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排水与降水(新编版)

合集下载

深基坑施工安全降水及排水

深基坑施工安全降水及排水

深基坑施工安全降水及排水在城市建设中,深基坑的施工是必不可少的。

深基坑的开挖、加固和支撑都需要各种工程设备和技术进行。

与此同时,深基坑的施工也面临着许多安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深基坑施工期间的降水和排水问题。

本篇文档将介绍深基坑施工安全降水及排水的相关知识。

深基坑施工安全降水深基坑施工期间的降水是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有效的降水措施可以维护基坑施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为什么需要降水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地下水、降雨水和地下水位都会威胁到基坑的施工。

地下水会影响施工场地的稳定性,增加工作量和工期,并可能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场地的干燥和稳定。

降水方法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的降水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开挖三边降水法、井筒降水法和深井抽水法。

开挖三边降水法开挖三边降水法应用于开挖后三侧边坡的场合,适用于水位较浅的情况。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开挖边坡的方式,使得地下水经过三边的排水管道排出基坑外。

井筒降水法井筒降水法适用于施工深度较浅且周围地质条件较好,荷载小的情况。

井筒降水法需要在基坑中间开挖一个降水井,通过井内的排水管将地下水吸出。

深井抽水法深井抽水法主要适用于深基坑和周围地区较水的情况。

该方法首先需要在施工场地边缘开掘一到多口深硐井,将地下水全部吸出,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深井抽水法的优势是排水量大,适用于工程施工深度大于10m以上的场合。

通过深井抽水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使得施工场地变得更加安全和稳定。

降水措施的施工注意事项在深基坑的降水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不同的降水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在选择降水方法时,需要分析基坑周围地下水的分布、水流速度、土壤和岩石的渗透性以及附近的建筑物和地下管道等因素。

科学地排水预测在降水工程中,需要对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调节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探测。

只有准确地掌握降水情况,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基坑排水与降水

基坑排水与降水
第三十二页,共69页。
4.4 轻型(qīnɡ xínɡ)井点系统的类型——涌水 量计算
(2)无承压完整(wánzhěng)井
第三十三页,共69页。
4.4 轻型井点系统的类型(lèixíng)——涌水量 计算
利用(lìyòng)杜比公式:
第三十四页,共69页。
4.4 轻型(qīnɡ xínɡ)井点系统的类型——涌水量计算
集 水 井 (shuǐjǐng) 降水法 1-排水沟; 2-集水井 (shuǐjǐng); 3-离心式水泵; 4-基础边线; 5-原地下水位线; 6-降低后地下水 位线
2.2 集水井排水或降水(jiàngshuǐ)——排水沟、 集水井设置
① 排水沟的设置(shèzhì) 排水沟底宽应不少于0.2~0.3m,沟底设有0.2
第十四页,共69页。
3、流砂及其防治——流沙(liúshā)发生的原因
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 (gǎibiàn)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 2、水下挖土法 3、打钢板桩或作地下连续墙法 4、在枯水季节开挖 5、井点降水法
第十五页,共69页。
4、井点降水(jiàngshuǐ)法
第四十一页,共69页。
4.4 轻型井点系统(xìtǒng)的类型——确定井点管数量与 井距
与确 井定 距
(1) 单井最大出水量
(quèdìng)
(2) 最少井数





(3) 最大井距
第四十二页,共69页。
4.4 轻型井点系统(xìtǒng)的类型——确定井点管数量与 井距
(1) 单井最大出水量
其中
(qízhōng)

—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

基坑明排水法与井点降水法

基坑明排水法与井点降水法

基坑明排水法与井点降水法
在开挖基坑、地槽、管沟或其他土方时,土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地渗入坑内。

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坑内。

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必须做好基坑降水工作。

降水方法分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类。

(1)明排水法
在基坑或沟槽开挖时,采用截、疏、抽的方法来进行排水。

开挖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使基坑内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走。

基坑四周的排水沟及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

(2)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不断地抽山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

井点降水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等。

施工时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
度、工程特点、设备条件及经济性等具体条件参考选用。

排水与降水措施等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排水与降水措施等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排水与降水措施等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1>排水与降水措施<1.1>排水措施<1.1.1>场地排水场地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好现场场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水,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基坑井点抽出的地下水。

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5、基坑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或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截水。

6、大面积的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

8、湿陷性黄土地区,现场应设有临时或永久性的排洪防水设施,以防基坑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陷。

施工用水、废水应设有临时排水管道;贮水构筑物、灰池、防洪沟、排水沟等应有防止漏水措施,并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一般在非自重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怀黄土地区不小于20m;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10m。

距建筑物的四周,对非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15m以内,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25m以内不应设有集水井。

降水、排水与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降水、排水与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降水、排水与基坑支护施工方案1基坑降水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由甲方分包施工,并报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1.1管井降水1.1.1本工程采用大口井点降低坑内地下水位,无砂混凝土井管滤料宜采用6mm左右中粗砂或无粉碎石屑,滤料厚度宜为100mm。

降水井成孔直径700mm。

3.1.1.2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

3.1.1.3管井布置:编制降水施工方案1.2材料要求管井采用无砂管,直径400mm(外径),每节长度1000 mm,插口连接。

过滤层采用2-5 mm的级配碎石,层厚100 mm。

1.3施工方法1.3.1管井成井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加压泥浆泵注水返土方法成孔,钻孔完成后应将管井安装成井,并及时洗井。

1.3.2管井降水系统由两寸潜水泵(扬程20米)、井内连接铁管、外排水龙带、水位自动控制仪、磁力吸合开关等组成,洗井后应尽快将降水系统安装就位,投入运行。

1.3.3降水设施的运行应保证连续性,中断时间不应超过四个小时,否则应采取急措施。

1.4技术质量要求1.4.1井位应准确,误差不超过1.00米,井深偏差不超过0.5米,自动控制水位偏差不超过0.5米。

1.4.2降水设施离基坑上口边线间距不应小于1.0米,避免受土方和基础施工的干扰。

1.4.3因停电等原因使降水系统停止运行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否则,应备有发电机供电以保证降水效果。

1.4.4基础完成后,基坑回填到自然水位线夯实后,方可停止降水。

2基坑排水本工程基坑内排水采用排水沟+集水井的方法排水;基坑外采用集水管排水。

2.1排水沟+集水井降水视基坑大小在开挖基坑的四侧和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沟,排水沟内满铺碎石,在基坑四角和基坑内每隔20m设集水井,使地下潜水汇聚到集水井中,在用潜水泵将潜水排出基坑以外。

排水沟深度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5m,集水井低于排水沟1.0m,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证地下水位始终在挖土面以下0.5m。

排水沟宽为0.4m,集水井截面尺寸为0.8×0.8m。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锚索 人工挖孔桩)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锚索 人工挖孔桩)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锚索人工挖孔桩)
在建筑土木工程中,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在复杂地
质条件下。

针对基坑施工中的降水和排水问题,通常会采用多种工程手段进行处理,其中包括锚索和人工挖孔桩等技术。

降水施工方案
基坑施工中的降水工作是为了降低基坑内的水位,以减轻土体的水压,确保基
坑工程的安全进行。

针对基坑降水,可以采用锚索技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勘测和设计:首先需要对基坑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测,确定降水的目标水位和降水量,然后设计降水方案。

•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准备降水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安装锚索:在基坑边缘挖掘锚井,安装锚索并固定好,锚索与降水管道相连。

•连接降水泵:通过管道将锚索上升至地面,安装降水泵进行抽水作业。

•监测和调整:持续监测降水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降水量和泵的运行状态,确保降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排水施工方案
排水施工是为了及时将基坑内积水排出,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排水工
作中,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挖孔布排:根据基坑周围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挖孔的位置和数量,然后进行挖孔作业。

•管道安装:在挖好的孔内安装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

•泵站建设:根据基坑深度和排水量,建设排水泵站,安装排水泵进行排水作业。

•监测和维护:定期检查排水管道和泵站的运行状态,及时清理积水和维护设备,确保排水畅通。

综上所述,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是基础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合理
的工程方案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排水问题,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基坑降水、排水方案

基坑降水、排水方案

基坑降水、排水方案1、基坑降排水计算根据本工程3号楼、4号楼基坑特点,本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大井法进行基坑排水计算。

排入坑内的涌水量∕11ι3∕d)为四周坑壁和坑底流入的水量之和。

根据土力学相关规定:0=1.366心(2Hs)/(lg∕?-Ig/^)+6.28^∙∕θ/(1.57+/^[1+1,185lg(Λ0∕4∕z∕0)]/w0]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基坑含水层为细砂层。

土的渗透系数kMZ5m∕do式中S——抽水时坑内水位下降值,取0.5m;H一—抽水前坑底以上的水位高度;根据勘探报告,地下水位高度为-2.00Onb故可得〃=-[-7.500-(-2.000)]+0.5=6.000m;R---- 抽水影响半径,取100mm;X)一一假想半径(m);由于本工程矩形基坑长宽比不小于10,因此可视为一个圆形大井计算;z0=n.(a+6)∕4(其中n为调整系数)调整系数按插入法进行计算,即n=L12+0.3X(1.14-1.12)/(0.4-0.2)=1.15M ------- 从坑底到下卧不透水层的距离(m),取5m;由于在选择水泵时考虑水泵流量最初涌水量较为稳定且涌水量大,所以应增加系数L20予以调整。

故可计算地基坑涌水量缶128.91X1.2=154.69m3∕d根据基坑涌水量可计算出所需水泵功率N(kW):N=k l QHηi•%k∖——安全系数,取2.0;H——包括扬水、吸水及由各种阻力所造成的水头损失在内的总高度,¾10m;H1 ------水泵效率,取0.4;n2——动力机械效率,取0.80。

故所需水泵功率为128.91kWo2、降水井由于地下室地下水位较高,且随着施工的进行,3号楼、4号楼的主体结构即将进入雨期施工阶段,地下水位将不断升高。

为保证结构安全及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水。

地下水位降深应基本保持在基坑地槽面下约500mm处,以能保证基坑清槽及地下室结构顺利施工为宜,水位下降过大会影响地基持力层土体结构的变化从而降低了地基持力层承载能力,所以应定期测量井内水位的高低,通过控制抽水量调节地下水水位。

深基坑专项方案(排水、降水法)

深基坑专项方案(排水、降水法)

深基坑施工方案吴文明1.1. 基坑排水、降水方法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当开挖底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或沟槽)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

地下水的存在,非但土方开挖困难,费工费时,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导致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工程竣工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开裂或破坏。

因此,基坑槽开挖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开挖和施工达到无水状态,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基坑、沟槽开挖时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设各种排水沟排水和用各种井点系统降低地下水位两类方法,其中以设明(暗)沟、集水井排水为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简单、经济的方法,各种井点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深基坑降水。

1.1.1. 集水坑排水法一、排水方法集水坑排水的特点是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沟,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明沟与集水井排水2.分层明沟排水3.深层明沟排水。

4.暗沟排水5.利用工程设施排水二、排水机具的选用基坑排水广泛采用动力水泵,一般有机动、电动、真空及虹吸泵等。

选用水泵类型时,一般取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

当基坑涌水量Q<20m3/h,可用隔膜式泵或潜水电泵;当Q在20-60m3/h,可用隔膜式或离心式水泵,或潜水电泵;当Q>60 m3/h,多用离心式水泵。

隔膜式水泵排水量小,但可排除泥浆水,选择时应按水泵的技术性能选用。

当基坑涌水量很小,亦可采用人力提水桶、手摇泵或水龙车等将水排出。

1.1.2. 井点降水法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当遇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

基坑排水与降水.doc

基坑排水与降水.doc

基坑排水与降水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土方施工中一项特别重要的举措。

其目的在于疏干固结坑内土体,改良土方施工条件,提升支护构造的安全度。

1.基坑降水的分类集水坑降水法集水坑降水法是指基坑逐层开挖过程中,沿每层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渠和集水坑,经过水泵将集水坑内的积水抽走直至基坑开始回填时排水过程结束。

集水坑降水法分为明沟排水法和盲沟排水法。

合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黏土层,或许基坑开挖较深,但采纳刚性土壁支护构造挡土并形成止水帷幕的基坑内降水,或许当采纳井点降水法但仍有局部地区降水深度不足的,可用作协助举措。

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四周埋设必定数目的滤水管(井),再利用抽水设施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以下,直至基础工程竣工为止。

合用于降水深度较大,或土质较差的状况。

分为以下几类:项次井点类型K(m/d)降低水位深度( m)1单层轻型井点0.1-503-62多层轻型井点0.1-506-12(由层数选择)3电渗井点0.1依据采纳的井点确立4发射井点0.1-28-205管井井点20-2003-5(井间 ) 6-10(井中)6深井井点10-250152.基坑降水的一般原则(1)粘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小于 3m 时,可采纳集水坑降水,大于 3m 时,多采井点降水法。

(2)砂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超出 2.5m 时,宜采纳井点降水。

(3)降水深度超出 6m 时,宜采纳多层轻型井点或发射井点降水。

(4)放坡开挖或无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外,有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内。

降水深度应不大于隔水帷幕的设置深度。

(5)基坑内降水,其降水深度应在基坑底以下0.5m 到 1m 之间,且宜设置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

(6)井点降水应保证砂滤层施工质量,以保证出水成效,而且做到出水长清。

(7)坑外降水,为减少井点降水对四周环境的影响,可在降水管与受保护对象之间设置回灌井点和回灌砂井、砂沟。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及降水排水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及降水排水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及降水排水3.1 基坑支护基坑支护是指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图3.1)。

支护结构是指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用以承受荷载的结构。

图3.1 基坑支护3.2 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 m的基坑,或深度未达到5 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①基坑支护应能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②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6)规定,各类支护结构及其形式的适用条件如表3.1所示。

表3.1 各类支护结构的适用条件注:①基坑不同部位的周边环境条件、土层性、基坑深度等不同时,可在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

②支护结构上、下部可采用不同结构类型组合的形式。

3.2.1 支挡式结构施工支挡式结构是以挡土构件和锚杆或支撑为主要构件,或以挡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的支护结构。

支挡式结构的形式有锚拉式结构(图3.2)、支撑式结构、悬臂式结构、双排桩、逆作法。

这里主要介绍排桩施工。

1)排桩排桩是指由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支护桩及冠梁所组成的支挡式结构部件或悬臂式支挡结构。

其中,冠梁是设置在挡土构件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

图3.2 锚拉式结构2)排桩的桩型排桩的桩型与成桩工艺应根据桩所穿过土层的性质、地下水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要求等选择,有钢板桩、混凝土灌注桩、型钢桩、钢管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等桩型(图3.3、图3.4)。

图3.3 钢板桩图3.4 混凝土灌注桩排桩3)混凝土灌注桩排桩①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支护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b.支护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钢筋;c.箍筋可采用螺旋式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大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 mm;d.箍筋间距宜取100~200 mm,且不应大于400 mm及柱的直径;e.沿桩身配置的加强箍筋应满足钢筋笼起吊、安装要求,宜选用HPB300、HR335钢筋,其间距宜取1 000~2 000 mm;f.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 mm,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时,不应小于50 mm。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场、地铁等工程,基坑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是保障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针对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1. 降水原理基坑降水是通过降低基坑内的水位,减小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降水的原理是利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板时,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孔,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出排出基坑。

2. 施工方案(1)设计降水方案:在设计阶段,根据基坑的特点、周边环境、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降水方案。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井点降水、井点加深井降水、槽槽抽水等方式。

(2)施工前准备:施工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信息,制定详细施工方案,确定降水井点位置,选用适当的排水设备。

(3)安全措施:在降水、排水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4)监测控制:在降水、排水施工过程中,要对降水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调整降水设备工作状态,保持基坑内部的稳定。

3. 施工注意事项(1)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时,要注意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防止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边建筑物或者地下水资源。

(2)合理设置降水井点:降水井点的设置位置应该根据基坑的地形、土质等因素来确定,合理设置降水井点可以提高降水效果,减小施工成本。

(3)及时处理降水设备故障:降水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影响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对于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降水、排水方案,严格执行相关施工措施和安全规范,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展顺利。

希望本文对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有所帮助。

管井降水与基坑内明沟排水施工方案

管井降水与基坑内明沟排水施工方案

管井降水与基坑内明沟排水施工方案三、降水方案选择该基坑开挖深度约9.86 m, 宽约19.8 m, 要到达良好旳降水效果, 使基坑尽快满足土方开挖规定, 参照该地区以往降水经验, 决定采用管井降水与基坑内明沟排水相结合旳降水方案, 使用该组合降水措施安全可靠旳、经济合理旳降水方案。

四、井点设计根据1.根据(1)卸煤沟图纸(2)工程特点及岩土勘察汇报。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2.井点设计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14口管井, 井深18m, 开孔600mm, 滤管采用300mm, 外径400mm旳无砂砼滤水管, 管井定位要避开基础。

3.地表排水在基坑周围距基坑3m布置一圈排水沟。

排水沟深40cm, 宽度30cm, 在排水沟上每40m留一种800ⅹ800ⅹ800mm旳集水井。

排水沟底按0.5%~1%坡度向集水井找坡。

排水沟采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

管井所抽地下水直接排入排水沟由甲方指定位置排出现场。

五、重要施工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钻机1台潜水泵1.5寸~2.5寸30(8台备用)米石、碎石100m3六、劳动计划施工员1人质检员1人安全员1人测量员1人资料员1人机电工1人井点安装工1人七、重要施工措施1、设备进场——井点定位——管井施工——试抽水——开始降水——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防水层施工——基坑回填——主体施工至沉降缝施工——管井封闭——设备退场。

2、施工措施(1)、管井定位: 根据轴线控制点, 用经纬仪定位, 其位置要避开基础梁、柱、墙。

(2)成孔: 钻机就位后要平整稳固保证在施工工程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孔率应不不小于1%。

(3)安装管井: 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 连接要采用有效措施, 使其紧密牢固, 防止井管错位, 导致漏泥。

井管安装完毕后, 向孔内填1000mm厚米石滤料。

上部井壁与土壁间用1-3.15cm石子填充。

(4)洗井: 管井安装后, 立即抽水洗井, 防止时间闲置, 使滤管堵塞。

基坑排水降水安全

基坑排水降水安全

基坑排水降水安全(一)排水降水技术简介为保证基坑内旱地施工,以及减小坑壁支护所受的水压力,基坑施工时需要在基础四周挖边沟和汇水井以排出基坑积水。

若直接排水有困难,可采纳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称为旱地;假如在基坑内排水或降水都有困难,可采纳水下浇筑混凝土,进行水下施工。

1.汇水井排水其要点是:在基坑内基础范围外低处挖汇水井,并从井开头在基础外四周挖排水沟(边沟),使流进坑内的水沿边沟流入汇水井。

在汇水井内抽水采纳一般离心水泵等抽水机。

汇水井井底应低于坑底或边沟底,一般不小于1m,以便在井内用水泵抽水时将水面降至坑底以下。

汇水井井壁要加以支护;井底铺一层粗砂或碎石层,以爱护井底下的土在抽水时不被带走。

长基坑可沿边沟每隔适当距离设汇水井。

如基底较宽而坑底范围有限时,方可将边沟设在基础范围以内,但在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要用碎石填满边沟,才能在上面砌筑圬工。

汇水井排水法设备简洁,费用低。

但是当地基为粉砂、细砂等透水性较小且黏聚力也小的土层时,汇水井排水可能是担心全的。

在排水过程中,坑外的水流经板桩底端以下向上流进汇水井,水在土中的渗流会给土粒施加一种动水压,称为渗透力。

假如向上的渗透力超过了坑底下地基土在水中的浮容重时,土粒就处于“浮扬”状态,或者说被向上的水流“冲”起来了。

这就是工程上常说的“涌砂”、“管涌”或“流砂”,其结果是地基破坏,坑壁下陷和坍塌。

在可能发生上述现象的状况,就只好放弃汇水井排水,而改为井点法降水或水下施工。

2.井点法降水采纳井点法降水时,其设备有多种类型,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等,必需依据不同土层的透水性来选择。

(1)轻型井点轻型井点降水其要点为:在基坑外围每隔肯定距离进行钻孔(或冲孔),埋下直径为38~50mm的井点管,埋好后,井点管四周填以砂砾作为过滤层,上面用黏土填封、以防漏气。

井点管在地面上通过总管与抽吸设备相联。

井点管下部为滤管,低于坑底肯定深度。

当抽水时,地下水流向坑外的、且比坑底低的滤管,这就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既保证旱地工作条件,并消退坑底下地基土发生“涌砂”的可能。

基坑施工的排水与降水

基坑施工的排水与降水

项目四基坑施工的排水与降水【职业能力目标】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通常,基坑开挖要具备以下的必要条件:首先保持基坑干燥状态,创造有利于施工的环境;其次是确保边坡稳定,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视这些必要条件,其后果是严重的。

有的基坑积水或土质稀软,工人难以立足,无法施工;有的出现“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塌方,地质破坏;有的内部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工程实践表明,绝大部分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有关,因此,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必须对地下水进行有效治理。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熟悉动水压力的概念,掌握流砂产生的现象、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了解人工降水的常见方法;了解熟悉地面排水的要求和施工方法;熟悉井点降水的原理、方法和施工程序;掌握集水井降水的要求和施工方法;掌握轻型井点降水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了解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要求;了解喷射井点、深井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的的降水原理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中英文)基坑foundation ditch ;地面排水surface drainage集水井catchment well;井点降水well-point dewatering明沟排水gutter drainage任务一地面排水一、概述施工排水包括排除地下自由水、地表水和雨水。

在开挖基坑或沟槽时,土壤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地涌人坑内。

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基坑内。

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坡坍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必须做好基坑降水工作。

地下含水层内的水分有水气、结合水和自由水三种状态。

结合水没有出水性。

自由水又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如图2-1所示。

图2-1含水层的构造潜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顶板以上的地下自由水,有一个自由水面,其水面受当地地质、气候及环境的影响。

雨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下降,附近有河、湖等地表水存在时也会互相补给。

承压水亦称层间水,是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自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基坑排水与降水(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基坑排水与降水(新编版)
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土方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其目的在于疏干固结坑内土体,改善土方施工条件,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度。

1.基坑降水的分类
集水坑降水法
集水坑降水法是指基坑逐层开挖过程中,沿每层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通过水泵将集水坑内的积水抽走直至基坑开始回填时排水过程结束。

集水坑降水法分为明沟排水法和盲沟排水法。

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土层,或者基坑开挖较深,但采用刚性土壁支护结构挡土并形成止水帷幕的基坑内降水,或者当采用井点降水法但仍有局部区域降水深度不足的,可用作辅助措施。

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
滤水管(井),再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以下,直至基础工程完工为止。

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大,或土质较差的情况。

分为以下几类:
项次
井点类别
K(m/d)
降低水位深度(m)
1
单层轻型井点
0.1-50
3-6
2
多层轻型井点
0.1-50
6-12(由层数选择)
3
电渗井点
15
2.基坑降水的一般原则
(1)粘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小于3m时,可采用集水坑降水,大于3m时,多采井点降水法。

(2)砂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5m时,宜采用井点降水。

(3)降水深度超过6m时,宜采用多层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降水。

(4)放坡开挖或无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外,有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内。

降水深度应不大于隔水帷幕的设置深度。

(5)基坑内降水,其降水深度应在基坑底以下0.5m到1m之间,且宜设置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

(6)井点降水应确保砂滤层施工质量,以保证出水效果,并且做到出水长清。

(7)坑外降水,为减少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在降水管与受保护对象之间设置回灌井点和回灌砂井、砂沟。

3.降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土方开挖前,必须保证一定的预抽水时间,一般轻型井点不少于7-10天,喷射井点或真空深井井点不少于20天。

(2)井点降水设备的排水口应与坑边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排出的水回渗入坑内。

(3)降水过程必须与坑外水位观测密切配合,注意可能由于隔水帷幕渗漏在降水时影响周围环境。

(4)拔除井点管后的孔洞,应立即用砂土(或其他替代材料)填实。

对于穿过不透水层进入承压含水层的井管,拔除后应用粘土球填衬封死,杜绝井管位置发生管涌。

4.流砂的产生与防治
流砂现象是降水过程中极易发生的现象,是土方施工过程中一大安全隐患。

因此对流砂的防治是安全措施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基坑挖土到达地下水位以下而土质为细砂或粉砂,又采用集
水坑降水法,坑底下的土有时候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发生流砂现象时,土完全丧失承载力,土边挖边冒,且施工条件恶化,工人难以立足,基坑难以挖到设计深度。

严重时会引起基坑边坡塌方,如果周围有建筑物,就会因地基被掏空而使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

流砂是由于动水压力的方向由下往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减小土粒间的压力,即土粒除了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外,还受到动水压力向上的举托作用。

如果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水的浸土重度,土粒就会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为零,土粒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发生流砂现象。

由此可见,细颗粒,颗粒均匀,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更容易发生流砂。

流砂的防治途径主要有:减少或平衡水压力,设法使动水压力向下,截断地下水流。

其具体措施有:
枯水期施工法。

枯水期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不大,就不容易产生流砂。

抢挖并抛大石块法:即组织分段抢挖,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
度,在挖至标高后立即铺竹篾,芦席并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将流砂压住。

此法可解决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但如果坑底冒砂较快,土已丧失承载力,则抛入坑内的石块就会沉入土中,无法阻止流砂。

设止水帷幕法。

即将连续的止水支护结构(如连续板桩,深层搅拌桩,密排灌注桩等)打入基坑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从而使地下水只能从支护结构下端向基坑渗流,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基坑内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度,从而减小动水压力。

防止流砂产生。

此法造价较高,一般可结合挡土支护结构形成既挡土又止水的支护结构,从而减小土方的开挖量。

水下挖土法:即不排水施工,使基坑内外水压平衡,流砂无从发生。

此法在沉井施工中经常采用。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即采用井点降水法,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地面以下,地下水的渗流向下,则动水压力的方向也向下,从而水不能渗流如基坑内,且增大了土粒间的压力,可有效地防止流砂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地下连续墙法,压密注浆法,土壤冻结法等,截止地下水流入基坑内,以防止流砂发生。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