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主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而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物态变化。

一、固态1.物体的形状在固态下保持不变。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3.固体的微观颗粒呈紧密有序排列。

4.固体的密度比液态和气态大。

5.固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性。

二、液态1.液体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固态变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3.液体的微观颗粒呈无规则排列。

4.液体的密度比气态大。

5.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性和流动性。

三、气态1.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完全填满容器。

2.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

3.气体的微观颗粒混乱无序排列。

4.气体的密度较小,可压缩性大。

5.气体具有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四、物态变化1.溶解:把一个物质加入到另一个物质中,使其分子散开。

2.融化:当物质受热后,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固体逐渐变为液体。

3.凝固:当物质受冷后,液态物质的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液体逐渐变为固体。

4.沸腾:液体受热后,液态分子的运动加剧,溶液内部产生气泡并且蒸汽迅速逸出。

5.浸润:液体能够渗透到固体表面并扩展分布。

6.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得到足够能量,从液体逸出,形成气体状态。

7.冷凝: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8.升华:固体受热后,固态分子的能量增加,摆脱相互吸引,直接从固体变为气体。

9.凝结: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固体。

五、物态变化的条件1.温度:温度升高或降低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2.压力:增加压力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3.其他因素:如溶质浓度、溶解度等因素。

六、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1.吸热:物质从固态或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称为吸热过程。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摄氏度为常用单位,开尔文为国际单位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一、晶体和非晶体⒈晶体: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味精、蔗糖等。

⑴单晶体:Ⅰ有天然形成的的几何外形;Ⅱ在物理性质上,晶体具有性;Ⅲ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这样的晶体叫单晶体。

⑵多晶体:Ⅰ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Ⅱ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性;Ⅲ无规则的几何外形。

⑶单晶体和多晶体都的熔点。

⒉晶体各向异性:指的是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性质不同。

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例如:云母)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

而非晶体和多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同性。

(液体也表现为性)⒊非晶体:玻璃、蜂腊、松香、橡胶、沥青等。

⑴无规则的几何外形;⑵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性;⑶无确定的熔点。

⒋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晶体。

⒌晶体的微观结构⑴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所以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⑵有的物质的微粒能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碳原子按不同的结构排列可形成石墨和金钢石。

⒍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要看其是否有确定的;区分单晶体和多晶体要看其物理性质是还是性。

例题:一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AC的两倍,如图所示。

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ˊ和O2O2ˊ测其电阻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可能是()A.单晶体B.多晶体C.非晶体D.金属二、液体的表面层⒈定义: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⒉特点: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力。

⒊表面张力⑴定义: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⑵作用效果: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的趋势。

说明: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表面积最小,故液滴成球形。

三、液体的附着层⒈定义:当液体和固体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⒉浸润和不浸润⑴定义: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固体的熔化、气体的液化和凝固、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等过程。

下面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整理。

1.固体的熔化:固体在升温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称为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是固体分子之间的结构排列发生改变的过程,其原因是固体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结合逐渐减弱。

2.液体的凝固:液体在降温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凝固点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导致分子间的结合趋于紧密,形成固体结构。

3.液体的蒸发:液体在室温下,部分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跨越液体表面逃逸成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是液体分子由液态状态向气态状态转变的过程,蒸发速率受到温度、表面积和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4.液体的沸腾: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沸点时,液体开始产生大量气泡,液体内部的大量分子呈现快速蒸发和凝固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沸腾。

5.气体的液化:气体在降温或加压的作用下,达到其特定温度和压强,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气体开始液化成液体。

液化是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由于降温或加压而增强,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变短,形成液体。

6.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固体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7.沸点和凝结点:沸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凝结点是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沸点和凝结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通过了解以上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这些内容是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和热学原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着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
及使用程度等不同特性的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凝
固态、蒸发态和沸腾态。

本文主要归纳固态、液态、气态和凝固态的物态
变化知识点。

一、固态
1、定义:固态是物体其中一种物态,是物质的分子及原子排列非常
稳定,处于固定或几乎固定的状态,无法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它可以表现
为固体、晶体或粉末状。

2、特征:a、固体的分子量较大,占体积最大,典型的特点是固定形状,表观构造稳定;b、分子间的距离比较紧凑,相对于液体而言,是坚
硬的;c、固体的各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很强,因此比较耐热;d、在常温下,固体的收缩率一般要小于液体;e、固体的密度一般较高,具有一定的强
度或刚度。

3、常见固态物质:石头、泥土、铁、玻璃、白糖等。

二、液态
1、定义:液态是物质处于运动、流动状态,它的温度处于固态与气
态之间的状态。

液体的分子受到力的推动而发生不断的撞击,使它不断地
发生变化,但它的形状保持不变。

2、特征:a、液体的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可以流动;b、液体的密
度比固体要低,比气体要高;c、液体的收缩率一般大于固体,比气体小;
d、液体可以经过不同的容器自由流动。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态变化现象,因此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对物态变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物态是指物质所处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运动范围有限,分子只能作微小的振动运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分子运动范围较大,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无一定的体积。

气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分子运动范围很大,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能扩散填充整个容器。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而发生的,是一种内部结构的改变。

而物态变化过程中,虽然物质的物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二、分类1. 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两种过程。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使分子的振动增强,分子间距离增大,固体结构逐渐瓦解,最终转变成液态;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分子的振动减弱,分子间距离减小,液体结构逐渐变得有序,最终转变成固态。

2.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两种过程。

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液体中脱离出来,蒸发成气体;液化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从气体中凝聚下来,凝结成液体。

3.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两种过程。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固体中直接脱离出来,转变成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直接从气体中凝聚下来,转变成固态。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物态变化的类型: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例如,水结冰。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

例如,水蒸发成水蒸气。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

例如,水蒸气凝结成水。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升华为气态。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例如,霜的形成。

温度与物态变化:
熔点: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所需要的温度。

凝固点: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所需要的温度,与熔点相同。

沸点: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临界点:在某些情况下,物质可以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直接从液态变为气态,而不需要经过固态或气态。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过程,即这些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是放热过程,即这些过程会释放热量。

实际应用:熔化:金属冶炼、制作巧克力等。

凝固:制作冰雕、铸造金属等。

汽化:衣物晾晒、蒸发冷却等。

液化:液化石油气、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等。

升华: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

凝华:霜冻、雪的形成等。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实际应用中的物理过程。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凝华知识点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物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由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一般有三种基本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会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这种转化称为物态变化。

二、物态转化的条件物态的转化主要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在常温、常压下,不同物质的物态是不同的。

例如,水在303K(摄氏30度)时会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水在373K(摄氏100度)时则会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同时,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转化,一般来说,增加压力会使物质更容易保持液态或固态。

三、固态到液态的转化固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熔化,也叫融化。

当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开始有序排列,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最终让固体变成液体。

四、液态到气态的转化液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气化或汽化。

液态物质在受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开始具有足够的动能,克服液体的吸引力,从而脱离液体表面,成为气体。

五、固态到气态的转化固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升华。

某些特定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从固体转化为气体,而不经过液态的中间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六、气态到液态的转化气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冷凝。

在特定的条件下,气体受冷时,分子或原子失去部分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终让气体变成液体。

七、液态到固态的转化液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固。

当液体受冷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开始有序排列,减弱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终让液体变成固体。

八、气态到固态的转化气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结。

在特定的条件下,气体受冷时,分子或原子失去足够的动能,开始有序排列,最终让气体变成固体。

九、相变曲线相变曲线是物质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曲线。

在相变曲线上,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变点都有相应的温度和压力值,这些值是物质的固定值。

十、气体的压缩冷却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当气体受压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会减小,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强,因此,气体的温度会下降。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外界条件下,所呈现出不同的物态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以下是初中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状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状态取决于分子的排列和运动状态,而分子的运动状态又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相关。

2.固体的性质和变化: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

固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熔化(固体变液体)、凝固(液体变固体)和升华(固体直接变气体)三种过程。

3.液体的性质和变化: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

液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沸腾(液体变气体)、蒸发(液体表面分子由液态过渡到气态)和凝结(气体变液体)三种过程。

4.气体的性质和变化: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

气体的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压缩(气体体积减小)、膨胀(气体体积增大)和液化(气体变液体)三种过程。

5.物态变化的条件和气体状态方程:物态变化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温度对物质的性质和物态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物态变化。

压力对气体的压缩和液化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物态变化的实验观察,人们总结出了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量,R是气体常量,T是气体的温度。

6.相变的热效应:相变是物态变化的一种,具有固有的热效应。

当物质发生相变时,吸热过程称为吸热反应,放热过程称为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熔化和蒸发,放热反应有凝固和凝结。

7.物态变化与粒子模型的关系:物态变化可以用粒子模型来解释。

在固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并且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在液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适中,可以自由流动;在气体中,粒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自由运动。

通过粒子模型的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4、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5.T=(t+273)K(T: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6、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五、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放正紧靠——视线正对——注意估读——带好单位4、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法避免。

5、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米3(m3)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1、物体聚集的状态叫物态,自然界中,物体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有六种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叫熔化(吸热),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叫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叫汽化(气化现象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吸热),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叫液化(放热);物质不经液态,直接从固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叫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到固态的变化过程叫凝华(放热)。

4、自然界中的雾、雨、露等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等自然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雹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冷空气凝固形成的。

5、水是生命之源,气态水的储量约为12.9×10^12m3.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陆地上90%的淡水以冰的形式分布在极地和高山地区,约有24364×10^12m3。

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全部淡水的2.5%。

6、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叫晶体;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糖、钻石、海波、奈、各种矿石和所有金属;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橡胶、塑料、沥青、松香、石蜡等。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不同晶体在相同情况下,熔点不同。

如:在标准大气压下,钨的熔点:3410℃;萘的熔点:80.5℃;冰的熔点:0℃;海波的熔点:48℃;固态水银的熔点:-38.8℃;固态酒精的熔点:-117℃;固态苯的熔点:-95℃。

8、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中,存在着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即晶体在融化和凝固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即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综上可得,处在熔点(或凝固点)温度时的晶体可能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熔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熔点时,固体的粒子排列有序,形成了固体的结构,此时物质处于固态;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固体的结构开始解开,粒子的排列变得无序,此时物质处于液态。

固液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熔化的过程中,固体吸收了热量,将固体的结构打破,成为无序的液体结构。

在温度升高时,一些物质的熔点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升华现象。

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常见的升华物质,它可以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固体和液体的物态变化是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列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固态的分子/原子排列较为紧密,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而液态的分子/原子排列则更为紊乱,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

二、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液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沸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沸点时,液体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了液体的结构;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的结构被打破,液体的分子开始脱离表面,进入气态状态。

这个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是指液态分子脱离液面进入气态的过程。

在物质的沸点以下,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液体无法自由流动;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内的分子吸收了热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液体变成气体。

液气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也就是液体变成气体时,吸收了热量。

液气相变也受到压力的影响,当压力足够高时,物质的沸点会上升,这种情况下称为高压沸点。

相反地,当压力足够低时,物质的沸点会下降,这种情况称为低压沸点。

三、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升华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体或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理学中常用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温度常用符号Tm表示。

2.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固态,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温度常用符号Tg表示。

3.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温度常用符号Tv表示。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温度常用符号Tc表示。

5.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二、常见的物态变化1. 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液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例如,将冰块加热后会融化成水,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

2. 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气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例如,将水烧开后会变成蒸汽,这是一个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3. 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气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加热后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三、其他相关知识点1. 相变图:相变图是用来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常见的相变图有水的相变图和二氧化碳的相变图等。

2. 相变热: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于改变物质的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4.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是指在超过该温度时,物质无法再以液态存在而会变为气态。

临界压力是指在超过该压力下,物质无法再以气态存在而会变为液态。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详细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详细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详细固体的物态变化固体是指物质分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的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和升华。

熔化是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固体受热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使固体的结构松散,最终变成液体。

熔化点是指固体变为液体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熔化点,例如水的熔化点是0摄氏度。

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当液体受冷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从而使液体的结构变得紧密,最终变成固体。

凝固点是指液体变为固体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凝固点,例如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

升华是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

某些固体具有在常压下直接升华的性质,而不经过液相状态。

例如干冰(二氧化碳固体)在常温下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升华点是指固体变为气体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升华点。

液体的物态变化液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有间隙,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的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加,液体表面的分子速度增加,一部分分子能够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逸出液体,形成气体。

汽化点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汽化点,例如水的汽化点是100摄氏度。

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减弱,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最终形成液体。

液化点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液化点。

气体的物态变化气体是指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可以自由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的物态变化包括液化和气化。

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减弱,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最终形成液体。

液化点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液化点。

气化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加,液体表面的分子速度增加,一部分分子能够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逸出液体,形成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晶体和非晶体
⒈晶体: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味精、蔗糖等。

⑴单晶体:Ⅰ有天然形成的的几何外形;Ⅱ在物理性质上,晶体具有性;Ⅲ如果一个
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这样的晶体叫单晶体。

⑵多晶体:Ⅰ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Ⅱ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性;Ⅲ无
规则的几何外形。

⑶单晶体和多晶体都的熔点。

⒉晶体各向异性:指的是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性质不同。

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例如:
云母)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

而非晶体和多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同性。

(液体也表现为性)
⒊非晶体:玻璃、蜂腊、松香、橡胶、沥青等。

⑴无规则的几何外形;
⑵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性;
⑶无确定的熔点。

⒋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晶
体。

⒌晶体的微观结构
⑴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所以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⑵有的物质的微粒能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碳原子按不同的结构排列可形成石墨和金钢石。

⒍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要看其是否有确定的;区分单晶体和多晶体要看其物理性质是
还是性。

例题:一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AC的
两倍,如图所示。

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ˊ和O2O2ˊ测其电
阻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可能是()
A.单晶体B.多晶体C.非晶体D.金属
二、液体的表面层
⒈定义: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⒉特点: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力。

⒊表面张力
⑴定义: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⑵作用效果: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的趋势。

说明: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表面积最小,故液滴成球形。

三、液体的附着层
⒈定义:当液体和固体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⒉浸润和不浸润
⑴定义: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

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

⑵分析:附着层里的分子既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
Ⅰ当固体分子的吸引较弱时,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力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这样的液体和固体表现为不浸润,在毛细管中液体下降呈凸形;
Ⅱ当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当强时,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密,分子间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这样的液体和固体表现为浸润,在毛细管中液体上升呈凹形
⒊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可能不浸润。

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四、毛细现象
⒈定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⒉产生原因:是浸润或不浸润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⒊毛细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

⒋用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偏 。

五、液晶
⒈定义:有些些化合物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人们把处于这种的物质叫液晶。

(在显示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⒉特点:液晶分子位置的无序使它像液体,而排列有序使它像固体,所以液晶是具有晶体结构的液体。

说明:液晶物质都具有较大的分子,分子形状通常是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平板状分子。

⒊液晶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如电场、温度、压力、光照)下发生变化。

六、汽化
⒈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在任何温度都发生蒸发;
⒉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只有达到液体沸点(大气压越高,沸点越 )才会发生。

⒊注意:液体的汽化不是指沸腾。

七、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⒈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未饱和汽。

⒉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密度是一定的,因而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说明:⑴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体积无关;⑵当温度降到水蒸气饱和时,就会有液态水出现(空气中出现白雾或液态水出现在固体表面);⑶饱和汽压指的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分气压,与其它气体的压强无关。

八、湿度
⒈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⒉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
绝对湿度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相对湿度)(
⒊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和温度都有关系。

在绝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人感觉越干燥;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人感觉越潮湿。

九、熔化热
⒈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

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⒉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⑴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破坏其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增加了分子的势能,而分子的平均动能几乎不变,所以晶体在熔化时有确定的熔点,虽然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

⑵非晶体由于没有固定的结构,在加热时逐渐软化,温度持续升高,没有确定的熔点。

从物理性质上看与液体没有质的不同,所以有时又称非晶体为粘滞系数很大的液体。

十、汽化热
⒈定义: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能量与其质量之比,称作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液体可以在任何温度下汽化)
⒉影响因素:⑴对应温度;⑵气体压强。

说明:液体汽化时体积会增大很多,分子吸收的能量不只用于挣脱其它分子的束缚,还用于体积膨胀时克服外界气压做功,所以汽化热还与外界气体压强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