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 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艾青出身于地主 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 厌烦,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 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和父母的 感情非常淡漠。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是从时代的"叛逆者 "逐渐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 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 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置身在淫荡、 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 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 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 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 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 铁窗之苦。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作了著名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 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 重视。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汇集他早期创作的诗集《大堰 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三)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像印象派作家那样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为的是怎样才能抓住那种瞬 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加以渲染,用恰当的诗句描画出来。但是他反对像摄影师那样仅仅将感觉还原于感觉, 而是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从中展开联想,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这 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艺术方法。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 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在此期间,创 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 《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长诗《向太阳》 《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向太阳"时 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诗集《北方》 和长诗《向太阳》,堪称是用现代技巧表现时代 生活主题的典范性艺术试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Snow falls in the land of China
这首诗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以及 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雪落神州,寒凝大地。诗中展开了一幅 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看那北方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着马 车走在林间的农夫“刻满痛苦的皱纹的脸”,看那南方的乌篷船 里被暴戾的敌人夺去丈夫和家庭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忡忡的忧 心,看那雪夜的草原上失去了田地和家畜的耕殖者们在“饥馑的 大地上”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平…来诗 人通过这一组组意象,一幅幅画面,逼真地体现了上述的主题,令人 深切感受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作者在诗中,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 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诗人把雪夜的“风”描写和比喻成一个 “太悲哀的老妇”,她“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 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把敌人强占的土 地描写成“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 冷封锁着中国呀…,,·”这悲惋而凝重的诗句多次重唱于诗节之中; 在一些诗行的末尾,又恰当地用了感叹词“呀”、“啊”等,真是 令人读之欲泪、闻之心酸。这首诗还把表现自我与表现祖国和人 民有机地融合起来
肆
注意本诗音乐式的结构: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 调,形成全诗的“主旋律”;接着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 人与土地上的“人”—北国林间赶车的农夫,南方乌篷 船里的农妇,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土地的垦 殖者”,进行对话,在如怨如恕的倾诉中,不断深化刻骨铭 心的“寒冷感”,并做抽象的概括提升:“中国的路/是如 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 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突现了全诗的象征意义。 在这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 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 “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引人遐想。
叁
《 雪 落 在 中 国 的 土 地 上 》
写作背景 诗歌赏析
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 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抱着 “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中国国内也民不聊生。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 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 ,所以写下了这首 诗。
终 感 谢 倾 听
汇 报 人 : 张高 洪兴 耀波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 和诗人的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四川文艺出 版社出版的《艾青选集》406首诗,其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 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 的土地上》、《向太阳》、《吹号者》、《黎明的通知》等著名诗篇就是有代表性的例证。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艾青的忧郁一 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一方面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飘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 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 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 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 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整体感知
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 流亡图。第一幅生活画面 ,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 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农民、青 年和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 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第二幅画面 ,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 ,“蓬 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 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遭 凌辱,土地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 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艾青
艾青不仅长期从事文学实践,还根据自己的丰富 创作经验,写了《诗论》及其他论文,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诗的见解,作为现代的杰出诗人,艾青 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对同时代和后起的诗人们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贰
艾青的历史地位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 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 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 的诗界。 艾青的诗在起点上是与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并且明显地 受到西方近代诗人凡尔哈仑、波特莱尔的影响,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他的诗一开始 就汇入了世界近现代诗歌的潮流之中。1939年,第二本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 出版之后,其历史地位被大家一致确认,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世 界最早走向世界的新诗人之一。抗战时期国统区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青年 诗人们一再申明:"他们大多数人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自觉地以艾青作为他 们的旗帜。而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在写作起点上也明显受到艾青的影响。艾青的 《大堰河-我的母亲》发表后不及即被译为日文,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在世界范围 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遍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 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同时也典型地表现了中 国新诗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特点。
(三)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像印象派作家那样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为的是怎样才能抓住那种瞬 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加以渲染,用恰当的诗句描画出来。但是他反对像摄影师那样仅仅将感觉还原于感觉, 而是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从中展开联想,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这 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艺术方法。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 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在此期间,创 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 《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长诗《向太阳》 《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向太阳"时 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诗集《北方》 和长诗《向太阳》,堪称是用现代技巧表现时代 生活主题的典范性艺术试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Snow falls in the land of China
这首诗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以及 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雪落神州,寒凝大地。诗中展开了一幅 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看那北方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着马 车走在林间的农夫“刻满痛苦的皱纹的脸”,看那南方的乌篷船 里被暴戾的敌人夺去丈夫和家庭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忡忡的忧 心,看那雪夜的草原上失去了田地和家畜的耕殖者们在“饥馑的 大地上”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平…来诗 人通过这一组组意象,一幅幅画面,逼真地体现了上述的主题,令人 深切感受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作者在诗中,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 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诗人把雪夜的“风”描写和比喻成一个 “太悲哀的老妇”,她“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 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把敌人强占的土 地描写成“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 冷封锁着中国呀…,,·”这悲惋而凝重的诗句多次重唱于诗节之中; 在一些诗行的末尾,又恰当地用了感叹词“呀”、“啊”等,真是 令人读之欲泪、闻之心酸。这首诗还把表现自我与表现祖国和人 民有机地融合起来
肆
注意本诗音乐式的结构: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 调,形成全诗的“主旋律”;接着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 人与土地上的“人”—北国林间赶车的农夫,南方乌篷 船里的农妇,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土地的垦 殖者”,进行对话,在如怨如恕的倾诉中,不断深化刻骨铭 心的“寒冷感”,并做抽象的概括提升:“中国的路/是如 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 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突现了全诗的象征意义。 在这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 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 “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引人遐想。
叁
《 雪 落 在 中 国 的 土 地 上 》
写作背景 诗歌赏析
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 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抱着 “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中国国内也民不聊生。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 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 ,所以写下了这首 诗。
终 感 谢 倾 听
汇 报 人 : 张高 洪兴 耀波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 和诗人的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四川文艺出 版社出版的《艾青选集》406首诗,其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 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 的土地上》、《向太阳》、《吹号者》、《黎明的通知》等著名诗篇就是有代表性的例证。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艾青的忧郁一 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一方面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飘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 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 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 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 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整体感知
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 流亡图。第一幅生活画面 ,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 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农民、青 年和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 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第二幅画面 ,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 ,“蓬 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 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遭 凌辱,土地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 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艾青
艾青不仅长期从事文学实践,还根据自己的丰富 创作经验,写了《诗论》及其他论文,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诗的见解,作为现代的杰出诗人,艾青 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对同时代和后起的诗人们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贰
艾青的历史地位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 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 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 的诗界。 艾青的诗在起点上是与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并且明显地 受到西方近代诗人凡尔哈仑、波特莱尔的影响,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他的诗一开始 就汇入了世界近现代诗歌的潮流之中。1939年,第二本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 出版之后,其历史地位被大家一致确认,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世 界最早走向世界的新诗人之一。抗战时期国统区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青年 诗人们一再申明:"他们大多数人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自觉地以艾青作为他 们的旗帜。而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在写作起点上也明显受到艾青的影响。艾青的 《大堰河-我的母亲》发表后不及即被译为日文,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在世界范围 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遍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 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同时也典型地表现了中 国新诗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