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6)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教案标题:数学《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掌握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c. 能够独立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b. 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c.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b.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b. 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a. 理解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优先级。

b. 解决含有混合运算的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混合运算》b. 教学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例题和习题c. 图表:运算符的优先级表2. 学具准备:a. 学生教材:《混合运算》练习册b. 学生作业本:数学练习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a. 通过回顾前一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过渡到综合运算。

b. 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对综合运算有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步骤a. 通过图表或实物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个混合运算的例子。

b. 解释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c. 介绍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和减法。

3. 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运算符优先级a. 引导学生观察混合运算中运算符的出现顺序。

b. 通过示意图或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中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4. 操练混合运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a. 通过讲解和练习,教授混合运算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是本学期的一篇重点课文。

分数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五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够清晰;2.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灵活运用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3. 对于复杂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可能存在恐惧心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3. 准备答案和解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每个香蕉的重量是100克。

请问妈妈买了多少克的水果?2.呈现(15分钟)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数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

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

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2.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运算符进行混合运算;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 混合运算的概念;2. 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3.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数学》;2. 黑板、彩色粉笔;3. 教具:计算器、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入问题:小华有10支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他共花了多少钱?2.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进行计算,并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二、讲解混合运算(15分钟)1. 通过黑板上的示范,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步骤;2. 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和应用方法;3. 练习几个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技巧。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检查他们的计算能力;2. 学生互相讨论,并互相纠正错误;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进行解决;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混合运算题目作为课外作业,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混合运算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能力。

但也发现学生在应用混合运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节课应该加强练习,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word优质课获奖教案(部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word优质课获奖教案(部优)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够使用能够确定有理数的加、减、乘、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过程和结果;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按照运算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运算符号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上的综合性运算。

首先,各种运算要正确熟练,再结合混合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才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电脑展示:心算口答:复习导入(1)+17+20(2)-31-(-16)(3)-11×12;(4)(-27)÷(-13)(5)-64÷16(6)(-2)3+32.追问:(1)前面学过的运算有哪些?(2)当我们研究了单个运算之后,通常还要研究什么?引入课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抢答设计此组计算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各种运算,为后面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自主探究一下面的运算包括哪几种运算?(1) 22 -(-2)2 ×(-3)(2)115×(13+12)÷5怎样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总结与补充。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教案(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教案(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是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小括号,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运算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运用小括号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小括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章节时,需要关注学生对小括号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顺序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小括号进行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的确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示例。

2.练习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引入小括号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2.呈现(10分钟)展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示例,如:25 + (30 - 15) × 4。

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再次展示一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强调运算顺序和小括号的使用。

5.拓展(10分钟)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小明参加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项比赛,已知100米比赛用时15秒,200米比赛用时30秒,400米比赛用时60秒。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基础,对于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运算顺序和法则上。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进行正确计算。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和练习题目。

2.练习纸:准备一份包含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纸,用于学生课堂练习。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公开课)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公开课)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目标- 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掌握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整数和分数的定义-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2.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号数相加相减- 异号数相加相减3.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同号数相乘相除- 异号数相乘相除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按照加减乘除的次序进行运算- 使用括号改变运算次序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答、图片或实际示例引起学生对有理数的兴趣,激发研究动机。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确保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3. 规则讲解: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演示运算过程。

4. 练: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有理数运算练,逐步掌握运算技巧。

5. 深化:引导学生通过应用题,将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7. 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理数运算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有理数示例图片- 有理数练题教学评估-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 分析学生在练和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

-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依据简单的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则,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符合简单策略且没有法律复杂性。

本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步骤、资源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混合运算二年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混合运算二年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混合运算二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能够使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3.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具(小板书、计算器)。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计算式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运算符号。

2. 混合运算的加法和减法(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混合运算的例子,例如:5 + 3 - 2,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运算。

- 通过解释和展示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并强调要注意运算符号的优先级。

-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混合运算的式子,并进行讨论和纠正,加深他们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 混合运算的乘法和除法(25分钟)- 引入混合运算的乘法和除法,让学生知道在混合运算中也可以使用乘法和除法,并且可以与加法和减法结合使用。

- 教师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些混合运算的例子,例如:3 + 4 × 2,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并展示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优先级。

4. 练习与巩固(30分钟)- 学生通过课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

-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答题,及时纠正错误,解决疑惑。

- 教师选几道题目进行集体讨论和解答,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算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实际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课件: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46+50×[(900-90)÷9]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二、教学实施(一)出示例3。

1、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

2、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分析题目并解答4、提问:可以列综合算式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如何列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5、分析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学生试算,两人板演。

7、全班交流订正。

8、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6楼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层楼的高度?(多找几个学生来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寻找出最好的解题策略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2、教材第35页第9,10题。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2. 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首先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包括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等规则。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

3. 实践操作(20分钟)
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4. 总结回顾(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让学生自己复述一遍,以加深印象。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例子直观地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实践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批改他们的作业,了解他们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就是关于“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和教学小板书。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口算练习。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混合运算。

告诉学生混合运算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运算同时出现在一个算式中。

Step 2:教学重点1. 以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学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2. 提示学生根据运算的顺序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Step 3:练习和巩固1.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12 + 3 - 4 = ?2.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其中关于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Step 4:拓展延伸1. 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例如:8 ÷ 2 × 3 = ?2.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24 ÷ 3 × 2 = ?Step 5:归纳总结在混合运算中,学生需要先进行乘除,再进行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这样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练习混合运算的知识。

Step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和练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对混合运算的巩固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公开课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精品教案(市一等奖)(市优)

公开课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精品教案(市一等奖)(市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初中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的第十三节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各运算的认识,同时起到复习全章的作用。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混合运算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运算模型,在数式的计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以为数式运算、解方程、函数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格、情感、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制订如下目标。

这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概念,养成数学习惯,感受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 通过玩“24点”游戏开拓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过程性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并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确定顺序,通过二十四点的游戏,开拓学生思维,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普适性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当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订了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了教学难点。

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四、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学生刚刚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基本运算,已经掌握了研究有理数运算的一般思路,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2.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先乘除后加减”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活动,培养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酸奶是人们喜欢的食品,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二、探究新知(一)寻找信息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运算顺序,理解规定的合理性1.列式解答。

预设1分步算式4X3=12,12+3=15预设2:综合算式4X3+3=15 3+4X3=15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明确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这几位同学列的算式虽然不同,有的是分步算式,有的是综合算式,但他们都能正确解决问题。

2.对比异同。

观察同学们写的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对比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虽然写的算式不同,但运算顺序是相同的,都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3.探究算理。

(1)3+4X3这道算式为什么要先算4X3呢?学生在探究中感知要想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酸奶这个问题,就要把前三组共有几盒酸奶和第四组酸奶的数量合起来。

所以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2)这样计算,为什么不对?3+4X3=7X3=21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理解如果先算3+4,是把一组3盒的和一组4盒的合起来,再乘3,不符合题意,所以这样计算不对。

4.明确加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数学王国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三)探究脱式计算的书写4X3+3 3+4X3=⅞+3=3+12=15 =15出示两位同学的脱式书写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在先算的这一步下面画一条横线,帮我们记住先算什么。

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

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

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在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为今后学习2步应用题计算打下基础。

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后,给加减混合做了铺垫,在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上不会太难,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的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从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处理如下:做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思维,让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对图面意思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

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他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设计上体现“教—扶—放”的原则。

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

例2先减后加,并且也是直观地反映了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

并在例1的基础上,省去了计算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自己填写。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12+5+30=47 18-7+10= 21 23+26-15=34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
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12+16-9,2×6÷4,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
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课件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