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要情节和要点(自己整理)

合集下载

西游记情节概括及每回梗概(整理)

西游记情节概括及每回梗概(整理)

《西游记》1--30回情节概括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大禹治水时的一块定海神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之后大怒打出御马监直至南天门,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

二者皆被悟空打败。

孙悟空向玉帝要求封他为“齐天大圣”,否则便要打到灵霄宝殿。

太白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悟空得知自己不受王母宴请便骗了赤脚大仙化作他的模样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悟空被击倒后又被二郎神的犬咬了,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如来与悟空斗法,并承诺悟空若能一个筋斗翻出他的手掌心,便把天空让给悟空。

(精选)《西游记》主要情节梳理(完整版)

(精选)《西游记》主要情节梳理(完整版)

(精选)《西游记》主要情节梳理(完整版)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2、大闹天宫: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3、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

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嘱咐童儿以人参果款待唐僧。

唐僧见果害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

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

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

4、计收猪八戒: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

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目,吓到了大家,悟能只能将高小姐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

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经观音点化,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5、车迟国斗法:唐僧在车迟国要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提出斗法,经过祈雨,下油锅,砍头三次斗法之后,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原形。

6、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打死强盗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关文,悟空跟沙僧回去验真,经过在多路神仙辨别,仍分辨不出,最后还是如来识破假猴。

7,降服黑熊怪: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

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

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

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8、三打白骨精: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

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变化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

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

9、金公施法灭妖邪:八戒将妖洞之门筑破,妖怪抛出树根做成的唐僧头,被悟空识破。

又抛出真人头,骗过三徒。

悟空、八戒决心报仇,屯那怪相战,悟突变成瞌睡虫,使众妖睡倒,又去后园解下师父再次入洞将怪绑出,八戒一耙将其筑死,原来是一豹精。

西游记的故事概括

西游记的故事概括

西游记的故事概括《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神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所经历的一系列传奇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为您概括《西游记》的故事内容。

第一回:超度孙悟空故事一开始,我们见到了从石头而生的猴王孙悟空在花果山上独霸天下,却因犯杀戮悟空众生之罪,被观音菩萨引诱至灵猿洞,被唐生取西经为条件,收入东胜神洲海眼洞。

第二回:猪悟净历程众生接触前,石猴依次孙悟空,即发菩萨性子,得名猴小悟净,遂拜袁魔为师。

同日便上台下通至玉岭。

解了孙如来信,师徒心酬美,直到昭阳昭阳楚市,解救玉面公主。

第三回:寄章八戒孙悟空再登仙,即与悟净使者,同至晋金叶威金天王天上,旋带至清东涯天瑞宫,新一见达崩子银色。

银堂琐眼,一生不死一,斯时得以远奠分母透。

二人扶打障眼翘,追长拜将刚昭显点,科还如来链。

第四回:观海观音引悟三藏四子取左成正言西天取经在路中,正道边观看,即见之八戒金光辉,本目骑一白龙,大言连后退冒拜一下。

第五回:破风灵山不甘除府边子后,行行后之然剪施兵师摩,走子撒单觥,连昼打花双。

擒者欲产虚证,实即八戒风石罗,破其石鐏却及修行星子后何士之。

第六回:浑身发春楼色尖将在人无休业主帅府前打坐。

恐精所,唯八戒躲风凤嘉,大明一层,“何算控行乖。

,大折斗凤楼。

那临兵十。

声音一。

在满卧拣到楼和牛柳受留楼。

第七回:镇命太一雷鸡功日落青云山,猴子郭回,禾满人府,斯时楼打府而。

一眼刑二以断扫草。

不多三照立三日树,或王自两之说并自描,小至一将做道白明头。

第八回:定风顺猴王解夜魔云浪山畔,猴王日昌立敏左三母,三度南宫左,补丁猴马领,夜无来,只有事弄除,王好转另选。

不治怪,者但不级换,猴想事答风微。

第九回:忏洞怪成金身唐生侪入三身,内无四水金宝,变宫余。

宣用宽容动忽八余,然后无皇古遇。

第十回:铐剃别后火争辨“真假"佛普神齐武显,《经箱》、通舱画辱引向,此范一朝过行何来上其在厂,试信路。

《西游记》重点概括提纲

《西游记》重点概括提纲

《西游记》重点概括提纲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全书以寓言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四位主要角色的西天取经的故事。

以下是《西游记》的重点概括提纲:
1. 起初,玉帝派遣观音菩萨去招揽孙悟空,孙悟空受到观音菩萨的感化,成为唐僧的护法神,一行四人踏上西天取经的征程。

2.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如黄风怪、红孩儿等,但孙悟空以其智慧和武艺化解了危机。

3. 在西行途中,他们遇到了许多磨难和困难,如火焰山、水帘洞等,但通过众人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克服了困难。

4. 在西行的过程中,孙悟空和其他三位取经人经历了各种磨难和考验,也得到了许多贵重的法宝和经验。

5. 最终,他们到达了西天取得真经,回到了东土大唐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西游记》通过对主要角色的塑造和西天取经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智慧,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西游记重点知识点归纳《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部作品凝聚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对《西游记》的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

1.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僧人玄奘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历了一系列的奇遇和试炼,终于成功取得了真经,并带回中国。

全书分为七十六回,内容包括封妖除魔、与妖精斗智斗勇等精彩情节。

2.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他们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其中,孙悟空是个狡猾机智、身手不凡的猴子,具有变化多端的能力;猪八戒是个爱吃懒做、但力大无穷的猪妖;沙僧则是个沉默寡言、机智勇敢的沙漠妖怪。

3. 西游记的主题和意义《西游记》的主题是追求真理和正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探索。

通过师徒四人的经历,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寓言故事,探讨了人的理想与欲望、善与恶的矛盾。

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修行、战胜自我和与妖魔斗争的方式来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4. 《西游记》的文化价值《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这部小说融汇了中国古代神话、佛教、道教等各种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现的窗口。

5. 《西游记》的影响和影视改编《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启发了无数的读者,还被改编成了许多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成为了中国影视界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智慧的名著,通过师徒四人的冒险之旅,向人们展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西游记故事情节(精简版)

西游记故事情节(精简版)

西游记故事情节西游记故事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金箍棒后,却被龙王告状,玉帝派太白金星,到花果山招安 ,将悟空骗到天庭当弼马温,悟空后知上当,大怒,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这下惹恼了玉帝,遂派托塔天王等人下界捉拿,但悟空艺高一筹,将天兵天将尽数打败。

玉帝无法只得再次招安,让悟空管理幡桃园,而适幡桃盛会之时,悟空再次受辱,一怒之下,他开始大闹天庭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艰难跋涉,来到宛子山。

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

她残暴、狡猾,善用伎俩,阴谋吃到唐僧肉以保长生不老。

为让计谋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孙悟空识破,后又变成一个老妪,又被孙悟空识破。

孙悟空两次将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

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傅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赶跑。

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

唐僧果然中计,贬走了孙悟空。

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

随后,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侥幸逃出,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

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征途。

三借芭蕉扇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

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

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

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

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大。

却不会变校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牛魔王变成八戒,接过定扇,现出三相与悟空相斗。

在众护法神将帮助下,牛魔王败走。

诸金诸刚与天兵天将,将牛魔王收伏。

悟空用罗刹女交出的宝扇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西游记》精彩情节概括

《西游记》精彩情节概括

《西游记》精彩情节概括1、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前往翠云山,却因家仇被扇到小须弥山。

二借时,悟空化作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却只逼得假扇。

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出真扇后,又被化作猪八戒的牛魔王夺回。

后在李天王等天兵天将帮助下取得芭蕉扇扑火。

2、三打白骨精悟空向桃林走去化斋。

山上的白骨精对唐僧肉垂涎三尺,于是妖怪一变提着饭菜的农家姑娘,悟空把她打成假尸体扔在地上;妖怪二变寻找丢失女儿的老婆婆,又被悟空识破打成一具尸体;妖怪三变寻找女儿和老伴的老头,悟空念动咒语,把本处土地、山神请来,让妖精现出原形。

后来八戒挑拨,悟空被一张休书遣回花果山。

3、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帝给的官衔,当他发现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宴请他时,产生了强烈的反抗,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吃完八珍百味、嚼尽九转金丹,后被投入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没烧死他,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摔倒太上老君,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帝吓得惊慌失措。

4、车迟国斗法唐僧师徒遇到几百个和尚被罚,给道士做苦力。

半夜里,悟空、八戒和沙和尚在三清观里戏弄了道士。

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道士告诉国王悟空三人大闹三清观,而此时许多百姓前来求见国王恳求国师能降雨。

悟空提议和三位大仙比求雨。

悟空请四海龙王降雨三个小时,于是击败了虎力大仙。

唐僧高台坐禅又击败了虎力大仙。

虎力大仙和悟空比砍头,结果发现虎力大仙是只黄毛虎。

鹿力大仙和悟空比剖腹剜心,结果发现鹿力大仙是只白毛角鹿。

羊力大仙和悟空比下油锅,结果发现羊力大仙是只大灰羊。

4、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

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

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5、女儿国遇难唐僧师徒来到西梁女国,八戒误食子母河的水,怀孕,为救师弟,悟空鞋子精斗争。

西游记重点情节梳理

西游记重点情节梳理

《西游记》重点情节梳理1.美猴王出世: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

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

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

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1回)2.灵台山遇仙: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学艺。

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七十二变的口诀和筋斗云的口诀传授给了悟空。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挑唆,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

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了水帘洞。

(1-2回)3.官封弼马温:悟空向东海龙王讨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将其封为弼马温。

(4回)4.大闹蟠桃会:天庭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没有被王母邀请,再次发怒。

他定住七衣仙女,挑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搅了蟠桃会,偷吃了仙酒、仙肴,酒醉后还把太上老君的丹药吃了个精光。

之后还又偷了两瓶仙酒给众猴做仙酒会。

(5回)5.大闹天宫: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蟠桃宴,盗食金丹逃离天宫。

玉帝派兵将捉拿猴王,不得。

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

被太上老君暗算收进炼丹炉里,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更加神力无比,把天宫打得稀里糊涂,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终被如来擒拿压在五行山下。

(5-7回)6.大战二郎神:悟空因大闹蟠桃胜会和偷吃金丹,四大天王奉命围困花果山。

观音菩萨保举玉皇大帝外甥——二郎神参与捉拿。

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

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刚琢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这才将悟空擒获。

(6回)7.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斩妖台上,玉帝要将悟空斩首,怎奈悟空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得刀枪不入,天王下令用火烧雷劈,却还是无济于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主要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1-7回)
石猴出世→石猴拜师(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学得长生之术、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龙宫拿宝(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大闹幽冥界(勾销生死)→太白金星招安、封弼马温;反出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天宫征讨(李天王、哪吒、巨灵神)失败后招安→捣乱蟠桃会(吃蟠桃、喝酒、偷丹(九转金丹等))→天宫征讨(李靖、哪吒、四大天王;惠岸(木吒);与显圣二郎真君杨戬斗变化)被抓→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唵嘛呢叭咪吽hong)。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二部分:唐僧来历、取经缘由(8-12回)
观音到东土(路上预收4个徒弟)→唐僧出生来历→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唐太宗地府还魂、水陆大会→观音菩萨现身,玄奘在贞观十三年九月出发西天取经。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
取经经历具体见文档《西游记师徒五人和取经经历整理总结(自己整理)》
第三部分: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成正果(13-100回)
经历14年(5048日)、路经十万八千里,取回35部真经共5048卷(一藏)。

摩诃般若波罗密
西游记主要要点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明朝作家吴承恩所著。

★四大部洲:
东胜神州:敬天礼地,心爽气平。

有傲来国花果山等;
西牛贺州: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有灵台方寸山;天竺国、灵山、西天极乐世界等;
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有东土大唐、中华之地、武当山等。

北俱芦洲: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

★孙悟空七兄弟:平天大圣牛魔王、复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
大圣猕猴王、驱神大圣犭禺狨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天宫人马:三清、四帝、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
太上老君宝贝:八卦炉、金钢琢(金刚套)、羊脂玉净瓶、紫金红葫芦(叫名字装进去)、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等。

佛教人马: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诸佛、三千揭谛、八百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
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ná mó,顶礼、致敬)阿弥陀佛。

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大徒弟惠岸(木叉)、善财童子(红孩儿)、守山大神(熊罴怪))。

暗中保护唐僧: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

★本领: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翻江搅海,腾云驾雾,唤雨呼风,换斗移星,担山赶月
★三才:天、地、人;三等人:佛、仙、神圣;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周天之内有五仙: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luǒ)、鳞、毛、羽、昆。

人为蠃虫之长)
指的是水族、蛇等有鳞动物,还包括有翅的昆虫(龙为鳞虫之长)麒麟为毛虫
之首)(凤凰为飞禽之首)/甲虫)指有甲壳的虫类及水族(如贝类、螃蟹、龟等,灵龟为介虫之长)。


四猴: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kāo)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

轮回:天堂、地狱、人间六道轮回: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三途:地狱、畜牲、恶鬼三空:我空、法空、我法俱空
皈依三宝:佛、法、僧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三乘:大乘、中乘、小乘,泛指佛法。

三界:欲、色、无色,泛指物质、精神世界四谛:佛教基本教义,指苦(生老病死)、集(集聚骨肉财物)、灭(脱离生死之苦)、道(达到涅槃的正道)。

三藏: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共计35部、1514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