有一定的毒性。

人们将毒酒洒在门前、床下、房角等处以驱赶恶鬼和疫病。

端午节的意义1. 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和爱国志士,他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

他为爱国痛哭流涕,辗转反侧,曾写下了《离骚》、《天问》和《九章》等诸多不朽诗篇。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目的是让人们铭记先祖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增进团结和和谐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热闹和充满竞争的活动之一,人们在赛龙舟的时候要紧密合作,团结协作一齐划舟,既能表演个人的身手,也能展现团队的实力。

赛龙舟活动让人们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和和谐。

3. 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端午节通过艾叶和毒酒等方式,将人们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艾叶可以驱虫消毒,而毒酒则意味着祛病驱鬼。

这些传统的活动和仪式都是中国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和尊重,也是一种长久以来积累的文化价值。

关于中国端午节都会有什么风俗

关于中国端午节都会有什么风俗

关于中国端午节都会有什么风俗端午节又叫浴兰节、女儿节,其历史由来已久,从我国古代就已有过端午的习惯。

让我们先通过这篇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来了解一下节日的起源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_中国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欢迎阅读!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1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已流传两千多年。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看到这个习俗,你是不是跟一样,很好奇呢,让我们根据这篇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想不想知道这一习俗的由来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端午节戴香包习俗的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3.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5.栓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端午节清晨。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是不是也和一样对栓五彩线很好奇啊,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端午节为什么带五彩绳可以加深我们的了解哦。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和纪念,包括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挂艾草、佩戴五彩丝线等等。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和受欢迎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分成不同的队伍,划着装饰有龙头的长船,在江河湖海中比拼划桨的速度和技巧。

乘船者会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船身也被装饰得非常漂亮。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 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糯米、糖、红枣、豆沙等各种馅料和粽叶,然后将其包裹成三角形或矩形。

包粽子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也是一项家庭团聚和传统技艺的体现。

包好的粽子可以蒸煮或煮熟后食用,其口感香甜可口,成为人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美食。

3. 挂艾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以驱邪避疫,以示祈福和祭祀先祖。

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辟邪、祛病、驱虫的功效。

人们会将艾草捆绑成串,挂在门口或悬挂在家中的柱子、玄关等位置。

挂艾草不仅是一种保护家庭健康的信仰和习俗,也是一种装饰和喜庆的表达。

4. 佩戴五彩丝线: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佩戴五彩丝线,用以辟邪和祈福。

五彩丝线由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

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黄色代表富贵平安,蓝色代表平安顺利,绿色代表健康长寿,白色代表纯洁祥和。

人们会将五彩丝线系在手腕上或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吉祥平安的福运。

5. 观赛艇比赛:除了龙舟比赛,端午节期间还会举行赛艇比赛。

赛艇是一种桨式划船运动,与龙舟比赛相比,赛艇的船形更修长,划桨的动作更规范。

赛艇比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选手和观众的关注和参与,成为端午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和节目。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

无论是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挂艾草,还是佩戴五彩丝线,这些习俗都是人们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精神的追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粽子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2、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3、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4、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5、悬艾叶菖蒲端午节挂菖蒲是可以让那些出没的蛇虫鼠蚁绕行的。

菖蒲,在民间素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

6、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很明显是****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7、吃咸鸭蛋端午节正值仲夏,天气比较炎热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疮”类疾病;而鸭蛋形状似心形,古人认为吃了鸭蛋可以保护心气神不受侵害。

8、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9、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10、踏青端午节踏青风俗,见于黄河以北,人们在这个节日到郊外游玩、放风筝、游览山水、欣赏花木、釆艾蒿等以愉悦心情、舒缓压力。

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戴五色绳手链,祈求爱情,旺运势端午节配带五色绳能够增强自己的人缘,使单身者可以成功脱单。

五色绳是由蓝,白,黄,红,绿这五个颜色编制而成的代表着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

端阳节的传统习俗

端阳节的传统习俗

端阳节的传统习俗端阳节,又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四大节日之一。

端阳节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至今。

一、粽子的制作与食用粽子是端阳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粽子是用竹叶包裹糯米、豆子、肉类等多种馅料制成,粽叶的独特香气赋予了粽子独特的风味。

每年的端阳节,家家户户都会亲手包粽子,既寄托了对祖先的怀念,又代表了对未来的期盼。

人们通常会选择家族传统的粽子馅料,代代相传,保留了家族的记忆和传统。

粽子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先将糯米浸泡,然后将粽叶煮熟,之后开始包粽子。

包粽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包法,每种形状和馅料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吃粽子也有其特定的方式。

首先,人们一般会将粽子放在陪伴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的面前,一同分享。

其次,在剥开粽叶之前,要先行拜祭,表达对祖先的祭奠之情。

最后,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共同庆祝节日。

二、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阳节另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它起源于中国南方的伍子胥赛龙舟的传说,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盛大的体育赛事。

当今,龙舟竞渡已经成为端阳节最具标志性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各地会组织龙舟比赛。

龙舟由多人划桨,船身雕有龙头和龙尾,形状独特。

划龙舟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默契,划桨的节奏与号角声相呼应,船身在水中留下波浪,气势磅礴。

观看龙舟竞渡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

人们会来到河岸或是专门的比赛场地,欣赏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

观众们欢呼雀跃,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喝彩,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草药悬艾与驱邪避疫端阳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比如草药悬艾和驱邪避疫。

端阳这天,人们会在门前或者窗户上挂上一些艾叶,或是用艾叶熏烟房屋,以祈求驱邪避疫,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此外,人们也会在这一天采集一些野生草药,如菖蒲、艾草等,以祛病辟邪,温养身体。

草药的香气传递出一种清香,让人们感到宁静祥和。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始于先秦时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

这些习俗既有祭祀先祖、驱瘟避邪的风俗,也有民间娱乐、游戏、饮食等传统活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1.包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制作粽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包粽子的风俗常见于南方,特别是江浙沪一带。

包粽子需要准备糯米、糯米叶、五花肉、咸蛋黄、豆沙等材料,将材料蒸煮后,再用糯米叶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形状,然后再放到开水中煮一个小时左右。

包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也是老少皆宜、口感美味的美食。

2.插艾叶端午节也被称为“艾草节”,在传统习俗中,插艾叶是一种避邪驱瘟的仪式。

艾叶是一种中草药,能够驱虫除湿,对于消除湿气、增强体质很有帮助。

端午节这一天,许多人会将艾叶插在门前、窗前或枕头下,来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扰。

3.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历史悠久,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龙舟竞渡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吴越两国因越王勾践迁都到吴之后与吴王夫差结为兄弟,心意不同,吴王想要讨伐勾践,于是派人往江边放龙舟做样子,引诱勾践乘船上观,然后再趁机抓住勾践,结果却导致勾践胸怀大志,火烧战船,愤然归国,发动了著名的“吴越之战”。

现在,龙舟竞渡已成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时,许多城市和乡村都会举办龙舟竞渡比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观众。

4.挂菖蒲挂菖蒲是端午节另一个重要的传统风俗,据传能够辟邪驱瘟,为人们带来平安。

菖蒲是一种绿叶植物,有润肝熄风的效果,据说放在床头可除毒气,祛风暴瘟。

端午节当天,许多人会将菖蒲和其他花卉、香料挂在门前,屋内,或置于案头,来驱赶邪气,保护自身平安。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古老习俗极为丰富多彩,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风俗1: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

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

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

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

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

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

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

赛龙舟祈祷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

2.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豆子、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以粽子形状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病、祈求平安健康。

3. 佩香囊:香囊是用香料、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小袋,通常挂在颈间或挂在门窗上。

佩香囊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贴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贴艾叶。

人们将艾叶捆成束或制成卷,贴在门窗上,相信能辟邪驱瘟,保家平安。

5. 赛百步蛇:一些地方会举办赛百步蛇的活动,参赛者将蛇藏在竹管中,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蛇放出来,寓意驱除瘟疫。

6. 悬挂五色线: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绳子编织而成,人们会将五色线绑在手腕上或挂在门窗上,以驱邪辟邪,祈求吉祥。

以上的文化风俗只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部分,各地的端午节习俗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如垒层屋、制作草人、舞龙舞狮等。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始于战国时期,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风俗,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风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经过一层层的包裹,用竹叶扎紧后蒸煮而成。

粽子的形状通常呈三角锥形,里面包裹着各种馅料,如红豆、蜜枣、肉馅等。

各地的粽子风味有所不同,但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吃粽子的习俗据说始于楚国战国时期,当时楚国的大臣屈原为了救国,在端午节那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米粽投入江中,希望能保佑他的灵魂。

后来,人们觉得用粽子代替投入江中,同时也是对屈原的纪念和悼念。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

这项活动源于屈原的故事,当时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划船去救他,同时还撒下米饭以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

后来,人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划龙舟举行竞赛,以此来纪念屈原。

赛龙舟的船只是特别制作的,通常是长20多米,船头雕有龙头,船身漆成各种亮丽的颜色。

船上的划手们要密切配合,同时齐心协力地划桨,以期获得胜利。

三、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是挂艾草和菖蒲。

长时间以来,人们相信此举可以辟邪、驱瘟疫和祈求平安。

艾草和菖蒲泡水后,可以散发出一种清香气味,据说可以驱邪,保护家庭安宁。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人们通常会将挂艾草和菖蒲的小包挂在家门口、窗户上,或者佩带在身上。

这种传统的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并且仍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四、佩戴五色线佩戴五色线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之一。

五色线通常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用以抵挡邪恶的力量和祈求好运。

这种五色线可以用作手链、腕带、项链等。

传统上,家长会在端午节那天为子女佩戴五色线,以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五、观看龙舟比赛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去观看龙舟比赛。

这些比赛通常在河流、湖泊或海洋举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五色线等,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传统的风俗之一。

粽子的外观是三角形,用竹叶包裹,内部由糯米、肉、豆等多种食材组成。

吃粽子的习惯在民间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据传,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有关,他在投江自尽后,百姓们为了防止鱼虾咬食他的身体,就将糯米包在荷叶中,扔进江中,以表示对屈原的敬仰和哀思。

现在,吃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二、赛龙舟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化。

据说,赛龙舟的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楚国。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而投江自尽,百姓们用龙舟去寻找他的遗体,这就是龙舟赛的起源。

现在,龙舟赛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到端午节,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以悼念屈原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三、挂艾草、穿五色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吃粽子和赛龙舟,还包括挂艾草和穿五色线。

挂艾草是一种民间习俗,在端午节期间会在门口和床上挂上艾草,以祛病驱邪、消灾避祸。

五色线是五彩缤纷的丝线,可以绕在手腕上或穿在身上,以驱邪祈福的作用。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五色线等都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代表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决心。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包扎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具体的包扎和馅料因地域和习俗而有所不同,各地有豆沙、红枣、肉、蛋黄等不同口味的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久远,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忙着包粽子,一家人一起团结合作,亲手包制美味的粽子,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习俗。

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鱼虾伤及屈原的身体,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撒下米粽以引鱼虾吃掉米粽而保护屈原。

后来,人们慢慢将划船寻找屈原的活动发展成了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赛龙舟时,船上划手协调配合,使船稳而行进迅速,又有人敲击鼓声以配合。

这场激烈有趣的比赛,吸引了无数民众的观看和参与,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挂艾草和蒿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和蒿草。

根据传统,人们将艾草系成一束,挂在门上或者屋檐下,以驱邪避邪。

艾草和蒿草有消阴毒、驱邪辟瘟的作用,在端午节这一天使用,有保平安、祈福的寓意。

四、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香囊一般为布制,里面填充着花草、香料等,然后佩戴在身上。

这一习俗源自古代的驱邪避魔的方法,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平安,避邪祈福。

现代人们也常将香囊作为一种装饰品,佩戴在身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祭祖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进行祭祖活动。

这是一种传统仪式,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庄严的祭坛上,向祖先们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整个家族平安、幸福。

祭祖是一种弘扬家族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的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对祖先的一种缅怀和敬意。

以上只是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地区和家庭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民俗风

端午节民俗风

端午节民俗风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它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祈求幸福、消灾和祈福。

在这一天,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民俗风俗来庆祝这个节日。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民俗风俗。

1. 插艾蒿和挂菖蒲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家中插艾蒿和挂菖蒲。

艾蒿和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驱邪、祛病的寓意。

插艾蒿和挂菖蒲是为了庇佑家人平安健康。

2.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划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木船,上面装饰着彩色的龙头和龙尾。

划龙舟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寓意着驱邪和祈福。

3. 进食粽子端午节一定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三角形的糯米饭团,通常包裹着各种馅料,如豆沙、蜜枣、肉类、咸蛋黄等。

吃粽子有着丰收和祈求好运的寓意。

4. 穿五色线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随身带着五色线,包括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

这五色线被认为可以辟邪和保佑平安,人们会系在手腕上或挂在门扇上。

5. 贴艾叶和挂蒲鞭在端午节前后的一段时间,人们会贴艾叶和挂蒲鞭。

艾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辟邪的草药,能够祛病和驱邪。

挂蒲鞭是为了避邪和祈福。

6. 洗龙舟传统上,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去河边或湖边洗龙舟。

这个习俗寓意是将龙舟洗净,以洗去一年的晦气和不祥。

7. 端午节节会许多地方会举办端午节的节会,各种舞狮、舞龙、杂技表演等节目精彩纷呈。

节会上还有各种传统的游乐项目和美食摊位,吸引着大量的人们前来观看和参与。

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俗。

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祈愿家庭平安、人们健康和国家繁荣。

无论是赛龙舟、吃粽子还是贴艾叶和挂蒲鞭,这些民俗风俗都展现了人们对吉祥、幸福和健康的追求。

让我们一起欢度这个美好的节日,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民俗风俗。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

这一节日源远流长,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踏青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沿袭传统风俗,进行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穿香囊等一系列活动,以此纪念屈原和爱国精神。

一、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风俗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据传,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为了纪念屈原和江南水郎屈原跳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身体,就在江里划船划掉鱼虾,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后来演化成了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一项非常考验队员合作默契度和划船力度的项目。

比赛时,人们会在船上摆放龙头、龙尾和龙舟旗帜等龙装饰品,配以鼓点和号角声助威,使比赛更加激烈和热烈。

同时,观众也会在河岸两侧观看比赛,为选手们加油打气。

二、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粽子是用粘米制成的包裹着馅料的食品,有咸味和甜味两种。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或小组聚会时一起包粽子。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厨艺,又能增强家人的感情。

三、挂艾草挂艾草是又一项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人们会在家门口和室内挂上一束五彩缤纷的艾草。

这是因为艾草具有驱毒、消疫的功效,在古代被视为驱邪避祸的神物。

因此,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挂上艾草,以驱除疫病和恶灵。

四、穿香囊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传统装饰品。

人们会在香囊内装上龙舟唐老鸭、龙头、龙尾等图案,然后佩戴在身上或挂在家中,以示自身拥有龙的灵气和神力。

同时,在端午节这一天香囊还有辟邪驱鬼的功效。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节日,其中的各种传统风俗活动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人们共同文化记忆的形式表达。

这些活动蕴含着人们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爱国精神的传承以及对于家庭和社区的团结和谐之情,始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呼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传统习俗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了解多少?下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端午节传统习俗: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

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节传统习俗: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
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传统习俗:躲端午
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

《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

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节传统习俗:划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
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传统习俗: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

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

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

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端午节传统习俗: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

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

加以幡幢宝盖,绣
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
端午节传统习俗: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

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
’,即此意也。

"
端午节传统习俗: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
端午节传统习俗: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

"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

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

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

节日戴以入。

"
端午节传统习俗: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
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推荐阅读: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600字范文屈原故乡端午节传统习俗东北端午节传统习俗江南地区端午节
传统习俗有关端午的传统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